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文件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文件的通知

一、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文件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黄志成[1](2021)在《协同治理视角下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优化研究 ——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商品市场的逐渐开放,过去的政府监管模式也逐渐显露出不足,政府监管的缺位越位错位,市场调控的失灵,使得市民开始受到假冒伪劣商品的困扰,特别是关乎生命安全的产品,更是把假冒伪劣商品这个话题推至风口浪尖。广州市白云区由于拥有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劳动力、低廉的土地,逐渐成为广州市商品生产流通的重要集聚地,形成了以化妆品、皮具箱包、汽配为代表的产业,但也催生了对应行业的假冒伪劣商品产业链。虽然广州市白云区政府多年来一直采取联合多部门打击、专项打假重点领域、下沉执法力量至基层等多种措施去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并致力于打造白云品牌,推动白云创新,但是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对广州市白云区相关政府部门的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通过对该地区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历年来辖区内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数据,分析白云区过去的监管机制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同时对商品生产销售企业、市民展开问卷调查,对政府部门、第三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在总结问题与原因的基础上,再基于协同治理的理论,尝试分别从政府、企业、第三部门以及市民四个不同主体角度研究优化广州市白云区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的对策,提出多元主体参与、设立并运行联动机制、监管手段的协同运用、保障及评估监管机制这四方面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对策,以期改变过去单靠政府监管的困境,进一步改善广州市白云区乃至广州市假冒伪劣商品的监管工作,提升区域产品质量,净化市场环境,打造白云品牌。

张卫[2](2019)在《跟随时间的脚步 回望2019年食品行业点滴变化(上篇)》文中研究表明时间总是过得这么快,不经意间,2019年已经接近尾声,令不少人都开始感叹"时间都去哪了?"但无论时间过得有多快,它依然记录下了国家以及我们自己发生的点点滴滴的变化。在2019年,我国食品行业的哪些新变化被时间记录下来了?下面让我们分上下两期,分别从政策法规篇、地方新闻篇、行业动态篇、食安事件篇四个篇章,来回顾一下2019年的中国变化。

梁春程[3](2019)在《司法改革背景下行政检察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行政检察作为一项法律监督制度,在填补和整合行政法制监督体系,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立足于检察机关的宪制地位,从法律监督的逻辑体系和发展前瞻角度重新认识。论文从行政法制监督的角度出发对行政检察的历史发展、制度现状、法理依据、时代背景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司法改革背景下行政检察制度的设置、运行及衔接配套的完整机制。行政检察是指检察机关对行政主体在公共行政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予以督促纠正的法律监督活动,其属于行政法制监督,以维护宪法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为根本目标,以权力监督和权利保障为主要目的,其基本体系包括行政执法检察、行政强制措施检察、抽象行政行政检察、“两法衔接”和行政公益诉讼等制度。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为完善权力监督制约体系,革除原有体制机制弊端,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全面深化国家机构改革,建立国家监察机关,重组司法行政部门,整合反腐败和行政法制力量,强化对公权力行使的外部监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当前我国政府法治领域存在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传统行政法制监督制度尚不完善,行政公益诉讼监督范围限定在特定的具体公益保护领域,且监督方式单一,国家监察制度主要着眼于公职人员的廉政监督,对行政机关的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上配套衔接不足,探索完善行政检察制度具有现实的必要性。行政检察兼具法律监督和司法监督的属性。《宪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行政诉讼法》、《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以及中央和地方制定的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为行政检察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撑、实定法依据。分权制衡、法理监督、监督行政等理论为行政检察提供了法理基础。实践中,各级检察机关通过参与“两法衔接”、督促起诉、行政执法检察、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等方式对行政机关的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展开监督,探索创新线索发现、审查处理、保障监督等工作机制,不仅督促纠正具体行政行为,还督促纠正抽象行政行为,为行政检察积累了有益的工作经验。但直接依据不充足、对象范围不清晰、方式程序不规范、责任后果不明确、配套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一直困扰行政检察工作的探索实践。在深化司法改革的背景下探索完善行政检察改革任务,应从权力决断能力和权力规训能力角度强化权力配置,遵循职权法定、公益优位、司法谦抑、检察一体、程序正当等原则。以《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为中心,以《行政程序法》、《法律监督法》为支撑,以《警察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部门法为着力点,以《监察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为连接,以《行政检察监督规则》为操作细则,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行政检察法律规范体系。其监督对象对事为主、对人为辅,监督范围上聚焦于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与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密切相关的领域,以具体行政行为为主、抽象行政行为为辅,合法性为主,合理性为辅,恪守“履职中发现”的启动原则。在程序上,确立案件化办理方式,建立案件线索移送、受理审查、调查核实、建议处理、监督复核等一系列工作程序。行政检察的方式与效力应当与被监督行政违法行为的违法程度保持一致,采取检察建议、一类问题通报、诉前令状、“禁止令”、行政公益诉讼、支持公民起诉、检察意见等分层多种措施综合使用,并赋予不同的效力。由于行政检察权是一种程序性、建议性监督权,其必须通过立法权、行政权、审判权、监察权才能实现实体监督价值。完善行政检察制度,需要做好行政检察与人大法律监督、国家监察监督、法院诉讼监督、行政复议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的衔接,把握好权力边界,实现程序互通,在党权领导下建构内外结合、上下配套、纵横交错的行政法制监督体系。

王刚[4](2019)在《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改革思路,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决定》承袭上述提法,只是将“完善”两字改为“健全”两字。在字字珠玑的两届党的全会公报中均提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以下简称“两法衔接”)机制问题,可见中央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但也反映出“两法衔接”中存在诸多问题。“两法衔接”包括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行政调查与刑事侦查的衔接、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是关键性环节,长期以来“两法衔接”不畅的原因也大多出自这个环节。完善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机制(以下简称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对于推进我国“两法衔接”机制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考虑,文章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的产生与发展。一是移送机制产生的原因。该机制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将行政执法中发现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侦查机关审查并及时启动刑事追诉程序的联动工作机制,其兴起的原因主要是出于社会治理、规范执法、实现公正的需要。二是规范性文件出台的脉络。有关该机制最早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以下简称《移送规定》),随后公、检、法、行等多家机关都根据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通过不同形式进行了规范。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从最初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逐渐覆盖到保护食品、药品安全,保护环境,督促公、检、法、行等机关依法履责,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等多个方面,发挥了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作用。三是实务机关探索的成果。行政执法机关从选择合适的移送时机、划分清晰的移送步骤、确定明确的执法状态对优化移送程序进行了探索。侦查机关从审慎开启侦查程序,适度进行“借壳侦查”进行了探索。检察机关从拓展多样的外部监督方式对加强移送监督进行了探索。上述做法中,有的合理、合法,适合大范围的推广;有的虽然行之有效,但是潜在的隐患较多,需要加以改造;有的思路超前,需要上位法的支持。第二部分,域外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的比较与借鉴。行政犯罪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增多的,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早于我国,其拥有一些管制市场经济的成熟机制,其中就包括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考虑到域外的此类机制根植于其本国的政治土壤中,与其基础性制度息息相关,所以本文不可能对域外的此类机制进行全景式的论述,只能选取我国移送机制中三个亟待解决且与域外情况有可比性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三个问题是:检察机关在案件移送中的作用、行政证据进入刑事诉讼的限制、行政权与侦查权交叉适用的规制。一是英美法系国家的移送机制。第一个问题方面,英国的警察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在案情较轻且当事人已认罪等情况下也可以向法庭提起公诉,这种公诉权的分散,削弱了检察机关在移送中的决定权;美国的检察机关主要起到了回应公众的关切,对某些事关公众利益的涉嫌犯罪案件进行侦查并综合衡量各种利益,再决定是否起诉的作用。第二个问题方面,英国的行政程序中收集的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可以作为反驳证据在法庭质证中使用;美国并不刻意区分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之间的界限,其将证据审核的重心放在了非法证据的排除上。第三个问题方面,在令状制度、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警察投诉制度的综合作用下,英国形成了侦查人员“不能、不愿、不敢”交叉适用两种权力的格局;美国最高法院在伯格一案的判决中将警察以行政调查为借口收集刑事证据的行为认定为“规避性搜查”的两种情形之一,并提出了以行为目的来辨别行为性质的判断方法。二是大陆法系国家的移送机制。第一个问题方面,法国、德国的检察官在决定是否对涉嫌犯罪案件起诉前,会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政治考量、国家形象等因素,再做出最优的选择。第二个问题方面,法国的检察官可以提取行政执法机关获得的任何材料,按照刑事证据规则进行甄别后,合格的可以进入刑事程序;受追求实体正义理论和严格证明理论的影响,德国的行政程序中收集的证言在证人已经死亡或下落不明的情况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使用,行政执法机关的鉴定报告等可以在制作人不出庭的情况下在法庭上朗读。第三个问题方面,法国的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警察机关在行政法院、检察机关、预审法官的多重制约下,自由裁量权较小,行政权与侦查权交叉适用的空间不大;德国的行政警察和司法警察在职权和身份上的界限比较明显,前者负责维持社会秩序,后者负责刑事侦查,侦查人员很难动用行政调查权调查刑事案件。三是混合法系国家的移送机制。第一个问题方面,意大利的检察机关在案件移送中既可以被动的接受报案,也可以主动发现犯罪线索,还可以指挥司法警察开展初步侦查;俄罗斯的检察机关比较重视对行政执法行为的一般监督,通过对行政处罚案件条款的适用、案件性质的判断是否合法进行监督,来保障移送工作的正常运转;日本的检察机关虽然可以指挥警察进行侦查,但其决定是否移送和起诉的裁量权受到反则金制度和检查审查会的多方掣肘。第二个问题方面,意大利的证据保全程序为行政言词证据发挥作用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可能,如果证人在行政程序中所出具的证言对证明案件事实至关重要且证人有可能在庭审前遭遇不测,那么检察机关可以申请法官开启证据保全程序,要求证人重新做供并记录在案。日本注重发挥行政言词证据的反驳作用,即当事人、证人在行政、刑事两种程序中所做的陈述不一致时,以前程序中的陈述反驳其后程序中的陈述,以达到去伪存真的作用。第三个问题方面,意大利的司法警察在侦查中受到了检察官和预先侦查法官的双重监督,利用行政执法的名义收集刑事证据已经十分困难,再加上意大利普遍设立的行政法院促使行政执法机关养成了循规蹈矩的执法习惯,客观上也排斥了两种权力交叉适用的做法。俄罗斯在初步调查权力的授予、程序的细化等规定为侦查员初步掌握案情、获取启动证据、权衡利弊关系提供了合法的途径,也就替代了两种权力交叉适用的作用。日本的行政令状制度所确定的如果行政程序与刑事程序有实质性关联,那么此类程序应先取得司法令状方可进行的标准,也使侦查机关假借行政执法的名义逃避司法控制的企图在一定程度上归于无效。四是域外经验的比较与借鉴。比较中外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法国、德国检察机关在案件移送中监督、引导作用的发挥,英国、美国等国家对行政证据进入刑事诉讼的开放性态度,美国、日本对“借壳侦查”的判断方法和规制方式都对完善我国的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机制有借鉴意义。我国可以从丰富查阅权的种类、扩展询问权的对象、提升建议权的实效、加大督促权的力度入手,强化检察机关在案件移送中的权力;从增加可以进入刑事程序的行政证据种类入手,将“证据三性”作为判断行政证据是否可以进入刑事程序的标准;从客观看待“借壳侦查”在追求实体正义方面的特殊功用入手,既学习日本对“借壳侦查”的规制之策,又不像美国一样对“借壳侦查”全盘否定,而应对“借壳侦查”的启动主体、启动标准、适用程序、责任承担、救济途径作出统一规定,使侦查机关有章可循。第三部分,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与保障。涉案当事人、涉案财物、涉案证据的移送共同构成了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的有机整体。涉嫌犯罪案件应移尽移的落实,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平台的构建对案件移送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一是涉案当事人的移送。涉案当事人是法律责任的最终承担者,向侦查机关移送涉案当事人有助于其完成强制嫌疑人到案的任务。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将延长移送期间作为惩罚当事人的手段,扭送式移送负面效应比较明显等问题,建议通过对涉案当事人实施随案移送机制,严禁先行移送案件的有关材料,待到满48小时后再移送涉案当事人的行为;在行政执法人员遭遇辱骂、威胁、殴打等非常事件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以防其带着情绪执法等方式加以解决。二是涉案物品的移送。涉案财物包括受害人财产、违法所得、不合格产品等,移送涉案财物有助于审判机关利用其价值来修复被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公安机关有选择性的接受涉案财物,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就费用支付产生争议等问题,建议通过公安机关承担涉案财物保管和处置的主要责任,行政执法机关协助公安机关进行保管和处置,地方政府发挥兜底作用进行综合处理等方式予以规范。三是涉案证据的移送。涉案证据是形成证据链条的基本素材,移送涉案证据有助于审判机关确定刑事责任的归属。针对符合“证据三性”的行政言词证据是否可以进入刑事程序,采用何种补救性的措施淡化行政言词证据的主观色彩,特殊的实物证据以何种形式进入刑事程序才能发挥其证明作用等问题,建议从合理界定行政言词证据直接移送的适用范围,参照刑事标准规范行政言词证据的收集程序,明确特殊实物证据的收集方式和移送载体等方面加以解决。四是涉嫌犯罪案件应移尽移的落实。应移尽移的落实与否关系到案件移送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应移尽移的落实的因素有很多,既包括地方保护主义、部门利益等传统因素,也包括权力授予不足、经费保障不足等新因素。建议从在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遭受较大破坏的领域,为行政执法机关增设侦查部门;对行政执法机关的经费予以全额保障,严禁将罚没返还作为筹资渠道和奖励手段等方面保障应移尽移的落实。五是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平台的构建。为了整合信息资源,提高移送效率,各地纷纷建立了具有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功能的网络平台,此类平台在畅通沟通渠道、形成执法合力、促进信息共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针对此类平台只能在某一地域内发挥作用,阻碍了案件移送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协同推进的问题。建议从统一技术标准、完善移送功能、确定录入信息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全国统一的移送平台,从而将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侦查机关、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将所有的行政犯罪罪名纳入到移送平台当中。第四部分,涉嫌犯罪案件的接受与处置。相对于行政执法机关在案件移送领域中的“以法代刑”“有案不移”等现象的受关注程度,学术界、实务界都对侦查机关在上述领域中的“借壳侦查”、“案情反馈不规范”、“交叉使用强制措施”等现象关注甚少,但是上述现象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侵害、对正常移送秩序的破坏隐秘而又巨大,需要认真加以研究。一是接受案件后特殊合作方式的规范。有的侦查机关出于逐利违法、规避风险、完成考核等原因超过必要限度进行“借壳侦查”,对人权和行政管理秩序造成损害。鉴于“借壳侦查”的潜在危害,需要设定不得在刑事立案后进行“借壳侦查”,不得干预适用的正常执法,不得侵害当事人的财产性权益三条限度。同时从强化检察机关立案监督的强制性制裁权力,保持行政执法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强化行政执法人员出庭作证的义务,适当授予侦查机关初步调查权力等方面对其加以规制。二是接受案件后强制措施变更的规范。有的侦查机关交叉使用行政强制措施和刑事强制措施,以便达到“方便执法”或规避司法审查的目的。针对上述问题,可以考虑采取将被留置盘问和行政扣留的时间计入刑事拘留的时间,以行为的目的作为判断强制措施性质的依据,改革现行考核机制等措施进行破解。三是接受案件后案情进展反馈的规范。有的侦查机关不向行政执法机关反馈案情进展,既挫伤了后者移送案件的积极性又容易使行政执法陷入被动。建议通过侦查机关建立案情定期反馈责任清单、检察机关对案情反馈进行监督、行政执法机关通过函询了解案情三个方面对案情反馈进行规范。第五部分,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的制约与监督。“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而保障“法之必行”则要内靠坚定的法治信仰,外靠严密的多重监督,这个道理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领域中同样适用。当然加强监督也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规范的权力制约和适度的信息公开对其提供有力的支撑,前者可以区分各个公权力机关的职责边界,减少互相推诿的空间;后者可以将权力的运行过程晒在阳光之下,让潜规则无所遁形。一是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的权力制约。针对权力制约中存在的案件移送工作的牵头部门缺位、各部门难以发挥各自优势、部门本位主义占据上风等问题。建议通过明确司法行政部门担任案件移送的牵头组织者;监察委员负责责任追究,统一行使党纪、政纪、国法;检察机关负责法律监督,对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督促;行政执法机关和公安机关作为移送机制的两端负责具体实施等方式加以解决。二是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的多重监督。针对移送监督中存在的监督机关无法掌握行政执法实际状况、对事不对人的惯性导致监督效力孱弱、未充分发挥各种监督力量的整体优势等问题,建议从扩展监督机关的信息来源渠道,以从案到人为抓手提升监督针对性,丰富移送监督形式等方式加以解决。三是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的信息公开。针对移送信息公开中存在的公开的主体不明确、公开的界限不易掌握,公开的媒介不明确等问题,建议从确定信息公开要件、严格遵守保密规定、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及时公开移送信息等方面入手,让公民对涉嫌犯罪案件移送过程能看到、能听懂、能监督。第六部分,立法的建议(代结语)。与实践的期待所不同,目前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从指导思想到具体操作,从责任主体到权力边界,从证据采纳到涉案财物管理,从实施监督到责任追究等方面,至今只有一些行政规章或司法解释可以遵循,存在立法层级较低、立法主体较多、立法内容笼统、立法刚性不足等弊端。建议从吸收地方立法的经验,提升立法的层级,确定立法的重点内容,细化责任的追究等方面入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一部法律来对案件移送工作进行规范。

北京市人民政府[5](2018)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文中研究说明京政发[2018]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的规范性文件等进行清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不符合"放管服"改革要求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的要求,市政府对以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经认真清理,市政府决定,对不符合"放管服"改革要求、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不一致、制定的依据已

北京市人民政府[6](2017)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文中研究表明京政发[2017]1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国发[2015]68号、国发[2016]38号)精神,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维护政府文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市政府对2000年至2013年以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

孙彦[7](2016)在《着作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着作权行政管理的内容包括对着作权法实施的管理、对涉外着作权的管理以及对着作权的行政保护三个方面。根据目前着作权行政管理的现状,参考国外的经验,提出如下建议:将着作权管理机构与新闻出版部门脱离,或者独立,或者与其他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合并,强化其着作权管理的独立性;细化我国版权管理部门对着作权的公共管理职能,注重管理效果;按照国际惯例,将着作权侵权纠纷完全交由司法途径解决,减轻我国政府来自于国际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利的压力。

重庆市人民政府[8](2015)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对470件市政府文件予以废止,对927件市政府文件宣布失效。附件:1.决定废止的市政府文件目录2.宣布失效的市政府文件目录2015年4月22日附件1决定废止的市政府文件目录

赵秉志,黄晓亮,安如喜[9](2012)在《论防制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刑事政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防制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刑事政策自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经历了从严厉惩治的对策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演变过程。针对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合理认识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妥当处理报应与预防相统一的问题,并理性地看待《刑法》对防制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实际作用。在具体贯彻中,应当正确认识和运用"严惩源头"的刑事政策,注意长期坚持从严惩处的刑事政策,同时也要济之以宽,做到"严中有宽",常态化地惩治和防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犯罪。

韦洪乾[10](2012)在《打假进行时——中国警方“亮剑”行动纪实》文中指出假烟、假酒、假药、假名牌……如今,我们似乎已经处在一个假货充斥的时代!制假售假不但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是一种经济毒品,造成经济虚假繁荣,降低社会道德水准,严重削弱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其后果不堪设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根据国务院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亮剑"行动,高举"为国打假、为民打假"的旗帜,以打击假药、假食品、假农资、假名牌为重点,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穷追猛打,不达目的绝不收兵!因为有不法利益驱使,制假售假犯罪的复制再生能力极强。对于公安机关来说,打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取名打假进行时,其意义就在于此。

二、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文件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文件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协同治理视角下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优化研究 ——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问题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假冒伪劣商品
        2.1.2 监管机制
        2.1.3 协同治理
    2.2 协同治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2.2.1 协同治理的背景
        2.2.2 协同治理的必要性
        2.2.3 协同治理的运用
第三章 白云区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的运作分析
    3.1 白云区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的现状
        3.1.1 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执法机构变迁历程
        3.1.2 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业复杂现状
        3.1.3 现行监管机制的运作成效及不足
        3.1.4 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多重矛盾
        3.1.5 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优化的必要性
    3.2 白云区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
        3.2.1 监管意愿低迷
        3.2.2 执法力量单薄
        3.2.3 部门联动欠佳
        3.2.4 监管手段单一
        3.2.5 社会参与度不高
    3.3 白云区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历史与现实因素导致
        3.3.2 未利用执法以外力量
        3.3.3 统筹与协调尚待加强
        3.3.4 缺乏监管与激励机制
        3.3.5 参与监管路径不健全
第四章 国内外市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经验借鉴
    4.1 国内市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经验借鉴
        4.1.1 顺德区市场监管部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
        4.1.2 浙江省温州市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
    4.2 国外市场监管部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经验借鉴
        4.2.1 美国地方政府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
        4.2.2 法国地方政府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
第五章 协同治理视角下白云区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的优化建议
    5.1 多元主体的参与
        5.1.1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5.1.2 发挥企业的自律作用
        5.1.3 发挥第三部门的协助作用
        5.1.4 发挥市民的带动作用
    5.2 联动机制的设立与运行
        5.2.1 设立各治理主体内部的联动机制
        5.2.2 设立各治理主体之间的联动机制
        5.2.3 统筹协调确保联动机制的正常运行
    5.3 监管手段的协同运用
        5.3.1 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管
        5.3.2 探索跨区域合作模式
        5.3.3 奖惩结合激发监管动力
    5.4 监管机制的保障与评估
        5.4.1 划分责任田建立权责清单
        5.4.2 设立权力监督方法
        5.4.3 创新监管成效的考核方式
        5.4.4 出台监管机制的定期评估方案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情况调查问卷(生产销售企业)
附录 B 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情况调查问卷(消费者)
附录 C 假冒伪劣商品监管协同治理访谈提纲
附录 D 假冒伪劣商品监管协同治理访谈人员
致谢

(2)跟随时间的脚步 回望2019年食品行业点滴变化(上篇)(论文提纲范文)

政策法规篇
    国务院
    农业农村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财政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社部
    交通运输部
    教育部
    生态环境部
    文化和旅游部
    自然资源部
    商务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地方新闻篇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3)司法改革背景下行政检察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任务和论证架构
第一章 行政检察的基本范畴
    一、行政检察的语义演变
        (一)一般监督检察
        (二)职务犯罪检察
        (三)行政诉讼检察
        (四)行政执法检察
        (五)公益诉讼检察
    二、行政检察的概念厘清
        (一)行政检察的概念争议
        (二)行政检察的内涵外延
    三、行政检察的功能与体系
        (一)行政检察的功能
        (二)行政检察的体系
第二章 行政检察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实定法依据
    一、行政检察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分权制衡理论
        (二)法律监督理论
        (三)监督行政理论
    二、行政检察的实定法依据
        (一)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律中的行政检察
        (二)其他法律中的行政检察
        (三)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中的行政检察
        (四)司法解释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中的行政检察
        (五)党和国家政策中的行政检察
第三章 行政检察制度的内部需求与外部机遇
    一、行政监督制度发展的需要
        (一)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发展的需要
        (二)行政内部监督发展的需要
        (三)行政诉讼监督发展的需要
        (四)传统检察监督发展的需要
        (五)社会舆论监督发展的需要
    二、法治政府建设的需要
        (一)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的需要
        (二)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三)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需要
    三、国家机构改革衔接的需要
        (一)强化对行政违法事项监督的需要
        (二)完善行政执法和效能监督的需要
        (三)衔接行政复议和规范审查的需要
    四、行政公益诉讼有效实施的需要
        (一)拓展行政公益诉讼监督范围的需要
        (二)优化行政公益诉讼监督方式的需要
        (三)强化行政公益诉讼监督效力的需要
第四章 行政检察的实证分析
    一、行政检察的上海样本
        (一)以信息共享监督严格执法,防范行政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以督促起诉促进依法履职,避免公共利益遭受损害
        (三)以参与诉讼维护公共利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四)以检察建议参与社会治理,促进行政管理严格规范
        (五)以类案监督加强依法行政,推动行政规范更新完善
        (六)以专门机构聚集监督合力,放大行政检察外部效应
    二、行政检察的监督模式
        (一)“两法衔接”监督模式
        (二)公益诉讼监督模式
        (三)检察建议监督模式
        (四)规范审查监督模式
        (五)综合治理监督模式
    三、行政检察的实践机制
        (一)发现机制
        (二)办案机制
        (三)保障机制
    四、行政检察的问题审视
        (一)规范依据不足
        (二)对象范围模糊
        (三)方式程序散乱
        (四)效力责任不明
        (五)保障机制薄弱
第五章 行政检察的制度完善
    一、行政检察的权力配置与运行原则
        (一)行政检察的权力配置
        (二)行政检察的运行原则
    二、行政检察的对象与范围
        (一)行政检察的对象
        (二)行政检察的范围
    三、行政检察的司法程序
        (一)行政检察的案件受理
        (二)行政检察的案件审查
        (三)行政检察的案件调查
        (四)行政检察的结果公开
        (五)行政检察的监督制约
    四、行政检察的方式及效力
        (一)行政检察的方式
        (二)行政检察的效力
    五、行政检察的保障机制
        (一)行政检察的立法保障
        (二)行政检察的考核激励
    六、行政检察的优化内外部衔接
        (一)行政检察与其他检察监督的衔接
        (二)行政检察与党委、人大和政府的衔接
        (三)行政检察与国家监察监督的衔接
        (四)行政检察与法院审判监督的衔接
        (五)行政检察与行政复议监督的衔接
        (六)行政检察与社会舆论监督的衔接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4)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综述
    三、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
第一章 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的产生
        一、社会治理的需要
        二、规范执法的需要
        三、实现公正的需要
    第二节 规范性文件出台的脉络
        一、中央层级的规范性文件
        二、部门层级的规范性文件
        三、地方层级的规范性文件
    第三节 实务机关探索的成果
        一、行政执法机关优化移送程序的探索
        二、侦查机关审慎开启侦查程序的探索
        三、检察机关加强移送外部监督的探索
第二章 域外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的比较与借鉴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移送机制
        一、英国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
        二、美国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移送机制
        一、法国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
        二、德国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
    第三节 混合法系国家的移送机制
        一、意大利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
        二、俄罗斯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
        三、日本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
    第四节 域外经验的比较与借鉴
        一、中外检察机关在案件移送中的作用之比较与借鉴
        二、中外行政证据进入刑事诉讼的限制之比较与借鉴
        三、中外行政权与侦查权交叉适用的规制之比较与借鉴
第三章 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与保障
    第一节 涉案当事人的移送
        一、涉案当事人移送的基本方式
        二、涉案当事人移送存在的问题
        三、规范涉案当事人移送的建议
    第二节 涉案财物的移送
        一、涉案财物移送的基本规定
        二、涉案财物移送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涉案财物移送的建议
    第三节 涉案证据的移送
        一、涉案证据移送的基本规定
        二、涉案言词证据的移送
        三、涉案实物证据的移送
    第四节 涉嫌犯罪案件应移尽移的落实
        一、应移尽移落实的基本情况
        二、阻碍应移尽移落实的因素
        三、保障应移尽移落实的措施
    第五节 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平台的构建
        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平台的基本情况
        二、已投入实际运行的移送平台的概况
        三、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平台存在的问题
        四、完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平台的建议
第四章 涉嫌犯罪案件的接受与处置
    第一节 接受案件后特殊合作方式的规范
        一、特殊合作方式的积极意义
        二、特殊合作方式存在的问题
        三、规范特殊合作方式的建议
    第二节 强制措施变更的规范
        一、两类强制措施的基本情况
        二、强制措施变更存在的问题
        三、规范强制措施变更的建议
    第三节 案情进展反馈的规范
        一、案情进展反馈的积极意义
        二、案情进展反馈存在的问题
        三、规范案情进展反馈的建议
第五章 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的制约与监督
    第一节 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的权力制约
        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权力制约的基本情况
        二、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权力制约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权力制约的建议
    第二节 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的多重监督
        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多重监督的基本规定
        二、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多重监督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多重监督的建议
    第三节 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信息的公开
        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信息公开的基本情况
        二、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信息公开的建议
立法的建议(代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着作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次
一、着作权行政管理
    (一)着作权行政管理的概念
    (二)国际公约及条约对于着作权行政管理的要求
        1.伯尔尼公约的规定
        2.TRIPS的规定
        3.WCT、WPPT以及《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的规定
二、中国着作权行政管理的现状
    (一)着作权行政管理的内容
        1.行政管理部门
        2.行政管理职能
    (二)中国着作权行政管理的机构设置和职责
        1.中央政府的着作权行政管理机构设置、职责
        (1)着作权法赋予的职能
        (2)《着作权法实施条例》赋予的职能
        (3)《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赋予的职能
        (4)《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赋予的职能
        2.地方政府的着作权行政管理机构设置、职责
        (1)县区一级政府的着作权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
        (2)辖区的市(中心城市)着作权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
        (3)省级着作权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
        3.与着作权管理有关的其他部门的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和现状
        (1)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
        (2)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
        (3)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三)着作权行政管理的不足和问题
        1.着作权行政管理机构独立性不强,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大
        2.着作权行政执法能力水平不强
        3.着作权行政执法的程序不健全,运动式执法特点明显
        4.着作权行政管理工作薄弱,管理不到位
        5.对公众利益的关注不够
三、外国着作权行政管理规定及经验
    (一)英国和美国着作权行政管理
        1.英国的着作权行政管理
        2.美国的着作权行政管理
    (二)欧盟国家着作权行政管理(法德)
        1.法国着作权行政管理
        2.德国着作权行政管理
    (三)日本和韩国着作权行政管理
        1.日本着作权行政管理
        2.韩国着作权行政管理
    (四)金砖国家的着作权行政管理(巴西、印度)
        1.巴西着作权行政管理
        2.印度着作权行政管理
四、我国着作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完善建议

(9)论防制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刑事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我国当前防制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刑事政策
    (一) 随着基本国策调整而发生改变
    (二) 适时修法以适应惩治的迫切需要
    (三) 以严厉打击为主线并长期坚持
    (四) 从严厉惩治的对策演进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调整
三、针对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相关理念
    (一) 合理认识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二) 妥当处理报应与预防相统一的问题
        1. 对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惩治可侧重于刑罚的预防目的
        2. 预防目的的实现不宜脱离报应观念的制约
    (三) 理性看待《刑法》对防制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实际作用
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防制假冒伪劣商品犯罪中的具体贯彻
    (一) 准确认识和正确运用“严惩源头”的刑事政策
    (二) 长期坚持从严惩处的刑事政策
    (三) “严中有宽”刑事政策的运用
五、结语

四、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文件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协同治理视角下假冒伪劣商品监管机制优化研究 ——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D]. 黄志成. 兰州大学, 2021(12)
  • [2]跟随时间的脚步 回望2019年食品行业点滴变化(上篇)[J]. 张卫. 中国食品, 2019(24)
  • [3]司法改革背景下行政检察制度研究[D]. 梁春程.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2)
  • [4]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机制研究[D]. 王刚.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5]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J].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10)
  • [6]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J].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15)
  • [7]着作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 孙彦. 科技与法律, 2016(03)
  • [8]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J].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5(08)
  • [9]论防制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刑事政策[J]. 赵秉志,黄晓亮,安如喜. 法学杂志, 2012(12)
  • [10]打假进行时——中国警方“亮剑”行动纪实[J]. 韦洪乾. 啄木鸟, 2012(08)

标签:;  ;  ;  ;  ;  

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文件的通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