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庄子笔下畸人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周琳,贾静[1](2021)在《试论庄子笔下畸人形象的美学意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庄子逍遥自在的境界和他看透生死的豁达,以及其达观的人生态度都影响着我们当代人的处世心态。《庄子》作为庄子的代表作,不但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还展现出他浪漫的文学意境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在庄子的文章中刻画了很多形体怪异甚至丑陋的残疾人,本文主要从庄子笔下的畸人形象来展开,对《庄子·内篇》中的9位畸人形象进行了整理和概括,着重探讨了庄子借助这些形象所要反映的美学意蕴和深层内涵。
唐勃[2](2021)在《真人之镜—《庄子·德充符》畸人研究》文中指出《庄子》内篇中,《德充符》篇的主角是六位畸人,他们有的形体残缺,有的样貌丑恶,这些畸人拥有异于常人的外表,却也拥有异于常人的德行。他们的德行极高,使得他人在与之相处中往往忽略其形体的缺陷。畸人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在“利害相攻”的扭曲之世中,哪怕是树木也只能因其对人无用得以苟活,人之扭曲亦是不可避免。而通过畸人在人世间的遭遇,《德充符》表现出对儒家仁义以及政治的批评,同时通过对畸人之德的神奇表现,让人深刻体会到在乱世之中个体之德与形体之间存在某种背离。个体觉悟到现实的扭曲世界里德与形必然背离,是超脱于流俗世界的开始。相对于《德充符》篇中的畸人,《庄子》在另外各篇中描述过更完美之人。如《逍遥游》篇中就有超脱于凡尘俗世的至人、神人、圣人,他们无所待而能逍遥地游于无穷,代表着理想的生存样态。但回到扭曲的人间世,刑罚的严苛已让人如履薄冰,就算侥幸逃脱于刑罚,亦有礼教的束缚。在礼教、刑罚无处不在的扭曲之世中,形体与生命都难以舒展自身。因此,对于处在现实世界的人而言,至人、神人、圣人皆为不可及的理想,而畸人可能是《庄子》留给我们的一面照出世界虚妄的镜子,同时也映照出真实存在的可能。
王肖燕[3](2020)在《《庄子》残丑人物形象探析 ——形与神的支离超越》文中研究指明
李漫飞[4](2020)在《《庄子》专题教学研究》文中指出2017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专题教学是落实“任务群教学”的一种语文教学新形态。通过专题教学能够让学生在集中的时间段内实现自主地阅读,并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习,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实现读写一体,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专题教学的研究现状来看,专题教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还有较多值得探索的空间。而对于《庄子》这部作品的研究,当前没有从专题教学切入的成果。基于此,笔者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在专题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庄子》专题教学的研究,试图探索高中语文的专题教学。本论文在对专题教学的理论、实践研究现状和《庄子》专题教学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实现、《庄子》专题教学与学习任务群的落实两个方面阐述了《庄子》专题教学的理论依据,并分析了《庄子》专题教学的实施原则与实施框架。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本次专题教学设计出了五个课段的具体教学内容。关于《庄子》专题教学的实施与反馈则从实施情况、问题与反思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本次《庄子》专题教学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切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过程中对《庄子》进行深度阅读,探究《庄子》作品中的文化价值及内涵,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能力,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同时,希望本研究能够给高中语文教师开展专题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詹文伟[5](2019)在《《庄子》“畸人”形象的审美特质及艺术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庄子》中"畸人"形象代表了庄子审美视界中"丑"的意象,是其宇宙观和美学世界的主体和灵魂。"畸人"形象,启发了中国艺术"遗貌取神"的审美鉴赏方式,启导了中国艺术"残缺美"的美学思想及反形式主义文风的思潮,孵化出中国古典文艺中一种"极高古、极纯粹的"美学境界。"畸人"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对后世诗歌、戏曲、书法、绘画等艺术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戴婷婷[6](2019)在《《庄子》中的丑怪形象及其文艺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庄子》一书自诞生起就是中国古代文化丛林中耀眼万分的瑰宝,其思想包罗哲学、文学、艺术学等各个方面,蕴藏了人类精神上的无尽财富。《庄子》深邃且洞悉万物的哲学思想与高妙的艺术手法相得益彰,构造了一个千姿百态、微妙警策的寓言世界。而在这个意蕴丰厚、形形色色的寓言世界中,“丑怪”形象系列又凝聚了庄子思想的精髓,生动且突出,令人惊叹与深思。自人类感性活动出现之初,丑与美就一直相伴而行。只是在人类审美思维定势的影响之下,丑多被视为美的附庸或对照。因此,丑在艺术创作和理论方面长期处于一个被规避和抛弃的位置。但是,“丑”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有着独特的内涵。人们对“美丑”的判断往往与社会伦理情感结合在一起。而庄子塑造的“丑怪”形象有着自己特定的言说方式、理论内涵与特点。因此,我们在探讨庄子塑造的“丑怪形象”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其内涵。在庄子塑造的“丑怪形象”系列里,尤以畸人之丑、散木之丑、体道之丑物影响深远,它们有力地彰显了庄子的精神追求。庄子对于“丑怪”艺术形象的选择与偏爱绝非出于偶然。中国“美丑兼审”的审美传统、南方巫术文化对庄子的熏陶、贫穷为伴的人生经历、清高自持的个性追求等,这些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庄子思想的走向。虽然《庄子》为一部哲学着作,但是它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也绝不逊色。文人们常常延续庄子“审丑”的风格,在诗文里直接吟唱那些畸残之人物。同时,受庄子“审丑”思想的影响,文人们在塑造小说人物时,更青睐于那些外表看似丑陋异常,行为偏离世俗,但却蕴含内在精神美的人物形象,从而使小说的主旨深化。而在其他艺术领域里,庄子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除了把“丑怪形象”直接作为题材融入艺术创作中,更形成了神韵内敛、古朴自然的审美风格追求。可以说,一方面,庄子的“审丑美学”拓展了我国文学艺术创作的新方向;另一方面,“丑怪审美”也是当代社会中较引人注目的现象和研究主题之一,因此庄子相关思想也极具现实的意义。庄子针对人类精神世界中时常发生又具有危机性质的方面,塑造了极具夸张乃至具有荒诞色彩的“丑怪形象”。“丑怪形象”犹如惊醒之鞭,鞭策世人自省,帮助我们摆脱人生的困境。
薛松[7](2019)在《《庄子》的“真人”形象研究》文中提出先秦时期的道家经典之作《庄子》一书,大量地出现了“真人”一词与其他包含“真”字的名词,如“真宰”、“真君”等等,而本文亦是基于此点,对《庄子》中的“真人”形象进行研究。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史学上,分析《庄子》的“真人”形象产生的历史渊源、与其他先秦着作中的“真人”形象的异同、对先秦思想的贡献等,分析《庄子》的“真人”形象史学上的特色。文学上,一方面分析“真人”形象所体现的庄子的创作方面的文学特色,与同时代其他诸子的文学创作联系比较,总结得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等诸子学说都是致力于如何达到太平治世的学派,只是他们所遵循和依从的学说并非同一,有显与不显之分,从而分析得出《庄子》文本的创作动因,仍是出于对当时时代的反思,同时也包含了庄子对个体生命与整个宇宙的独特思考。另一方面,通过分析“真人”形象所体现的庄子的创作、表达方式、审美等方面的文学特色,探讨庄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文学特色及其对后代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哲学上,通过对由“真人”形象引申的庄子“真”之思想内涵的分析,阐述其不同于先秦其他学说的“庄学”思想——其思想具有推崇真性、反对妄作等特色,以说明“庄子贵真”这一观点。研究方法上,本论文以《庄子》中的“真人”形象为切入点,立足《庄子》文本发掘其思想足迹,通过对文本的仔细阅读、对理论的系统分析以及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完成本论文。本论文的内容分为: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等,对论文进行总体概述;第一章,从文学与史学角度分析《庄子》的“真人”形象的历史渊源;第二章从外在特点、内心修为、精神超脱三个方面,论述“真人”形象的特点,并对每个方面的特点的具体表现进行阐述;第三章通过对庄子内、外、杂篇中关于“真人”文本的解读,分析“真人”形象所反映的《庄子》的文学特色,主要从创作上的文学特色、表达方式上的文学特色、审美上的文学特色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四章通过举例探讨《庄子》的“真人”形象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简而言之,本论文实现了对《庄子》的“真人”形象较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尹咪[8](2019)在《《庄子》内七篇神话意象研究 ——对庄子自由思想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庄子》给我们传达出一种随意洒脱的境界,这种境界主要是以神话寓言的方式来传达的,《史记》说庄子“着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可见神话寓言对于《庄子》其书的重要性。神话意象是构成《庄子》寓言的基本素材,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庄子》中神话意象的特征从而来分析庄子所要传达的哲学思想以及境界。庄子所生活的时代战乱频繁,庄子痛心于这样的社会现实,却无力改变。这也使得庄子转而关注个体的生命,追求精神自由,来保全生命于乱世之中。本文旨在通过对《庄子》内七篇中神话意象的分析来对庄子自由思想做进一步的探讨。本文一共分为绪论和正文四章。绪论部分分为四小节,主要是介绍本篇文章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对象与方法以及研究目的。《庄子》中描述了各种神话寓言故事,大量的神话意象使得庄子的思想更富有神秘色彩。而对于这些神话意象的研究主要开始于二十世纪初西方神话理论的传入,本篇文章基于前人在西方神话思维中探讨神话意象的研究,从《庄子》文本出发,采取知人论世、归纳对比等方法,对庄子自由观进行分析。正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庄子》中的“大物”的形象,并引出关于《庄子》“小大之辩”的分析。庄子刻画“大物”的神话意象,肯定“小大”之间的悬殊差异,传达出庄子对于“大”的境界的追求,对精神的自由的追求。第二章写庄子笔下的人物意象——“神人”与“畸人”,这是两种对照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二者之间美丑的对比与转化,了解“美”是可以通过途径实现的,即“道”的境界是有迹可循的,实现精神上的自由是有方法的。第三章主要说明庄子的“物化”思想,这种思想主要是通过“人”与“物”意象之间的转化实现的。从这种“物化”思想可以体现出庄子对于万物、对于生死的态度,即消除万物的差别,认为生死的本质是相同的。第四章是从《庄子》的神话意象出发进行分析,对庄子的自由思想做进—步研究。庄子所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所追求的“逍遥”是“有待”的,但又是有径可入的。这就需要人们做到“齐”的态度,最根本的是要达到“吾丧我”的境界,这样才能达到实现精神的自由,并且再次探讨庄子的自由思想对于我们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张舵[9](2018)在《唐赋用《庄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因政治、思想和文学的综合作用,《庄子》在唐代具有独特地位。唐赋在赋史上发挥着“蓄流演渡”的重要功用,其题材、思想与艺术都从《庄子》中汲取了大量养分,因而唐赋中大量存在用《庄》、拟《庄》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源于道家地位的崇高、学术与文学的渗透、进士试赋的倡扬和士人心态的契合。从唐赋用《庄子》典故、文势、寓言的角度入手,可以将唐赋中的《庄子》接受面貌概括为三方面:事类和语词的引用,文风和句法的摹仿,寓言和意象作为赋题。考察《庄子》在唐赋中的接受情况,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各有侧重:首先,藉西方互文理论作为框架,唐赋与《庄子》的互文形式可以归纳为文本并生与文本派生两大类。并生关系又分为引用与暗示,区别在于是否在字面上与《庄子》文本产生直接联系;派生分为仿作与戏拟,区别在于摹拟《庄子》是出于学习还是反逆。唐赋与《庄子》文本的不同互文形式,源自于古律之辨对赋体的不同规限,以及不同功用的驱使。前者属于文体学的范围,而后者涉入社会性的领域。其次,唐代出现了数量众多的以《庄子》为题的赋作,这与进士科试赋有很大关系。依照在《庄子》中的题材归属,《庄》题赋可以分为六类:一是水、镜类,藉以比德。二是道象类,如大鹏、玄珠等,虚构意象以喻道。三是物象类,以鳞虫禽木托寓玄理,具比兴之义。四是技艺类,如解牛、承蜩、运斤等。五是神话类,多颂圣之旨。六是梦类,以构造幻境申“物化”之理。从中可以观觇处于制度、赋体、主题几条不同线索下唐赋主旨、技法、风格的交织变换。最后,卢照邻赋中用《庄》典近百处,可视作唐赋用《庄》的典型个案,其骚体大量化用《庄子》畸人形象,作为病中自怜的写照;假托儒释道三客的论辨,是唐代三教论衡的最初文本;以《庄子》之典寓其死志,则展现了强大的生命韧性和悲壮感。
赵晓芳[10](2018)在《论庄子的“大美”思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美”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美学范畴,是庄子在结合“大”与“美”的思想基础上,创新提出。“大美”与“大”及“美”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三荆同株,植根于庄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大美”是对“道”的艺术化审美观照,代表了宇宙的本体之美,是至高、绝对的美。在庄子的美学世界中,“大”与“道”含义基本相同,在中国美学史上,“大”作为一个美学范畴,经历了从出现、发展到衰退的过程,庄子也是第一个在美学意义上提出了“大”这个范畴。庄子区分了“大”与“美”的不同层次,认为“大”高于“美”。庄子的“大美”就是“既美且大”的美学境界。庄子描绘了一个弥漫着“大美”的无限广阔的新世界。他以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生命图景,展现了自然宇宙的大化流行之美。里面有神奇的自然大物、雄浑壮阔的自然大境、高蹈独立的至人、“形残德全”的畸人、至美至乐的音声、出神入化的技艺,这些一一体现着“大美”阳刚雄伟、自然逍遥、神圣高洁的美学内涵。庄子认为“大美”不言,因而提出“心斋”、“坐忘”作为感悟“大美”的途径,主体通过排除一切形体与利害之心的干扰,以“虚静”之心去体察自然万物之美,最终体悟天地之“大美”。本文即是以庄子的“大美”思想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大”范畴在先秦时期的发展为线索,在分析庄子之“大”与“美”及“大美”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导入对庄子“大美”思想的重点论述,具体分析“大美”的呈现领域、美学内涵和感悟方式,总结庄子的“大美”思想的重要意义。
二、论庄子笔下畸人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庄子笔下畸人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1)试论庄子笔下畸人形象的美学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一、庄子笔下的畸人形象 |
(一)外表丑陋类 |
1. 支离疏: |
2. 哀骀它: |
3. 闉跂支离无脤: |
4. 瓮盎大瘿: |
5. 子舆: |
(二)身体残疾类 |
1. 右师: |
2. 王骀: |
3. 申徒嘉: |
4. 叔山无趾: |
二、畸人形象背后的美学意蕴 |
(一)无用之用,超越功利之美 |
(二)持守本性,复归自由之美 |
(三)正视生死,超越生命之美 |
(四)内在完满,德行崇高之美 |
(五)摆脱束缚,安之若命之美 |
三、总结 |
(2)真人之镜—《庄子·德充符》畸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扭曲之世与畸形之人 |
一 《庄子》中对于世界扭曲的揭示 |
二 《庄子》中的畸人 |
三 世界之扭曲与人之畸形 |
第二章 畸人之镜——仁义-政治对人的戕害 |
一 王骀——对仁义之教的批评 |
二 申徒嘉——对政治权贵的超越 |
三 叔山无趾——对仁义-政治的反讽 |
第三章 真实存在的可能 |
一 哀骀它——对形体生命的超越 |
二 闉跂支离无脤、瓮?大瘿——对流俗世界的批判 |
三 自然之情的回归与真实生存的可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庄子》专题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 |
二、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第一章 《庄子》专题教学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实施《庄子》专题教学的理论依据 |
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实现 |
二、《庄子》专题教学与学习任务群的落实 |
第二节 《庄子》专题教学的实施构想 |
一、《庄子》专题教学的实施原则 |
二、《庄子》专题教学的实施框架 |
第二章 《庄子》专题教学的教学设计 |
第一节 《庄子》专题教学的设计说明 |
第二节 《庄子》专题教学的设计内容 |
第三章 《庄子》专题教学的实施与反馈 |
第一节 《庄子》专题教学的实施情况 |
一、实施情况概述 |
二、实施中的支架搭建 |
三、实施中的评价 |
第二节 《庄子》专题教学的问题与反思 |
一、《庄子》专题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二、《庄子》专题教学实施后的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庄子》“畸人”形象的审美特质及艺术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畸人”形象在庄子宇宙观与审美视界中的定位 |
二、“畸人”形象对文艺思想的启发 |
三、“畸人”形象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
(6)《庄子》中的丑怪形象及其文艺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本文写作缘起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本文研究意义 |
第一章 对《庄子》“丑怪形象”的观照 |
第一节 庄子视阈下的“丑怪”内涵概说 |
一、“丑”在中国古代历史与美学中的内涵和表现 |
二、庄子对日常层面之“丑”的消解 |
三、庄子论“丑”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
第二节 《庄子》里“丑怪形象”的具体解读 |
一、畸人之丑 |
二、散木之丑 |
三、体道之丑物 |
第三节 以“丑怪”为媒介,窥探庄子的精神世界 |
一、“道”与“齐物” |
二、“无用”与“大用” |
三、主体虚位的审美思维 |
四、“天道”:以自然为本的审美基调 |
五、美丑“同一性”及其转化问题 |
第二章 《庄子》“丑怪形象”成因探究 |
第一节 外在因素:文化渊源与社会时代背景 |
一、文化渊源 |
二、社会时代背景 |
第二节 内在成因:人生经历与独特的精神追求 |
一、人生经历——贫穷为伴 |
二、独特的个性与精神追求 |
第三章 《庄子》丑怪审美对后世的文艺影响 |
第一节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
一、诗文里的直接吟唱 |
二、小说人物塑造的灵感源泉 |
第二节 对其他艺术领域的影响 |
一、绘画——题材选择与神韵追求 |
二、书法——对个性的提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庄子》的“真人”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20世纪前对《庄子》的“真人”形象的研究 |
(2)20世纪后对《庄子》“真人”形象的研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一章 《庄子》的“真人”形象的史学分析 |
2.1 《庄子》的“真人”形象产生的渊源 |
2.1.1 《庄子》的“真人”形象与《老子》中“赤子”与“婴儿”的渊源 |
2.1.2 《庄子》的“真人”形象与《老子》中“古之善为道者”的渊源 |
2.2 《庄子》的“真人”形象与其他着作中“真人”形象之比较 |
2.2.1 《庄子》的“真人”形象与《鬼谷子》的“真人”形象之比较 |
2.2.2 《庄子》的“真人”形象与《列子》的“真人”形象之比较 |
2.2.3 《庄子》的“真人”形象与《淮南子》中“真人”形象之比较 |
2.3 《庄子》的“真人”形象对先秦思想之贡献 |
第二章 《庄子》的“真人”形象的特点分析 |
3.1 超凡神异:《庄子》的“真人”形象的外在特点 |
3.2 法天贵真:《庄子》的“真人”形象的内在修为 |
3.3 齐同死生:《庄子》的“真人”形象的精神超脱 |
第三章 《庄子》“真人”形象的文学特色 |
4.1 创作上的文学特色 |
4.1.1 “真”字独特寓意的创作 |
4.1.2 “真人”形象的创作 |
4.2 表达方式上的文学特色 |
4.2.1 寓言故事的使用 |
4.2.2 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
4.3 审美上的文学特色 |
4.3.1 如诗如画的审美思维 |
4.3.2 如梦如幻的审美感受 |
第四章 《庄子》的“真人”形象对后世影响之举隅 |
5.1 《庄子》的“真人”形象对道教“真人”文化的影响 |
5.2 《庄子》的“真人”形象对后世文学人物塑造之影响 |
5.3 《庄子》的“真人”形象对后世文人精神思想之影响 |
5.3.1 批判传统的精神 |
5.3.2 顺应自然的精神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期刊类 |
专着类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8)《庄子》内七篇神话意象研究 ——对庄子自由思想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研究的缘起 |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 研究现状 |
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章 “大物”形象 |
1.1 “小大”之辩 |
1.1.1 以小作大 |
1.1.2 以小化大 |
1.1.3 以小见大 |
1.2 大木意象 |
1.2.1 有用之用 |
1.2.2 无用之用 |
第2章 人物意象——“神人”与“畸人” |
2.1 美丑之比 |
2.1.1 外形之比 |
2.1.2 德行之比 |
2.2 美丑之化 |
2.2.1 “心斋” |
2.2.2 “坐忘” |
第3章 “人”“物”意象之间的转化 |
3.1 庄周梦蝶 |
3.2 物化为鱼 |
第4章 《庄子》神话意象下的自由思想的探讨 |
4.1 自由的本质 |
4.1.1 精神的自由 |
4.1.2 “有待”的自由 |
4.2 自由的实现 |
4.2.1 齐万物 |
4.2.2 齐生死 |
4.2.3 “吾丧我” |
4.3 庄子自由思想的现实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唐赋用《庄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一章 唐赋用《庄子》考论——基于互文性理论的考察 |
第一节 《庄子》题材、义理在先唐辞赋中的流变 |
第二节 唐赋中大量用《庄》的原因 |
第三节 唐赋用《庄子》典故论例(上)——引《庄》入赋 |
第四节 唐赋用《庄子》典故论例(下)——拟《庄》成赋 |
第二章 唐代《庄》题赋的题材序列 |
引言 唐代进士科试赋与《庄》题赋的创作年代 |
第一节 水、镜类《庄》题赋 |
第二节 道象类《庄》题赋 |
第三节 物象类《庄》题赋 |
第四节 技艺类《庄》题赋 |
第五节 神话类《庄》题赋 |
第六节 梦类《庄》题赋 |
第三章 释疾与绝笔——卢照邻赋作中的《庄子》接受 |
第一节 卢照邻的思想渊源及前期辞赋中的《庄子》接受 |
第二节 释疾:卢照邻骚体中的《庄子》意象、思想及三教关系 |
第三节 绝笔:《释疾文》的死亡“隐喻”与《庄子》生死观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论庄子的“大美”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以庄子“大美”思想为核心的研究: |
二、对庄子“大美”思想与其它美学范畴的比较研究: |
三、对庄子美学思想研究中涉及“大美”思想的研究: |
四、对“大”范畴研究中涉及庄子“大美”思想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大”作为美学范畴的雏形 |
第一节 “大”作为美学范畴的萌芽 |
一、“大”字的产生与本义 |
二、诸子前有审美意味的“大” |
第二节 儒、道思想中“大” |
一、儒家思想中的“大” |
二、老子思想中的“大” |
第二章 庄子“大美”的呈现领域 |
第一节 自然世界 |
一、自然大物之美 |
二、自然大境之美 |
三、自然大化之美 |
第二节 道德伦理 |
一、“德形于神”至美为美 |
二、“形残德全”大丑为美 |
三、“大知闲闲”真知为美 |
第三节 文学艺术 |
一、语言:“大美”不言 |
二、音乐:“至乐无乐” |
三、技艺:“道进乎技” |
第三章 庄子“大美”的内涵及感悟方式 |
第一节 “大美”的美学内涵 |
一、阳刚雄伟之美 |
二、自然逍遥之美 |
三、神圣高洁之美 |
第二节 “大美”的感悟方式 |
一、心斋 |
二、坐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论庄子笔下畸人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 [1]试论庄子笔下畸人形象的美学意蕴[J]. 周琳,贾静. 今古文创, 2021(26)
- [2]真人之镜—《庄子·德充符》畸人研究[D]. 唐勃.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庄子》残丑人物形象探析 ——形与神的支离超越[D]. 王肖燕. 上海财经大学, 2020
- [4]《庄子》专题教学研究[D]. 李漫飞.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庄子》“畸人”形象的审美特质及艺术影响[J]. 詹文伟.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 [6]《庄子》中的丑怪形象及其文艺影响[D]. 戴婷婷.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7]《庄子》的“真人”形象研究[D]. 薛松. 西藏大学, 2019(09)
- [8]《庄子》内七篇神话意象研究 ——对庄子自由思想的探讨[D]. 尹咪. 海南大学, 2019(06)
- [9]唐赋用《庄子》研究[D]. 张舵. 南京大学, 2018(11)
- [10]论庄子的“大美”思想[D]. 赵晓芳. 青海师范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