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语会话及医院常用词汇(论文文献综述)
史玮博[1](2021)在《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词汇拓展训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针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十分重要。词汇拓展训练作为词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所学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练习,使学生更为快速地掌握所学汉语知识,达到语言应用的目的。教师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适时地进行词汇拓展训练,在增强词语拓展训练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述能力和交际运用能力。本研究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介绍了词汇拓展训练的相关理论基础及分类,包括i+1理论、支架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与合作学习理论,以及词汇拓展训练的意义、原则和类型。本论题的研究者认为,词汇拓展训练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述能力和交际运用能力;词汇拓展训练的原则包括实用性原则、适度与自然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词汇拓展训练的类型分为课堂词汇拓展训练和课外拓展训练。第二、三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介绍课堂词汇拓展训练和课外词汇拓展训练的方法以及教学建议。本论题的研究者认为课内词汇拓展训练主要包括看图说话、情景会话、课堂游戏、情景表演、小组讨论和自编故事等训练方法,以课堂为依托,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中完成词汇拓展训练。课外词汇拓展训练主要从校园生活体验活动、日常生活体验活动、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以及社会生活体验活动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在课下完成对所学知识地实践运用,并以汇报的形式检验课外词汇拓展训练的完成情况。第四章展示真实的教学案例,以两个教学班的教学情况作为对比,分析词汇拓展训练在课内外的运用情况,并提出相对应的教学建议。最后是论文的结语部分,对整篇论文进行回顾总结。
耿芳[2](2021)在《汉日语气系统之功能视角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学界对语气的研究存在概念界定模糊、功能取向不明显、研究不系统等问题,从而语气对比领域也缺乏较为完善的研究。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以功能为出发点,明确语气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汉日语气系统进行对比,旨在达到以下三个研究目的:揭示汉日语气类别及其体现形式的异同;揭示汉日语气语势及其体现形式的异同;探讨汉日语气系统的异同。本研究的语气系统包含语气类别系统与语气语势系统,关注人际社会沟通与个人意志、情感在语言层面的体现,人际社会沟通由语气类别系统体现,个人意志与情感由语气语势系统体现。研究依托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汉日语气类别一致式、语气类别隐喻式、语气语势的精密度,句法、词汇等语言体现形式,语场、语旨、语式等语境特点进行描述、例证、对比,且由语言、思维、社会文化维度出发探讨汉日语气系统的异同。研究发现如下:汉日语气一致式精密度基本一致,功能类别均包含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陈述语气中内含五类感叹语气,分别是对事物的感叹、对事物性质的感叹、对事物数量的感叹、对情形性质的感叹、对情形数量的感叹。汉日疑问语气均包含寻求正反及寻求新信息两类;日语中寻求正反选择类语气仅在级阶小句中出现。汉日祈使语气均包含命令、要求、支配、希愿、建议、提供、祝愿七类。语言体现形式方面,汉日语气一致式呈现出在语序调整、程式化表达、疑问词、语气词使用等方面的共性;包含基本语序、成分重叠、结构顺序、疑问词提示特征、语气词性别特征、词法变化等方面的差异性。汉日语气类别隐喻式的精密度较为一致,均有陈述语气疑问型隐喻、陈述语气反义型隐喻、疑问语气陈述型隐喻、疑问语气祈使型隐喻、祈使语气陈述型隐喻、祈使语气疑问型隐喻六类。语言体现形式方面,汉日语气类别隐喻式具有程式化表达、“否定”成分非常规使用、语气词高频使用、句法与词汇共现关联等共性;呈现出句式结构、程式化表达适用性、语气副词、词法变位、句法与词汇共现特点等差异。语境特点方面,汉日语气类别隐喻式在话轮潜势、口语特征、隐喻义与上下文依赖关联、体现形式与上下文依赖关联、权势关系与句法特征互动等方面表现出共性;具备会话双方权势关系多样性、权势关系与体现形式关联、上下文依赖程度、语体倾向性、隐喻义与语式关联、隐喻义多功能性等差异。汉日语气语势在功能系统精密度上程度一致,内在语势均包含确实、料悟、能力、必然、或然、允许、意愿、义务八类;外在语势均含程度、速度两类,其中程度语势包括高、中、低三个水平,速度语势包含急、平、缓三个水平。体现形式手段方面,汉日语气语势呈现出对成分重复、隐喻式表达、不完整表达、投射结构、骂詈语、填充词等手段使用的共性。此外,由于外在语势关注语言的物理特征,本文对其语音手段进行简要分析并发现,汉日外在语势语音手段在音量与情绪对应、元音发声变化等方面存在共性;日语还可使用卷舌、促音、非常规浊化等手段体现外在语势,其中促音、非常规浊化也可在文字书写系统中体现。从语序类型与形态类型探讨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及差异,发现汉日语气系统的语气构成均不依赖语序,呈现出相似的问答模式;在前置语语言典型性、词汇性与词法性、句法成分与形式对应关系、句法顺序与规则侧重等方面展现出差异。从思维维度关注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及差异,发现汉日民族对人际关系呈现出相似的理解模式,展现出务实性与情感性、整体性与群体性、直觉性与规约性三组对照思维差异。从社会文化观察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及差异,发现中日社会在社会交往中均强调互动协商,中日社会宗族性架构与集团性架构的差异影响汉日民族思维,从而使其在语言类型、语气系统上呈现出差异。总的来说,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汉日语气系统进行描述、例证,基于理论框架对语气的语言体现形式及语境特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通过语言体现形式对比发掘汉日语言在语气表达上的异同,通过语境特点描写明确语气的互动属性,并最终从语言、思维、社会文化维度探讨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与差异,丰富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气的研究,回应了学界语气研究存在的问题。
NUR AFIFAH BINTI ELIAS[3](2021)在《马来西亚汉语教材本土化研究 ——以《华语入门》和《华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汉语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升高,来自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学生也逐渐增多。虽然中国已出版多种对外汉语教材,但是当这些教材用在中国以外的地区时就会发生水土不服的情况。为了满足不同国家学习者的需求,编写本土化教材成了一项迫切的重任。在马来西亚也有很多种专门为马来西亚学习者编写的汉语教材,其中,《华语入门》和《华语》是针对马来西亚零基础非华裔大学生所编写的本土化教材。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首先从本土化角度对两套教材的语音、词汇、语法、课文以及文化点进行分析,总结两套教材值得称道之处及其不足之处;再通过对教师及学习者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汉语本土教材的评价与需求;最后结合这两套教材本身的情况及其使用者的反馈对马来西亚本土教材编写工作提出建议。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陈述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并对本土化教材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二章介绍了《华语入门》与《华语》的编写原则并从教材的总体结构、单课结构和版式设计三方面对这两套教材的整体编排进行分析;第三章为教材内容的本土化情况考察,所考察的方面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点、课文以及文化点;第四章主要分析马来西亚教师对本土化教材的本土化程度的评价以及学习者对本土化教材的需求;第五章笔者在综合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分析的基础上为马来西亚本土教材的编写提出建议;最后一部分为结语,对本文进行总结,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李旭萌[4](2021)在《汉语教材《华语入门》考察》文中研究说明《华语入门》是1937年由俄罗斯人吴索福编写的初级汉语教材,具有中英文两个版本,中文版生词编写在课文之前,而英文版生词编写形式为“拼音—生词—释义—所在课文”。该教材中的词汇实用性较强,“姑娘、学堂”等一些词的使用也反映了当时北京官话的特点;该教材词性涉及较为全面,其中名词占全书生词量的50%,吴索福在量词的释义上有缺陷:“只、块、毛、分、回”没有正确纳入量词范围中,并将“的、了、哪、么、啊、呢、们”归为小品词,而没有对其他词性的词进行归纳。总体看来,吴索福对词性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也没对词性进行详细分类。本文对疑问句中的选择问、正反问、是非问和特指问进行分析,将选择问句总结为三种形式:“是A是B”、“是A还是B”、“AB(AB互为反义词)”,其中“是A是B”形式在该教材中出现次数最多;将正反问归纳为“AB-否定词-AB”,“AB-否定词-A”和“A-否定词-A”,其中“A-否定词-A”分为“有没有”格式和“X不X”格式。该教材中特殊句式有把字句、双宾句和比较句。该教材课文难度适中,对话形式以毗邻双部式为主,课文在编写中运用了礼貌用语和插图,课文话题实用性较强,话题难度也适合汉语初学者。该教材每课中的语法点数量分布不均,但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语法点编写体例为“结构—解释—例句”,该教材通过在课文后设置“问答”环节操练语法点,并没有在课后设置习题。最后本文以历时眼光对《华语入门》进行评价,并指出该教材对当代汉语教材编写的启示。
刘钦[5](2021)在《体演文化教学法主导下的初级医学汉语教学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笔者于研究生工作实习阶段任职于全球排名十余位的一家语言服务提供商,主要为一家跨国的医疗系统公司做本地化翻译的项目管理工作。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整个世界之后,在与一些擅长医学领域英翻外的外籍译员沟通中,笔者了解到他们因看到中国医学在瞩目世界后涵盖中国医学知识的可接翻译任务量与日俱增,都多少有意愿学习一些初级医学汉语、了解一些中国的医学文化知识。于是笔者根据自己医学翻译上的专业领域学习从业经验,试图拟出一个适合初级医学汉语学习者学习的教学设计。笔者在教学准备中发现当前医学汉语领域的教学方面更多地沿用大众版汉语的教学方式,注重语言知识的教学,而甚少关注到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化的讲解;教材方面则更多地着重于对教材内容的编写上,而针对教学内容如何选用合适的教学法教授给学习者则鲜有人愿提足涉猎。由于对语言文化的不完全了解,学习者在学习以及生活中经常会碰到难以理解难以驾驭的问题,故而帮助学习者在合适阶段了解掌握一些语言背后的汉语文化非常之有必要。本文以四川地区初级医学汉语学习者为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中外人士编写的相关针对性教材,围绕21世纪后国内各大高校联合编写并广泛选用的教材《医学汉语-实习篇1》,以情境会话演练为主轴,根据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教授吴伟克提出的“体演文化教学法”发展教学设计,以期为今后初级医学汉语教学提出一套可行的教学模式,使文化融入语言教学。研究过程中,首先针对医学汉语教学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进行文献探讨,接着探讨体演文化教学法主导医学汉语教学的适用性,进而拟出初步教学设计,最后进行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反馈结果得出未来实践运用之建议。
文皖[6](2020)在《非目的语环境下《新实用汉语课本Ⅰ》课文会话研究》文中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教材的作用一直很突出。尤其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下(本文所指非目的语环境为波兰语环境,其中教学媒介语为英语),学习者接触汉语的第一资源便是教材。自波兰雅盖隆大学远近东关系学院汉语系成立以来,《新实用汉语课本Ⅰ》(第一版)一直作为院系指定汉语教材使用至今,该课本对于雅盖隆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尤为重要,其中必定有它值得使用的突出优点。然而在无法更换指定教材的前提下,为了使《新实用汉语课本Ⅰ》更贴合时代发展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对《新实用汉语课本Ⅰ》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本文根据在雅盖隆大学的汉语教学实践,聚焦《新实用汉语课本Ⅰ》课文会话研究。同时以语言学视角下汉语得体性理论及互动语言学理论为支撑,分析《新实用汉语课本Ⅰ》课文话题丰富程度、会话得体特征及互动特征。在话题丰富程度部分,通过对比《HSK标准教程Ⅰ》、《当代中文Ⅰ》以及《新实用汉语课本Ⅰ》(第三版),指出《新实用汉语课本Ⅰ》课文话题的丰富程度较高,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要,话题真实、丰富、可信。但是根据教学中学生的提问,本文对仍需补充的部分子话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此尽量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汉语需求。在得体特征部分,通过分析会话语音、词汇及语法三个方面所体现出的不得体现象,以及《新实用汉语课本Ⅰ》(第三版)的印证,明确了应重视非目的语环境下课文会话得体特征的研究。同时结合学生的典型偏误,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优化该部分的不足。在互动特征部分,本文聚焦课文会话的情景和话轮,分析其体现的互动特征,得出《新实用汉语课本Ⅰ》课文会话整体具备互动特征的结论,该课本有利于培养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然而为了使教材能够更好地满足真实汉语环境的需要,仍要对情景和话轮中所表现的不足进行优化。因此,本文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问题的解决策略。本文采用了文献收集法、对比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明确指出即使在非目的语环境中,教师无法改变指定教材的情况下,仍可以通过分析课文话题的丰富程度、会话得体特征及互动特征,运用更新更好的理论优化对外汉语教材以满足教学的进一步需求。本文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为接下来在雅盖隆大学使用该课本进行教学的汉语教师提供些许可靠的建议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阿依江(Khungshan Aizhan)[7](2020)在《《新实用汉语课本》在哈萨克斯坦高校的应用研究 ——以世界语言大学和国立民族大学为例》文中认为对外汉语教材教学状况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研究者多年在哈萨克斯坦高校从事汉语教学,为此本研究将主要分析了《新实用汉语课本》在哈萨克斯坦两所高校的应用情况,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他们对目前所使用教材的评价并结合任课教师的建议,本研究发现《新实用汉语课本》在哈萨克斯坦高校教材应用的不足,论文分为以下八个部分:导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设计,哈萨克斯坦等高等院校汉语教材的使用需求大,在教材编制、教学策略和教师素养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第一部分则介绍了《新实用汉语课本》早期应用于哈萨克斯坦高校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从教材应用目标与内容、应用原则与方法以及应用过程与保障介绍了哈高校《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应用应然诠释应用目标和内容;第三部分分析了《新实用汉语课本》在两所高校的应用现状;第四部分从准备、实施、评价、管理四个方面阐述了《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在哈高校的应用策略;第五部分是分析了《新实用汉语课本》的应用策略在四个方面中的案例;第六部分依次提出有效应用的建议。针对出现的问题,在教材应用方面提出完善《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编制;完善配套教辅及多媒体资料编制;政府加大教材购买的补贴力度;在应用实施方面提出积极引进优秀师资;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汉语教师水平;增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在应用评价方面提出完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严格开展教学绩效评价;倡导并奖励教学创新行为;推广教学创新成果;在应用管理方面提出注重针对性;突出实用性;增加趣味性等建议。总而言之,《新实用汉语课本》在哈萨克斯坦两所高校的应用存在有优点也有不足,通过本文的对比,希望能对《新实用汉语课本》在哈高校的教学使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高煜[8](2020)在《两套初级汉语听说教材研究 ——以《汉语初级强化教程听说课本》和《成功之路进步篇听和说》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材作为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汉语教师的教学起很大作用,对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有重要影响,而且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和质量。初级汉语听说教材,针对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以“听”和“说”技能的融合发展为方针,是对外汉语分技能训练的重要依托材料。本文综合考量,选择了基础阶段的两套听说技能训练教材——《汉语初级强化教程·听说课本》和《成功之路进步篇·听和说》,从教材内容的多个方面中挑选了 4个方面进行研究,即编写理念、教材体例、话题分布、练习设计等。通过对比、统计、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挖掘出两套教材在这4个方面的优点,同时也找出两套教材在编写方面的不足之处,并针对不完善的点提出了建议。本文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了研究:首先是绪论,从7个点展开说明。第一点从汉语国际传播、汉语教材建设、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等方面阐述了本文研究开启的原因;第二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说明了本文研究的价值;第三点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并阐述了选择这两套教材的缘由;第四点说明了本项研究是基于多个理论基础上的;第五点介绍了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的概况。最后两点是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选用了两套教材4个方面的内容,从大、小两个角度,使用了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统计法、列举法、问卷调查法等多个方法进行讨论。第二部分是两套教材的宏观比较,主要介绍了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编写体例。先介绍了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理念的发展情况,然后对这两套教材的编写理念进行分析和比较。接下来,又分别介绍了两套教材的外部体例和内部体例,并把两套教材的内外部体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三部分是两套教材的话题分布情况和两套教材的练习设置情况。话题方面,主要从教材话题的分布情况、编写者如何编写教材话题、学习者怎样评价教材的话题等3个方面展开了分析。练习方面,首先介绍了两套教材练习的题量,然后介绍了两套教材练习题型的差异,最后对教材练习题的难度进行了考察。第四部分是对研究情况的总结,第一部分是基本结论,第二部分是根据研究结果的一些思考以及对教材编写提出的建议。第五部分是本篇研究的结语,一方面列出了文章研究的要点和结论,另一方面说明了本文研究的局限之处。
苏日那[9](2020)在《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方法,获取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的第一手材料,据此分析该地区人文社会环境、日常生活领域、教育领域中的蒙古族语言生活现状和相关语言政策。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第一章从蒙古贞的历史变迁(历史背景、人口变化)、文化传承与变迁(语言文化、媒体接触)、蒙古族教育概况(起步期、探索期、调整期)等几个方面,介绍、分析蒙古贞地区人文社会环境和语言生活环境,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第二章审视和研究语言政策问题。首先,从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有关定义和目标着手,通过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的相关性,阐明了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如何影响语言实践;其次,基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蒙古贞地区地方性法规(条例),从民族语文工作、民族教育工作、民族文化工作、民族干部培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蒙古贞地区民族政策落实情况;最后,针对语言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第三章为分析和归纳日常生活领域部分。在蒙古族聚居区和蒙汉杂居区选择老、中、青三个不同年龄段的被试,从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语言使用状况、语言态度等方面对语言使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语言价值观和语言实践的相互影响。其后,对日常生活领域语言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因素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第四章为教育领域部分,在了解教学概况的基础上,对教学现状和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包括对教师进行的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语言使用状况、语言态度等专项调查;对学生进行的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语言使用状况、学习态度等专项调查。在此之后,综合教育领域语言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第五章系结语部分,以“正常情况下,语言与生活的万千变化没有偶然性,都是必然发生”为题,在调查分析、综合研究基础上分总结、结论、余论三个部分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总结部分,概括了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结论部分,对蒙古语使用现状、语言态度、语言流失概况等进行研究反思,并对其语言文化发展提出几点重要启示。余论部分,针对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几点建议。
周家欣[10](2020)在《来华菲佣汉语口语教材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汉语学习向多元化发展,专门用途汉语教材逐渐增多。本文以来华菲佣为研究对象进行菲佣汉语口语教材的编写设计。编写结合“词汇——话题——文化”相结合的教材编写理念与重视“听——说”,兼顾“认读”的语言技能发展理念以及实用性、全面性、针对性、时代性、趣味性、互动性和礼貌性的编写原则,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菲佣雇主及一般保姆雇主的家政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自身体验了解菲佣在工作和生活中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基本话题和语言表达。通过调查工作,确定教材话题及编排顺序。教材设计为“工具书”式,话题工作场景化并按需要程度确定与编排,核心话题下分多个具体话题,具体话题按主次编排。以话题为中心设计课文会话,根据话题需要编选词汇和句式,设计相应的强化练习,同时兼顾文化知识的融入。练习设计以重视语音的训练、强化词汇的学习与多模拟练习为原则。通过把词汇编成歌曲的形式帮助强化词汇学习。
二、英语会话及医院常用词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会话及医院常用词汇(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词汇拓展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词汇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及分类 |
第一节 词汇拓展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最近发展区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三节 词汇拓展训练的原则 |
第四节 词汇拓展训练的分类 |
第二章 课堂词汇拓展训练实用方法设计及操作 |
第一节 方法一——看图说话 |
第二节 方法二——情景会话 |
第三节 方法三——课堂游戏 |
第四节 方法四——情景再现 |
第五节 方法五——小组讨论 |
第六节 方法六——自编故事 |
第三章 课外词汇拓展训练实用方法设计及操作 |
第一节 校园学习生活体验活动 |
第二节 日常生活体验活动 |
第三节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
第四节 社会生活体验活动 |
第四章 词汇拓展训练实践运用与结果分析 |
第一节 教学实践运用 |
第二节 实践结果检测 |
第三节 实践结果分析 |
第四节 教学反思及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2)汉日语气系统之功能视角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缘起 |
1.2 研究视角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1.4 研究对象与语料选取 |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意义 |
1.6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引言 |
2.2 汉语语气研究 |
2.2.1 汉语语气研究历史溯源 |
2.2.2 汉语语气类别一致式研究回顾 |
2.2.3 汉语语气类别隐喻式研究回顾 |
2.3 日语语气研究 |
2.3.1 日语语气研究历史溯源 |
2.3.2 日语语气类别一致式研究回顾 |
2.3.3 日语语气类别隐喻式研究回顾 |
2.4 汉日语气对比研究 |
2.5 系统功能视角下的语气研究 |
2.5.1 人际功能研究 |
2.5.2 人际隐喻研究 |
2.5.3 汉语语气研究 |
2.5.4 日语语气研究 |
2.5.5 语气对比研究 |
2.6 小结 |
第三章 理论框架 |
3.1 引言 |
3.2 系统功能语言学核心概念 |
3.2.1 系统 |
3.2.2 功能 |
3.2.3 精密度 |
3.2.4 盖然率 |
3.2.5 体现 |
3.2.6 例示 |
3.2.7 语境 |
3.3 语气系统 |
3.3.1 语气类别系统 |
3.3.2 语气语势系统 |
3.4 小结 |
第四章 汉日语气类别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
4.1 引言 |
4.2 陈述语气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
4.2.1 精密度对比 |
4.2.2 句法手段对比 |
4.2.3 词汇手段对比 |
4.3 感叹语气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
4.3.1 精密度对比 |
4.3.2 句法手段对比 |
4.3.3 词汇手段对比 |
4.4 疑问语气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
4.4.1 精密度对比 |
4.4.2 句法手段对比 |
4.4.3 词汇手段对比 |
4.5 祈使语气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
4.5.1 精密度对比 |
4.5.2 句法手段对比 |
4.5.3 词汇手段对比 |
4.6 小结 |
第五章 汉日语气类别隐喻式及体现形式与语境特点对比 |
5.1 引言 |
5.2 陈述语气隐喻式及体现形式与语境特点对比 |
5.2.1 精密度对比 |
5.2.2 句法手段对比 |
5.2.3 词汇手段对比 |
5.2.4 语言形式共现手段对比 |
5.2.5 语场特点对比 |
5.2.6 语旨特点对比 |
5.2.7 语式特点对比 |
5.2.8 语境共现特点对比 |
5.2.9 语言-语境共现特点对比 |
5.3 疑问语气隐喻式及体现形式与语境特点对比 |
5.3.1 精密度对比 |
5.3.2 句法手段对比 |
5.3.3 词汇手段对比 |
5.3.4 语场特点对比 |
5.3.5 语旨特点对比 |
5.3.6 语式特点对比 |
5.3.7 语言-语境共现特点对比 |
5.4 祈使语气隐喻式及体现形式与语境特点对比 |
5.4.1 精密度对比 |
5.4.2 句法手段对比 |
5.4.3 词汇手段对比 |
5.4.4 语言形式共现手段对比 |
5.4.5 语场特点对比 |
5.4.6 语旨特点对比 |
5.4.7 语式特点对比 |
5.4.8 语言-语境共现特点对比 |
5.5 小结 |
第六章 汉日语气语势及体现形式对比 |
6.1 引言 |
6.2 内在语势及体现形式对比 |
6.2.1 精密度对比 |
6.2.2 句法手段对比 |
6.2.3 词汇手段对比 |
6.3 外在语势及体现形式对比 |
6.3.1 精密度对比 |
6.3.2 句法手段对比 |
6.3.3 词汇手段对比 |
6.3.4 语音手段对比 |
6.4 结语 |
第七章 从语言、思维、社会文化看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和差异 |
7.1 引言 |
7.2 汉日语气系统共性与差异总结 |
7.2.1 汉日语气系统共性 |
7.2.2 汉日语气系统差异 |
7.3 从语言类型看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与差异 |
7.3.1 从语序类型看共性 |
7.3.2 从语序类型看差异 |
7.3.3 从形态类型看差异 |
7.4 从思维维度看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与差异 |
7.4.1 从思维维度看共性 |
7.4.2 从思维维度看差异 |
7.5 从社会文化看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与差异 |
7.5.1 从社会文化看共性 |
7.5.2 从社会文化看差异 |
7.6 小结 |
第八章 总结 |
8.1 研究发现及创新 |
8.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英汉、日汉对照人名术语表 |
附录2 莱比锡标注符号说明 |
附录3 文中语料 |
(3)马来西亚汉语教材本土化研究 ——以《华语入门》和《华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马来西亚汉语教育现状 |
1.1.2 马来西亚汉语教材现状 |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方法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依据 |
1.3.2 本土化汉语教材研究 |
1.3.3 马来西亚本土汉语教材研究 |
第二章 《华语入门》与《华语》编写原则及整体编排分析 |
2.1 编写原则 |
2.2 整体编排 |
2.2.1 教材的总体结构 |
2.2.2 教材的单课结构 |
2.2.3 教材的版式设计 |
第三章 教材内容本土化情况考察 |
3.1 语音部分及本土化分析 |
3.1.1 语音选择及排序 |
3.1.2 语音注释 |
3.1.3 语音练习 |
3.2 词汇部分及本土化分析 |
3.2.1 生词量 |
3.2.2 词汇的选择 |
3.2.3 词汇的注释 |
3.3 语法部分及本土化分析 |
3.3.1 语法点数量及选择 |
3.3.2 语法注释 |
3.4 课文内容及本土化分析 |
3.4.1 课文背景设置 |
3.4.2 课文话题选择 |
3.5 文化点本土化分析 |
3.5.1 马来西亚文化在两套教材中的体现 |
3.5.2 中国文化在两套教材中的体现 |
第四章 针对教材使用者的调查问卷分析 |
4.1 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与分析 |
4.1.1 调查问卷设计说明 |
4.1.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4.2 针对学习者的调査及分析 |
4.2.1 调查问卷设计说明 |
4.2.2 调查对象及方法 |
4.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五章 马来西亚本土汉语教材编写建议 |
5.1 关于教材中语言要素设计的本土化 |
5.1.1 语音部分建议 |
5.1.2 词汇部分建议 |
5.1.3 语法部分建议 |
5.2 关于文化内容处理的本土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汉语教材《华语入门》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华语入门》教材概述 |
第一节 编撰者及教材版本介绍 |
一、编撰者简介 |
二、教材版本选择 |
第二节 教材编写体例 |
一、《华语入门》中文版编写体例 |
二、《华语入门》英文版编写体例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华语入门》生词和句子分析 |
第一节 《华语入门》生词编排方式及分类 |
一、生词编排方式 |
二、生词分类 |
第二节 《华语入门》生词词性分析 |
一、名词 |
二、数词 |
三、量词 |
四、代词 |
五、动词和小品词 |
六、副词和形容词 |
七、介词和连词 |
第三节 《华语入门》疑问句 |
一、是非问 |
二、特指问 |
三、选择问 |
四、正反问 |
第四节 《华语入门》句式 |
一、把字句 |
二、双宾句 |
三、比较句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华语入门》课文分析 |
第一节 《华语入门》课文的编排 |
一、课文难度 |
二、内容复现 |
三、对话形式 |
四、运用礼貌用语 |
五、运用插图 |
第二节 《华语入门》课文话题特点 |
一、话题适用性 |
二、话题实用性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华语入门》语法点分析 |
第一节 语法点的编排 |
一、语法点数量 |
二、语法点编排体例 |
三、语法点编写策略 |
第二节 语法点的操练 |
一、不单独设习题 |
二、课文穿插问答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华语入门》的基本评价 |
第一节 《华语入门》优点 |
第二节 《华语入门》缺点 |
第三节 《华语入门》对当代汉语教材编写启示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5)体演文化教学法主导下的初级医学汉语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动机 |
三、研究内容和意义 |
四、研究方法及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五、研究现状 |
(一)医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现状 |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现状 |
第一章 体演文化教学法及其在初级医学汉语教学中的适用性 |
第一节 体演文化教学法简介 |
第二节 体演文化教学法在初级医学汉语教学中的适用性 |
一、体演文化教学法的课堂操作 |
二、初级医学汉语课程的特点 |
第三节 针对初级医学汉语学习者课堂教学的访谈调查 |
一、受访者基本资料 |
二、访谈情况分析 |
三、结论与建议 |
第二章 体演文化教学法主导下的初级医学汉语教学设计 |
第一节 体演文化教学法主导下的初级医学汉语教学总体设计 |
一、设计理念 |
二、设计流程 |
第二节 体演文化教学法主导下的初级医学汉语教学案例设计 |
一、教学大纲 |
二、教学单元教案 |
三、教学指引 |
四、结论与建议 |
第三节 教学实施与反馈 |
一、实施对象 |
二、实施方式 |
三、实施过程之现象 |
四、学生反馈 |
五、教学设计评估修正 |
第三章 教学设计反思及建议 |
第一节 教学设计反思 |
一、反思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节 对未来研究之建议与展望 |
一、教学模式之建议 |
二、文化融入语言教学之建议 |
三、初级医学汉语教学之建议 |
四、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非目的语环境下《新实用汉语课本Ⅰ》课文会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对象及意义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新实用汉语课本》在雅盖隆大学的使用现状 |
1.3.1 雅盖隆大学汉语教学现状 |
1.3.2 《新实用》在雅盖隆大学的使用现状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基于《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本身的研究 |
1.4.2 不同教材与《新实用汉语课本》的比较分析 |
1.4.3 新教学法下的《新实用汉语课本》 |
1.4.4 其他对外汉语教材课文会话研究 |
第二章 《新实用汉语课本Ⅰ》课文会话的话题丰富程度研究 |
2.1 话题类别 |
2.2 话题分析 |
2.2.1 话题丰富程度分析 |
2.2.2 不足及优化建议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实用汉语课本Ⅰ》课文会话得体特征研究 |
3.1 课文会话“得体特征”对教材、教师及学习者的重要性 |
3.1.1 课文会话“得体特征”对教材、教师的重要性 |
3.1.2 课文会话“得体特征”对学习者的重要性 |
3.2 语音层面 |
3.2.1 轻声 |
3.2.2 停顿 |
3.3 词汇层面 |
3.3.1 时间词 |
3.3.2 称呼语 |
3.4 语法层面 |
3.4.1 句类概述 |
3.4.2 疑问句——是非问和正反问 |
3.4.3 主谓句——“是”字句和名词谓语句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实用汉语课本Ⅰ》课文会话互动特征研究 |
4.1 会话互动特征对教材、教师及学习者的重要性 |
4.1.1 会话互动特征对教材、教师的重要性 |
4.1.2 会话互动特征对学习者的重要性 |
4.2 课文会话情景的互动特征研究 |
4.2.1 会话互动情景的体现 |
4.2.2 不足及优化建议 |
4.3 课文会话中话轮的互动特征研究 |
4.3.1 话轮的互动特征体现 |
4.3.2 不足及优化建议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7)《新实用汉语课本》在哈萨克斯坦高校的应用研究 ——以世界语言大学和国立民族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哈高校《新实用汉语课本》使用范围广泛 |
(二)《新实用汉语课本》应用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三)哈高校《新实用汉语课本》应用研究不足 |
(四)本研究具有的可行性 |
二、概念界定 |
(一)汉语教材 |
(二)汉语教材的应用 |
(三)《新实用汉语课本》的应用研究 |
三、文献综述 |
(一)关于汉语教材 |
(二)关于汉语教材的应用 |
(三)关于《新实用汉语课本》的应用 |
四、理论基础 |
(一)汉语教材编写理论 |
(二)第二语言习得 |
(三)意念-功能大纲 |
(四)建构主义理论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路线 |
(四)研究方法 |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一章 哈高校《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应用历史背景 |
一、哈高校《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应用历史背景 |
(一)哈国对汉语教育发展之需求 |
(二)哈国高校汉语教材可选择性有限 |
(三)《新实用汉语》教材具有不可替代性 |
第二章 哈高校《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应用的理想形态 |
一、教材应用目标 |
(一)根据学段,教学方法不同 |
(二)更多采用“虚拟”教学 |
二、教材应用类型 |
(一)教教材 |
(二)用教材教 |
三、教材应用原则 |
(一)基于教材编写原则 |
(二)基于教材编制方法 |
四、教材应用过程 |
(一)基于教材构成要素与结构 |
(二)基于学生学习需求 |
五、教材应用保障 |
(一)基于教师的教学素养与能力 |
(二)基于教材教学应用管理 |
第三章 哈高校《新实用汉语课本》应用现状分析 |
一、教材应用调查方案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 |
二、教材应用调查结果 |
(一)国立民族大学教材用用调查结果 |
(二)世界语言大学教材应用调查结果 |
三、教材应用调查分析 |
(一)应用优点 |
(二)应用问题 |
(三)影响因素分析 |
第四章 哈高校《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应用策略 |
一、策略构建依据 |
(一)统一系统的制度 |
(二)学生的需求 |
(三)教材的科学性适用性 |
(四)新颖科学规范的管理 |
二、策略类型 |
(一)准备性策略 |
(二)实施性策略 |
(三)评价性策略 |
(四)管理性策略 |
三、策略应用案例 |
(一)教材准备应用案例 |
(二)教学过程应用案例 |
(三)教学管理应用案例 |
(四)教学评价应用案例 |
第五章 哈高校《新实用汉语课本》应用保障 |
一、对应用准备保障 |
(一)完善《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编制 |
(二)完善配套教辅及多媒体资料编制 |
(三)政府加大教材购买的补贴力度 |
二、对应用实施的保障 |
(一)积极引进优秀师资,加强本土教师培训力度 |
(二)增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
(三)适当选用并丰富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对应用评价的保障 |
(一)完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奖励教学创新行为 |
(二)评价结果的发布、跟踪及应用 |
四、对应用管理的保障 |
(一)注重针对性 |
(二)增加趣味、突出实用性 |
五、教学环境方面 |
(一)系统提升区域内汉语教学条件 |
(二)广泛对外拓展补足资源短板 |
(三)注重校园文化特质提炼与内化 |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完善教学条件 |
结语 |
一、教材使用建议 |
二、教材编写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教师访谈内容 |
附录2 《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在哈萨克斯坦各高校的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3 《新实用汉语课本Ⅰ》 |
致谢 |
(8)两套初级汉语听说教材研究 ——以《汉语初级强化教程听说课本》和《成功之路进步篇听和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对象 |
四、理论基础 |
五、文献综述 |
六、研究思路 |
七、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两套教材的宏观比较 |
第一节 两套教材编写理念的比较 |
一、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理念的发展 |
二、两套教材编写理念的对比分析 |
(一) 《汉语初级强化教程》的编写理念 |
(二) 《成功之路进步篇》的编写理念 |
(三) 两套教材编写理念的差异 |
第二节 两套教材编排体例的比较 |
一、汉语教材体例划分的概述 |
二、两套教材的外部体例对比 |
(一) 两套教材外部体例介绍 |
(二) 外部体例对比的结论 |
三、两套教材的内部体例对比 |
(一) 两套教材内部体例介绍 |
(二) 内部体例对比的结论 |
第二章 两套教材的微观比较 |
第一节 两套教材的话题情况比较 |
一、两套教材话题的分布情况 |
(一) 两套教材话题与大纲的匹配度 |
(二) 两套教材话题的具体分布情况 |
二、编写者对教材话题的选择 |
(一) 话题编写方式的研究 |
(二) 话题编写内容的研究 |
三、学习者对教材话题的评价 |
(一) 两套教材话题的问卷调查情况 |
(二) 两套教材话题的主观评价结果 |
四、两套教材话题比较的总结 |
第二节 两套教材的练习设置比较 |
一、两套教材练习题量的考察 |
(一) 两套教材总题量的统计 |
(二) 两套教材平均题量分析 |
二、两套教材练习题型的考察 |
(一) 听力练习题型的对比 |
(二) 口语练习题型的对比 |
三、两套教材练习难度的考察 |
(一) 练习涉及到的语言要素情况 |
(二) 练习与当课话题的关联度分析 |
(三) 练习受学生做题偏好的影响 |
四、两套教材练习比较的总结 |
第三章 对听说教材编写的思考与建议 |
第一节 基本结论 |
一、风格迥异的理念 |
二、特点鲜明的体例 |
三、面向兴趣的话题 |
四、难度有异的练习 |
第二节 对教材内容的思考与建议 |
一、对教材内容的思考 |
二、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缘起 |
0.1.1 选点原因 |
0.1.2 选题原因 |
0.1.3 选题意义 |
0.2 研究现状 |
0.2.1 蒙古族语言生活概况 |
0.2.2 蒙古贞语言生活概况 |
0.2.3 研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0.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0.3.1 调查工作基本情况 |
0.3.2 调查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人文社会环境 |
1.1 历史变迁 |
1.1.1 历史背景 |
1.1.2 人口变化 |
1.2 文化传承与变迁 |
1.2.1 语言文化 |
1.2.2 媒体情况 |
1.3 蒙古族教育概况 |
1.3.1 起步期 |
1.3.2 探索期 |
1.3.3 调整期 |
1.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1.4.1 存在的问题 |
1.4.2 对策建议 |
小结 |
第二章 语言政策 |
2.1 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 |
2.1.1 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相关定义 |
2.1.2 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目标 |
2.1.3 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 |
2.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 |
2.2.1 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综述 |
2.2.2 蒙古贞地区地方性法规(条例) |
2.2.3 政策落实情况 |
2.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2.3.1 存在的问题 |
2.3.2 对策建议 |
小结 |
第三章 日常生活领域语言使用现状 |
3.1 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 |
3.1.1 语言习得和习得环境 |
3.1.2 语言能力 |
3.1.3 语言文字学习途径和动机 |
3.2 语言使用状况 |
3.2.1 家庭语言使用 |
3.2.2 社区语言使用 |
3.2.3 行政司法语言接触 |
3.2.4 媒体接触 |
3.3 语言态度 |
3.3.1 语言的社会地位评价 |
3.3.2 语言文字发展前景期望度 |
3.3.3 行为倾向和双语教育态度 |
3.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3.4.1 存在的问题 |
3.4.2 因素分析 |
3.4.3 对策建议 |
小结 |
第四章 教育领域蒙古语文教学现状 |
4.1 教育教学基本情况 |
4.1.1 教育现状 |
4.1.2 学校概述 |
4.2 蒙古语文教学现状 |
4.2.1 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 |
4.2.2 语言使用状况 |
4.2.3 语言文字学习动机和语言文字态度 |
4.2.4 教学及科研 |
4.3 蒙古语文学习现状 |
4.3.1 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 |
4.3.2 语言使用状况 |
4.3.3 学习态度 |
4.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4.4.1 存在的问题 |
4.4.2 对策建议 |
小结 |
总结与思考 |
一、总结 |
二、结论 |
三、余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田野采撷 |
附录三 数据资料 |
致谢 |
(10)来华菲佣汉语口语教材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专门用途汉语研究述评 |
1.3.2 通用汉语教材研究述评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2 来华菲佣汉语口语教材编写设计框架 |
2.1 教材的适用对象 |
2.2 教材的编写理念 |
2.2.1 “词汇——话题——文化”相结合的编写理念 |
2.2.2 重视“听——说”,兼顾“认读”的语言技能发展理念 |
2.3 教材的编写原则 |
2.4 教材的编写目标 |
2.4.1 教材编写的总目标 |
2.4.2 教材编写的具体目标 |
2.5 教材的编写体例 |
3 来华菲佣汉语口语教材话题的确定与编排 |
3.1 话题选择的目的和原则 |
3.2 话题的确定与编排 |
3.2.1 通过调查的方式进行 |
3.2.2 通过体验的方式进行 |
3.2.3 参考家政英语教材及结合自身经验 |
3.3 话题的最终确定与编排结果 |
4 来华菲佣汉语口语教材具体内容的设计编排 |
4.1 会话的编写 |
4.1.1 教材会话编写特点 |
4.2 词汇的编选 |
4.2.1 词语的选编 |
4.2.2 注释的呈现方式 |
4.3 练习的设置 |
4.3.1 重视语音训练原则的具体操作 |
4.3.2 强化词汇记忆原则的具体操作 |
4.3.3 多模拟练习原则的具体操作 |
5 样课设计 |
5.1 日常生活汉语板块样课设计 |
5.2 家政服务汉语板块样课设计 |
5.3 特殊情况汉语板块样课设计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雇主对菲佣工作需求情况调查 |
附录2 雇主对一般保姆工作需求情况调查 |
附录3 保姆工作体验记录表 |
附录4 《家政英语口语》话题表 |
致谢 |
四、英语会话及医院常用词汇(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词汇拓展训练研究[D]. 史玮博.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汉日语气系统之功能视角对比研究[D]. 耿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3]马来西亚汉语教材本土化研究 ——以《华语入门》和《华语》为例[D]. NUR AFIFAH BINTI ELIAS.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4]汉语教材《华语入门》考察[D]. 李旭萌.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5]体演文化教学法主导下的初级医学汉语教学设计[D]. 刘钦.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非目的语环境下《新实用汉语课本Ⅰ》课文会话研究[D]. 文皖.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3)
- [7]《新实用汉语课本》在哈萨克斯坦高校的应用研究 ——以世界语言大学和国立民族大学为例[D]. 阿依江(Khungshan Aizhan). 西南大学, 2020(05)
- [8]两套初级汉语听说教材研究 ——以《汉语初级强化教程听说课本》和《成功之路进步篇听和说》为例[D]. 高煜. 苏州大学, 2020(03)
- [9]蒙古贞地区蒙古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D]. 苏日那. 内蒙古大学, 2020(12)
- [10]来华菲佣汉语口语教材设计[D]. 周家欣. 暨南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