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业强化宣传促销的意义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陈少辉[1](2021)在《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历史文化街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承载着城市的发展历史,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但是,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往往忽视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有房地产开发造成的损毁,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损失,也有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冲击。如何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当代人必须慎重解决的社会问题。国外从上世纪60年引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概念。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在保护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成果和经验,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有益借鉴。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随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深入实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文物管理部门、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国内各地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旅游开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不少成果。但是,相关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保护和开发策略。为此,本文结合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实际,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旅游开发进行深入探究。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旅游开发奠定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三坊七巷街区的历史和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获取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为论文实证研究提供依据;通过实地跟踪观察,不断获取新信息,从中发现问题,扩大认识,丰富佐证材料,形成动态研究。多种研究方法结合,有效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三坊七巷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是福州城市历史发展的标志。她有“明清建筑博物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等诸多美誉,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历史价值。保护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就是保留福州历史发展的根基和灵魂。合理的旅游开发是增强三坊七巷街区活力的有效举措,也是提升福州城市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对三坊七巷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理论和旅游管理理论,实地考察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三坊七巷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对策。首先,分析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历史、资源构成及其重要价值,着重概述了三坊七巷在中国近代思想、近代海军、近代工业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接着,考察分析三坊七巷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过去,三坊七巷曾遭遇城市道路扩建的拆毁,房地产开发的冲击,缺乏管理维护的损毁。现在,保护管理机制还有缺失,街区风貌保护缺乏古韵,部分古建筑修缮后失去历史真实,传统生活风貌的保护重视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乏深度,旅游开发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还有缺陷。然后,研究阐述三坊七巷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原则、方法和措施。最后,对本文的观点进行提炼和总结。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面:针对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规模庞大,文物保护单位众多等特征提出保护思路、保护模式和相关保护措施。第一,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实体运作,渐进改善”的保护思路。坚持正确的保护思路,有利于落实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政策,有利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稳步推进,有利于提高街区居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第二,提出街区整体保护模式和建筑分级分类保护模式。整个街区的保护采用“分区块、小规模、渐进式”的总体保护模式。实施这种保护模式可以对街区的各个区块进行精心设计和施工,便于拆迁改造工程的运作,有利于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街区肌理的保护,也有利于修缮资金的循环周转。街区建筑的保护采用“分级分类保护,赋予多样性功能”的模式进行修复、修缮和改造。实施分级分类保护,有利于提高保护实效,保留珍贵的历史遗存,传承历史文脉;赋予多样性的功能,有利于推动街区的活态发展。第三,针对街区实际,提出系列保护措施。提出完整保护街区的历史风貌,分级分类保护街区的历史建筑,重点保护名人故居和名人史料,活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原居民,保留传统商市风貌等方面的相关举措。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方面:针对三坊七巷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特征,提出文化遗产型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要以保护文化遗产为基础,围绕街区的文化主线开发旅游产品,并处理好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让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良性互动。其一,提出文化遗产型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适合采用非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把管理权和经营权统一于遗产管理单位。即在政府的主导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的模式,有效协调资源的配置和保护。其二,提出三坊七巷旅游产品的开发要突出明清古建筑、坊巷历史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民俗的文化主线,体现地方特色。其三,提出开发具有深度体验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对旅游体验的需求。其四,提出注重构建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形成品牌产品、重要产品和配套产品的布局,从而提高街区旅游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其五,提出开发夜色旅游和串联临近街区推送旅游精品线路的构想,拓展旅游市场。总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阐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一系列对策,为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效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和理论支撑。其研究成果对于三坊七巷街区的有效保护和文化传承,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张超[2](2020)在《乐岛海洋王国主题公园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度假也已经成为了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使得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主题公园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凭借自身富有特色的文化主题和十分新颖的游乐形式,受到了国内大量游客的欢迎。但随着全国范围内主题公园数量的剧增,主题公园的市场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乐岛海洋王国主题公园坐落于北方着名的海滨旅游城市秦皇岛,是市内最具规模的主题公园之一。目前,乐岛海洋王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形势良好,但企业在营销策略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以乐岛海洋王国主题公园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优化,为乐岛海洋王国主题公园的营销活动提供参考。首先,本文在对国内外市场营销相关理论和研究动态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明确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深度剖析乐岛海洋王国主题公园的营销环境,通过对乐岛的宏观环境、竞争环境、内部环境进行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对目前企业内部具有的优势、劣势、外部存在的机会、威胁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结合SWOT矩阵对企业的策略选择进行深入探索。再次,通过对企业目前的营销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乐岛海洋王国主题公园目前在STP战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最后,在本文对乐岛海洋王国主题公园营销策略优化方案的基础上,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强化营销团队建设、完善人才保障策略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以确保优化方案的顺利实施。
杨先玲[3](2020)在《宜宾市B景区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正在不断调整和优化,旅游业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已经显现,发展势头日趋强劲,消费者的需求爱好正在从标准化、单一化的常规产品逐渐向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转变,预示着服务业将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旅游行业,消费者的爱好从原来单一功能的旅游项目逐渐向集观光、体验、休闲、康养、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转变。旅游景区必须改变传统的打造单一功能的旅游景点的发展模式,以消费者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寻求和发展满足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旅游服务综合体,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获得长足的发展。本文以B景区的经营状况和营销现状为研究对象,在对市场营销相关理论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B景区的营销现状,深入研究了该景区在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营销宣传效果不佳,景区知名度较低,接待能力不足,游客满意度低;其次分析了B景区市场营销环境,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该景区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第三,对该景区进行了市场细分,明确了目标市场选择,制定了景区的市场定位,并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服务策略和新媒体营销等几方面,制定了景区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最后提出营销策略实施的具体措施,具体包括树立景区品牌,提高景区知名度,强化保障措施,提升景区接待力,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论文希望所提出的针对性的营销方案,能够使B景区突破瓶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长远发展。
刘祎[4](2020)在《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改善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已进入大众视野。特别是在环境治理和“一带一路”等政策的带动下,生态旅游市场和产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眯。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云南省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是昆明的"会客厅",随着近年来游客对生态旅游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该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销售也显现出了一些不足之处,营销进入瓶颈,需进一步针对生态旅游产品市场进行系统性规划,提升营销方式和效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研、STP和SWOT分析法,在国内外对生态旅游产品研究的基础上,就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现状进行分析和营销评价,并对营销环境进行了SWOT分析,最后对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提出营销策略,提出了配合营销策略实施的各项保障措施。本文不但有关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还结合度假区实际进行了大量深入的调研,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营销和开发具有指导意义,对其他生态类旅游景区的发展和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李树玲[5](2020)在《北戴河区乡村旅游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升级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同时还可以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和国务院近年来尤为重视发展农村经济,2018年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我国将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而落实这一战略的其中一条路径,就是发展乡村旅游。党中央和政府也应当为乡村旅游的发展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未来我党必须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工作将成为未来我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在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引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还可以有效协调休闲农业和田园经济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北戴河区发展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对北戴河的乡村旅游业进行探索研究。针对研究课题的特点和需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首先,阐明了旅游业的相关概念,介绍了北戴河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保障条件以及北戴河区乡村经济及旅游业总况。其次,阐述了北戴河乡村旅游业存在问题。主要包括旅游淡旺季差异明显、宣传促销力度不足、旅游产品发展滞后、品牌管理意识低、配套设施不健全、乡村旅游人才缺乏等问题。最后,借鉴国外日本、德国以及国内青岛市、大理市的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提出了发展北戴河乡村旅游业采取的对策。包括旅游季节性应对策略、加强旅游市场宣传促销、加强旅游产品开发、构筑乡村旅游品牌文化、健全配套设施、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措施。
郑扬[6](2020)在《柳江夜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柳江夜游对于柳州市开发百里柳江,发展旅游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百里柳江是柳州现实AAAAA级景区零突破的排头兵。柳江夜游游览的是百里柳江中的精华段,也是百里柳江中发展最好、最重要的游览项目。发展好柳江夜游,有利于提高柳州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有利于柳州市发展旅游经济和夜间经济。但随着营销环境的变化,柳江夜游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然而目前对于柳江夜游营销策略研究仍处于空白状态。此次选取了柳江夜游的营销策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梳理了柳江夜游开展的基本状况,找到了目前柳江夜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市场发展缓慢;二是水岸联动不充分;三是客流不平衡,冬季客位资源浪费严重等。通过对柳江夜游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分析,得出柳江夜游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在产品设计、价格制定、渠道、宣传促销、水岸联动、游客体验设计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营销策略优化围绕着柳江夜游的三个阶段产品和价格、宽渠道、全面宣传与促销这些方面展开,并结合了体验营销理论,对症下药。最后,研究总结得出柳江夜游发展的精髓就是,结合当地河域条件,城市人文风貌、自然环境,采用平台模式,水岸联动机制,把柳江夜游打造成为大夜游产品。通过对柳江夜游营销策略的研究,解决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整个柳州市的旅游业、柳州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总结得出一套水上夜游发展的思路,为其他城市开发和发展类似的水上旅游项目提供借鉴。
沈阳[7](2019)在《镇江市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文中提出镇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旅游业为该市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促进就业创业和惠民利民等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政府行为在产业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主导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随着近年来周边城市的崛起,旅游市场和消费升级的变化,该市面临着旅游经济核心指标增长乏力,旅游核心竞争力不高,产业转型艰难的困境。作者通过梳理镇江旅游的资源现状以及历年来旅游产业主要数据,结合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对镇江市旅游发展进行了定位和分析。通过文献研究和比较镇江市旅游行政管理的组织、职能及行为发展演进过程,揭示了政府作用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了政府作用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特点。运用公共产品和政府协同理论对旅游产业景区规划不合理、旅游产品开发品质不高、公共设施供给不足、形象定位不鲜明、宣传及城市营销绩效不高、产业人才储备不够和协调发展动力不足等政府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镇江陷入了政府主导发展战略的误区,镇江市旅游产业从探索、起步进入了发展向巩固转变的新阶段,而政府职能,组织架构及治理方式未及时调整,导致政府作用出现偏差,行政效能不高,政府发展方式转变的迟缓未能引导产业转型升级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作者在优化政府职能方面提出了加强规划协调职能、提升产业引导职能、完善公共服务职能、强化规制监管职能建议;在优化组织架构方面提出了设立镇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强化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职能建议;在优化政府作用方面提出了提高旅游发展规划水平、提升政策引领价值、创新公共营销方案、促进公共服务系统创建、优化产业发展保障体系、推进区域旅游协调机制建设建议。
严邢心[8](2019)在《Y景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市市民的周末出游方式被我市农业旅游项目的快速发展深深影响。农业旅游的飞速发展,拉动了绵阳周边农村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周边农民的就业。为此,有关政府部门下发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大力支持农业旅游项目的发展。Y景区从2013年“五一”节正式开园至今,从单纯的花卉种植观赏,不断发展成现如今覆盖一二三产业的乡村旅游与城郊休闲的大型田园综合体项目。但是在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下,各类竞争者层出不穷,Y景区的优势不再明显。对Y景区的旅游者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市场营销策略存有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举措迫在眉睫。本文综合性的运用了文献研究、实地走访、访谈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Y景区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根据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可以将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章、第二章构成,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对文章中所提到的农业开发、体验营销、7P营销理论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同时对国内国外相关研究状况进行了归纳总结;第二部分(第三章和第四章)作为本文的重点。第二部分首先运用SPSS25.0对Y景区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7P中对游客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四个因素。结合Y景区的实际情况,对这四个方面的营销策略进行了综合分析;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及景区统计整理数据分析,确定了Y景区的目标市场为中等收入及以上的中青年人群,市场定位为大型田园综合体。针对景区的细分市场,按照7P理论,从人员、价格、促销、产品四个和游客满意度关系最大的方面对Y景区的营销策略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式和具体措施。第三部分由第五章和第六章构成,首先提出了例如积极争取有关政府政策支持、全方位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努力推进行业标准制订、大力发展和谐旅游等可以确保营销策略的顺利施行的具体建议,然后总结了全文。希望通过对Y景区游客满意度数据的调查分析,运用理论基础结合实践,分析其在营销策略上的不足,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帮助景区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可以作为其他同类型项目发展的标杆,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杨雯博[9](2019)在《城市仿古街“金城老街”项目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地如火如荼,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发展势头最为强盛、前景最为广阔的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战略支柱产业。伴随着国家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战略构想,甘肃省提出了以建设西部旅游胜地为主要目标,做大做强丝绸之路、华夏文明黄河旅游路线,将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将旅游业培育成甘肃省服务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性支柱产业。而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城市仿古街正是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仿古式建筑深受广大游客的青睐与追捧,“金城老街”项目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本论文旨在通过运用科学的营销理论,建立营销思维,对金城老街旅游市场营销现状进行分析。第一章节绪论部分说明论文写作的背景及意义,明确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梳理文章内容框架与技术路线。第二章节先对市场营销相关理论进行论述,再对文化旅游、文化旅游营销及仿古街区等概念进行界定,以此作为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之后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国内外研究文化旅游及仿古街区旅游的文章进行梳理、分析和评述。第三章节分析了金城老街旅游市场的营销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和调查问卷研究等办法,对金城老街旅游客源市场的基本情况、旅游行为、时空结构和综合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第四章节对金城老街旅游市场进行PEST宏观环境分析及SWOT分析。第五章节先采用STP战略分析方法,对金城老街旅游市场进行细分,明确了目标市场定位。再用7Ps方法围绕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人员、有形展示、过程7个方面提出金城老街旅游营销组合策略。第六章节主要为金城老街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的顺利实施提出保障措施,确保营销策略整体可行。
张志龙[10](2019)在《三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文中提出三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风俗,深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三亚不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风情、文化节庆、海上丝路文化、“天涯文化”、美食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具有价值和潜力的旅游资源,推出新的旅游项目,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已经得到一定的开发和利用,资源开发与旅游活动良好的互动,两者在互惠中促进各自的发展。选题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梳理三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通过访谈法,拜访政府部门、旅游行业协会和院校专家,选定影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合问卷调查法和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影响因素评价体系。笔者通过拜访专家和市民游客进行评分的方式,回收问卷,使用SPSSAU软件进行分析,得到三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最重要的因素依次为:管理与保护情况、政策条件、知名度与美誉度。根据实证研究得到的结论,笔者对三亚深度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提出对策: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中,一是要利用好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推动历史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二是协调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实现保护传承、弘扬历史文化遗产与发展特色旅游的“双赢”;三是拓展知名度与美誉度,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完善智慧旅游平台建设,结合“大三亚”旅游圈与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搭配组合营销,联合推介;四是开发独具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深化历史文化内涵,对旅游产品周期性更新换代,创意、创新一批符合市场需要、引领旅游消费潮流的新产品,塑造三亚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丰富本市以及“大三亚”经济圈旅游产品体系,丰富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文化内涵。
二、旅游业强化宣传促销的意义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旅游业强化宣传促销的意义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二、相关概念解析 |
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 |
(一)遗产旅游理论 |
(二)有机更新理论 |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
四、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
(一)国外成功经验借鉴 |
(二)国内成功经验借鉴 |
(三)启示 |
第3章 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概况 |
一、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起源与发展 |
(一)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起源 |
(二)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 |
二、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对中国近代的深远影响 |
(一)中国思想史方面:先进思想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 |
(二)中国文学史方面:译介大量西学名着使国人大开眼界 |
(三)中国近代海军史:孕育中国近代海军 |
第4章 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构成及价值分析 |
一、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范围界定 |
二、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构成 |
(一)明清古建筑文化 |
(二)坊巷名人文化 |
(三)地方戏曲文化 |
(四)传统手工技艺 |
(五)百年老字号商铺 |
(六)独特的民俗文化 |
三、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价值分析 |
(一)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
(二)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
(三)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 |
第5章 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分析 |
一、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现状 |
(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 |
(二)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现状 |
二、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
(一)街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
(二)街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6章 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 |
一、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策 |
(一)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模式 |
(二)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策 |
二、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对策 |
(一)加强街区旅游开发的系统规划 |
(二)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
(三)加强旅游宣传促销 |
(四)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和完善管理机制 |
(五)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
(六)培养旅游管理服务人才 |
第7章 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创新与不足 |
(一)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二)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乐岛海洋王国主题公园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主题公园的概念及特征 |
2.1.1 主题公园的概念 |
2.1.2 主题公园的特征 |
2.2 市场营销策略分析方法 |
2.2.1 PEST分析法 |
2.2.2 SWOT分析法 |
2.2.3 STP战略 |
2.2.4 4P营销组合策略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乐岛海洋王国主题公园营销环境分析 |
3.1 乐岛海洋王国主题公园外部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乐岛海洋王国主题公园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3.2.1 现有竞争者分析 |
3.2.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2.3 替代品的威胁 |
3.2.4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3.2.5 消费者议价能力分析 |
3.3 乐岛海洋王国主题公园内部环境分析 |
3.3.1 乐岛海洋王国主题公园简介 |
3.3.2 人力资源情况 |
3.3.3 产品分析 |
3.3.4 品牌分析 |
3.3.5 营销渠道 |
3.4 乐岛海洋王国主题公园的SWOT分析 |
3.4.1 优势分析 |
3.4.2 劣势分析 |
3.4.3 机会分析 |
3.4.4 威胁分析 |
3.4.5 SWOT策略选择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乐岛海洋王国主题公园营销策略问题分析 |
4.1 STP战略问题分析 |
4.1.1 市场细分不够精准 |
4.1.2 目标市场缺乏针对性 |
4.1.3 市场定位比较模糊 |
4.2 产品策略问题分析 |
4.2.1 品牌效应不明显 |
4.2.2 产品缺乏特色 |
4.2.3 服务意识不强 |
4.3 价格策略问题分析 |
4.3.1 产品定价缺乏吸引力 |
4.3.2 定价机制缺乏灵活性 |
4.4 渠道策略问题分析 |
4.4.1 线上渠道单一 |
4.4.2 线下渠道效率不高 |
4.5 促销策略问题分析 |
4.5.1 促销手段相对有限 |
4.5.2 现有促销方式效率低下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乐岛海洋王国主题公园营销策略优化方案 |
5.1 乐岛海洋王国主题公园的STP战略优化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选择 |
5.1.3 市场定位 |
5.2 产品策略优化方案 |
5.2.1 塑造品牌形象 |
5.2.2 加强产品创新 |
5.2.3 提升服务质量 |
5.3 价格策略优化方案 |
5.3.1 合理运营价格策略 |
5.3.2 建立灵活的定价机制 |
5.4 渠道策略优化方案 |
5.4.1 拓展线上渠道 |
5.4.2 优化线下渠道 |
5.5 促销策略优化方案 |
5.5.1 丰富促销手段 |
5.5.2 提高促销效率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乐岛海洋王国主题公园营销策略保障 |
6.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6.1.1 加强营销文化建设 |
6.1.2 加强品牌文化建设 |
6.2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
6.2.1 优化权力配置结构 |
6.2.2 加强部门间的横向联系 |
6.3 强化营销团队建设 |
6.3.1 打造学习型团队 |
6.3.2 健全激励机制 |
6.4 完善人才保障策略 |
6.4.1 健全员工培训制度 |
6.4.2 完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评机制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宜宾市B景区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思路和路线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2.1 STP营销理论 |
2.2 “4P”营销理论 |
2.3 市场营销的概念及发展 |
2.4 “4C”营销理论 |
第三章 B景区的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
3.1 B景区的基本简介 |
3.2 B景区的市场营销情况 |
3.2.1 产品开发情况 |
3.2.2 产品定价情况 |
3.2.3 营销渠道情况 |
3.2.4 宣传促销情况 |
3.3 B景区市场营销问题分析 |
3.3.1 营销宣传效果不佳 |
3.3.2 景区的知名度较低 |
3.3.3 景区服务能力不足 |
3.3.4 游客的满意度较低 |
3.4 B景区营销问题原因分析 |
3.4.1 市场定位不准 |
3.4.2 宣传力度不够 |
3.4.3 配套投入不足 |
3.4.4 服务质量不高 |
第四章 B景区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4.1 B景区PEST分析 |
4.2 B景区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4.3 B景区SWOT分析 |
4.3.1 优势和劣势分析 |
4.3.2 机会和威胁分析 |
第五章 B景区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
5.1 B景区市场营销STP战略分析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 |
5.1.3 市场定位 |
5.2 B景区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分析 |
5.2.1 产品策略 |
5.2.2 价格策略 |
5.2.3 渠道策略 |
5.2.4 促销策略 |
5.2.5 服务策略 |
5.2.6 新媒体营销 |
5.3 B景区市场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
5.3.1 树立景区品牌形象 |
5.3.2 健全景区管理制度 |
5.3.3 加强景区队伍建设 |
5.3.4 强化资金投入保障 |
5.3.5 完善信息反馈机制 |
第六章 结论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1.1 转变市场定位 |
6.1.2 转变角色定位 |
6.1.3 转变营销思维 |
6.2 存在的不足 |
附录 1 宜宾市B景区市场知名度调查问卷1 |
附录 2 宜宾市B景区游客体验调查问卷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
一、国外研究概况 |
二、国内研究概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度假旅游和旅游度假区 |
二、市场营销相关概念和理论 |
三、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产品 |
第二节 “4P”营销理论 |
一、理论定义 |
二、“4P”内容 |
三、实践指导 |
第三节 分析工具 |
一、SWOT分析法 |
二、STP理论 |
第三章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现状及评价 |
第一节 度假区生态旅游现状 |
一、度假区经营现状 |
二、产品现状 |
三、定价现状 |
四、渠道现状 |
五、促销现状 |
第二节 度假区STP分析 |
一、研究设计 |
二、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市场细分 |
三、目标市场选择 |
四、市场定位 |
第四章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SWOT分析 |
第一节 优势分析 |
一、区位优势 |
二、领导重视 |
三、生态旅游产品多元化 |
四、气候优势 |
第二节 劣势分析 |
一、国际格局还没有形成 |
二、领导重视但落实尚缓 |
三、度假区缺乏有效的生态旅游产品规划 |
四、目的地竞争力不够 |
五、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
第三节 机会分析 |
一、“一带一路”带来新机遇 |
二、理念和政策带来新发展 |
三、旅游业市场发展态势良好 |
四、云南旅游强省建设带来新动力 |
第四节 威胁分析 |
一、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要求和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误差 |
二、周边旅游度假区竞争 |
三、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需要融合和转型升级 |
四、环境保护的压力 |
第五节 SWOT矩阵 |
第五章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策略及实施保障 |
第一节 产品策略 |
一、重视生态环保理念 |
二、构筑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
三、发展生态旅游产品消费 |
四、创新突出生态绿色产品 |
五、注重生态旅游品牌形象设计 |
第二节 定价策略 |
一、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
二、生态旅游产品定价方法 |
三、生态旅游定价策略 |
第三节 渠道策略 |
一、传统分销渠道策略 |
二、网络分销渠道策略 |
三、其他创新分销渠道 |
第四节 促销策略 |
一、广告促销策略 |
二、人员促销策略 |
三、公关关系促销策略 |
第五节 保障措施 |
一、加强资金保障 |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
三、加强旅游监督管理 |
四、加快培育旅游专业型人才 |
五、旅游安全设施保障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STP分析的结论 |
二、SWOT分析的结论 |
三、营销策略结论 |
四、保障措施结论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调查问卷 |
致谢 |
(5)北戴河区乡村旅游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乡村旅游业研究现状 |
1.2.2 国内乡村旅游业研究现状 |
1.2.3 述评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案例分析法 |
1.3.3 实地调查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乡村旅游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乡村旅游概述 |
2.1.1 乡村旅游的概念 |
2.1.2 乡村旅游的特点 |
2.2 乡村旅游的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体验经济理论 |
2.2.3 产业融合理论 |
2.2.4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三章 北戴河区乡村旅游业发展概况 |
3.1 北戴河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 |
3.1.1 自然资源 |
3.1.2 民宿资源 |
3.2 北戴河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条件 |
3.2.1 政府的重视 |
3.2.2 外部交通环境得到改善 |
3.3 北戴河区乡村经济及旅游业总况 |
3.3.1 北戴河区乡村经济现状 |
3.3.2 北戴河区乡村旅游业现状 |
3.4 北戴河区乡村旅游发展调查 |
3.4.1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
3.4.2 旅游动机情况 |
3.4.3 游客旅游评价情况 |
3.4.4 调查结论 |
第四章 北戴河区乡村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
4.1 旅游淡旺季差异明显 |
4.2 宣传促销力度不足 |
4.3 旅游产品发展滞后 |
4.4 品牌管理意识低 |
4.5 配套设施不健全 |
4.6 乡村旅游人才缺乏 |
第五章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借鉴 |
5.1 国内外乡村旅游案例做法 |
5.1.1 日本 |
5.1.2 德国 |
5.1.3 青岛 |
5.1.4 大理 |
5.2 对北戴河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 |
5.2.1 先进的发展理念 |
5.2.2 良好的地理位置 |
5.2.3 体验特色传统文化 |
5.2.4 政府的支持参与 |
注释 |
第六章 北戴河区乡村旅游业发展对策 |
6.1 旅游季节性应对策略 |
6.2 加强旅游市场宣传促销 |
6.3 加强旅游产品开发 |
6.4 构筑乡村旅游品牌文化 |
6.5 健全配套设施 |
6.6 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
注释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柳江夜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1.2.1 理论基础 |
1.2.2 国外都市水上旅游文献综述 |
1.2.3 国内都市水上旅游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柳江夜游的营销现状及其成因 |
2.1 柳江夜游发展现状 |
2.1.1 柳江夜游开展情况 |
2.1.2 柳江夜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2.2 问卷调查与柳江夜游的营销现状 |
2.2.1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2.2.2 柳江夜游的营销现状 |
2.3 问题的成因分析 |
2.3.1 产品单一无差异化 |
2.3.2 渠道狭窄且缺乏有效促销 |
2.3.3 宣传力度不够且知名度不高 |
2.3.4 水岸联动缺少联动动力 |
2.3.5 缺乏体验设计且不注重顾客的细节体验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柳江夜游营销环境分析 |
3.1 柳江夜游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1.5 柳江夜游宏观环境小结 |
3.2 行业分析 |
3.2.1 国外都市水上旅游发展情况 |
3.2.2 国内都市水上旅游发展情况 |
3.3 柳江夜游SWOT分析 |
3.3.1 内部优势分析 |
3.3.2 内部劣势分析 |
3.3.3 外部机会分析 |
3.3.4 外部威胁分析 |
3.3.5 SWOT分析汇总矩阵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柳江夜游营销策略优化 |
4.1 营销组合策略优化 |
4.1.1 三个阶段产品策略 |
4.1.2 三个阶段价格策略 |
4.1.3 宽渠道策略 |
4.1.4 全面宣传与促销 |
4.2 体验营销策略优化 |
4.2.1 增加体验内容,细节上带动游客体验 |
4.2.2 增加游客的感官和情感体验刺激 |
4.2.3 文化历史元素触动游客思考体验 |
4.3 优化策略的实施保障 |
4.3.1 组织保障 |
4.3.2 人员保障 |
4.3.3 物资保障 |
4.3.4 文化保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7)镇江市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定量分析法 |
1.4.3 走访调查法 |
1.4.4 比较分析法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阐述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2.1.1 旅游概念 |
2.1.2 旅游业概念 |
2.1.3 政府作用概念 |
2.2 相关理论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
2.2.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3章 镇江市旅游发展中政府作用的情况概述 |
3.1 镇江市基本情况及旅游发展现状 |
3.1.1 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
3.1.2 气候适宜,物产丰富 |
3.1.3 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
3.1.4 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
3.1.5 镇江市旅游行业主要经济数据分析 |
3.1.6 镇江市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 |
3.2 镇江市旅游行政管理的组织、职能及行为发展演进 |
3.2.1 旅游管理的探索阶段(1949—1990) |
3.2.2 旅游管理的初始阶段(1991—1997) |
3.2.3 旅游管理的提升阶段(1998—2011) |
3.2.4 旅游管理的调整阶段(2012—至今) |
3.3 镇江市旅游发展进程中的政府作用主要表现 |
3.3.1 旅游管理职能不断强化 |
3.3.2 规划引导作用不断提升 |
3.3.3 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
3.3.4 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增强 |
第4章 镇江市旅游发展中政府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存在问题 |
4.1.1 旅游产业及景区规划不尽合理 |
4.1.2 旅游产品开发品质不高 |
4.1.3 旅游公共配套设施供给不足 |
4.1.4 旅游文化形象定位不鲜明 |
4.1.5 旅游宣传及城市营销绩效不高 |
4.1.6 旅游产业服务人才储备不足 |
4.1.7 产业区域间协调发展推动不力 |
4.2 原因分析 |
4.2.1 政府角色错位 |
4.2.2 政府过度干预 |
4.2.3 管理职能存在缺失 |
4.2.4 政府职能与产业发展不匹配 |
4.2.5 组织架构未能最优化 |
4.2.6 政府治理方式转变迟缓 |
第5章 提升镇江政府作用的建议与对策 |
5.1 优化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职能 |
5.1.1 加强规划协调职能 |
5.1.2 提升产业引导职能 |
5.1.3 完善公共服务职能 |
5.1.4 强化规制监管职能 |
5.2 优化旅游发展中的组织架构 |
5.2.1 组织架构设计的目标 |
5.2.2 恢复设立镇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
5.2.3 进一步强化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职能 |
5.3 优化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
5.3.1 提高旅游发展规划水平 |
5.3.2 强化产业政策引导作用 |
5.3.3 创新旅游公共营销方式 |
5.3.4 完善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
5.3.5 推进区域旅游协调机制建设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Y景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1 文献研究法 |
1.2.2 实地走访法 |
1.2.3 案例分析法 |
1.2.4 访谈研究法 |
1.2.5 问卷调查法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概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景区营销策略研究现状 |
2.1.2 农业旅游营销策略研究现状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农业开发与农业旅游 |
2.2.2 7Ps理论及其发展 |
2.2.3 旅游体验营销 |
3 Y景区营销现状分析 |
3.1 Y景区介绍 |
3.2 市场调查及数据分析 |
3.2.1 基本信息描述性分析 |
3.2.2 信度分析 |
3.2.3 效度分析 |
3.2.4 相关性分析 |
3.2.5 回归分析 |
3.3 营销问题分析 |
3.3.1 人员问题分析 |
3.3.2 价格问题分析 |
3.3.3 促销问题分析 |
3.3.4 产品问题分析 |
4 Y景区的市场细分及建议对策 |
4.1 Y景区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 |
4.1.1 市场细分的依据 |
4.1.2 目标市场选择 |
4.1.3 Y景区旅游市场定位 |
4.2 Y景区营销策略的建议和对策 |
4.2.1 人员策略 |
4.2.2 价格策略 |
4.2.3 促销策略 |
4.2.4 产品策略 |
5 Y景区营销策略保障措施 |
5.1 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 |
5.2 全方位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
5.3 努力推进行业标准制订 |
5.4 大力发展和谐旅游 |
6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9)城市仿古街“金城老街”项目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2.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
2.1 基本营销理论综述 |
2.1.1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的发展 |
2.1.2 PEST分析法 |
2.1.3 SWOT分析 |
2.1.4 目标市场战略理论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文化旅游理论 |
2.2.2 城市仿古街的定义和类型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金城老街旅游市场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公司及项目简介 |
3.1.1 金城老街项目布局 |
3.1.2 金城老街旅游项目介绍 |
3.2 金城老街旅游市场营销现状 |
3.3 金城老街旅游市场营销现状问题分析 |
3.3.1 旅游“产品”无法满足当下顾客需求,文化特性不突出 |
3.3.2 项目经营、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3.3.3 品牌形象未被消费者熟知,网络营销欠缺 |
3.3.4 金城老街与当地居民动态融合度欠缺 |
3.4 金城老街旅游营销现状的调查问卷分析 |
3.4.1 金城老街客源市场基本情况 |
3.4.2 金城老街客源市场旅游行为情况 |
3.4.3 金城老街客源市场旅游时间、空间情况 |
3.4.4 金城老街客源市场综合评价 |
第四章 金城老街旅游市场环境分析 |
4.1 金城老街旅游市场环境分析 |
4.1.1 政治法律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文化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金城老街旅游市场SWOT分析 |
4.2.1 金城老街项目旅游发展优势 |
4.2.2 金城老街项目旅游发展劣势 |
4.2.3 金城老街项目旅游发展机会 |
4.2.4 金城老街项目旅游发展威胁 |
第五章 金城老街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制定 |
5.1 金城老街旅游目标市场定位 |
5.1.1 金城老街旅游目标市场细分 |
5.1.2 金城老街旅游目标市场选择 |
5.1.3 金城老街旅游目标市场定位 |
5.2 金城老街旅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制定 |
5.2.1 产品策略 |
5.2.2 价格策略 |
5.2.3 渠道策略 |
5.2.4 促销策略 |
5.2.5 人员策略 |
5.2.6 有形展示策略 |
5.2.7 过程策略 |
第六章 金城老街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打造特色品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
6.1.1 打造特色品牌 |
6.1.2 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宣传力度 |
6.2 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
6.2.1 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管理 |
6.2.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
6.3 完善智慧旅游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
6.3.1 无线数字智慧景区的建设 |
6.3.2 智慧景区票务系统的建设 |
6.3.3 智慧景区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 |
6.4 加强旅游综合监管 |
6.4.1 建立旅游服务质量督察制度 |
6.4.2 加强规范引导 |
第七章 结论与不足 |
7.1 结论 |
7.2 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三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提出问题 |
1.2 研究价值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访谈法 |
1.4.3 田野调查法 |
1.4.4 问卷调查法 |
1.4.5 AHP层次分析法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6 研究技术路线图 |
1.7 创新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文化的内涵 |
2.1.2 文化旅游的内涵 |
2.1.3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 |
2.2 理论基础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2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
2.3.2 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
2.3.3 AHP层次分析法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
2.3.4 文献述评 |
第3章 三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 |
3.1 三亚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
3.1.1 历史文化古迹 |
3.1.2 非物质文化遗产 |
3.1.3 民族风情与文化节庆 |
3.1.4 历史人物 |
3.1.5 宗教文化 |
3.1.6 天涯文化 |
3.1.7 美食文化 |
3.2 三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
3.3 三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特点 |
3.3.1 独一无二,具有价值不可替代性 |
3.3.2 特色鲜明,具有资源禀赋地域性 |
3.3.3 人文璀璨,具有文化底蕴厚重性 |
3.3.4 丰富多样,具有开发潜力无限性 |
3.3.5 体验感强,具有历史积淀丰富性 |
3.4 三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
3.4.1 旅游文化行政部门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情况 |
3.4.2 旅游企业开发利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情况 |
3.5 周边旅游城市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情况 |
3.5.1 海岛国家或海岛城市情况 |
3.5.2 海南岛内旅游业态情况 |
3.5.3 小结 |
第4章 实证研究 |
4.1 基于AHP分析法构建评价体系 |
4.1.1 设计思路 |
4.1.2 AHP层次分析法在选题中的运用 |
4.1.3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4.1.4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选取评价指标 |
4.1.5 小结 |
4.2 专家版本调查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处理 |
4.2.1 设计思路 |
4.2.2 发放与收集 |
4.2.3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
4.2.4 小结 |
4.3 市民游客版本调查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处理 |
4.3.1 设计思路 |
4.3.2 发放与收集 |
4.3.3 有效样本分析 |
4.3.4 信度效度分析 |
4.3.5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 三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影响因素综合评分情况 |
第5章 三亚深度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 |
5.1 利用与落实政策还未到位 |
5.1.1 总体布局不够,缺少相应规划 |
5.1.2 投入资金有限,融资渠道单一 |
5.1.3 管理创新不足,安置用地困难 |
5.2 未能综合协调资源保护与开发 |
5.2.1 古建筑因年久失修而损毁 |
5.2.2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缺少传承人导致面临衰退危机 |
5.3 市民游客知晓率低,旅游信息化建设滞后 |
5.4 未充分利用和整合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 |
第6章 三亚深度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对策 |
6.1 利用和落实政策支持 |
6.1.1 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指明了新方向 |
6.1.2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给予了新保障 |
6.1.3 “大三亚”旅游圈带来新机遇 |
6.1.4 利用好落实好优惠政策,推动历史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 |
6.2 协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关系 |
6.2.1 加大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力度 |
6.2.2 提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 |
6.3 拓展知名度与美誉度 |
6.3.1 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方式 |
6.3.2 完善智慧旅游平台建设 |
6.3.3 统筹“大三亚”旅游圈联合宣传推介 |
6.4 开发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 |
6.4.1 做好旅游统计和市场调查工作 |
6.4.2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并不断创新 |
6.4.3 加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展示与互动 |
6.4.4 开发旅游商品 |
6.4.5 开发本地主菜和民间小吃,点亮“夜间经济” |
6.4.6 建设特色民宿,打造“民宿+”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三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与价值评估调查问卷(专家版本) |
附录 B 三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与开发评价调查问卷(市民游客版本)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旅游业强化宣传促销的意义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 陈少辉.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乐岛海洋王国主题公园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张超. 燕山大学, 2020(06)
- [3]宜宾市B景区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杨先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4]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 刘祎.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5]北戴河区乡村旅游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D]. 李树玲.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7)
- [6]柳江夜游营销策略研究[D]. 郑扬. 广西大学, 2020(07)
- [7]镇江市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 沈阳. 江苏大学, 2019(05)
- [8]Y景区营销策略研究[D]. 严邢心. 西南科技大学, 2019(08)
- [9]城市仿古街“金城老街”项目营销策略研究[D]. 杨雯博. 兰州大学, 2019(02)
- [10]三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D]. 张志龙.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2019(01)
标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历史文化街区论文; 旅游开发论文; 文化旅游产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