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实施中立窑技术问题探讨

新标准实施中立窑技术问题探讨

一、实施新标准对立窑工艺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武晓媛[1](2019)在《晚清民国传统工艺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技术与社会转型语境的考察》文中研究说明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保护随一国工业演进发生、发展,是国家工业化的一种必然结果。手工艺作为一门古老的“营生”,是传统社会中人类生产生活的一项基本活动,并依赖“师徒相授、口耳相传”的知识模式世代传承。可以说,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核心生产力的手工艺,它不仅满足了人类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物质需求,而且满足人类文化审美情趣的精神需要。它既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基础,又是丰富人类精神生活的“良方”,满足着社会大众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不同诉求,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有适度的存续和发展空间。尽管如此,受传统文化观念控制的古代中国一直没有给予手工艺及手工艺人应有的尊重和认同。近代以降,伴随西方的殖民侵略,近代机器技术与设备随即而来,这对传统工艺的存续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先进的机器技术刺激并促进手工技艺的改良革新,但同时又与手工艺争夺资源、抢占市场,展开激烈地竞争。就近代中国传统工艺整体发展情形言,后者成为主要趋势,机器的冲击甚至造成手工艺的全面崩溃。时至今日,中国已由传统农业国跻身现代工业国前列,并可同世界工业强国开展技术角逐,但仍无法扭转和改变手工艺的生存困境,在现代激烈地商业市场竞争中许多手工艺正急剧衰退甚至消亡。如何使传统工艺与工业化和谐共生,如何使传统工艺理性传承以更好地适应工业现代化要求,成为一个从历史延续至今的重要议题。可见,“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对待传统工艺”,或者说“传统工艺应如何应对工业现代化”是一个值得反复思考和深入探究的问题。不过,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传统工艺在不同时代表现出来的功能不尽相同。在传统社会里手工艺是作为国计民生的支柱而存在的,但在现代社会中它更多地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所以对它的保护和利用因时代功能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本文重点关注关系民生日用的工艺品在近代中国技术社会转型时期的命运。基于此,本文既是一项关于传统工艺的历史研究,也是对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工艺出路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文章围绕“传统工艺如何进入现代社会”的中心议题,即如何克服和改进传统工艺的弊端,又如何保持和宏扬传统工艺的价值,立足晚清民国的时代背景,以“中国工业化早期的传统工艺发展策略”这一鲜有关注却极具时代意义的内容作为第一研究主题,以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为支撑,探讨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之际,手工艺的工业现代化问题。通过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源头发展策略进行考察,发现在晚清和民国两个时期,国人就手工艺的出路问题曾提出过一系列的思想和行动方案,使“日用而不知”的传统工艺呈现在社会大众的视野下。在此基础上,厘清晚清民国工艺策略在整个手工艺工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为当前传统工艺发展提供有效的历史借鉴。本文主体内容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释了选题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难点及创新之处,提出晚清民国中国技术社会转型期应该如何思考和对待传统工艺的问题,并从源头策略上为手工艺寻找出路,以期获得一些新认识和新主张。第一章主要对工艺观念在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起步时期的演变情况进行研究。指出“工艺”是一个现代意义下的传统词汇,是经过近代多层内涵沉淀后的一种结果。立足于“工艺”的语言学考察,重点对“工艺”一词在近代包含的工业、工艺美术、手工艺等多重意义进行解读,揭示出技术转型期工艺概念演变的内在思想逻辑。同时界定了全文讨论的“传统工艺”范畴,列举了文中涉及的主要工艺门类,并以发展经济学家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作为全文的理论支撑。第二章阐释了晚清民国时期传统工艺问题的产生。自晚明起,资本主义萌芽在以手工为技术基础的工商业中萌生,致使封建统治者与工商业之间产生了巨大矛盾。封建政府开始全面抑制工商业发展,扩大对手工业的破坏。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却采取了与钳制手工艺完全不同的态度,提倡并鼓励西方机器工艺发展,手工艺在封建政府的打压和近代机器技术冲击的双重阻滞下艰难生存。但它却并未被机器技术取代而失去社会技术主体的地位。所以,传统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技术资源究竟应该如何发展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对晚清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早期的工艺思想和行动策略进行研究,发现它们的工艺发展策略大致沿着相同路径进行。首先由社会中的有识之士、商政界代表、经济学者以及工艺美术家等从思想层面探讨传统工艺的近代多元价值及其出路问题,对手工艺的认识和理解超出了传统社会的固有意义。而后在学者论证的前提下,再由中央政府主导制定且部分推行某些工艺策略,并且不同时期的工艺策略还体现出了自身的独特性。晚清时期在毫无经验可循的前提下,一切始于初探。社会中一批极具前瞻性认识的有识之士从经济、技术、知识、社会角色以及文化的不同视角阐释了手工艺的新价值,开启了国人从思想层面探索传统工艺如何进入现代社会。清政府积极配合,一改过去“薄手艺、贱百工”的态度和对手工艺的严格管控,从推行工艺教育、创办工艺局和征集手工艺品出洋参展三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把零散、衰颓的传统工艺用新的理念和方式进行重组,适应并推动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展。北洋政府时期工艺思想和行动策略的最大特点则是继承延续。在“循序渐进”、“以工代赈”和“全面改良”工艺思想的指导下,北洋政府沿着清末“工艺新政”的路线,对晚清工艺策略进行局部调整和修正。它主张的手工艺政策在整个近代中国工艺发展策略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南京国民政府早期,经过工商政学界和工艺美术界热烈讨论,官员和学者对手工艺的价值及其工业现代化的认识已非常深刻,进行了针对手工艺与工业化关系、手工艺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等具体问题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国民政府尝试构建了复兴传统工艺的政策体系,探索行之有效的工艺发展新模式,并次第开展复兴手工艺的行动计划,对中国手工艺事业作出统一规划和安排。经过三个时期演进,中国传统工艺发展策略渐趋成熟。第六章重点研究了中国国际救济委员会倡导的工艺策略。这一时期手工艺的工业现代化问题由政府主导转向由社会团体承担。“国济”作为政府支持下的社会服务团体,开始独立领导起全国的手工艺事业,提出了“建设性救济”的独特工艺思路。从思想认识上看,“国济”对手工艺的认识已接近了传统工艺问题的本质,强调了传统工艺的改进是一个牵涉多方面的问题,不只依赖于技术改良和革新,还需要组织、资金、人才、市场等不同社会要素的配合;从具体行动上看,“国济”建立了分工兼合作的工艺组织体系,创办了《手工艺》杂志,提供给国人工艺思想交流的平台。在它的组织下手工艺事业发展成为了一场社会运动,增强了传统工艺的社会认同感。第七章结论主要是在总结晚清民国工艺发展策略的演变路径和手工艺实际变化情形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分析了造成这一时期手工艺策略没有取得实效的原因。结合当前国家传统产业和乡村建设发展主题,思考工艺振兴对传统产业改造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意义,以期对当前传统工艺传承与保护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铁风[2](2014)在《达标与转型:中国水泥的行业责任》文中研究说明河北西柏坡建材有限公司的最后一个水泥圆仓被拆除,石家庄市淘汰水泥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集中拆除行动,对鹿泉市、平山县境内的18家水泥熟料企业的19台磨机、396个圆仓和1条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同步拆除。此次集中拆除行动共削减水泥产能940万吨,占全市水泥总生产能力的20.8%,可相应减少粉尘排放3825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338吨,削减煤炭消耗15万吨,腾退土地1900亩。摄影/邓佳不管情愿与否,水泥行业都将面临更严格的排放标准约束。不管承认与否,我国的水泥产业的确已经走到了转型的阶段。距离新标准实施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大多数水泥企业仍然保持缄默。明年7月1日以后,他们将会走向两个方向:满足新标准继续生存,或者

石常军[3](2007)在《论立窑水泥的生存空间(之四)——立窑水泥还有没有生存的实力?》文中认为0前言我国立窑水泥工业,由于起点低造成先天不足,后天的发展又不平衡,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先进与落后的差距很大。

石常军[4](2007)在《论立窑水泥的生存空间(之二)——立窑水泥实物质量是不是都很低劣?》文中研究指明0前言2005年,一批管理有素的立窑企业在低能耗、高环保的改造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06年,立窑水泥产量将继续过半,立窑新技术的推广也会给水泥工业的节能降耗带来斐然的成效。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和《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水泥行业

邹俊甫,邹伟斌[5](2006)在《立窑煅烧高硅熟料及其技术要点》文中研究表明探讨了立窑采用高硅酸率配料方案生产的必要性,随着通用水泥性能特点的不断完善,立窑实行高硅配方已成为稳定产品质量的主要技术途径和发展趋势。

赵红军[6](2005)在《提高立窑水泥ISO强度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工业试验调整原料与燃料材料的配比,在OK12-2立磨上(磨盘直径Φ1.2m)磨制出不同三率值的生料,然后在Φ2.8×10m的立窑上进行煅烧。通过对煅烧所得熟料的化学分析及物理强度检验,详细分析了硅酸三钙、铝酸三钙、硅酸盐矿物等的含量对熟料ISO强度的影响,基本弄清了影响熟料ISO强度的因素以及影响的程度,找出了既适宜立窑煅烧,又能达到较高ISO强度的三率值及熟料矿物组成,即:KH=0.93±0.02、SM=2.1±0.1、IM=1.3±0.1。在上述三率值下,C3S含量高,立窑煅烧范围宽,易于立窑操作,从而为提高立窑熟料ISO强度确立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徐立新[7](2005)在《中天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对我国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不断变化,任何希望获得成功并持续发展的企业都必须对环境进行准确地预测和分析,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前瞻性地确立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指导思想。在我国,由于多年来计划经济的影响,业已拥有许多不同规模、专业化分工细致的设计咨询类企业,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这些企业势必将面临愈加严酷的国内外竞争压力。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如何通过发挥既有的优势而又合理地规避劣势从而求得发展?制定一个适应设计型企业特点的发展战略便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根据作者对国内外水泥行业和水泥市场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十几年来在中天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作实践和体会,以相关的战略管理理论和战略分析方法为依据,比较深入的探讨了中天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指导思想。同时希望本论文的一些分析方法和结论对相关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时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本论文共分六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对中天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的现状进行概述,同时指出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二、介绍了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第三、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了分析。第四、通过对企业内部因素分析,利用swot方法分析了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与主要竞争对手间的优劣势进行了对比。第五、形成中天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战略目标。第六、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和保障措施。

樊粤明,吴笑梅[8](2004)在《论降低立窑熟料热耗的关键技术》文中研究表明立窑在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史中做出过重大贡献。但由于其结构特点决定其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熟料产质量低,规模小、生产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因此,立窑工艺将逐步被先进的预分解窑淘汰,以利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但目前立窑水泥产量仍占水泥总产量近70%,且在短期内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难以实现。因此,如何提高立窑工艺的资源和能源利用率,提高立窑水泥质量,降低环境负荷仍具很大现实意义。

赵斌[9](2005)在《水泥厂粉尘防治技术及评价》文中提出本文以水泥厂粉尘综合防治为研究对象,从水泥的生产工艺出发,深入探讨了水泥生产粉尘形成机制及治理和除尘器的选型及机立窑水泥厂主要尘源的防治研究,并介绍了粉尘治理工程的一种选择评价方法和粉尘治理效果的综合评价。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综合水泥生产过程中粉尘排放的特点及技术指标和参数,提出了粉尘治理的措施,并对各种除尘器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第二,针对机立窑水泥厂除尘难的问题,对水泥粉尘的主要尘源进行防治分析,提出了应当采取使生产过程中不产生粉尘的治本措施和粉尘产生后通过治理的治标措施;第三,针对水泥生产过程中粉尘浓度超标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主成分法对改造更新除尘设备后的水泥厂的粉尘治理效果做出评价。

高连松[10](2004)在《大型工业设计企业(TDI)发展战略的研究》文中指出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我国的勘察设计企业经过二十多年市场经济的锤炼,已逐步从事业单位成长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勘察设计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着体制、技术、质量、管理等多方面的差距。随着我国加入WTO而带来的全球市场一体化和国内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勘察设计单位将面临着世界范围内强大竞争对手的压力,必须尽快建立起适应本行业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参考国际上成熟公司的经验,制定适合企业特点的发展战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本文结合一家大型工业设计企业的实际情况,探讨适合工业设计企业特点的发展战略。本文首先对所研究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明晰了其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采用现代管理理论,充分分析了该企业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企业的内部资源情况。通过对企业环境和资源的分析,明晰了企业环境中的机会和挑战以及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对该企业发展战略的建议。该企业具有典型的大型工业设计企业的特点:具有明显的技术、人才优势,设计咨询在行业内居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专业装备研发能力;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结合着这些特点,本文对该企业提出了“设计咨询、装备产业化、工程总承包、国际贸易与物流”四位一体的企业发展战略;在站稳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打造国际品牌。我国有200多家大型工业设计企业,多年的发展,使这些企业具有了不同的特点,本文在分析国际上相关公司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对大型工业设计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几种可供选择的建议。

二、实施新标准对立窑工艺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新标准对立窑工艺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晚清民国传统工艺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技术与社会转型语境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起
    0.2 研究现状
        0.2.1 近代手工业经济史研究视角
        0.2.2 传统工艺技术史研究视角
        0.2.3 传统工艺艺术学研究视角
        0.2.4 传统工艺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视角
    0.3 研究思路与难点
    0.4 创新之处
第一章 工艺内涵界定和理论支撑
    1.1 工艺内涵的演变
        1.1.1 “工艺”词源考察
        1.1.2 “工艺”的新内涵
        1.1.3 本文讨论的工艺范畴
    1.2 工艺的分类
        1.2.1 分类依据
        1.2.2 主要门类
    1.3 理论支撑:农业国工业化理论
        1.3.1 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引入
        1.3.2 催生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根基
        1.3.3 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与传统工艺的关系
第二章 晚清民国时期传统工艺问题的产生
    2.1 自晚明始封建政府对手工业的打压和盘剥
        2.1.1 封建政府对手工业扩大生产的钳制和打压
        2.1.2 封建政府对手工业者加重摊派和勒索
        2.1.3 手工业者反抗压榨与开明官吏求新求变
    2.2 清中叶后封建政府对机器技术的重视和提倡
        2.2.1 清政府鼓励创办近代机器工业的动机
        2.2.2 全面推进机器工业发展:从军工到民用
    2.3 传统工艺在双重压力下艰难生存
第三章 晚清传统工艺发展策略酝酿形成
    3.1 传统工艺的工业现代化思想初探
        3.1.1 经济价值:用传统工艺增进通商贸易
        3.1.2 技术价值:用传统工艺补充机器技术促进生产与效率利用
        3.1.3 知识价值:用传统工艺沟通实学与实业
        3.1.4 社会角色价值:用传统工艺强化女性身份认同
        3.1.5 文化价值:用传统工艺传承民族文化
    3.2 清末“工艺新政”初步尝试
        3.2.1 推行工艺教育,革新传统工艺传承方式
        3.2.2 创办工艺局,改变传统工艺生产组织形式
        3.2.3 征集工艺品出洋参展,拓宽传播渠道
第四章 北洋政府:传统工艺发展策略继承延续
    4.1 传统工艺的工业现代化思想调整
        4.1.1 “循序渐进”的工艺思想
        4.1.2 “以工代赈”的工艺主张
        4.1.3 “全面改良”的工艺思路
    4.2 相关工艺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4.2.1 开展工艺调查研究
        4.2.2 普设工艺传习机构
        4.2.3 鼓励购用手工国货
        4.2.4 多元化的传播方式
        4.2.5 确立保护奖禁制度
        4.2.6 普及推广工艺教育
        4.2.7 北洋工艺政策的不足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传统工艺发展策略现代探索
    5.1 传统工艺的工业现代化思想深化
        5.1.1 工商政学界关于手工业多重价值的讨论
        5.1.2 手工艺价值探讨:工艺美术界的参与
    5.2 国民政府复兴传统工艺的路径选择
        5.2.1 构建传统工艺复兴的政策体系
        5.2.2 探索行之有效的工艺发展新模式
        5.2.3 次第开展复兴手工艺的行动计划
第六章 中国国际救济委员会主导的“手工艺运动”
    6.1 传统工艺的工业现代化主导力量转变
        6.1.1 先前的国内手工业团体
        6.1.2 中国国际救济委员会:政府支持下的社会服务团体
        6.1.3 “建设性救济”工艺思想的形成
    6.2 传统工艺的工业现代化思想升华
        6.2.1 召开成都手工艺集谈会
        6.2.2 “建设性救济”工艺思路的集中展现
    6.3 “国济”振兴传统工艺行动方案
        6.3.1 建立分工兼合作的工艺组织体系
        6.3.2 提供社会工艺思想交流平台—《手工艺》
    6.4 形成了一个社会运动—手工艺运动
第七章 结论:晚清民国传统工艺发展策略的反思与借鉴
    7.1 传统工艺发展策略的演变
    7.2 传统工艺的实际变化情形
    7.3 传统工艺发展策略的反思
    7.4 传统工艺发展策略的借鉴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达标与转型:中国水泥的行业责任(论文提纲范文)

跳跃式发展
三个排放标准
达标排放不存在技术问题
重新洗牌?
转型大幕开启

(3)论立窑水泥的生存空间(之四)——立窑水泥还有没有生存的实力?(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立窑水泥企业综合竞争力水平如何
    1.1 国内不同窑型先进技术经济指标对比
    1.2 立窑工艺与预分解窑工艺的对比
    1.3 立窑水泥生产规模尚未达到顶峰
2 立窑水泥企业综合技术改造迫在眉睫
    2.1“十一五”期间水泥工业调整目标分析
    2.2 立窑水泥进行综合技术改造刻不容缓
3 严格区分落后立窑与现代立窑
    3.1 现代立窑工艺较落后立窑工艺有重大革新
    3.2 加速立窑企业改造、分化进程

(6)提高立窑水泥ISO强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立窑水泥生产的发展过程及发展空间
    1.2 ISO法的实施对立窑水泥实物质量的影响
        1.2.1 ISO法与GB法的区别
        1.2.2 ISO法的实施对立窑水泥实物质量的影响
    1.3 水泥强度发生机理
    1.4 ISO法与GB法相比较强度下降的原因
    1.5 熟料水化与水泥强度的关系
        1.5.1 熟料矿物组成
        1.5.2 单矿物的水化性能
        1.5.3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
    1.6 我国不同窑型熟料与国外熟料强度的差别
    1.7 我国不同窑型熟料质量的差别
    1.8 论文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 试验方法及测试数据
    2.1 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方法
    2.2 取样及样品制备要求
    2.3 检验方法
    2.4 试样的熟料组成配比数据
第三章 试验结果及讨论
    3.1 C_3S的含量对立窑水泥ISO强度的影响
    3.2 SM对立窑水泥ISO强度的影响
    3.3 KH对立窑水泥ISO强度的影响
    3.4 C_3A对立窑水泥ISO强度的影响
    3.5 硅酸盐矿物合量对立窑水泥ISO强度的影响
    3.6 不同率值下的熟料矿物组成比较
    3.7 煅烧的控制的影响
    3.8 效果比较
    3.9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就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中天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序言
    1.1 我国工程设计咨询行业的发展现状
    1.2 中天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的概述
    1.3 工程设计咨询单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2.2 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及类型
    2.3 环境分析及竞争力分析方法
    2.4 战略管理的制定过程及实施
第三章 中天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外部战略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2 水泥行业的国内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3.3 中天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发展空间
    3.4 行业的竞争状况分析
    3.5 外部环境的综合评价和EFE 矩阵的建立
第四章 中天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的内部资源及SWOT 分析
    4.1 中天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4.2 内部环境的综合评价和IFE 矩阵的建立
    4.3 中天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的SWOT 模型建立和分析
第五章 中天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战略目标
    5.1 公司总体战略构思的主要依据
    5.2 公司竞争战略定位和战略描述
    5.3 公司的战略目标
第六章 中天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
    6.1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6.2 组织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计划
    6.3 市场营销策略的调整
    6.4 投融资计划
    6.5 技术创新与科研开发计划
    6.6 国际化经营计划
第七章 中天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战略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7.1 企业人力资源建设
    7.2 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7.3 企业文化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论降低立窑熟料热耗的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新型干法窑、湿法窑及立窑的热平衡数据对比
2 立窑煅烧过程中的化学不完全燃烧与机械不完全燃烧
3 降低立窑熟料热耗的关键技术
    3.1 操作
    3.2 制定合理的配料、配热方案,提高生料质量
    3.3 明确料球的质量要求及控制指标
    3.4 加强窑的中部通风,合理设计窑的结构
    3.5 应用复合矿化剂技术
4 结语

(9)水泥厂粉尘防治技术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概况
    1.2 水泥工业粉尘防治技术研究的意义
    1.3 水泥工业粉尘防治技术的现状
    1.4 研究内容
2 水泥生产粉尘形成的机制及其治理原则
    2.1 水泥的分类及机立窑生产工艺的概述
    2.2 机立窑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排放
    2.3 控制粉尘排放的技术指标和参数
    2.4 粉尘治理的原则
3.水泥工业常用的除尘设备及选型原理
    3.1 常用的除尘设备及除尘机理
        3.1.1 重力除尘和惯性除尘
        3.1.2 过滤除尘器
        3.1.3 电除尘器
        3.1.4 湿式除尘器
    3.2 除尘器的选择依据
    3.3 新除尘设备的展望与研究
        3.3.1 电除尘器的展望与研究
        3.3.2 袋除尘器的展望与研究
4.水泥生产工艺中粉尘防治的技术研究
    4.1 立窑的粉尘防治
        4.1.1 立窑操作及成球技术对粉尘的影响
        4.1.2 除尘器的选型
    4.2 粉磨系统的粉尘防治
        4.2.1 磨机的工艺选择
        4.2.2 除尘器的选型
    4.3 烘干机的粉尘防治
    4.4 输送系统的粉尘防治
        4.4.1 皮带输送系统
        4.4.2 斗式提升系统
    4.5 水泥包装系统的粉尘防治
        4.5.1 包装机的防治
        4.5.2 水泥散装化
5.水泥厂粉尘防治效果的评价
    5.1 水泥厂粉尘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5.2 粉尘治理效果的综合评价
        5.2.1 粉尘浓度超标率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
        5.2.2 实例研究及分析
6.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大型工业设计企业(TDI)发展战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产生的背景
        1.1.1 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的历史和现状
        1.1.2 勘察设计行业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差距
        1.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理论简介
    2.1 战略、战略管理及其特点
        2.1.1 战略及其特点
        2.1.2 战略管理及其特点
    2.2 企业战略的层次结构
    2.3 企业发展战略类型
        2.3.1 稳定发展型战略(Stability-Strategy)
        2.3.2 增长型战略(Growth Strategy)
    2.4 企业战略管理
        2.4.1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模型
        2.4.2 企业战略的选择
        2.4.3 企业战略的实施
        2.4.4 评价与控制
第三章 TDI企业简介
    3.1 TDI的历史与现状
        3.1.1 TDI的发展历程
        3.1.2 TDI的现状和综合能力
    3.2 、TDI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TDI的战略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法律因素
        4.1.2 经济环境因素
        4.1.3 社会文化因素
        4.1.4 科学技术因素
    4.2 行业环境分析
        4.2.1 水泥行业的概况
        4.2.2 、水泥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预测。
        4.2.3 TDI的行业环境综述
    4.3 行业的竞争状况分析
        4.3.1 水泥行业的五种竞争力分析
        4.3.2 行业内的竞争和主要竞争对手
    4.4 、TDI的外部环境综合评价
    4.5 TDI的内部资源分析
        4.5.1 TDI现有资源分析
        4.5.2 TDI的内部因素综合评价
第五章 TDI的战略与战略管理
    5.1 总体战略构思的依据
        5.1.1 水泥行业的发展阶段
        5.1.2 TDI的“SWOT”分析
        5.1.3 工程建设行业的产业链分析
    5.2 TDI的整体战略构思
        5.2.1 TDI的总体战略和战略目标
        5.2.2 TDI的业务平台构思
    5.3 TDI的产业层战略
        5.3.1 设计咨询业战略。
        5.3.2 装备产业化的战略
        5.3.3 工程总承包业务
        5.3.4 国际贸易与物流
    5.4 TDI的职能层战略
        5.4.1 以建立企业集团为目标,进行组织再造
        5.4.2 TDI的市场营销战略
        5.4.3 技术开发(R&D)战略
        5.4.4 人力资源战略
    5.5 TDI战略实施模型与控制
        5.5.1 TDI战略实施的模型
        5.5.2 TDI战略方案分解
        5.5.3 TDI战略实施控制
第六章 大型工业设计企业的战略转型建议
    6.1 大型工业设计企业的特点
    6.2 可供选择的战略

四、实施新标准对立窑工艺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晚清民国传统工艺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技术与社会转型语境的考察[D]. 武晓媛. 山西大学, 2019(02)
  • [2]达标与转型:中国水泥的行业责任[J]. 铁风. 中华环境, 2014(05)
  • [3]论立窑水泥的生存空间(之四)——立窑水泥还有没有生存的实力?[J]. 石常军. 四川水泥, 2007(03)
  • [4]论立窑水泥的生存空间(之二)——立窑水泥实物质量是不是都很低劣?[J]. 石常军. 四川水泥, 2007(01)
  • [5]立窑煅烧高硅熟料及其技术要点[J]. 邹俊甫,邹伟斌. 四川水泥, 2006(04)
  • [6]提高立窑水泥ISO强度的研究[D]. 赵红军. 中南大学, 2005(05)
  • [7]中天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 徐立新. 天津大学, 2005(07)
  • [8]论降低立窑熟料热耗的关键技术[J]. 樊粤明,吴笑梅. 水泥工程, 2004(06)
  • [9]水泥厂粉尘防治技术及评价[D]. 赵斌.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5(03)
  • [10]大型工业设计企业(TDI)发展战略的研究[D]. 高连松. 天津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新标准实施中立窑技术问题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