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框架附加层改造结构设计

涂装框架附加层改造结构设计

一、外套框架增层改造结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惠文飞[1](2021)在《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加固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内旧有建筑物越来越多,这些老旧建筑的存在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以前我国对这些旧建筑采取的处理方式是拆除重建。根据住建部最新消息,我国将在2020年结束最后的棚户区改造,并推行旧改新政来取代棚改,也就是全面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同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已不再满足使用要求,如果重建高层建筑不仅会耗费大量资金和时间,还会加剧土地资源紧张,此时对原有建筑进行加层改造能有效缓解时间、资金、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对社会、国家也具有重大意义。《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于2019年4月开始实施,最显着的变化是恒载分项系数由1.2调整到1.3,活载分项系数由1.4调整到1.5。新规范恒荷载活荷载分项系数提高后,对于原建筑加层后的抗震设计要求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对某一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加层加固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既有建筑加层改造的基本程序,旨在为今后类似的结构加固工程积累加固改造经验,主要内容如下:(1)综合阐述我国现行的主要加固技术及加层方式,对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型钢加固法、粘钢板加固法的承载力计算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2)以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改造工程为例,使用盈建科结构设计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结构改造前后在整体性能、构件内力及配筋等方面的差异,并以此来判别需要加固的构件。(3)对需要进行加固的构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具体的加固方法并通过加固计算进行加固设计。(4)使用盈建科结构设计软件对加固设计结果进行结构整体验算,对加层改造后结构的整体性能、构件内力及配筋等方面重新分析,从理论上对结构加层加固后的效果进行评价。(5)给出钢结构加层方案,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方案进行主体结构造价对比分析。

伍钟诗[2](2020)在《某医院建筑减隔震加层改造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解决某医院传统加层后不满足要求的问题,运用盈建科和ETABS软件建模分析:加层结构设计、减隔震装置布置与参数确定、对比减隔震前后的结构地震响应和原结构加固量。得出各个减隔震加层方案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开展了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对某医院运用盈建科进行传统加层设计并得出: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方案层位移角满足要求,但需大量加固原结构以满足规范要求;钢框架加层方案加层楼层位移角突变超限,加固量比前者少;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方案无需对原结构进行加固,但外框架与原结构的共用柱处位移角突变超限。提出在既有建筑加层设计中运用减隔震措施。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方案原结构大量超筋的问题,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使用层间隔震技术,隔震后可减少水平地震作用,但不能减少竖向荷载的增加,原结构加固量比隔震前更大,不满足规范要求。针对钢框架加层方案位移角突变超限的问题,对该方案对比使用两种减震器,减震后层位移角满足要求且变化平缓,原结构加固量与钢框架直接加层相同。防屈曲支撑比黏滞阻尼器更能引起原结构构件内力和层剪力的增大,故黏滞阻尼器表现更优。针对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方案共用柱突变超限的问题,对该方案对比使用两种减震器。减震后层位移角和碰撞验算满足规范要求,无需加固原结构。黏滞阻尼器比防屈曲支撑更有效地解决位移角突变,表现更优。综上,该加层项目中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黏滞阻尼器减震方案更满足要求。

张欣[3](2020)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增层改造后的抗震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土地资源不可再生使得城市建筑用地日趋枯竭,有效提升既有建筑的利用率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由于钢结构增层具有自重轻对原建筑的承载力影响小、建设速度快几乎不影响原建筑的正常使用、拆除后可回收节约资源等优点而成为缓解土地紧张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国内学者大多数的研究集中于顶部钢结构增层,而在其他楼层的研究成果较少,以致实际工程缺乏合理的设计参考。本文以西安市某四层框架结构增层改造工程为例,采用ETABS软件建立增层前后框架结构的计算模型,并进行抗震性能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总结了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和阻尼理论,并结合本文工程实例的特点确定本文采用的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和增层前后结构的整体阻尼比。针对增层后原结构混凝土梁、柱承载力不足的问题,确定了经济适用的加固方法。2.增层前后结构的模态分析结果表明:顶部钢结构增层使得整体结构刚度减小,周期增长;室内钢结构增层使得整体结构刚度增大,周期变短。3.增层前后结构的反应谱分析结果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均表明:顶部钢结构增层使原框架结构最大层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角增大,室内钢结构增层使原框架结构最大层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小,且距增层结构越近的楼层受其影响程度越大。而顶部钢结构增层和室内钢结构增层都会使原框架结构的最大层剪力出现增大的趋势。4.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增层前后结构的塑性铰的发展状况表明:钢结构增层会使结构塑性铰出现的时间提前,数量增多。原框架结构第三层为增层前、后结构的薄弱层,而顶部钢结构增层后容易使原结构顶层成为新的结构薄弱层。地震作用结束时,增层前后结构均只在框架梁产生塑性铰,框架柱无塑性铰出现,表明该结构满足“强柱弱梁”抗震设计要求。

张泽祁[4](2019)在《既有框架结构增层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增层与改造设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应用的也越来越普遍,人们对于增层改造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根据前人的不断探索,科技的进步与建筑新材料的不断改进与进步,增层改造技术也随之多样化。经济、可靠、易施工、对既有建筑物影响较小,有更好的抗震性能,是目前增层改造要追求的方向。而在既有建筑物增层改造过程中增加消能减震装置,不仅可以增加既有建筑物增层后的抗震性能,同时也能更有效的保护好建筑的内部结构与装修,使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破坏程度减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本文以既有框架结构增层改造工程为实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增层改造设计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分别为钢框架直接增层方案、钢框架—剪力墙方案和内筒悬臂支撑桁架方案。首先通过盈建科结构设计软件对原结构和三种增层方案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弹性计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再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采用钢框架直接增层方案会出现下部结构承载力不足的问题,而上部的钢框架会出现“鞭梢效应”,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固改造。(2)钢框架—剪力墙方案具有非常好的整体稳定性,剪力墙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侧向刚度,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均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但工程用量较大,经济性较差。(3)在保证上下结构有效连接的情况下,采用较为创新的内筒悬臂支撑桁架增层设计方案,在多遇地震下可以有效的控制增层后整体结构的位移,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也满足规范规定“大震不倒”的设防水准,此方案对原框架结构影响也较小,为三种方案中的最优选择,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整体抗震优化设计。随后采用消能减震的思想来减小结构受到的地震作用,对内筒悬臂支撑桁架结构方案进行抗震优化设计。在内筒悬臂支撑桁架结构中采用粘滞阻尼器装置,使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分析内容分为两步:(1)首先对线性粘滞阻尼器的有效阻尼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阻尼系数的增大,结构受到的地震作用将成比例的减小,阻尼器可以大大减少结构受到的外部荷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2)再对内筒悬臂支撑桁架结构使用非线性粘滞阻尼器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粘滞阻尼器的放置位置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粘滞阻尼器的增加可以有效的控制结构的最大位移与最大位移角,对层间加速度与层间相对速度的作用非常明显,而且在保证上下结构有足够的连接刚度的条件下,粘滞阻尼器可以更加充分的发挥阻尼作用,达到对整体结构抗震优化设计的目的。

胡少军[5](2019)在《层间隔震在建筑加层改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日益增多使得住宅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城市建设用地逐渐紧张,为了增加使用面积,对旧房进行加层改造便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轻钢加层改造具有增加使用面积的同时又不增加占地面积、施工周期短、节约资源等优点。但进行钢结构加层改造后,加层结构与原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刚度突变,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显着的鞭梢反应,整体结构的动力特性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这就需要对结构加层改造后的减震性能进行研究。本文将隔震技术应用于旧房加层改造中,研究加层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本论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不同加层体系建立了三种分析模型,分别为传统抗震结构、直接加层结构、隔震加层结构,并进行了模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加层体系的结构自振周期均有所增长,相比直接加层体系,隔震加层体系增幅更大。(2)对三种模型进行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施加三种地震波,得出三种结构模型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角、层加速度以及支座滞回曲线。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三种结构模型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变化规律和减震效果。结果表明:由于隔震层能吸收一部分向上部传递的地震能量,隔震加层结构上部的地震响应相比直接加层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减震效果明显,但隔震层下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有增加也有减小。(3)对加层隔震结构模型输入双向地震动进行时程分析,对比单向和多向地震动作用下,隔震加层结构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角和层加速度以及支座滞回曲线,分析双向地震动对加层改造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向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角和层加速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变化规律与单向类似。另外,相比单向地震,隔震支座滞回面积也有所增加,说明隔震支座在双向地震作用下发挥得更充分,减震效果更好。(4)采用时程分析,对原结构采用不同的加层层数进行抗震性能分析,通过结构加层层数的变化,观察结构的地震响应,对比分析层间隔震对结构的减震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的加层层数对结构内力有较大影响,结构的薄弱位置可能随着加层层数的改变而改变。相比多遇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减震效果更好。

周俊,罗辉辉,胡鹏飞[6](2018)在《套建增层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内套建增层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已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套建增层作为一种新的结构,已经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介绍了分离式套建增层框架以及协同式套建增层框架的相关问题,并总结了既有房屋套建增层改造的研究进展及套建增层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大伟[7](2017)在《在役建筑增层可行性预判及工程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房地产事业的蒸蒸日上,现如今许多老旧在役建筑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阻碍。对于老旧在役建筑处理不善,如拆除重建或废弃闲置,很有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安全隐患,引起不必要的损失。所以近年来国家政府和国内外设计人员普遍关注老旧在役建筑的处理问题。在原有老旧在役建筑上进行增层改造修葺一新,不仅可以改变原有建筑的外貌,还能够增加建筑物的使用面积,改善建筑物的用途,达到1+1>2的效果,使得在役建筑物增层改造工程的经济效益明显优于重建工程。所以对一些在役建筑物进行增层改造,不仅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在役建筑增层改造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法规和规范,而现如今我们对于在役建筑的增层改造还停留在设计院利用现有数据,通过软件进行精确计算。这样便耗费了建设方大量时间和金钱,结果却未必尽如人意。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通过建筑物使用时间的长短,了解建筑物的具体使用情况,依托其原有地基承载力的提高,总结并提出了预判和预估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对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进行判断,其能否进行增层以及可增层数为多少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预估,另外对各个增层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阐释,并根据其需求为其选择合理的增层方案以及简单评价标准,这样一来便为建设方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增加效率。工程改造实例根据泰安市一框架结构商业大厦增层,通过工程软件PKPM对其进行增层改造方案的设计与计算,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探究了增层前后结构各项安全指标变化和抗震规律的变化。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简单介绍了增层改造的背景与意义;2、简要概述了国内外增层改造研究现状;3、专业性的阐释了可靠度理论的发展和在役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流程;4、充分地探究了增层改造预估的可行性以及详细地介绍现阶段增层改造工程中常用的增层方案技术及其适用性;5、结合工程实例运用PKPM结构模块对需要增层改造的原有结构进行PMCAD建模及SATWE内力计算,得到增层前该结构的相关数据和关系,并判断该结构是否适合增层,增层的富裕度进行探究;6、根据探究的详细情况和所设计的工况条件选择合理的增层设计方案,对增层后结构进行重新建模分析;7、结合工程实例运用ANSYS对增层改造的原结构和增层改造后的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对比分析增层对结构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处理;8、经最终分析结果表明本增层设计方案改造后的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抗震性能,其各项指标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因此本增层改造预估及设计方案的探究对以后类似的增层改造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林爱洁[8](2012)在《整体式外套框架增层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现存大量兴建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多层砖混房屋,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其建筑功能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但受用地紧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无法大量拆除重建,因而对其进行增层改造经济效益明显,符合我国现在的基本国情。特别是年代较长的多层砖混房屋,由于结构承载能力有限,对其采用外套结构增层改造越来越普遍。外套结构增层分为分离式和整体式两种,其中整体式外套结构增层是将新旧房屋连接,增加外套底层的侧向刚度,避免分离式外套结构增层存在的“高鸡腿”现象,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均匀性,因而更利于抗震。外套结构增层时,往往要设计转换结构来承担新增部分的竖向荷载,避免对原结构的影响,即实现上部小空间向底部大空间的转换,因而转换结构的形式对外套增层结构的受力性能和整体抗震性能也有重要影响。目前整体外套增层结构存在传力不明确,新旧结构连接形式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以某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加腋墙”转换结构,研究了整体外套框架增层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新增外套结构对原结构的影响程度。运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实际工程中的原砖混结构部分和增层加固后整体结构分别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竖向静力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剪力,并对应力等值线进行分析,新旧结构连接采用钢管混凝土短梁具有足够的抗剪和抗弯承载力,并且有良好的抗震耗能能力,能够保证新旧结构间连接不至过早破坏,进而确保整体结构的安全。研究了增层前后结构的自振特性,增层后结构柔性增大,周期变长,符合实际结构特性。通过弹性时程分析,对比分析了顶层加速度、层间剪力、层间位移及扭转位移角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加腋墙”转换结构使新增框架的内力分布更有利,有效减少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增大了使用空间,同时增加了新增外套部分的侧向刚度。②整体外套结构增层后,原结构的顶点最大位移、层间位移和层间剪力等都有明显增加,因此说明对原结构进行抗震加固是必要的。③增层后原结构的楼层加速度幅值减少,说明增层部分对原结构的加速度反应有一定的限制作用。④新旧结构间采用一端固接一端铰接的钢管混凝土短梁连接比两端铰接时更有利于结构的整体性能。

熊英[9](2012)在《外套框架结构优化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以及节能意识的增强,对既有房屋的增层改建已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增层改建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外套框架结构在型式上具备跨度大、底柱高的特点,为了满足受力特性,常规设计往往采用肥梁胖柱,不仅提高了工程造价,也给使用带来不便。对框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能够合理地利用材料的性能,使得各个构件和构件中各几何参数能得到最好的协调,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并通过建模,借助结构设计计算软件PKPM对钢筋混凝土外套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在不同截面尺寸情况下进行内力分析。并根据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采取约束变尺度法对外套钢筋混凝土外套框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将整体结构离散为单一的梁柱构件,也就是采用分部优化的方式最终达到整体优化。对优化结果进行调整,最后结合PKPM程序再次对框架进行内力分析,计算以及复核,求出最优解。结构优化设计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使得结构的设计从速度和准确性上都得到较大的提高。不仅突破传统的结构设计格局,减少了大量冗繁的设计工作,而且提高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此外,本文还针对外套框架结构的特殊性进行探讨,对适用于该结构型式的大直径人工挖孔桩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结合工程实例,证明优化设计的可行性,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文提出的钢筋混凝土外套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不仅适用于该类结构型式,对于其它结构型式的建筑物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刘思嘉[10](2010)在《哈尔滨南岗会堂套建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建筑业由“以新建为主”逐渐向“新建与改建并重”过渡,土木工程界开始关注既有房屋的套建增层改造设计与施工方法的研究。结合哈尔滨南岗会堂套建工程这一典型套建增层工程的实践,充实了既有房屋扩建工程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哈尔滨南岗会堂既有建筑的特点和建设单位的要求,采用了套建巨型框架增层的结构方案,给出了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计算模型。巨型框架采用悬挂体系,次框架通过吊柱将竖向荷载传至主框架。主框架选用角钢混凝土柱和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次框架选用型钢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梁。套建结构施工顺序为:首先进行钢结构工程,安装角钢骨架组成钢柱后,吊装顶层H型钢梁,再安装吊柱,最后安装钢结构其余部分形成钢框架,成为混凝土工程中的承重结构;然后进行混凝土工程,首先浇注主框架柱和主框架梁,在张拉完主框架梁预应力钢筋后,浇注悬挂子结构的混凝土。为了保证既有建筑在套建结构施工期间的正常使用,避免套建结构的荷载在施工时传至既有建筑的屋盖,采用了“无支撑自承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思想,其核心是:在H型钢下侧挂底模,并以底模为支承设置侧模,以实现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由H型钢承担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在使用阶段,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与主框架柱通过节点连接成整体,作为主框架承担新增荷载。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结构进行阶段施工静力分析,根据各个阶段中结构控制截面的控制内力进行钢构件和组合构件的设计,并给出新增套建结构中施工顺序、预应力筋张拉方案和梁柱节点构造等施工措施。在工程设计之初,我们共提出包括已选方案在内的七种方案,文章最后将已选方案和其他备选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各方案的优劣势。本文所介绍的哈尔滨南岗会堂套建增层工程已开始施工,有关这项工程的设计理念、构造做法和创新技术将为同类工程的设计建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外套框架增层改造结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套框架增层改造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加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加层加固改造技术发展现状
    1.3 现有建筑物加层改造的方法
        1.3.1 直接加层
        1.3.2 外套结构加层
        1.3.3 改变荷载传递加层
        1.3.4 建筑室内空间加层
    1.4 国内常用的加固方法
        1.4.1 增大截面加固法
        1.4.2 外包角钢加固法
        1.4.3 粘贴钢板加固法
        1.4.4 粘贴纤维加固法
        1.4.5 预应力加固法
    1.5 目前我国在结构加固中存在的问题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常用加固方法计算理论
    2.1 加大截面加固法
        2.1.1 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2.1.2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2.2 外粘型钢加固法
        2.2.1 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2.2.2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2.3 粘贴钢板加固法
        2.3.1 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加固计算
        2.3.2 受弯构件斜截面加固计算
    2.4 本章结束语
3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加固案例
    3.1 工程概况
        3.1.1 结构计算主要参数
        3.1.2 现场检测信息
    3.2 模型的建立及内力计算
    3.3 柱的内力计算信息
        3.3.1 需加固的柱构件汇总
        3.3.2 需加固的柱构件分类
        3.3.3 轴压比超限的柱加固方案
        3.3.4 柱承载力不足的柱加固方案
        3.3.5 柱加固方案的分类
        3.3.6 加固柱构件的计算思路
    3.4 柱加固计算方法
        3.4.1 轴压比超限的柱加固计算
        3.4.2 承载力不足的柱加固计算
        3.4.3 柱构件的加固方案汇总
        3.4.4 刚度折算公式
        3.4.5 加固后柱截面构件刚度折算
        3.4.6 加固后柱构件刚度折算尺寸汇总
    3.5 梁内力计算信息
        3.5.1 梁加固方案选择
        3.5.2 需加固的梁构件统计分组
        3.5.3 梁加固计算
        3.5.4 梁加固方案汇总
        3.5.5 梁构件截面刚度折算
    3.6 本章结束语
4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后效果评估
    4.1 加固前后柱轴压比对比
    4.2 加固前后最大层间位移角对比
    4.3 加固前后结构剪重比对比
    4.4 加固前后振型周期对比
    4.5 本章结束语
5 钢结构加层的主体结构造价分析
    5.1 钢结构加层方案
        5.1.1 柱脚连接方式
        5.1.2 钢结构加层效果评估
        5.1.3 钢结构加层整体指标汇总
    5.2 钢结构和钢筋砼加层部分的主体结构造价分析
        5.2.1 主体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对比
        5.2.2 主体结构工程量对比
        5.2.3 施工周期对比
        5.2.4 需要加固的梁柱构件数量对比
        5.2.5 增层主体结构的造价对比
    5.3 本章结束语
6 结论
7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某医院建筑减隔震加层改造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传统加层改造研究
        1.2.1 直接加层
        1.2.2 外套框架加层
        1.2.3 其他传统加层
    1.3 隔震加层改造研究
        1.3.1 中间层隔震加层
        1.3.2 高位隔震加层
    1.4 减震加层改造研究
        1.4.1 防屈曲支撑减震加层
        1.4.2 黏滞阻尼器减震加层
        1.4.3 其他减震装置减震加层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现有研究存在问题
        1.5.2 研究目的
        1.5.3 研究内容
        1.5.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传统加层结构分析
    2.1 某医院工程概况及加层需求
        2.1.1 工程概况
        2.1.2 加层需求
    2.2 钢筋混凝土框架直接加层结构设计
        2.2.1 构件布置平面图
        2.2.2 结构分析结果
    2.3 钢框架直接加层结构设计
        2.3.1 构件布置平面图
        2.3.2 结构分析结果
    2.4 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结构设计
        2.4.1 构件布置平面图
        2.4.2 结构分析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层间隔震结构分析
    3.1 隔震层设计
    3.2 隔震设计
        3.2.1 添加时程地震波
        3.2.2 隔震支座的参数确定与布置
    3.3 层间隔震效果分析
        3.3.1 设防地震作用下隔震分析
        3.3.2 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分析
    3.4 隔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框架加层减震结构分析
    4.1 减震装置的选择
    4.2 消能减震设计
        4.2.1 添加时程地震波
        4.2.2 减震装置参数确定与布置
    4.3 消能减震效果分析
        4.3.1 防屈曲支撑消能减震效果分析
        4.3.2 黏滞阻尼器消能减震效果分析
    4.4 减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4.4.1 防屈曲支撑减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4.4.2 黏滞阻尼器减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减震结构分析
    5.1 减震装置的选择
    5.2 消能减震设计
        5.2.1 添加时程地震波
        5.2.2 减震装置参数确定与布置
    5.3 消能减震效果分析
        5.3.1 防屈曲支撑消能减震效果分析
        5.3.2 黏滞阻尼器消能减震效果分析
    5.4 碰撞验算
        5.4.1 防屈曲支撑减震方案碰撞验算
        5.4.2 黏滞阻尼器减震方案碰撞验算
    5.5 减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5.5.1 防屈曲支撑减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5.5.2 黏滞阻尼器减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3)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增层改造后的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建筑增层改造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建筑增层形式
    1.4 研究背景及意义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结构抗震分析及结构模型建立
    2.1 结构抗震分析方法
        2.1.1 底部剪力法
        2.1.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1.3 时程分析法
        2.1.4 本文采用的抗震分析方法
    2.2 工程概况
        2.2.1 工程背景
        2.2.2 设计荷载及设计参数
    2.3 结构模型建立
    2.4 钢结构增层节点形式
        2.4.1 钢结构增层框架节点形式
        2.4.2 钢结构增层柱脚连接方式
    2.5 既有框架结构加固方法
    2.6 增层后结构的整体阻尼比分析
        2.6.1 粘滞阻尼理论
        2.6.2 Rayleigh阻尼理论
        2.6.3 复阻尼理论
        2.6.4 增层后结构的整体阻尼比确定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
    3.1 结构的模态分析
        3.1.1 增层前结构模态分析结果
        3.1.2 采用方案一增层后结构模态分析结果
        3.1.3 采用方案二增层后结构模态分析结果
        3.1.4 采用方案三增层后结构模态分析结果
        3.1.5 增层前后结构模态分析结果对比
    3.2 结构的反应谱分析
        3.2.1 增层前后结构层刚度对比
        3.2.2 增层前后结构的位移比
        3.2.3 增层前后结构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对比
        3.2.4 增层前后结构层剪力对比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4.1 地震波的选取及参数调整
        4.1.1 地震波的选取
        4.1.2 地震波的参数调整与设置
    4.2 增层前后结构的弹塑性分析
        4.2.1 EL-Centro波作用下增层前后结构分析
        4.2.2 Borrego波作用下增层前后结构分析
        4.2.3 人工波作用下增层前后结构分析
    4.3 增层前后结构的塑性铰发展分析
        4.3.1 EL-Centro波作用下增层前后结构的塑性铰发展分析
        4.3.2 Borrego波作用下增层前后结构的塑性铰发展分析
        4.3.3 人工波作用下增层前后结构的塑性铰发展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既有框架结构增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既有框架结构增层研究现状
        1.2.1 国外既有框架结构增层改造研究现状
        1.2.2 国内既有框架结构增层加固研究现状
        1.2.3 既有建筑物增层方法
    1.3 框架结构增层消能减震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框架结构增层抗震设计方法
    2.1 框架结构增层抗震设计方法
        2.1.1 反应谱法
        2.1.2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2.1.3 动力时程分析法
    2.2 框架结构增层消能减震的设计方法
        2.2.1 消能减震设计原理
        2.2.2 消能减震器的分类及特点
        2.2.3 粘滞阻尼器的计算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既有框架结构增层改造方案设计
    3.1 工程概况
    3.2 框架结构增层改造方案
        3.2.1 多遇地震作用下原框架结构弹性分析
        3.2.2 钢框架直接增层方案
        3.2.3 钢框架-剪力墙结构增层方案
        3.2.4 内筒悬臂支撑桁架增层方案
        3.2.5 原结构和三种增层方案对比分析
    3.3 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同增层结构弹塑性分析
        3.3.1 地震波的选取
        3.3.2 计算模型
        3.3.3 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同增层方案对比
    3.4 不同结构增层方案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筒悬臂支撑桁架增层结构消能减震分析
    4.1 有限元模型与阻尼器的布置
        4.1.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1.2 阻尼器的选择与布置
    4.2 多遇地震作用下增层结构消能减震分析
        4.2.1 不同阻尼系数对增层结构基底剪力的影响
        4.2.2 不同阻尼系数对增层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影响
    4.3 罕遇地震作用下增层结构消能减震分析
        4.3.1 罕遇地震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4.3.2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总结
    4.4 不同布置方式阻尼器的耗能效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层间隔震在建筑加层改造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既有房屋加层改造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加层改造的方法
        1.3.1 直接加层法
        1.3.2 外套结构加层法
        1.3.3 改变荷载传递途径加层法
    1.4 轻钢加层优缺点
    1.5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相关知识
    2.1 引言
    2.2 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概述
        2.2.1 工程结构减震控制内容及分类
        2.2.2 隔震结构的优势
        2.2.3 隔震结构分类
    2.3 隔震装置特点和分类
        2.3.1 隔震支座特点
        2.3.2 隔震支座分类
    2.4 隔震支座分析模型
        2.4.1 等效线性模型
        2.4.2 双线型模型
    2.5 隔震体系动力方程
        2.5.1 加层改造隔震体系动力方程
        2.5.2 动力方程求解
    2.6 本章小结
3 模型概况及模态分析
    3.1 工程概况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 地震波的选取和调整
        3.3.1 地震波的选取
        3.3.2 地震波的调整
    3.4 隔震装置选型与布置
    3.5 隔震层验算
        3.5.1 隔震支座位移
        3.5.2 隔震支座拉应力校核
        3.5.3 隔震支座压应力校核
    3.6 模态分析
        3.6.1 模型周期分析
        3.6.2 模型振型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加层改造结构动力反应分析
    4.1 多遇地震下时程分析
        4.1.1 层间剪力
        4.1.2 层间位移角
        4.1.3 层加速度
    4.2 罕遇地震下时程分析
        4.2.1 层间剪力
        4.2.2 层间位移角
        4.2.3 层加速度
    4.3 隔震支座反应
    4.4 本章小结
5 双向地震动对加层改造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5.1 层间剪力
    5.2 层间位移角
    5.3 层加速度
    5.4 隔震支座反应
    5.5 本章小结
6 加层层数对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6.1 五加一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6.1.1 层间剪力
        6.1.2 层间位移角
        6.1.3 层加速度
    6.2 五加二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6.2.1 层间剪力
        6.2.2 层间位移角
        6.2.3 层加速度
    6.3 五加三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6.3.1 层间剪力
        6.3.2 层间位移角
        6.3.3 层加速度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套建增层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分离式套建增层框架相关问题
2 协同式套建增层框架相关问题
3 结语

(7)在役建筑增层可行性预判及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在役建筑增层改造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在役建筑增层改造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分析
    1.3 我国在役建筑增层改造面临的问题
    1.4 技术路线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在役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
    2.1 在役建筑结构可靠度理论
    2.2 拟建与在役建筑结构可靠性的区别
        2.2.1 在役建筑结构的抗力问题
        2.2.2 在役建筑结构的荷载问题
    2.3 在役建筑可靠性鉴定和增层工作流程
    2.4 在役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
    2.5 在役建筑可靠性鉴定工作内容
        2.5.1 初步调查
        2.5.2 详细调查
        2.5.3 鉴定依据
    2.6 本章小结
3 在役建筑增层可靠性预判和预估
    3.1 原有地基承载力提高的机理
    3.2 在役建筑增层预判和预估工作
        3.2.1 在役建筑增层预判工作
        3.2.2 在役建筑增层预估工作
    3.3 本章小结
4 增层改造的可行性探究
    4.1 概述
    4.2 在役建筑增层改造优点
    4.3 在役建筑增层改造依据
    4.4 在役建筑增层改造方法遴选
        4.4.1 直接增层改造方案
        4.4.2 外套框架增层改造方案
        4.4.3 内套框架增层改造方案
        4.4.4 改变荷载传力途径方案
    4.5 在役建筑增层改造可行性研究
    4.6 在役建筑增层改造后处理措施
    4.7 本章小结
5 工程实例
    5.1 工程概况
    5.2 增层前对在役建筑结构的检测
        5.2.1 现场初步调查
        5.2.2 现场详细检查
        5.2.3 鉴定结论
    5.3 增层方案的选择
    5.4 PKPM建模与分析
        5.4.1 计算参数
        5.4.2 PKPM验证分析结果
        5.4.3 PKPM建模
        5.4.4 PKPM初步分析结果
        5.4.5 PKPM建模对比
    5.5 ANSYS建模与分析
        5.5.1 模态分析
        5.5.2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8)整体式外套框架增层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整体式外套结构增层
        1.2.1 整体式外套增层改造的工程发展概况
        1.2.2 整体式外套增层结构的分析研究
        1.2.3 新旧结构之间连接形式的发展和研究
        1.2.4 转换结构在外套增层改造中的应用和发展
    1.3 原砖混结构的抗震加固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整体式外套增层改造工程实例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中的主要抗震加固方法
    2.3 有限元法及有限元软件
        2.3.1 有限元法理论
        2.3.2 SAP2000有限元软件介绍
        2.3.3 基本分析步骤
    2.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4.1 单元的选取
        2.4.2 简化模型用到的假定及材料参数定义
    2.5 工况定义
第3章 静力荷载下的内力分析
    3.1 引言
    3.2 静力荷载作用下内力分析
        3.2.1 框架剪力图结果分析
        3.2.2 框架弯矩图结果分析
        3.2.3 应力等值线图结果分析
        3.2.4 不同新旧连接形式竖向荷载对比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构自振特性分析及水平地震作用分析
    4.1 模态分析及结果
        4.1.1 模态分析理论应用
        4.1.2 结构自振周期
        4.1.3 振型分析结果
    4.2 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果
        4.2.1 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剪力图
        4.2.2 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图
        4.2.3 地震作用下的应力等值线图
        4.2.4 不同新旧结构连接水平剪力对比
    4.3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
        4.3.1 层间剪力结果
        4.3.2 层间位移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增层结构弹性时程分析
    5.1 时程分析法理论简介
    5.2 地震波时程曲线的选取
        5.2.1 地震波的选取
        5.2.2 地震波的调整
        5.2.3 地震波的合理性验证
    5.3 结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
        5.3.1 楼层加速度反应幅值
        5.3.2 结构加速度时程曲线对比
        5.3.3 增层前后原结构顶层位移对比
    5.4 结构的层间位移反应
        5.4.1 结构的层间位移幅值比较
        5.4.2 结构的层间位移时程曲线对比
    5.5 结构的层间剪力反应
    5.6 结构的扭转地震反应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9)外套框架结构优化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建筑物增层的原则和分类
        1.2.1 建筑物增层的基本原则
        1.2.2 建筑物增层的分类
    1.3 外套框架增层的特点及工程运用
        1.3.1 外套框架增层的特点
        1.3.2 外套框架增层的工程运用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节
第二章 外套框架结构的受力特性分析
    2.1 外套框架结构型式的探讨
        2.1.1 外套框架的结构型式
        2.1.2 长腿柱外套框架增层的结构型式分析
        2.1.3 建筑物外套增层设计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2 外套框架结构合理截面设计探讨
        2.2.1 梁柱截面取值[17]
        2.2.2 关于梁、柱截面取值的影响因素
        2.2.3 长腿外套框架结构的受力探讨
    2.3 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考虑
        2.3.1 建筑抗震破坏准则
        2.3.2 框架设计中的极限状态考虑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外套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探讨
    3.1 结构优化概念
        3.1.1 优化概念的提出
        3.1.2 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3.2 传统结构设计的受力要求
    3.3 结构优化程序设计
        3.3.1 框架结构设计与最优化问题的结合
        3.3.2 约束变尺度法
        3.3.3 结构优化思想的建立
        3.3.4 钢筋砼框架优化设计中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3.3.5 结构优化程序设计
        3.3.6 程序运用范围及特点
        3.3.7 优化算法步骤
    3.4 工程实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外套框架基础选型与设计探讨
    4.1 外套增层框架的基础设计
    4.2 外套框架结构的基础选型
        4.2.1 桩基础的功能与分类
        4.2.2 外套框架的基础型式
    4.3 人工挖孔桩的设计方法
        4.3.1 承台的设计
        4.3.2 扩底桩设计
    4.4 工程实例
    4.5 关于外套框架工程技术问题的几个探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哈尔滨南岗会堂套建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增层改造工程实践与研究概况
        1.2.1 国外增层工程实践
        1.2.2 国内增层工程实践
        1.2.3 研究概况
    1.3 本文拟开展的工作
第2章 哈尔滨南岗会堂套建工程基本概况及设计思路
    2.1 哈尔滨南岗会堂套建工程概况
        2.1.1 原房屋概况
        2.1.2 套建结构方案选取
    2.2 哈尔滨南岗会堂套建工程结构设计思路
        2.2.1 关于本工程套建结构的选型问题
        2.2.2 关于本工程套建结构的设计问题
        2.2.3 关于本工程施工阶段自承重结构设计问题
        2.2.4 关于本工程施工措施问题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哈尔滨南岗会堂套建工程结构设计
    3.1 套建结构层标识与结构布置
    3.2 计算模型
    3.3 套建结构材料及截面选择
    3.4 荷载汇集
    3.5 套建结构内力计算
    3.6 套建结构内力组合
    3.7 套建结构构件设计及计算
        3.7.1 内置H 型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设计
        3.7.2 角钢混凝土柱设计
        3.7.3 吊柱设计
        3.7.4 其他构件设计
    3.8 套建结构节点设计及计算
        3.8.1 主框架梁和主框架柱节点设计
        3.8.2 吊柱和主框架梁节点设计
        3.8.3 其他节点设计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哈尔滨南岗会堂套建工程关键施工技术措施研究
    4.1 施工顺序分析
    4.2 钢构件的拼接与吊装
    4.3 主框架梁临时支撑设计
    4.4 模板设计
        4.4.1 角钢混凝土柱模板设计
        4.4.2 内置H 型钢预应力混凝土梁模板设计
    4.5 预应力钢筋张拉方案
    4.6 梁柱节点钢筋构造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哈尔滨南岗会堂套建工程已选方案与其他方案对比分析
    5.1 结构设计方案概述
    5.2 造价计算
    5.3 七种方案对比分析
        5.3.1 造价及材料用量对比分析
        5.3.2 建筑功能对比分析
        5.3.3 结构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5.3.4 施工措施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外套框架增层改造结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某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加固研究[D]. 惠文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2]某医院建筑减隔震加层改造关键技术研究[D]. 伍钟诗. 广州大学, 2020(02)
  • [3]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增层改造后的抗震性能研究[D]. 张欣. 长安大学, 2020(06)
  • [4]既有框架结构增层设计研究[D]. 张泽祁.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5]层间隔震在建筑加层改造中的应用研究[D]. 胡少军.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6]套建增层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J]. 周俊,罗辉辉,胡鹏飞. 山西建筑, 2018(11)
  • [7]在役建筑增层可行性预判及工程应用研究[D]. 管大伟. 山东农业大学, 2017(01)
  • [8]整体式外套框架增层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 林爱洁. 山东建筑大学, 2012(10)
  • [9]外套框架结构优化设计与研究[D]. 熊英. 武汉科技大学, 2012(03)
  • [10]哈尔滨南岗会堂套建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措施研究[D]. 刘思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涂装框架附加层改造结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