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周边国家和地区陆航直升机发展趋势

21世纪周边国家和地区陆航直升机发展趋势

一、21世纪周边国家和地区陆航直升机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严晴晴,沈海军[1](2021)在《直-20 新时代的中国“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直升机的研制与生产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轻型和小型直升机领域,国产机型和配套系统均在实际应用中经受住了考验,并出口国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过,在中型直升机领域,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自主研发的直-20中型直升机试飞成功并列装部队,

黑池[2](2019)在《飞行陆军的新翼!从阅兵谈直-20与新时期陆航建设》文中认为习主席在陆军训词中强调,"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为陆军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新型陆军内涵的理解,是定位新型陆军如何建设、如何发展的理论起点。纵观国内外陆军建设发展趋势,尤其是现代战争演变规律,形态"飞行化"是新型陆军建设题中应有之意。在这个应有之意中,建国70周年大阅兵中首次亮相的直-20直升机,对我陆军航空兵作战能力建设又具有特别突出的意义。

刘恋[3](2018)在《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研究》文中提出联合国维和行动,是由联合国安理会或大会通过决议创建的、并由秘书长指挥的、使用武装的和非武装的军事人员包括警察部队和文职人员、从事解决国际冲突、恢复或维持国际和平的一种集体行动。联合国维和行动创立于1948年,迄今已有70年历史。70年来,国际局势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联合国维和行动内涵也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单纯军事性维和使命,发展演变为具有军事和民事等多重任务在内的综合性使命,由维护和平发展到建设和平,由制止冲突发展到人道主义救援,等等,成为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手段,为缓解地区紧张局势、平息战乱国家冲突、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中国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签字的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1971年中国才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由此开始参加联合国事务,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同年,中国首次派遣20名文职官员参加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拉开了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本论文在对联合国维和行动发展历程考察的基础上,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及中国加入联合国维和特委会为时间起点,分析论述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及其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贡献,中国参与维和行动对维护中国海外利益的意义。围绕这一论题,除导论外,论文分五个部分展开分析论证。第一部分探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缘起及发展。通过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这一历史过程的梳理,可以看到维和行动经历了从冷战时期到冷战后时代的发展,当今联合国维和行动,在维和数量、维和职能、维和规模及手段等方面,都是冷战时期难以企及的。毫无疑问,维和行动对遏制冲突、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了独特而重大作用。第二部分论述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程。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开始参与联合国事务,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经历了观望、审慎参与、有限参与到全面扩大参与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论述了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目前中国参与维和的区域扩大,参与维和的领域多元,参与维和行动的人员也多样化。在以上分析论述的基础上,第三部分从国际视角阐述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对国际社会的贡献。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务理事国,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维护了《联合国宪章》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宗旨和原则,提高了联合国权威,维护了地区和平与安全,帮助战乱国家实现社会稳定和战后重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第四部分则从国家层面,分析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对中国具有的意义。分析论证通过联合国参与维和行动,彰显了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展示中国蓝盔“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同时,维护了中国海外利益的安全环境。第五部分对未来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提出了对策思考。鉴于中国加大了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支持力度,并广泛参与了联合国维和行动,本文从如何提高中国在联合国维和问题上的话语权、中国如何审时度势参与维和行动、如何不断提高参与维和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思考。

季澄[4](2018)在《奥巴马政府时期以来美国战略界对华海权评估及其政策因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世纪以来,中美关系在双边、地区及全球层面所具有的非同寻常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美互动进程本身的复杂性与结果的不可预期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将愈加通过海权维度予以集中呈现。在美国战略界看来,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发展实践表明,中国正在加速由一个陆权国家向陆海复合型国家转变,“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无疑又增加了海权相较于陆权在确保国家安全、发展与繁荣方面的比重与分量,甚至不排除中国在未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区或全球型海洋大国的可能性。中国海权的崛起将成为影响中美关系未来走向以及地区重大利益的关键变量,这也意味着中国海权的发展正成为“一种现象”或是“一种问题”,美国需要予以认真对待,一旦战略应对失策,美国将付出类似于丧失地区主导地位的极其沉重的代价。鉴于此,美国战略界认为有必要对其发展现状与趋势做出客观、理性的评估与判断,既不宜过分夸大美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但也绝不忽视对美国国家安全及其领导地位可能造成切实影响的核心要素的考察。美方认为,无论从宏观战略层面还是具体实践层面看,中国海权的崛起对美国来说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它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成为塑造美国地区战略和海上实践的最大外部牵引因素。从国家大战略缔造的角度看,中国的国家现代化进程赋予其发展海权的一般性逻辑依据,也就是说,中国旨在通过海洋实现国家基本安全与基本富裕的战略谋划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合法性,是国家谋求强国地位的应有之义。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中国历史上数次对海洋的探索与实践,并得以从根本上保证中国海洋战略实践的稳定性与持久性;从地缘政治博弈的角度看,美方认为,伴随中国海洋利益的不断拓展,中美双方原本在东亚地区形成的“陆海二元分离型”地区安全秩序正在被融入更多的海权要素,中国的海上实力与影响力正迅速进入东亚周边海域,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向更广阔的海域延伸。鉴于美国自身鲜明的海权属性,美国势必会对此种具有颠覆地区传统地缘格局潜能的海上实践予以高度防范与警惕,并致使其在战略态度的选择上倾向于对抗而非妥协,在此基础上锻造的美国外交政策也将丧失其应有的灵活性。此外,双方海上互动频率的增加难免带来摩擦与对抗的风险,如何有效管控此类风险并防止其升级,进而危及美国主导的东亚地区安全秩序也是美国面临的一大考验;从海权建设的角度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海上力量核心要素—海军的发展,正在侵蚀美国的传统海上优势地位,这将迫使美国海军重新审视其在后冷战时代面临的战略安全环境及其所应肩负的职责与角色,并将战略关注的重点由非国家行为体转向国家行为体,并以此牵引美国海权的建设,实现海权的战略回归,即将最终的战略着力点放在应对潜在的挑战者身上。与此同时,海权本身及其战略内涵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丰富与拓展,马汉倡导的海权的基本原理发生了重大改变,通过主力舰队决战赢得制海权已不再被各国海军视为“定律”。事实上,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愈发紧密的经贸联系,科技水平的跃升,使得制海权的时间和空间维度都受到极大限制,夺取制海权的目的已超出单纯的军事范畴,海上安全更多地被视为一项全球公共产品,这也促使各国在战略手段的选择上更强调合作,而非纯粹的零和博弈。总之,在美方看来,鉴于种种历史与现实原因,中美新一轮海上博弈及其所开启的权势转移进程,将很难实现半个多世纪前英美两国海上权势的和平转移,摩擦与对抗将长期伴随两国海上互动进程。但另一方面,美方始终认为摩擦与对抗并不必然导致冲突与战争,美方应寻求与中国达成最起码的海上战略谅解,有效管控分歧与摩擦,并尽可能在海上非传统安全领域与中国展开合作,进而分担其维护海上公共安全的成本。对中国来说,其与美国的海上互动需以三点认知作支撑:一是在中国真正崛起成为一个地区性海洋强国之前,中国仍是两国海上互动中的弱势一方。尽管其与美国的实力差距正逐步缩小,但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仍享有地区海上主导权;二是中国发展海权的道路选择已上升至国家大战略层面,是全民族共同意志的体现,建设海洋强国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自身所处地缘环境以及国家战略目标的限定,中国仍应追求旨在维护自身安全与发展利益的有限的海权,而不是与美国争夺全球海上领导权;三是美国仍是中国海权发展的最大外部限制性因素,与美国的海上互动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对此,寻求中美海上互动新模式,构建地区海上安全合作架构,尽量降低美国对自身海上力量建设和海洋利益拓展的阻碍和干扰,理应成为中国的主要战略选项,而不是权宜之计。

雷小华[5](2018)在《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主要研究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开展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及时掌握东盟国家海洋权益维护的一般动态和基本特征,从而为国家推进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积极有效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本文主要是以海洋权益和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南海周边国家(其中主要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4个国家)为重点分析对象,在具体分析其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以及各国海洋执法力量与体制的基础上,总结出各国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的一般规律与执法特征。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海洋权益和相关概念的理论内涵和界定。重点分析海洋权益、海权、海洋战略等概念的界定及联系与区别。指出海洋权益是国家管辖海域内,或者其他国家管辖海域内,但依据国际法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的总称。海权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力量基础,海洋战略是维护海洋权益的谋略。海权建设和海洋战略的目标是维护和实现海洋权益。海洋权益的维护依赖于海洋战略的成功实施。二是具体分析南海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维护。重点分析南海周边国家(其中主要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4个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具体分析其海洋权益维护的目标、目的、策略、主要行动与举措等等,探索找出南海周边各国海洋权益维护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其基本特征与一般规律,从而为我国海洋权益维护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针对特定的国家制定特殊性对策,实施“一国一策”等。三是具体分析南海周边国家的海洋执法体制。重点研究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出台、海洋执法力量与执法部门间的关系与协调等内容,同时分析其优缺点并总结其各自特征。四是对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进行比较分析。尽管国家国情不同,其海洋权益维护也各具特色,但他们也确实存在某些共同点和规律性,包括各国海洋战略目标各有侧重、目的不谋而合、手段与策略大致相似,各国都非常重视海洋执法,最大限度维护海洋权益,但各国法律法规仍需完善,执法协调能力有待提高,执法水平与能力亟须提升。

徐磊[6](2016)在《试析21世纪中国撤侨机制建设》文中认为2000-2015年,中国海外撤侨行动达20次,撤侨机制迅速发展。中国撤侨机制包含决策形成、内部协调、社会配合、国际合作和方式选择等五项机制内容。促进中国撤侨机制形成与完善的主要因素有:从“外交为国”向“外交为民”理念的转变、中国综合实力增强和中外关系友好的发展等。中国撤侨机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军事力量参与撤侨与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平衡、撤侨装备技术的提升以及撤侨经费保障等问题。

李丽[7](2016)在《印度东北边疆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边疆”是以国家主权为核心,以国家认同为纽带,以国家利益为取向,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综合因素于一体的邻近国家边界的地域。边疆地区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统称为边疆问题,而解决边疆问题的过程称为“边疆治理”。印度东北边疆是印度最为重要和独特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地缘政治复杂多变、安全形势敏感脆弱、周边局势紧张严峻,社会文化复杂多元。长期以来印度东北边疆以民族冲突不断、移民问题突出、恐怖主义泛滥、经济长期落后凋敝着称,历来是印度政府、区域内各国以及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地区。印度独立以后,中央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东北边疆制定了若干个政策:独立初期推行“尼赫鲁-艾尔温政策框架”,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以后开始关注东北边疆的安全防守,1971年颁布《印度东北部重组法案》,启动东北边疆的政治重组进程;冷战结束后,开始实施“东向政策”,印度东北边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政治治理方面,印度对东北边疆划定了行政区划,设立了立法与行政机构,成立了多层次的地方自治机构,遏制了民族分离主义组织的行动,整体安全局势好转;在安全治理方面,经历了“从忽视到重视”、“从孤立到合作”、“从混乱到集中”的历史沿革,逐渐确立起明确的国家安全战略,如今东北边疆整体安全局势已趋于稳定,社会暴乱程度明显减弱;在经济治理方面,印度强调“区域协调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针对农业、工业、服务业各领域的现状与问题,制定了不同的发展策略,整体经济与各产业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社会文化治理方面,印度着重完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了对东北边疆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东北边疆的多渠道就业,为边疆发展与稳定夯实了社会文化基础。通过对印度东北边疆各方面治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印度东北边疆治理以实现东北边疆和平与繁荣为目标,形成一套多元主体解决多重问题、充分保护部落民权益、注重国际合作的边疆治理新路径。同时,也发现印度东北边疆治理还存在基层自治机构治理不利,犯罪量居高不下,行政管理程序缺乏透明度、官僚阶层腐败严重,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需求等问题。在对印度东北边疆治理进行系统研究以后,总结了关于边疆治理的一些普遍规律,以期对我国或其他国家相关的边疆治理提供一定有益的借鉴或启示。特别对印度非法侵占中国藏南地区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方应有的战略准备。最后提出了扩大我国与印度东北边疆的经济合作,逐步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几点思考。

薛慧[8](2016)在《亚太国家和地区的航空反潜装备情况》文中指出航空反潜作为现代主要的反潜手段,其地位日益上升。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美国在亚太的航空反潜装备进行了梳理,对未来航空反潜装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无人机将成为未来反潜的一种有效手段。最后针对航空反潜装备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各国开发的新型对抗武器系统。

岳松堂,龚钰哲,宋新彬,何雨[9](2015)在《国外陆军发展战略和装备建设思路分析》文中提出2010年以来,在各自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指导下,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和印度等主要国家进一步明确了陆军发展战略和装备建设思路,总体上更加强调"少而精":大幅缩减陆军规模,并适度增加赛博战、特种作战等新型作战力量;基本战术作战单位"师改旅",适度减少指挥层级,并大幅提高旅的自主作战能力;武器装备"减数量"的同时重视"增质量",着重提高陆军装备的态势感知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和联合作战能力。

魏星,李全,邹松泉,周绍华[10](2015)在《救护直升机选型设计有关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为救护直升机研制提供选型依据。方法 :结合直升机救护特点和国内外救护直升机装备发展趋势,从直升机平台选型、救援环境、勤务需求3个方面进行选型设计分析。结果:提出了专用救护直升机、改装救护直升机2种选型设计分类,明确了作业环境、飞行性能、机舱结构、舱内配备、舱内布局、固定装置、防护能力7种选型基本要求。结论:救护直升机选型应当重点发展以中小型直升机平台为支撑的专用救护直升机,同时,兼顾发展以大重型直升机平台为重要补充的改装救护直升机。

二、21世纪周边国家和地区陆航直升机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1世纪周边国家和地区陆航直升机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直-20 新时代的中国“鹰”(论文提纲范文)

性能强大
如虎添翼
成长之路
用途广泛
绝非复制

(2)飞行陆军的新翼!从阅兵谈直-20与新时期陆航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补齐短板的吨位级别
满足西南边疆军事斗争的迫切需求
为新一代重型武装直升机进行技术铺垫
结语

(3)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辨析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缘起及发展
    第一节 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法理依据
        一、联合国确立集体安全机制
        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创立
    第二节 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发展
        一、联合国维和行动发展的动因
        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拓展
    第三节 联合国维和行动基本原则的演进
        一、哈马舍尔德三原则
        二、《卜拉希米报告》
        三、《联合国维和行动:原则与方针》
第二章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历程
    第一节 中国暂未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一、中国被拒之于联合国组织之外
        二、中国否定联合国维和行动
    第二节 中国选择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一、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观望
        二、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有限参与
    第三节 中国积极全面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一、参与维和行动的机构逐步建立
        二、参与维和行动的范围不断扩大
第三章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对国际社会的贡献
    第一节 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促进地区和平
        一、巩固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
        二、维护地区稳定
    第二节 推动战乱国家实现和平
        一、恢复战乱国家秩序
        二、帮助战乱国家重建
第四章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对中国自身利益的意义
    第一节 彰显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一、履行使命维护和平
        二、敢于担当树立大国形象
    第二节 展示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形象
        一、敢打各种“硬仗”
        二、展现能力和自信
    第三节 维护中国海外利益安全环境
        一、维护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安全
        二、保障中国公民海外生命财产安全
第五章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思考
    第一节 中国要提高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话语权
        一、中国要加强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话语权建设
        二、中国要坚持自己的维和原则和主张
    第二节 中国要审时度势参与维和行动
        一、把握好自身实力与外部期待之间的关系
        二、拓展维和领域要量力而行
    第三节 中国要不断提高参与维和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进一步加强维和人员的培训
        二、提高维和行动的应对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一) 着作
        (二) 论文
    二、英文文献
    三、主要网站
致谢

(4)奥巴马政府时期以来美国战略界对华海权评估及其政策因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概念界定与探析
    论文的主要议题和写作思路
    论文的研究方法
    论文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美国战略界眼中的海权与中美关系
    1.1 海权是美国战略界经久关注的重大战略议题
        1.1.1 美国海权的一般逻辑及其发展演变
        1.1.2 美国对于海上霸权和海洋秩序的双重护持
    1.2 海权与中美关系的历史嬗变
        1.2.1 19世纪中后期至冷战前中美关系中的海权因素
        1.2.2 冷战时期中美关系中的海权因素
        1.2.3 后冷战时期中美关系中的海权因素
    1.3 奥巴马政府对华战略的海权维度
        1.3.1 美国战略界对于中美关系的再思考与战略调整
        1.3.2 美国战略界对中美关系中的海权议题的再思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美国战略界关于中国海权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动力的评估
    2.1 牵引中国海权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动力:历史维度的透视
        2.1.1 辉煌与挫折交织的中国海权演进历程:助推中国海权发展的智识基础
        2.1.2 借鉴过往守成国与崛起国海上博弈的经验教训:中美实现海上权力和平转移仍存在“不确定性”
    2.2 牵引中国海权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动力:理论维度的透视
        2.2.1 新兴国家海权崛起的一般规律及其逻辑辩证关系
        2.2.2 从“陆海二元对立”到“陆海统筹”:中国海洋政策转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2.3 牵引中国海权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动力:现实维度的透视
        2.3.1 对“建设海洋强国”背景因素的评估
        2.3.2 对“建设海洋强国”的基本认知及其与国家大战略目标的对接
        2.3.3 对“建设海洋强国”具体实施情况的评估
        2.3.4 “建设海洋强国”对于中国周边海域及美国自身的影响评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战略界关于中国海军力量建设进程的评估
    3.1 对中国海上军事学说构成要素的评估
        3.1.1 对以马汉为代表的西方经典海权理论的借鉴与吸收
        3.1.2 对“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继承与运用
        3.1.3 “海军民族主义”的存在及其影响
    3.2 对中国海军战略转型进程的评估
        3.2.1 基础能力提升阶段(2004 年至2006 年)
        3.2.2 初步涉足西太平洋地区(2007 年至2009 年)
        3.2.3 实现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常态化部署(2010 年至2012 年)
        3.2.4 逐渐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结合”演进(2013 年至2014 年)
    3.3 对中国海军战略转型认知依据的评估
        3.3.1 对中国重要海洋利益的评估
        3.3.2 对中国面临的周边海上安全风险的评估
        3.3.3 中国的主要海上战略目标:近海与远海的统筹
    3.4 对中国海军总体作战效能及未来发展走向的评估
        3.4.1 对中国海军总体作战效能的评估
        3.4.2 对中国海军未来发展走向的评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国战略界对于中国海上实践的核心战略关切
    4.1 对中国提升所谓“反介入与区域拒止”能力的关切
        4.1.1 美方对中国所谓“反介入与区域拒止”能力的评估
        4.1.2 美方应对中国“反介入与区域拒止”能力的相关举措
    4.2 对中国与邻国海洋争端的关切:以南海地区作为考察重点
        4.2.1 南海争端的具体表现类型及中国的主要战略目标
        4.2.2 中国在南海争端中的战略应对:战略层面的“拖延战略”与战术层面的“胁迫策略”相结合
        4.2.3 美国在南海地区的主要利益关切及其策略应对
    4.3 对中国海权拓展的战略取向的关切:以印度洋地区作为考察重点
        4.3.1 印度洋将成为中国海权拓展的主要战略方向
        4.3.2 中国在印度洋拓展海权的具体战略举措
        4.3.3 中国海军在印度洋地区保障基地的模式选择问题
        4.3.4 中国向印度洋地区拓展海权的限定性要素
    4.4 对大型水面作战平台服役及其战略影响的关切:以航空母舰作为考察重点
        4.4.1 对中国发展航空母舰的基本条件的评估
        4.4.2 对中国航空母舰具备的功能性要素的评估
        4.4.3 对美国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其应对举措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战略界对华海权评估的美国政策因应
    5.1 美国政府的因应之策:具有高度现实适切性的印太战略谋划
        5.1.1 中美海权博弈的“二元特征”:冲突与合作并存
        5.1.2 印太地缘概念及其缘起探析
        5.1.3 美国印太战略愿景谋划及其“包容性平衡”理念的体现
    5.2 美国国防部的因应之策:对美国《亚太海上安全战略》的解读
        5.2.1 美国防部对于印太海上安全环境的判断
        5.2.2 美国防部关于印太海上安全战略目标的确定
        5.2.3 美国防部关于确保印太地区海上安全的相关举措
    5.3 美国海军及相关军种的因应之策:对制海权的重新掌控
        5.3.1 对变化中的全球海上安全环境及其威胁来源的判断
        5.3.2 新时期美国海军理应具备的五项基本能力与战略素养
        5.3.3 对水面舰艇力量建设的高度关切:获取制海权的关键
    本章小结
尾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本论文研究的背景、重要意义
    二、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 基本思路
        (二) 主要内容
        (三) 重点难点
        (四) 主要观点
        (五) 主要研究方法
        (六)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海洋权益的概念及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海洋权益的概念
    二、海洋权益的基本特征
        (一) 法律制度之上的确定性
        (二) 客观存在状态上的稳定性
    三、海洋权益与海权、海洋战略等相关概念的关系
        (一) 海洋权益与海权、海洋战略等概念的区别
        (二) 海洋权益与海权、海洋战略等概念的联系
    四、海洋执法体制的概念
第三章 越南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
    一、越南海洋概况
    二、越南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
        (一) 制定海洋战略规划维护海洋权益
        1. 越南海洋战略的目标与内容
        2. 制定海洋战略规划维护海洋权益
        (二) 加强舆论宣传,不断强化海洋权益意识
        1. 加强舆论宣传,强化国民的海洋意识
        2. 开展对南海领土主权的常态化宣传
        (三) 不断扩张海洋国土,不断宣示海洋主权
        1. 不断攫取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海洋国土
        2. 在侵占的南海岛礁上进行各种活动以宣示主权
        3. 通过立法将南海纳入其领海主权
        (四) 加大国际石油开采合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1. 利用石油利益使南沙群岛争端国际化
        2.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五) 千方百计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
        1. 调整海上防卫体制
        2. 大量采购先进海空武器装备,提升立体作战能力
        3. 加强金兰湾建设,并向国际开放
        (六) 频繁开展外交活动,推进南海争端国际化
        1. 不断深化越美关系,谋求与美国进行军事合作以应对南海争端
        2. 继续巩固与俄罗斯的关系,争取俄罗斯对越南南海主张的支持
        3. 加强与日本在南海争端中的合作,增强日本的介入深度
        4. 加强与印度的合作,把印度引进南海争端
        5. 越南试图绑架东盟拉入南海冲突
    三、越南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律与体制
        (一) 越南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规体系
        1. 关于领海基线的立法
        2. 关于海洋专属经济区的立法
        3. 关于大陆架的立法
        4. 开展南海主权归属越南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研究
        5. 关于海洋执法管理的法律法规
        (二) 加强海洋执法体制和执法力量建设
        1. 越南涉及海洋执法管理的机构
        2. 越南海洋执法的基本体制
        3. 越南海洋执法力量
        (三) 越南海洋执法管理部门的衔接运作机制
        1. 协调内容
        2. 协调机制
        (四) 越南海洋执法管理体制的优缺点及主要问题
        1. 越南海洋管理体制的优点
        2. 越南海洋管理体制的主要缺点和问题
        (五) 对我国海洋执法管理体制的借鉴意义
        1. 尽快制定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
        2. 完善我国的海洋执法合作机制
        3. 不断改善和增强海洋执法力量
        4. 通过立法来加强海洋管理
        5. 加强海洋执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中越关系发展趋势及我国可考虑的对策措施
        (一) 中越关系总体发展走向分析
        1. 近期走向分析
        2. 海上合作走向分析
        (二) 我国可考虑的对策措施
        1. 越南维护所谓的海洋权益的既定方针、政策不会改变
        2. 我国可考虑的对策措施
    五、结语
第四章 菲律宾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
    一、海洋战略目标——成为东亚海洋强国
    二、海洋战略的目的——实现国家海洋利益
    三、菲律宾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
        (一) 开发海洋资源,促进海洋产业发展
        (二) 加快岛礁建设,妄图换取“合法”地位
        (三) 为争夺南海不懈进行国际努力
        1. 菲律宾导演“南海仲裁案”闹剧
        2. 利用舆论宣传,唱衰装“可怜”
        3. 妄图绑架东盟国家施压中国
        4. 谋求引入域外势力制衡中国
        (四) 推进武装部队现代化,尤其是海军现代化
        (五) 加强海洋安全多双边合作
        1. 菲美海洋安全合作
        2. 菲印尼海洋安全合作
        3. 菲马海洋安全合作
        4. 菲中海洋安全合作
        5. 菲越日海上合作
        (六) 借助美国抗衡中国及提升武装实力
    四、菲律宾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律与体制
        (一) 菲律宾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规体系
        1. 《菲律宾宪法》(1987年)
        2. 宏观海洋政策
        3. 关于领海的立法
        4. 关于海洋专属经济区的立法
        5. 关于大陆架的立法
        6. 《地方政府法》(1991年)
        7. 《菲律宾渔业法》(1998年)
        8. 打击非法捕捞的法律和政策
        9. 其他海洋法律
        10. 其他海洋政策
        (二) 菲律宾海洋执法的基本体制与执法力量
        1. 建立海洋管理协调委员会
        2. 海洋执法管理的部门与职责
        3. 菲律宾海洋执法管理的衔接运作机制
        4. 菲律宾海洋执法力量
        5. 菲律宾海洋执法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
        6. 菲律宾海洋执法管理体制的优势与不足
        7. 对我国加强海洋执法体制改革的启示
    五、杜特尔特执政后菲律宾外交政策新走向与海洋权益维护
        (一) 杜特尔特政府时期外交政策新走向
        (二) 杜特尔特政府时期菲美南海合作
        (三) 杜特尔特政府时期中菲南海合作
        (四) 杜特尔特政府时期菲日南海合作
        (五) 杜特尔特政府时期菲东盟南海合作
    六、结语
第五章 印度尼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
    一、印度尼西亚海洋概况与海洋经济
        (一) 印度尼西亚海洋概况
        (二) 快速发展海洋经济
    二、印尼海洋战略目标
    三、印尼海洋利益与海洋战略目的
    四、印尼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
        (一) “双轮驱动”之政治、外交手段
        1. 积极奉行“大国平衡策略”
        2. 主张用政治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3. 树立新的安全观,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二) “双轮驱动”之实力手段
        1. 加强军事现代化,逐步提升其军队作战能力
        2. 打击非法捕捞,维护海洋权益
        3. 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
    五、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律与体制
        (一)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规体系
        1. 基本立法
        2. 宏观政策
        3. 具体法案
        4. 地方分权
        5. 法律与政策执行
        6. 印尼划定的群岛海道和海洋划界
        (二)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与执法力量
        1. 相对集中的管理部门——海洋渔业部
        2. 海上执法协调机构——海上安全协调委员会
        3. 执法强力部门——印尼海空军与警察部队
        4. 其他相关中央执法部门
        (三)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的特征
        1. 不断提高海军、海警的执法能力
        2. 组建跨部门的协调机构
        3. 依托东盟框架,加强与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合作
        4. 加强马六甲海峡的联合巡逻
        5. 多种方式应对海洋环境污染
        6. 地方分权
        (四)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的优势与不足
        1.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的优势
        2.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的不足
    六、“全球海上支点”战略背景下印尼海洋权益维护的新挑战及应对
        (一) 印尼海洋权益维护面临的新挑战
        1. 海上安全威胁
        2. 海洋环境保护
        3. 自然灾害
        4. 保护国家海洋安全的意愿与能力的脱节带来的挑战
        5. 强硬保护海洋资源引发地区国家关系紧张带来的挑战
        6. 武装海盗周期性反弹带来的挑战
        (二) 印尼为应对海洋管理新挑战采取的主要措施
        1. 佐科政府执政前印尼应对海洋管理新挑战的措施
        2. 佐科政府执政后应对海洋管理新挑战采取的措施
        (三) 印度尼西亚海洋安全管理的展望及评价
        1. 打击非法捕捞政策会持续,维护海洋权益成效显着
        2. 军事现代化会逐步提升其作战能力,但不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 继续大国平衡战略,提升防卫安全合作
        (四) 中国应对:提升两国智慧,积极妥善解决重叠水域纠纷
    七、结语
第六章 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
    一、马来西亚海洋战略目标与目的
        (一)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为国力增长提供“蓝色动力”
        (二) 构筑海洋安全,为国家保卫提供“蓝色屏障”
        (三) 确保重要航道影响力,为国家影响提供“蓝色话语权”
    二、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
        (一) 坚持国防自主,加强海上军事力量建设
        (二) 积极开展海洋安全合作与寻求大国平衡
        1. 积极与东盟国家开展区域性的海洋安全合作
        2. 借助域外势力,寻求大国平衡
        3. 借助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三、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律与体制
        (一) 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的法规体系
        1. 关于领海的海洋立法
        2. 关于海洋专属经济区的立法
        3. 关于大陆架的立法
        4. 马来西亚涉及海洋渔业管理的法律与机构
        (二) 马来西亚海洋执法力量与基本体制
        1. 马来西亚海洋执法力量
        2. 马来西亚海洋执法基本体制
        3. 马来西亚海洋执法部门的衔接运作机制
        (三) 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执法体制的优势与不足
        1. 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执法体制的优势
        2. 马来西亚海洋权益维护与执法体制的不足
        (四) 对我国海洋执法体制改革的启示
        1. 海洋管理体制向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职能的方向发展
        2. 加强海洋管理部门和海洋执法机构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3. 不断完善有关海洋管理的法律法规
        4. 加强海洋渔业和海洋执法的国际合作
第七章 文莱、泰国的海洋战略和对海洋权益的维护
    一、文莱海洋权益维护的目标与目的
    二、文莱海洋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
        (一) 关于文莱的领海立法
        (二) 关于文莱的大陆架的立法
        (三) 关于文莱与其邻国和相向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
    三、泰国海洋战略目标的形成
        (一) 地缘安全因素
        (二) 历史文化因素
        (三) 利益因素
        (四) 泰国海洋战略的目标与内容
    四、泰国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行动与举措
        (一) 推动海军现代化,加强海洋管理
        (二) 深化外部合作,奉行大国平衡策略
第八章 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执法体制的比较分析
    一、雄心勃勃的海洋战略目标
    二、不谋而合—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战略目的
        (一) 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战略的基本目的
        1. 印尼希望通过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经济
        2. 马来西亚希望发展海洋经济以促进国力的增长
        3. 菲律宾希望海洋产业成为为国家发展重点
        4. 越南希望通过发展海洋经济“靠海致富”
        (二) 维护海上安全与海上主权是海洋战略的主要目的
        1. 印尼:确保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周边局势安全
        2. 马来西亚:维护国家海洋主权与战略通道安全
        3. 菲律宾:维护争议地区海上主权和海上安全
        4. 新加坡:重视国际安全合作,保护国家独立
        5. 泰国:努力维护和平的海洋安全环境
        6. 越南:确保海上主权完整与领土扩张
    三、手段相似—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的策略
        (一) 建立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贯彻实施海洋战略
        (二) 推进武装部队现代化,尤其是海军现代化
        1. 印尼:加强装备建设,提高海军保卫能力
        2. 马来西亚:坚持国防自主原则,加强海上军事力量建设
        3. 菲律宾:不断努力推进武装部队现代化
        4. 泰国:努力推动海军现代化
        5. 越南:千方百计加快海军建设
        (三) 借助域外大国势力,谋取海上利益的最大化
    四、加强海洋执法,最大限度维护海洋权益
        (一) 海洋法规逐步制定,但法规体系仍需完善
        (二) 建立海洋协调机构或者委员会,但执法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三) 加强执法力量建设,但执法能力仍有待提高
        (四) 引进域外大国势力,重视海洋执法国际合作
    五、结语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外文参考文献
后记

(6)试析21世纪中国撤侨机制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撤侨事件回顾
    第一节 撤侨与撤侨机制
        一、什么是撤侨
        二、什么是撤侨机制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之前的撤侨
        一、1949-1977年的撤侨行动
        二、1978-1999年的撤侨行动
    第三节 2000-2015 年中国撤侨基本情况
        一、背景
        二、2000-2015 年撤侨情况及特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撤侨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第一节 撤侨机制建设的内容
        一、决策形成机制
        二、内部协调机制
        三、社会配合机制
        四、国际合作机制
        五、方式选择机制
    第二节 案例分析——三次也门撤侨
        一、1986年也门撤侨概况
        二、1994年也门撤侨概况
        三、2015年也门撤侨机制的运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撤侨机制完善的动因与挑战
    第一节 撤侨机制完善的动因
        一、“外交为民”理念的推动
        二、经济实力的保障
        三、良好的中外关系的拓展
    第二节 撤侨机制完善面临的挑战
        一、如何平衡军事力量与不干涉内政原则
        二、技术装备水平待提高
        三、撤侨经费筹措问题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1978-1999年主要撤侨行动
附录 21世纪以来的撤侨行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印度东北边疆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理论和方法
    四、突破与创新
    五、重点与难点
    六、相关说明
第一章 边疆与边疆治理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边疆的含义和特征
        一、边疆的含义
        二、边疆的特征
    第二节 边疆问题与边疆治理
        一、边疆问题
        二、边疆治理
        三、边疆治理的主体与基本模式
第二章 印度东北边疆及其特殊性
    第一节 印度东北边疆概况
        一、印度东北边疆的位置与面积
        二、印度东北边疆的行政区划
        三、印度东北边疆的人口
        四、印度东北边疆的民族与部族
        五、印度东北边疆居民的宗教和语言
    第二节 印度东北边疆的边疆问题与特征
        一、印度东北边疆是印度地缘政治最为复杂多变的边疆地区
        二、印度东北边疆是印度安全形势最为敏感脆弱的边疆地区
        三、印度东北边疆是印度民族与移民问题最为严峻的边疆地区
        四、印度东北边疆是经济发展最为滞后的边疆地区
第三章 印度东北边疆治理的政策演变
    第一节 印度东北边疆的早期治理政策
        一、英殖民政府对印度东北地区的统治
        二、印度自治领时期的治理政策:接管东北边疆政权、归并土邦
    第二节 “尼赫鲁-艾尔温政策框架”(1947-1961年)
        一、“尼赫鲁-艾尔温政策框架”出台的历史背景
        二、“尼赫鲁-艾尔温政策框架”的指导思想
        三、“尼赫鲁-艾尔温政策框架”的主要内容
        四、对“尼赫鲁-艾尔温政策框架”的评价
    第三节 “安全优先方略”(1962-1970年)
        一、“安全优先方略”出台的历史背景
        二、“安全优先方略”的主要内容
        三、对“安全优先方略”的评价
    第四节 “印度东北部重组法案”与政治重组(1971-1990年)
        一、印度对东北边疆政治重组的理念与政策出发点
        二、印度对东北边疆政治重组的历史进程
        三、配合政治重组的经济发展范式
        四、对东北边疆政治重组政策的评价
    第五节 “东向政策”与印度东北边疆的新机遇(1991年-今)
        一、印度东北边疆在“东向政策”中的地位
        二、“东向政策”给印度东北边疆带来的发展机遇
        三、对“东向政策”推行之下印度东北边疆发展的评价
第四章 印度对东北边疆政治治理的政策与实践
    第一节 印度对东北边疆的行政管理
        一、划分印度东北边疆的行政区域
        二、在印度东北边疆设立起立法与行政机构
        三、赋予东北边疆各邦特殊权利
    第二节 印度东北边疆多层次的地方自治
        一、宪法“第六附表”规定的地方自治机构
        二、国家层面的地方基层自治机构
        三、邦法律框架内成立的地方自治机构
第五章 印度对东北边疆安全治理的政策与实践
    第一节 印度东北边疆安全治理理念的历史沿革
        一、从忽视到重视:20世纪50-80年代印度东北边疆的安全治理
        二、从孤立到合作:20世纪90年代以后印度东北边疆的安全治理
        三、从混乱到集中:新世纪以来印度东北边疆的安全治理
    第二节 印度东北边疆的军事部署
        一、部署正规军事力量,增强边疆防御实力
        二、组建准军事部队,维护边疆社会稳定
        三、成立武警部队,提高戍边警备力量的专业化程度
    第三节 印度东北边疆的边境管理措施
        一、设立边境哨所
        二、建隔离墙
        三、强光照明
        四、修建战略公路
        五、开展与邻国的双边安全合作
    第四节 印度对东北边疆民族分离主义问题的治理措施
        一、印度的民族政策及其对解决东北边疆民族问题的影响
        二、印度治理东北边疆民族分离主义的主要措施
        三、印度治理东北边疆民族分离主义的辅助措施
第六章 印度对东北边疆经济治理的政策与实践
    第一节 东北边疆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印度对东北边疆经济治理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治理目标:经济发展指标到202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治理理念:包容性增长
        三、治理模式:参与式治理
        四、发展资金:以中央拨款为主
    第三节 印度东北边疆各产业的治理措施
        一、农业及相关产业的治理措施
        二、工业的治理措施
        三、服务业的治理措施
        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措施
第七章 印度对东北边疆社会文化治理的政策与实践
    第一节 印度东北边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措施
        一、地方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措施
        二、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公共医疗服务体系
        三、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四、注重疾病预防和保健宣传工作
        五、推进具体医疗服务项目
    第二节 东北边疆教育发展措施
        一、设置专门管理机构,组建“东北地区教育委员会”
        二、增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
        三、创新办学机制,提升办学水平
        四、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五、提升师资培训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六、对东北边疆学生予以财政资助,确保获得平等教育机会
    第三节 积极推动东北边疆的多渠道就业
        一、推进职业教育和培训,为促进就业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服务
        二、发挥本地优势与特色,推动体育发展与培养青年运动员
第八章 印度东北边疆治理的评价与思考
    第一节 印度东北边疆治理的模式与特征
        一、印度东北边疆治理的模式
        二、印度东北边疆治理的特征
    第二节 印度东北边疆治理的成就与问题
        一、印度东北边疆治理的成就
        二、印度东北边疆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印度东北边疆治理的启示与思考
        一、印度东北边疆治理的启示
        二、印度东北边疆治理对我国的影响与相关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8)亚太国家和地区的航空反潜装备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现役主要的航空反潜装备
2 周边国家和地区航空反潜力量装备情况
3 航空反潜装备发展趋势
    3. 1 固定翼反潜巡逻机
        1) 大型化和远程化———装载能力和续航力增强
        2) 飞行速度提升,机动性增强
        3) 多任务化和信息网络化,综合作战效能增强
    3. 2 舰载反潜直升机
        1) 改进平台搜潜设备
        2) 平台通用化,搜潜设备灵活配置
        3) 向大中型发展
        4) 搜潜手段多样化,普遍采用综合搜潜系统
        5) 舰载固定翼反潜机逐渐由大中型舰载反潜直升机替代
        6) 一代平台、多代任务载荷,提升战斗力,扩展任务需求
4 无人机反潜发展现状
5 结束语

(10)救护直升机选型设计有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内外基本情况
    1.1 国外现状
    1.2 国内现状
2 选型设计分析
    2.1 直升机平台选型分析
    2.2 救援环境分析
    2.3 勤务需求分析
3 选型设计思路
    3.1 选型设计分类
    3.2 选型基本要求
4 结语

四、21世纪周边国家和地区陆航直升机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直-20 新时代的中国“鹰”[J]. 严晴晴,沈海军. 百科知识, 2021(10)
  • [2]飞行陆军的新翼!从阅兵谈直-20与新时期陆航建设[J]. 黑池. 坦克装甲车辆, 2019(22)
  • [3]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研究[D]. 刘恋.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6)
  • [4]奥巴马政府时期以来美国战略界对华海权评估及其政策因应研究[D]. 季澄.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5]南海周边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与海洋执法体制研究[D]. 雷小华. 厦门大学, 2018(07)
  • [6]试析21世纪中国撤侨机制建设[D]. 徐磊. 外交学院, 2016(07)
  • [7]印度东北边疆治理研究[D]. 李丽. 云南大学, 2016(01)
  • [8]亚太国家和地区的航空反潜装备情况[J]. 薛慧. 飞航导弹, 2016(02)
  • [9]国外陆军发展战略和装备建设思路分析[J]. 岳松堂,龚钰哲,宋新彬,何雨. 现代军事, 2015(12)
  • [10]救护直升机选型设计有关问题研究[J]. 魏星,李全,邹松泉,周绍华. 医疗卫生装备, 2015(09)

标签:;  ;  ;  ;  ;  

21世纪周边国家和地区陆航直升机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