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技术转移中的界面和移动分析

大学技术转移中的界面和移动分析

一、大学技术转移中的界面及其移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高擎[1](2021)在《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创新主体之一,高校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对“创新支撑”需求的日益增加,国家对于高校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我国高校在创新源头供给、重大创新成果、校企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面对高校科技投入的不断增长,如何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解决实际支撑不足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对此,本文尝试探究这一课题,从校企合作视角深入研究创新职能、区域创新平台和创新政策对高校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内容旨在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促进高校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科技创新相关研究,将高校科技创新影响因素划分为创新职能、创新平台和创新政策三个维度,进而从微观层面、区域层面和政策层面探讨并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研究的分析框架。本文以教育部、工信部直属高校为研究样本,从校企合作视角分析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态势和创新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这三类因素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主要影响机制。具体表现在,第一,在创新职能方面,从双元创新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高校知识创造和知识转移这两项职能之间的关系变化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同时,从基本职能视角,实证研究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三项职能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和具体效果。第二,在创新平台方面,从区域层面实证检验了区域创新平台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和具体效果。第三,在创新政策方面,以“双一流”政策为例,实证检验了创新政策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和具体效应。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构建高校科技创新研究的分析框架。从微观层面、区域层面和政策层面,构建高校科技创新研究的分析框架,将高校科技创新影响因素划分为创新职能、创新平台和创新政策三个维度,并从校企合作视角深入阐述这三类因素的影响机制和逻辑关系。(2)分析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态势,并构建效率模型测算高校科技创新效率。首先,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态势。其次,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两阶段效率模型,测算并分析校企合作情境下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演变趋势。(3)研究创新职能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双元创新视角,从静态和动态层面实证检验高校知识创造和知识转移的发展规律及其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基本职能视角,探讨研究生培养、科研倾向变化、校企合作和社会声誉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运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这些因素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4)研究区域创新平台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构建区域创新平台理论模型,将区域创新平台效应分为域内和域间两个层次,以区域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区域创新平台效应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5)研究创新政策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双一流”政策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在政策实施前,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增长缓慢;在政策实施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效果显着加强。

李文钊,翟文康[2](2021)在《从条块到界面:基层政府“放管服”改革的内在逻辑——基于江苏省徐霞客镇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的政府治理受制于央地关系和国家(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双重约束,这使得条块结构难以适应,在治理中带来了专业化分工与行政性协同、分散式服务与一体化需求、碎片化问题与整体性治理三对矛盾。为了破解矛盾、平衡双重关系,需要重塑治理结构。研究发现,基层政府通过打造信息界面、组织界面、服务界面、执法界面,为部门间、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提供平台,实现以公民为中心的界面治理,用界面来弥补条块失灵。我们需要基于多重约束关系来设计相适应的治理结构,该观点是对威廉姆森基于交易成本选择治理结构的一种补充。

徐军伟,王韵晨[3](2021)在《县域高校协同治理模式构建研究:基于CAS理论》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政策与地区发展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县域高校数量不断增多,成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复杂,外部治理关系多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尚未成熟。在CAS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借助刺激-反应模型,建立符合县域高校组织内部系统逻辑的高效治理模式;根据回声模型,构建县域高校与政府、社会等多重外部力量协同发展的外部治理模式。本文探讨县域高校协同治理机理,提出县域高校协同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着力打造新时代县域高校内外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李晶晶[4](2020)在《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政策文本研究 ——基于英格拉姆与施耐德的政策工具分类理论视角》文中指出在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主体之一,其研发的技术是否能及时有效地转移到行业,是影响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当前在各方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投入力度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效率仍旧较低。作为高校技术转移系统中的核心要素之一,高校技术转移政策的效能在多大程度上能得到发挥,对于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而高校技术转移政策工具运用的结构又直接影响着政策效能的发挥。因此,对高校技术转移政策工具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优化高校技术转移政策工具结构,提升其政策效能,最终实现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提升。本研究对自1980年技术转移合法化至2019年间的高校技术转移政策进行了梳理,选取了96份与高校技术转移直接相关的政策文本,运用政策工具理论,一方面从政策发文时间、文本类型及发文部门三方面对政策文本进行了基础分析;另一方面运用政策工具构建了政策文本分析框架,从横向与纵向对其进行了政策工具分析。基于此,发现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政策从时间及内容上呈现出三个阶段发展特征,各阶段均综合运用了权威工具、激励工具、能力建设工具、符号和规劝工具以及学习工具等五种政策工具,且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政策工具在结构与内容方面均呈现出不同特征,也存在一些问题,抑制了政策效能的发挥。总体来说,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整体统筹、可操作性不足,权威工具使用过多而学习工具使用不足等。为优化政策工具结构,提高政策效能,本研究针对政府、相关管理机构以及高校等主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1)加强纵横沟通协调,提升政策制定过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2)成立专门管理机构,统筹协调技术转移政策实施;(3)优化政策工具运用结构,提高高校政策工具活力;(4)压实各级领导责任,推进高校技术转移活动;(5)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政策学习,提高高校技术转移政策效能。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政策工具分析方法运用于高校技术转移政策研究领域,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动态分析了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政策的发展及现状,其意义在于从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政策工具结构、内容及制定与运行机制方面找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主体提出了有助于提升其政策效能的有益建议。

朱浩[5](2020)在《高校“三全育人”系统生成发展的机理研究——基于CAS理论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高校"三全育人"作为一种涉及多主体、多环节、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育人模式,是一个典型的CAS系统。从CAS理论的视角审视,适应性主体是高校"三全育人"系统生成发展的原动力;聚集是高校"三全育人"系统生成发展的基本特性;标识是高校"三全育人"系统生成发展的导向机制;非线性相互作用是高校"三全育人"系统生成发展的内在动力;流的畅通是高校"三全育人"系统生成发展的必备条件;多样性是高校"三全育人"系统生成发展的重要条件;内部模型与积木组合是高校"三全育人"系统生成发展的长效机制。

许可,肖冰,贺宁馨[6](2019)在《技术转移理论演进与前沿——由中美贸易战引发的思考》文中指出技术转移是实现国际科技交流的重要方式。近日来,随着以封锁中美技术交流为主要目的中美贸易战"开打",使得国际技术转移发展的瓶颈凸显。本文通过对国际技术转移理论与中美贸易战渊源的系统梳理,拟为未来分析如何有效规避国际技术转移风险、实现国际技术转移双赢提供完整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1)在技术转移机制方面,尚未有学者探讨技术转移理论中,技术差距的最优程度。而技术差距程度的探索,是最终达成技术转移活动并且解决中美技术转移矛盾的关键。(2)在技术转移模式方面,很少有学者探究如何利用各方主体之间的关系,以提升国际技术转移效率。发现可以将探索一种能有效规避国与国之间存在文化、意识形态等差异,并且有效提升国际技术转移效率的组织模式,作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姜彦钊[7](2019)在《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飞速进步,高校技术转移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也日益凸显。高校拥有大量科技活动人员、政府资金投入和学术研究成果等资源,在高校技术转移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效率、技术的转移效率以及影响技术转移因素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基于随机前沿方法,从高校层面考察我国高校的技术转移效率,并基于非效率模型分解影响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因素。结论显示,我国高校技术转移存在非效率情形,未达到规模经济,且研发人力时长的产出弹性显着高于资金的产出弹性。对技术转移产业化过程而言,促进效率的因子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顶尖学者数量,科学研究的规模与质量对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不显着,而非效率因子有声誉和科技活动人员规模。这一结论说明高校可以从组建科研领域更为集中技术转移团队、提升顶尖学者的带头作用、将学术声誉向产业界渗透、提升科技活动人员在技术转移后程的参与度等方面提升技术转移效率。最后,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的结论,在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激励制度、法律环境、融资环境、相关配套产业等方面对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日后做出建议。

赵宏宇,景惠玲,亓晶[8](2018)在《基于界面管理视角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实效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以界面管理理论为基础,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的主体、内容及过程解构为组织界面、任务界面和流程界面。校外实践教育除了在高校、政府、社会多个组织主体间存在交互作用外,校外实践教育的对象本身也形成一个界面系统。内外两个界面系统的交叠与互动过程中,存在着各主体间单一线性链接,流程之间不顺畅,任务与角色缺位等方面的界面障碍问题,影响着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的实效性。深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界面障碍产生的原因机理,可以从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组织主体间的属性差异、信息沟通与合作博弈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田雨珍[9](2018)在《基于广义整数DEA的中西部地区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技术转移已成为自主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之一,现已经上升到国家重要科技战略地位。高校作为技术研发的主力在技术转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对高校的技术转移投入的力度持续增强,并且通过颁布各项文件来激励高校的技术转移,但是高校技术转移成交额在全国的成交额中占比仍然较低,尤其在发展相对缓慢的中西部地区,技术转移签订的合同、技术转移当年的收入仍处于全国最低水平线上。面对这样的问题,需要以中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进行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研究,找出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探寻提高技术转移效率的路径。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如下研究:首先系统分析了高校技术转移的现状、建立指标体系并构建出一种新的用于技术转移效率评价的DEA模型——广义整数DEA模型,不仅丰富了广义DEA的理论,而且含有整数指标的效率计算使研究更加准确。其次,以2007-2015年中西部地区各省市为决策单元,选取相应的投入产出指标,应用该模型对中国15个中西部省市从中西部整体、中西部各地区和各个省市进行效率分析,并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改进值。最后,通过Tobit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究中西部地区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经研究发现:(1)通过效率分析可知,中西部地区的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整体均未达到有效状态,而且效率整体上在逐年下降;西部地区的效率明显低于中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仅有安徽省技术转移效率达到了有效的状态,内蒙古、贵州省和甘肃省在中西部地区中技术转移效率最低。(2)通过投影分析可知,大部分省市需要减少人员和经费的投入,或者增加技术转让当年的收入来提高技术转移效率。(3)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得出,高校的人员投入和专利数量对高校的技术转移效率有着非常显着的正向影响,政府经费支持有显着的负向影响。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有助于提高中西部地区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建议,并说明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任虎,袁静[10](2018)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技术转移机制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转移和共享科技创新成果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中"民心相通"措施之一,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具有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环境学上的重要意义。高校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阵地,在"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应坚持"公平公正的服务贸易、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技术转移原则,树立"共同但区别"的国际技术转移创新战略,分别发挥区域发展优势地位,开发具有区域特性的创新合作项目以及国际技术转移模式,构建顺应人权保护、可持续发展、促进贸易便利化等当今国际发展趋势的国际技术转移创新机制体制,从而为实现"一带一路"倡议而发挥其社会服务能力。

二、大学技术转移中的界面及其移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技术转移中的界面及其移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案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3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科技创新相关研究
        2.1.1 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
        2.1.2 协同创新网络研究
        2.1.3 创新平台相关研究
        2.1.4 双元创新研究
    2.2 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相关研究
        2.2.1 基于国内外数据库的文献统计
        2.2.2 效率评价方法
        2.2.3 校企合作与创新效率关系研究
        2.2.4 高校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高校科技创新理论分析框架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高校科技创新
        3.1.2 企业技术需求
    3.2 高校科技创新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3.2.1 创新职能因素
        3.2.2 创新平台因素
        3.2.3 创新政策因素
        3.2.4 各影响因素的关联性
    3.3 本章小结
4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现状及效率测算
    4.1 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4.1.1 科技资源投入现状
        4.1.2 科技成果产出现状
    4.2 校企合作视角下的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测算与分析
        4.2.1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4.2.2 模型构建
        4.2.3 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创新职能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双元创新视角下的实证分析
        5.1.1 理论假设
        5.1.2 指标选取
        5.1.3 模型设定
        5.1.4 估计结果分析
        5.1.5 稳健性检验
    5.2 基本职能视角下的实证分析
        5.2.1 研究假设
        5.2.2 指标选取
        5.2.3 模型设定
        5.2.4 估计结果分析
        5.2.5 稳健性检验
    5.3 校企合作视角下的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区域创新平台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6.1 理论分析
    6.2 模型建立与指标选取
        6.2.1 模型建立
        6.2.2 指标选取
    6.3 估计结果分析
    6.4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7 创新政策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7.1 理论分析
    7.2 模型建立和指标选取
    7.3 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政策效果分析
    7.4 双重差分回归分析
    7.5 稳健性检验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从条块到界面:基层政府“放管服”改革的内在逻辑——基于江苏省徐霞客镇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从条块到界面:一个分析框架
    (一)条块结构与关系
    (二)界面治理:治理结构的重塑
        1. 界面的概念
        2. 界面治理:一个分析框架
三、界面治理:以徐霞客镇“放管服”改革为例
    (一)组织结构变革
    (二)主体关系重塑
    (三)治理界面重构
        1. 服务界面:“一窗通办”实现政民互动
        2. 信息界面:数据流动实现部门互动
        3. 组织界面:网格化管理实现政民合作
        4. 执法界面:综合执法实现无缝隙监管
    (四)服务功能实现
四、发现与讨论

(3)县域高校协同治理模式构建研究:基于CAS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与理论适切
二、县域高校协同治理的组织结构与CAS特征分析
    (一)县域高校协同治理的主体与关系
    (二)县域高校协同治理的CAS特征分析
        1. 县域高校的聚集性特征
        2. 县域高校的非线性特征
        3. 县域高校的流特征
        4. 县域高校的生态多样性特征
三、基于CAS理论的县域高校协同治理模型建构
    (一)县域高校内部协同治理刺激-反应模型
    (二)县域高校外部协同治理的回声模型
    (三)基于CAS理论的县域高校协同治理运行机理
四、对策与建议

(4)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政策文本研究 ——基于英格拉姆与施耐德的政策工具分类理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高校技术转移研究
        (二)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政策研究
        (三)现有研究评述
    三、研究目的与框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五、研究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技术转移
        二、高校技术转移
        三、高校技术转移政策
        四、政策效能
    第二节 政策工具理论及其应用
        一、政策工具研究概述
        二、政策工具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 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政策的基础分析
    第一节 政策文本的选择
    第二节 政策文本的基础分析
        一、政策文本类型分析
        二、政策发文时间分析
        三、政策发文部门分析
第三章 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政策工具分析
    第一节 政策工具分析框架
        一、权威工具
        二、激励工具
        三、能力建设工具
        四、符号和规劝工具
        五、学习工具
    第二节 高校技术转移政策工具的纵向分析
        一、1980-1998年:高校技术转移政策体系初步建设阶段的政策工具运用分析
        二、1999-2005年:高校技术转移政策体系内容细化阶段的政策工具运用分析
        三、2006-2019年:高校技术转移政策体系协调建设阶段的政策工具运用分析
    第三节 高校技术转移政策工具的横向分析
        一、权威工具的运用及分析
        二、激励工具的运用及分析
        三、能力建设工具的运用及分析
        四、符号和规劝工具的运用及分析
        五、学习工具的运用及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基础分析结论
        二、政策工具分析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加强纵横沟通协调,提升政策制定过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二、成立专门管理机构,统筹协调技术转移政策实施
        三、优化政策工具运用结构,提高高校政策工具活力
        四、压实各级领导责任,推进高校技术转移活动
        五、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政策学习,提高高校技术转移政策效能
    第三节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高校技术转移政策汇总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高校“三全育人”系统生成发展的机理研究——基于CAS理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 适应性主体:高校“三全育人”系统生成发展的原动力
2 聚集:高校“三全育人”系统生成发展的基本特性
3 标识:高校“三全育人”系统生成发展的导向机制
4 非线性相互作用:高校“三全育人”系统生成发展的内在动力
5 流的畅通:高校“三全育人”系统生成发展的必备条件
6 多样性:高校“三全育人”系统生成发展的重要条件
7 内部模型与积木组合:高校“三全育人”系统生成发展的长效机制

(6)技术转移理论演进与前沿——由中美贸易战引发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技术转移是什么?
    (一) 技术转移理论的起源
    (二) 技术转移的概念
三、为什么会发生技术转移?
    (一) 技术差距论
    (二) 需求资源论
    (三) 技术转移选择论
    (四) 技术从属适用论
    (五) 其他技术转移机制探讨
四、技术转移是怎么进行的?
    (一) 以产学研模式为主的三螺旋理论
    (二) 多重螺旋模式
    (三) 界面移动模式
五、总结与展望

(7)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的架构
        1.2.2 研究的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2.4 本文的创新点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概述
    2.2 技术转移相关概念的提出和辨析
        2.2.1 技术转移
        2.2.2 高校技术转移
    2.3 有关高校技术转移机制的研究
    2.4 有关高校技术转移模式的研究
    2.5 有关我国高校的技术转移职能的研究
    2.6 有关高校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
        2.6.1 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微观影响路径的研究
        2.6.2 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宏观影响路径的研究
    2.7 研究综评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实证设计
    3.1 模型的理论基础
        3.1.1 前沿生产面理论
        3.1.2 “三螺旋”理论
        3.1.3 其他支持性理论
    3.2 本文的模型框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实证分析结果
        4.1.1 高校技术转移产业化的实证分析结果
        4.1.2 高校技术转移专利产出的实证分析结果
    4.2 实证分析结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2 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未来的发展方向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6.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8)基于界面管理视角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实效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校外实践教育的界面识别
    1.1 组织界面
    1.2 任务界面
    1.3 流程界面
2 校外实践教育的界面障碍分析
    2.1 各主体间单一线性链接, 影响稳定性
    2.2 流程之间不顺畅, 影响渗透性
    2.3 任务与角色缺位, 影响实效性
3 校外实践教育界面的影响因素及机理
    3.1 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3.2 组织主体间属性及文化的差异
    3.3 信息沟通与合作博弈
4 校外实践教育界面的优化路径
    4.1 注重组织界面的整合, 形成集成管理界面
    4.2 加强流程界面控制, 实现管理界面的扩展
    4.3 理清任务界面归属, 实现界面和谐与稳定
5 界面管理理论应用到校外实践教育中的预计效果分析
    5.1 组织主体间实现统筹管理
    5.2 多方参与阶段完成灵活衔接
    5.3 多方主体明确任务定位
6 结语

(9)基于广义整数DEA的中西部地区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中西部地区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DEA方法在高校技术转移研究中的应用
        2.2.1 基于不同DEA模型的技术转移研究
        2.2.2 基于DEA模型与其他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技术转移研究
第三章 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高校技术转移投入产出体系概述
    3.2 关于投入产出滞后期问题的探讨
    3.3 指标的选取原则
    3.4 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四章 用于效率评价的DEA模型研究
    4.1 DEA方法介绍
        4.1.1 DEA方法概述
        4.1.2 DEA的基本概念
        4.1.3 DEA效率评价原理
        4.1.4 DEA分析的思路
    4.2 用于技术转移效率评价的DEA模型
        4.2.1 传统DEA方法的主要模型
        4.2.2 整数DEA方法
        4.2.2.1 整数DEA的公理
        4.2.2.2 整数DEA模型
        4.2.3 传统DEA方法与整数DEA方法的差别
    4.3 一种新的用于技术转移效率评价的DEA模型
        4.3.1 整数DEA模型研究进展
        4.3.2 整数DEA方法存在的问题
        4.3.3 广义整数DEA模型的构建
第五章 基于整数DEA模型的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实证研究
    5.1 基于广义整数DEA模型的高校技术转移效率评价
        5.1.1 决策单元的选取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5.1.2 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研究的模型构建
        5.1.3 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研究
        5.1.3.1 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整体分析
        5.1.3.2 中西部地区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比较分析
        5.1.3.3 中西部地区各省市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分析
    5.2 投影分析
        5.2.1 基于广义整数DEA模型投影分析
        5.2.2 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投影值分析
    5.3 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5.3.1 理论背景及假设
        5.3.2 Tobit回归分析方法
        5.3.3 数据与实证模型
        5.3.3.1 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5.3.3.2 Tobit模型构建
        5.3.3.3 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局限及展望
        6.3.1 研究局限性
        6.3.2 未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10)“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技术转移机制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序论
二、国际技术转移理论研究述评
    (一) 技术转移定义之沿革
    (二) 国际技术转移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 高校技术转移理论与实践研究
    (四) 国际技术转移与多学科相互关系研究
三、“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国际技术转移的意义和原则
    (一) “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意义
    (二) “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国际技术转移理论原则
四、“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高校国际技术转移制度创新
    (一) “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高校应树立国际技术转移创新战略
    (二) “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高校应分别发挥国际技术转移中的区域优势
    (三) “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高校应构建国际技术转移的创新体制机制
五、结语

四、大学技术转移中的界面及其移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视角[D]. 高擎.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2]从条块到界面:基层政府“放管服”改革的内在逻辑——基于江苏省徐霞客镇的案例研究[J]. 李文钊,翟文康.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21(01)
  • [3]县域高校协同治理模式构建研究:基于CAS理论[J]. 徐军伟,王韵晨.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02)
  • [4]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政策文本研究 ——基于英格拉姆与施耐德的政策工具分类理论视角[D]. 李晶晶. 云南师范大学, 2020(12)
  • [5]高校“三全育人”系统生成发展的机理研究——基于CAS理论的视角[J]. 朱浩. 系统科学学报, 2020(04)
  • [6]技术转移理论演进与前沿——由中美贸易战引发的思考[J]. 许可,肖冰,贺宁馨. 财经论丛, 2019(01)
  • [7]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姜彦钊.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8]基于界面管理视角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实效性分析[J]. 赵宏宇,景惠玲,亓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9]基于广义整数DEA的中西部地区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研究[D]. 田雨珍. 内蒙古大学, 2018(12)
  • [10]“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技术转移机制创新研究[J]. 任虎,袁静. 科技与法律, 2018(01)

标签:;  ;  ;  ;  ;  

大学技术转移中的界面和移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