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锅炉控制器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邵茹[1](2021)在《350MW超临界CFB机组机炉协调系统建模与控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我国的能源结构情况,燃煤发电在短时间内仍然占据着电力生产行业中的重要地位,清洁煤发电因符合国家提出的新发展要求获得了行业内的重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简称CFB)技术具有燃料适应性强和高效率的优势,并且污染物生成量少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火电机组是一种大惯性、时变、非线性等多种特点相互耦合的复杂控制对象。为了配合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实施可持续发展,电网对单元机组机炉协调系统的控制性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对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协调系统进行研究非常有意义。本文以山西省某新建电厂350MW超临界CFB机组协调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协调系统传递函数模型建立和控制两个方面的研究。首先通过对协调系统被控对象动态特性的定性分析,将其合理简化为以给煤量及高调门开度为输入,有功功率及主蒸汽压力为输出的系统模型,结合专家经验确立模型结构为具有纯迟延的高阶惯性环节。通过采集现场运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及预处理,根据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闭环辨识原理,依靠标准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简称PSO)算法对模型结构中的未知参数进行寻优,建立协调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在获得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在实际工程中实用性的考虑,本文使用模糊PID智能控制算法对传统PID控制进行优化,借助MATLAB仿真软件中的Simulink工具箱进行仿真试验对比。根据仿真结果可知,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的协调系统,其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均优于传统PID控制。本文依据现场的历史运行数据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将理论与现场生产情况相结合,在获得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传统PID控制算法进行优化,对协调系统进行控制优化提供借鉴。
高龙[2](2020)在《660MW火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能源工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中国在“节能减排”上做了巨大的努力。对火力发电行业的“上大压下”政策,关停了很多高煤耗、高排放和低效率的亚临界机组,大力提倡大容量、高参数、低煤耗和低排放的超临界机组。超临界机组的控制技术在整个发电技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是为了控制机组与电网之间的负荷平衡,是机组整体控制系统的核心。超临界机组控制系统主要控制思想是要整体上控制锅炉和汽轮发电机,以便它们同时遵循网络的负载指令,协调控制设备内部主要操作参数的偏差,以确保设备可以对负荷指令做出快速反应的同时,保障设备主要工作参数的稳定性。超临界机组在运行特性、控制任务以及控制系统结构上都跟亚临界机组有明显的区别。660MW超临界机组的特点是控制变量多,所以也导致了控制难度的上升,对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本文以660MW超临界火电机组为例,分析了660MW超临界控制机组的控制特点和控制要求。在分析控制难点的基础上,建立了660MW火力发电厂协调控制模型,进而设计了660MW火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最后,对系统进行了优化和应用,提高了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保证在升降负荷过程中能够控制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在允许的区域内。该控制系统可以完成AGC电网以及一次调频需求,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节能高效的运行。
何金凤,李静[3](2020)在《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电锅炉控制器的研究设计》文中认为详细介绍了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电锅炉控制器的设计思路。电锅炉控制器的控制对象是电锅炉的电加热管和循环泵。控制器采用STM8单片机作为核心微处理器,使用LED数码屏作为显示屏。该电锅炉控制器具有温度检测功能、水位检测功能、定时控制功能、无线传输功能,实现了节能要求。
韩嘉豪[4](2019)在《基于预测控制的炉-机-网协调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能源的入网比例逐渐增大使得传统火电机组面临机遇和挑战。超临界机组在网源协调面临矛盾的背景下需要提高其运行效率和经济性。本文针对超临界机组设计了有别于传统控制方法的智能预测控制方法,既延长了机组的寿命,又提高了机组参与调频的能力,并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定量评价。首先,建立用于研究炉-机-网协调的超临界机组模型。基于超临界直流锅炉的燃烧、给水、减温水系统,建立了直流锅炉模型;基于一、二次调频控制机理,建立了凝汽式汽轮机模型。其次,基于机炉控制系统设计机炉协调超前控制策略。在定性对比不同的超前控制回路机理的基础上,本文定量分析锅炉、机组能量状态,提出了机炉协调智能超前控制策略,针对不同的状态在燃烧率指令处给出不同的修正量,从而有效抑制了超临界机组主蒸汽压力的波动,提高了机组的负荷跟随特性。接着,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本文通过给区域控制偏差中添加额外修正量来在线预测、调整区域频率参考值,从而提高了超临界机组的调频效果。最后,定量研究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在机炉侧和网侧对于炉-机-网协调的贡献。在机炉侧,定量研究了新的控制方法对超临界机组主要设备寿命和应力的影响;在网侧,定量研究了新的控制方法对CPS和SCPS指标的改善。并基于向量夹角余弦法建立了炉-机-网协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各个参数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得到了全面在线评价新的控制方法对超临界机组的整体贡献。仿真结果表明,新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提升超临界机组的设备应力和调频能力,对于机组的性能有了全面的提升。
陈改霞,杨亚洲,吴保宁,李国鹏[5](2018)在《基于有限状态机FSM的智能锅炉控制器的设计》文中提出锅炉控制器的小型化、智能化已经成为锅炉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采用微型控制器单片机及工业液晶显示代替传统PLC和工控机,是目前锅炉改造的一种新思路。介绍了一种可应用于小型燃煤锅炉控制系统的智能控制器,该控制器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结合外围数字芯片及相关电路完成其硬件电路设计,提出一种基于有限状态机(FSM)的程序控制方法完成控制器的软件设计,通过对控制器做详细的实验调试,验证其能够满足小型燃煤锅炉的温度、液位等信息的采集和控制功能,且灵活的人机界面能够实现相关参数的设置和控制。
谭仁玺,阚红宇,王曦宁[6](2018)在《锅炉生态圈——锅炉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文中提出简要介绍了锅炉生态圈的概念、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对锅炉业未来的影响。
礼冬雪[7](2018)在《基于嵌入式的生物质热水锅炉智能控制器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物质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其开发应用具有广阔前景。当今欧洲很多发达国家利用生物质作为主要能源,在国家电力生活等诸多方面生物质能源已经广泛使用。生物质锅炉替代燃煤锅炉,在分散取暖、餐饮、洗浴、游泳馆等设施中,更具现实意义。国内外学者在基于模型辨识、自适应控制、非线性预测控制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这些研究理论应用到温度控制系统。但这些理论研究与热水锅炉供暖系统结合少之甚少,本文将模型辨识、非线性自适应控制算法应用到生物质热水锅炉供暖实例中,达到节能、高效、稳定的目的。本文以典型的供暖过程控制为背景,针对供暖过程中的锅炉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室内温度、室外温度、延迟时间、给料时间、供暖流量等诸多参数难以构建合理准确的模型,我们分别在模型构建和模型参数设计方面展开讨论。针对供暖过程中室内温度控制存在的多变量参数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非线性自适应控制器。由于本文设计的控制系统一方面可以抑制外界干扰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室内温度的鲁棒性控制。分别将有无自适应控制算法的控制器应用到供暖系统,并对供暖过程中室内温度进行仿真。由于釆用了自适应制器,因此稳态时可以使误差逐渐减小至零,如采用闭环系统,收敛速度也将大大提高,同时系统的跟踪精度和鲁棒性。本文首先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供暖机理模型,并对供暖系统稳定运行时的实验数据进行采集。然后,应用最小二乘算法辨识模型的未知参数,依据简化后的供热模型调整控制器的参数,达到稳态控制。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基于模型辨识与非线性自适应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提高了控制器的品质,能够精确、快速的控制室内温度。最后,在嵌入式系统STM32实验开发板上,依据本控制系统所编写的程序利用上位机的MDK集成开发环境进行编译、调试,验证了该控制系统试验程序的全部功能。调试与试验表明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生物质热水锅炉智能控制器满足小型生物质热水锅炉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该控制器具有稳定性高、智能控制完善、可开发性强、功耗低、体积小等特点。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控制器为工业锅炉提供了一种新型现代化监控器,对于确保生产安全、提高自动化水平和节能高效稳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何金凤[8](2017)在《基于GSM远程控制的电锅炉控制器的设计》文中认为该控制器是基于STM8单片机设计的一款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电锅炉控制器,通过GSM无线通信模块实现对电锅炉控制器的数据接收和远程控制,该控制器具有监测水温、监测加热管炉壁温度、4个时段定时、控制循环泵、超温报警、故障报警等功能。
过徐君[9](2017)在《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室大棚锅炉监测系统设计》文中认为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的进步,温室大棚锅炉监测系统也开始向着智能化的趋势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温室大棚锅炉监测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本文根据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组网灵活、低功耗、使用方便等特点,结合现有的锅炉控制器,对现有的温室大棚锅炉监测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室大棚锅炉监测系统。和传统的有线控制方式相比较,本系统能够更加灵活的解决温室大棚现场走线困难等问题,节约了监测成本。本课题的工作主要为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Zigbee协议转换模块设计,一共包括两种接口的协议转换模块,RS485接口和USB接口。RS485接口的Zigbee协议转换模块用于和锅炉控制器连接,USB接口的Zigbee协议转换模块用于和监控中心的上位机连接。现有的温室大棚锅炉控制器具有AI、DI、DO、RDT、RS485等接口电路,可以实现对温室大棚的环境参数的检测和控制。在每个锅炉控制器的RS485接口上都安装一个Zigbee协议转换模块,这样每个锅炉控制器就相当于一个采集子节点。每个子节点都通过Zigbee网络与监控中心的控制节点进行组网连接,从而实现监控中心的上位机对子节点的数据的采集和控制。第二部分是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本次使用VB6.0软件设计了温室大棚锅炉监控软件可以实现对各个节点的锅炉的工作方式设定、锅炉控制、信息的采集、历史数据查询、报表打印等功能。数据通过上位机的USB接口利用Zigbee协议转换模块进行发送和接受。在完成了上面的量和部分内容后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实验平台,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演示。经过实验表明本系统能够实现对温室大棚锅炉的无线组网功能,并可以进行锅炉的无线控制。通过测试,本次系统的结构合理、工作性能稳定、节点数目可以灵活扩展、系统的功耗低、相对于有线的控制方式成本低、维修方便,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刘艳峰[10](2015)在《单片机技术在电热水锅炉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介绍基于单片机的电热水锅炉控制器的设计。重点阐述执行部件模块、传感器信号采样模块、键盘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及报警模块及软件的设计。
二、智能锅炉控制器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能锅炉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350MW超临界CFB机组机炉协调系统建模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单元机组建模的研究现状 |
1.2.1 基于机理/实验建模的研究 |
1.2.2 基于智能辨识方法的研究 |
1.3 单元机组协调系统的控制现状 |
1.3.1 基于线性系统的研究 |
1.3.2 基于非线性系统的研究 |
1.3.3 基于智能控制算法的研究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单元机组机炉协调系统概述 |
2.1 循环流化床锅炉简介 |
2.2 协调系统的概念 |
2.3 单元机组协调系统对象特性 |
2.3.1 协调系统运行方式 |
2.3.2 控制对象动态特性分析 |
2.4 试验机组协调系统控制策略分析 |
2.4.1 试验机组介绍 |
2.4.2 协调系统控制策略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循环流化床机组机炉协调系统辨识 |
3.1 辨识思想及模型确立 |
3.1.1 辨识基本原理 |
3.1.2 协调系统模型确立 |
3.2 MIMO系统辨识 |
3.2.1 MIMO系统描述 |
3.2.2 MIMO系统辨识目标函数 |
3.3 闭环系统辨识 |
3.4 粒子群优化算法 |
3.5 CFB机组机炉协调系统模型辨识 |
3.5.1 采样数据筛选 |
3.5.2 零初始值处理 |
3.5.3 模型结构选择 |
3.5.4 系统辨识 |
3.5.5 模型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协调系统控制优化研究 |
4.1 控制理论介绍 |
4.1.1 PID控制 |
4.1.2 模糊控制 |
4.2 模糊PID控制 |
4.3 协调系统仿真研究 |
4.3.1 协调系统的传统PID控制 |
4.3.2 协调系统的模糊PID控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660MW火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火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控制难点 |
1.3.1 火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共性控制难点 |
1.3.2 电网调峰、调频动作对机组扰动的不确定性 |
1.3.3 发电机组重要辅机系统特性差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660MW火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特点及控制要求 |
2.1 控制系统概述 |
2.2 机组的动态特性 |
2.2.1 汽机调门开度扰动特性 |
2.2.2 燃料量扰动特性 |
2.2.3 给水流量的扰动特性 |
2.3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系统框架 |
2.4 机组的控制特点 |
2.5 机组的控制要求 |
2.5.1 AGC负荷控制要求 |
2.5.2 一次调频响应要求 |
2.5.3 深度调峰的要求 |
2.5.4 对调节品质的要求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660MW火力发电机组模型的建立 |
3.1 建模过程 |
3.1.1 制粉系统建模 |
3.1.2 锅炉汽水系统建模 |
3.1.3 汽轮机建模 |
3.2 模型结构 |
3.3 确定模型参数 |
3.3.1 求取静态参数 |
3.3.2 求取待定函数 |
3.3.3 给水焓值 |
3.3.4 求取动态参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单元机组解耦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
4.1 多变量解耦理论基础 |
4.2 协调控制系统多变量解耦设计 |
4.3 协调控制系统的PID实现和参数整定 |
4.4 控制系统仿真 |
4.4.1 主蒸汽压力定值扰动仿真 |
4.4.2 功率定值扰动仿真 |
4.4.3 鲁棒性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660MW火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设计 |
5.1 机组运行方式 |
5.2 机组负荷指令的形成 |
5.3 机组负荷指令的处理 |
5.4 锅炉主控 |
5.5 汽机主控 |
5.6 给水主控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660MW火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优化与应用 |
6.1 控制器参数优化 |
6.2 热值校正回路 |
6.3 给水控制优化 |
6.4 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优化 |
6.5 660MW火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电锅炉控制器的研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锅炉控制器的硬件设计及分析 |
1.1 微处理器的选型 |
1.2 显示屏的选型和人机界面的设计分析 |
1.3 温度传感器电路的设计分析 |
1.4 水位传感器电路的设计分析 |
1.5 触摸按键电路的设计分析 |
1.6 远程传输模块的选型和原理分析 |
2 电锅炉控制器的软件设计分析 |
2.1 电锅炉控制器控制模式设计思路 |
2.2 电锅炉控制器控制原理设计思路 |
3 结束语 |
(4)基于预测控制的炉-机-网协调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能源结构的转换与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的特点产生矛盾 |
1.1.2 超临界机组及超超临界机组机炉非线性耦合严重 |
1.1.3 网源调节矛盾面临的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机炉协调的研究现状 |
1.2.2 预测控制的研究现状 |
1.2.3 电力系统综合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面向炉-机-网协调的超临界机组机理模型 |
2.1 引言 |
2.2 超临界机组机理模型 |
2.2.1 直流锅炉模型 |
2.2.2 凝汽式汽轮机模型 |
2.2.3 超临界机组整体模型 |
2.3 超临界机组机炉控制器机理模型 |
2.3.1 燃烧控制 |
2.3.2 给水控制及减温水控制 |
2.3.3 汽轮机控制 |
2.4 超临界机组动态特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面向超临界机组的炉-机-网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
3.1 引言 |
3.2 锅炉主控超前控制逻辑及其智能化 |
3.2.1 锅炉主控超前控制典型逻辑分析 |
3.2.2 BIR-FF超前控制 |
3.2.3 PV-MW超前控制 |
3.2.4 面向机炉协调的锅炉智能超前控制算法 |
3.3 模型预测控制的概念 |
3.4 模型预测控制在机炉控制器中的应用研究 |
3.4.1 给水控制 |
3.4.2 燃烧控制 |
3.4.3 主蒸汽温度控制 |
3.5 模型预测控制在二次调频中的应用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炉-机-网协调控制在线评价指标研究 |
4.1 引言 |
4.2 锅炉-汽轮机侧评价指标 |
4.2.1 超临界机组水冷壁评价指标 |
4.2.2 超临界机组过热器评价指标 |
4.3 电网侧评价指标 |
4.3.1 CPS指标 |
4.3.2 SCPS指标 |
4.3.3 算例分析 |
4.4 基于向量夹角余弦法的超临界机组在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4.1 基于向量夹角余弦法的综合指标评价模型 |
4.4.2 算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5)基于有限状态机FSM的智能锅炉控制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控制器硬件设计 |
2.1 单片机最小系统 |
2.2 温度采集模块 |
2.3 AD转换模块 |
2.4 按键输入模块 |
2.5 时钟控制模块 |
2.6 掉电存储模块 |
2.7 继电器控制模块 |
2.8 液晶显示模块 |
2.9 报警模块 |
2.1 0 电源模块 |
3 控制器软件设计 |
3.1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锅炉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3.2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按键输入软件设计 |
4 试验调试 |
5 结束语 |
(6)锅炉生态圈——锅炉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锅炉生态圈的提出背景 |
1 锅炉生态圈的概念 |
2 传统锅炉与锅炉生态圈中的锅炉 |
2.1 传统锅炉 |
2.2 生态圈中的锅炉 |
3 锅炉物联网 |
3.1 锅炉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
3.2 锅炉控制器与物联网的联接方式 |
3.3 仁泰锅炉物联网与仁泰RT云平台 (1.0) |
3.4 RT云平台 (1.0) 的主要功能 |
3.4.1 锅炉运行数据实时采集与存储 |
3.4.2 锅炉实时报警信息采集与报警信息推送 |
3.4.3 锅炉历史运行数据和报警信息的存储与查询 |
3.4.4 为锅炉信息移动客户端 (手机APP) 提供后台支持 |
3.4.5 锅炉实际地理位置信息采集与管理 |
3.4.6 锅炉用户信息管理 |
3.4.7 锅炉销售 (代理商) 管理 |
3.5 仁泰RT云平台应用效果预期 |
4 结语 |
(7)基于嵌入式的生物质热水锅炉智能控制器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控制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控制器研究现状 |
1.2.2 控制器发展趋势 |
1.3 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
1.3.1 PID控制算法 |
1.3.2 模糊控制算法 |
1.3.3 自适应控制算法 |
1.3.4 预测控制算法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2 供暖系统及控制方案 |
2.1 锅炉的分类 |
2.1.1 燃煤锅炉 |
2.1.2 燃油及燃气锅炉 |
2.1.3 生物质锅炉 |
2.2 生物质热水锅炉供暖系统 |
2.3 生物质热水锅炉运行方式 |
2.3.1 质调节 |
2.3.2 量调节 |
2.3.3 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 |
2.3.4 间歇调节 |
2.4 本生物质热水锅炉智能控制器采用运行方式 |
2.4.1 手动模式 |
2.4.2 自动模式 |
2.4.3 智能模式 |
2.5 本章小结 |
3 控制器算法研究 |
3.1 最优预测控制律 |
3.2 模型辨识研究 |
3.2.1 模型辨识理论 |
3.2.2 最小二乘算法原理 |
3.2.3 最小二乘法辨识模型应用 |
3.3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3.3.1 模糊控制理论 |
3.3.2 自适应模糊PID算法研究 |
3.3.3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 |
3.3.4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嵌入式的智能控制器硬件设计 |
4.1 基于ARM的嵌入式智能控制器设计方案 |
4.2 CPU最小系统 |
4.2.1 CPU介绍 |
4.2.2 智能控制器的外部设备电路 |
4.3 抗干扰技术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嵌入式的智能控制器软件设计 |
5.1 嵌入式环境介绍 |
5.1.1 μC/OS-II在STM32上的移植 |
5.1.2 STM32集成开发环境介绍 |
5.2 驱动层软件设计 |
5.2.1 LCD显示驱动程序 |
5.2.2 IO驱动程序 |
5.3 应用层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实验环境介绍与结果分析 |
6.1 实验环境介绍 |
6.1.1 生物质热水锅炉供暖系统介绍 |
6.1.2 控制器介绍 |
6.2 仿真结果分析 |
6.2.1 仿真模型建立 |
6.2.2 仿真结果分析 |
6.3 实验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8)基于GSM远程控制的电锅炉控制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锅炉控制器的硬件组成及框图 |
1.1 显示控制核心电路板 |
1.1.1 两路NTC传感器电路 |
1.1.2 电极测水电路 |
1.1.3 电流检测电路 |
1.1.4 液晶屏电路 |
1.1.5 触摸按键电路 |
1.1.6 DS1302时钟电路 |
1.1.7 蜂鸣器电路 |
1.1.8 GSM无线模块接口电路 |
1.1.9 红外遥控电路 |
1.1.1 0 STM8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
1.2 继电器电路板 |
1.2.1 4个加热管继电器 |
1.2.2 循环泵继电器 |
1.3 电锅炉控制器电源板 |
1.3.1 过流保护 |
1.3.2 过压保护 |
2 电锅炉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
2.1 水温和循环泵、加热管的联动控制原理 |
2.2 定时功能的原理分析 |
2.3 红外遥控控制功能的原理分析 |
2.4 GSM无线远程控制的原理分析 |
2.5 超温报警功能原理分析 |
2.6 故障报警原理分析 |
2.7 防冻功能原理分析 |
3 结束语 |
(9)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室大棚锅炉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介绍 |
1.2 锅炉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 |
1.3 国内外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在温室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采用的锅炉控制器介绍 |
1.4.1 温室大棚锅炉介绍 |
1.4.2 锅炉控制器简介 |
1.4.3 锅炉控制器中的控制量和参变量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锅炉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锅炉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 |
2.2 无线方案的选择 |
2.3 课题整体方案设计 |
2.3.1 终端设备与中心节点设备 |
2.3.2 监控中心 |
2.3.3 通讯网络 |
2.4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Zigbee协议转换模块硬件设计 |
3.1 终端设备Zigbee转换模块框图设计 |
3.2 中心节点Zigbee转换模块框图设计 |
3.3 终端设备Zigbee转换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
3.3.1 STC12LE5A60S2单片机电路设计 |
3.3.2 Zigbee模块电路设计 |
3.3.3 模式设置电路设计 |
3.3.4 RS485接口电路设计 |
3.3.5 电源电路设计 |
3.3.6 终端设备Zigbee转换模块整体电路图 |
3.4 中心节点Zigbee转换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
3.4.1 STC12LE5A60S2单片机电路设计 |
3.4.2 Zigbee模块电路设计 |
3.4.3 模式设置电路设计 |
3.4.4 USB接口电路设计 |
3.4.5 电源电路设计 |
3.4.6 中心节点Zigbee转换模块整体电路图 |
3.5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锅炉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上位机VB编程环境的介绍 |
4.2 Zigbee协议转换模块软件流程设计 |
4.3 上位机Modbus通信界面的设计 |
4.3.1 Modbus ActiveX Control.ocx控件 |
4.3.2 上位机通讯软件的设计 |
4.3.3 通讯系统的调试 |
4.4 PC监控界面需求 |
4.5 监控界面主程序设计 |
4.5.1 运行的界面设计 |
4.5.2 报警提示界面 |
4.5.3 用户参数修改界面 |
4.5.4 系统参数修改界面 |
4.5.5 手动控制界面 |
4.5.6 参考手册界面 |
4.6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环境搭建及调试 |
5.1 锅炉测试系统硬件平台搭建 |
5.1.1 锅炉测试板 |
5.1.2 下位机实验环境的搭建 |
5.1.3 上位机实验环境搭建 |
5.2 PC机监控软件的使用方法 |
5.3 上位机系统的整体调试 |
5.3.1 系统启动运行调试 |
5.3.2 错误报警界面调试 |
5.3.3 数据历史记录调试 |
5.4 系统组网环节调试 |
5.4.1 在Zigbee网络中测试的组网过程 |
5.4.2 在Zigbee网络中数据通讯的测试 |
5.5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1 终端设备Zigbee协议转换模块整体电路图 |
附录2 中心节点Zigbee协议转换模块整体电路图 |
附录3 终端设备Zigbee协议转换模块PCB图-正面 |
附录4 终端设备Zigbee协议转换模块PCB图-反面 |
附录5 中心节点Zigbee协议转换模块PCB图-正面 |
附录6 中心节点Zigbee协议转换模块PCB图-反面 |
致谢 |
(10)单片机技术在电热水锅炉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系统主要功能 |
2 工作原理 |
3 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
3.1 传感器信号采样模块 |
3.2 键盘控制模块 |
3.3 显示模块 |
3.4 报警模块 |
3.5 执行部件模块 |
4 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
5 结语 |
四、智能锅炉控制器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350MW超临界CFB机组机炉协调系统建模与控制[D]. 邵茹. 山西大学, 2021(12)
- [2]660MW火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高龙. 长安大学, 2020(06)
- [3]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电锅炉控制器的研究设计[J]. 何金凤,李静.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0(01)
- [4]基于预测控制的炉-机-网协调控制方法研究[D]. 韩嘉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5]基于有限状态机FSM的智能锅炉控制器的设计[J]. 陈改霞,杨亚洲,吴保宁,李国鹏. 电气传动自动化, 2018(06)
- [6]锅炉生态圈——锅炉业未来发展的趋势[J]. 谭仁玺,阚红宇,王曦宁. 工业锅炉, 2018(02)
- [7]基于嵌入式的生物质热水锅炉智能控制器设计与研究[D]. 礼冬雪. 沈阳工程学院, 2018(01)
- [8]基于GSM远程控制的电锅炉控制器的设计[J]. 何金凤.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7(04)
- [9]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温室大棚锅炉监测系统设计[D]. 过徐君. 苏州大学, 2017(04)
- [10]单片机技术在电热水锅炉中的应用[J]. 刘艳峰. 自动化应用,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