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巴比妥钠和利多卡因在实验兔麻醉中的应用

戊巴比妥钠和利多卡因在实验兔麻醉中的应用

一、戊巴比妥钠与利多卡因在实验兔麻醉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孔令华,张一林,何艳艳,贺迎坤,李天晓,田超,马胜辉,郭德华,Ding Yonghong,Jakaitis Daniel R.[1](2021)在《不同麻醉方式在兔神经介入手术中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3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兔神经介入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新西兰白兔18只, 随机分成A、B、C 3组, 每组6只, 均行右侧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A组和B组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射2%、1%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 C组经耳缘静脉注射舒泰?50联合皮下注射布托啡诺复合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记录3组麻醉相关剂量、麻醉相关时间、麻醉效果评分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实验兔神经介入平均手术时间为(71.9±10.2)min。C组首次给药剂量、总剂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和麻醉总时长均优于A组和B组(均P<0.05)。A、B、C组诱导期麻醉评分分别为(3.8±2.3)分、(2.5±1.0)分、(1.0±0.6)分, 维持期麻醉评分分别为(3.7±2.6)分、(1.7±1.9)分、(0.3±0.5)分,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显示, A组和B组、B组和C组诱导期及维持期麻醉评分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组诱导期及维持期麻醉评分较A组均显着降低(均P<0.05)。3组实验兔术中均可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并保证合适的麻醉深度。A组、B组、C组分别发生并发症事件7次、3次、2次;C组除1只实验兔发生呼吸抑制外, 未出现麻醉期间眼球震颤及激惹等影响手术进程的并发症。结论新西兰白兔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舒泰?50复合麻醉较戊巴比妥钠单药麻醉效果更好, 且并发症少。

杨汉宇[2](2021)在《自主呼吸胸腔镜手术的围术期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第一章 自主呼吸与气管插管麻醉对大于3小时胸腔镜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倾向性匹配分析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大于3小时胸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差异。方法:通过回顾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VATS并手术时间超过3h的病例共440例。分析比较自主呼吸(S组)与气管插管(Ⅰ组)PPC及术后恢复情况。并用倾向性匹配分析(PSM)的统计学方法减少混杂偏倚。结果:PSM后肺部并发症的情况,Ⅰ组较S组PPC的发生率更高。Ⅰ组有9例手术后出现呼吸衰竭,其中有5例进展为ARDS,而S组均没有。结论:与气管插管麻醉相比,自主呼吸麻醉对大于3小时胸腔镜手术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第二章 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4小时对兔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影响目的:比较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4h对兔单肺通气(OLV)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家兔OLV模型,每组15只。分组:对照组(C)、自主呼吸组(S)、机械通气组(M)。监测实验期间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变化,OLV4h后取通气侧肺组织,检测其病理变化、W/D比、炎症因子IL-6、IL-8、TNF-α和MMPs的表达,并检测细胞外基质(ECM)的糖胺聚糖(GAGs)降解情况。结果:经4h OLV后病理学检查发现S组与M组通气侧均有肺损伤,M组损伤更严重。与S组比较,M组MMPs、IL-6、TNF-α升高,M组的总糖胺聚糖(Total-GAGs)及硫酸乙酰肝素糖胺聚糖(HS-GAGs)提取含量升高。结论:自主呼吸与机械单肺通气4小时均会使实验兔通气侧肺产生损伤,而机械通气组损伤更严重。其机制可能与机械通气OLV所激活更多的MMPs所导致ECM的GAGs降解与重构有关。第三章 胸椎旁阻滞与胸内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的比较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神经阻滞技术在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2017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34例连贯的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的资料。分组: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组(P)、胸内肋间神经阻滞组(Ⅰ)。比较两组病人在手术打开胸腔后15min的血气分析、麻醉诱导至开胸后15min麻醉药用量及术后VAS评分。PSM方法减少组间混杂偏倚。结果:PSM后两组一般情况无差异,P组的PaCO2和丙泊酚用量均低于Ⅰ组,两组术后VAS评分无差异。结论:胸椎旁阻滞可为非插管自主呼吸胸科手术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减少手术开始阶段的静脉麻醉用药,从而可更好的保留自主呼吸。

魏启明[3](2020)在《乙氧硬化醇与碘海醇合成物动脉栓塞兔VX2肝脏肿瘤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兔VX2肝肿瘤模型,以乙氧硬化醇与碘海醇合成物为栓塞材料行肝脏肿瘤的肝动脉栓塞术,探讨乙氧硬化醇与碘海醇合成物作为新型肝癌栓塞材料的可行性、安全性、疗效。材料与方法:新西兰兔20只,开腹建立VX2肝脏肿瘤模型,14天后行MR平扫并测量肿瘤大小,以随机数法分为A、B两组,通过肝动脉对肿瘤进行栓塞治疗,A组为乙氧硬化醇与碘海醇合成物组,B组为灭菌注射用水。通过检测血清ALT、AST、Cr、BUN来评估肝、肾功能变化。栓塞治疗7天后再次MR扫描评估肿瘤治疗效果并计算肿瘤生长率,随后处死实验兔观察肝脏、心、肺、脾及肾的外观,并行HE染色观察。所得数据组间比较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取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所有20只实验兔的肝脏肿瘤种植均采用开腹手术法,其中14只实验兔肿瘤种植成功并行肝动脉栓塞治疗,总体成功率为70%。肝肾功能变化:栓塞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A组实验兔ALT水平较B组均升高(P均<0.05)。栓塞术后第1天、第3天A组实验兔AST水平较B组均升高(P均<0.05);栓塞术后第7天A组实验兔AST水平较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实验兔栓塞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Cr、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实验兔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ALT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AST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前AST水平与术后第7天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实验兔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Cr、BUN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B组实验兔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ALT、AST、Cr、BUN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栓塞治疗前各组肿瘤体积分别为:A组(975.2±745.9)mm3、B组(1060.0±622.9)mm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1,P=0.821)。栓塞治疗术后第7天两组肿瘤体积分别为:A组(2370.1±1561.5)mm3、B组(5213.0±2434.1)mm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1,P=0.023);两组肿瘤生长率分别为:A组:(160.4±53.7)%、B组:(489.8±3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3,P=0.046),A组肿瘤生长率低于B组。A组实验兔肿瘤组织与周围肝组织均呈凝固型坏死,边界欠清晰,光学显微镜下切片观察到肿瘤不同范围和程度的坏死。B组实验兔肿瘤组织与正常肝组织分解清晰,光学显微镜下切片观察到肿瘤细胞异型性增加,肿瘤组织生长活跃。心、肺、脾、肾病理检查:两组实验兔所取心、肺、脾、肾大体形态正常,未见明显水肿及坏死,光镜下行切片观察未见损害。结论:乙氧硬化醇与碘海醇合成物作为新型肝癌栓塞材料是安全的、有效的,有作为TACE治疗HCC的新型栓塞材料的潜在价值。

张晓奇[4](2020)在《携IL-6单抗的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粥样斑块中的作用及SWE的评估价值》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制备方法及SWE的评估价值[目 的]二维超声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结合病理学检查评估不同造模方式制备的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探索较为理想的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方法,为进一步对斑块模型进行试验性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取48只2.0-2.5Kg的4月龄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为四个组(每组12只):实验1组:采用高脂喂养+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术;实验2组:采用高脂喂养+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实验3组:采用高脂喂养+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术+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采用单纯高脂饲料喂养。所有兔都进行高脂喂养,在12周末对各实验组进行相应的球囊拉伤和免疫损伤操作。于0周、12周末、16周末、20周末对所有兔进行超声观察、SWE的评估,并在20周末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斑块成分及其易损性。[结 果]1.模型存活情况:48只实验兔存活31只,死亡17只。2.二维超声评价兔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同一分组的IMT均随着喂养周数逐渐增厚(均P<0.05);16周末及20周末,在加入球囊拉伤、免疫损伤后,实验1、2、3组的IMT比单纯高脂饲料喂养增厚更明显(均P<0.05)。3.二维超声评价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类型及数量:共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6个。采用高脂喂养+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术+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造模形成的斑块数量最多(P<0.05),在进行球囊拉伤和免疫损伤后,更容易形成Ⅰ型、Ⅱ型斑块(均P<0.05)。4.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SWE检查:斑块的Mean、Min、Max的杨氏模量值:Ⅳ型>Ⅲ型>Ⅱ型>Ⅰ型,斑块的杨氏模量值随着斑块类型等级逐级增加(均P<0.05)。5.Ⅰ~Ⅳ型斑块结合SWE测值绘制ROC曲线求Mean、Min、Max的最佳诊断阈值:Mean(29.75kPa、40.4 kPa、54.1 kPa),Min(13.75kPa、23.2kPa、34.1kPa),Max(39.75kPa、61.4kPa、84.7kPa)。6.病理检查结果结合SWE测值绘制ROC曲线求最佳截断值:Mean、Min、Max值的曲线下面积在0.7~0.9之间,易损斑块与非易损斑块的Mean、Min、Max最佳截断值分别是 39.45kPa、23.2 kPa、60.75 kPa。[结 论]应用高脂喂养+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术+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可制备较为理想的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同时二维超声结合SWE能够定量、重复、可持续的观察和评估斑块的易损性,为进一步对斑块模型进行试验性治疗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实验基础。第二部分携IL-6单克隆抗体的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对斑块稳定性的研究[目的]SWE结合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评估携白细胞介素-6(IL-6)单克隆抗体靶向造影剂在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0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具体方法见第一部分)平均分为四组(每组10只):单纯辐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代替造影剂;单纯裸泡组:采用裸微泡进行造影;靶向治疗组:采用携IL-6单克隆抗体的靶向微泡进行造影;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第20-28周间每两周对兔进行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治疗,然后在第20周、第24周、第28周对40只兔子腹主动脉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S WE硬度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对治疗期间兔血清IL-6及血脂(TG、TC、LDL-C、HDL-C)情况进行检测。最后,病理学检查确定靶向治疗后的斑块成分及其易损性。[结 果]1.平行板流动腔实验检测微泡黏附效率: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可以将USphereTM造影剂与配体(IL-6单克隆抗体)紧密连接,在剪切力0.2dyn/cm2时靶向微泡特异粘附效能最大(静止微泡的计数最多)。2.二维超声评价兔腹主动脉IMT:靶向治疗组IMT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逐渐变薄(P<0.05)。3.兔腹主动脉斑块的SWE结果分析:经过治疗,靶向治疗组斑块的弹性模量平均值呈上升趋势(P<0.05)。4.兔血清IL-6含量分析:在停止高脂饲养后,所有兔的血清IL-6的水平均在逐渐下降(均P<0.05);在第24周及第28周靶向治疗组兔血清IL-6的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单纯裸泡组、单纯辐照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5.血脂检测结果分析:随着常规饲料喂养的进程,所有兔的各项血脂指标(TC、TG、LDL-C、HDL-C)含量均逐渐降低(均P<0.05)。6.兔腹主动脉病理学观察:靶向治疗后HE染色靶向治疗组兔腹主动脉内-中膜内泡沫细胞明显比对照组少;Masson染色靶向治疗组胶原纤维比对照组少;油红O染色靶向治疗组红染脂质细胞厚度明显比对照组薄,红染区域面积明显比对照组小。[结 论]“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可成功制备携IL-6单抗的靶向微泡,IL-6单克隆抗体和微泡牢固结合。通过UTMD技术介导携IL-6单克隆抗体造影剂靶向治疗,兔血清中的急性炎症因子IL-6的含量减少,兔腹主动脉IMT变薄、易损斑块的硬度明显增加,因此超声靶向造影技术是一种对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有较好疗效的治疗手段,有望成为临床提高斑块稳定性的新方法。

赵家欣[5](2020)在《气-液串联栓塞剂-二氧化碳-乙醇的物理特性及兔肾动脉实验性栓塞的初步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乙醇是介入放射学领域里应用广泛的血管腔内栓塞剂,但因其在X线透视下无法示踪,在临床操作中常需要与对比剂混合,此举却导致乙醇浓度的降低,增加了栓塞效果的不确定性。二氧化碳作为气体阴性对比剂不与乙醇发生反应。本课题组利用两种物质的特性,开创性地将二氧化碳和乙醇间隔预充在PE导管内,试验以二氧化碳作为乙醇的示踪剂的可能性。第一部分气-液串联栓塞剂——二氧化碳-乙醇的物理特性观察实验目的为了解气-液串联栓塞剂的物理性状以及X线下的成像性(即可视性),本课题组对气-液串联栓塞剂——二氧化碳-乙醇预充PE管进行大体观察,并运用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在体外状态下对其分别进行摄影、透视、减影采集等X线成像检测方法;同时观察和记录气-液串联栓塞剂在特定时间内的外观变化,为进一步开展动物实验做初步评估。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0根预充了二氧化碳-乙醇气-液串联栓塞剂的聚乙烯(PE)透明管,长度均为100cm,气液间隔长度在1cm以内,其内间隔预充75%乙醇溶液和二氧化碳。二、运用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分别对10根PE管进行体外数字化X线摄影、透视和减影采集。透视和减影采集分别在PE管静止和运动状态下进行,采用手动牵拉和管内推注溶液两种方式模拟对比剂运动过程,并叠加仿真人体模型模拟在人体厚度下重复上述X线成像过程,观察气-液串联栓塞剂在不同成像方式及不同状态下的显影效果。三、在预充气-液串联栓塞剂的PE管到达实验室满1周和2周时对其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并利用PACS系统内置直线测量工具对其中9根PE管内气柱、液柱长度进行测量,并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在2个时间点各管气、液柱单位长度及总长度的规律及变化。结果一、10根预充气-液串联栓塞剂的PE管管身透明,管内间隔填充肉眼可分辨的气体柱及液体柱,每个填充单位长度约1cm以内。实验管出厂时摄影记录,管内气、液柱单位长度相对均匀,经航空运输后,肉眼观察PE管内气、液柱单位长度发生了间隔不均匀的变化。二、数字化X线摄影能够明确地显示PE管中气柱和液柱的排列,管内密度较高的为液体成分(75%乙醇溶液),密度较低的为气体成分(二氧化碳)。适当降低管电压获得的影像,能更好地显示PE管及其气、液填充物。叠加腹部仿真体模进行摄影,不同组织密度对PE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遮挡效果。三、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模拟介入操作,透视下无论PE管处于静止或运动状态,以及无论摄影时是否加入仿真体模,均不能清楚分辨PE管中内容物;采用连续曝光采集方式获得的减影图像,模拟导管前进的过程能够分辨管内容物的气-液成分及运动情况,加入体模后,管内容物气-液成分分辨欠清晰。四、PE管中气-液态变化观察结果:(一)9根PE管分别在到达实验室满1周时及满2周时进行各管之间气柱及液柱单位长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9根PE管每根管分别在到达实验室满1周时及到达实验室满2周时各管内的气柱单位长度与液柱单位长度比较,其中4根管在2个时间点,以及1根管在第2个时间点气柱单位长度与液柱单位长度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反应液柱单位长度大于气柱单位长度,其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9根PE管在到达实验室满1周时与到达实验室满2周时气柱/液柱单位长度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9根PE管分别在到达实验室满1周时及满2周时进行管内气柱及液柱总长度比较,2个时间点的统计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内的液柱总长度大于管内的气柱总长度;(五)9根PE管在到达实验室满1周时与到达实验室满2周时管内气柱及液柱总长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气-液串联栓塞剂——二氧化碳-乙醇的X线成像特点如下:1.数字化X线摄影可显示PE管内气柱-液柱间隔的影像,适当降低管电压摄影条件可获得质量较好的图像;2.DSA透视下分辨效果不理想,推测为两种物质对X线衰减的差异小,以目前的预充设计,二氧化碳无法为乙醇提供透视下示踪。二、以PE管预充的二氧化碳和乙醇,经过运输和在实验室常温存放,气体和液体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混合,少量二氧化碳丢失;装置的密封性需进一步提高。第二部分气-液串联栓塞剂动物实验实验目的采用不同配方的气-液串联栓塞剂对实验兔进行肾动脉栓塞实验,观察气-液串联栓塞剂在活体介入手术过程中的可示踪性与可操作性,并通过病理学观察了解栓塞效果。材料与方法一、2只雄性健康普通级新西兰兔,经右侧颈总动脉入路行肾动脉栓塞,使用不同配方(CO2+C2H6O、CO2+75%C2H6O+Na2CO3、CO2+75%C2H6O)气-液串联栓塞剂分别对不同侧肾动脉进行栓塞,栓塞剂注入前后推注阳性对比剂碘克沙醇作为参照,观察透视下栓塞剂的显影效果,以及减影采集获得的图像,并记录观察结果。二、兔肾动脉栓塞完成后即刻取出双侧肾脏,观察记录大体标本情况,并将栓塞侧肾脏标本放入福尔马林溶液固定12小时后取出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其镜下表现。结果一、气-液串联栓塞剂血管造影显影情况:对实验兔1使用C2H6O+C O2进行左肾动脉栓塞时,在透视下可以较为明确地观察到短暂气泡流动的现象;使用75%C2H6O+Na2CO3+CO2对实验兔2进行左肾动脉栓塞时,透视监视注射过程,栓塞剂较难跟踪,但可观察到短暂的气泡反流现象;使用75%C2H6O+CO2对实验兔2右肾动脉进行栓塞时,透视下无法追踪到栓塞剂;上述各种配方栓塞剂在减影采集图像中均未明确显影。二、兔肾动脉栓塞急性期病理学观察:(一)大体病理所见:栓塞后取出肾脏即刻观察,栓塞侧肾脏肿胀,缺血区呈暗黄色改变;浸泡福尔马林溶液12小时后观察,肾脏皮髓质分界尚清,栓塞肾呈现大片灰黄色改变。(二)镜下病理所见:栓塞肾均出现肾小管细胞变性水肿改变。实验兔1左肾可观察到极个别动脉管壁弹力纤维断裂现象,实验兔2右肾出现肾皮质梗死区。结论一、通过兔肾动脉栓塞实验的实际操作,气液栓塞剂在DSA设备下进行透视和减影采集曝光均未达到可示踪的效果;二、实验配方中的三种液体成分,均可致肾小管细胞变性、水肿,导致小动脉壁水肿。

柳芳[6](2020)在《A-PRF对兔脂肪移植存活率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比较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与普通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对兔耳脂肪移植效果区别,为颗粒脂肪填充的临床诊疗工作给予指导。方法:18只实验兔随机分成三个组别,取背部脂肪剪碎待用。抽取兔耳中动脉血,分别以3000 r/min离心10min制备普通型PRF;2000r/min离心24min制备A-PRF,将切取的脂肪与不同型的PRF混匀后注到兔耳剥离好的腔隙。实验组(A-PRF组):2ml A-PRF+1ml颗粒脂肪;对照组1(PRF组):2ml PRF+1ml颗粒脂肪;对照组2(NS组):2ml生理盐水+1ml颗粒脂肪。分别于术后第4周、8周、12周取材进行观察、称重、HE与免疫染色来比较三组间脂肪成活及血管再生区别。结果:1、不同取材时间点,各组称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F组与PRF组脂肪标本重于NS组,且A-PRF组重于PRF组。2、HE染色提示不同时间点A-PRF组脂肪细胞大小及分布更均匀,各组间均有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A-PRF组炎症细胞浸润数量高于其他两组。3、免疫染色提示A-PRF组促进血管新生方面优于PRF组,PRF组结果优于NS组。结论:A-PRF辅助兔脂肪移植在增加脂肪细胞成活率、抗炎及促进毛细血管新生方面优于普通型PRF。

胡庆奎[7](2019)在《基于动静结合的兔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运动方法的遴选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动静结合”理论是中医治疗骨折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被动运动、主动运动以及联合运动对兔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以遴选最佳康复方法并研究其机制,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选择最有效的康复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行研制智能化兔平板跑台、兔膝关节自动屈伸仪、兔无线关节动态活动度检测仪。通过兔平板跑台对兔进行主动运动干预,兔关节自动屈伸仪对兔进行被动运动干预,兔无线关节动态活动度检测仪对兔进行膝关节活动度检测。选用雄性6月龄新西兰兔24只,采用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相结合的方法,每只新西兰兔均取单侧右膝关节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造模并用螺钉内固定。造模结束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膝关节被动运动组(CPM组)、膝关节主动运动组(TRE组)、膝关节被动运动联合主动运动组(CPM+TRE组),笼内静坐组(笼内自由活动,SED组)。CPM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被动屈伸运动,连续4周;CPM+TRE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被动屈伸运动(CPM)、术后第15天后开始增加主动平板跑台运动(TRE),CPM连续干预4周、TRE连续干预2周;TRE组于术后第15天开始进行平板跑台主动运动,连续2周;SED组不进行运动干预。所有兔在4周干预完成后采用无线关节活动度检测仪在平板跑台上测量15分钟内的平均动态关节活动度,之后对兔造模膝关节进行X片观察对比各组膝关节的间隙情况、骨折处骨痂生长情况以及畸形愈合情况;通过三维CT重建检查从立体角度观察兔骨折冠状面畸形程度、骨痂生长情况以及骨皮质连续情况。各组影像学检测完成后对兔进行取材,手术取胫骨、关节软骨及腓肠肌组织。通过HE染色方法观察胫骨平台骨折处的骨痂生长情况,HE染色和番红固绿染色方法观察关节软骨修复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兔骨折处骨组织中BMP-2,IGF-1,TGF-β-1蛋白表达情况;同一只兔左右两侧腓肠肌称重得到湿重差值后一部分用于HE染色观察腓肠肌病理结构,另一部分采用疫印迹法检测IGF-1和GDF-8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智能化兔平板跑台运行平稳,速度控制精准;智能化兔膝关节屈伸仪运行稳定,屈伸角度准确;无线兔关节活动度测量仪设备稳定,能准确测量兔在运动过程中的关节活动度。一般情况观察:(1)体重和膝关节活动度:术后4周,各组兔体重无差异。在膝关节关节活动度比较中,与SED组比较,CPM+TRE组、CPM组膝关节活动角度增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2)每组左右两侧腓肠肌湿重差值比较:与SED组比较,CPM+TRE组、CPM组和TRE组湿重差值较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TRE组比较,CPM+TRE组与CPM组湿重差值明显变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CPM+TRE组和CPM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胫骨表面软骨大体外观:术后4周,CPM组关节软骨表面大量透明软骨,颜色透明,厚度分布不均匀;CPM+TRE组关节软骨颜色如常,表面光滑,透明度好,软骨层较厚,厚薄均匀,关节面平整;TRE组关节软骨颜色灰暗,透明度差,软骨层变薄;SED组软骨表面不光滑,边缘不整齐,表面有缺损。影像学资料显示:(1)X片结果显示:SED组关节间隙最为狭窄,TRE组关节间隙狭窄,CPM组和CPM+TRE关节间隙明显高于其他两组;SED组骨折处畸形比较严重,TRE组骨折处畸形较大,CPM组骨折处较为平滑,而CPM+TRE组骨折处塑形最为光滑,接近正常;SED骨折处骨痂生长较差,有透亮区,TRE组骨折处也出现较为明显的模糊透亮区,CPM组骨痂生长较好,骨折线处模糊,CPM+TRE组骨痂生长最好,骨折处愈合情况接近正常。(2)CT三维扫描重建的大体外观显示:SED组关节间隙最为狭窄,骨折处畸形最为明显,畸形延续到胫骨干;TRE组关节间隙也比较狭窄,骨折处畸形明显,但未延续到胫骨干;CPM组关节间隙比前两组宽大,稍有畸形;CPM+TRE组的关节间隙正常,骨折处畸形最小,骨折处较光滑。SED组CT三维重建矢状面显示骨痂生长较差,冠状面显示骨折处畸形明显;TRE组矢状面显示骨折处透亮区明显,骨痂生长差,冠状面显示骨折处畸形较明显;CPM组矢状面显示骨痂生长良好,冠状面显示畸形较小;CPM+TRE组矢状面显示骨痂生长最好,骨皮质连续,冠状面显示畸形最小,塑形最好。病理切片资料显示:(1)兔HE染色比较各组骨愈合情况显示:SED组骨小梁稀少,炎性反应明显,TRE组骨小梁少,结构稀疏,而CPM组骨小梁结构较多,排列较整齐,CPM+TRE组骨小梁最为密集,排列整齐。(2)兔腓肠肌HE染色比较左右腓肠肌染色结果显示:CPM+TRE组的左(正常膝关节),右(内固定膝关节)腓肠肌肌纤维密度无明显区别,横截面相似,CPM组右侧腓肠肌纤维较左侧稍低,TRE组右侧肌纤维密度较左侧低,粗细较均匀,SED组右侧肌纤维较左侧稀疏,肌纤维粗细不均匀。每组左右腓肠肌横截面积差值比较:与SED组比较,CPM+TRE组、CPM组和TRE组横截面积差值较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TRE组比较,CPM+TRE组与CPM组差值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CPM+TRE组和CPM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胫骨表面软骨HE染色显示:CPM+TRE组软骨全层较厚,新生全层软骨较多,软骨排列规则,细胞层次清楚,表面平整;CPM组缺损区优势组织以透明软骨为主,表面软骨层较厚,软骨表面新生透明软骨较多,软骨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层次较清楚;TRE组软骨排列较整齐,新生软骨较少,软骨层变薄;SED组软骨排列紊乱,新生软骨少,细胞层次不清,表面缺损(4)胫骨表面软骨番红固绿染色显示:CPM+TRE组软骨较厚、潮线整齐,软骨下骨较厚;CPM软骨层较薄,软骨细胞在表面聚集,密度较大,潮线清晰;TRE组软骨下骨排列较整齐,新生软骨少,软骨层变薄,表面软骨较薄,潮线较清晰,软骨排列密度大;SED组软骨及软骨下骨排列紊乱,潮线不清楚,软骨细胞密度低,表面缺损。免疫组学的检测显示:(1)术后4周,在骨组织各生长因子表达比较中,与SED组和TRE组比较,CPM+TRE组、CPM组BMP-2、IGF-1、TGFβ-1表达较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CPM组比较,CPM+TRE组3个生长因子表达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腓肠肌细胞因子表达比较:与SED组和TRE组比较,CPM+TRE组、CPM组生长因子IGF-1表达较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CPM组比较,CPM+TRE组IGF-1表达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SED组比较,CPM+TRE组、CPM组和TRE组肌肉生长抑制因子GDF-8表达较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TRE组比较,CPM组和CPM+TRE组GDF-8表达较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PM+TRE组和CPM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课题自制了一套兔运动康复和膝关节功能检测设备,为今后动物康复基础学研究中的干预和检测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运行可靠,数据客观。(2)术后康复运动有利于恢复其患肢功能活动,其中持续被动运动发挥了对骨组织的修复和防治骨骼肌萎缩的作用,主动运动则促进了关节软骨的修复作用,主、被动活动相结合则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的最佳方法,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最有效康复方式选择提供实验依据,也为诠释中医治疗骨折“动静结合”理论提供了新的内容。

周洁刚[8](2017)在《瑞芬太尼对切断自主神经兔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瑞芬太尼对切断双侧迷走神经或双侧交感神经新西兰兔血流动力学及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探讨瑞芬太尼引起心率减慢、血压降低的途径,进一步研究其产生心血管抑制效应的机制,从而提高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质量。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新西兰兔40只,体重22.5kg,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实验组分为切断迷走神经+瑞芬太尼组(V+R组),切断交感神经+瑞芬太尼组(S+R组)。对照组分为切断迷走神经+生理盐水组(V组),切断交感神经+生理盐水组(S组),保留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瑞芬太尼组(R组)。各组实验兔用1%戊巴比妥钠全麻后,V+R组、V组行双侧迷走神经切断;S+R组、S组行双侧交感神经切断。神经处理后,V+R组、S+R组与R组分别静脉注射5?g/kg瑞芬太尼。记录各组麻醉后(T0)、神经处理后(T1)、瑞芬太尼静脉注射30s时(T2)的心率(HR)和动脉血压(ABP),在各时间点抽取动脉血检测乙酰胆碱(ACh)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V+R组与R组心率:V+R组T1(254.25±10.25)较R组T1(235.13±14.84)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动脉压:两组T0、T2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V+R组T1(94.50±14.06)与R组T1(89.63±13.44)相比虽有小幅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酰胆碱:V+R组T0(11.61±6.11)、T1(9.77±0.73)与R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R组T2(14.01±5.31)明显高于V+R组T2(10.23±0.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V+R组T0(14.63±3.37)、T1(17.98±3.85)、T2(15.85±3.88)与R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S+R组与R组心率:S+R组T0(226.00±14.41)、T2(198.00±8.70)与R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S+R组T1(206.50±7.80)与R组在同一时间点相比大幅度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S+R组各时间点与R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酰胆碱:S+R组T2(17.17±0.76)与T1(12.76±0.67)、T0(12.33±1.01)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R组T1(12.76±0.67)、T2(17.17±0.76)与R组相比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S+R组T1(17.14±2.56)较T0(21.20±2.20)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组各时间点与R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V+R组与V组心率:V组T1(258.88±14.72)较T0(240.63±13.28)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254.13±14.5)与T1(258.8±14.72)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V+R组仅T2(193.25±11.08)明显低于V组T2(254.13±14.5)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V组T1(94.88±5.14)较T0(82.75±6.71)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89.25±6.59)与T1(94.88±5.14)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V+R组仅有T2(74.00±3.59)明显低于V组T2(89.25±6.5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酰胆碱:V+R组各时间点ACh含量与V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V组T1(14.36±4.77)与T0(10.59±2.52)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2(19.44±2.01)较T1(14.36±4.77)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R组仅T0(14.63±3.37)明显高于V组同时刻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S+R组与S组心率:S组T1(199.50±10.39)较T0(228.88±15.07)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组仅有T2(198.00±8.70)与S组T2(208.38±16.96)相比轻度减慢,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S组T1(68.38±6.57)较T0(75.13±7.40)有大幅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组仅有T2(61.00±14.49)与S组T2(70.38±4.63)相比轻度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酰胆碱:S组T1(12.78±0.96)较T0(11.66±0.99)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组仅有T2(17.17±0.76)与S组T2(11.74±1.19)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S+R组仅T0(21.20±2.20)与S组T0(17.30±3.50)时间点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以引起切断双侧交感神经实验组心率减慢、血压降低,且血中乙酰胆碱含量较切断双侧交感神经对照组升高,可推断瑞芬太尼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引起循环抑制。瑞芬太尼也可引起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实验组心率减慢、血压降低,但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没有明显改变,可以认为瑞芬太尼的循环抑制机制与交感神经无关。

吴洁[9](2016)在《右美托咪定对切断自主神经兔心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切断双侧迷走神经或双侧交感神经的新西兰兔心率及乙酰胆碱影响,来探讨右美托咪定减慢心率的途径,提高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的质量。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新西兰兔30只,体重22.5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实验组分别为去迷走神经组(V组,n=10)和去交感神经组(S组,n=10),对照组为保留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组(C组,n=10)。实验兔经戊巴比妥钠麻醉后,V组、S组分别行双侧迷走神经、双侧交感神经切断处理,C组分离双侧自主神经但不切断。神经处理后,三组均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3μg/kg静脉泵注,泵入时间10min。记录V组、S组麻醉后(T0)、神经处理后(T1)、DEX泵入10min时(T2)的心率(HR)和动脉血压(ABP),在各时间点抽取动脉血检测乙酰胆碱(Ach)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C组在对应时间点做相同记录和检测。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V组与C组心率(HR):T0、T1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V组(194.10±21.44)与C组(219.20±15.56)比较心率明显下降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V组组内仅T2(194.10±21.44)与T0(222.60±13.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MAP):T1(93.23±5.89)、T2(63.56±11.23)时间点与C组(75.83±5.31)、(51.57±7.25)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组内比较T1(93.23±5.89)、T2(63.56±11.23)时间点血压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酰胆碱:V组(13.34±3.69)T2时间点Ach明显高于C组(10.02±2.18)(P<0.05),T0(10.51±2.67)、T1(9.23±2.00)与C组(10.02±2.18)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仅T2(13.34±3.69)与T0(10.51±2.6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T1(139.57±30.39)时间点与C组(111.78±6.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T1(139.57±30.39)与T0(123.86±16.24)有显着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2.S组与C组心率:T1(217.10±20.55)、T2(188.70±23.66)时间点与C组相应时间点(245.60±14.97)、(219.20±15.56)比较心率有差异(P<0.05),组内T1(217.10±20.55)、T2(217.10±20.55)时间点与T0(234.90±23.39)比较心率有明显下降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MAP):T0、T1、T2时间点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组内T1(62.16±10.09)与T0(75.16±1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53.63±10.73)与T0(75.16±1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酰胆碱:T2(12.55±2.54)时间点Ach含量明显高于C组(10.02±2.18)(P<0.05),T0、T1时间点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仅T2(12.55±2.54)时间点与T0(9.94±3.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T2(119.65±16.83)时间点与C组(103.17±6.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T0、T1、T2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后可引起新西兰兔心率减慢,切断双侧迷走神经或交感神经后,Ach释放显着增加,导致新西兰兔心率进一步下降。其机制可能为切断迷走神经或交感神经后,盐酸右美托咪定可通过非自主神经途径显着增加Ach的释放。

姜钧文[10](2016)在《脾虚痰浊AS巴马小猪模型建立及冠脉AS通路基因差异性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血管狭窄甚至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关于其临床和基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小型猪与人类在生理、生化及解剖学上非常接近,故本实验从脂质侵润学说和内皮损伤反应学说出发,参照中国人饮食特点,以高热量、高脂、适量胆盐喂饲的方式对小型猪进行干预,结合机械损伤冠状动脉内膜的的方式建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并且运用以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及心电图为主的模型评价方法影像对巴马小型猪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进行评价,通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巴马小型猪模型冠状动脉AS通路相关基因变化,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生物学机制,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动脉粥样硬化巴马小型猪冠脉与AS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AS发生的病理机制。材料与方法: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10只,月龄6-8个月龄,随机分为2两组:(1)正常组:基础饲料,不跑步,不球囊拉伤,n=5;(2)模型组:高热量、高脂饲料,跑步,球囊拉伤。对模型组,高热量、高脂饲料喂饲于第3周行左冠前降支中远段1/3球囊拉伤,球囊移动幅度(近心端到远心端/远心端到近心端)大约5mm,连续5次,每次持续30s,两次之间间隔30s,手术结束后,于高脂喂饲第6周行模型组巴马小型猪跑步(脾虚模型)干预19周。结果:1.即时心肌缺血模型实验进行两周后,模型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远段1/3内膜造成损伤;模型组行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形成术时,模型组ST段的压低与正常组相比压低明显,两组检查仪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动脉粥样硬化模型IVUS示正常组血管平均面积狭窄率为(5.2±1.36)%,模型组平均面积狭窄率为(39.55±4.5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面积狭窄率不同方法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变化,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巴马小型猪TG、TC、HDL、LDL水平显着升高(P<0.01);病理改变,模型组病灶处内膜下可见大量的泡沫细胞,泡沫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内含有大量不规则空泡,正常组未见明显异常。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巴马小型猪AS通路基因差异性表达与应激反应相关的基因有25个,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猪巴马猪冠脉基因表达中,上调11个,下调3个;与脂质转运和代谢相关的基因15个,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猪巴马猪冠脉基因表达中,上调5个,下调5个;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19个,经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猪巴马猪冠脉基因表达中,上调9个,下调2个;与细胞生长和增殖相关的基因20个,经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巴马猪冠脉基因表达中,上调10个,下调2个。结论:1.创新了耳缘静脉诱导结合呼吸麻醉全程同步的麻醉方式,大大减少手术过程中室颤的发生率;2.创建了小型猪即时心肌缺血的模型评价方法,创立了在体可视实时的评价手段;3.首创了高热量结合高脂喂养并冠脉球囊拉伤的动脉硬化巴马小型猪模型;4.研创了在体心脏动态电生理、心脏实时影像结合离体病理的巴马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评价方法;5.此次实验巴马小型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阶段通过应激反应及脂质转运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为探索AS发生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二、戊巴比妥钠与利多卡因在实验兔麻醉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戊巴比妥钠与利多卡因在实验兔麻醉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自主呼吸胸腔镜手术的围术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自主呼吸与气管插管麻醉对大于3小时胸腔镜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倾向性匹配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统计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4小时对兔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2 统计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胸椎旁阻滞与胸内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自主呼吸麻醉胸腔镜手术的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2 统计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一 胸科手术围术期肺保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自主呼吸胸科麻醉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简表
攻读博士期间成果
致谢

(3)乙氧硬化醇与碘海醇合成物动脉栓塞兔VX2肝脏肿瘤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药物及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兔XV_2肝脏肿瘤模型的建立
    3.2 兔VX_2肝脏肿瘤MR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
    3.3 术前、术后实验兔一般情况及肝、肾功能变化
    3.4 术后7天肿瘤体积变化及病理检查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携IL-6单抗的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粥样斑块中的作用及SWE的评估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制备方法及SWE的评估价值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携IL-6单克隆抗体的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对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成像技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气-液串联栓塞剂-二氧化碳-乙醇的物理特性及兔肾动脉实验性栓塞的初步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气-液串联栓塞剂——二氧化碳-乙醇的物理特性观察
第二部分 气-液串联栓塞剂动物实验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A-PRF对兔脂肪移植存活率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PRF 在脂肪移植中应用综述
    参考文献

(7)基于动静结合的兔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运动方法的遴选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前言
    1 祖国医学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
    3 祖国医学对胫骨平台骨折康复的认识
    4 现代医学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的研究
    5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的最佳方法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兔运动康复与检测设备研制
    第一节 智能化间歇式兔平板跑台的研制
        1 材料与方法
        2 智能化间隙式平板跑台运用
        3 讨论
    第二节 智能化兔自动关节屈伸仪的研制
        1 材料与方法
        2 智能化兔自动关节屈伸仪运用
        3 讨论
    第三节 无线兔膝关节动态关节活动度检测仪的研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和运用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干预后膝关节活动度检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1.2 实验动物及分组
    2 动物模型制备
        2.1 麻醉备皮
        2.2 手术造模
        2.3 干预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
        5.1 兔一般情况
        5.2 兔麻醉情况
        5.3 兔造模情况
        5.4 兔干预后内固定情况
        5.5 兔干预后体重和膝关节动态活动度情况
    6 讨论
        6.1 胫骨平台骨折动物模型选择依据
        6.2 兔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手术麻醉方法
        6.3 兔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手术造模方法
        6.4 兔术后干预方法和参数选择
        6.5 兔术后干预及检测时间窗选择
    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不同的运动方式对术后骨组织愈合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及干预
        1.2 实验设备及仪器
        1.3 取材
        1.4 检测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大体外观和影像学检查
        2.2 骨痂生长情况HE染色
        2.3 骨组织中IGF-1、TGFβ-1、BMP-2 蛋白表达
    3 讨论
        3.1 “动静结合”有利于骨折术后骨修复
        3.2 运动疗法的机械作用促进骨折愈合
        3.3 运动疗法促进骨折骨组织修复的生化学研究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不同运动方式对术后防治腓肠肌萎缩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实验材料及仪器
        1.2 实验分组
        1.3 取材
        1.4 检测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左右腓肠肌湿重差值比较
        2.2 腓肠肌HE染色
        2.3 左右腓肠肌横截面积差值比较
        2.4 腓肠肌中IGF-1、GDF-8 蛋白表达
    3 讨论
        3.1 关节周围骨折肌肉萎缩中医学机制
        3.2 膝关节周围骨折腓肠肌萎缩的现代医学机制
        3.3 预防肌肉萎缩中的筋骨互用理念
        3.4 运动防治骨骼肌萎缩的机制
        3.5 运动疗法与肌细胞因子的关系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不同的运动方式对术后关节软骨修复的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实验材料及仪器
        1.2 实验分组
        1.3 取材
        1.4 检测方法
    2 结果
        2.1 软骨大体外观
        2.2 关节软骨HE染色
        2.3 关节软骨番红固绿染色
    3.讨论
        3.1 祖国医学对运动疗法治疗PTOA认识
        3.2 运动疗法促进关节软骨修复
        3.3 关节软骨修复与细胞因子
    4.结论
    参考文献
小结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8)瑞芬太尼对切断自主神经兔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药品
        2.1.2 仪器
        2.1.3 试剂盒
    2.2 方法
        2.2.1 实验动物
        2.2.2 实验动物分组
        2.2.3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2.2.4 标本采集及处理
        2.2.5 检测方法
        2.2.6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五组实验兔一般情况比较
    3.2 切断迷走神经+瑞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各时点各项指标的比较
        3.2.1 两组实验兔各时点心率的比较
        3.2.2 两组实验兔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的比较
        3.2.3 两组实验兔各时间点ACh的比较
        3.2.4 两组实验兔各时间点NE的比较
    3.3 切断交感神经+瑞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组各时点各项指标的比较
        3.3.1 两组实验兔各时间点心率的比较
        3.3.2 两组实验兔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的比较
        3.3.3 两组实验兔各时间点ACh的比较
        3.3.4 两组实验兔各时间点NE的比较
    3.4 切断迷走神经+瑞芬太尼组与切断迷走神经组各时点各项指标的比较
        3.4.1 两组实验兔各时间点心率的比较
        3.4.2 两组实验兔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的比较
        3.4.3 两组实验兔各时间点ACh的比较
        3.4.4 两组实验兔各时间点NE的比较
    3.5 切断交感神经+瑞芬太尼组与切断交感神经组各时点各项指标的比较
        3.5.1 两组实验兔各时间点心率的比较
        3.5.2 两组实验兔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的比较
        3.5.3 两组实验兔各时间点ACh的比较
        3.5.4 两组实验兔各时间点NE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关于本实验检测指标的选取
    4.2 瑞芬太尼对血流循环动力学影响与交感神经的关系
    4.3 瑞芬太尼对血流循环动力学影响与迷走神经的关系
    4.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9)右美托咪定对切断自主神经兔心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药品
        2.1.2 仪器
        2.1.3 试剂盒
    2.2 方法
        2.2.1 实验动物与分组
        2.2.2 实验动物的分组处理
        2.2.3 标本采集及处理
        2.2.4 检测方法
        2.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三组实验兔一般情况比较
    3.2 去迷走神经组与对照组各时点各项指标的比较
        3.2.1 两组实验兔各时点心率的变化
        3.2.2 两组实验兔各时点血压的变化
        3.2.3 两组实验兔各时点Ach的变化
        3.2.4 两组实验兔各时点NE的变化
    3.3 去交感神经组与对照组各时点各项指标的比较
        3.3.1 两组实验兔各时点心率的变化
        3.3.2 两组实验兔各时点MAP的变化
        3.3.3 两组实验兔各时点Ach的变化
        3.3.4 两组实验兔各时点NE变化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盐酸右美托咪定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10)脾虚痰浊AS巴马小猪模型建立及冠脉AS通路基因差异性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巴马小型猪模型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巴马小型猪冠脉AS通路基因差异性表达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 实验用小型猪种类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实验用小型猪麻醉方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与评价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戊巴比妥钠与利多卡因在实验兔麻醉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麻醉方式在兔神经介入手术中的比较研究[J]. 孔令华,张一林,何艳艳,贺迎坤,李天晓,田超,马胜辉,郭德华,Ding Yonghong,Jakaitis Daniel R..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21(06)
  • [2]自主呼吸胸腔镜手术的围术期研究与应用[D]. 杨汉宇.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3]乙氧硬化醇与碘海醇合成物动脉栓塞兔VX2肝脏肿瘤实验研究[D]. 魏启明. 暨南大学, 2020(03)
  • [4]携IL-6单抗的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粥样斑块中的作用及SWE的评估价值[D]. 张晓奇.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5]气-液串联栓塞剂-二氧化碳-乙醇的物理特性及兔肾动脉实验性栓塞的初步观察[D]. 赵家欣.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6]A-PRF对兔脂肪移植存活率影响的实验研究[D]. 柳芳.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基于动静结合的兔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运动方法的遴选及其机制研究[D]. 胡庆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8)
  • [8]瑞芬太尼对切断自主神经兔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及机制研究[D]. 周洁刚. 南昌大学, 2017(03)
  • [9]右美托咪定对切断自主神经兔心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吴洁. 南昌大学, 2016(05)
  • [10]脾虚痰浊AS巴马小猪模型建立及冠脉AS通路基因差异性表达[D]. 姜钧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1)

标签:;  

戊巴比妥钠和利多卡因在实验兔麻醉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