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重收费中称重设备的选址与安装(论文文献综述)
李啸林[1](2020)在《城市桥梁检测评估用车辆荷载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桥梁是城市交通网的咽喉,其结构可靠是保障城市交通网安全畅通的关键。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以及居民收入提高,强烈的交通需求导致在役桥梁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车辆通行压力,车流量激增、交通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超限超载车辆、拥堵等现象频繁出现,使得城市桥梁的承载能力持续恶化,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超限荷载谱下桥梁结构响应及安全评定方法和技术”(2017YFC0806001),针对桥梁承载能力评估中缺少能反应实际交通状况的车辆荷载模型的现状,以及城市桥梁的结构宽大、多车道、交通拥堵以及重载较多等特点,对城市桥梁交通车流模拟、车辆荷载模型编制以及其在承载能力评估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研究,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结论如下:(1)总结了城市桥梁承载能力评估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基于实测车辆数据编制的车辆荷载模型思路。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了国内外学者在桥梁承载能力评估、车辆荷载模型方向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现有的桥梁承载能力评估方法,并分析每种评估方法的优缺点。针对我国现行桥梁承载能力评估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将基于实测车辆数据编制的车辆荷载模型用于城市桥梁承载能力评估的解决思路,并对编制出的车辆荷载模型的应用方法进行了介绍。(2)考虑到重载车辆对桥梁的危害,将其参数进行研究,建立了重载车辆荷载模型。在实际通行的交通车辆中,超限超载的重载车辆对桥梁造成的损害较大。基于实测车辆荷载数据,运用影响线加载法求得每辆车的荷载效应,根据规范车辆的荷载效应阈值筛选出重载车辆。对重载车辆的主要参数进行统计,通过分布函数拟合、K-S检验、最大似然估计等手段求得重载车辆的参数估计值,进而得到重载车辆荷载模型,为下一步二维荷载谱的建立奠定基础。(3)综合考虑城市桥梁结构宽大、多车道、易拥堵等特点,建立了二维随机车辆荷载谱。基于实地采集的车辆荷载数据,分别对每个车道的四种车型车流量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了该路段的交通情况。按照损伤等效原则以及规范规定,将四种车型车流量折算成大型车车流量,通过计算每个车道折算车流量的自相关、互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函数以及威布尔分布函数,实现对该路段随机车辆的模拟,进而得到每个车道的随机车辆荷载谱。根据城市桥梁结构宽大、多车道的特点,向随机车辆荷载谱引入二维的概念,即考虑车辆运行过程在时间和空间(行驶车道)上的随机性,从而得到二维随机车辆荷载谱。(4)依托实体工程,开展了二维荷载谱工程应用的对比分析。以某连续刚构桥为工程依托,建立桥梁理论有限元模型,并根据定检结果、荷载试验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将编制的二维随机荷载谱施加在修正后的桥梁有限元模型上,求得相应的车辆荷载效应值,并与该处的健康监测数据进行比对,验证了二维随机荷载谱模型编制方法的可行性,进而对依托工程开展了承载能力评估。
韩若峰[2](2020)在《新收费模式下高速公路沿线设施的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截止2018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4.3万公路,跃居世界首位,随着高速公路路网密度、规模、深度的不断增加,各省区域已普遍形成了路网环路密集的交通格局,实现了便捷与高效的建设目标,但随之车辆行驶路径二义性等问题的产生,迫切需要解决。通过“取消省界收费站”这一举措,对高速公路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新收费模式下,高速公路在规划、设计和管理等方面应进行相应的技术研究,为此,本文主要对高速公路服务区、U形转弯设施的设计优化进行分析研究。新收费模式下,即取消省界收费站,为保证路径确认精确及收费不流失,在高速公路任何有歧义的地点科学合理地设置ETC门架系统,提高高速公路综合服务质量。论文首先对ETC门架系统的系统构成、设备功能、技术性能指标及设置原则进行详细分析论述。然后,论文分析了新收费模式下,在满足服务区功能的条件下,服务区内可实现车辆调头行驶,将原服务区对向两侧分别独立设置,可优化为对向单侧合并设置,即无需将双向车辆停车区域分隔开。对服务区设置位置、布局范围、规划规模及设计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新型服务区将在规划设计中,经综合分析,选定合理地点在服务区外侧占用或预留一定的土地资源进行后续开发。并且可将离城镇较近的服务区通过专用车道直接相连,有效促进服务区与各种资源的共同开发,与周边经济发展相融合,加快发展速度,提升服务质量。其次,论文研究了新收费模式下,高速公路U形转弯设施的设置位置、技术指标,并根据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的调头需求,提出了高速公路U形转弯设施设置的合理间距。最后,结合论文研究成果,综合分析青海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及U形转弯设施应用状况,选择典型服务区进行设计优化和功能优化。并分析青海省特有的交通条件,筛选“特殊路段”,确定U形转弯设施设置点,提升路网行驶状况。
徐畅[3](2019)在《基层超载超限治理困境分析 ——以广东省D市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超限超载现象日益严重。为了提高治理货物运输超限超载执法水平,提高交通行政执法效率,加快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已经成为交通主管部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不断创新发展的科技手段也为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创造了必备条件。交通执法部门既要服务群众,又要承担整个交通执法工作。交通执法活动影响到交通管理事业的发展,影响到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超限超载成为基层执法人员遇到的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研究执法过程中来自各类利益方的阻碍作用,分析超限超载产生的原因,探究超限超载产生的根源不难发现:基层交通执法人员素质低下、交通执法体制不畅,还有执法环境恶劣,表现在执法人员经常遇到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暴力抗法,严重挫伤了执法人员对执法工作的积极性。分析以上各种现象和超限超载形成的关系,发现超限超载是多方共同造就的。首先,广东省基层交通执法队伍最初来源于交通运输局下属单位内部转岗,执法人员缺乏相关的执法能力,又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工作培训。其次,社会转型期间公众对政府部门、执法人员产生了种种不信任,执法环境复杂。再次,货运超限超载利益相关方包含了货车司机、货车车主、货物货主、装载企业、执法部门、地方政府等等,治理超限超载牵扯到整个货运市场、物流行业的发展问题,面临严重的外部制约。最后,治理超限超载等工作作为基层执法重要内容却面临地方执法监督缺位的问题。从以上基层超限超载执法困境入手,逐步解决以超限超载为代表的基层交通执法难题,对于物流企业、货运市场、基层交通执法部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界定了超限超载的概念,结合当前我国交通行政执法新的形式,以及治超新政产生的影响,考察、实证、剖析了广东省D市当前交通行政综合执法的现状,分析了当前交通行政综合执法超限超载治理中存在的困境问题,研究了产生这些困境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达到总结经验,推广到各地,提高整个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黄鑫[4](2019)在《新疆高速公路非现金支付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是新疆公路建设大发展时期,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将形成7000多公里的贯穿新疆东西南北的高速公路网。2012年4月,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下发了《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速公路收费方案规划研究报告的批复》,要求自治区高速公路实施以封闭式为主的联网收费,并将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作为联网收费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这一规划,自治区目前正在实施计重收费推广工作。可以预计,实施封闭式联网收费和计重收费后,从事长途运输的货运车辆在出口一次缴纳通行费费额较高,点钞和找零时间较长,导致收费站出口通行能力显着降低。为此,亟需采用先进的非现金支付方式来提高高速公路出口通行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本文在深入分析了现有新疆高速公路收费支付系统的功能和需求基础上,对非现金支付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并分析了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体工作包括:(1)总结了非现金支付系统在收费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详细描述了新疆非现金支付系统的层次结构、网络拓扑和数据传输,从而明确了非现金支付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的位置和功能;分析了非现金支付系统的硬件组成,并阐述非现金支付与外围设备的连接以及非现金支付系统每个子系统的功能与作用。(2)对非现金支付的系统设计进行剖析,详细介绍了非现金支付的实现及关键技术,包括软件中应用软件及平台软件的实现、数据传输的设计与实现、对硬件平台及支撑系统的关键技术、非现金支付系统特殊事件的处理、系统安全性稳定性保护措施、非现金支付中的票据和税务处理等技术。(3)拟定测试计划,对整个非现金支付系统进行相关测试,并给出相应测试用例及测试结果,完成整个非现金支付系统的开发。(4)分析了非现金支付在运营管理中的难点,共享了一些经验及做法,为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提供参考。
刘海华,邹敏,陆伟,何万卓,陈星桂,韦年涛,周积生,雷耀民,张忠昆,黄俊[5](2017)在《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的使用与安装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结合当今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以下简称动态汽车衡)的安装使用现状,通过检测数据分析几种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计量性能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并对已经在用的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给出动态汽车衡的选型建议,规范今后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的安装使用行为,达到提升在用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的称重准确度,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正公平。
丁琼[6](2015)在《大件运输收费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针对公路大件运输难度大、风险高,运输往往超出公路、桥梁等各种建筑的正常通行能力以及界限规定,有别于普通货物运输的特点,由于大件运输市场不规范,公路收费有待统一通行费标准,导致超限运输市场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的问题。针对这种形势,我国对高速公路出台了新的收费政策——计重收费,即实行货车按照车货总重量进行收费的新型收费政策。由于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各个省都是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收费标准,跨地区的大件运输出现了多元的收费模式,这种模式虽然适应了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也有其缺点,这就使得大件运输的计重收费研究显得很重要。如何能保证大件运输能够经济、安全、快捷地按客户要求顺利完成,是大件运输需要思考的问题。影响大件运输的经济有多方面的因素,本文主要从公路收费角度出发来讨论其对大件运输的影响。首先,对研究对象和问题进行界定,总结国内外有关大件运输收费方式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对现有研究内容进行评述;从大件运输的行业背景入手,分析了大件运输行业的基本框架,陈述了其自身的特点。同时对我国公路收费相关理论作了陈述和介绍。进而对我国大件运输公路收费现状进行分析,由于大件运输与超限超载密切相关,简述了我国与大件运输有关的超限界定法规,分析了影响大件运输收费政策的相关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典型的几个省份大件运输相关收费状况,对大件运输收费研究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其次,论述了我国大件运输公路收费存在的主要问题。收费标准过高、收费行为不规范、收费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办理审批手续周期过长等是限制我国大件运输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导致这些因素的成因,主要表现在现行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计重收费标准制定方法及依据缺乏规范性、现行管理体制存在不足和行业监管机制存在缺陷这四个方面。最后,本文通过对我国大件运输高速公路收费政策标准进行分析,提出从重量和长度两维角度出发去构建新的收费模型,试图解决大件运输按照当前计重收费标准收费的不合理问题,力争体现公平效率以及社会福利选择。结合国内外大件运输的先进经验,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了对我国大件运输的发展的政策建议,力求促进我国大件运输和谐快速地稳步前进。
张豪杰[7](2013)在《基于WIM系统的高速公路桥梁车辆荷载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车辆荷载是造成桥梁疲劳、损伤甚至垮塌的重要原因,实际运行车辆荷载模型的研究可以为桥梁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估、维修加固和超载治理等提供必要的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以沈海高速(615)福宁段下白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基于动态称重(WIM)系统监测信息,探索能反映高速公路桥梁实际运营车辆状况的车辆荷载模型,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了下白石WIM系统的安装、调试过程,并利用其采集的车辆荷载数据,统计分析得到了下白石大桥车辆荷载各个参数的统计分布特征。(2)基于平衡更新过程和准静态广义影响线加载理论,建立了下白石大桥车辆荷载效应模型,并利用健康监测系统对其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经过与规范荷载效应的对比,建立了下白石大桥的评估车辆荷载模型。(3)基于WIM系统建立的车辆荷载模型、下白石大桥原设计规范(JTJ021-89)和现行设计规范(JTGD60-2004)车辆荷载效应的比较,对下白石大桥进行了承载能力评估。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高斯函数能够很好地反映在一般运行和密集运行状态下各个车道车重的多峰分布特征,且基于WIM系统的车重分布统计结果与基于收费站车重数据的统计结果基本吻合。(2)正常运行状态下,下白石大桥实际运行车辆的总重和轴重符合双峰正态分布规律,超车道车长分布服从双峰或三峰分布,主车道均服从多峰分布;一般运行状态下车间距分布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密集运行状态下服从双峰或三峰分布。(3)不同荷载重现期内下白石大桥边跨跨中和中跨跨中荷载效应都服从极值I型分布。中跨跨中截面(E截面)在不同荷载重现期内荷载效应超越设计荷载效应的概率较大,在荷载重现期为10年时,超越概率已达26.77%,车辆荷载超载可达20%。(4)试验和数值分析表明:下白石大桥实际运行车辆荷载没有超过设计规定,下白石大桥具备通行设计车辆汽车-超20,挂车-120荷载等级的要求,也具备通行公路—I荷载的能力。
赵述捷[8](2012)在《高速公路收费通行能力及关键设计参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速公路收费站作为高速公路不可或缺的附属设施,是高速公路还贷资金、养护资金、运营资金的主要筹措渠道。同时由于收费延误对通行能力的影响,使得其成为了高速公路的瓶颈之所在。合理的收费站设计不仅能够提高收费站的通行能力,更可以减少收费站前期建设与后期维护的资金投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用户与管理者提供舒适的服务与工作环境。为了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收费站设计模式,本文在对收费通道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合理选取排队论模型计算分析了计重收费通道的通行能力,并与MTC收费通道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故障车辆复称新方法;在复式收费通道中,由于复式收费通道内收费时间最长的车辆对其他收费车辆的收费时间有很大影响,而单纯的排队论计算又很难解决此类问题,本文因此而采用了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得出了复式收费通道最优收费亭数目。针对于收费站使用成本与运行成本的矛盾,本文采用建立了以总成本最低为原则的目标函数,并利用成本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参数进行了标定,从而得出了最低成本下的最优收费亭开启数量。本文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搜集了大量的ETC收费通道交通流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并评价了ETC通行能力以及收费通道开启数目对收费站通行能力的影响,经与基本通行能力计算结果对比,证明了计算机模拟在分析ETC收费通道通行能力方面的优势。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分别采用了MATLAB、C语言、paramics等软件对改进模型进行了论证与评价。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科研与应用价值为具体的收费站设计与改建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王建勋[9](2011)在《西长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是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监控系统(收费站及道路监控)、收费系统和通信系统。本论文以西安-长武(简称西长)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西长高速公路实际需求设计实现了西长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论文首先从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和通信系统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研究现状。其次,讨论了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核心技术。详细分析了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功能、特点、组成和关键技术。最后,结合西长高速公路实际需求,从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和通信系统的软硬件组成、主要设备技术指标及建设方案等方面进行了西长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详细设计,形成了西长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详细设计方案。详细设计了监控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子系统、闭路电视子系统、显示子系统、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等。详细设计了收费系统的收费计算机子系统、计重收费子系统、对讲子系统、紧急报警子系统和配电子系统等。详细设计了通信系统的光纤数字传输子系统、语音业务子系统、数据/图像传输通路等。该详细设计方案在陕西省西长高速公路西张堡分中心迁址工程中得到了实际应用与验证。应用与验证表明该详细设计方案能够满足西长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实际需求,为保证该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顺利建设与良好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撑。
张灵志[10](2010)在《小型弯板计重收费系统在山区公路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山区公路计重收费的环境特点,比较目前山区公路计重收费设备的情况,分析小型弯板计重设备在山区公路应用中的突出优势,指出小型弯板双系统交错埋设方式可解决计重收费中的部分常见问题,为山区公路计重设备选型提供参考。
二、计重收费中称重设备的选址与安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重收费中称重设备的选址与安装(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桥梁检测评估用车辆荷载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桥梁承载能力评估研究进展 |
1.2.2 车辆荷载模型研究进展 |
1.2.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城市桥梁重载车辆荷载模型研究 |
2.1 车辆荷载统计分析理论 |
2.1.1 常见的概率分布类型 |
2.1.2 随机变量的参数估计 |
2.1.3 随机变量的假设检验 |
2.2 交通车辆数据采集 |
2.2.1 常见的车辆数据采集方式 |
2.2.2 车辆数据采集和筛选 |
2.3 重载车辆数据统计分析 |
2.3.1 重载车辆特性分析 |
2.3.2 重载车辆荷载模型参数特性分析 |
2.4 重载车辆荷载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城市桥梁二维随机荷载谱模型 |
3.1 荷载谱研究的相关理论 |
3.1.1 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 |
3.1.2 相关函数 |
3.1.3 功率谱密度函数 |
3.1.4 外推分析方法 |
3.2 车辆数据统计分析 |
3.2.1 车辆数据整理 |
3.2.2 重载车辆车流量占比 |
3.2.3 车流量统计分析 |
3.3 车流量的自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函数 |
3.4 车流量的两参数威布尔分布 |
3.5 车流量的时间序列模拟 |
3.6 车辆荷载谱的模拟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二维荷载谱的城市桥梁承载能力评估方法 |
4.1 桥梁承载能力评估方法 |
4.1.1 综合评定法 |
4.1.2 专家系统估计法 |
4.1.3 静动载试验法 |
4.1.4 设计规范法 |
4.1.5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评估方法 |
4.2 基于二维荷载谱的城市桥梁承载能力评估方法 |
4.2.1 城市桥梁二维随机荷载谱 |
4.2.2 城市桥梁承载能力评估流程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二维荷载谱在城市桥梁承载能力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
5.1 工程概述 |
5.2 桥梁有限元模型 |
5.2.1 桥梁外观检查结果 |
5.2.2 桥梁有限元模型建立 |
5.2.3 桥梁有限元模型修正 |
5.3 车辆荷载模型编制 |
5.4 车辆荷载模型评价 |
5.5 城市桥梁承载能力评估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2)新收费模式下高速公路沿线设施的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新收费模式相关技术分析 |
2.1 取消省界收费站 |
2.1.1 “撤站”的背景 |
2.1.2 “撤站”包含的主要内容 |
2.1.3 “撤站”对高速公路今后发展的影响 |
2.2 路径精确识别技术 |
2.2.1 发展现状 |
2.2.2 分类及属性 |
2.2.3 5.8G的发展前景 |
2.3 ETC门架系统 |
2.3.1 系统构成 |
2.3.2 主要功能 |
2.3.3 指标要求 |
2.3.4 布设原则 |
2.3.5 取消省界收费站技术路径 |
2.3.6 联网收费系统 |
2.3.7 ETC发行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速公路沿线设施现状分析 |
3.1 高速公路服务区 |
3.1.1 服务区分类 |
3.1.2 服务区的功能与作用 |
3.1.3 国外服务区状况 |
3.1.4. 国内服务区状况 |
3.1.5 我国服务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6. 我国服务区的未来发展趋势 |
3.2 U形转弯设施 |
3.2.1. 概述 |
3.2.2. 应用状况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速公路沿线设施优化 |
4.1 服务区优化分析 |
4.1.1 优化理论基础 |
4.1.2 服务区设计优化 |
4.1.3 服务区规模优化 |
4.1.4 服务区功能及布局优化 |
4.1.5 服务区优化方案比选 |
4.2 服务区优化后与旅游开发相结合 |
4.2.1 背景及意义 |
4.2.2 资源优势及发展前景 |
4.2.3 模式探究 |
4.3 服务区优化后与客运物流业相结合 |
4.3.1 背景及意义 |
4.3.2 资源优势及发展前景 |
4.3.3 模式探究 |
4.4 服务区智慧化 |
4.5 U形转弯设施优化分析 |
4.5.1 优化方案 |
4.5.2 设置位置与技术指标 |
4.5.3 车辆在高速公路中可调头的最大行驶距离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青海省高速公路沿线设施优化实例 |
5.1 青海省高速公路发展与ETC门架系统建设现状 |
5.1.1 青海省高速公路发展概况 |
5.1.2 青海省取消省界收费站建设现状 |
5.2 青海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现状 |
5.2.1 服务区规划现状 |
5.2.2 服务区功能现状 |
5.3 青海省高速公路服务区优化 |
5.3.1 服务区优化 |
5.3.2 旅游类服务区优化 |
5.3.3 客运物流类服务区优化 |
5.4 青海省高速公路U形转弯设施优化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研究结论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基层超载超限治理困境分析 ——以广东省D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1.1 现实意义 |
1.1.2 理论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超限超载的原因 |
1.2.2 关于超限超载的对策 |
1.2.3 研究总结 |
1.3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
1.3.1 行政执法 |
1.3.2 非现场执法 |
1.3.3 “街头官僚”理论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921治超新政”及实施情况 |
2.1 “921 治超新政” |
2.1.1 “921 治超新政”内容 |
2.2 “921 治超新政”进步意义 |
2.3 “921 治超新政”全国各地实施情况 |
2.3.1 “921 治超新政”初实施时全国各地情况 |
2.3.2 “921 治超新政”实施一年后情况 |
2.3.3 “921 治超新政”实施暴露的问题 |
2.4 “921 治超新政”D市实施情况 |
第三章 D市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D市交通现状 |
3.1.1 2016 年D市交通现状 |
3.1.2 D市交通执法现状 |
3.2 D市交通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
3.2.1 超限超载现象仍然存在 |
3.2.2 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冲突不断 |
3.2.3 违法行政干预不断 |
3.2.4 执法关系协调不畅 |
3.2.5 法律法规相互冲突致使行政执法难有所依 |
3.2.6 执法标准弹性化 |
3.2.7 行政执法手段单一 |
第四章 基层超限超载治理困境产生的原因 |
4.1 地方利益冲突,法律法规滞后 |
4.2 执法部门众多,各自为政、执法行为不规范 |
4.3 执法队伍的素质不高,培训形式化 |
4.4 交通执法环境恶化 |
4.5 执法与经济利益冲突,行政伦理制度缺失 |
4.6 执法机关责任监督不到位 |
4.7 自由裁量权滥用 |
4.8 交通执法部门人力资源问题 |
4.9 舆论导向错误及公众对执法者偏见加深 |
4.10 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的信息公开不彻底 |
第五章 解决基层超限超载治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5.1 完善处罚机制 |
5.1.1 执行“一超四罚” |
5.1.2 将超限超载行为纳入危险驾驶罪 |
5.1.3 建立超限超载黑名单制度,加强信用治超 |
5.2 交通执法机构要发挥主体作用和其他部门或地区合作 |
5.3 按层次需求布局超限检测站 |
5.4 加强货物运输市场的建设 |
5.5 运用新技术创新治超技术手段 |
5.6 管好重点监管对象 |
5.6.1 严格货物运输装载源头监管 |
5.6.2 严格货物运输车辆监管和市场监管 |
5.7 强化执法的权威性 |
5.7.1 严厉打击非法中介和内部贪腐勾结 |
5.7.2 推进执法程序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
5.7.3 对多次驾驶超限超载车辆的驾驶员给予扣分处理 |
5.8 完善现有交通法规、规章体系 |
5.9 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
5.10 提高执法机关舆情应对水平 |
5.11 加强遵纪守法宣传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
5.12 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思想体现法理人情 |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新疆高速公路非现金支付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中国收费公路路网非现金支付总体建设情况 |
1.2.2 其他省市主要非现金支付实施方案和建设内容 |
1.2.3 新疆收费公路路网建设情况 |
1.2.4 新疆非现金支付实施情况 |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新疆非现金支付总体设计 |
2.1 非现金支付总体框架体系和总体建设思路 |
2.1.1 非现金支付框架体系 |
2.1.2 新疆实施非现金收费支付的基本情况和条件 |
2.1.3 非现金支付总体建设思路 |
2.2 发行服务系统 |
2.2.1 自治区发行服务中心系统 |
2.2.2 地方(州、市)发行服务分中心系统 |
2.2.3 发行服务网点系统 |
2.2.4 非现金支付卡的种类 |
2.2.5 非现金支付卡及电子标签的发行 |
2.3 联网收费系统 |
2.3.1 收费车道系统 |
2.3.2 收费站级系统 |
2.3.3 地(州、市)联网收费分中心系统 |
2.3.4 自治区联网收费、电子收费管理中心系统 |
2.4 用户推广 |
2.4.1 用户分类 |
2.4.2 用户推广方案 |
2.4.3 其他推广措施 |
2.5 合作/代理机构的发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非现金支付系统的技术要求及实现 |
3.1 系统总体目标和要求 |
3.2 非现金支付系统软件平台技术设计 |
3.2.1 应用软件 |
3.2.2 平台软件 |
3.3 非现金支付系统数据传输 |
3.3.1 数据传输内容及结构 |
3.3.2 数据存储 |
3.3.3 数据格式 |
3.4 对硬件平台及支撑系统的关键技术 |
3.4.1 联网收费系统 |
3.4.2 发行服务系统 |
3.5 特殊事件的处理 |
3.6 系统安全性稳定性保护措施 |
3.7 非现金支付中的票据和税务处理 |
3.8 系统测试与分析 |
3.8.1 系统测试计划 |
3.8.2 系统单元测试 |
3.8.3 系统强度测试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运营管理分析 |
4.1 ETC合作发行 |
4.1.1 引入ETC合作发行机构的必要性 |
4.1.2 国内ETC卡片绑定形式简介 |
4.1.3 合作发行协议应明确的内容 |
4.1.4 合作发行ETC关键环节 |
4.2 ETC货车推广 |
4.3 ETC停车场应用 |
4.3.1 ETC系统实施方案 |
4.3.2 ETC机场合作协议关键点 |
4.4 移动支付与ETC的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5)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的使用与安装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现状分析 |
3 检测数据分析 |
3.1 近年检定的数据情况 (如表1所示) 。 |
3.2 使用中抽查情况数据分析 |
4 使用中出现投诉的原因 |
5 建议及措施 |
6 结束语 |
(6)大件运输收费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由来及研究背景 |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2.1 改革现有收费方式的不合理性 |
1.2.2 解决资金问题,实现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
1.2.3 实现交通控制,解决拥挤、安全、污染问题 |
1.2.4 促进大件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
1.2.5 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指导 |
1.2.6 优化运力结构 |
1.3 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
1.3.1 基本原则 |
1.3.2 基本方法 |
1.4 研究的目的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5.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1.5.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
1.7 预期目标与创新点 |
第二章 公路收费理论概述与大件运输的产生 |
2.1 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制定的理论基础 |
2.1.1 经济成本补偿理论 |
2.1.2 阻塞成本补偿理论 |
2.1.3 道路级差效益理论 |
2.2 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的产生与发展 |
2.2.1 传统高速公路收费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
2.2.2 计重收费的产生与发展 |
2.3 大件运输与超限运输的对比分析 |
2.3.1 大件运输特点与发展现状 |
2.3.2 超限运输相关理论 |
2.3.3 超限运输的特征与危害 |
2.3.4 大件运输和超限运输的区别与联系 |
第三章 大件运输公路收费现状分析 |
3.1 大件运输认定参照分析 |
3.1.1 2000年交通部颁布的规定分析 |
3.1.2 2004年交通部颁布的限制分析 |
3.1.3 2005交通部颁布的指导意见分析 |
3.2 公路大件运输操作流程 |
3.3 影响公路大件运输收费标准的主要因素 |
3.4 国内主要省份公路运输计重收费标准及方式 |
3.4.1 东部省市公路运输收费标准 |
3.4.2 中部省市公路运输收费标准 |
3.4.3 西部省市公路运输收费标准 |
3.5 国内部分省市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的比较研究 |
3.5.1 国内高速公路计重收费标准的相同点 |
3.5.2 国内部分省市计重收费标准的不同点 |
3.5.3 国内各省计重实践研究结论 |
第四章 大件运输公路收费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大件运输公路收费存在的问题 |
4.1.1 收费标准过高 |
4.1.2 收费行为不规范 |
4.1.3 收费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 |
4.1.4 办理审批手续周期过长 |
4.1.5 绕行非收费公路造成公路资产破坏 |
4.2 大件运输公路收费主要问题成因分析 |
4.2.1 现行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 |
4.2.2 计重收费标准制定方法及依据缺乏规范性 |
4.2.3 现行管理体制存在不足 |
4.2.4 行业监管机制存在缺陷 |
第五章 大件运输高速公路计重收费标准确定研究 |
5.1 高速公路计重收费政策内涵 |
5.2 高速公路收费价格机理 |
5.2.1 市场机制下收费率定价 |
5.2.2 边际成本定价分析 |
5.2.3 负担能力机理分析 |
5.2.4 高速公路计重收费形成机理 |
5.3 高速公路收费政策决策分析 |
5.3.1 大件运输决策数理分析 |
5.4 高速公路大件运输收费政策探讨 |
5.4.1 大件物品通行费收费确定模型一般形式 |
5.4.2 大件物品通行费费率的确定 |
5.4.3 大件物品通行费收费方案设计 |
5.4.4 大件物品通行费收费实证研究 |
5.4.5 大件运输与超限运输收费需要进一步细化 |
第六章 大件运输管理经验借鉴及政策建议 |
6.1 大件运输管理国外经验及借鉴 |
6.1.1 德国大件运输管理的经验与借鉴 |
6.1.2 美国大件运输管理的经验与借鉴 |
6.1.3 韩国大件运输管理的经验与借鉴 |
6.1.4 英国大件运输管理的经验与借鉴 |
6.1.5 日本大件运输管理的经验与借鉴 |
6.1.6 国外大件运输管理的经验与借鉴 |
6.1.7 国外大件运输管理经验对陕西省的启示 |
6.2 大件运输管理政策建议 |
6.2.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
6.2.2 统一规范超限认定标准 |
6.2.3 统一公路补偿国家标准 |
6.2.4 加强收费信息公开化 |
6.2.5 加强收费管理监督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的研究结论 |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7)基于WIM系统的高速公路桥梁车辆荷载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既有桥梁荷载等级不足 |
1.1.2 车辆超载现象 |
1.1.3 桥梁疲劳、老化和局部损伤 |
1.1.4 既有桥梁评估 |
1.1.5 桥梁荷载设计规范 |
1.1.6 车辆荷载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桥梁车辆荷载的研究现状 |
1.2.1 桥梁车辆荷载的特征及其描述方法 |
1.2.2 国外桥梁车辆荷载模型研究现状 |
1.2.3 国内桥梁车辆荷载模型研究现状 |
1.3 动态称重系统在车辆荷载研究中的应用 |
1.3.1 桥梁车辆荷载信息的获得方法 |
1.3.2 动态称重系统的定义 |
1.3.3 动态称重系统的发展简史及其应用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动态称重(WIM)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
2.1 引言 |
2.2 动态称重系统的组成 |
2.3 动态称重系统的分类 |
2.4 动态称重系统的安装 |
2.4.1 工程背景 |
2.4.2 系统安装选址 |
2.4.3 系统的安装 |
2.5 动态称重系统的校准 |
2.5.1 使用校准车的校准方法 |
2.5.2 自调节校准方法 |
2.5.3 下白石大桥WIM系统的校准 |
2.6 小结 |
第三章 下白石大桥车辆荷载统计特征 |
3.1 引言 |
3.2 常用的概率分布函数 |
3.3 下白石大桥车辆荷载统计特征 |
3.3.1 车重分布的统计 |
3.3.2 不同轴数车辆总重及轴重 |
3.3.3 车长分布规律 |
3.3.4 车间距分布规律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下白石大桥车辆荷载效应模型 |
4.1 引言 |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修正 |
4.2.1 初始模型 |
4.2.2 模型参数修正 |
4.2.3 模型修正效果的验证 |
4.3 准静态广义影响线 |
4.4 下白石大桥车辆荷载效应模型研究 |
4.4.1 车辆通过桥梁的模拟 |
4.4.2 车队影响线面积最大值 |
4.4.3 车队总重的概率密度函数 |
4.4.4 车辆荷载效应最大值分布计算方法 |
4.5 下白石大桥车辆荷载效应计算 |
4.5.1 荷载效应最大值的概率分布 |
4.5.2 下白石大桥不同重现期内的荷载效应最大值分布 |
4.6 小结 |
第五章 车辆荷载效应模型的验证与车辆荷载模型 |
5.1 引言 |
5.2 下白石大桥桥梁健康监测系统 |
5.3 应变数据的预处理 |
5.4 实测车辆荷载效应分析 |
5.5 不同荷载重现期内的应变最大值概率分布 |
5.6 下白石大桥车辆荷载效应评估 |
5.7 小结 |
第六章 车辆荷载模型在下白石大桥承载力评估中的应用 |
6.1 引言 |
6.2 基于静载试验的下白石大桥承载能力评估 |
6.2.1 控制截面 |
6.2.2 试验荷载及加载工况 |
6.2.3 试验工况的有限元分析 |
6.2.3.1 应力云图 |
6.2.3.2 计算结果分析 |
6.3 实际运营与规范车辆荷载作用的比较 |
6.3.1 荷载工况设置 |
6.3.2 挠度比较 |
6.3.3 应力比较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高速公路收费通行能力及关键设计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来源 |
1-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背景 |
§1-3 国内外发展趋势 |
§1-4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收费站数据采集 |
§2-1 调查对象 |
§2-2 调查任务及内容 |
§2-3 调查方案 |
§2-4 调查方式 |
§2-5 调查过程 |
2-5-1 调查日期 |
2-5-2 调查人员培训 |
2-5-3 调查注意事项 |
2-5-4 调查地点 |
2-5-5 调查点位置选取 |
第三章 计重收费通道研究 |
§3-1 计重收费车辆收费时耗特征调查及分析 |
§3-2 计重收费通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
3-2-1 收费通道基本通行能力分析 |
3-2-2 收费站服务水平分级 |
3-2-3 计重收费通道通行能力分析 |
3-2-4 计重收费通道与常规非计重通道通行能力比较 |
§3-3 故障复称车辆解决办法 |
第四章 复式收费通道研究 |
§4-1 复式收费通道通行能力研究 |
4-1-1 收费过程 |
4-1-2 编写程序框架 |
4-1-3 模拟结果 |
§4-2 复式收费通道模型研究 |
4-2-1 成本分析 |
4-2-2 优化模型 |
4-2-3 排队时间仿真模拟 |
4-2-4 模型分析 |
4-2-5 逗留时间模拟结果 |
4-2-6 最优收费亭数目结果分析 |
第五章 ETC 收费通道通行能力调查研究 |
§5-1 ETC 收费通道通行能力调查 |
§5-2 ETC 收费通道基本通行能力计算 |
§5-3 ETC 收费通道通行能力模拟 |
5-3-1 参数确定 |
5-3-2 仿真数据输入 |
5-3-3 仿真结果输出 |
5-3-4 仿真结果分析与评价 |
§5-4 通行能力对比分析建模 |
第六章 收费站设计参数分析 |
§6-1 收费站建筑设计 |
§6-2 收费站总体规划 |
§6-3 收费站建设规模设计标准 |
§6-4 收费广场布置 |
6-4-1 收费广场的设计原则 |
6-4-2 收费广场通道数的计算 |
§6-5 收费站房建设占地标准 |
6-5-1 员工宿舍 |
6-5-2 监控室 |
6-5-3 票据室 |
6-5-4 办公室 |
6-5-5 公共厕所 |
6-5-6 食堂 |
§6-6 收费站附属设施配置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成果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9)西长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概述 |
1.2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现状研究 |
1.2.1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 |
1.2.2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 |
1.2.3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西长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
2.1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概述 |
2.2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功能和特点 |
2.3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组成及关键技术 |
2.3.1 前端系统 |
2.3.2 传输系统 |
2.3.3 控制系统 |
2.3.4 显示系统 |
2.4 西长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2.4.1 监控设施 |
2.4.2 监控系统软件 |
2.4.3 主要设备 |
第三章 西长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设计与实现 |
3.1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概述 |
3.2 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构成及关键技术 |
3.3 西长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3.3.1 西长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概况 |
3.3.2 收费土建工程 |
3.3.3 收费硬件系统 |
3.3.4 收费系统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
3.3.5 收费系统软件 |
第四章 西长高速公路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高速公路通信技术概述 |
4.1.1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
4.1.2 高速公路通信网络技术的分类 |
4.1.3 高速公路通信传输网络技术的选择 |
4.1.4 高速公路图像传输技术的选择 |
4.1.5 高速公路语音交换的联网 |
4.2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构成及技术要求 |
4.2.1 干线光纤数字同步传输技术 |
4.2.2 综合业务接入网技术 |
4.2.3 数字程控交换技术 |
4.2.4 支撑网系统 |
4.3 西长高速公路通信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3.1 西长高速公路通信系统设计依据的标准 |
4.3.2 西长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建设方案 |
4.3.3 西长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切换方案 |
4.3.4 西长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
4.3.5 西长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对防雷接地的要求 |
4.3.6 西长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施工工艺要求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小型弯板计重收费系统在山区公路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山区公路计重设备现状分析 |
2 小型弯板系统结构及特点 |
2.1 小型弯板计重收费系统组成介绍 |
2.2 小型弯板计重收费系统结构特点 |
3 结束语 |
四、计重收费中称重设备的选址与安装(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桥梁检测评估用车辆荷载模型研究[D]. 李啸林. 重庆交通大学, 2020
- [2]新收费模式下高速公路沿线设施的优化设计研究[D]. 韩若峰. 长安大学, 2020(06)
- [3]基层超载超限治理困境分析 ——以广东省D市为例[D]. 徐畅.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新疆高速公路非现金支付的设计与实现[D]. 黄鑫. 长安大学, 2019(01)
- [5]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的使用与安装探讨[J]. 刘海华,邹敏,陆伟,何万卓,陈星桂,韦年涛,周积生,雷耀民,张忠昆,黄俊. 衡器, 2017(10)
- [6]大件运输收费问题研究[D]. 丁琼. 长安大学, 2015(12)
- [7]基于WIM系统的高速公路桥梁车辆荷载模型研究[D]. 张豪杰. 福州大学, 2013(09)
- [8]高速公路收费通行能力及关键设计参数研究[D]. 赵述捷. 河北工业大学, 2012(06)
- [9]西长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研究与实现[D]. 王建勋. 长安大学, 2011(07)
- [10]小型弯板计重收费系统在山区公路上的应用[J]. 张灵志. 公路交通技术,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