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大师只是鲁宗高僧吗?——论鉴真与天台宗的关系

鉴真大师只是鲁宗高僧吗?——论鉴真与天台宗的关系

一、鉴真大师仅仅是律宗高僧吗?——论鉴真与天台宗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彭瑞花[1](2020)在《论律宗与菩萨戒及大小乘戒律的融合》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佛教戒律发展史上,律宗实际创始人道宣以"四分通大乘"确立了大小乘戒律的地位,形成声闻戒为主体、菩萨戒为补充,两者并行流传的历史传统。但自道宣之后,不少律宗高僧在弘扬《四分律》的同时兼弘菩萨戒,尝试对大小乘戒律进行融合,唐朝鉴真、宋朝元照、辽代法均、明清时期的读体见月等人都是典型代表,他们既继承了道宣弘扬《四分律》的传统,又从不同的时代背景出发,从理论阐释和实践奉行中促进声闻戒和菩萨戒的融合。三坛大戒制度创立,将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置于同坛同期授受,标志着大小乘戒律最终走向融合,影响至今。

王勇[2](2020)在《近40年来中日海上交流研究综述与展望——以跨国人物为主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的日本研究在明代、近代、现代出现过三次高潮,近40年来经过学习、追赶、创新的多个阶段,在局部的"点"甚至特定的"面"上,实现对日本的超越。中日文化交流史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外延宽广,但文化的创造、传承、流播、接受、模仿、改良、创新诸环节,均离不开"人"的主导作用。基于此,本文以"跨国人物"为线,从"赴日中国人研究""来华日本人研究"两个层面,概述近40年来中日海上交流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突出中国学者的创新点与前沿性,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努力的方向。

释悟灯[3](2019)在《天台教法在日本的成立与展开》文中研究指明天台教法初传日本始于道璿律师,始传天台教典为鉴真和尚,大力弘扬天台教法者为鉴真和尚之弟子法进。然而,日本最澄继承道璿和鉴真和尚之法脉,并入唐至浙江天台山亲承天台之教法。最澄回日本后,在比叡山创立大乘菩萨戒坛,弘扬天台法华的一乘教法,开创了日本天台宗。日本天台宗对日本佛教而言,影响深远。从平安朝伊始,日本佛教除了真言宗之外,其余之宗派的宗祖都是出自日本天台宗之比叡山。如日本净土宗的法然、净土真宗的亲鸾、临济宗的荣西、曹洞宗的道元、日莲宗的日莲等宗派之开创者都是在比叡山出家、学

韩卫然[4](2019)在《扬州佛寺空间的保护利用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对于历史建筑及文化遗产的保护,由注重本体保护拓展至与周边环境整体保护;文物建筑由单体保护发展成对于历史建筑群落及其影响范围的整体性保护。作为重要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存,佛寺及其空间的修复保护与活化利用一直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很多案例表明,诸多现存佛寺正面临着文物价值损毁、修扩建的建筑风格与原有建筑风格等差异大、周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存在矛盾冲突等问题,不利于佛寺的保护与发展。有鉴于此,本文以扬州佛寺为例,对佛寺及其空间的发展历程、构成模式及影响要素进行探讨。(1)对现今扬州已公布的153处佛寺建筑及其空间进行调研,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走访、调研测绘等方法,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通过分析文献资料、现场考证等途径,得出扬州佛寺建筑空间的发展演变历程:以塔为中心的聚合空间—以殿堂为中心的多院空间—轴线对称的递进空间。(2)根据佛寺的分布现状,从佛寺选址及布局两个角度对影响扬州佛寺建筑及其空间构成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剖析,得出扬州佛寺空间受到了佛教文化与社会多元文化的共同影响,在选址上具有“占山”、“亲水”、“遍城”特色;在布局上具有整体内外分明,建筑组合秩序性强,形式丰富多样等特征。同时,寺院园林空间的世俗性大于宗教性。(3)通过对扬州9处代表性佛寺的梳理归纳,从佛寺空间形态、建筑形制与特征及空间组织三个角度对扬州佛寺建筑及其空间进行解析,得出扬州佛寺是以山门(天王殿)—佛殿—藏经楼(阁)—佛塔为核心的空间构成模式,传统佛寺建筑多以扬州地方通行的大木小式做法居多。将本文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指导扬州佛寺的保护与利用,完成了扬州大明寺空间的设计实践。本文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开展佛寺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提供借鉴。

马越[5](2019)在《隋唐时期扬州佛教文化沿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扬州是佛教在中国传播较早和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这座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古港,不仅成为隋唐经济文化体系中的翘楚,更成为佛教发展的重镇,凝聚了海上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共同记忆。本文以隋唐时期为时代背景,探讨扬州佛教文化得以传播所具备的经济与交通资本,剖析扬州沿海上丝绸之路建立起的国内外佛教关系,由此认识扬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传播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彭瑞花[6](2019)在《论天台宗与菩萨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菩萨戒的广泛流传与天台宗的弘扬关系密切,天台宗祖师通过撰写菩萨戒着述、完善菩萨戒仪、担任菩萨戒师、广传菩萨戒等方式弘扬菩萨戒。天台智顗从一心三观出发,以持戒为止观初缘,提出观心持戒理念,强调空观持戒、假观持戒、中观持戒,成为天台宗弘扬菩萨戒的思想根源。受其影响,菩萨戒得到广泛认可和弘传,成为与传统小乘戒律并行流传的戒律体系。鉴真东渡将菩萨戒正式传入日本,日僧最澄在比叡山进行戒律改革,使菩萨戒最终成为日本佛教戒律的主体,影响深远。

彭瑞花[7](2017)在《论鉴真对菩萨戒的弘传》文中研究说明鉴真(688-763),俗姓淳于,广陵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唐代律宗高僧,为江淮一带"独秀无伦,道俗归心"的授戒师,在日本则被尊为"唐大和尚"和"过海大师"。鉴真与天台宗关系密切,是兼通天台和律学的高僧,他遵循天台宗弘扬菩萨戒的传统,在弘扬《四分律》的同时注重弘扬菩萨戒。鉴真东渡日本后,除了建立日本律宗外,还将菩萨戒正式传入日本,在日本为天皇及其皇室成员等近四百人授菩萨戒,初步确立了菩萨戒的地位,为后来最澄的戒律改革奠定了基础。因此,鉴真在历

罗春梅[8](2013)在《唐代高僧鉴真东渡弘法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文中提出鉴真大师是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着名高僧,他不畏艰难,六次东渡终于实现了自己前往日本弘扬佛法的宏愿,在日本奠定了佛教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整肃了其风气,建立了统一的受戒制度,将日本佛教文化的发展推向了繁荣的顶峰。

葛继勇[9](2012)在《鉴真弟子法进与日本天台宗》文中研究说明鉴真及其弟子赴日,大力推动了天台教学思想在日本的流播,其中弟子法进功不可没。法进赴日前居住的扬州白塔寺很可能早就存在天台教学思想的传播;当时律宗高僧律、天台二宗兼学,鉴真、法进也不例外,均被誉为"天台宗学者"。法进在日不仅讲诵天台经籍,而且还利用自己携带至日的天台经典协助校勘已流传的天台佛经文本,参与佛经校勘事业。其与鉴真留存于东大寺的天台经籍为最澄所阅读,并由此促使日本天台宗的诞生。法进是最澄、园仁、成寻等日本天台宗历代宗师所注目敬仰的杰出人物。

师敏[10](2011)在《圆仁的入唐求法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日本的入唐求法僧作为唐代佛教东渡的核心载体,在唐代中日佛教交流以及日本中古文化的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圆仁是众多求法僧中被称为“日本的玄奘”的僧人,堪称中日佛教交流的代表性人物。首先,圆仁在盛唐之后入华求法巡礼各地九年零两个月,回国后大力弘扬佛教文化,是一位在唐文化东传过程中承上启下的人物。其次,他完善了日本天台宗,为日本佛教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第三,他对当时日本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从文学艺术到民俗信仰等各个层面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最后,他留给后人一本兼具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的汉文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本文以圆仁在唐的学习和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为研究主线,对他在唐文化流播日本的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全面的清理,力图客观而准确地评论其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具体考察和论证步骤如下:首先在导论中介绍有关圆仁文献资料的整理情况,重点介绍国内学者和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说明进一步研究圆仁的现实意义。第一章论述圆仁来唐的历史背景。首先论述唐朝国力由盛到衰背景下的东亚国际体系。其次考察这种国际大背景下的中日文化交流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圆仁来唐求法的真实身份和真实目的。第二章阐述圆仁在唐的求法活动。通过考察求法、求取佛法的途经和求取外书的内容三个方面来展开详细讨论。第三章探讨圆仁在唐的社会交往。从“圆仁在唐的四种主要社会交往、唐朝社会各阶层对圆仁的态度和社会交往在圆仁求法过程中的作用”三个层面着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其中,在唐社会各阶层对其态度方面,就态度的好坏进行量化分析,更完整地考察圆仁在唐的社会交往状况。第四章考察圆仁对日本佛教的影响,主要就天台宗、观音信仰、文殊信仰等方面进行论述。本章首次较深地讨论了圆仁对天台宗的发展和完善。探讨了圆仁和文殊信仰的关系,并全面系统地考察了学界不太关注的观音信仰对圆仁的影响。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通过考察日本平安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有代表性的各种文化现象,进一步探讨圆仁对日本语言文字、文学、音乐、美术和民俗信仰的影响,对其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以及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做出更为公正准确的评价。第九章从“圆仁在中日文明交往中的作用、圆仁的精神及其对当代人的启示和圆仁入唐求法所体现的文明交往特点”三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和总结唐代中日之间的文明交往。客观地说,学术界尤其是日本学界关于圆仁的研究成果已经不少,要想在众多学者颇多耕耘的这一研究领域寻找新的突破点实非易事。此论文力求在尊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圆仁来唐求法及归国后的文化贡献作进一步探讨,一方面填补中国学术界的空白,另一方面也为日本学术界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二、鉴真大师仅仅是律宗高僧吗?——论鉴真与天台宗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鉴真大师仅仅是律宗高僧吗?——论鉴真与天台宗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论律宗与菩萨戒及大小乘戒律的融合(论文提纲范文)

一、道宣“四分通大乘”与大小乘戒律地位的奠定
二、道宣之后律宗高僧们对大小乘戒律的初步融合
三、宋辽时期律宗对菩萨戒的弘扬及大小乘戒律的深度融合
    (一)律宗中兴之祖元照对大小乘戒律的融合
    (二)辽代法均一系对菩萨戒的弘扬
四、三坛大戒制度与大小乘戒律的最终融合
    (一)三坛大戒制度形成的原因
    (二)三坛大戒制度的创立
    (三)对三坛大戒制度的评价

(2)近40年来中日海上交流研究综述与展望——以跨国人物为主线(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赴日中国人研究
    (一)赴日华侨史
    (二)古代日本的大陆移民
    (三)赴日唐人
    (四)在日宋商
    (五)唐僧鉴真
    (六)朱舜水
    (七)其他人物
三、来华日本人研究
    (一)遣唐使
    (二)井真成
    (三)圆仁
    (四)入宋僧
    (五)遣明使
四、结语

(3)天台教法在日本的成立与展开(论文提纲范文)

一、天台教法东传
    (一)道璿初传天台教法
    (二)鉴真初传天台教典
    (三)法进初宣天台教法
    (四)最澄创立日本天台宗
二、天台教法在日本展开
    (一)开创净土宗的法然
    (二)开创净土真宗的亲鸾
    (三)荣西与临济宗
    (四)开创曹洞宗的道元
    (五)开创日莲宗的日莲
三、结论

(4)扬州佛寺空间的保护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国外研究进展
        1.4.2 国内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1.5.1 创新点
        1.5.2 难点
    1.6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6.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扬州佛寺的发展历程
    2.1 佛教寺院发展概况
        2.1.1 佛教发展简述
        2.1.2 汉传佛寺空间分布特征
    2.2 扬州佛寺的历史演进
        2.2.1 两汉至六朝时期
        2.2.2 隋唐时期
        2.2.3 宋元明清时期
        2.2.4 民国时期
        2.2.5 建国后至今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扬州佛寺空间的构成因素
    3.1 扬州佛寺分布概况
    3.2 选址类型与影响因素
        3.2.1 山林型佛寺—占山
        3.2.2 临水型佛寺—亲水
        3.2.3 城区型佛寺—遍城
    3.3 布局类型与影响因素
        3.3.1 义理影响佛寺空间形态
        3.3.2 礼制约束佛寺空间格局
        3.3.3 世俗拓展佛寺空间类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扬州佛寺建筑及空间解析
    4.1 扬州佛寺的空间形态
        4.1.1 佛寺案例选取
        4.1.2 佛寺空间形态分析
    4.2 建筑形制及特征分析
        4.2.1 山门(天王殿)
        4.2.2 大雄宝殿
        4.2.3 藏经楼(阁)
        4.2.4 法(讲)堂、禅堂
        4.2.5 斋堂
        4.2.6 佛塔
    4.3 扬州佛寺的空间组织
        4.3.1 斋供仪式
        4.3.2 日常仪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明寺相关空间保护设计实践
    5.1 扬州佛寺的使用现状
        5.1.1 扬州佛寺存在的问题
        5.1.2 大明寺发展价值与要求
    5.2 大明寺概况
        5.2.1 区位环境
        5.2.2 历史沿革
    5.3 大明寺空间分析
        5.3.1 整体布局
        5.3.2 空间构成
    5.4 保护性设计实践
        5.4.1 保护规划
        5.4.2 总平面设计阐述
        5.4.3 空间功能组织
        5.4.4 空间营造表达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 扬州市佛教活动场所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表2: 142座汉传国家重点佛寺的数据统计
    附表3: 2017年度扬州部分寺院佛事活动安排
致谢
作者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5)隋唐时期扬州佛教文化沿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一、隋唐扬州佛教文化传播的经济与交通资本
    (一) 扬州古港的水运经济枢纽位置
    (二) 交通航道促进扬州佛教的发展
二、扬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港口
    (一) 隋唐僧侣海路求法的中转港
    (二) 扬州沿海丝建立起的中日、中朝佛教关系
        1.鉴真东渡传播文化
        2.日僧圆仁跨海求经
        3.新罗崔致远佛学化
三、结语

(6)论天台宗与菩萨戒(论文提纲范文)

一、天台宗弘扬菩萨戒的主要表现
    (一) 撰写菩萨戒着述
    (二) 完善菩萨戒仪
    (三) 担任菩萨戒师
二、天台宗弘扬菩萨戒的思想根源
    (一) 天台止观思想
    (二) 观心持戒
三、天台宗弘扬菩萨戒的影响
    (一) 菩萨戒在中国广泛流传
    (二) 菩萨戒传入日本并广泛流传

(7)论鉴真对菩萨戒的弘传(论文提纲范文)

一、鉴真的律学传承
二、鉴真弘传菩萨戒的主要活动
三、鉴真将菩萨戒正式传入日本
四、结语

(8)唐代高僧鉴真东渡弘法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鉴真东渡日本活动
二、鉴真东渡弘法对于日本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
    1. 建立统一规范化的“三师七证”制度。
    2. 奠定了日本律宗的理论基础。
    3. 传播佛学思想, 整肃日本佛教。

(10)圆仁的入唐求法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资料的类型与存世现状
第一章 圆仁入唐求法的背景
    第一节 唐册封体制下的中日文化交流
        一、册封体制
        二、9世纪前期的日本遣唐使
    第二节 圆仁入唐求法前的经历
        一、圆仁师事最澄
        二、圆仁入唐求法动机的形成
第二章 圆仁在唐的求法活动
    第一节 圆仁在唐的求法历程
        一、圆仁求法的第一站——扬州
        二、圆仁求法的第二站——赤山法华院
        三、圆仁求法的第三站——五台山
        四、圆仁求法的最后一站——长安
    第二节 圆仁的求法途经
        一、圆仁求取佛法的途经
        二、圆仁求取经典的途经
    第三节 圆仁求取的外书
        一、语言文学类
        二、典章礼仪制度和地志类
        三、日常生活类
第三章 圆仁在唐的社会交往
    第一节 圆仁在唐的四种主要社会交往
        一、圆仁和各级政府官员的交往
        二、圆仁和僧侣的交往
        三、圆仁和普通民众的交往
        四、圆仁和新罗人的交往
    第二节 唐朝社会各阶层对圆仁的态度
        一、唐朝廷和各级政府官员对圆仁的态度
        二、僧侣对圆仁的态度
        三、普通民众对圆仁的态度
        四、新罗人对圆仁的态度
    第三节 社会交往在圆仁求法过程中的作用
        一、圆仁和他人的物质交往
        二、圆仁和他人的精神交往
        三、圆仁和他人的政治交往
第四章 圆仁对日本佛教的影响
    第一节 圆仁归国后的弘法活动
        一、归山
        二、灌顶、授戒和修法
        三、示寂
    第二节 圆仁对日本天台宗的影响
        一、确立天台密教体系
        二、引入法照的五会念佛
        三、弘传法华忏法
        四、宣扬戒律并重视授戒
    第二节 圆仁和文殊信仰
        一、五台山文殊信仰对圆仁的影响
        二、归国后圆仁对文殊信仰的推广
    第三节 圆仁和观音信仰
        一、圆仁与《观世音经》
        二、入唐途中圆仁对观音灵验的亲身体会
        三、唐观音应化信仰对圆仁的影响
        四、回国后圆仁对观音信仰的推广
第五章 圆仁对日本语言文字的贡献
    第一节 圆仁传入的梵文
        一、圆仁在唐对梵语的学习
        二、《请来目录》中的梵汉两体和梵字本经卷
        三、圆仁悉昙学在日本的流传及影响
    第二节 圆仁传入的汉语
        一、圆仁在唐对汉语的学习
        二、圆仁传入的新汉音
        三、圆仁的汉文着作
第六章 圆仁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第一节 日记在日本平安时期的发展
    第二节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叙述特色
        一、人称的转换
        二、视角的切换
    第三节 《入唐法巡礼行记》的文学性
        一、从圆仁对人物的描写看《行记》的文学性
        二、从圆仁对景物的描写看《行记》的文学性
        三、从圆仁对人文景观的描写看《行记》的文学性
        四、从圆仁对民间疾苦的描写看《行记》的文学性
第七章 圆仁对日本佛教音乐和美术的影响
    第一节 圆仁对日本佛教音乐的影响
        一、圆仁在唐观摩的佛教法会仪式
        二、圆仁创立天台声明
    第二节 圆仁对日本佛教美术的影响
        一、圆仁带回的密教方面的美术资料
        二、圆仁请回的天台宗图像
        三、圆仁在日本佛教雕刻方面的贡献
        四、圆仁在日本佛教建筑方面的贡献
第八章 圆仁对日本民俗的影响
    第一节 赤山明神与泰山府君
    第二节 泰山府君祭
        一、安倍晴明
        二、泰山府君祭的影响
    第三节 泰山府君信仰
        一、日本民间的泰山府君信仰
        二、赤山禅院(赤山神社)
第九章 从圆仁入唐求法看唐代中日之间的文明交往
    第一节 圆仁在中日文明交往中的作用
    第二节 圆仁的精神及其对当代人的启示
        一、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吃苦耐劳、情达变通的精神
        三、志存高远、不断精进的精神
        四、刻苦求学、治学严谨的精神
        五、诲人不倦、造福世人的精神
    第三节 圆仁入唐求法体现出来的文明交往特点
参考文献
附录 慈觉大师圆仁年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作者简介

四、鉴真大师仅仅是律宗高僧吗?——论鉴真与天台宗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律宗与菩萨戒及大小乘戒律的融合[J]. 彭瑞花. 宗教学研究, 2020(03)
  • [2]近40年来中日海上交流研究综述与展望——以跨国人物为主线[J]. 王勇. 海交史研究, 2020(01)
  • [3]天台教法在日本的成立与展开[J]. 释悟灯. 法音, 2019(12)
  • [4]扬州佛寺空间的保护利用研究[D]. 韩卫然. 扬州大学, 2019(02)
  • [5]隋唐时期扬州佛教文化沿海上丝绸之路的传播[J]. 马越. 文化学刊, 2019(03)
  • [6]论天台宗与菩萨戒[J]. 彭瑞花. 世界宗教文化, 2019(01)
  • [7]论鉴真对菩萨戒的弘传[J]. 彭瑞花. 法音, 2017(10)
  • [8]唐代高僧鉴真东渡弘法对日本文化的影响[J]. 罗春梅. 兰台世界, 2013(36)
  • [9]鉴真弟子法进与日本天台宗[J]. 葛继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 [10]圆仁的入唐求法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D]. 师敏. 西北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鉴真大师只是鲁宗高僧吗?——论鉴真与天台宗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