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讲话: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月1日”讲话: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七一”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论述(论文文献综述)

薛广洲,胡安全[1](2004)在《伟大的理论创新 坚实的理论探索——2000-2003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已逾四年,在中共中央的推动下,这一研究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和完善,也逐步走向深入,并在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贯彻落实等问题的探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推动下,这一重要思想也写入了宪法。认真回顾这一研究历程,总结经验,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重要思想有重要意义。

孔寒冰[2](2004)在《试论“三个代表”政治现象的产生过程》文中认为“三个代表”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政治现象 ,其内容主要包括 :它的提出、完善与最终定位 ;学术界、理论界对它的解释和宣传 ;全党和全国人民对它的学习和贯彻。不论人们有什么样的价值判断 ,包括这些内容的一种政治现象本身却是客观存在的。系统地分析、研究它产生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对于理论上正确认识“三个代表”的功能和意义、实践上正确贯彻它的基本精神 ,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王观松[3](2004)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从而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因为它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的的方向。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勇于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整体性上探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论文由导言和五章以及结束语组成。 导言部分主要论述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重大意义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方法论问题。 正文部分。第一章主要探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及其地位。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他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面对新的历史条件的机遇和挑战,怀着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经过长期的深入考验得出的重要结论。第二章主要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即“四个最”。(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三章主要介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容,即对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作深入展开。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深刻的理论性、现实的实践性、鲜明的阶级性、丰富的历史性、严密的整体性等理论特色。第四章主要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主题。在本章中,首先介绍了学术界对主题的不同看法,然后提出本人对主题的见解并作出论证。第五章主要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坚持执政为民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孔寒冰[4](2004)在《试论“三个代表”政治现象的产生过程》文中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来以后,国内理论界、学术界给予了极为高度的重视,专家、学者们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数以万计,出版的着作不下几百种。总的说来,它们都是把"三个代表" 作为一种政治指导思想来解释和论证的。这样做虽然无可非议,可过

石仲泉,张启华,张静如,邵维正,萧裕声,谢春涛,王顺生,侯且岸[5](2003)在《学习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座谈会笔谈》文中提出2003年7月8日,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举行认真学习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座谈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谷安林、张启华,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龚育之,常务副会长李传华、陈威,副会长石仲泉、张静如及党史界一些着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石仲泉、张启华、张静如(北京师范大学法律与政治研究所教授)、邵维正(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教授)、萧裕生(军事科学院军史部副部长、研究员)、谢春涛(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王顺生(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主任、教授)、侯且岸(北京行政学院教授)等先后作了发言。现将他们的发言按顺序刊登如下。

申存良[6](2003)在《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提高到新高度》文中研究说明

周振国[7](2003)在《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及其体系结构》文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 ,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其科学体系的形成 ,有一个酝酿、提出、展开论述和深化的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 ,即哲学基础、理论主体、主体的展开和应用。中共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展 ,这一历史性贡献将越来越显示出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张蔚萍[8](2003)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一定要抓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核心问题》文中指出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一定要抓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核心问题。抓住“三个代表”这个核心 ,就必须理解它的时代背景和形成的历史过程 ,就必须把握“七一”讲话的基本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世纪之交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任务、与 2 0世纪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的重大历史挫折、与邓小平向第三代领导集体交接班时的重托以及与世纪之交我党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七一”讲话围绕着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提出了十大理论新观点。通过对这些新的理论观点的学习讨论 ,进一步提高了认识 ,统一了思想 ,为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石仲泉[9](2003)在《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一个先锋队”到“三个先锋队” ,“一个代表”到“三个代表” ,从思想发轫到理论形态形成 ,认识理论创新到认定理论地位 ,从理论创新走向实践创新 ,从理论创新走向全面实践创新七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许冬梅[10](2003)在《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历程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文中认为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这一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石仲泉同志。

二、“七一”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论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七一”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论述(论文提纲范文)

(2)试论“三个代表”政治现象的产生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个代表”的提出
二、“三个代表”的政治定位
    第一, 政治上的定位。
    第二, 理论上的定位。
    第三, 全面地普及和推广。
三、“三个代表”的理论化和系统化
四、“三个代表”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指导思想
结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一、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重大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2.国内理论界对本课题的研究
        3.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意义
    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方法论
        1.把握课题研究方法论的意义
        2.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三个视角
第一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及其地位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
        1.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背景、根据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位
        1.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2.在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上的地位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三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1.关于党的思想路线
        2.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勾画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蓝图
        4.强调发展首先是发展生产力
        5.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7.关于国际战略
        8.关于党的建设
        9.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理论特色
        1.强烈的时代性
        2.深刻的理论性
        3.现实的实践性
        4.鲜明的阶级性
        5.丰富的历史性
        6.严密的整体性
第四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主题
    一、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主题的讨论
        1.几种不同的学术观点
        2.本人对上述观点的评价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主题
        1.主题的科学提法及其依据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回答的基本问题
第五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精神实质
    一、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1.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3.坚持与时俱进的特征
    二、坚持党的先进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要求
        1.党的先进性贯穿于我们党的全部实践
        2.党的先进性体现在理论创新的全过程
        3.党的先进性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每一个代表中
    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1.坚持执政为民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2.坚持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3.坚持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属性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的新阐发
结束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理论体系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阶级基础要求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基础要求发展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基础要求发展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群众基础要求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5)学习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座谈会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由治党及至治国的理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理论工作者的使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谈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军史研究的发展
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征
关于努力建设先进文化的思考

(7)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及其体系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创立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过程。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和体系的形成。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结构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四、“七一”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论述(论文参考文献)

  • [1]伟大的理论创新 坚实的理论探索——2000-2003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综述[J]. 薛广洲,胡安全.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4(11)
  • [2]试论“三个代表”政治现象的产生过程[J]. 孔寒冰. 国际政治研究, 2004(04)
  •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探索[D]. 王观松. 武汉大学, 2004(11)
  • [4]试论“三个代表”政治现象的产生过程[A]. 孔寒冰. 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4
  • [5]学习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座谈会笔谈[J]. 石仲泉,张启华,张静如,邵维正,萧裕声,谢春涛,王顺生,侯且岸. 中共党史研究, 2003(05)
  • [6]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提高到新高度[J]. 申存良. 前进, 2003(08)
  • [7]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及其体系结构[J]. 周振国. 河北学刊, 2003(04)
  • [8]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一定要抓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核心问题[J]. 张蔚萍.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3(02)
  • [9]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J]. 石仲泉.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3(03)
  • [10]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历程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历程——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J]. 许冬梅. 理论前沿, 2003(08)

标签:;  ;  ;  ;  ;  

“7月1日”讲话: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