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评估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赵建华[1](2021)在《高校教学实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探究》文中指出教学实验资源的配置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工作,既往配置以调控为主,缺少对实验教学的关注。公平和效率是衡量教学实验资源配置合理性的两项重要指标,公平表现为"配为所需",效率体现在"配为所用"。提出单台套设备年使用人时数标准和设备台套数计算方法,是教学实验资源配置由粗放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一次尝试。实践结果表明,基于公平和效率理念的教学实验资源配置对于倒逼学院重视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提高教学实验资源共享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实验配置策略与方式。
陈慧欣[2](2021)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方式。2019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职业院校应当持续更新并推进顶岗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表明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前提。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可用性更强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调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情况,为科学地构建评价体系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文献、政策、师生深入访谈三种材料编码来构建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三级构成要素,再逐步凝练出二级构成要素,最后基于CIPP评价模式形成4个一级构成要素。通过邀请17名专家开展三轮专家咨询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各构成要素及权重。评价体系共分两个部分,分别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构成要素、15个二级构成要素和42个三级构成要素;学生评价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构成要素、7个二级构成要素和23个三级构成要素。再根据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分别编制出具有针对性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教师评价卷)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学生评价卷)。将研究编制的教师评价卷与学生评价卷付于运用,对广东省内的高职学生及实践教学任课教师进行调查,对回收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得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根据问题所属的构成要素,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提出针对性建议;此外,结合评价体系中权重指标较高的构成要素,从而从评价体系的相关主体的角度出发,为高职院校或其他研究者提出评价体系构建的建议,分别有以下四点建议措施:(1)重视对学校在发展定位方面的评价。(2)提高教师培训、经历在评价体系的权重。(3)重视实践教学方法与内容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4)增强对企业影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转化的评价。
沈佳坤[3](2019)在《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两阶段配置的效率评价与提升研究》文中提出研究型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内部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助于各项办学职能的充分发挥,从而对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研究型大学知识成果的阶段性产出规律,将财务资源配置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并选择以“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两阶段配置的效率评价与提升”为主题展开研究,旨在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财务资源配置管理提供参考。本文首先梳理了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界定了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的范畴和宏微观配置的内涵,论述了财务资源配置中的资源基础理论和知识流理论,阐述了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理论,并综述了相关的效率评价方法、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和效率提升方法的研究,进而提出了本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建立了本文的基本理论模型,通过分析研究型大学的特征,阐明了财务资源配置目标两个层次的内涵,据此构建了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两阶段理论模型,具体包含“无形资源积累”阶段和“职能成果产出”阶段,并建立了基于两阶段链式共享投入关联网络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效率测算模型。第三,构建了配置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初始投入、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三类指标,进而实证评价了中国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配置总体和两个阶段的相对效率,并将网络DEA方法与传统DEA方法进行了对比。第四,探索了财务资源使用者在两阶段配置中的影响机制,联合分析了财务资源的配置过程和知识的创造与传播规律,建立了财务资源使用者对两个配置阶段财务资源利用率决定性影响的理论框架,进而利用Tobit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研究型大学各类财务资源使用者决定性作用的实际发挥情况。最后,基于前述研究成果,探查了财务资源两阶段配置的效率提升路径,将研究型大学依据两个配置阶段效率的高低分为四种类型,据此建立了五条效率提升的理论路径,进而利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实证检验了理论路径的可行性,最终得出了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方法与对策建议。本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创新点如下:第一,构建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两阶段理论模型与测算模型。针对现有研究仅从最终产出视角评价总体效率导致结果无法反映中间产出效率情况的不足,本文根据研究型大学知识成果的阶段性产出规律,以无形资源作为财务资源配置的中间产出,并明确财务资源配置目标的积累无形资源最大化与产出各项职能成果最大化两个层次的内涵,据此构建配置效率评价的两阶段理论模型,以及基于两阶段链式共享投入关联网络DEA的测算模型,进而通过评价实证研究反映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两个配置阶段的效率变化趋势,并通过与传统DEA方法的对比,验证基于网络DEA的效率测算模型的有效性与优越性,为探查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效率变化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算法支撑。第二,揭示财务资源使用者通过知识流过程对两个配置阶段各项财务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机制。针对现有研究仅从现象层面分析零散的效率影响因素导致结果解释力度不足的缺憾,本文联合分析财务资源的配置过程与知识流过程,明确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使用者异质性特征的决定性作用,据此建立财务资源使用者影响两个配置阶段各项财务资源利用率的理论框架,以及基于三阶段DEA和Tobit回归的计量分析模型,并实证揭示各类财务资源使用者由于知识储量和知识流推动能力的内在差异及发挥程度不同,对财务资源利用率产生积极、消极和不显着影响的情况,从知识流理论视角提升了财务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研究的系统性与科学性。第三,验证基于研究型大学效率类型转变的财务资源配置效率理论提升路径的可行性。针对现有研究局限于规范性探讨效率提升方法导致得出的对策建议适用性不强的缺憾,本文根据两阶段配置效率评价结果的高低,划分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配置效率的类型,并考虑财务资源使用者的决定性影响,建立基于效率类型转变的理论提升路径,进而通过多案例研究实证检验理论路径的可行性,揭示职能成果产出阶段是无形资源积累阶段配置效率提升前提的规律,从加强财务资源使用者管理角度建立提升方法与对策建议,为研究型大学选择和制定财务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路径与方法提供了决策支持。
刘丽玲[4](2019)在《GL学院电子类开放式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迭代加速,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目标以及“新工科”的提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性高科技应用型人才是实现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已成为高校的热点课题。实验室作为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主力,建设资源的投入逐渐加大,尤其是开放实验室的建设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适应形势,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验室建设目标的有效融合,科学有效的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也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的普及,项目管理已被引入国内高校实验室建设或管理中并有了一定发展。研究也发现,项目管理在实验室建设的业务实践中理论研究较多,系统应用的研究较少,尤其针对个案进行逐层剖析研究的更少。随着电子信息的快速发展,作为理工类院校教学水平的直接体现,电子类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研究顺应发展需要。文中选择以GL学院电子类开放性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项目管理知识应用研究,旨在用项目管理方法提高其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质量及效率。建设电子类开放性基础创新实验室更加注重实验室的整体规划设计,尤其是课程体系、安全监控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现,还要考虑资源利用的合理调配管理,比如对创新、耗材的支撑等,增加了实验室建设项目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应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进行建设。本文在分析国外实验室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国内实验室管理的差距和不足,并对项目管理相关知识要点及电子类实验室、基础创新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特点进行梳理。本文对GL学院电子类开放式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了介绍并就项目特点、面临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了需求论证不充分、项目任务分解不详、项目风险管理不足等问题,然后将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验室建设项目中,并针对项目面临的影响因素及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解剖,以建立完整的实验室建设项目体系,来实现业务实践应用研究及问题的解决,在提高GL学院对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管理能力的同时,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借鉴。
赵玉茹,冯建跃[5](2019)在《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策略探析》文中研究表明鉴于现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不够系统,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突出了配置的重要性和使用的专有性,弱化了国有资产投入的经济性和资源的共享性,造成高校大型仪器设备需求、配置与管理相脱节,开放共享不足、利用绩效低下成为顽症痼疾。结合高校全面施行政府会计制度,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从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视角,创新地提出国有资产管理绩效优先理念指导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策略,通过加强高校内部成本核算建立可量化的投入产出经济体系,以绩效杠杆和政策保障等为系列举措,全面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提高。
崔茂齐[6](2019)在《基于设备利用率的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文中指出地方高校实验室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提高投入与产出效益,是实验室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实验室基层管理者的角度,对影响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的要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葛海燕,陈火英,刘艳,陶懿伟,方心葵[7](2018)在《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作用 提高实验教学设备利用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实验教学设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高校中实验仪器设备普遍存在着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实验技术人员参与仪器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关键。在当前高校实验仪器设备投入大、管理复杂的背景下,指出要明确实验技术人员的定位,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在仪器设备的购前论证、维护保养与维修、资源共享、新项目及功能的开发,以及后期处置等各环节的作用,提高实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
匡欣[8](2017)在《华东交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各高校对仪器设备的投入不断加大,在数量上呈现出较大规模增长。高精尖仪器设备也在普通高校中得以普及,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但是,各高校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投资效益差等。这使得大型仪器设备的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管好用好,减少闲置和浪费,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使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学、科研,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针对华东交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现状,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调查问卷等方法,分别从管理机构及师生层面对大型仪器设备申购、管理和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索该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存在的问题,并为之寻求解决方法,以期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参考。首先,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走访资产管理处的方法,针对华东交通大学在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机构、管理系统、管理制度、资产价值、分布情况以及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调研,并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分析,从学校层面了解影响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因素。研究表明:资金来源、管理制度、绩效成果、机时利用率等是影响华东交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因素。其次,采用调查问卷方法,针对华东交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情况,在师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教学研究中影响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因素。研究表明:人员配置、开放共享程度、维修状况、培训力度等因素是制约华东交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其他因素。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运用固定资产管理理论及生命周期理论,总结华东交通大学在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资金、人才、平台、制度、管理、激励、共享等方面提出若干具有较高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王亚[9](2017)在《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动力学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还需要具有动力学的管理机制。通过校内"虚拟货币或积分"进行工作量考核,调动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与共享,建立健全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考核机制,将使用效益与资源配置、使用单位的经济利益挂钩。提高仪器占用成本,迫使占用单位产生动力,促使其积极主动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赵阳[10](2017)在《浅谈科研仪器使用率与效益的提高》文中研究指明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础条件。是高校办学实力与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仪器设备利用率高低与否,则直接关乎到高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步伐。因此,在新形势下,就如何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建设管理与开放共享,切实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科研和对外服务能力,是当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急需面对的现实问题。针对影响和制约仪器设备使用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校科研仪器创新管理工作实践,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二、高校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评估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评估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教学实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深化教学实验资源整合,强化实验教学研究 |
1.1 教学实验资源配置历史回顾 |
1.2 教学实验资源配置必须关注实验教学 |
2 公平和效益是衡量教学实验资源配置合理性的两项重要指标 |
2.1 公平体现“配为所需” |
2.2 效率体现“配为所用” |
3 教学实验资源配置的实践 |
3.1 论证实验项目 |
3.2 制定每台套设备每年能完成的实验人时数 |
3.3 每个实验项目应配置的设备台套数 |
3.4 实验室面积的测算 |
4 教学实验资源合理配置改革成效 |
(1) 学院重视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 |
(2) 教学实验资源配置政策更加透明、稳定,资源配置有计划、可预期。 |
(3) 促进教学实验资源共享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 |
5 结 语 |
(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rt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动态 |
二、国外研究动态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与问题 |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实践教学质量 |
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
第二节 CIPP评价模式 |
一、CIPP评价模式的含义 |
二、CIPP评价模式的要素与特征 |
三、CIPP评价模式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契合性 |
第三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构成要素与体系构建 |
第一节 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 |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确立依据 |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确立原则 |
第二节 评价指标的实践选取 |
一、文献研究选取指标 |
二、政策研究选取指标 |
三、实践研究选取指标 |
四、评价指标合并与筛选 |
第三节 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的专家法实施 |
一、专家咨询问卷的确定 |
二、专家咨询实施过程 |
三、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
四、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
五、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的确定及其来源 |
第四节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权重确立 |
一、构建评价体系层次结构 |
二、构成要素的权重计算 |
三、构成要素的权重分析 |
第四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验证与分析 |
第一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调查分析 |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编制 |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实施 |
第二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一、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信度分析 |
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效度分析 |
第三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构成要素分析 |
一、实践教学背景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
二、实践教学投入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
三、实践教学过程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
四、实践教学成果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
第四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构成要素的反映情况 |
一、实践教学背景情况 |
二、实践教学投入情况 |
三、实践教学过程情况 |
四、实践教学成果情况 |
第五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措施 |
第一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启示 |
一、学校层面问题及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
二、教师层面问题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
三、学生层面问题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
第二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权重反映 |
一、学校发展定位在背景评价中的权重高 |
二、师资队伍建设在投入评价中的权重高 |
三、实践教学方法在过程评价中的权重高 |
四、企业认可度在成果评价中的权重高 |
第三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建议 |
一、重视对学校在发展定位方面的评价 |
二、提高教师培训、经历在评价体系的权重 |
三、重视实践教学方法与内容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
四、增强对企业影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转化的评价 |
第四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局限 |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咨询(第一轮专家咨询) |
附录2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咨询(第二轮专家咨询) |
附录3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权重咨询(第三轮专家咨询) |
附录4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教师评价问卷) |
附录5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学生评价问卷) |
附录6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构成要素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3)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两阶段配置的效率评价与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3.1 规范研究 |
1.3.2 实证研究 |
1.3.3 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
1.4 技术路线 |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2.1 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配置内涵的界定 |
2.1.1 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的范畴 |
2.1.2 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的宏观配置 |
2.1.3 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的微观配置 |
2.2 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配置中成果产出的理论基础 |
2.2.1 资源基础理论 |
2.2.2 知识流理论 |
2.3 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高校财务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方法 |
2.3.1 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理论 |
2.3.2 基于生产前沿的配置效率衡量 |
2.3.3 SFA效率评价方法 |
2.3.4 传统DEA效率评价方法 |
2.3.5 网络DEA效率评价方法 |
2.3.6 三阶段DEA效率评价方法 |
2.4 高校财务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研究 |
2.4.1 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2.4.2 配置效率的提升方法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3 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两阶段理论与测算模型 |
3.1 问题提出 |
3.2 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配置目标的确定 |
3.2.1 研究型大学的界定 |
3.2.2 研究型大学的特征 |
3.2.3 研究型大学的财务资源配置目标 |
3.3 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两阶段理论模型 |
3.3.1 财务资源配置过程的阶段划分 |
3.3.2 两阶段理论模型的构建 |
3.4 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两阶段测算模型 |
3.4.1 效率评价方法选择 |
3.4.2 基于网络DEA的财务资源配置效率两阶段测算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4 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 |
4.1 问题提出 |
4.2 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1 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4.2.2 初始投入指标分析 |
4.2.3 中间产出指标分析 |
4.2.4 最终产出指标分析 |
4.3 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实证分析 |
4.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3.2 基于网络DEA的配置效率评价 |
4.3.3 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
4.3.4 网络DEA与传统DEA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5 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使用者在两阶段配置中的影响机制 |
5.1 问题提出 |
5.2 理论分析 |
5.2.1 财务资源配置与知识流过程的联合分析 |
5.2.2 财务资源使用者决定性影响的理论框架 |
5.2.3 财务资源使用者特征变量的建立 |
5.3 计量分析模型 |
5.3.1 模型设计 |
5.3.2 单项财务资源利用率的测算模型 |
5.3.3 财务资源使用者影响财务资源利用率的Tobit回归模型 |
5.4 实证分析与结果 |
5.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5.4.2 研究型大学两个配置阶段财务资源利用率的测算 |
5.4.3 财务资源使用者影响两个配置阶段财务资源利用率的回归结果 |
5.5 财务资源使用者影响作用的实证结果讨论 |
5.5.1 回归结果汇总 |
5.5.2 财务资源使用者影响教育经费利用率的结果讨论 |
5.5.3 财务资源使用者影响科技经费利用率的结果讨论 |
5.5.4 财务资源使用者影响房屋设施利用率的结果讨论 |
5.5.5 财务资源使用者影响仪器设备利用率的结果讨论 |
5.6 本章小结 |
6 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两阶段配置的效率提升路径与方法 |
6.1 问题提出 |
6.2 理论分析 |
6.2.1 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配置效率类型的划分 |
6.2.2 财务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理论分析 |
6.3 财务资源两阶段配置效率的理论提升路径构建 |
6.4 案例分析 |
6.4.1 案例选取原则与数据来源 |
6.4.2 案例简介 |
6.4.3 多案例综合分析 |
6.4.4 财务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路径的实证结果 |
6.5 财务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方法与对策建议 |
6.5.1 提升方法 |
6.5.2 对策建议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结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GL学院电子类开放式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实验室发展现状与对比分析 |
1.3.1 国外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发展 |
1.3.2 国内实验室管理发展及差距 |
1.3.3 实验室建设项目研究的必要性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本论文结构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实验室及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
2.1 实验室相关概念 |
2.1.1 电子类实验室 |
2.1.2 开放性实验室 |
2.1.3 电子类开放性实验室建设项目研究意义 |
2.2 项目管理基础理论 |
2.2.1 项目概念及其特性 |
2.2.2 项目管理及知识概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L学院电子类开放式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介绍 |
3.1 学院基本概况 |
3.2 学院实验室建设介绍 |
3.2.1 实验室建设概况 |
3.2.2 实验室建设项目特点及流程 |
3.2.3 实验室使用及管理现状 |
3.3 开放式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背景 |
3.4 开放式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面临问题及分析 |
3.4.1 影响项目的外部问题 |
3.4.2 影响项目的内部问题 |
3.5 实验室建设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可行性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L学院电子类开放式基础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规划管理 |
4.1 项目化建设构建路径 |
4.1.1 项目化建设原则 |
4.1.2 项目化建设构建路径 |
4.2 定义项目范围 |
4.2.1 项目范围管理 |
4.2.2 定义项目范围 |
4.2.3 项目范围管理 |
4.3 项目需求分析 |
4.2.1 需求分析原则及流程 |
4.2.2 教学计划需求分析 |
4.2.3 服务对象需求分析 |
4.4 项目成本预算 |
4.5 项目生命周期规划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L学院电子类开放式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实施管理 |
5.1 实验室建设项目队伍建设 |
5.1.1 构建项目组织结构 |
5.1.2 项目组织工作分析 |
5.1.3 项目组织的管理 |
5.2 项目工作任务结构分解(WBS) |
5.2.1 工作任务结构分解原则及方法 |
5.2.2 创建工作任务分解结构 |
5.3 项目时间、成本管理 |
5.3.1 项目活动定义 |
5.3.2 项目活动关系排序及历时估算 |
5.3.3 项目时间进度计划(甘特图) |
5.3.4 项目成本进度管理 |
5.3.5 进度控制及问题处理 |
5.4 项目采购管理 |
5.4.1 采购需求识别 |
5.4.2 采购执行控制管理 |
5.5 项目沟通管理 |
5.5.1 干系人分析 |
5.5.2 干系人管理 |
5.6 项目风险管理 |
5.6.1 风险分解结构(RBS) |
5.6.2 风险识别与分析 |
5.6.3 风险控制 |
5.7 项目总结及验收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资产的属性 |
2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利用现状 |
3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下成因分析 |
3.1 造成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下的直接原因 |
3.2 造成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下的深层原因 |
4 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对策 |
4.1 树立有效利用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理念[12] |
4.2 建立可量化的投入产出经济体系 |
4.3 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共用效率提高 |
4.4 建立与权能分离的监管约束机制 |
5 结语 |
(6)基于设备利用率的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室建设规划 |
1.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
1.2 实践教学所需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 |
1.3 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条件 |
1.4 实验室建设规划 |
1.5 预期效益 |
2 设备的先进性与适用性 |
3 实践教学管理 |
4 实验室日常管理 |
5 结语 |
(7)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作用 提高实验教学设备利用率(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教学设备现状 |
2 实验技术人员是关键 |
2.1 明确实验技术人员的定位 |
2.2 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在各环节的作用 |
3 结语 |
(8)华东交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影响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因素研究现状 |
1.2.2 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途径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价与启示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相关概述及基础理论 |
2.1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概念 |
2.1.1 高等院校 |
2.1.2 高校固定资产 |
2.1.3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 |
2.2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 |
2.2.1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意义 |
2.2.2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任务 |
2.2.3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内容 |
2.3 生命周期理论 |
第三章 华东交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现状 |
3.1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机构 |
3.2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系统 |
3.3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
3.3.1 仪器设备论证方案 |
3.3.2 仪器设备购置申报及审批方案 |
3.3.3 大型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及验收方案 |
3.3.4 大型仪器设备日常管理方案 |
3.3.5 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制度方案 |
3.4 华东交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概况 |
3.4.1 大型仪器设备总体情况 |
3.4.2 大型仪器设备分布情况 |
3.4.3 大型仪器设备考核情况 |
3.5 存在问题及分析 |
3.5.1 购置维修资金来源渠道少 |
3.5.2 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
3.5.3 机时不足效益成果水平低 |
第四章 华东交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情况调查 |
4.1 调查问卷设计 |
4.2 调查样本 |
4.3 调查实施过程 |
4.4 数据统计分析 |
4.4.1 大型仪器设备了解程度调查分析 |
4.4.2 大型仪器设备现状调查分析 |
4.4.3 大型仪器设备人员配置情况 |
4.4.4 大型仪器设备满意度情况调查分析 |
4.4.5 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调查分析 |
4.4.6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状况调查分析 |
4.4.7 影响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因素调查分析 |
4.5 存在问题及分析 |
4.5.1 面向师生开放力度不够 |
4.5.2 信息化共享平台缺失 |
4.5.3 维护维修重视程度不足 |
4.5.4 实验人员队伍建设不足 |
第五章 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具体对策 |
5.1 培育期——多管齐下,夯实基础 |
5.1.1 大型仪器设备人才保障 |
5.1.2 大型仪器设备平台保障 |
5.1.3 大型仪器设备资金保障 |
5.1.4 大型仪器设备制度保障 |
5.2 成长期——充分论证,严把验收 |
5.2.1 大型仪器设备论证 |
5.2.2 大型仪器设备采购 |
5.2.3 大型仪器设备验收 |
5.3 成熟期——优化资源,提升效益 |
5.3.1 大型仪器设备日常使用 |
5.3.2 大型仪器设备日常维护 |
5.3.3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使用 |
5.3.4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共用 |
5.3.5 大型仪器设备配置管理 |
5.3.6 大型仪器设备队伍建设 |
5.3.7 大型仪器设备考核评价 |
5.4 衰退期——灵活转换,合理报废 |
5.4.1 大型仪器设备用途变更 |
5.4.2 大型仪器设备报废处理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适用教工) |
附录B 调查问卷(适用学生) |
致谢 |
(9)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动力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型仪器设备利用情况 |
2 原因分析 |
2.1 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国有资产属性认识模糊 |
2.2 购置渠道多, 共享要求不足, 采购评审短视化 |
2.3 设备主管部门控制职能不足, 服务职能薄弱 |
2.4 缺少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动力学机制 |
2.5 缺少国有资产效能考核机制, 缺乏有效监管 |
3 对策措施 |
3.1 明确大型仪器设备的国有资产属性 |
3.2 强化控制职能, 加强设备购置评审及利用评估 |
3.3 建立维修基金, 设置大型仪器设备保养维修经费科目 |
3.4 完善人事分配, 建立设备使用、利用的动力学机制 |
3.5 设立校内实验工作量, 调动实验室开放共享的积极性 |
3.6 强化国有资产效能考核机制, 加强设备利用率的考核和奖惩 |
4 结语 |
(10)浅谈科研仪器使用率与效益的提高(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影响和制约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和效益的主要因素 |
1.1 管理理念滞后,制度不完善 |
1.2 管理方式落伍、开放共享力度不足 |
1.3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滞后 |
1.4 实验室缺乏标准化认证资质 |
1.5 院级平台智能网络化管理尚不完善 |
2 提高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使用率与效益的创新措施 |
2.1 要更新观念,实现仪器全方位开放 |
2.2 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模式 |
2.3 建立高校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认证体系 |
2.4 完善院级平台网络智能信息化管理 |
2.5 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
(1)强化培养与提高。 |
(2)实施政策激励。 |
3 结语 |
四、高校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评估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教学实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探究[J]. 赵建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09)
- [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陈慧欣.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3]研究型大学财务资源两阶段配置的效率评价与提升研究[D]. 沈佳坤.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4]GL学院电子类开放式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研究[D]. 刘丽玲.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5]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策略探析[J]. 赵玉茹,冯建跃.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06)
- [6]基于设备利用率的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 崔茂齐. 科技风, 2019(08)
- [7]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作用 提高实验教学设备利用率[J]. 葛海燕,陈火英,刘艳,陶懿伟,方心葵.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01)
- [8]华东交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研究[D]. 匡欣. 华东交通大学, 2017(06)
- [9]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动力学机制研究[J]. 王亚.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06)
- [10]浅谈科研仪器使用率与效益的提高[J]. 赵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