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包衣剂穴位透皮给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包衣剂穴位透皮给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一、中药涂膜剂穴位透皮给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陈慧玲[1](2021)在《薄荷压籽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的疗效评价》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在传统耳穴压籽的基础上添加薄荷油,延长有效刺激时间及增强刺激强度,评价在此模式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绞痛的疗效,为薄荷压籽临床应用治疗PCI术后心绞痛提供客观依据,也为寻求新的耳穴材料的改良方法提供思路。方法: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PCI术后心绞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耳穴组和薄荷组,耳穴组采用口服抗心绞痛西药联合耳穴压籽的方案进行干预,薄荷组则改良耳穴组的耳穴压籽材料,在其中添加薄荷油进行治疗,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心率变异性、心绞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服用情况变化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心率及心率变异性:两组经治疗后心率下降,薄荷组疗效优于耳穴组,两组心率变异性(SDNN、SDANN、RMSSD)经治疗后升高,薄荷组的心率变异性的升高程度较耳穴组更为明显(P<0.05)。2.中医证候积分:两组经治疗后均能改善中医证候,减少中医证候积分(P<0.05),薄荷组的总有效率为70%,耳穴组的总有效率40%,薄荷组疗效优于耳穴组(P<0.05)。3.硝酸甘油停减率和心电图疗效:两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4.SAQ:经治疗后PL、AS、AF、TS、PD五个方面评分均较前升高,薄荷组在PL、AS、AF、TS四个方面疗效明显优于耳穴组(P<0.05)。结论:薄荷压籽可明显改善PCI术后气滞血瘀患者的主要症状、减慢心率、提高心率变异性,对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李配庆[2](2020)在《壮药穴位敷贴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有效性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拟随机、单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研究壮药穴位敷贴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壮药穴位敷贴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推广应用提供客观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符合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且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广西国际壮医医院(2019年3月~2019年11月)住院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安慰剂敷贴,观察组予常规治疗+壮药穴位敷贴,每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分别记录治疗前(-3~0天)、治疗后1月(28?3天)、治疗后3月(84?3天)的NIHSS评分、ADL评分、m R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最后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比较(基线资料、NIHSS评分、ADL评分、m R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月(28?3天)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3%vs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月(84?3天)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VS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说明联合壮药穴位敷贴治疗方案优于单独常规治疗。(3)NIHSS评分比较:(1)两组治疗后1月(28?3天)、3月(84?3天)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2)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壮药穴位敷贴治疗方案优于单独常规治疗。(4)ADL评分比较:(1)两组治疗后1月(28?3天)、3月(84?3天)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2)观察组治疗后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壮药穴位敷贴治疗方案优于单独常规治疗。(5)m RS评分比较:(1)观察组治疗后1月(28?3天)、3月(84?3天)的m R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治疗有效;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着变化(P>0.05)。(2)观察组治疗后的m 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壮药穴位敷贴治疗方案优于单独常规治疗。(6)中医症候评分比较:(1)两组治疗后1月(28?3天)、3月(84?3天)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2)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壮药穴位敷贴治疗方案优于单独常规治疗。(7)两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壮药穴位敷贴安全可靠。结论:(1)壮药穴位敷贴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m R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患者的ADL评分,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残疾,改善中医症候,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壮药穴位敷贴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杨雨晴[3](2019)在《玉容散中药熏蒸配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气滞血瘀证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应用玉容散熏蒸配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气滞血瘀证黄褐斑的临床研究,为中医药内外合用治疗黄褐斑提供更多的思路借鉴。方法:选择7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桃红四物汤口服,每日3次,每次100ml,每日1剂;治疗组给予玉容散熏蒸配合桃红四物汤口服,面部熏蒸每3日1次;两组均口服维生素E 0.1g/次,1次/d,维生素C 0.2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于治疗前、第2周、第4周、第8周、治疗结束(第12周)观察记录患者皮损面积、皮损颜色、中医兼证及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结束后对治疗效果治愈及显效的患者进行三个月的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最终对两组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疗效分析治疗组痊愈1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4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3.64%。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2.两组复发率分析治疗组中,痊愈及显效患者共19例,复发2例;对照组中,痊愈及显效的患者共4例,复发1例。两者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分析两组均未出现重度不良反应事件,治疗组共3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轻度不良反应。两组不良事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容散中药熏蒸治疗气滞血瘀证黄褐斑在皮损改善方面优于口服桃红四物汤,中药熏蒸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中药对照组,值得进一步研究。

胡英华,王燕,蒋雪玲,梁振湖[4](2017)在《真方白丸子散穴位定向透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急性期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真方白丸子散通过穴位定向透药的方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真方白丸子散通过穴位定向透药方式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炎性因子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1例脱落(依从性差),对照组2例脱落(转入上级医院),余77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治疗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治疗2周后,两组hs-CRP、IL-6、TNF-α、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均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真方白丸子散通过穴位定向透药方式治疗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急性期患者的脑损害的炎性级联反应和血液流变学的异常。

陈俊红[5](2015)在《姜黄素涂膜剂研制及促进动物手术创口愈合疗效观察》文中提出创伤是动物体表的病理性损伤,有外伤、烧伤、疖、疮、痘、溃疡等多种表现。创伤的愈合对动物生理机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创伤愈合是涉及细胞的炎性反应、组织修复及细胞因子分泌与调控的复杂过程,许多中药及其成分都可影响到这一过程,如具有生肌、祛瘀、抗菌消炎等种类的中药都有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同时,不同的制剂剂型对动物伤口愈合质量非常重要,尤其是外用剂型非常适合表面术后创伤的愈合治疗。这些剂型主要有膏剂、散剂、凝胶剂、巴布剂、膜剂及涂膜剂等,但涂膜剂尤其适合动物的创伤愈合治疗。涂膜剂是由主药、促透剂、成膜材料及基质通过筛选制成,使用后可短时自行成膜,并不断向创伤部位释放药物,具有长效及不需外加敷料等优点。但一个好的涂膜剂需要解决主药的溶解,促透剂筛选、基质组合及稳定有效等关键问题。姜黄素是一种具有抗菌消炎及对术后伤口消炎具有较好疗效的中药提取物,但使用剂型多为膏剂、片剂、散剂、微乳,尚无涂膜剂研制的报道。本研究拟筛选能够有效促进姜黄素透皮的促透剂,确定主药、促透剂及基质最合适的比例及制备方法,开展对皮肤刺激性及稳定性试验,评价该制剂抗菌消炎、促进术后创口愈合的效果,测定透皮给药后姜黄素的吸收分布特点,为制备疗效可靠、安全稳定的姜黄素涂膜剂提供依据。试验Ⅰ薄荷醇和PEG-400对姜黄素体外透皮效果观察通过比较不同浓度的薄荷醇和不同浓度的PEG-400对促伤口愈合药物姜黄素在小鼠皮肤的体外透皮效果,筛选出最好的促透剂及其浓度。采用智能透皮试验仪,选取小鼠皮肤,研究不同浓度薄荷醇和PEG-400单独以及联合使用时对姜黄素的透皮吸收的量效关系,计算出12h内的累积透过量和渗透系数。结果显示单独使用时PEG-400促进姜黄素透皮的累积量及其渗透系数较高,其中6%的PEG-400促进姜黄素透皮的累积量及其渗透系数最高,显着高于其他各组,表明其促透效果最好;而薄荷醇和PEG-400联合使用时,4%的薄荷醇和6%的PEG-400共同促进姜黄素的透皮吸收时,累积透过量及其渗透系统最高,极显着高于其他各组,据此确定了姜黄素的最佳促透方案。试验Ⅱ姜黄素涂膜剂的制备工艺研究在筛选到薄荷醇作为姜黄素促透剂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成膜材料,并优化姜黄素涂膜剂的组分。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乙基纤维素(EC)和聚乙二醇-400(PEG-400)为成膜材料制成涂膜剂,设计正交试验综合评价该涂膜剂的膜性及成膜外观。结果显示该涂膜剂成膜材料的最佳配比为:PVPK-30 2g,EC 1g,PEG-400 6ml,据此确定了该涂膜剂的最佳组合。同时制备姜黄素涂膜剂,并对涂膜剂的刺激性、稳定性等指标进行质量检验,结果表明,制成的姜黄素涂膜剂对皮肤无刺激性、稳定,符合涂膜剂的质量要求。试验Ⅲ姜黄素涂膜剂促进动物手术创口愈合效果观察目的探讨姜黄素涂膜剂的抗菌消炎及促进动物伤口愈合作用。方法以动物伤口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四种细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法做抑菌试验,评价不同浓度的姜黄素溶液抑制四种伤口常见感染细菌的抑菌作用。以小白鼠耳廓肿胀试验评价姜黄素涂膜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急性炎症的抗炎效果;在新西兰大白兔皮肤分别建立线形及圆形伤口模型,并在伤口模型上用药,分别用致创不用药组、阿米卡星治疗组和涂膜剂治疗组进行对照。对线形伤口分别于1、3、5、7和10d对伤口进行肉眼观察,评价创口愈合效果;对圆形创口,分别于1、3、5、7、10d和14d对伤口进行肉眼观察,并取第7d、第14d伤口周围皮肤做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姜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四种菌均具有抑菌作用,且对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小鼠的耳廓肿胀试验表明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姜黄素涂膜剂对兔人造伤口愈合试验结果,无论是线形创口还是圆形创口涂膜剂治疗组伤口愈合效果均明显好于其他各组,病理切片观察表明,涂膜剂治疗组表皮已愈合完好,有角质层,胶原纤维束较紧密,毛细血管较对照组为多,成纤维细胞大体数量少于对照组;阿米卡星治疗组上皮细胞缺损,胶原纤维束排列不自然,成纤维细胞大体数量多于涂膜剂治疗组;而致创不用药组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纤维束疏松、间隙大,排列不均匀。试验Ⅳ姜黄素涂膜剂中姜黄素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测定 研究姜黄素涂膜剂中姜黄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将试验大鼠给予涂膜剂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24h姜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并用winnonlin 6.2.0非房室模型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大鼠血药浓度的峰值Cmax为555ng/mL,达峰时间Tmax为12.4h,血浆中药物消除半衰期t1/2 =40h,血药浓度的峰值Cmax为528.00ng/mL,达峰时间Tmax为4h,血浆中药物消除半衰期t1/2=19.63h,试验结果表明,涂膜剂中姜黄素能够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并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

高敏[6](2013)在《心绞痛贴膏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导师学术观点目的:探讨“心绞痛贴膏”穴位贴敷防治冠心病的中医理论依据。方法:总结整理导师“心绞痛贴膏”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的中医理论。从“整体观念”的角度出发,分析经“皮部”治疗胸痹心痛的可行性;以“经络学说”中的“腧穴”和“经络”为切入点,分析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的药物作用路径。结合古代文献以及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证明导师“心绞痛贴膏”的组方依据和取穴依据。结论:中医理论支持“心绞痛贴膏”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第二部分心绞痛贴膏穴位贴敷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目的:探讨“心绞痛贴膏”穴位贴敷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干预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在清洁级实验室以普通饲料饲养。对照组予硝酸甘油贴膜0.3mg心前区外贴,每次1贴,每日1次,每次维持24小时,疗程7天;治疗组予心绞痛贴膏(药物组成:川芎、丹参、冰片、乳香、没药、檀香、元胡等)穴位贴敷,每贴含生药量0.1g,每日一次,维持24h,双侧心俞、双侧足三里、神阙取穴,每穴1贴,疗程7天。第5天开始造模,对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动物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具体方法是第5-7天每日贴敷后立即对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动物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采用多点皮下注射的方法,异丙肾上腺素用量为5mg/kg,第7天注射肾上腺素后,将各组存活动物用水合氯醛皮下注射麻醉(药量300mg/kg),麻醉成功后查心电图,以ST段明显上抬或下移为造模成功的初步判断标准,然后对各组动物腹主动脉采血、取心脏。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学形态,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心电图测量ST段上抬或下移水平;全自动生化仪酶法检测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免疫组化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s 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IL-6)、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lymphoma/leukemia-2,Bcl-2)、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P物质(Substance P,SP)、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synthase,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水平;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eNOS、iNOS以及CaSR水平。结果:1光镜及电镜下观察:正常组心肌细胞呈正常表现。模型组心肌细胞坏死严重,可见心肌细胞核和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及缺失,交织成网,横纹消失,心肌细胞核固缩,出现空白区,异染色质呈现团块状,相邻细胞闰盘间隙增宽。对照组和治疗组心肌细胞损伤坏死较模型组轻,但也可见少量断裂、缺损及空白区着色不均匀出现。透射电镜下:正常组心肌细胞无变化。模型组心肌线粒体损伤严重,双层膜结构不清,嵴断裂,大多数呈空泡状,部分溶解;细胞核染色质密集,部分胞浆溶解、消失,呈液化性坏死;肌原纤维极度松弛、出现空泡,部分肌丝断裂,闰盘局部性扩张,结构不清、溶解。对照组和治疗组线粒体损伤较轻,双层膜结构尚清晰,部分嵴断裂,细胞核结构基本完整,肌原纤维排列较整齐,可见肌丝断裂。2心电图结果: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ST段上抬或下移的绝对值较正常组明显高(P<0.01)。对照组、治疗组ST段上抬或下移的绝对值均较模型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心肌酶学结果:模型组CK、CK-MB较正常组高(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CK水平较模型组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组CK-MB较模型组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CK、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组LDH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免疫组化结果:模型组MDA、TNF-α、IL-6、caspase3、Bax、SP较正常组高(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TNF-α、Caspase-3、Bax、SP较对照组低(P<0.05);模型组SOD、bcl-2较正常组低,治疗组SOD、bcl-2较模型组和对照组高(P<0.05)。5eNOS、iNOS、CaSR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PCR结果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eNOS较正常组低(P<0.05),对照组、治疗组eNOS较模型组高(P<0.05),治疗组eNOS较对照组低(P<0.05)。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iNOS、CaSR较正常组高(P<0.05),对照组、治疗组iNOS、CaSR较模型组低(P<0.05),治疗组iNOS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CaSR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1心绞痛贴膏穴位贴敷预处理能够减轻AMI心肌损伤坏死程度,从病理学角度观察其作用效果与硝酸甘油贴膜外贴预处理效果相当,具体干预机制与以下4方面相关: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促进SOD生成、减少MDA;抑制TNF-α、IL-6具有抗炎作用;抑制CaSR减轻钙超载;上调eNOS的表达、下调iNOS的表达。2心绞痛贴膏在调节NOS方面效果不及硝酸甘油贴膜,在抑制过氧化损伤、抗炎、抑制钙超载方面的效果优于硝酸甘油贴膜。3心绞痛贴膏穴位贴敷预处理可能具有抑制AMI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与通过抑制casepase3促进bcl-2表达、抑制Bax的表达以及抑制CaSR有关。4心绞痛贴膏具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物质有关。第三部分心绞痛贴膏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心绞痛贴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绞痛贴膏”穴位贴敷,治疗10天。观察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程度和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中医症状。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绞痛积分、中医症状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05P=0.006);治疗组胸痛、气短、乏力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28P=0.000P=0.010)。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使用心绞痛贴膏,能够缓解气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改善中医症状,特别是对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胸痛、气短、乏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总结了治疗冠心病的特色疗法,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两方面验证了心绞痛贴膏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探索了一种用于减轻AMI程度的新方法,并研究了其作用机制。

褚爱华[7](2011)在《穴位贴敷疗法对CIA大鼠血清TNF-α和CRP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60只清洁级SPF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穴位贴敷治疗组、甲氨蝶呤(MTX)治疗组、甲氨蝶呤加穴位贴敷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制备成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甲氨蝶呤组膏药贴敷,穴位贴敷治疗组和甲氨蝶呤加穴位贴敷治疗组膏药加祛风强身散贴敷。甲氨蝶呤治疗组和甲氨蝶呤加穴位贴敷治疗组予甲氨蝶呤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穴位贴敷治疗组予蒸馏水灌胃。各因素干预2个月。采用游标卡尺对大鼠双侧后足关节进行测量,计算关节肿胀度;采用ELISA法和放射性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CRP水平;镜下观察膝关节病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贴敷治疗组、甲氨蝶呤治疗组、贴敷加甲氨蝶呤治疗组关节肿胀指数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贴敷加甲氨蝶呤治疗组肿胀指数显着低于贴敷治疗组和甲氨蝶呤治疗组(p<0.05﹚。贴敷治疗组、甲氨蝶呤治疗组、贴敷加甲氨蝶呤治疗组与模型组在CRP和TNF-α比较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贴敷加甲氨蝶呤治疗组CRP和TNF-α显着低于贴敷治疗组、甲氨蝶呤组(p<0.05﹚;贴敷治疗组CRP和TNF-α低于甲氨蝶呤治疗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滑膜组织轻度的增生,软骨细胞结构破坏,骨小梁溶解,增生的骨小梁成索条样排列向关节腔内突起,大量炎细胞浸润;正常组膝关节病理显示关节面光滑,滑膜组织薄,透明软骨细胞排列规整,大小均匀,骨小梁结构完整,骨细胞形态结构清晰,无炎细胞的浸润,无纤维组织的增生;甲氨蝶呤加穴位贴敷治疗组滑膜结构恢复较完整,软骨细胞形态大小较规则,但仍可见破骨细胞增生,骨小梁结构恢复较完整,骨细胞排列较规整,但仍可见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穴位贴敷通过抑制TNF-α能有效控制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大鼠(CIA)的病情,且联合抗风湿药物效果更佳。

张东淑[8](2008)在《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缺血性中风作为卒中的主要类型,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危害极大、亟待攻克的一种疾病。因此,研究和防治缺血性中风,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课题。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有一定优势,其中穴位敷贴疗法以特定的药物刺激特定的穴位而发挥双重治疗作用。但一直未有系统的临床疗效和实验机理的研究。本课题旨在客观评估穴位贴敷疗法对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实验方法及机制。第一部分文献研究一、现代医学对缺血性卒中的认识本文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对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及VEGF、SOD、MDA对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的影响、治疗评价的作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二、中医对卒中的认识祖国医学认为,中风应理解为病位在脑,反应于脏腑经络,表现中脏腑或中经络证候群的一类脑病。针对其病机病位,治疗要以益气活血、调整阴阳为大法,从脑论治。本文从辨证分型、针灸综合疗法及其作用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了总结概括。三、穴位敷贴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前景广阔,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本文重点对穴位敷贴疗法的穴位选择、药物选择及疗效机理分析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回顾。第二部分实验研究目的:探讨穴位敷贴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电凝阻断大脑中动脉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穴位敷贴组、阳性药对照组、针刺组、正常组、模型组5组各16只。“化瘀贴”敷贴大椎、气海、命门穴,TTC染色计算梗死灶体积,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方法检测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蛋白水平。结果:梗死灶体积与电凝的大脑中动脉分支支配的范围吻合。各治疗组脑含水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别显着(P<0.05)。穴位敷贴组梗死灶周围VEGF阳性细胞数量及蛋白水平均较模型组增强(P<0.01),与尼莫地平组、针刺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化瘀贴”穴位敷贴能减轻脑水肿,促使局部受损的细胞合成VEGF,加速新血管的形成,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流供应。阳性对照药尼莫地平为钙离子拮抗剂,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大量实验研究也证实针刺能够改善脑血流量。“化瘀贴”穴位敷贴促进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作用与尼莫地平及针刺相似。随着进一步研究的深入,穴位敷贴有望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途径。第三部分临床研究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SOD、MDA含量的影响。方法:117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0例、针刺加“化瘀贴”敷贴组35例、针刺加“安慰剂”敷贴组42例。15次为一个疗程。结果:针刺配合“化瘀贴”组有效率91.43%、痊显率60%,与针刺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针刺配合“安慰剂”组与针刺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可使患者SOD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针刺组比较无显着意义(P<0.05)。结论:“安慰剂“与“化瘀贴”敷贴穴位虽相同,却并未对穴位产生有效刺激。这表明本研究“化瘀贴”是通过药物的吸收、代谢对穴位产生刺激而发挥穴位—经络效应及药物的药理作用。本研究同时也证实了针刺配合穴位敷贴可使SOD活性明显回升、MDA含量明显下降,接近正常水平,说明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本病的机理与抗自由基损伤相关,但可能尚有其它有效作用途径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可建[9](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杨永贵[10](2004)在《银花乳炎清涂膜剂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药效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高、危害大,而现行的治疗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在初步研制出中药银花乳炎清涂膜剂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了该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疗效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具体工作分为以下几步: 1.药效试验 观察了银花乳炎清涂膜剂对奶牛临床型和隐性型乳房炎的疗效。结果表明,该药对重症临床型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86.6%,青霉素对照组为80.0%和90.0%;对轻症临床型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7.8%和93.9%,青霉素对照组为83.3%和91.6%;对隐性乳房炎给药5天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7.3%和85.6%,给药8天分别为83.6%和92.7%。提示该涂膜剂对临床型乳房炎疗效较好,尤其对隐性乳房炎疗效显着,但对重症病例最好配合其它药物。 2.安全性试验 以20倍临床用量涂布脱毛后的家兔皮肤,观察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每天1次,连续7天)涂膜剂对完整皮肤和受损皮肤的刺激性反应。结果表明,除个别受损皮肤有轻微红斑外,其余均未见红斑和水肿。同时以150倍临床用量涂布家兔皮肤,并制备成煎剂大鼠灌胃给药,连续观察给药后7天内的急性毒性反应,结果均未见任何异常反应。说明该涂膜剂无刺激性和急性毒性。 3.抑菌试验 将乳炎清、方中单味药及其不同组合制成煎剂,用平板法观察各煎剂对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乳炎清抑菌效果较好,金银花、紫花地丁和蒲公英起主要作用。同时测定了各煎剂对无乳链球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银花、蛇床子、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组合和蛇床子-紫花地丁-蒲公英组合在0.0625g/mL时能够降低LDH活力。 4.抗炎试验 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和大鼠足跖肿胀法观察银花乳炎清煎剂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乳炎清煎剂能够明显降低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及10%鸡蛋清溶液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具有显着的抗炎作用。 5.透皮试验 用水提醇沉法从乳炎清主药金银花中提取醇溶物,按乳炎清涂膜剂的制法加入基质材料,制成涂膜剂,加到装置在改良Franz扩散池的奶牛乳房皮肤上,每小时取样1次,连续12h,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涂膜剂内绿原酸的透过量。结果表明,绿原酸以零级动力学经皮渗透,提示透皮给药方法是可行的。能够维持较为恒定的血药浓度。

二、中药涂膜剂穴位透皮给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涂膜剂穴位透皮给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薄荷压籽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理论基础
        1.1 概况
        1.2 发病机制
        1.3 治疗方法
    2. 中医理论基础
        2.1 历史沿革
        2.2 病因病机
        2.3 治疗方法
    3. 耳穴疗法
        3.1 中医对耳穴的认识
        3.2 西医对耳穴的认识
        3.3 耳穴压籽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的理论基础
    4. 选用薄荷油作为耳穴材料的理论依据
        4.1 穴位贴敷与薄荷的临床应用
        4.2 薄荷的药理机制
第二部分 临床资料
    1. 研究目的
    2. 病例来源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剔除和脱落标准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案
        1.1 试验分组
        1.2 穴位选取
        1.3 耳穴压籽材料制作
        1.4 操作步骤
    2. 观察项目
        2.1 疗效性指标
        2.2 安全性指标
    3. 疗效判定标准
        3.1 西医疗效标准
        3.2 中医疗效标准
    4. 安全性评价标准
    5. 统计学处理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基线资料比较
    2. 疗效性指标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心率变异性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积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硝酸甘油停减率比较
        2.4 心电图疗效
        2.5 两组治疗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比较
        2.6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3. 安全性观测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5.1 新型薄荷压籽的创新性
        5.2 薄荷压籽对中医证候积分及心绞痛积分的影响
        5.3 薄荷压籽对心率及HRV的影响分析
        5.4 薄荷压籽对心电图疗效及硝酸甘油停减率变化的分析
        5.5 薄荷压籽对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变化的分析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附录2 心绞痛症状评分量表
    附录3 西雅图心绞痛评分量表
    附录4 英文缩略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壮药穴位敷贴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有效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资料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研究对象选择
        1.2.1 西医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2.3 壮医麻邦诊断
        1.2.4 纳入标准
        1.2.5 排除标准
        1.2.6 剔除标准
        1.2.7 脱落或中止病例处理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法
        2.2.1 常规治疗
        2.2.2 干预措施
        2.2.3 穴位敷贴的制备
        2.2.4 穴位敷贴注意事项
        2.3 测量指标
        2.3.1 基线资料
        2.3.2 安全性指标
        2.3.3 疗效性指标
        2.4 试验流程
        2.5 质量控制措施
        2.5.1 操作者操作规范
        2.5.2 操作者的培训
        2.5.3 提高受试者的依从性
        2.5.4 伦理学要求
        2.6 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3 研究结果
        3.1 完成情况
        3.2 一般资料结果
        3.2.1 一般资料比较
        3.2.2 两组治疗前各项评分
        3.3 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
        3.3.1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
        3.3.2 两组治疗后28±3天总有效率的比较
        3.3.3 两组治疗后84±3天总有效率的比较
        3.3.4 两组治疗后的Trelis polt-100%Stacked Bars图
        3.3.5 两组治疗后ADL评分比较
        3.3.6 两组治疗后mRS评分比较
        3.3.7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3.3.8 安全性指评估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4 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
        4.1.1 缺血性脑卒中的概念
        4.1.2 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点
        4.1.3 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4.1.4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
        4.1.5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4.2 祖国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4.2.1 历代医家对中风的认识
        4.2.4 中风病的常用治法
        4.3 壮药穴位敷贴的认识
        4.3.1 壮药穴位敷贴的选药依据
        4.3.2 壮药穴位敷贴中药药理作用
        4.3.3 壮药穴位敷贴的剂量使用依据
        4.3.4 壮药穴位敷贴的取穴依据
        4.3.5 穴位敷贴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
        4.4 两组治疗一般资料比较
        4.4.1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变化情况
        4.4.2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的变化情况
        4.4.3 两组治疗后改良ADL评分变化情况
        4.4.4 两组治疗后mRS评分变化情况
        4.4.5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
        4.4.6 两组安全性评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图表
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玉容散中药熏蒸配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气滞血瘀证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一般资料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西医临床病因分型
        2.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脱落与剔除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1.1 总体设计
        1.2 样本量计算
        1.3 随机分组
    2 技术路线图
    3 治疗方法
        3.1 治疗组:玉容散中药熏蒸合口服加减桃红四物汤
        3.2 对照组:口服加减桃红四物汤
        3.3 药物及治疗用具来源
    4 注意事项
    5 治疗疗程及随访时间
    6 观察指标
        6.1 基本信息
        6.2 基本病史
        6.3 疗效观察指标
        6.3.1 皮损面积及颜色评分
        6.3.2 中医兼证症状评分
    7 疗效评定标准
    8 安全性评价
    9 随访
    10 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一般情况
        2.1 两组入组及脱落情况
        2.2 两组性别分布情况
        2.3 两组年龄情况分析
        2.4 两组病程情况
        2.5 社会特征构成
        2.6 临床特征构成
    3 两组治疗前后效果比较
        3.1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3.2 两组皮损面积评分对比
        3.3 两组皮损颜色评分对比
        3.4 两组皮损总积分评分对比
        3.5 两组中医兼证改善情况分析
        3.6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情况
        3.7 复发情况
第四部分 讨论
    1 立论依据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机及机制的认识
        2.1 黑素合成及转运降解等过程
        2.2 黑素合成、转运及降解过程中重要的酶、信号通路
        2.3 黄褐斑发病病机及机制
    3 中医治疗黄褐斑病因、病机的认识
        3.1 病名溯源
        3.2 传统医学对黄褐斑病因、病机的认识
        3.3 现代中医对黄褐斑病因、病机的认识
    4 本研究治疗依据
        4.1 选用玉容散依据
        4.2 选用中药熏蒸依据
        4.3 选用加减桃红四物汤依据
    5 此次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一:样本量估算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真方白丸子散穴位定向透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急性期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临床资料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3 讨论
    3.1 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学病机和急性期治疗原则
    3.2 真方白丸子的作用机理
    3.3 定向透药技术和穴位给药的作用优势
    3.4 研究思路与不足

(5)姜黄素涂膜剂研制及促进动物手术创口愈合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中药促进动物创伤愈合的研究进展
        1.1 动物创伤愈合概述
        1.2 中药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特点
        1.3 治疗创伤常见的的中药剂型
    2 姜黄素的研究概述
        2.1 概述
        2.2 理化性质
        2.3 药理功效
        2.4 毒理学特点
        2.5 代谢动力学研究
        2.6 提取工艺
        2.7 姜黄素制剂的临床应用
    3 中药涂膜剂研究进展
        3.1 中药涂膜剂研究概述
        3.2 涂膜剂的组分筛选
        3.3 涂膜剂的生产工艺
        3.4 涂膜剂的稳定性与质量控制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姜黄素体外促进透皮效果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试剂及药品
        1.3 主要试验仪器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姜黄素标准曲线
        2.2 姜黄素精密度
        2.3 不同浓度促透剂作用下姜黄素的12h的累积透过量
        2.4 各浓度促透剂12h的渗透系数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姜黄素涂膜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试剂及药品
        1.3 试验菌株
        1.4 主要试验仪器
        1.5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正交试验结果
        2.2 姜黄素涂膜剂稳定性测定结果
        2.3 姜黄素涂膜剂的安全性
        2.4 姜黄素涂膜剂的细菌检测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3.1 姜黄素对涂膜剂的影响分析
        3.2 促透剂对涂膜剂的影响分析
        3.3 成膜剂对涂膜剂的影响分析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姜黄素涂膜剂促进动物手术创口愈合效果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试剂及药品
        1.3 试验菌种
        1.4 主要试验仪器
        1.5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抑菌试验结果
        2.2 抗炎试验结果
        2.3 伤口愈合的肉眼观察
        2.4 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3.2 姜黄素的抗炎作用
        3.3 姜黄素涂膜剂对动物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
        3.4 药物剂型与动物伤口愈合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涂膜剂中姜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试验仪器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姜黄素标准曲线
        2.2 血浆中姜黄素的血药浓度
        2.3 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论文创新点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心绞痛贴膏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贴敷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急性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第一部分 导师学术观点总结
    第一章 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心绞痛贴膏的组方特点
    第三章 心绞痛贴膏的取穴
    结论
第二部分 心绞痛贴膏穴位贴敷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附图
第三部分 心绞痛贴膏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材料和方法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穴位贴敷疗法对CIA大鼠血清TNF-α和CRP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概念解析
    2 历史沿革
    3 作用机理
    4 贴敷时间与方法
    5 贴敷剂型
    6 现代应用
    7 现代实验研究
    8 优势
    9 现存问题
    10 解决办法
正文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贴敷穴位及药物的选择
    4 取材
    5 检测指标
    6 统计学处理
    7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卒中的认识
        一、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损伤机制
        二、VEGF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的影响及其对治疗评价的作用
        三、SOD、MDA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的影响及其对治疗评价的作用
        四、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现状及进展
    第二节 中医对卒中的认识
        一、中医对卒中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
    第三节 穴位敷贴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
        一、穴位选择
        二、药物选择
        三、疗效机理分析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五、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穴位敷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含水量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二节 穴位敷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VEGF表达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三章 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四章 理论探讨
    一、穴位选择依据
    二、药物选择依据
结语
    一、结论
    二、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1.1 文献检索
        1.1.1 检索范围
        1.1.2 检索策略
        1.2 检索结果合并
        1.2.1 合并策略
        1.2.2 关键类
    2 文献选择
        2.1 文献选择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文献选择方法
        2.2.1 初筛
        2.2.2 二次筛选
        2.2.3 三次筛选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3.1 文献分组
        3.2 文献分类
        3.3 文献编号
        3.4 文献登记
    4 文献质量评价
    5 文献信息收集
    6 统计分析方法
        6.1 Q统计量检验法
        6.2 固定效应模型
        6.3 随机效应模型
        6.4 漏斗图分析
        6.5 敏感性分析
        6.6 失效安全数
    7 效应指标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7.2 需治疗病人数
结果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讨论
    1 临床疗效分析
        1.1 有效治法筛选
        1.2 有效方药筛选
        1.2.1 扶正方药筛选
        1.2.2 祛邪方药筛选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2 安全性分析
        2.1 不良反应分析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6.1 纳入研究质量
        6.2 发表性偏倚
        6.3 临床异质性
        6.4 待评价研究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7 后续研究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查新报告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详细摘要

(10)银花乳炎清涂膜剂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药效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奶牛乳腺炎研究进展
    1.1 奶牛乳房炎所造成的损失
    1.2 乳房炎的类型及症状
    1.3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
    1.4 奶牛乳房炎的诱发因素
    1.5 奶牛乳房炎的传染途径
    1.6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
    1.7 奶牛乳房炎的预防
    1.8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2 中药透皮给药概述
    2.1 中药外治的方法及机理
    2.2 中药外治的优点
    2.3 中药经皮给药的历史
    2.4 药物透皮吸收的过程
3 中药涂膜剂临床应用及药物释放机理研究进展
    3.1 用于治疗烧烫伤
    3.2 用于治疗皮肤疾病
    3.3 用于治疗疼痛及麻痹
    3.4 用于治疗内科病
    3.5 涂膜剂中药物释放机理研究
4 相关中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1 金银花的药理作用
    4.2 蒲公英药理作用
    4.3 蛇床子药理作用
    4.4 木芙蓉和紫花地丁的药理作用
试验一 疗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奶牛
        1.2 药物
        1.3 分组与给药
        1.4 疗效判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型乳房炎治疗效果
        2.2 隐性型乳房炎治疗效果
    3 讨论
试验二 刺激性和安全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药物
        1.3 皮肤刺激试验
        1.4 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1.5 口服急性毒性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皮肤刺激性
        2.2 皮肤急性毒性
        2.3 口服急性毒性
    3 讨论
试验三 体外抑菌试验和组分药对无乳链球菌LDH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中药制备
        1.2 培养基制备
        1.3 菌液准备
        1.4 仪器设备
        1.5 抑菌试验
        1.6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1.7 中药影响无乳链球菌LDH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抑菌效果
        2.2 中药对无乳链球菌最低抑菌浓度
        2.3 中药对无乳链球菌LDH的影响
    3 讨论
试验四 抗炎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小鼠耳廓肿胀试验
        1.3 大鼠足跖肿胀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鼠耳廓肿胀试验结果
        2.2 大鼠足跖肿胀试验结果
    3 讨论
试验五 透皮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仪器
        1.3 绿原酸涂膜剂的制备
        1.4 透皮试验方法
        1.5 HPLC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中药涂膜剂穴位透皮给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薄荷压籽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的疗效评价[D]. 陈慧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壮药穴位敷贴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有效性的临床研究[D]. 李配庆.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玉容散中药熏蒸配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气滞血瘀证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雨晴.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真方白丸子散穴位定向透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急性期的疗效观察[J]. 胡英华,王燕,蒋雪玲,梁振湖. 中国中医急症, 2017(09)
  • [5]姜黄素涂膜剂研制及促进动物手术创口愈合疗效观察[D]. 陈俊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1)
  • [6]心绞痛贴膏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 高敏.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3(05)
  • [7]穴位贴敷疗法对CIA大鼠血清TNF-α和CRP影响的实验研究[D]. 褚爱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12)
  • [8]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 张东淑.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9]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 [10]银花乳炎清涂膜剂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药效及机理研究[D]. 杨永贵. 南京农业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中药包衣剂穴位透皮给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