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报省科技进步奖

如何申报省科技进步奖

一、如何申报省科技进步奖(论文文献综述)

赵红梅,袁瑞敏,曾争鸣[1](2021)在《地方国企科技奖励提名的瓶颈及解决措施》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激励自主创新、激发人才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国家坚持实施科技奖励制度,这一举措对于促进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家近五年科技进步奖授予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某地方国企近五年科技成果提名数据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某地方国企在科技进步奖提名过程中存在的瓶颈,提出了从弘扬创新文化、创新机制、创新源头供给、掌握核心技术、人才培养等六个方面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为其他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李凤营[2](2020)在《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引领和重要动力。地方高校在普通本科高校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科研绩点制管理模式因其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能够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科研环境,受到地方高校的普遍认可,在地方高校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因过分量化导致了不利于科研团队的形成、科研功利化、违背科研规律等现象的产生。这就亟需建立一种新型科研管理模式来适应地方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为了使本文的研究建立在牢固的根基上,本文对所涉及的地方高校、高校科研、高校科研质量、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主旨、结构、功能等,提出了以五大理念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工具,建立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并针对上述管理理念,提出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创新思路,分析了科研绩点的内涵与特点、科研绩点与科研工作量的关系等内容。为了掌握获得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的现实情况,本文采取案例研究的方式,通过对B大学绩点制科研管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管理改革的可能方向。首先以B大学为个案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分析了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历程的基础上,概括了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宗旨、实施过程、保障措施,并结合B大学部分院系的调研,利用科研成果数据对比了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效果,对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实施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了B大学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后的成效,发现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B大学的科研质量,整体上说是科研质量管理的可行方向。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影响高校科研管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绩点制科研管理模式做出改进。基于这一定位,本文通过编制、发放、回收问卷等程序,按照从宏观影响因素、微观影响因素、环境影响因素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探寻B大学实施绩点制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重数量轻质量、不利于科研团队形成、违背科研规律、科研全过程管理不到位、科研环境不理想、科研与人才培养脱节、不能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等,为改进绩点制科研管理模式提供了方向。本文提出建立科研绩点银行制管理模式以解决地方高校实施绩点制科研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相应地对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模式的生成、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理论模型和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论述后,具体对操作层面内容进行探讨。包括科研绩点认定方法的有效改进、建立科研绩点银行的运行机制、科研绩点银行环境的保障三个方面内容。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共同建立了科研绩点银行制科研管理模式。

王发银[3](2015)在《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创新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为进一步推进协同创新,使产学研用充分融合,依托高校学科优势,提升创新能力。教育部、财政部于2013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通知”》(简称“2011计划”),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协同创新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对其进行研究,通过探索协同模式,为全面实行机制体制改革,释放科技创新力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创新资源的协同效应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论文通过对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创新绩效研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深海工程和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为例,进一步验证了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从技术创新绩效和创新要素协同创新绩效两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提升策略。首先,基于协同创新的基础理论,阐述了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动因,驱动运行机理和运行创新机制。首先,深入剖析了协同创新、协同创新中心和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的内涵、分类和特征等,并详细介绍了协同学、知识协同和协同优化等基础理论;接着,从选择动因、协同动因和改革动因三个方面剖析了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的动因,在从创新文化、行业市场和科技三个方面分析了协同创新驱动因素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最后,从战略协同、组织协同和知识协同三个方面对创新运行协同机制进行了阐述,从组织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科学研究机制、人事管理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剖析了协同创新的运行管理机制。其次,建立了科学合理的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定性和定量的指标筛选模型,同时构建了创新绩效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验证分析。首先,从技术性创新绩效和协同性创新绩效两个方面对创新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技术性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行业创新环境和政府政策环境,协同性创新因素包括协同参与单位、协同组织和协同成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全面的创新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定性优化和基于灰色管理模型的定量优化,建立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再者,构建了基于“协同优化-层次分析-熵”创新绩效评价模型。首先,在对各类评价模型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利用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协同优化构建了判断协同创新中心是否协同的判别模型;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构建了基于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创新绩效评价模型最后,以“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为实例进行创新绩效评价验证,并依据评价结果分析该中心的技术创新绩效和协同性创新绩效。通过对“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评价结果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协同成果、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的创新绩效提升策略。其次,针对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特征,从技术创新和协同创新绩效提升策略进行了创新绩效提升策略分析,从创新文化、创新任务凝练、创新基地等三个方面提出技术创新提升策略,从组织模式与运行方式协同、人事管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资源共享、国际交流等六个方面提出创新要素提升策略。

四川省科技厅成果处[4](2013)在《2012年度四川省科技奖励工作综述》文中提出2012年度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推荐及评审根据《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评选办法》的规定,我们开展了2012年度省科技杰出贡献奖的组织、推荐、评审工作。经过各市、州和省级各部门推荐,共有19名候选人申报2012年度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

吴守海,兰涛,蒋岚[5](2009)在《完善科技奖励制度 推动江苏自主创新》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从几个方面介绍了江苏省科技奖励情况。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在推荐评审工作中,坚持水平和效益并重原则,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突出经济社会效益,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坚持把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作为省科技进步奖评价的重要指标,鼓励支持企业实施并拥有核心技术的创新成果;重点关注高新技术产业核心技术、产学研合作;关注民生及社会服务等社会发展领域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成果,从而使科技奖励发挥出更好的鼓励与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

吴守海,兰涛,蒋岚[6](2009)在《江苏:坚持水平与效益并重》文中提出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江苏省启动了科技奖励工作。1986年,省人民政府颁布《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设立了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正式建立了科技奖励制度。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后,结合全省科技发展的实际,对科技进步奖的奖励形式、范围进行了调整。2006年,为落实全省科技

罗秀豪[7](2008)在《光耀五十载 飞跃创新路 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事业创立暨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创建五十周年纪念专题》文中认为今年,是广东科技情报事业创立暨广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创建50周年。回顾广东情报人5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探讨新时期广东科技情报工作的新实践,展望未来广东省科技情报事业的新发展,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浙江省人民政府[8](2003)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政府部门削减和保留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的通知》文中认为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根据省政府《关于深化省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浙政发[2002]3号)的要求,省级政府部门对2000年开展审批制度改革保留的1606个项目进行了再次削减和规范。50个部门(含具有行政审批项目的非政府部门)共取消、下放及调整行政审批项目843项,削减幅度为52.5%,审批时限提速率为27.8%,达到了省政府提出的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三分之一以上,审批时限力争提速20%"的目标。现将省级政府部门削减和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以及2000年以后国家新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予以公布,请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

何滨[9](2002)在《如何申报省科技进步奖》文中指出随着“科技兴站”的不断深入和强化,我站申报的科研立项不断增加,每年均有科研课题结题。这些结题了的科研项目能否申报省科技进步奖,如何申报,许多科研人员却不太清楚,现就申报科技进步奖的条件和具体方法详述如下。1 申报条件1.1 凡申报项目必须是按计划任务书或合同完成的

广东省科技厅[10](2002)在《广东省科技奖励工作情况》文中指出 一、贯彻实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等法规的情况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颁布以来,我省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关于“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的精神,实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深化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的改革。

二、如何申报省科技进步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申报省科技进步奖(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国企科技奖励提名的瓶颈及解决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家科技成果奖项概况
    1. 国家科技成果奖项设置
    2. 科技进步奖评奖要求
    3. 近五年全国授奖情况
二、某地方国企科技进步奖获奖情况
    1. 某地方国企简介
    2. 科技进步奖获奖总体情况
        (1)获奖等级情况
        (2)获奖产业分布情况
三、瓶颈问题分析
    1. 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认识不到位
    2. 创新机制不健全
    3. 创新人才紧缺,激励措施不到位
四、解决措施建议
    1. 大力弘扬创新文化,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2. 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创新机制
    3. 强化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加大源头创新供给
    4. 加强科技成果储备,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5. 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
    6.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

(2)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地方高校科研管理质量亟待提升
        (二)地方高校科研绩点管理模式需要改进和完善
        (三)地方高校科研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双重体会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
        (一)地方高校
        (二)高校科研
        (三)高校科研质量
        (四)高校科研质量管理
        (五)科研绩点制
        (六)科研绩点银行制
    五、创新之处
        (一)探索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理论
        (二)改进了“科研绩点”的计算方法
        (三)建立“绩点银行制”的科研质量管理模式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文献计量分析
    二、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内涵与意义研究
    三、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四、关于高校科研质量评价与管理研究
    五、关于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文献研究
    六、文献述评
        (一)关于高校科研管理内容及特征研究
        (二)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研究
        (三)科研质量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理论基础
    一、五大发展理念
    二、人本管理理论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第三章 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实施概况及进展
    一、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基本体系
        (一)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主旨
        (二)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
        (三)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功能
    二、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概述
        (一)B大学简介
        (二)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历程
        (三)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效果
    三、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目标设计
        (一)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概述
        (二)关于B大学对学术型教师的目标设计
        (三)关于B大学对教学单位的目标设计
        (四)关于B大学科研绩点的量化评价
    四、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氛围营造
        (一)精神层面加强统一思想
        (二)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五、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保障
        (一)激励措施
        (二)督促举措
        (三)保障制度
第四章 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实施过程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现状调查设计
        (一)调查问卷编制
        (二)调查问卷发放
        (三)调查问卷回收分析
    二、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重数量轻质量问题
        (二)不利于科研团队形成
        (三)存在违背科研规律的现象
        (四)科研全过程管理不到位
        (五)科研环境不理想
        (六)科研与人才培养脱节
        (七)不能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三、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对科研质量的评价导向不科学
        (二)科研发展定位中功利化追求导向明显
        (三)高校三大职能之间未能协调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和共享发展落实不到位
        (五)科研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低
    四、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的实证分析
        (一)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的灰色关联分析
        (二)B大学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过程的归因分析
第五章 地方高校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
    一、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设计理念
    二、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设计背景
        (一)科研绩点银行生成背景
        (二)科研绩点银行生成过程
    三、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基本目标与存在优势
        (一)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的主要目标
        (二)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的优势分析
    四、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过程设计
        (一)科研绩点银行运行机制设计
        (二)科研绩点银行管理功能设计
第六章 地方高校科研绩点银行制实施策略
    一、明确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绩点类型
        (一)显性科研绩点与隐性科研绩点
        (二)个人科研绩点与集体科研绩点
        (三)岗位科研绩点与自由科研绩点
        (四)普通科研绩点与奖励科研绩点
        (五)元科研绩点
    二、建立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绩点认定规则
        (一)科研工作业绩点认定原则
        (二)科研工作业绩点认定程序
        (三)科研工作业绩点的质量等级确定
        (四)科研工作业绩点的总量计算方法
    三、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组织结构
        (一)科研绩点银行管理委员会
        (二)科研绩点银行专家咨询委员会
        (三)科研绩点银行综合业务中心
        (四)科研绩点银行网络管理中心
    四、实施科研绩点银行的运作管理
        (一)科研绩点银行帐户管理
        (二)科研绩点银行业务类型
        (三)科研绩点银行操作流程
    五、支持科研绩点银行的环境保障
        (一)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业务环境要求
        (二)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管理环境支持
        (三)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信息化环境支持
    六、地方高校科研绩点制银行模式推广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调研问卷
    附录二 :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灰色关联分析调查问卷
    附录三 :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过程的归因分析调查问卷
    附录四 :科研工作业绩点制银行章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创新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论文总体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总体思路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创新绩效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协同创新的内涵
        2.1.2 协同创新中心的内涵、分类与特征
        2.1.3 协同创新绩效的内涵
    2.2 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内涵、特征与组织模式
        2.2.1 内涵
        2.2.2 特征
        2.2.3 组织模式
    2.3 协同理论分析
        2.3.1 协同学理论
        2.3.2 知识协同理论
        2.3.3 协同优化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动因分析、驱动运行机理与运行创新机制
    3.1 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动因分析
        3.1.1 以协同优化为目的的选择动因
        3.1.2 以重大任务为依托的协同动因
        3.1.3 以机制体制为核心的改革动因
    3.2 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创新驱动机理
        3.2.1 协同创新的驱动要素
        3.2.2 面向行业协同创新的驱动机理
        3.2.3 面向行业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
    3.3 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运行机理
        3.3.1 协同创新运行影响因素
        3.3.2 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模型
        3.3.3 基于协同创新任务的运行过程
    3.4 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运行协同机制
        3.4.1 战略协同
        3.4.2 组织协同
        3.4.3 知识协同
    3.5 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创新管理机制
        3.5.1 协同创新组织管理模式
        3.5.2 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3.5.3 协同创新的科学研究机制
        3.5.4 协同创新的人事管理机制
        3.5.5 协同创新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
        3.5.6 协同创新的资源共享机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环境因素
        4.1.2 主体因素
        4.1.3 协同因素
        4.1.4 技术因素
    4.2 指标设计原则和分类
        4.2.1 指标体系设计和遴选的原则
        4.2.2 指标的分类
    4.3 指标体系的构建
        4.3.1 初始指标体系的建立
        4.3.2 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筛选
        4.3.3 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创新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5.1 创新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的原则与选取
        5.1.1 模型构建的原则
        5.1.2 模型的选取
    5.2 协同优化-层次分析-熵评价模型构建
        5.2.1 模型评价的步骤
        5.2.2 指标预处理
    5.3 协同优化模型
        5.3.1 信息素挥发模型
        5.3.2 基于协同合作的信息素局部更新机制
        5.3.3 求解协同优化模型
    5.4 层次分析-熵评价模型构建
        5.4.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层确定
        5.4.2 熵评价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创新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6.1 “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实证分析基础
        6.1.1 中心构成
        6.1.2 中心组织结构
        6.1.3 中心协同创新机制体制
        6.1.4 中心取得创新成效
    6.2 “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创新绩效评价
        6.2.1 中心协同优化验证
        6.2.2 中心创新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6.3 “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创新绩效评价分析
        6.3.1 中心创新绩效优势分析
        6.3.2 中心创新绩效存在问题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7.1 “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7.1.1 重大协同成果提升策略
        7.1.2 人事制度改革提升策略
        7.1.3 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提升策略
    7.2 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绩效提升策略
        7.2.1 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7.2.2 创新要素协同绩效提升策略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1: 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协议
附录2: 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章程
附录3: 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2009-2013年部分在研项目情况表
附录4: 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2009-2013年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情况表
附录5: 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2009-2013年共建研发平台情况表
附录6: 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2009-2013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情况表
附录7: 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单位代表性双边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情况表

四、如何申报省科技进步奖(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国企科技奖励提名的瓶颈及解决措施[J]. 赵红梅,袁瑞敏,曾争鸣.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05)
  • [2]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D]. 李凤营.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3]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 王发银.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07)
  • [4]2012年度四川省科技奖励工作综述[J]. 四川省科技厅成果处. 中国科技奖励, 2013(08)
  • [5]完善科技奖励制度 推动江苏自主创新[J]. 吴守海,兰涛,蒋岚. 江苏科技信息, 2009(11)
  • [6]江苏:坚持水平与效益并重[J]. 吴守海,兰涛,蒋岚. 中国科技奖励, 2009(10)
  • [7]光耀五十载 飞跃创新路 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事业创立暨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创建五十周年纪念专题[J]. 罗秀豪. 广东科技, 2008(17)
  • [8]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政府部门削减和保留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的通知[J]. 浙江省人民政府.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2003(36)
  • [9]如何申报省科技进步奖[J]. 何滨. 中国热带医学, 2002(S1)
  • [10]广东省科技奖励工作情况[J]. 广东省科技厅. 中国科技奖励, 2002(04)

标签:;  ;  ;  ;  ;  

如何申报省科技进步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