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关节炎危害大 早期治疗是关键(论文文献综述)
邹勇成[1](2021)在《Circ0001809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和凋亡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
刘超[2](2021)在《逐瘀活血汤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气滞血瘀型)术后肿胀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
孙风展[3](2021)在《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比较收肌管阻滞(ACB)联合IPACK阻滞和股神经阻滞(FNB)联合坐骨神经阻滞(SNB)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效果,为老年糖尿病患者TKA术后镇痛方式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TKA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CB联合腘动脉和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IPACK)组(AI组)、FNB联合SNB组(F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根据分组不同,AI组采用ACB联合IPACK术后镇痛;FS组采用FNB联合SNB术后镇痛;C组不做任何神经阻滞。三组均在手术后使用PCIA辅助镇痛。在患者术后30 min(患者出PACU)、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时,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镇痛效果;利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价运动神经阻滞效果;利用关节活动范围(ROM)评价膝关节的屈曲度。对比术后镇痛药需求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静息状态VAS评分,组内比较:与术后30min比较,C组患者各观测时间点静息状态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AI组和FS组在手术后24 h和48h升高(P<0.05)。组间比较:AI组和FS组在手术后48小时内各时间点静息状态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AI组和FS组静息状态VA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2)运动状态VAS评分,组内比较:与术后30 min比较,C组患者各观测时间点运动状态VAS评分均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I组和FS组在手术后24 h、48 h和72 h升高(P<0.05)。组间比较:AI组和FS组在手术后48 h内各时间点运动状态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AI组和FS组各时间点运动状态VA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3)改良Bromage评分:组内比较,三组患者改良Bromage评分值均随着时间逐渐降低(P<0.05)。组间比较:与C组比较,AI组在术后30 min改良Bromage评分增高(P<0.05);FS组患者在术后30 min、术后24 h和48 h改良Bromage评分增高(P<0.05)。AI组在术后30 min、术后24 h和48 h改良Bromage评分低于FS组(P<0.05)。三组患者在手术后72 h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分(4)三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随着时间均逐渐增加(P<0.05);且AI组在手术后24 h和48 h膝关节屈曲度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5)三组患者术后72 h内镇痛药累积需求量随时间的增加均逐渐增加(P<0.05);且AI组和FS组患者术后镇痛药需求量低于C组(P<0.05)。(6)FS组术后72 h内足下垂发生率明显高于AI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别(P>0.05)。(7)AI组、FS组和C组患者PONV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行TKA术后镇痛中,ACB+IPACK阻滞和FNB+SNB阻滞均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但相比于FNB+SNB阻滞,ACB+IPACK阻滞对患者的肌张力影响更小,膝关节的屈曲度更大,足下垂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周振薇[4](2021)在《鹿茸活性成分对软骨细胞Sox9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鹿茸活性成分对软骨细胞Sox9基因转录调控作用及生物学机制。方法:用匀浆、低温浸提和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快速生长期鹿茸提取物(DAE),采用SDS-PAGE和Bradford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i TRAQ法进行蛋白组分分析。利用qRT-PCR法检测鹿茸提取物处理后的软骨细胞中Sox9、Runx3基因表达水平,利用阿利新蓝染色、双荧光素酶检测等方法研究过表达及沉默Runx3对软骨细胞的调控作用。利用高通量RNA-Seq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过表达及沉默Runx3后的原代软骨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并进行相关功能注释和代谢通路分析。最后,利用qRT-PCR法对RNA-Seq所测基因表达水平验证。结果:(1)SDS-PAGE和Bradford定量染色结果表明快速生长期的鹿茸提取物(DAE)主要为蛋白质类成分,含量可达69.14%;蛋白组分分析结果表明DAE中主要包含跨膜糖蛋白NMB、过氧化物还原酶-6、S-腺苷甲硫氨酸合酶-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等与软骨生长发育相关的蛋白。(2)CCK8结果表明DAE在0.64 mg/ml浓度时,可显着促进软骨细胞增殖,且作用效果最佳。qRT-PCR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AE处理后的软骨细胞Runx3基因表达水平降低,而Sox9基因表达水平升高。(3)qRT-PCR实验结果表明,在软骨细胞中过表达或沉默Runx3可显着改变Runx3基因表达水平。且阿利新蓝染色实验证明过表达Runx3抑制软骨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而Runx3沉默结果相反。(4)双荧光素酶检测表明Runx3可能通过调节Sox9软骨特异性增强子从而调节Sox9及其下游基因Col2a1、Acan、Col9a1、Col11a1、Hapln1的表达水平。(5)对转录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Runx3过表达组鉴定出17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除Runx3外的4个上调基因和12个下调基因。而Runx3沉默组鉴定出189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除了Runx3之外的80个上调基因和108个下调基因。(6)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分析发现,在Runx3过表达的条件下,软骨细胞增殖标记物,如Comp、Matn1、Ptch1和Fgfr3的表达水平下调,而在Runx3沉默的条件下,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在Runx3过表达的条件下,软骨细胞分化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如Pth1r、Ihh、Col10a1、Mmp13、Runx2、Sp7和Bmp6的表达水平上调,而在Runx3沉默的条件下,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7)qRT-PCR实验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证明转录组测序结果真实可信。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快速生长期鹿茸提取物主要为蛋白质类成分,其核心功效成分为跨膜糖蛋白NMB、过氧化物还原酶-6、S-腺苷甲硫氨酸合酶-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等参与软骨生长发育相关的蛋白;DAE对软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调控主要是通过下调Runx3转录因子,进而上调Sox9及其下游靶基因,如Col2a1、Acan、Col9a1、Col11a1、Hapln1等的表达水平。而Runx3作为Sox9的转录抑制因子,主要是通过抑制Sox9上游非编码区的软骨增强子序列元件进而实现对Sox9的转录调控;综上,DAE可以抑制Runx3所诱导的软骨细胞分化,进而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及胞外基质合成。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DAE可以作为潜在的软骨生长激动剂,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Sox9抑制因子Runx3,进而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胞外基质合成,抑制软骨细胞分化。
黄志明[5](2021)在《章氏推伤药酒离子导入治疗瘀血阻络型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章氏推伤药酒离子导入治疗瘀血阻络型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观察,总结其临床疗效,为该方法治疗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将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漳州市中医院骨伤科门诊收治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瘀血阻络型急性髋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卧床休息、制动、患肢皮肤牵引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频电疗仪,治疗模式选择“关节炎”处方项,将垫片贴敷于患侧髋前区皮肤,用绷带绑住两个极,根据患儿承受能力调节电流大小,其强度以有酸、麻、颤、震动感为宜。每次20 min,每日2次,治疗3周。试验组使用相同的中频电疗仪,将章氏推伤药酒浸湿药垫,余操作流程及频次与对照组相同。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分、疼痛缓解时间和关节障碍解除时间、治疗前后髋关节积液变化、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停止治疗后3个月内观察复发情况。综合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患髋部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治疗前两组的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关节障碍解除时间比较,治疗后试验组改善临床症状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两组髋关节积液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髋关节积液量比较,治疗后试验组髋关节积液量吸收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后试验组的疗效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6、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型变化,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型转为正常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观察两组治愈的患儿,试验组无病例复发,对照组有1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章氏推伤药酒离子导入治疗瘀血阻络型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明确,能较快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快髋关节积液的吸收。
关健雷[6](2021)在《膝骨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下影像学特征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KOA初期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功能障碍,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和行走困难,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疾病的进展最终可出现膝关节功能完全丧失,表现为膝关节畸形和关节活动度减小,不能直立行走,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长期卧床易引起相关并发症增加死亡率。所以对KOA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临床问题。现代医学体系中对KOA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表现特征,KOA的唯一治愈方式为膝关节置换术,但KOA患者普遍高龄手术风险高,并且膝关节置换术及术后康复的医疗经济负担较大,使得很大一部分KOA患者未得到有效治愈。中医体系下KOA属于“骨痹”范畴,运用八纲辨证及脏腑辨证进行中医证型辨证分型指导临床诊疗,对于保守治疗延缓KOA的进展具有一定临床效果,所以中西医结合探究中医辨证分型体系下KOA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为日后中西医结合治疗KOA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是目前较为前沿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1)探究KOA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下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分布差异;(2)探究KOA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学表现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收集2020.12-2021.03于中日友好医院初次就诊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KOA患者37例,统计收录患者一般资料、膝关节专科查体信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以及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资料,并对患者X线和肌骨超声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1)由骨科医师对患者膝关节X线平扫(正位、侧位以及轴位)片结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膝关节内外侧间隙、股胫角、胫骨上角、股骨下角、髁角、髌骨高度、髁间沟角、髌骨指数、髌骨适合角、外侧髌骨角、髁间角以及髋-膝-踝角(也称为HKA角)数值、骨赘程度、是否软骨下骨硬化,并对膝骨关节炎X光影像学分级(也称为K-L分级)进行评估,记录相关数据;(2)由超声科医师对患者膝关节肌骨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股四头肌厚度、髌腱厚度、滑膜厚度、髌上囊积液深度、滑车软骨厚度、内侧间隙、外侧间隙、内外侧半月板突出厚度、外侧副韧带厚度、内侧副韧带厚度、髂胫束厚度、鹅足腱止点厚度、股二头肌厚度、囊肿长径、囊肿深度、半月板是否内突、半月板是否外突、囊肿是否存在,记录相关数据。并根据KOA中医证型分型指南对KOA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包括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寒湿痹阻证和肝肾亏虚证。将记录的数据资料导入到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内容包括:(1)对纳入的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2)根据是否为某一中医证型将患者分为两组,“是”组包括是该证型的患者,“否”组包括合并除了是该证型以外的其他三种证型的患者。最终得到以下四种分组类型:气滞血瘀证组和非气滞血瘀证组,气血虚弱证和非气血虚弱证组,寒湿痹阻证组和非寒湿痹阻证组以及肝肾亏虚证组和非肝肾亏虚证组,并分别对不同证型下“是”“否”两组间影像学表现特征的分布情况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根据不同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认为具有显着性差异;(3)采用Kendall相关系数对KOA患者影像学表现特征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P<0.05认为具有显着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表示零相关,相关系数在0与1之间为正相关,相关系数在-1与0之间为负相关。研究结果:本临床研究共纳入患者34例(37膝):男性8例(9膝,24.3%),女性26例(28膝,75.7%),患者总体年龄呈正态分布,年龄最大为80岁,年龄最小为47岁,年龄平均值为66.96±8.07岁。中医辨证分型情况:肝肾亏虚型7膝(18.9%)、气血虚弱型14膝(37.8%)、寒湿痹阻型8膝(21.6%)以及气滞血瘀型8膝(21.6%)。两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的结果为:1)气血虚弱证组和非气血虚弱证组:内侧关节间隙(P=0.049<0.05)、髌骨高度(P=0.03<0.05)、髁间沟角(P=0.03<0.05);2)肝肾亏虚证组和非肝肾亏组证组:X光下:髁间角(P=0.01<0.05);超声下:囊肿长径(P=<0.05),囊肿是否存在(P=0.01<0.05);3)寒湿痹阻证组和非寒湿痹阻证组:X光下:胫骨下角(P=0.012<0.05);超声下:股四头肌(P=0.01<0.05)、内侧副韧带(P=0.012<0.05);4)气滞血瘀证组和非气滞血瘀证组:X光下:髌骨高度(P=0.032<0.05)、股胫角(P=0.024<0.05)、髁间沟角(P=0.00<0.05)、髁间角(P=0.04<0.05)。相关性分析有统计学显着性的结果为:1)气血虚弱证:X光下:内侧间隙(P=0.049<0.05;相关系数=0.28)、髌骨高度(P=0.02<0.05;相关系数=0.31)、髁间沟角(P=-0.29<0.05;相关系数=0.03);2)肝肾亏虚证:是否晨僵(P=0.04<0.05;相关系数=0.34);X光下:髁角(P=0.04<0.05;相关系数=-0.28)、髁间角(P=0.32<0.05;相关系数=0.32)、外侧副韧带(P=0.02<0.05;相关系数=0.32)、是否有囊肿(P=0<0.05;相关系数=0.47)、囊肿横径(P=0.01<0.05;相关系数=0.41);3)寒湿痹阻证:是否有屈曲畸形(P=0.03<0.05;相关系数=0.37);X 光下:胫骨下角(P=0.01<0.05;相关系数=-0.35)、股四头肌(P=-0.30<0.05;相关系数=0.03)、内侧副韧带(P=0.01<0.05;相关系数=-0.36);4)气滞血瘀证:VAS评分(P=0.04<0.05;相关系数=0.34);X光下:股胫角(P=0.02<0.05;相关系数=0.37)、髌骨高度(P=0.03<0.05;相关系数=-0.3)、髁间沟角(P=0.01<0.05;相关系数=0.36)、髁间角(P=0.04<0.05;相关系数=-0.29)。研究结论:(1)内侧关节间隙、髌骨高度、髁间沟角在气血虚弱证组和非气血虚弱证组中分布有差异;髁间角、囊肿长径、有无囊肿在肝肾亏虚证组和非肝肾亏组证组中分布有差异;胫骨下角、股四头肌肌腱厚度、内侧副韧带厚度在寒湿痹阻证组和非寒湿痹阻证组中分布有差异;髌骨高度、股胫角、髁间沟角、髁间角在气滞血瘀证组和非气滞血瘀证组中分布有差异。(2)内侧间隙、髌骨高度气血虚弱证正相关,髁间沟角与气血虚弱证负相关;晨僵、髁间角、外侧副韧带、有囊肿、囊肿横径与肝肾亏虚证正相关,髁角与肝肾亏虚证负相关;有屈曲畸形与寒湿痹阻证正相关,胫骨下角、内侧副韧带厚度、股四头肌厚度与寒湿痹阻证负相关;VAS评分、股胫角、髁间沟角与气滞血瘀证正相关,髁间角、髌骨高度与气滞血瘀证负相关。
景瑞青[7](2021)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文献综述本部分内容主要论述老年冠心病研究进展,涵盖中西医对老年冠心病的认识及治疗概况,从最原始直接的感官描述—心痛,再到对病名多维度的细化(胸痹、真心痛、卒心痛、久心痛等),对病机多角度的阐释(阳微阴弦、心虚邪客等),对证型深层次的认识,对治法全方位的挖掘(补虚、化瘀、行气、散寒等)。传统的中医学理论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同时,也触碰到更多的交集与未知,伴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与完善,层层迷雾渐渐拨开,通过对西医诊治老年冠心病现状的梳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症状隐匿、易产生冠脉多支及复杂病变、血运重建治疗成功率低、预后差的特点有了更加确切直观的认知。同时本文探讨了中医学对老年衰弱的认识,从同源病名(虚劳、虚损、五劳七伤等)、因机证治的角度出发,点明衰弱是一个积劳成虚,积虚成弱的动态发展、渐进性演变的过程。此外,本文梳理了现代医学对老年衰弱的认知过程,从衰弱概念的首次提出、衰弱表型的总结与描摹(疲乏、肌力下降等)到流行病学(患病率高龄多于低龄、女性高于男性等)、危险因素(遗传基因、增龄、不良生活方式等)、构建不同的筛查评估工具(Fried衰弱量表、FRAIL量表、衰弱指数等)、尝试分期分类、提取衰弱的防治手段(宣教、随访、建立衰弱自测平台、成立多学科诊疗小组)等多方面对衰弱的认识逐步深化。最后分析衰弱与老年冠心病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二者共同发病机制如免疫衰老、慢性炎症、内分泌、细胞因子等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国内外多项研究采用了多种手段的评估工具均证实冠心病患者衰弱的患病率不容小觑,衰弱带来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免疫功能的下降、骨骼肌萎缩、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紊乱等危害不容忽视。深入挖掘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的影响因素、探索积极的干预手段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防治工作意义重大。二、临床研究目的:通过采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估患者衰弱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衰弱的早期中西医结合诊断、临床治疗和提前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依据纳排标准及剔除标准,以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住院既往病史明确诊断或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共363例。收集其临床病例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心内科专科检查报告等,根据Frail量表进行评估可将其分为衰弱组、衰弱前期组、非衰弱组,并采用多种量表对其进行老年人综合状态和情况的评估及中医证型的界定,最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将所收集资料信息数据有序依次先录入Excel表中并实时核查其准确性,核对无误后导入SPSS26.0进行数据分析其客观差异,最后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1.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分布规律:本研究纳入老年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龄73.44±8.28岁,男性患者占总人数的50.8%,女性为49.2%,基本持平。分析发现本研究纳入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较多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超重、腹型肥胖、烟酒史、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合并基础疾病多等。本研究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衰弱的比例为32.5%,呈现出女性、高龄合并衰弱比例高于男性、低龄的特点。2.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患者间年龄、性别、BMI、腰围、病程、共病指数、用药数、医疗费用、住院天数、因心血管疾病住院次数、婚姻状况、子女数量、有无规律运动等存在显着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心病分型、居住地为城市或乡村、有无烟酒史及家族史、饮食习惯、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别或是否从事重体力劳动、绝经年龄在三组间分布无差异(P>0.05)。3.三组患者老年综合评估比较:不同衰弱水平的老年患者间ADL、IADL、MMSE、GDS-15、MNA-SF、社会支持度、PSQI分值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着差异(P<0.05),且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衰弱水平与自理能力之间存在强水平相关关系(χ2=179.528,P<0.001),相关系数0.497;全身综合状态评估发现存在听力障碍、口腔问题、慢性疼痛、尿失禁和跌倒风险的患者更容易合并衰弱(P<0.05);对合并症情况的统计分析发现,老年冠心病合并症中患病率最高为高血压,在不同衰弱水平的患者中均占首位(78.81%、63.48%、57.69%),而合并高血压、脑血管病、骨关节疾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衰弱(P<0.02)。心功能与衰弱水平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441,P<0.001。是否服中药与衰弱水平间存在弱水平相关关系,r=0.191,P<0.001。4.三组患者血液检验结果比较:RBC、HGB、HCT、HS-CRP、Cysc、CR、HCY、TP、ALB、Fe、Myo、cTnT、NT-proBNP、D-D水平在三组间均存在显着差异,且两两比较任意两组间均有差异(调整后P<0.05),表明此类指标或许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出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水平,提示临床可能需要给予此类指标更多关注。5.三组患者超声心动检查结果比较:射血分数、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径、左室收缩径及短轴缩短率、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二尖瓣环e’、E/e’、二尖瓣E峰的数值在任意二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性别年龄分层后发现不同性别及年龄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呈现出不同参数分布特点。6.三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不同衰弱水平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存在显着差异(χ2=28.453,P<0.001),衰弱水平较低,仅发生单支病变的可能性越大(χ2=16.439,P<0.001),单支病变与低衰弱水平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相关关系(Phi=0.213);而衰弱水平高,则极易发生三支病变(χ2=25.146,P<0.001),三支病变与衰弱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相关关系(Phi=0.263)。就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而言,衰弱程度高,可能会在LM及LAD病变基础上发生LCX和RCA的复杂病变(P<0.001),即随着衰弱程度的增加,冠状动脉病变可能更加趋向于严重化、复杂化。7.三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28.10%)、气滞血瘀(22.59%)、阳气虚衰(15.43%)等。衰弱水平在中医证型间分布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χ2=25.696,P=0.028),合并衰弱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以气虚、阳虚多见,常合并血瘀、气滞、痰浊。本次研究纳入老年冠心病患者临证治疗方药多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温阳止痛、养血安神为主。8.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子女数量多、营养状态差、睡眠障碍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已婚有伴侣、规律运动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此外 HGB、HS-CRP、CR、Hcy、ALB、Fe 水平、Gensini 积分、FMD值、阳气虚衰证、痰阻心脉证是老年冠心病是否合并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极易合并衰弱,尤其是高龄、女性、多重用药、生活不能自理、无伴侣、子女数量多、缺乏规律运动、营养状态差、睡眠障碍、缺乏社会活动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且合并有脑血管病、贫血、心功能低下、低蛋白血症、内皮功能异常等患者临床需要高度警惕,此类危险因素极易导致衰弱的发生,且具有进一步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风险,预后不佳。不同衰弱水平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虽稍有差异,整体上呈现出气虚、阳虚、阴虚合并血瘀、气滞、痰浊的复杂病理特点。
夏京花[8](2020)在《基于老年患者需求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的构建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的实际需求,采用设计思维方法,构建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移动医疗APP,并基于此APP平台对空巢老年患者进行院外管理,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推广康复管理移动医疗APP的使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1.以设计思维为理论框架构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设计过程分为移情、定义、设想、原型及测试五部分。移情阶段通过质性访谈法,深入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期望与真实感受;定义阶段通过构建典型用户角色帮助开发人员明确用户特点;设想阶段根据对医学及信息学专家的访谈建议初步构思移动医疗APP系统功能框架;原型阶段由研究者采用Axure RP8.0设计APP原型;测试阶段应用启发式评估法和质性访谈法评价APP原型可用性。综合启发式评估人员及用户测试结果,由研究者与软件工程师协作进行APP迭代,最终构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移动医疗APP。2.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 9年5月15日至9月22日山东省某三甲医院骨科病房72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空巢老年患者进行预实验。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分组,1~36号患者为对照组,37~72号患者为干预组。干预组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对其进行院外管理,包括康复视频推送、健康知识宣教、医患在线沟通与指导等;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常规健康教育,出院时由骨科医生或护士进行术后常规出院指导,教会其出院后康复锻炼方法,嘱患者定期门诊复查。在手术前及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分别收集患者疾病相关资料以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状况及生活质量。在术后三个月时对移动医疗APP干预进行评价。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录入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1.通过设计思维方法,构建了包括康复计划、知识学习、康复日记、在线互动、测一测以及我的信息六大功能模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移动医疗APP。2.最终共有69例患者完成本次干预研究,其中对照组34例,干预组35例。结果显示:①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学历、BMI、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在手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基线资料可比。②术后一个月,干预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显着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③术后三个月,干预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对象对APP的整体可用性评价较高。结论:1.本研究以老年患者为中心,将设计思维理论应用于APP的构建过程,结果显示基于设计思维理论构建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能够满足老年患者需求,具有较好的可用性。2.基于移动医疗APP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空巢老年患者进行院外康复管理,结果表明该管理方法可能是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居家康复依从性、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进而提升生活质量的有利工具。
魏秀秀[9](2020)在《超重/肥胖合并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比较超重/肥胖合并糖耐量异常、超重/肥胖合并糖耐量正常、正常体重合并糖耐量正常三组人群在一般资料、饮食与运动习惯、情绪方面、身体测量指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超重/肥胖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通过比较超重/肥胖合并糖耐量异常与超重/肥胖合并糖耐量正常受试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揭示超重/肥胖合并糖耐量异常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探讨各证型与身体测量指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关系,为中医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防治超重/肥胖合并糖耐量异常奠定基础。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横断面调查方式,对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近3个月体检结果提示正常体重+糖耐量正常(NGT)、超重/肥胖+糖耐量正常和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IGT)人群进行初步筛选,对符合要求的人群预约集中入组,再次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复筛,最终纳入129例受试者,即超重/肥胖合并IGT者70例、超重/肥胖合并NGT者29例、正常体重合并NGT者3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由受过培训的人员对受试者完善体格检查并填写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及中医症状体征调查表,留取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血糖、血脂、血尿酸等生化指标检测。运用IBM 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绘图,比较三组在一般资料、饮食与运动习惯、情绪方面、身体测量指标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探讨超重/肥胖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型主要根据导师对肥胖型糖耐量异常成熟的理论认识,结合中医症状体征调查表及临床实际,将研究对象的中医证型分为肝胃郁滞型、脾虚痰湿型、脾肾两虚型,运用相关统计学方法,比较超重/肥胖IGT组与超重/肥胖NGT组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分析超重/肥胖IGT中医证型与身体测量指标(BMI、腰围、WHR、腰身比)及实验室检查指标(HbA1c、FPG、2hPG、FINS、HOMA-β、HOMA-IR、TC、TG、HDL-C、LDL-C、UA)的关系。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差异超重/肥胖IGT组年龄(62.50(8.00))高于超重/肥胖NGT组(57.00(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IGT组既往合并症占比(75.71%)>超重/肥胖NGT组(34.48%)、正常体重NGT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超重/肥胖NGT组糖尿病家族史占比(55.17%)>超重/肥胖IGT组(27.14%)、正常体重NGT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民族、文化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此外,超重/肥胖IGT组女性在超重/肥胖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占比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活习惯与情绪情况差异超重/肥胖IGT组饮食口味偏油占比、易怒情绪占比>正常体重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IGT组饮食口味有偏好中偏咸占比较多(31.43%),与另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在烟酒嗜好、运动频率、久坐习惯上无统计学差异。此外,超重/肥胖IGT组男性在吸烟嗜好、饮酒嗜好占比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身体测量指标差异超重/肥胖 IGT 组腰围(94.00(13.00))>超重/肥胖 NGT 组(88.00(17.00))>正常体重NGT组(80.00(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IGT组与超重/肥胖NGT组在BMI、腰臀比、腰身比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超重/肥胖 IGT 组 UA(337.00(116.00))>正常体重 NGT 组(303.00(10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NGT组HDL-C(1.44±0.29)>超重/肥胖IGT组(1.24±0.23)、超重/肥胖NGT组(1.29±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TC、TG、LDL-C无统计学差异。5.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差异超重/肥胖IGT组中医证型分布为肝胃郁滞型(47.76%)>脾肾两虚型(28.36%)>脾虚痰湿型(23.88%),以肝胃郁滞型为主;超重/肥胖NGT组中医证型分布为脾虚痰湿型(55.56%)>脾肾两虚型(25.92%)>肝胃郁滞型(18.52%),以脾虚痰湿型为主,两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IGT组男性以脾肾两虚型为主(占41.93%),女性以肝胃郁滞型为主(占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IGT组脾虚痰湿型BMI高于脾肾两虚型,脾虚痰湿型腰围、腰身比高于肝胃郁滞型及脾肾两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证型在血糖代谢指标(HbA1c、FPG、2hPG、FINS),HOMA 稳态模型(HOMA-β、HOMA-IR),血脂代谢指标(TC、TG、HDL-C、LDL-C),血尿酸(UA)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超重/肥胖合并糖耐量异常的发病随着增龄而增加,代谢不健康的体重增加,尤其是腹型肥胖,更易使超重/肥胖罹患糖耐量异常;超重/肥胖合并糖耐量异常饮食口味偏油、情绪易怒、血尿酸水平升高,与正常体重NG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合并糖耐量异常饮食口味偏咸、久坐及运动习惯与超重/肥胖NGT、正常体重NGT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与超重/肥胖糖耐量正常中医证型分布有差异,合并糖耐量异常的超重、肥胖人群,体内代谢的改变对中医证型有影响,肝胃郁滞是其主要证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郁滞是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发病关键的理论认识,这为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防治超重/肥胖合并糖耐量异常(IGT)时,关注调肥胖之态,不忘关注血糖异常提供参考。而超重/肥胖糖耐量正常以脾虚痰湿型为主。3超重/肥胖合并糖耐量异常各证型在实验室检查指标(HbA1c、FPG、2hPG、FINS、HOMA-β、HOMA-IR、TC、TG、HDL-C、LDL-C、UA)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王瑞雄[10](2020)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进一步证实该疗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将2019年3月2019年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入组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PFNA组,n=30):采用手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三维外支架组,n=30):采用手法闭合复位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术前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骨折AO类型?骨折部位,以及美国麻醉协会术前ASA评级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输血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2?3?5天大腿肿胀程度和术后第1?2?3?5天疼痛程度VAS评分。观察两组术后骨折并发症,骨折并发症包括:骨折部位感染?内固定物切割?内固定物断裂?骨折继发移位?再次手术。X线检查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第1?2?3?6月骨折愈合情况。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评估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统计两组死亡率。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平均年龄78.6岁,男22例,女38例。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骨折AO分型?骨折部位?ASA麻醉评级经统计学检验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2.手术和住院情况:对照组(PFNA)和试验组(三维外支架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8.33分钟和36.03分钟。对照组中术后14例输血,试验组中术后1例输血。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36天,平均住院费用为3.86万元,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11.40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66万元。试验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输血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检验有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早期患肢肿胀和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检验有显着差异(P<0.05)。3.骨折并发症和死亡率:对照组中1例PFNA螺钉刀片向近端切割?1例螺旋刀片松动,试验组中无外支架针道松动和退针的病例,两组中均未发现内固定物断裂的病例,两组骨折并发症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总共死亡5例,其中对照组3例,试验组2例,两组死亡率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4.感染:术后随访两组均未发现有深部感染病例。试验组术后24例患者外支架针眼无明显分泌物,不需要门诊定期换药,自行在家用壳聚糖伤口护理液外喷处理。5例患者患肢活动后针道处皮肤刺激伴分泌物,予加强换药配合口服抗生素治疗。所有患者不需要拔出外支架,外支架去除后所有患者针眼愈合。对照组术后随访未发现感染病例。术后随访两组均未发现有深部感染病例,两组深部感染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5.髋关节功能和骨折愈合情况:术后第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57.55分和56.23分,术后第6个月分别为67.00分和66.80分,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第2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分别为4例和3例,术后第3个月分别为21例和19例,随访发现对照组1例PFNA螺旋刀片切割导致骨折不愈合,其余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率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手法闭合复位三维外支架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两种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两者术后并发症无差异。2.手法闭合复位三维外支架固定具有安装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不需要输血,住院时间和花费少的优点,适于基层医院应用。3.手法闭合复位三维外支架固定创伤小,对于不能耐受内固定手术和高危麻醉风险的A1型和A2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以尝试应用手法闭合复位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
二、骨关节炎危害大 早期治疗是关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关节炎危害大 早期治疗是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3)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与分组 |
1.1 研究对象 |
1.2 样本量确定 |
1.3 分组 |
2 研究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神经阻滞方法 |
2.3 麻醉方法 |
2.4 PACU及手术后处理 |
2.5 观察指标 |
2.5.1 VAS评分 |
2.5.2 改良Bromage评分 |
2.5.3 膝关节的屈曲度 |
2.5.4 术后镇痛药需求量 |
2.5.5 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
3.研究材料 |
3.1 主要仪器设备 |
3.2 主要药品与试剂 |
4 统计处理方法 |
结果 |
1.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 各组患者静息状态 VAS 评分比较 |
3 各组患者运动状态 VAS 评分比较 |
4 各组患者改良 Bromage 评分比较 |
5 各组患者膝关节的屈曲度比较 |
6 各组患者术后镇痛药需求量比较 |
7 各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8 各组患者 PONV 评分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或缩略词表 |
致谢 |
(4)鹿茸活性成分对软骨细胞Sox9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鹿茸提取物的制备及成分分析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鹿茸提取物对软骨细胞中Sox9及Sox9 软骨增强子结合转录因子Runx3 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Runx3 过表达及沉默对原代软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5)章氏推伤药酒离子导入治疗瘀血阻络型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ATSH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脱落处理方法 |
2 治疗方法 |
2.1 对照组 |
2.2 试验组 |
3 安全监测 |
4 观察指标 |
4.1 安全性指标 |
4.2 疗效观察指标 |
5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结果分析 |
1.1 基线资料分析 |
1.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比较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 |
1.3 两组患儿疼痛缓解时间、关节障碍解除时间比较 |
1.4 两组治疗前后B超下髋关节积液量 |
1.5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
1.6 中医证型变化比较 |
1.7 复发率比较 |
2 安全性观察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西医对ATSH的认识 |
1.1 ATSH概述 |
1.2 髋关节及其滑膜的解剖学特点和功能 |
1.3 病因病理认识 |
2 临床诊疗思维 |
3 西医治疗现状及不足 |
4 中医对ATSH的认识 |
4.1 ATSH的中医学归属 |
4.2 ATSH的中医病因认识 |
4.3 ATSH中医辨证分型 |
4.4 中医药治疗 |
5 药酒及章氏推伤药酒介绍及机制分析 |
5.1 药酒的起源及作用 |
5.2 章氏推伤药酒介绍及机制分析 |
6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作用机理 |
7 乙醇安全性分析 |
8 观察指标选择依据 |
9 研究结果分析 |
9.1 基线资料分析 |
9.2 观察指标分析 |
10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膝骨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下影像学特征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影像学及中西医辨证在膝骨关节炎诊疗中的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中医与西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
1.2.2 肌骨超声、核磁共振以及X光在临床诊查KOA中的应用现状 |
1.2.3 KOA在肌骨超声、核磁共振以及X射线影像学手段中的特征表现 |
1.3 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学的结合 |
1.4 总结 |
综述部分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前言 |
第三部分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3.2.1 KOA诊断标准 |
3.2.2 纳入标准 |
3.2.3 排除标准 |
3.2.4 纳入后脱组标准 |
3.3 数据收集与整理 |
3.3.1 临床资料 |
3.3.2 中医辨证分型 |
3.3.3 影像学表现特征 |
3.4 建立数据库 |
3.5 统计学分析 |
3.5.1 KOA不同中医证型下影像学表现特征的差异性分析 |
3.5.2 KOA不同中医证型与影像学表现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中医证型分布 |
4.3 K-L分级及其他影像学特征 |
4.4 KOA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下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分布差异 |
4.5 KOA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学表现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
第五部分 讨论 |
5.1 实验设计背景 |
5.1.1 膝关节骨性关节的严重性 |
5.1.2 中医研究与西方医学研究结合的困境 |
5.1.3 乳腺癌相关研究的启发 |
5.1.4 实验设计 |
5.2 临床数据分析 |
5.2.1 临床数据整理 |
5.2.2 中医证型分组与临床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
5.3 本实验存在的局限性 |
5.3.1 样本数量问题 |
5.3.2 中医辨证 |
5.3.3 缺乏正常对照组 |
5.3.4 影像学系统误差的存在 |
5.4 解决局限性可能的办法 |
5.5 展望:提出新问题 |
正文部分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附录1: 膝骨关节炎临床情况调查表 |
附录2 X线信息登记表 |
附录3 肌骨超声信息登记表 |
附录4 评分登记表 |
附录5 Kellgren-Lawrence(K-L)分级 |
附录6 连续性变量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结果 |
附录7 分类型变量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老年冠心病研究进展 |
1.1 中医学对老年冠心病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
1.2 现代医学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治现状 |
2 衰弱的研究进展 |
2.1 中医学对老年衰弱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
2.2 现代医学对老年衰弱的认识 |
3 老年冠心病与衰弱的关系 |
3.1 冠心病和衰弱的共同发病机制 |
3.2 老年冠心病衰弱现状 |
3.3 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的影响因素 |
3.4 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对机体的影响 |
3.5 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疾病诊断标准及判定方法 |
二、研究方案与内容 |
三、数据整理与统计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1. 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分布规律 |
1.1 老年冠心病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布情况 |
1.2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疾病情况 |
1.3 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水平分布规律 |
1.4 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
1.5 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药汤剂遣方用药规律 |
2. 三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2.1 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2.2 三组患者老年综合评估情况比较 |
2.3 三组患者合并症患病情况比较 |
2.4 三组患者临床检验结果比较 |
2.5 三组患者超声心动检查结果比较 |
2.6 三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 |
2.7 三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
3.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衰弱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3.1 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2 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的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
五. 讨论 |
1. 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分布规律分析 |
2. 老年冠心病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3. 冠心病患者老年综合评估结果分析 |
4.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症患病情况分析 |
5. 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
6. 老年冠心病患者超声心动检查结果分析 |
7.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
8. 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 |
9. 老年冠心病患者常用中药方剂分析 |
10.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衰弱的影响因素分析 |
六.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老年冠心病患者调查问卷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基于老年患者需求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概述 |
1.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流行病学概述 |
1.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害 |
1.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式 |
2 全膝关节置换术概述 |
3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
3.1 国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治疗模式 |
3.2 国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治疗模式 |
3.3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居家康复锻炼依从性低 |
3.4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居家康复管理干预方式 |
4 空巢老人现状 |
5 移动医疗APP在患者院外管理中的应用 |
5.1 国内移动医疗APP发展现状 |
5.2 移动医疗APP在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 |
6 小结 |
第三章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的构建 |
1 理论框架 |
2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的构建 |
2.1 移情阶段一-质性访谈 |
2.2 定义阶段一-用户角色分析 |
2.3 设想阶段---构建APP功能系统框架 |
2.4 原型阶段---构建APP原型 |
2.5 测试阶段 |
3 小结 |
第四章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在空巢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3 干预方法 |
4 研究指标及测量工具 |
5 资料收集 |
6 统计分析 |
7 伦理原则 |
8 研究结果 |
8.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8.2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 |
8.3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
8.4 基于移动医疗APP的干预评价 |
9 讨论 |
9.1 基于移动医疗APP干预对TKA术后空巢老年患者整体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
9.2 基于移动医疗APP干预对TKA术后空巢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9.3 移动医疗APP使用评价 |
第五章 结论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性 |
3 局限性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祝表 |
(9)超重/肥胖合并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超重/肥胖与糖耐量异常的中医学研究概况 |
1 中医对超重/肥胖与糖耐量异常病名的认识 |
2 中医学对超重/肥胖与糖耐量异常病因病机认识 |
3 中医学对超重/肥胖与糖耐量异常证型的研究 |
4 中医对超重/肥胖合并糖耐量异常辨证治疗研究 |
5 小结 |
综述二 超重/肥胖与糖耐量异常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 超重/肥胖与糖耐量异常的定义及诊断 |
2 超重/肥胖与糖耐量异常的流行病学 |
3 超重/肥胖与糖耐量异常的危害性 |
4 超重/肥胖与糖耐量异常发病机制 |
5 超重/肥胖合并糖耐量异常的防治 |
6 小结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 |
2.1 研究设计 |
2.2 病例来源 |
2.3 诊断标准 |
2.4 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
2.5 调查内容 |
2.6 数据管理与分析 |
2.7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讨论与分析 |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1.1 研究内容 |
1.2 研究对象 |
1.3 诊断标准 |
1.4 分型标准(AO分型) |
1.5 病例纳入标准 |
1.6 病例排除标准 |
1.7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
1.8 试验材料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估计 |
2.2 治疗分组 |
2.3 治疗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评定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二部分 结果 |
1 两组一般资料分布比较 |
2 观察指标 |
2.1 手术和住院情况 |
2.2 术后肿胀对比 |
2.3 疼痛对比 |
2.4 并发症 |
2.5 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对比 |
3 典型病例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疾病特点和危害 |
2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隐性失血及危害 |
3 三维外支架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 |
4 三维外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注意事项 |
5 中医正骨手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
6 结果评价与疗效分析 |
结论 |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骨关节炎危害大 早期治疗是关键(论文参考文献)
- [1]Circ0001809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和凋亡的影响[D]. 邹勇成. 南华大学, 2021
- [2]逐瘀活血汤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气滞血瘀型)术后肿胀的临床观察[D]. 刘超.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3]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D]. 孙风展. 青岛大学, 2021
- [4]鹿茸活性成分对软骨细胞Sox9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研究[D]. 周振薇.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章氏推伤药酒离子导入治疗瘀血阻络型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志明.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膝骨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下影像学特征变化研究[D]. 关健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景瑞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基于老年患者需求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的构建及应用[D]. 夏京花. 山东大学, 2020(11)
- [9]超重/肥胖合并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研究[D]. 魏秀秀.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D]. 王瑞雄.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