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做作业中得到最大的收益(论文文献综述)
章洁[1](2021)在《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以柳州市中职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国家市场经济建设脚步的不断加速,物流行业也随之进行了现代化的转型,对于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柳州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借着“一带一路”、“东盟经济”的东风,为本地的物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在物流操作层面上提供了很多的岗位。传统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适应岗位需求的问题,为了合理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提高物流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用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于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脱颖而出。现代学徒制是学校职业教育制度的革命性变革,从各项规则到条件、内容、甚至目标,以及实施教育过程的机制都发生了改变,是建立起一种新的、异于原来的新制度。它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将学校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开展招生、制定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等结合的崭新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柳州市成为全国首批、广西唯一入选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物流专业作为柳州市的首批试点专业之一。近年来,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柳州市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先试先行,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但通过调查发现柳州市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开展以各校为政,并未真正形成由柳州市统一布局、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笔者提出构建由柳州市相关部门牵头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整合学校和企业教学资源,实现“工学交替、校企共建”的现代学徒制“442”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解决目前柳州市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面临的困境,为中职物流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思路。所谓现代学徒制“442”人才培养模式,即为实现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培养目标,通过行业认识、基础学习、技能强化、融入岗位四个阶段,完成基本素质模块课程、职业基本能力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四类课程的学习,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的指导和培养下,完成“学生→准学徒→学徒→准员工”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此模式将学生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校企工学交替学习,前三个阶段学生主要在校内进行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到企业进行观摩学习,最后一个阶段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此模式通过政府统筹,成立现代学徒制工作委员会,对物流现代学徒制开展进行统筹规划,以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通过校企通力合作,共同招工招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共同培养物流人才,以实现校企深度融合;通过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按照物流岗位流程进行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整合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组建现代学徒制物流专业团队,以实现现代学徒制课程的顺利开展;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以解决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家长对现代学徒制的误解,同时敦促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现代学徒制“442”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关注学生自身特点,结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及课程的特殊性,实行分阶段育人。其次,此模式认为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不能简单的以学习成绩定论,而应采用多元化的分类评价量化标准进行评价,同时还应对导师教学实施质量进行评价。最后,此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具备动手操作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持续进步,不断提升自我适应不同工作岗位。
吴竟[2](2020)在《“以写促读”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来,整本书阅读成了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新课标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学习内容,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第一个学习任务群安排其中,并贯穿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目前,很多地区的学校正处于由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提倡探索阶段到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真正纳入课堂教学的过渡时期。本研究基于个案学校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有效改善现有问题,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实施提供有效策略。笔者以实习学校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X高中为个案学校,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内容、阅读习惯和方式、阅读选择、阅读过程和效果、阅读环境及硬件设施等情况;然后采用观察法从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效果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了解阅读态度、阅读内容、阅读指导和阅读习惯;再采用文本分析法从文体、选题、立意、结构、素材、语言等维度把握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水平、审美水平、语言组织能力、心理状态;最后采用访谈法从教师自身阅读习惯、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了解情况及看法、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情况及所遇困难方面了解和把握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情况、一线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所遇困难及期望得到的帮助和支持。通过以上调查发现,学生在阅读态度上肯定阅读价值,阅读兴趣浓厚,且主动反复阅读,主观成就感强;在阅读内容上以单篇文章为主,整本书阅读量少,且以休闲小说为主,文学社科类较少;在阅读习惯上缺少阅读计划,且以消遣目的为主,研究性阅读意识不强;在阅读影响上囿于阅读条件,且缺乏过程性指导。经分析,现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学模式混乱和教学目标功利性强等问题,究其成因为:教学要素定位固化;研究意识弱化;阅读思维扁平化。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以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迁移理论和“从做中学”理论为指导,提出将“以写促读”应用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中的应对策略。在学生主体原则、整体性原则、由浅入深原则、及时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指引下,通过将勾画圈点摘抄,做批注;建构思维导图,列表格;问题带读;微写作促读;阅读方法策略梳理;阅读主题批判研讨;评论式;专题研究式等多种形式的写作任务穿插到初读、研读、研讨和活动等不同阅读阶段,实现以“写”促平等阅读;以“写”促立体阅读;以“写”促深度阅读。在“以写促读”的切入点、应用路径、应用原则等理论研究基础上,笔者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为依托设计了“以写促读”策略的具体应用过程,尝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阮雯[3](2020)在《机构做空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 ——以博力达思做空恒安国际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定价效率是衡量资本市场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在有效市场假说的研究框架下做空行为对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也表明在有着成熟做空制度的资本市场通常定价效率更高。近年来,我国大批优秀企业赴海外上市,一批“中概股”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纷纷遭遇了被海外机构做空,这些案例为研究机构做空行为对股价定价效率的影响提供了研究样本。本文选择博力达思做空恒安国际的案例来研究博力达思做空行为对其定价效率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运用市场模型和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按不同时间段分组回归,分别计算不同时间段的股价同步性(2)和异质波动率,通过将做空前后不同时间段的股价同步性和异质波动率设置对照组进行双样本异方差t检验分析,从而得出定价效率是否显着变动的结论。两种方法得到的结论一致,测算结果显示博力达思的做空过程短期内(约30个交易日内)迅速提高恒安国际的定价效率,在长期内逐渐恢复,在第270-299个交易日定价效率恢复至做空前水平。进一步从信息披露、信号传递、市场关注度和流动性角度分析了博力达思的做空对恒安国际的定价效率影响机制。第一、博力达思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恒安国际,以公开发布做空报告形式披露了更多私有信息,改善恒安国际因为信息披露不全面、不及时和不准确等问题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现状;第二、股票回购作为恒安国际应对博力达思的做空反击措施同样也在信号效应下向市场释放了股价被低估的信号;第三、分析师和媒体作为资本市场信息传递中介,有助于传递做空与反做空过程中所释放的增量信息,对比做空前后市场关注度的变化可以发现,做空后市场关注度短期内大幅提升,降低了投资者的信息搜集和处理成本,使得做空释放的增量信息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第四、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在做空后短期内的交易量显着提升,交易成本的降低会提高投资者参与套利交易的热情,使得股票价格更为迅速和充分吸收市场信息,进而提高价格的有效性。本文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机构做空有利于在短期内提高被做空股票的定价效率,但在长期内定价效率恢复做空前的水平。最后本文从上市公司、市场监管和投资者的角度提出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从定价效率的角度,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分析了机构做空对于被做空公司股价定价效率的影响。其次在研究的方法上,根据做空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定价效率指标变化设置对照组进行检验分析,以判断做空前后定价效率指标是否发生显着变化。
盛楠[4](2020)在《高中生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 ——以高一函数教学内容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和补充,同时也是帮助学生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行为主义学家斯金纳特别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做课后作业是对所学知识很好的强化手段,不仅是教师对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重要方式,还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突破教学内容中包含的重难点,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学生做课后作业这一项工作对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任何一位老师不能忽视的。总而言之,作业是当代学科教学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地布置好每一堂课的课后作业。本文从数学学科出发,以高一函数教学内容为例,以高一秋季新入学新生为调查对象,从中发觉长期以来,高中生的作业情况矛盾突出,现状令人堪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之2019年秋季学期新教材的投入与使用,更是突出诸多问题,例如教师为了赶进度作业量过大,布置作业时作业题型无代表性、形式单一、内容机械,作业设计缺乏个性化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对知识的掌握与核心素养的发展都不尽人意。针对上述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对数学课后作业方面的研究现状,结合教育教学原理和新高考课程改革理论等相关理念,首先对数学课后作业及其概念进行界定,再运用情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观等依据融入到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之中,并充分考虑本学科的特点与性质,在传统观念基础之上,对作业的设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之后对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以及基本要求、管理与具体实施的方面展开论述。本文立足于当代形式教育论的发展观念,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与发展创新精神的教学观念,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通过对作业的理想设计实现科学的教学评价,进而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廖帅[5](2020)在《高中物理电磁学自制教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最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高中物理教学应进一步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基础教育越来越注重提升素质教育,旨在系统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物理教育对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作用,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中必不缺少的教学方式,也是落实中学物理教学改革,践行新课标理念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具又是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要的措施和手段,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自制教具不仅可以弥补实验教学不足,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的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全方位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使用自制教具能够较好地满足高中物理教学需求。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针对目前国内外在中学物理自制教具教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本人通过国外的研究发现许多国家对自制教具、低成本实验较为重视,给予许多借鉴和启发;通过国内的研究发现,对自制教具笼统而宽泛的研究比较多,对物理学具体每一部分的系统研究较少。为了进一步了解高中物理自制教具的使用现状以及电磁学部分的教学现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一些学校的实验仪器配置老化、短缺,只能满足基础的教学需要;随着多媒体的发展,多数教师更偏向于使用快捷方便的多媒体来满足教学需要;并且教师在自制教具的观念认知上对自制教具的意义了解甚少。在调研的基础上,与部分一线教师进行深入访谈,通过教师访谈发现部分一线教师对于自制教具有心无力,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与见解却因缺乏制作的方法与经验而放弃制作。本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教具开发的经验、教具指导老师的理念以及与各一线教师的经验交流,提出了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自制教具开发的策略。在开发策略的基础上,本人开发了“多功能安培力演示仪”、“楞次定律演示仪”、“互感现象演示仪”和若干“趣味性电磁演示仪”等部分电磁学教具案例,从教具制作背景、结构和制作方法、使用方法以及该教具的特点等进行详细地阐述。本人在重庆某高中选取两个班级,在一个班级将自制教具实际应用于教学中,对照班级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通过实际应用一个学期后,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的随堂检验、课堂表现和与学生的交流等,发现在物理教学中融入自制教具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物理学习兴趣与态度等方面有显着成效。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为一线物理教师在自制教具的开发上提供一些参考,能更好地发挥出物理自制教具的教育教学功能。
周颖[6](2020)在《小学英语课后作业APP的应用研究 ——以上海W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进步,“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走进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力军。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APP技术正在渐渐走进教育领域,这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语言学习更是一种普遍现象。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平台,使教师、学生、家长达到共同获益的局面,是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并实践的内容。本研究以小学英语APP课后作业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上海市W小学的学生、教师和家长,旨在了解关于APP技术平台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使用现状,对小学英语课后作业APP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对小学英语APP课后作业平台、英语教师和学生家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策略和方法。研究发现,目前APP课后作业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平台设计不够完善,无法适应学生复杂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学习水平处于强弱两端的学生,即无法满足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的需求;部分作业的形式和内容有待补充和完善;语音辨识度不高,造成评价不准确;教师存在对APP过分依赖和对课后作业量把握不准的情况;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专注力容易被移动设备的社交和游戏功能所吸引或转移等。笔者根据本研究数据分析的结果,为APP课后作业平台的建设提供建议;为小学英语教师正确并高效地使用APP课后作业平台提供策略;为家长配合做好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提供方法。研究提出,APP应以小学英语教科研为主导、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完善APP课后作业平台建设,建立主动与用户沟通的有效渠道,加强技术改造,提供高质量的硬件环境;教师应科学设计作业内容提升作业质量;加强调研,准确把握好作业量;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制能力;家长要做好设备的技术处理,监督并合理引导孩子利用平台。
李艳华[7](2019)在《以编程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中职《动态网页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动态网页设计》是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所含基本知识是现代化、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知识。但就目前而言中职院校所开设的《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所讲知识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老套,导致所培养出的人才不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在毕业后无法胜任本职工作,因此十分有必要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信息技术人才。本研究借鉴“渐进式项目驱动教学法”与“混合式教学法”的理念,构建以编程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分为五个阶段,即提出问题、确定目标、选择项目、拆分项目、实施项目。根据课程目标与学生特点选取项目,然后根据知识内在联系将该项目拆解成一系列“step by step”渐进式实验项目,所有实验项目围绕一个完备真实可用性强的项目来设计,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实验体系中快速掌握编程方法,掌握项目开发思想,培养实际开发能力。在课程具体实施阶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上课阶段分成课前、课中、课后。课前教师把相关学习资料提前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自己学习新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在课中老师一起带领大家共同讨论、完成实验、答疑。在课下,学生根据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建议不断进行完善实验。为了证明提出的教学模式可有效降低中职计算机专业《动态网页设计》课的难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依据项目选取原则选择“Web论坛系统”作为教学项目,根据项目拆分原则将其拆分成用户登录注册页面实验、使用request对象完成后台实验、用户管理页面实验、发布帖子、用户评论、账号安全等18个实验,并在选取两个实验在班级中实施,通过问卷分析得出72.31%的学生认为课程难度有所降低,73%的学生认为学习兴趣有所提升,75%的学生认为课堂利用率有所提升。本文的创新点:从最近发展区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出发,针对《动态网页设计》课程特点构建以编程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围绕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实际编程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协作能力以及探究、解决问题能力。
崔佳[8](2019)在《杜威心理学思想演变研究》文中指出杜威是身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三大领域的杰出学者,他丰富的研究成果、广泛的研究范围、高深的洞察能力、智慧的人格特征,对后世影响巨大。杜威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20世纪最具原创力和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之一,杜威十分重视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结合,将其心理学思想作为解释和发展其教育思想的重要工具。同时,心理学是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以心理学为基础”作为一条“定律”已被广泛接受。心理学与教育之间所存在的基础性内在联系是至关重要的课题。因此,本论文以杜威心理学思想为研究对象,以发生学方法、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为研究方法,通过纵向逻辑分析,梳理出杜威心理学思想的演变历程,探讨杜威教育思想如何随其心理学思想的演变而发展,为进一步探究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杜威心理学思想具有丰富的情境内涵和个人特色,在其一生的不同阶段,其心理学思想的关注点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本文以杜威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相关着述的核心思想作为分期的主要依据,将杜威心理学思想的演变历程分为四个主要时期:哲学心理学时期、机能心理学时期、教育心理学时期、社会心理学时期。在哲学心理学时期,杜威几乎完全在研究人们是如何认识事物,关注心灵、意识、物质和事物,他将心理学看作是对知识进行研究的独特方法。杜威认为心理学通过假设绝对意识在个体中的实现和显现,最终提供了对现实真实本质的描述。在机能心理学时期,杜威持有一种反分析的论调,反对将行为分析为基本的感觉-运动元素,提出从整体、协调的视角来看待意识和行为,并从目的和功能的角度去理解它们。在教育心理学时期,杜威因其课程心理学化、教材心理学化和思维与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为世人所熟知。他反对忽视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倡导科学的儿童主体观,提倡以儿童的利益为驱动,平衡社会与个体、教师与儿童、课程与儿童、方法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心理学时期,杜威的入世精神更加强烈,他提出交互心理学,将环境看作有机体行为的一部分,认为环境包含在行为之中,而非仅仅是引发有机体行为的中介。交互心理学反映在个体与社会中的关系为社会可以塑造个体,个体也可以重建社会。杜威心理学思想的演变是一个跳跃性变化的过程,从哲学心理学时期到机能心理学时期,实现了从执着于绝对统一概念到采纳有机统一概念的跳跃;从机能心理学时期到教育心理学时期,实现了从专于理论阐释到涉足教育实验的提升;从教育心理学时期到社会心理学时期,则实现了从学校教育范畴到社会发展范畴的拓展。但杜威心理学思想在关注点跳跃变化的特征下隐藏着一个明显的共性特点,即杜威的心理学服务于教育。杜威始终对教育执着,希望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建立在稳定、有效、健康的教育基础之上,而实现这样的教育发展,与杜威对心理学的兴趣是不可分离的。在杜威心理学思想的影响下,其教育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杜威的教育目的观逐渐从关注个体发展到关注社会责任:在哲学心理学时期,主张教育要培育个体的开放性精神;在机能心理学时期,主张教育要推动个体实现潜能;在教育心理学时期,主张教育要促进个体全面生长;在社会心理学时期,主张教育要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杜威的课程观逐渐从关注课程设置到关注课程实施:在哲学心理学时期,课程设置强调体系整合;在机能心理学时期,课程设置强调耦合衔接;在教育心理学时期,倡导以儿童为中心实施课程;在社会心理学时期,倡导以变化的社会秩序为中心实施课程。杜威的教育管理观逐渐从关注内部发展到关注内外互动:在哲学心理学时期,倡导学校为女性提供平等受教育机会;在机能心理学时期,倡导学校发展教育学学科,培训教育专家;在教育心理学时期,强调学校要确保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在社会心理学时期,强调学校要团结公众和社会团体。
谢颖[9](2019)在《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成都A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的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二者之间供需不完全匹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中央政府在各种重要的政策、文件中都指出要深化职业教育领域的产教融合,提高职业院校的培养人才的水平,从而使所培养的人才质量能够得到提升。本文选择成都市的一所中职学校的财经商贸类专业展开调研,通过调研和分析得出当前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思考提出一些拙见,以期为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添砖加瓦。本文研究思路如下: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以马克思的劳教结合思想、福斯特的产学合作理论、施耐德的合作教育思想等为理论支撑,找到选题的意义;然后对国内外的一些模式进行研究,包括德国的双元制等,从其中发现可借鉴的经验;再以成都的一所中职学校的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例,结合学校的资料等,以及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式,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发现所取得的成果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调查和资料分析中发现当前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在产业及企业方面主要是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参与度不高;学校方面主要是课程体系、教学方面和管理工作等还需要改进;政府方面主要是政策的落实力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互通的问题。然后据此从行业及企业、学校和政府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本文结论包括产业要成立相关协会,企业转变观念,作为利益相关者参与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学校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课程思维,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专业模块化教学,同时还要深化学校的管理改革,提高院校治理能力,落实各项工作;政府要落实政策的实施,加大立法的力度,以制度化来推进产教融合的工作。
李江洪[10](2019)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随着智能技术的新革命浪潮,技术不断更新与企业的转型升级对社会人员的职业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术、职业态度等方面。在当前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职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遵循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指导,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围绕学生的教学模式。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很大程度契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从20实际90年代末到现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已广泛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积累了很多的教学经验,但仍存在着对在行动导向资源方面、学生方面和教学方面应困难的教学问题。对此本位结合在贵州当地某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作为调查过程,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教学理论基础围绕学生主体,发展和培育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以及注重教学活动中的完整性,在教学实践中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找出现行中其教学方法的不足。随后,对其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实施步骤,提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组织与设计,再展开调查搜集若干教学案例,结合案例分析,从案例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改革建言献策。
二、从做作业中得到最大的收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做作业中得到最大的收益(论文提纲范文)
(1)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以柳州市中职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1.国外现代学徒制研究 |
2.国内现代学徒制研究 |
3.综合评述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1.中职物流专业 |
2.现代学徒制 |
3.人才培养模式 |
(二)理论基础 |
1.杜威“从做中学”教育理论 |
2.情境学习理论 |
三、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
(一)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现状调查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3.调查方式 |
(二)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2.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三)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1.政府相关政策需完善 |
2.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
3.中职学校物流教学设施软硬件不足 |
4.导师队伍建设无法适应现代学徒制的运行要求 |
5.家长对现代学徒制认识不足 |
四、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44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
(一)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44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
(二)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44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 |
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物流行业发展需要 |
2.遵循中职学生认知规律和物流课程的特性 |
3.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协调融合 |
4.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相辅相成 |
(三)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442”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
1.培养目标 |
2.课程与教学 |
3.考核评价 |
4.质量监控 |
(四)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442”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 |
1.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
2.加深校企合作深度 |
3.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 |
4.组建现代学徒制物流专业教学团队 |
5.成立家长委员会 |
五、研究结论及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硕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 谢 |
(2)“以写促读”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来源及意义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 |
(二) 关于“以写促读”的研究 |
(三) 文献述评 |
三、概念界定 |
(一) 整本书阅读 |
(二)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
(三) 以写促读 |
四、理论基础 |
(一) 建构主义读写观 |
(二) 学习迁移理论 |
(三) “从做中学”理论 |
五、研究方法 |
(一) 个案研究法 |
(二) 观察法 |
(三) 问卷调查法 |
(四) 访谈法 |
(五) 文本分析法 |
第一章 个案学校介绍 |
第一节 学校概况 |
一、硬件设施 |
二、教师构成 |
三、学生构成 |
第二节 教学概况 |
一、整体教学安排 |
二、语文课程安排 |
第三节 整本书阅读教学概况 |
一、阅读书目 |
二、阅读时间 |
三、阅读活动 |
第二章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 |
第一节 阅读态度 |
一、肯定阅读价值,阅读兴趣浓厚 |
二、主动反复阅读,主观成就感强 |
第二节 阅读内容 |
一、以单篇文章为主,整本书阅读量少 |
二、以休闲小说为主,文学社科类较少 |
第三节 阅读习惯 |
一、缺少阅读计划,阅读时间不足 |
二、以消遣目的为主,研究性阅读意识不强 |
第四节 阅读影响 |
一、囿于阅读条件,阅读支持有限 |
二、以结果性评价为主,缺乏过程性指导 |
第三章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
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
二、教学模式混乱 |
三、教学目的功利性强 |
第二节 整本书阅读教学问题成因分析 |
一、教学基本要素定位固化 |
二、研究意识弱化 |
三、阅读思维扁平化 |
第四章 应对策略——以写促读 |
第一节 “以写促读”的意义 |
一、以“写”促平等阅读 |
二、以“写”促立体阅读 |
三、以“写”促深度阅读 |
第二节 “以写促读”的切入点 |
一、在兴趣点处写 |
二、在关键点处写 |
三、在重难点处写 |
四、在关联点处写 |
第三节 “以写促读”的应用路径 |
一、初读课 |
二、研读课 |
三、研讨课 |
四、活动课 |
第四节 “以写促读”的应用原则 |
一、学生本位原则 |
二、整体性原则 |
三、由浅入深原则 |
四、及时性原则 |
五、灵活性原则 |
第五章 “以写促读”应用设计 |
第一节 个案书目选取 |
一、选取范围 |
二、选取《平凡的世界》的原因 |
第二节 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设计 |
二、整体教学安排 |
三、层级式写作任务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3)机构做空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 ——以博力达思做空恒安国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定价效率相关研究 |
1.2.2 做空机制相关研究 |
1.2.3 机构做空与定价效率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定价效率 |
2.1.2 做空机制 |
2.2 理论基础 |
2.2.1 有效市场假说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信号传递理论 |
3 博力达思做空恒安国际案例介绍 |
3.1 恒安国际公司简介 |
3.1.1 发展历程 |
3.1.2 股权结构 |
3.1.3 公司治理 |
3.1.4 经营情况 |
3.2 博力达思公司简介 |
3.3 博力达思做空恒安国际的过程 |
3.3.1 博力达思发布第一份做空报告 |
3.3.2 恒安国际发布澄清报告 |
3.3.3 恒安国际发布自愿公告 |
3.3.4 博力达思发布第二份做空报告 |
3.3.5 恒安国际回购股票 |
4 案例分析 |
4.1 做空对恒安国际定价效率影响分析 |
4.1.1 股价同步性分析 |
4.1.2 异质波动率分析 |
4.1.3 超额累计收益率分析 |
4.2 做空对恒安国际定价效率的影响机制分析 |
4.2.1 信息披露机制分析 |
4.2.2 信号传递机制分析 |
4.2.3 市场关注度分析 |
4.2.4 流动性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论文总结 |
5.2 政策建议 |
5.2.1 对上市公司的建议 |
5.2.2 对证监会的建议 |
5.2.3 对投资者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高中生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 ——以高一函数教学内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背景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对课后作业设计的研究 |
1.3.2 国内对课后作业设计的研究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1 数学课程改革深化的需要 |
1.4.2 达成具体的学习目标的需要 |
1.4.3 达成过程性学习目标的需要 |
1.5 研究的范围 |
2.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新高考及新课标对数学课后作业的要求 |
2.2 数学作业概念的界定 |
2.2.1 关于“作业” |
2.2.2 关于“数学课后作业” |
2.3 研究理论依据 |
2.3.1 最近发展区 |
2.3.2 情境认知理论 |
2.3.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3.4 建构主义观 |
3.高中生数学课后作业现状及分析(高一年级) |
3.1 调查问卷的相关说明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与分析方法 |
3.1.3 调查与访谈对象 |
3.1.4 调查问卷与访谈的相关说明 |
3.2 统计结果与分析 |
3.2.1 学生问卷统计结果 |
3.2.2 统计结果分析 |
3.3 对调查结果及高中生数学课后作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高中生数学课后作业(高一年级为例)的研究与探讨 |
4.1 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目标 |
4.1.1 训练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能力的目标 |
4.1.2 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
4.1.3 反馈和交流数学学习信息的目标 |
4.1.4 补充和完善数学课堂学习内容的目标 |
4.2 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
4.2.1 目的性原则 |
4.2.2 科学性原则 |
4.2.3 实践性原则 |
4.2.4 发展性原则 |
4.3 布置数学课后作业的基本要求 |
4.3.1 布置作业要“准备充分” |
4.3.2 布置作业要“时机恰当” |
4.4 数学课后作业的管理 |
4.4.1 学校层面的数学作业管理 |
4.4.2 教师层面的数学课后作业管理 |
4.4.3 学生层面的数学课后作业管理 |
4.5 数学课后作业的具体实施示例 |
4.5.1 函数概念形成阶段的作业设计 |
4.5.2 函数概念抽象推理阶段的作业设计 |
4.5.3 函数概念的应用阶段的作业设计 |
4.5.4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渗透的作业设计 |
5.总结及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的创新点 |
5.3 研究不足 |
5.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5)高中物理电磁学自制教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
1.1.2 高中物理实验的困境 |
1.1.3 高中物理自制教具的开发的重要性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第2章 关于教具的理论研究 |
2.1 概念界定 |
2.2 教具作用 |
2.3 教具中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 |
2.3.3 杜威“从做中学”学习理论 |
2.3.4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
2.4 物理学科的实验特点 |
第3章 高中物理电磁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 |
3.1 问卷调查 |
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2.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2.2 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3.3 教师访谈 |
3.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4章 高中物理电磁学自制教具开发和应用的策略 |
4.1 自制教具的理论基础 |
4.1.1 自制教具开发的原则 |
4.1.2 自制教具开发的方法和流程 |
4.1.3 自制教具的评价 |
4.2 培养教师自制教具的开发能力 |
4.2.1 教师开发教具的积极性 |
4.2.2 教师设计教具的能力 |
4.2.3 教师制作教具的能力 |
4.3 营造学校自制教具的开发环境 |
4.3.1 教师间的帮助 |
4.3.2 教师团队的合作 |
4.3.3 学校的条件与氛围 |
第5章 高中物理电磁学自制教具开发案例 |
5.1 多功能安培力演示仪 |
5.2 楞次定律演示仪 |
5.3 互感现象演示仪 |
5.4 趣味电磁演示仪 |
5.4.1 电磁秋千 |
5.4.2 电磁驱动 |
5.4.3 电磁旋转 |
5.4.4 电磁小车 |
5.4.5 电磁互生 |
5.4.6 无线台灯 |
5.4.7 互感音响 |
第6章 教学案例的应用效果分析与反思 |
6.1 应用对象及方案 |
6.2 应用效果分析 |
6.3 应用结论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致谢 |
(6)小学英语课后作业APP的应用研究 ——以上海W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标对小学英语课后作业设计的要求 |
1.1.2 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整合的需求 |
1.1.3 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价值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法 |
1.4.2 问卷法 |
1.4.3 访谈法 |
1.5 研究思路 |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英语课后作业 |
2.1.2 小学英语课后作业APP |
2.2 理论基础 |
2.2.1 多元智能理论 |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3 “做中学”理论 |
3 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
3.1 研究设计 |
3.1.1 研究对象的确定 |
3.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3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情感态度分析 |
3.2.2 应用体验分析 |
3.2.3 使用效果分析 |
3.3 调查结论 |
4 研究发现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
4.1 研究发现的问题 |
4.1.1 APP的平台设计不够完善 |
4.1.2 教师的作业布置不够科学 |
4.2 问题产生的原因 |
4.2.1 数字技术的因素 |
4.2.2 科学设计的因素 |
4.2.3 引导监管的因素 |
4.3 问题解决的策略 |
4.3.1 完善平台建设,改进英语学习环境 |
4.3.2 优化作业方案,促进语言能力发展 |
4.3.3 发挥最大优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
5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APP技术平台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调查问卷》 |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C 家长访谈提纲 |
致谢 |
附件 |
(7)以编程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中职《动态网页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1.4 研究目的与思路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内容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渐进式项目驱动教学法概念 |
2.2 混合式教学法概念 |
2.3 编程能力概念 |
2.4 理论基础 |
2.4.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4.2 掌握学习理论 |
2.4.3 杜威的“从做中学”学习理论 |
2.5 渐进式项目驱动教学与混合式教学法可行性分析 |
3 以编程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分析 |
3.1 中职学生智力分析 |
3.2 中职学生学习特征分析 |
3.3 以编程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框架 |
3.4 项目选取 |
3.5 项目拆分 |
3.6 具体实施 |
3.6.1 合理分组 |
3.6.2 制作课程资源 |
3.6.3 搭建网络学习平台 |
3.6.4 项目实施阶段的基本流程 |
4 以编程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动态网页设计》课程的应用设计与分析 |
4.1 《动态网页设计》课程分析 |
4.2 以编程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动态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
4.2.1 项目选取 |
4.2.2 项目拆分 |
4.2.3 项目实施 |
4.3 教学案例一《搭建用户登录界面》 |
4.4 教学案例二《使用request完成登录注册功能》 |
5 教学实施与评价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场地 |
5.3 实验过程 |
5.4 教学评价方案 |
5.4.1 编制问卷 |
5.4.2 访谈提纲的编制 |
5.4.3 评价方式 |
5.4.4 从评价结果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在线学习”平台主要代码 |
附录二 课程实施问卷调查 |
附录三 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得分情况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杜威心理学思想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四、主要研究内容 |
(一)杜威心理学演变阶段的分期依据 |
(二)各章研究内容 |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六、创新点与不足 |
(一)本论文的创新点 |
(二)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杜威哲学心理学时期的心理学思想(1884-1891) |
第一节 杜威哲学心理学时期心理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
一、经典哲学传统的影响 |
二、近代科学对实验心理学的冲击 |
三、彰显统一精神的黑格尔哲学的积淀 |
第二节 杜威哲学心理学时期心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心理学立场 |
二、心理学是哲学领域入门的最佳途径 |
三、基于生理学的新心理学 |
第三节 杜威哲学心理学时期心理学思想的特征 |
一、杜威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工具性特征 |
二、杜威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形而上学局限性 |
第四节 杜威哲学心理学时期心理学思想在教育中的体现 |
一、课程整合:心理学与大学课程的融合 |
二、价值认可:心理学对高中课程的作用 |
第二章 杜威机能心理学时期的心理学思想(1891-1896) |
第一节 杜威机能心理学时期心理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
一、杜威哲学心理学的困扰及进化论的启发 |
二、机能主义社会精神的感染 |
三、早期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先驱示范 |
四、“反应时”纷争的直接推动 |
第二节 杜威机能心理学时期心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对绝对意识的放弃 |
二、整体、协调的心理观 |
第三节 杜威机能心理学时期心理学思想的特征 |
一、杜威机能心理学思想的进化特征 |
二、杜威机能心理学思想的行为主义态度 |
三、杜威机能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匮乏性 |
第四节 杜威机能心理学时期心理学思想在教育中的体现 |
一、协调视角:高中的中介作用 |
二、整体视角: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
第三章 杜威教育心理学时期的心理学思想(1896-1916) |
第一节 杜威教育心理学时期心理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
一、杜威机能心理学的实用主义 |
二、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的余响 |
三、“教育实现民主”的指引作用 |
四、杜威学校——教育实现民主的实验 |
第二节 杜威教育心理学时期心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发展心理学 |
二、课程与教材的心理学化 |
三、思维与教学方法的心理化 |
第三节 杜威教育心理学时期心理学思想的特征 |
一、杜威教育心理学思想的儿童利益驱动属性 |
二、杜威教育心理学思想的实验性属性 |
三、杜威教育心理学思想的不成熟特征 |
第四节 杜威教育心理学时期心理学思想在教育中的体现 |
一、儿童中心:“学习自由”的心理学宗旨 |
二、情境创设:“学习自由”和“教育自由” |
第四章 杜威社会心理学时期的心理学思想(1916-1952) |
第一节 杜威社会心理学时期心理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
一、国际视野:促进杜威教育心理学的社会转向 |
二、信念跨越:从旧个人主义到新个人主义 |
三、反思建构:反抗不利于民主的心理学理论 |
第二节 杜威社会心理学时期心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交互心理:有机体与环境的关系 |
二、社会重建:人类本性与社会演化的交互作用 |
第三节 杜威社会心理学时期心理学思想的特征 |
一、心理学以历史和社会背景为研究范畴 |
二、心理学思想中认识论的超越性 |
第四节 杜威社会心理学时期心理学思想在教育中的体现 |
一、社会目的: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转向 |
二、社会内容:课程设置的社会色彩 |
三、社会责任:教育者在社会改造中的担当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杜威心理学思想演变的特点 |
一、从哲学心理学时期到机能心理学时期:从绝对统一到有机统一 |
二、从机能心理学时期到教育心理学时期:从理论阐释到教育实验 |
三、从教育心理学时期到社会心理学时期: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发展 |
第二节 杜威心理学思想对其教育思想的影响 |
一、心理学影响下杜威的教育目的观:从关注个体发展到关注社会责任 |
二、心理学影响下杜威的课程观:从关注课程设置到关注课程实施 |
三、心理学影响下杜威的学校管理观:从关注内部发展到关注内外互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成都A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创新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理论与框架构想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产教融合 |
二、人才培养与人才培养模式 |
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 |
四、财经商贸类专业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一、马克思的劳教结合思想 |
二、福斯特的产学合作理论 |
三、赫尔曼·施耐德的合作教育思想 |
四、杜威的“从做中学” |
五、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
第三节 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建构 |
一、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图 |
二、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建构 |
第二章 成都A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分析 |
第一节 关于成都A校的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样本选择 |
三、调查问卷设计 |
第二节 成都A校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
一、问卷调查实施 |
二、调查信度与效度分析 |
三、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
第三节 关于成都A校的案例分析 |
一、基本情况 |
二、A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情况 |
三、A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产教融合的成效 |
四、存在问题 |
第三章 中职财经商贸类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成因分析 |
第一节 企业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不够 |
一、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程度不高 |
二、企业对于学生的管理问题 |
第二节 学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经验不足 |
一、课程体系设置科学性不足 |
二、教学方案、条件有待改进 |
三、学校管理工作不完善 |
第三节 政府相关政策、平台建设力度有待加强 |
一、政策落实的力度不够 |
二、政府缺乏有利政策和渠道平台的建设 |
三、我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分离 |
第四章 国内外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国外主要中职人才培养模式 |
一、国外主要模式 |
二、国外主要人才培养模式经验借鉴 |
第二节 国内主要中职人才培养模式 |
一、国内主要模式 |
二、国内中职学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
三、国内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五章 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
第一节 行业标准引导,企业积极参与 |
一、行业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制度 |
二、企业要转变观念和态度 |
第二节 学校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
一、学校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
二、改进专业教学方面的工作 |
三、深化学校管理改革,落实各项工作建设 |
第三节 政府落实政策制定与实施 |
一、以具有实效性的政策来激发企业积极性 |
二、把产教融合写进法律之中 |
三、地方政府制定细则凸显区域特色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1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三、研究述评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可行性分析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可行性分析 |
第五节 研究特色与不足之处 |
一、研究特色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相关概念界定 |
一、行动 |
二、行动导向 |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 |
第二节 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历史发展 |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 |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 |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适应性 |
五、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
第三节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基础 |
一、构建主义理论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四、情境学习理论 |
五、核心技能理论 |
第四节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主要方法 |
一、项目教学法教学 |
二、案例教学法 |
三、角色扮演法 |
第三章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应用现状 |
第一节 中职《市场营销学》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调查说明 |
一、调查对象及工具 |
二、调查问卷设计 |
第二节 中职《市场营销学》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现状 |
一、贵州XX中职学校教师教学情况 |
二、贵州XX中职学校学生学习情况 |
第三节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
一、行动导向资源的问题 |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 |
三、学生方面的问题 |
第四章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组织与设计 |
第一节 中职《市场营销学》教学行动导向的组织 |
一、中职《市场营销学》行动导向教学资源 |
二、组织中职《市场营销学》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
三、课堂实施过程 |
四、课后效果分析与评价阶段 |
第二节 中职《市场营销学》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适应性原则 |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求真性原则 |
三、行动导向教学实施中的层次性原则 |
第五章 中职《市场营销学》行动导向教学法课程应用教学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案例教学法教学案例分析 |
一、教学法实施步骤 |
二、教学环境分析与前期调查 |
三、教学案例 |
四、案例总结 |
第二节 项目教学法教学案例分析 |
一、教学法实施步骤 |
二、教学环境分析与前期调查 |
三、教学案例 |
四、成果展示、检查评价和总结 |
第三节 角色扮演法教学分析 |
一、教学法实施步骤 |
二、教学环境分析与前期调查 |
三、教学案例 |
四、角色扮演任务 |
五、成果展示、检查评价和总结 |
第六章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丰富行动导向教学资源 |
一、优化行动导向教学硬件设施 |
二、行动导向教学软件进行优化措施 |
第二节 提升中职教师的“行动导向”教学能力 |
一、对《市场营销》中职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 |
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
三、建立教师系统资源库 |
第三节 注重学生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契合性 |
一、避免中职学生的不足 |
二、发挥中职学生优势 |
三、提高综合职业素质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四、从做作业中得到最大的收益(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职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以柳州市中职学校为例[D]. 章洁.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以写促读”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吴竟.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3]机构做空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 ——以博力达思做空恒安国际为例[D]. 阮雯. 西南大学, 2020(01)
- [4]高中生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 ——以高一函数教学内容为例[D]. 盛楠.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5]高中物理电磁学自制教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廖帅.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小学英语课后作业APP的应用研究 ——以上海W小学为例[D]. 周颖.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以编程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中职《动态网页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李艳华.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 [8]杜威心理学思想演变研究[D]. 崔佳. 河北大学, 2019(08)
- [9]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成都A校为例[D]. 谢颖.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10]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江洪.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