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乡族的论文摘要

关于东乡族的论文摘要

问:关于东乡族形成的历史过程是怎样的?
  1. 答:根据零星史料与片段的民间传说分析,东乡族先民是成吉思汗西征时留驻甘肃宁夏一带的蒙古军,后逐渐由“兵”变为“民”。后来,在与周遍回、汉等民族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形成了单一民族。所谓东乡,是古河州地方的东、西、南、北四乡之一,20世纪50年代,根据这个民族自己的意愿,以居住之地,定名为东乡族。
问:东乡族的来源是什么?
  1. 答: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东乡地区而得名。该民族自称“撒尔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被称为“东乡回回”、“东乡蒙古”、“东乡土人”等。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散居在甘肃兰州市和广河、和政、临夏等县及新疆伊犁地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东乡族人口数为513805。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使用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部分人会说汉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东乡族是14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分融合而成的。构成其族源的主要成分,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和蒙古人。从13世纪以来,河州一带就是包括色目人和蒙古人在内的蒙古军驻守、屯田之地。13世纪末,镇抚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的元朝安西王阿难答皈依伊斯兰教,其属下蒙古人大部相从。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也相聚在西北地区。14世纪初,元成宗死,安西王阿难答与皇后伯要贞氏等策谋政变,事泄被杀,但其属下势力仍很强大。其子曾联合伊斯兰教群众反叛,为元朝政府镇压,阿难答属下纷纷逃避。当时交通不便、偏僻闭塞的东乡,就成为阿难答属下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蒙古人退避的地区之一。他们在这里与当地汉族、藏族等长期共同生活,互相婚嫁,逐渐融合成为东乡族。
    对东乡族的族源,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主要有二:一说成吉思汗于1226年征西夏时,兵临河州、临洮一带,将部分蒙古军留驻此地,这些人以后进入东乡,形成东乡族;一说成吉思汗西征时,从中亚、波斯掳来大批工匠,其中一部分被安置于东乡,以后形成为东乡族。还有一说认为东乡族源于吐谷浑。但关于东乡族源和形成问题,大部分学者持上一种看法。
  2. 答: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东乡地区而得名。该民族自称“撒尔塔”(Sarta)。是以撒尔塔人为主,融合当地汉、蒙古族等逐渐形成的。撒尔塔原始意思为“商贾”,指定居于中亚一带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主要有突厥人、塔吉克人、波斯人,统称为色目人。东乡族的来源和形成,一度观点颇为分歧。其中蒙古人为主说,早在明末清初时期,东乡族人民积极参加了以米刺英、丁国栋为首的农民起义。由于民族形成的特殊环境,所以东乡族形成时,其社会结构即为社会制度。
  3. 答:撒尔塔是一个民族名称,也就是说,在一个时期被子称为撒尔塔的那部分人,曾经是一个单独的民族。它是由中亚细亚境内的土著和迁移而来的其他民族,特别是突厥部、波斯、阿拉伯人为主形成的。以后这个民族逐渐消亡了,但他的一支却来到了我国甘肃省境内的东乡地区,融合其他民族,最后开成了东乡族。
问:东乡族中女人的地位如何
  1. 答:我觉得东乡族妇女的地位不是用高和低衡量的,现在的人都被传统意义上的衡量标准所禁锢,而东乡族妇女的言行举止不仅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也深深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如果按现代意义上的标准去衡量,那么东乡族妇女地位肯定是低的,当然这不能成为其衡量的标准。
  2. 答:我觉得东乡族妇女的地位不是用高和低衡量的,现在的人都被传统意义上的衡量标准所禁锢,而东乡族妇女的言行举止不仅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也深深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如果按现代意义上的标准去衡量,那么东乡族妇女地位肯定是低的,当然这不能成为其衡量的标准。传统东乡族社会的家族等级制度主要依靠的原则有三个:性别、年龄与辈分。男性不管是在家庭地位还是在社会地位上都对女性具有绝对权威,女性地位偏低。
  3. 答:我觉得东乡族妇女的地位不是用高和低衡量的,现在的人都被传统意义上的衡量标准所禁锢,而东乡族妇女的言行举止不仅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也深深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如果按现代意义上的标准去衡量,那么东乡族妇女地位肯定是低的,当然这不能成为其衡量的标准。在分析东乡族妇女家庭地位的过程中,笔者始终以东乡族男性和笔者所熟悉的、生活在身边的汉族妇女作为参照物或标准。通过综合的分析,笔者认为相对于东乡族男性和汉族妇女而言,东乡族妇女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比较低,她们的生活比较被动,在家庭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十分有限,而所尽的义务却很多。在陈述现状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从文化、经济、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导致东乡族妇女家庭地位较低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提高东乡族妇女家庭地位的对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对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的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对史学却鲜有涉及。本文主要从口述史、汉文典籍记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史学三个方面,系统梳理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的史学发展状况,进而分析所反映的民族史观。研究表明,三族的史学历经一个由简趋繁的过程,其中口述史是三族史学最初的形式,保留了三族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对维系民族认同也有重要的作用;汉文典籍关于三族的记载虽然比较少,但也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史料支持;20世纪50年代以后,三族史学趋于繁荣。而“大一统”和“中华民族”的民族史观,主导了三族史学研究,促成了三族史学的辉煌成就
关于东乡族的论文摘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