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官神话与义理决狱的伦理精神(论文文献综述)
曾静蓉[1](2015)在《浅论《聊斋志异》“神判”公案的伦理精神和法律想象》文中提出《聊斋志异》"神判"公案小说将离奇荒诞的鬼神故事作为叙事文本模式,用以鬼神为戏的叙事态度,迎合世俗大众猎奇寻异的审美娱乐心态,表现出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的审美惯性。同时,《聊斋志异》具有广泛传播效力,加上"聊斋神判"的"超自然"威慑力及其"义理决狱"的超现实公正性,因而对中国文学史和法制史的演进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该文试图从"神判"的叙事模式、司法特征、伦理内涵、法律想象等几个方面出发,浅析《聊斋志异》一书的"神判"文化,从而揭示出中国公案小说的司法情结和文化基因。
钱光胜[2](2013)在《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研究》文中指出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作为中土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古时期民众生活及精神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引言对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的相关研究作了综述,综合各家对“冥界”作了定义,指出尽管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相关研究显得较为零散,特别是在对《太平广记》文献价值的深入发掘,以及传世文献与敦煌吐鲁番、黑水城文献的结合上,需要进一步深入,故尚有较大研究空间。第一章在对先唐冥界观念及其信仰进行概括基础之上,对唐五代宋初冥界中‘的神明进行了考述,指出了这一时期山川神的冥界化趋势,探讨了冥界神灵在数量及空间上的发展。第二章对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中官吏的名称、地位、影响及其来源进行了论证,并以敦煌愿文为中心,考察了冥界官吏的佛道融合及其世俗化,并以道家韩真人演变为个例,探讨了愿文中的“保人可韩”和“专使可嚂官”的重要史料价值。第三章以道教对唐五代宋初冥界的影响为视角,对冥判、冥诉、天曹、算、簿籍、坑以及冥界中的地狱进行了考述,意在阐明汉魏六朝以来的道教与中土原有冥界观念对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的重要影响,并对冥界与地狱的关系有所讨论。第四章以冥界与官禄、科举及政治,冥界与婚姻、财富和食禄,冥界与疾病等为论述重点,阐述了唐五代宋初的冥界前定思想。第五章着重考察了冥界观念及其信仰下民众的生活,论述了社邑在十王信仰下的造像活动,考察了冥界信仰之下刺血写经意义在唐五代的转变,并以《佛说寿生经》为例论述了纸钱在冥界信仰下功能的转变。第六章以《盂兰盆经》和盂兰盆会为个例,论述了民众冥界观念从“饿鬼”向“地狱”的转变,以斋会为例,考察了斋会之“禁杀”与杀生入冥的关系,指出唐五代时期断屠政策的实行进一步促进了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的传播。第七章探讨了唐五代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的影响及其演变。首先探究了冥界观念与墓葬文书中死后世界之间的关系,其次注意到《格萨尔》、《西藏度亡经》与目连救母变文、《阎罗王授记(十王)经》之间的关系,认为唐五代宋初的冥界观念及其信仰对藏地有所影响。最后从文献学的角度,考察了从《唐太宗入冥记》到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冥界之演进。结论部分对唐五代宋初的冥界观念及其信仰提出了几点结论,并从现实世界与冥界的关系变化上,指出了宋元以后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倾向及功过格的意义。
葛薇[3](2011)在《高罗佩《铁钉案》及其中译本研究》文中提出着名的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系列小说《狄公案》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经过陈来元与胡明二位老师的翻译,《狄公案》也为中国的读者所熟知。但陈胡二位老师的翻译偏重于意译,造成中文文本与英文文本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本文拟以《铁钉案》为中心,来探讨这种改变的主要体现方式、深层原因与文化传播上的意义。《铁钉案》英文名为the Chinese Nail Murders,在艺术上体现出中西混合的风貌。首先从形式上和描写内容来说,它严格遵守中国古典公案小说的程式,如多线并进的结构、对偶式的标题,以及大量地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和笔记中提取材料写作,这些都使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味。但从思想理念上来说,它秉持的则是现代西方的法制观念与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故事主旨来说,有别于传统公案小说的“清官断案”,而是以智取胜;最后从艺术手法上来说,高罗佩大量吸取了现代西方小说的艺术手法和理念,这些都使高着《铁钉案》与传统公案小说形成了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关系。陈来元与胡明在翻译《铁钉案》的时候,对其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削、意译与改写。这些改动主要体现在对一些不符合中国传统细节的改写、心理描写的删除以及叙述视角的调整。可以看出这些改动或多或少地是针对作品中比较西化或者与传统公案小说不同的地方,总体是为了让作品更加接近译者心目中的中国古典小说。总的来说,陈、胡译本侧重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在面貌上与原文相差甚远。经过上述的比较和分析后,可以得出结论,高罗佩的《狄公案》向来以浓郁的中国风味着称,但这种印象有很大的程度要归功于陈、胡二位老师的翻译。《狄公案》在中国大受欢迎,说明了这个译本的成功,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都是由特定时期的文化语境决定的。
淮茗[4](2003)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论文要目索引(2003年1月——3月)》文中认为
夏启发[5](2003)在《判官神话与义理决狱的伦理精神》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公案小说中比较普遍地表现出的“判官神话与义理决狱的伦理精神”,是中国法文化多重蕴涵的重要表现,它的形成以及在公案小说中广为流行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制造判官神话有利于“惩戒劝世”;二、宣扬义理决狱的伦理精神的目的在于强化“道德教育”;三、义理决狱不过是对僵化的法规条律的一种伦理道德化的修补。
夏启发[6](2001)在《明代公案小说研究》文中认为公案小说是一种以形形色色的案件为题材的文学式样;它是以作案、断案或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现方式的一种语言艺术。狭义的公案小说,专指明代的公案小说。 中国公案小说,作品繁多,渊远流长,曾产生过一大批影响深远的作品,如《错斩崔宁》、《龙图公案》、《三侠五义》等几乎家喻户晓,历来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但是,由于种种社会原因与文化偏见(如“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影响,以及公案小说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弊病(如题材的陈陈相同、叙事方式的模式化等),致使它诞生千余年来,一直没有在正统文学史及其相关论着中获得应有的“合法”地位,大多数文人雅士对公案作品几乎是不问原由地轻慢相顾,以至“1979年以前,几乎没有人对它进行过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纵有论者偶然涉及公案作品,则常常是“恶语相加”或贬多褒寡。即使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这样的名着,对公案作品的评骘也不乏失当之处。 根据已有的材料看,宋元时期有目可查或存留下来的公案小说可谓凤毛麟角;而明代的各类公案小说,尤其是万历以后的公案小说则可谓汗牛充栋。文言笔记体公案小说在明代得到了稳步推进;书判体公案作品出现了空前繁荣;话本体公案小说获得了蓬勃发展。各种体裁的公案小说,“齐头并进,竞相奔发,出现了绚丽多采的局面”。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万历之后,文坛上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公案小说结集,例如《百家公案》、《龙图公案》、《海刚峰公案》、《新民公案》、《详情公案》、《洋刑公案》、《律条公案》、《廉叫公案》、《诸司公案》、《神明公案》、《明镜公案》等等,真正把公案小说这一至今仍然被认为是“边缘文体”的文学创作,推向了她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包龙图判百家公案》这样具有开创意义的短篇小说结集的出现,使公案小说这一边缘文体开始走向中心。 明代公案小说出现空前的繁荣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明代经济的相对繁荣刺激了市民的物质欲望,到了晚明时期,“德化凌迟,民风不竞”,社会上争奇斗艳、追求炫人耳目的物质刺激,渴望感性欲求的强烈满足,整个社会弥漫着纵情声色、及时行乐的气氛。而公案小说中记述的大量活生生的血腥的凶杀案例、离奇的奸淫事实,形形色色违法犯罪行为正好迎合了这种社会心理的欲求和趣尚。二、明代中叶以降,资本主义的某些因素开始在日趋腐化的封建王朝的肌体内萌芽滋长,同时,思想文化领域的一股启蒙思潮也正在酝酿之中。特别是李贽出现后,“心学异端”崛起,一股猛烈抨击理学、要求人性解放的思想启蒙运动已成燎原之势。从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到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等一系列的新潮观点的提出,对程朱理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哲学上肯定了物欲与自私的合理性之后,文学创作中也表现出对人欲和个性的张扬趋向。三、从宋、元到明初,市民文化已经崛起,到了明代中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文化便日益壮大起来。公案小说作为市民文化的组成部分,顺应了时代文化的发展。四、明朝中后期的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政治更加腐败、黑暗,冤狱日益增多,人们普遍寄希望于清官。清官形象深入人心,公案小说大行其道。五、出版印刷业空前繁荣,也有助于包括公案小说在内的文学作品的大量刊行。此外,明代统治者重视封建法律的宣传与普及,也是促成晚明公案小说空前兴盛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小说涉及的题材与主题的基本类型看,明代公案小说表现得最深刻和最丰富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金钱梦”中的死亡陷阱;二、冲破礼法的“人欲之乱”;三、市井乡村里的人生百态。从明代公案小说塑造的人物典型看,清官循吏未必就是理所当然的主人公,在大多数公案小说中,清官循吏或判官,与其说是小说的中心人物,还不如说是一些兄有超话力量的图腾人的道广或凋和民主与专制的道德伦理符号,这些公式化概念化的个神丫人的清官,有时更像-张代表着礼法正义和强力意忐的脸谱。”’l然,也确有个少以歌颂清宫循吏为基本主题,并围绕“判官情结”编织故事的公案小说。例如(U公案}}和《)k图公案》等书判体公案小说,描片的就足判宫们折狱断案的故平,沽宫循吏特别是包公的形象,在这类小说中顺理成章地tiM着中心地仙。包公故事反复出现在宋元以降的众多公案义学作IR.中,丁R年来,“包青大”这一过于理想化的消宫形象,在中国几乎成了清正廉沾、正大光叫的代名词。因此,许多研究公案义学的着作,“言必称包公”,正如研究20世纪前后的仆方侦探小说必然要反复提及锅尔摩斯的形象一样。 但是,包公与福尔摩斯义有明显的个同。福尔摩斯破案的关键在于破解雏犯粗心以直的种种“儿亡之谜”,而在“解谜”过程中表现得最充分的似乎是科学知识和科学皿维的理性的逻辑力章。包公断案折狱,无沦是“求神问鬼”还是“叫察秋毫”,其白的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验证“善恶必报”的超念的道德理想。如果说以柿尔陪斯为代表的西方推理小说是近代科学精神的产物,它侧重于智力启迪,那么,以包公为代表的公案
二、判官神话与义理决狱的伦理精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判官神话与义理决狱的伦理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2)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其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
第三节 本文的基本思路 |
第一章 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中的神明 |
第一节 先唐冥界观概述 |
第二节 唐五代宋初冥界中的王者 |
一、泰山府君及其郎君信仰 |
二、阎罗王 |
三、五道(将军)大神 |
第三节 山川神的冥界化 |
一、海、东海公 |
二、华山神及华山三郎 |
三、其他冥界神 |
第四节 神圣与世俗之间:冥界神在数量及空间上的发展 |
第二章 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中的冥界官吏 |
第一节 冥界官吏 |
一、冥官 |
二、冥吏 |
三、冥界官吏的来源 |
第二节 冥界官吏的佛道融合与世俗化——以敦煌愿文为中心 |
一、“土府水官”探源 |
二、冥吏的世俗化 |
第三节 韩真人考——兼论敦煌愿文中的“保人可韩”和“专使可嚂官” |
一、韩终其人其事 |
二、韩终之神化 |
三、宋代的“韩真人”、“韩君丈人”和“可韩司丈人” |
四、元明以来的“韩君丈人” |
五、敦煌吐鲁番写卷中“保人可韩”、“专使可嚂官”与“珂寒寺”、“珂寒使” |
第三章 冥界审断以及地狱——以道教为中心的考察 |
第一节 冥界审判 |
一、道教与冥判 |
二、冢讼与冥诉 |
第二节 冥界中的“天曹”、“算”、“簿”和“籍” |
一、天曹、算 |
二、簿、籍 |
三、坑 |
第三节 冥界与人间及地狱 |
一、幽明之间 |
二、冥界与地狱 |
第四章 从“死生异路”到“定成命于幽数”——试论唐五代的冥界前定论 |
第一节 冥界与官禄、科举及政治 |
一、“纱笼中人”与冥界定官禄 |
二、冥界与科举 |
三、冥界与政治 |
第二节 冥界与婚姻、财富和食禄 |
第三节 冥界与疾病 |
结语 |
第五章 追寻一己之福——冥界信仰下的民众生活 |
第一节 晚唐五代的十王会与蜀地十王造像考述 |
一、《资中西岩前蜀武成三年(910)十王造像题记》与《先修十王会》《先修意》 |
二、晚唐五代十王信仰下的社邑活动 |
三、结语 |
第二节 敦煌写卷《灵州龙兴寺白草院史和尚因缘记》与唐五代的刺血写经 |
一、刺血之渊源 |
二、唐五代宋初的刺血写经及其意义之转变 |
三、结语 |
第三节 从“七七斋”到宋代寿生寄库会——冥界信仰下纸钱功能之转变 |
一、唐五代宋初以来的纸钱与冥界 |
二、“预修生七斋”与纸钱 |
三、俄藏黑水城《佛说寿生经》与冥界信仰下纸钱功能的转变 |
第六章 地狱观念在唐五代宋初的传播——以《佛说盂兰盆经》和斋会为中心的考察 |
第一节 从“饿鬼”到“地狱” |
第二节 斋会与“禁杀” |
一、疑伪经与斋日持戒 |
二、禁杀、社邑及断屠 |
第七章 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影响与演变 |
第一节 从变化到回归:冥界观念与墓葬文书中的死后世界——以敦煌吐鲁番文献为中心 |
一、西北出土墓券、吐鲁番文书中地下世界 |
二、敦煌冥婚书仪和葬书中所见地下世界 |
三、上博《曹元深祭神文》中地下世界 |
四、结语 |
第二节 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对藏地影响 |
一、《目连救母变文》与《格萨尔》“地狱救妻”、“地狱救母”关系初探 |
二、《阎罗王授记(十王)经》与《西藏度亡经》之比较研究 |
第三节 从《唐太宗入冥记》到《西游记》——七至十六世纪冥界观念及其变迁的文献学考察 |
一、相关文献简介 |
二、说唱艺术与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的传播 |
三、文献中所见冥界之演进 |
四、结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3)高罗佩《铁钉案》及其中译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高罗佩和《狄公案》 |
第一节: 高罗佩生平简介及汉学成就 |
第二节: 《狄公案》的写作过程及内容介绍 |
第三节: 《狄公案》在中国的译介及影响 |
第二章: 高着《铁钉案》中的中国元素 |
第一节: 章回体的形式 |
第二节: 对古老中国生活的表现 |
第三节: 忠实于公案小说的故事模式 |
第三章: 高着《铁钉案》的西方视角 |
第一节: 对章回体的改造 |
第二节: 西方式的观念传达 |
第三节: 对现代西方文学营养的吸取 |
第四节: 他者视域中的中国乌托邦 |
第四章: 《铁钉案》在中国的回归与错位 |
第一节: 中译本对高着《铁钉案》的删除与改写 |
第二节: 《铁钉案》中译本的归化策略及与原着的错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5)判官神话与义理决狱的伦理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一、制造判官神话有利于“惩戒劝世” |
二、义理决狱不过是对僵化的法规条律的一种伦理道德化的修补 |
(6)明代公案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概论 |
第一节、 公案小说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一、 先驱们的筚路蓝缕与后继者的“红色批评” |
二、 新时期的解放思想与研究者的从头再来 |
三、 述史者的钩深致远和理论家的艺术探微 |
第二节、 公案小说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一、 关于“公案小说”的渊源或产生问题 |
二、 关于公案小说“高峰”的定位问题 |
第二章、 明代公案小说的繁荣 |
第一节、 公案小说的定义 |
一、 “公案”一词的基本含义 |
二、 “公案小说”的内涵与外延 |
三、 公案小说与小说中的“公案” |
第二节、 明代公案小说的种类及版本 |
一、 明代公案小说的种类 |
二、 明代公案小说的种类及版本 |
第三节、 明代公案小说繁荣的原因 |
一、 “德化凌迟,民风不竞” |
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三、 “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文化” |
四、 清官意识与主体观念 |
五、 从抒情向叙事的文体转向 |
六、 出版印刷业空前繁荣 |
第三章、 明代公案小说的嬗变 |
第一节、 明代公案小说体制的形成与流变 |
一、 文言笔记体公案小说的稳步推进 |
二、 书判体公案作品的空前繁荣 |
三、 话本体公案小说的蓬勃发展 |
第二节、 从《百家公案》到《包龙图公案》 |
一、 第一部公案小说集《百家公案》 |
二、 《龙图公案》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
第三节、 情节内容的继承和发展 |
一、 《龙头公案》与《百家公案》情节的比较 |
二、 《海公案》的故事来源 |
三、 从《萧曹随笔》到《廉明公案》 |
第四章、 明代公案小说的主题类型 |
第一节、 明代公案小说的主题的基源与成因 |
一、 “金钱梦”中的死亡陷阱 |
二、 冲破礼法的“人欲之乱” |
三、 市井乡村的人生百态 |
第二节、 法不阿贵:清官意识与“草民”幻想 |
一、 清官意识的成因及本质 |
二、 法不阿贵:一个“真实的谎言” |
第三节、 除暴安良:“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
一、 “朝廷法度,我决不私!” |
二、 “有如此顽民,使百姓怎得安生?” |
第四节、 疑案定谳:“包公一断鬼神惊” |
一、 “今既无赃,如何决断?” |
二、 “包公一断鬼神惊” |
三、 “棰楚之下,何求不得”? |
第五章、 判官神话与义理决狱的伦理精神 |
第一节、 神明烛照与明察秋毫 |
一、 “鬼神崇拜”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蕴涵 |
二、 “民间信仰”与“神引”技法 |
三、 神明烛照与明察秋毫 |
第二节、 情理与王法的冲突与调和 |
一、 王法的威严与刑罚的残忍 |
二、 “判”“断”的人情化与艺术化 |
三、 情理与王法的冲突与调和 |
第三节、 判官神话与义理决狱的伦理精神 |
一、 “德治”、法治与“治法” |
二、 判官、判词及其它 |
三、 判官神话与义理决狱的伦理精神 |
第六章、 明代公案小说对后世的影响 |
第一节、 明代之后公案小说的演进与蜕变 |
一、 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的分与合 |
二、 明代之后公案小说的演进与蜕变 |
三、 侠义公案小说的通俗化和商业化 |
第二节 《龙图公案》对《三侠五义》等小说的影响 |
一、 侠义公案小说生成的文化背景 |
二、 《龙图公案》等对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影响 |
三、 侠义公案小说的“《水浒》余韵” |
第三节, 明代拟话本公案小说对后世的影响 |
一、 从“明吏”到“清官”:判官角色的转换 |
二、 从“娱目”到“型世”:明代公案的遗风 |
三、 从“公案”到“奇冤”:公案小说的终结 |
参考书目 |
四、判官神话与义理决狱的伦理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论《聊斋志异》“神判”公案的伦理精神和法律想象[J]. 曾静蓉. 西北人文科学评论, 2015(00)
- [2]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研究[D]. 钱光胜. 兰州大学, 2013(08)
- [3]高罗佩《铁钉案》及其中译本研究[D]. 葛薇. 山西大学, 2011(05)
- [4]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论文要目索引(2003年1月——3月)[J]. 淮茗. 明清小说研究, 2003(02)
- [5]判官神话与义理决狱的伦理精神[J]. 夏启发. 江汉论坛, 2003(01)
- [6]明代公案小说研究[D]. 夏启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