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系列应用软件

畜牧业系列应用软件

一、供畜牧系列应用软件(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青[1](2021)在《2000-2018年青藏高原放牧活动时空变化及草畜平衡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草地作为分布最广泛的植被类型之一,不仅能反映生态环境的生产力,又能表征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揭示草地生产力的时空动态、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利于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制定合理保护和开发决策作用。青藏高原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放牧活动是最主要的人为干扰活动,草畜平衡状态直接影响草地退化与恢复,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本文基于遥感和模型模拟手段,结合地面样方调查数据,分析2000-2018年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NPP和产草量的多年时空变化规律,并通过载畜压力分析了放牧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所示:(1)2000-2018年青藏高原牲畜数量变化明显,其中西藏地区减小最明显,四川省呈减小趋势;草地单位面积牲畜密度在空间上东部、东南部高,西部、北部低,其中藏北地区、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甘肃酒泉市牲畜密度最小,四川省阿坝自治州、凉山自治州,云南省的迪庆州以及青海省的西宁市、海东市牲畜密度最大。从多年变化趋势看,西藏、四川牲畜密度呈减小趋势,青海东部、甘肃省、新疆地区、云南省呈增长趋势,青海三江源地区由于禁牧及生态移民政,其牲畜密度也呈减少趋势。(2)青藏高原草地NPP在过去19年间的年际变化趋势总体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其中,藏北羌塘高原北部、阿里地区北部、祁连青东高山盆地区NPP增长趋势最高,NPP减小最明显的区域集中于藏南谷地。基于NPP和野外采样数据模拟的产草量在空间上分布与NPP一致,东部地区产草量单产较高,产草量大于600kg/hm2,自东向西草原产草量逐渐降低,这与青藏高原的气温、降水、植被类型等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从年际变化来看,青藏高原65.32%区域的产草量呈增加的趋势,有44.68%面积的产草量为减少趋势,其中显着变化区域仅占35.56%。青藏高原多年产草量平均值为482.85kg/hm2,平均年变化率为3.86%,变化量18.65kg/hm2,整体来看,青藏高原多年产草量波动较小,草地生态系统较稳定。(3)2000-2018青藏高原理论载畜量在空间分布上与产草量分布格局一致,呈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分布趋势,多年理论载畜量呈波动式增长,但整体增长幅度较小,多年平均理论载畜量在0.4-0.5SHU/hm2。2000-2018年载畜压力整体处于草地超载的状态,就变化趋势分布格局来看,藏北羌塘高原地区呈下降趋势,藏南谷地、祁连青东高山盆地、青南高原宽谷呈现明显增长趋势(>0.1),变化最显着的地区主要西藏日喀则南部(>0.15)。(4)2000-2018年青藏高原整体超载现象较严重,有64个县处于轻度超载状态,占县总数量的31%,中度超载和重度超载分别占17%、9%。从各省超载县个数的占比来看,超载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西藏>新疆>青海>甘肃>云南>四川,西藏地区的草地放牧压力最大,尤其是藏南地区,四川省草地放牧压力最小。

温昕[2](2020)在《锡林郭勒草原草地退化与承载压力时空格局特征分析》文中指出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因素的影响,草地退化和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草地退化的过程较长,随之带来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可能会干扰遥感指标的诊断,影响草地承载压力的评估。草地退化一方面表现为遥感指标可以直接检测出的数量性退化;另一方面也会体现在生态系统的结构性改变。对于结构性退化草地,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及无人机遥感验证遥感指标是否能说明生态系统的退化。为应对草地退化,返青期休牧和草畜平衡成为最主要的保护措施,目前各地区春季休牧时间基本统一,但实际返青期的时间年际间、区域间差异很大,因没有空间上清晰表达的数据资料的支持,使得休牧时间没有准确的依据。本研究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畜牧业统计数据,开展锡林郭勒盟草地退化与草地承载压力的评估研究:首先,以锡林郭勒草地生态系统供给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关系为依据,通过估算草地资源的供给能力和畜牧业养殖对草地资源的消耗量,分析锡林郭勒盟各地区草地承载状态及其变化机理;其次,分析数量性草地退化的时空格局与承载压力进行对比,针对结构性草地退化进行试验区的研究,结合面向对象分类、可见光植被指数等方法,在不同类型草地灌丛区与非灌丛区的植被指数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返青期休牧作为防止草地退化最主要的措施之一,科学的分析草原返青期,为休牧政策的制定在空间和时间上提供准确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锡林郭勒盟草地承载压力以2005和2011年为分界点,呈现先降低后平稳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草地承载压力从超载状态下降至盈余状态,随后增长至临界超载状态,2000年以来由于生态保护政策的影响,超载程度有所缓解。2011年之后的波动趋势也与政策发展、畜牧业及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超载的地区稳定分布在草地供给量低、草地面积较小的低覆盖度草原。从生态消耗量来看,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消耗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总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期间草地资源消耗强度较大,一直都超过了草地资源的供给量,对当地草地生态系统的利用强度较大,东乌旗和西乌旗草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消耗了锡盟1/3的草地资源,锡盟单位面积草地消耗量为23.96gC/m2,东部和南部旗县的单位面积草地供给量高于全盟均值。从生态供给量来看,锡林郭勒盟草地NPP平均值为101.00gC/m2,处于全国较低水平。草地资源供给量在1.36-3.42TgC区间波动,供给量最低较平均状态低约42%,供给量丰年较平均状态高43%。从空间位置来看,锡林郭勒盟草地NPP空间分布不均,东部、南部和北部地区NPP值高于中部、西部地区,这与当地气候和降水有着很大的关系。(2)锡林郭勒盟数量性草地退化面积较为广阔,中度和重度退化区主要分布在阿巴嘎旗北部、东乌旗西部、镶黄旗西部、锡林浩特西南部和西乌旗东南部草地,该地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对草地资源的保护,减少牲畜养殖规模,避免草地退化进一步加重,过度消耗草地资源。将数量性草地退化结果与锡盟承载状态时空分布进行对比,草地退化分布与全盟承载状态分布情况基本一致,存在着部分不一致地区,可能是由于草地退化中结构性退化现象导致,因此对结构性草地退化地区结合无人机遥感数据进行试验区验证。将无人机影像与Sentinel-2A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无人机影像与遥感影像在地物特征上基本一致,但由于卫星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10m)有限,难以辨别分散的灌丛,由于灌丛在遥感影像中融入了混合像元,对草地的观测带来了一定的不足。两个试验区的灌丛分布特征有所不同,荒漠草原试验区灌丛的分布较典型草原试验区的灌丛分布更为分散。对比灌丛区和非灌丛区的植被指数情况,非灌丛区的均值和标准差均小于灌丛区、植被指数分布的差异性大于灌丛区,说明灌丛对地物光谱的干扰灌丛区的植被指数大于非灌丛区,造成了灌丛区植被长势好于非灌丛区的“假象”,干扰了对草地退化的判断。(3)2000-2018年锡林郭勒盟返青期均值为132d(5月13日),且呈现自东部向西逐渐推迟的趋势,该分布情况与草地覆盖度分布情况以及NPP分布一致,NPP分布高的地方牧草返青时间早。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和阿巴嘎旗北部的高覆盖度草原的稳定性较强,西部草地的返青时间的差异性较大,更容易受到气温降水等因素的影响。2000-2018年锡林郭勒盟草原返青期总体呈现提前的趋势,在2008年之前返青期基本保持平稳波动的趋势,2008年后呈现“提前—推迟—提前”的变化趋势,2008年后的变化趋势可能与当地的气温和降水等因素有关。将2018年遥感提取的锡林郭勒盟草原返青期与政策规定实际休牧时间进行对比,遥感数据与实际休牧时间产生一定的差异,遥感提取草原返青期,准确的掌握牧草长势的时空变化,可以使得休牧时间有准确的数据支撑,指导休牧政策的实施,加强草原的科学管理,保护脆弱的草原生态。

范小安[3](2019)在《上海市海岸带生态环境遥感评价与海岸线生态化建设》文中提出海洋资源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海洋资源开发,但是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各种污染排放进入海洋带以及海洋区域,海洋资源遭受破坏。正确衡量海岸带生态环境质量,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实现海岸带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正确衡量海岸带环境质量,并且为上海市海岸线保护和修复提供建议,本文基于上海市海洋局2017年1月发布的遥感数据,利用ArcGIS10.3.1软件的空间分析工具结合目视解译建立土地利用图斑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上海市海岸线向陆方向3km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行政区界线为分界线将海岸带划分为5个区域:宝山区、浦东新区1、浦东新区2、奉贤区和金山区,其中浦东新区内部以大治河为分界线。分析各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开展以遥感为基础的生态环境评价,根据海岸带生态环境评价值结果和上海市海岸线调查统计结果,提出上海海岸线生态化建设方案和整治修复建议。本文通过17个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共建立2813个图斑,分别对宝山区、浦东新区、奉贤区和金山区的图斑信息进行分析。在各区海岸带土地利用现状中,宝山区、浦东新区1、浦东新区2、奉贤区和金山区这五块区域的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中最高的分别为工业用地37.74%、耕地31.46%、耕地49.43%、耕地43.94%和工业用地31.16%。计算各用地类型在各个区的离散程度,反应各用地类型在各区中面积占比的差距大小程度。在各区域中面积占比相差较大的用地类型有仓储用地、草地、耕地、工业用地和住宅区。分类图和参考图像上所有像元之间的一致性通过精度评价,得到总体精度为84.64%。以土地利用信息为基础,以17个土地利用类型为评价因子,建立海岸带生态环境遥感评价体系,结合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到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权重以及每个因子在各区域面积占比,来计算每个区域的综合评价值。根据海岸带生态环境评价结果,宝山海岸带的数值最低,为-0.0765,根据评价标准,宝山海岸带生态环境处于较差状态,其次是金山区海岸带,其评价结果为-0.0537,海岸带生态环境也是处于较差状态。其次是浦东新区1,评价结果为0.0912,海岸带生态环境处于良好状态,浦东新区2评价结果为0.0965,海岸带生态环境处于良好状态,奉贤区海岸带生态环境在这几个区域中最优,评价结果为0.1123。结合各区3km评价结果,以及海岸线环境受到破坏,人工岸线不断增长,自然岸线不断减少的现状。以海岸带生态环境评价值作为参考,以上海市海岸线调查统计项目为基础,判断上海市海岸线的利用程度,结合上海市海岸线的利用类型,根据海岸线自然形态保持状态,对海岸线提出严格保护、限制开发和整治修复的方案。详细描述上海市海岸线的严格保护的岸段、限制开发的岸段以及整治修复的岸段。根据海岸线类型和开发程度来进行海岸线生态化建设,其中进行严格保护的岸线有:陈行水源地保护岸线、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岸线、南汇嘴湿地保护岸线、奉贤海湾森林公园保护岸线和奉贤华电灰坝保护岸线;进行限制开发的岸线有陈行水源北侧岸线、炮台湾湿地公园及吴淞口岸线、三甲港附近岸线、南汇嘴北侧岸线、芦潮港东侧岸线和奉贤边滩岸线;进行整治修复的岸线有宝山港区岸线、上海外高桥港区岸线、南汇东滩滩涂综合整治岸线、临港奉贤港口及工业岸线和金山奉贤综合利用岸线。参考国内外研究方法,针对整治修复岸线,提出沙滩养护、堤坝拆除、湿地植被种植、促淤保滩和生态护岸等技术方案。为上海市进行海岸线整治修复工程提供建议。上海市海岸线调查采取点(控制点测量,岸线特征点测量等)、线(海岸沿程踏勘)、面(遥感解译)相结合的立体观测方法综合进行,同时辅以多学科、长时间序列的海岸线历史资料综合分析,获取上海市海岸线资源环境特征的分布现状和变化规律。上海市大陆岸线共约213.05km,主要由渔业岸线、工业岸线、港口岸线、旅游岸线、城镇建设岸线、其他利用岸线和未利用岸线组成。以南汇嘴地标为界,长江口南岸段长122.43km,其中除渔业、工业、港口、旅游、城镇建设、其他利用岸线和未利用岸线分别占南岸段总长的22.49%、5.66%、6.51%、0.90%、37.78%和26.66%。杭州湾北岸段长90.62km,其中城镇建设,渔业、旅游、工业、港口、其他利用和未利用分别占北岸总长的2.91%、22.51%、18.54%、9.02%、13.71%、和33.31%。上海市大陆自然岸线总长约26786.2m,占总岸线长度的12.57%。针对各区域海岸带的生态环境状况,从政府规划建设角度出发,提出一系列恢复建议。总体上,上海市海岸带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城乡统筹。落实主体功能区(如确立工业开发区、主城区等),扩大生态空间(如建立滨江滨海景观带),保障农业空间(如维持和保障浦东新区和奉贤区现有的农业范围),优化城镇空间(如对宝山老城区拆除违章建筑)。对于宝山区海岸带和金山区海岸带,其工业用地面积占比较高,应当严格控制滨江滨海沿岸产业,严格限制新增钢铁、重化、石油等高耗能与污染型工业,完善污染企业的退出机制,促进工业区转型升级,培育科技创新产业功能,提升城市活力和就业服务。对于浦东新区和奉贤区,其耕地面积占比最高,应当优化农业空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强农田林网、沿路及滨河林地建设。在结构、空间和功能上加强农用地复合利用。发展都市型精品农业,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陆蓉,胡肄农,黄小国,谭业平,陆昌华[4](2018)在《智能化畜禽养殖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展望》文中提出回顾国内外学者应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专家系统、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和模式识别等技术,在畜牧生产管理、动物疾病监测、屠宰机器人、机器视觉与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肉品生产销售预测、及畜禽产品交易平台等方面取得的诸多研究成果。借鉴畜牧业发达国家经验,展望我国智能化畜禽养殖场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产业需求、发展前景,提出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建议:提高养殖设施和工艺水平,打好畜牧业工业化基础;加强养殖过程中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能力,打好畜牧业信息化基础;集成创新养殖场智能感知控制系统、畜禽健康监测系统、养殖机器人、畜产品收割加工机器人、自动化粪污处理系统等高端技术产品,实现智慧畜牧跨越发展目标。

李东泽[5](2018)在《基于正交子投影空间的自动形态学端元提取算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遥感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高光谱遥感逐渐反映出信息定量化的趋势,而混合像元分解正成为现今高光谱遥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受制于噪声等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混合像元分解算法在模拟数据中取得的效果往往要好于真实遥感数据。而提出一种能够在真实遥感数据中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的算法是当前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从遥感数据纯净像元提取入手进行研究,以青海省青海湖流域Hyperion高光谱遥感数据作为真实实验数据,主要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自动形态学算法被广泛应用于高光谱混合像元分解,然而自动形态学算法只能圈定一定范围内的候选端元,而无法将实际的端元提取出来,且需要一定的经验阈值,这给实际处理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提出了很大的障碍。本文将正交子投影空间算法与自动形态学算法结合,并运用正交投影散度代替光谱角判定像元纯净度。改进算法从模拟数据和真实遥感数据两个方面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自动形态学算法不需要先验数据的支持,且提取精度优于部分传统算法,尤其是在真实数据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迭代计算和逐像元计算的思想在传统的端元提取算法中占比较大,且计算时间过长,实用性较差。初始单形体内部去除法从空间单形体中提取其顶点,然而原始算法受初始顶点选取影响较大,会造成单形体顶点漏选和重复选取的情况。本文对原始算法进行改进,并通过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验证改进算法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初始单形体内部去除法能够很好地增强算法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刘秀敏,魏冬霞[6](2018)在《基于GIS的畜牧兽医管理信息系统的初步构建》文中研究说明GIS又称地理信息系统或称地学信息系统,它是依托于地理数据信息和先进的数据分析测量技术的一种使用性很强的信息系统技术,主要应用于地理数据的采集[1]、分析、存储、管理和辅助决策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畜牧业应用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共识,特别在畜牧业的养殖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上使用,基于GIS的现代先进技术能够有效实现畜牧业的高效管理,对动物疫情的监控追溯和对生态环境的可视化分析,提高

徐东贺[7](2016)在《夏冬两季牛舍环境因素对三河牛行为及舒适性的影响》文中认为为了研究呼伦贝尔地区夏季和寒冷冬季对三河牛奶牛行为及舒适度的影响,进行了本次试验。试验在夏季8月份和冬季12月份进行的。试验选择健康的泌乳三河牛进行观察,通过肉眼跟踪观察奶牛的护体行为、维持行为和卧床的使用情况,并对环境温度、湿度做相应的记录。结果表明:试验期内夏季与冬季牛舍内温、湿度差异极显着(P<0.01)。夏季舍内温度较高,平均为21.78℃,冬季舍内湿度较大,平均为76.85%。舍内存在温度降低,湿度升高的变化趋势,温度、湿度的变化影响牛行为活动,并使牛舒适度降低。自然条件下侵袭试验牛的双翅目昆虫平均数量达113只/min。牛受到双翅目昆虫侵袭时,通过摆尾、颤动皮肤、扇耳、甩头、踢腿、舔舐、磨蹭7种护体行为来摆脱侵袭。其中摆尾是奶牛使用频率最高的护体行为,荷斯坦牛占总护体行为的58%,三河牛占60%。这7种护身行为发生的频数依次为摆尾>颤动皮肤>扇耳>甩头>踢腿>舔舐>磨蹭。荷斯坦奶牛的7种护体行为的发生频率显着高于三河牛,荷斯坦牛较三河牛对于双翅目昆虫侵袭敏感。在季节因素的影响下,夏季与冬季相比,除了牛的卧息时间低于冬季平均水平,其他行为均高于冬季。其中采食时间,饮水时间及饮水次数,排便次数以及呼吸频率均显着高于冬季(P<0.05);采食次数,反刍时间及次数,站立/行走时间高于冬季平均水平,但差异不显着(P>0.05)。奶牛舒适度指标测定,夏季三河牛卧床率显着高于冬季(P<0.05),站立指标显着低于冬季(P<0.05),躺卧时间低于冬季,差异不显着(P>0.05)。三河牛夏、冬两季的卧床率,站立指标,躺卧时间均低于理想水平,可见卧床舒适性差,牛舒适度低。

周爱国[8](2015)在《畜牧业与互联网应深度融合》文中研究表明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生产,信息已经变得像水和空气那样的重要,各种生存要素的获取,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使信息变得不可或缺。二十世纪互联网技术的问世,二十一世纪初互联网应用技术的突飞猛进,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传统的时空概念,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渗透到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对于经济活动而言,互联网信息技术及应用,已经贯穿于要素配置、物流运输、生

宋喜斌[9](2014)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以内蒙古乌海市为例》文中指出在十八大“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意见”和《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指引下,本文以我国典型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乌海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研究、数理分析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在城市和经济良性互动的前提下,探讨乌海市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首先,本文对乌海市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介绍,指出伴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乌海市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乌海市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其次,本文对国内外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先进经验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并根据这些经验,结合乌海市的现状,提出了乌海市经济转型的总体思路。再次,为了揭示乌海市经济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探索乌海市经济转型的方向,本文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系统结构模型,将其分为六个系统的指标体系,以乌海市的数据为样本,仿真模拟乌海市2006-2021年的相关数据,并与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乌海市经济存在的问题,探索其经济转型方向。在明确乌海市经济转型方向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乌海市的城市发展现状,提出了实现乌海市经济转型的三个关键问题,据此提出乌海市城市发展的定位和城市发展设想,以城市发展推动经济转型。以此为基础,本文最后提出了乌海市经济转型路径选择和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国内外六个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可以归结为三点:政府主导、产业政策转变、经济转型。其次,乌海市经济转型的系统动力学的仿真结果表明:(1)乌海市单位固定资产的投入产出趋势走低,这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将不再是乌海市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乌海市第三产业单位固定资产投入产出高于工业投入的产出,故乌海市必须对固定资产投入的结构进行调整,在最小环境代价的情况下实现产业间组合投资收益的最大化。(3)环境治理投入对经济转型的作用在短时间内见效甚微,但它对工业固定资产投入的影响是随着时间逐步放大的。最后,以系统动力学的仿真结论为理论基础,吸取国内外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经验,结合目前乌海市城市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乌海市经济转型步骤,和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以保证经济转型的顺利实施。

陆昌华[10](2014)在《现代畜禽养殖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展望》文中认为本文阐述信息技术在国内外畜禽养殖业的应用概况,针对国内畜禽养殖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及与国外的差距,提出"十三五"期间如何建设具有一定水平,又有中国特色畜禽养殖业配套技术的信息网络系统。即在畜禽养殖业中应用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提高畜禽养殖业的标准化、健康化和智能化。一批经过培养的,具有相当水平的,决心投入数据库和应用信息开发建设的专职队伍是我国畜禽养殖业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由此可见,推进畜牧业信息化需要畜禽养殖人员与计算机人员的密切配合。从长远发展看,人才与队伍是畜牧业信息化的关键。畜牧业信息化以及信息畜牧业要求劳动者具有更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也许必须具备大专水平才能取得经营管理畜禽养殖场的资格证书,超过了发达国家现代畜牧业要求的中专毕业生水平,才能掌握好物联网与云计算新兴的信息化技术,才能成为信息畜牧业的经营管理者,信息时代的合格劳动者。因此从战略考虑,目前下大力气抓人才培养,抓在职干部的再培训,抓队伍建设,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畜牧业信息化的传递发展。

二、供畜牧系列应用软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供畜牧系列应用软件(论文提纲范文)

(1)2000-2018年青藏高原放牧活动时空变化及草畜平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草地生产力研究现状
        1.2.2 放牧活动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1.2.3 青藏高原放牧对高寒草地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及处理和分析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地理特征
        2.1.3 社会经济特征
    2.2 数据获取与处理
        2.2.1 遥感和气象数据获取
        2.2.2 土地利用数据
        2.2.3 统计数据
        2.2.4 野外采样数据
    2.3 研究方法
        2.3.1 产草量估算模型
        2.3.2 载畜压力指数法
        2.3.3 模型模拟效果检验
        2.3.4 趋势分析
第三章 放牧活动时空变化特征
    3.1 青藏高原牲畜存栏变化趋势
    3.2 青藏高原各市(区)牲畜存栏情况
    3.3 放牧活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青藏高原2000-2018 年产草量时空特征分析
    4.1 净初级生产力
        4.1.1 MODIS-NPP模型简介
        4.1.2 NPP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趋势
    4.2 青藏高原草地产草量
        4.2.1 产草量结果验证
        4.2.2 青藏高原产草量空间分布格局
        4.2.3 青藏高原产草量年际变化特征
        4.2.4 青藏高原不同草地类型产草量分布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草地理论载畜量及载畜压力分析
    5.1 草地理论载畜量
    5.2 青藏草地载畜压力时空变化特征
        5.2.1 载畜压力空间分布特征
        5.2.2 载畜压力多年变化趋势
    5.3 青藏高原各县市载畜压力情况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
        6.2.1 放牧活动空间特征变化
        6.2.2 产草量验证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6.2.3 理论载畜量和载畜压力分析
    6.3 本研究的创新点
    6.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2)锡林郭勒草原草地退化与承载压力时空格局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草地退化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1.2.2 对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意义
        1.2.3 对休牧政策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草地退化机理研究进展
        1.3.2 草地承载状态的研究进展
        1.3.3 草地退化的识别研究进展
        1.3.4 返青期提取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方法
    2.1 锡林郭勒盟概况
        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2.1.2 自然环境概况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2 研究数据与方法
        2.2.1 研究数据
        2.2.2 研究方法
第3章 草地承载压力时空变化分析
    3.1 草地生态供给能力
    3.2 草地消耗强度
    3.3 草地承载压力及其形成机理
    3.4 小结
第4章 草地退化空间格局分析
    4.1 数量性草地退化
        4.1.1 数量性草地退化分布
        4.1.2 数量性草地退化与承载压力分析
    4.2 结构性草地退化
        4.2.1 精度分析
        4.2.2 灌丛在UAS与RS中的表观特征及其对比
        4.2.3 灌丛在UAS与RS中的指数特征及其对比
    4.3 小结
第5章 返青期与实际休牧政策的对比
    5.1 草原返青期的空间格局
    5.2 返青期年际变化
    5.3 草原返青期与实际休牧期对比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讨论与展望
        6.2.1 草地承载压力研究展望
        6.2.2 草地退化研究展望
        6.2.3 返青期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3)上海市海岸带生态环境遥感评价与海岸线生态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路线和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概况
    2.2 社会经济
    2.3 生态环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海市海岸带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1 遥感数据处理
    3.2 土地利用现状解译
    3.3 各区土地利用类型对比
    3.4 图斑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市海岸带生态环境遥感评价
    4.1 海岸带生态环境遥感评价指标体系
    4.2 海岸带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
    4.3 海岸带生态环境遥感评价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市海岸线调查评价
    5.1 海岸线调查方法
    5.2 长江口南岸段分布特征
    5.3 杭州湾北岸海岸线分布特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上海市海岸线生态化建设
    6.1 上海市海岸线保护与修复方案
    6.2 海岸线整治修复方法研究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智能化畜禽养殖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
2 人工智能在畜牧业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2.1 专家系统
    2.2 机器视觉
    2.3 畜牧机器人
    2.4 人工神经网络
    2.5 可穿戴智能设备
    2.6 虚拟现实
3 展望
    3.1 产业需求和发展前景
    3.2 发展建议
        3.2.1 养殖设施与工艺创新
        3.2.3 集成创新畜牧养殖智能化系统

(5)基于正交子投影空间的自动形态学端元提取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路线
2 高光谱端元提取技术研究
    2.1 光谱混合模型
        2.1.1 线性光谱混合模型
        2.1.2 非线性光谱混合模型
    2.2 高光谱数据降维
        2.2.1 主成分分析(PCA)
        2.2.2 奇异值分解(SVD)
        2.2.3 独立成分分析(ICA)
    2.3 噪声估计
        2.3.1 光谱维去相关法
        2.3.2 小波降噪
    2.4 端元数目估计
        2.4.1 信号子空间、本征维数与虚拟维数
        2.4.2 HFC算法
        2.4.3 Hysime算法
    2.5 丰度估计
3 端元提取算法
    3.1 端元识别算法
        3.1.1 顶点成分分析算法(VCA)
        3.1.2 内部最大体积算法(N-FINDR)
        3.1.3 迭代误差分析算法(IEA)
        3.1.4 自动目标检测算法(ATGP)
        3.1.5 端元自动确定与提取的迭代算法(ACEEHIIU)
        3.1.6 结合子空间投影和局部空间信息的端元提取算法(OSPSI)
    3.2 端元生成算法
        3.2.1 最小体积限制的非负矩阵分解算法(MVC-NMF)
        3.2.2 最小体积单形体分析算法(MVSA)
4 基于正交子空间的自动形态学端元提取技术
    4.1 数学形态学
        4.1.1 数学形态学介绍
        4.1.2 二值形态学
        4.1.3 灰度形态学
    4.2 基于自动形态学的端元提取
        4.2.1 自动形态学端元提取步骤(AMEE)
        4.2.2 自动形态学算法缺陷
    4.3 改进的自动形态学端元提取算法(OSPAMEE)
        4.3.1 正交子空间投影(OSP)
        4.3.2 正交投影散度(OPD)
        4.3.3 统一化形态学离心率指数(MEI)
        4.3.4 算法描述
5 实验与分析
    5.1 端元提取精度评价方法
        5.1.1 光谱夹角距离与丰度夹角距离
        5.1.2 光谱信息散度与丰度信息散度
        5.1.3 光谱均方根误差与丰度均方根误差
    5.2 模拟数据的端元提取实验与分析
        5.2.1 端元数目实验
        5.2.2 模拟数据噪声实验
        5.2.3 模拟数据最大混合比实验
        5.2.4 仿真数据实验
        5.2.5 实验总结与分析
    5.3 真实数据的端元提取实验与分析
        5.3.1 研究区地理位置
        5.3.2 研究区环境概况
        5.3.3 数据获取
        5.3.4 数据预处理
        5.3.5 数据实验
        5.3.6 实验总结与分析
6 改进的初始单形体内部去除法
    6.1 算法原理
        6.1.1 有向距离方向和大小
        6.1.2 算法描述
        6.1.3 数据实验
    6.2 改进的初始单形体内部去除法
        6.2.1 算法缺陷
        6.2.2 算法改进及描述
    6.3 数据实验
        6.3.1 模拟数据实验与分析
        6.3.2 真实数据实验与分析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GIS的畜牧兽医管理信息系统的初步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畜牧场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2 系统结构功能的设计
    2.1 畜牧实时信息管理
    2.2 动物疫病监控管理
    2.3 畜牧场信息数据分析
    2.4 生态环境数据分析
    2.5 畜牧无纸化办公管理
3 系统实施效益分析
4 结语与展望

(7)夏冬两季牛舍环境因素对三河牛行为及舒适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家畜行为学及奶牛护体行为
        1.1.1 家畜行为学
        1.1.2 家畜行为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1.3 奶牛护体行为
    1.2 动物福利
        1.2.1 动物福利的基本概念
        1.2.2 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
        1.2.3 动物福利的评价标准
        1.2.4 动物福利的国内外现状
        1.2.5 现代畜牧生产与动物福利
    1.3 应激
        1.3.1 应激的概念
        1.3.2 应激反应的阶段
        1.3.3 动物应激反应模型
        1.3.4 冷热应激对动物维持行为的影响
    1.4 奶牛舒适度
    1.5 三河牛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 试验研究路线图
2 试验研究
    2.1 试验牛舍环境气候检测
        2.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3 讨论
        2.1.4 小结
    2.2 夏季双翅目昆虫侵袭牛体对两种牛护体行为的影响
        2.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3 讨论
        2.2.4 小结
    2.3 牛舍内环境对三河牛维持行为及舒适性的影响
        2.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3 讨论
        2.3.4 小结
    2.4 卧床舒适度评估
        2.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3 讨论
        2.4.4 小结
3 总体讨论
    3.1 夏季飞来昆虫对三河牛护体行为的影响
    3.2 牛舍内环境对三河牛维持行为的影响
    3.3 牛床舒适度评估
4 总体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以内蒙古乌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中国经济还处于转轨期
        1.1.2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1.3 十八大关于全面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精神指引
        1.1.4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关于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
        1.2.2 国内关于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目的、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目的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的创新
        1.4.5 工作量
第2章 乌海市的现状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乌海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历史与现状
        2.1.1 乌海市概况
        2.1.2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1.3 资源环境情况
        2.1.4 乌海市城市经济的发展阶段划分
    2.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现状
        2.2.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含义
        2.2.2 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2.3 乌海市煤炭资源现状评价
        2.3.1 乌海市煤炭资源赋存情况
        2.3.2 乌海市区域资源赋存背景
        2.3.3 资源战略地位评价
        2.3.4 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4 乌海市因为资源枯竭而产生的问题
        2.4.1 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2.4.2 三次产业的比例不能协调发展
        2.4.3 煤炭产业发展而带来的民生问题
    2.5 未来煤炭生产及需求预测分析
        2.5.1 煤炭生产开发预测
        2.5.2 煤炭消耗量预测
        2.5.3 动用煤炭储量预测
    2.6 未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趋势分析
        2.6.1 煤炭资源开采利用的限制因素
        2.6.2 乌海市可供开采煤炭资源评估
        2.6.3 煤炭资源衰竭的其他方面论证
    2.7 煤炭资源依赖型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2.7.1 煤炭城市一般演变规律的体现
        2.7.2 经济发展阶段演化的要求
        2.7.3 破解当前产业困境的需求
        2.7.4 乌海市的转型方向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总结及乌海市的转型思路
    3.1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总结
        3.1.1 德国鲁尔工业区
        3.1.2 日本九州
        3.1.3 英国伯明翰的经济转型道路
        3.1.4 法国洛林
    3.2 国内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经验总结
        3.2.1 阜新市
        3.2.2 石嘴山市
    3.3 经验总结
    3.4 国内外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型对乌海市的启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乌海市经济转型的仿真模型及其模式选择
    4.1 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在乌海市经济转型中的应用
        4.1.1 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简介
        4.1.1.1 反馈系统及其因果关系回路
        4.1.1.2 SD 模型仿真流量图
        4.1.1.3 SD 模型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
        4.1.2 SD 模型的检验与证明
        4.1.3 城市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分解
        4.1.4 城市经济系统动力学研究过程及步骤
        4.1.5 系统动力学与城市经济系统转型
    4.2 城市经济转型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4.2.1 城市经济系统转型问题的提出
        4.2.2 城市经济转型系统建模目的
        4.2.3 城市经济转型系统的界限及架构
        4.2.4 城市经济转型系统建模思想
    4.3 城市经济转型系统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建立
        4.3.1 城市经济转型的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4.3.2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评价指标体系
        4.3.3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
        4.3.4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系统动力学模型变量及表达式
    4.4 乌海市经济转型的 SD 模型仿真的实证分析
        4.4.1 乌海市经济转型 SD 模型的初始化
        4.4.2 乌海市经济转型的 SD 模型的系统仿真与结果
        4.4.2.1 乌海市经济系统的 SD 模型仿真及检验
        4.4.2.2 乌海市经济发展系统预测
        4.4.2.3 乌海市经济转型系统的因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乌海市城市经济发展的转变方向
    5.1 乌海市城市发展状况与系统仿真结果的契合点
        5.1.1 乌海市城市发展状况
        5.1.2 乌海市现状与系统仿真结果的契合点
    5.2 乌海市经济转型的关键点所在
        5.2.1 乌海市第二产业的改造和升级
        5.2.2 发展以旅游业、物流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
        5.2.3 打造乌海特色农业的循环产业链
    5.3 转型期内乌海市的城市发展定位
    5.4 经济转型期内乌海市城市建设发展设想
        5.4.1 加强三城区联系,合理布局城市结构
        5.4.2 明确未来乌海三区主导产业定位,加强三区产业对接
        5.4.3 改善城市生态宜居环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乌海市经济转型的对策
    6.1 乌海市产业政策的调整
        6.1.1 第一产业:做精
        6.1.2 第二产业:优化
        6.1.3 第三产业:提升
    6.2 环境友好型乌海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6.2.1 工业节能工作主要目标
        6.2.2 工业节能工作重点工作及措施
        6.2.3 乌海市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6.2.4 乌海市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建议
        6.2.5 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保障措施
    6.3 推动城市转型,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6.3.1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6.3.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6.3.3 凝聚城市特色元素,树立城市特色形象
    6.4 实施八大民生工程,建设和谐乌海
    6.5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6.6 八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发展活力
        6.6.1 深化体制改革
        6.6.2 加强区域合作
        6.6.3 扩大对外开放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进一步的展望
    7.3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供畜牧系列应用软件(论文参考文献)

  • [1]2000-2018年青藏高原放牧活动时空变化及草畜平衡分析[D]. 王小青. 长安大学, 2021
  • [2]锡林郭勒草原草地退化与承载压力时空格局特征分析[D]. 温昕.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1)
  • [3]上海市海岸带生态环境遥感评价与海岸线生态化建设[D]. 范小安.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4]智能化畜禽养殖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 陆蓉,胡肄农,黄小国,谭业平,陆昌华. 天津农业科学, 2018(07)
  • [5]基于正交子投影空间的自动形态学端元提取算法[D]. 李东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6]基于GIS的畜牧兽医管理信息系统的初步构建[J]. 刘秀敏,魏冬霞. 中国兽医杂志, 2018(04)
  • [7]夏冬两季牛舍环境因素对三河牛行为及舒适性的影响[D]. 徐东贺.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2)
  • [8]畜牧业与互联网应深度融合[J]. 周爱国. 中国畜牧业, 2015(18)
  • [9]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以内蒙古乌海市为例[D]. 宋喜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3)
  • [10]现代畜禽养殖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展望[A]. 陆昌华.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技术分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4

标签:;  ;  ;  ;  ;  

畜牧业系列应用软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