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财产保险行业的社会管理功能

拓展财产保险行业的社会管理功能

一、拓展产险业社会管理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何晓廷[1](2019)在《TP保险公司经营效率评价研究》文中提出TP保险公司经过多年经营发展,公司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在整个保险行业占据一席重要的地位和市场。公司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理念也具备科学性,对产品质量、产品结构等经营要素都非常的重视。但是随着企业发展时间的增加,许多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开始在TP保险公司出现,企业经营效率开始呈现下滑态势。目前TP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寻求新的发展和创新,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建设,对过往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理念进行重要的调整,改变以往的单纯依靠降低产品价格的方式来抢占市场的经营模式,重视服务、商品等各方面的竞争;重视集团化与专业化经营,有效整合资源,从而实现该行业效益的提升。在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市场竞争的压力逐渐增大,许多保险公司的发展诉求不再是简单的追求一时的经营效益,开始重视企业的长久和稳定的发展。在稳定健康的发展中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已经成为中国保险业长远发展的重点。本文以TP保险公司为研究对象,选择3项投入与2项产出为变量组合,通过DEA分析该企业的效率值、敏感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无效率经营的措施和方法。利用回归分析法,确定该企业经营效率的其他关键因素,希望在此基础上提出合适的经营发展建议,为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方针的确定提供指导和借鉴。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由DEA看出该企业经营无效率的根源是规模无效率,同时大部分决策单位都处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不仅如此,研究表明在所有的环境变量中,高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对效率值的影响达显着水平。

吴双[2](2019)在《中国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从我国保险业“十一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财险市场业务结构优化问题一直是我国保险市场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中资财险公司对车险业务的过度依赖,不仅不利于其自身经营风险的分散,降低了行业整体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而且也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对风险转移的需求。而外资财险公司则由于最初的经营限制,使其在车险市场上无法施展抱负,转而在非车险业务经营中崭露头角。近年来,随着保险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财险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2012年5月,我国“交强险”市场正式对外开放,给外资财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金融危机过后,银保监会遵循着“防风险、调结构、稳增长”的总体工作思路,针对财险市场中市场份额最大、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车险业务的一系列改革增加了财险公司车险业务经营管理的难度。2018年车险业务“报行合一”以及2015年第二轮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逐渐落地,有利于车险市场规范、有序发展,但同时也意味着长期以来以车险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中资财险公司在车险市场中获取超额利润的难度增大,尤其是小型中资财险公司在车险市场上的价格优势进一步丧失,其单一化业务结构的发展遭遇瓶颈。与此同时,保险业“新国十条”、农险补贴、“一带一路”等有关政策和倡议的推动为我国财险市场中责任险、农业险、巨灾险、出口信用险等非车险业务的发展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为财险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我国保险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这是保险业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政策,意义重大。2019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针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指出:要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基于以上现实背景,本文从中外资财险公司比较研究的视角,探讨中外资财险公司差异化的业务结构对其经营风险的影响,有利于中外资财险公司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适宜的业务结构与业务发展战略,增强经营的稳健性,同时互相取长补短,进而完善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为此,本文共分为八个部分对我国财险公司业务结构与经营风险的关系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导论,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现实分析、中间四章为实证研究,第八部分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第一部分为导论。首先介绍了我国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经营风险影响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其次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评述,指出了本文的边际贡献;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是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影响经营风险的理论分析。首先,对本文所研究的财险公司业务结构与经营风险进行概念界定。其次,对协同效应理论、共同保险效应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等重要理论的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本文的理论模型,具体分析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影响经营风险的作用机制。第三部分是财险公司业务结构与经营风险的现实分析。首先,分析我国财险市场的发展现状,认清我国财险公司业务经营的市场环境。其次,对我国中外资财险公司业务结构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把握中外资财险公司业务结构的特征。最后,从收入风险、赔付风险、财务稳定性以及偿付能力四个角度分析我国中外资财险公司经营风险的变化,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第四、五部分是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影响收入风险和赔付风险的实证研究。分别实证检验中外资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收入风险和赔付风险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规模财险公司以及“交强险”市场对外开放前后,业务结构对收入风险和赔付风险影响的差异性。进一步地,基于风险传导路径对中外资财险公司的收入波动性和赔付波动性以及相关性进行二阶段分析,发现中外资财险公司收入风险和赔付风险变化的原因。第六部分是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影响财务稳定性的实证研究。首先,实证检验中外资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财务稳定性的影响;其次,对大型和小型中资财险公司进行分样本实证研究;最后,基于保险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探讨财险市场竞争程度的变化,在财险公司业务结构与财务稳定性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第七部分是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影响偿付能力的实证研究。首先,实证检验中外资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偿付能力的影响,并对大型和小型中资财险公司进行分样本实证研究;其次,通过逐步回归法实证检验盈利能力和再保险行为在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偿付能力影响中的中介效应。最后,基于Bootstrap对盈利能力和再保险行为的中介效应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估计。第八部分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阐述,并基于保险业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针对我国中资财险公司业务结构优化与风险防范、外资财险公司在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战略选择以及保险监管提出本文政策建议。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第一,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收入风险的影响存在公司间差异。对中资公司,不论是大型公司还是小型公司,提高业务结构中非车险业务占比,对其收入风险的分散效果并不显着;而外资公司增加非车险业务占比,会降低了其收入风险。此外,小型中资公司和外资公司非车险业务占比对收入风险的影响在“交强险”市场开放前后有别。小型中资公司非车险业务占比的提高对收入风险的影响在“交强险”市场开放以后负向显着,但是在“交强险”市场开放前并不显着,外资公司也是如此。第二,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赔付风险的影响存在公司间差异。外资公司增加车险业务占比对其赔付风险的影响并不显着,而中资公司非车险业务占比的提高对赔付风险的影响因公司规模不同而有别。非车险业务占比的提高会显着降低小型中资公司赔付风险,但是对大型中资公司的影响并不显着。此外,大型和小型中资公司非车险业务占比对赔付风险的影响在“交强险”市场开放前后有别。2013年以后,大型中资公司非车险业务占比的提高对其赔付风险的正向影响开始显着;小型中资公司非车险业务对赔付风险的影响在2013年以前负向显着,而2013年以后则并不显着。第三,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财务稳定性的影响因公司所有权性质以及公司规模的不同而有别。非车险业务占比对小型中资公司和外资公司财务稳定性的正向影响显着,但是对大型中资公司的影响并不显着。此外,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会增强小型中资公司发展非车险业务对财务稳定性的正向作用,但是对于外资财险公司没有显着影响。第四,不同所有权性质、不同规模的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偿付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非车险业务占比的提高能显着增强小型中资公司和外资公司偿付能力,但是对大型中资公司的影响并不显着。此外,不论是对小型中资公司还是外资公司,盈利能力在业务结构与偿付能力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都不存在,而再保险行为的中介效应存在,且具有公司间差异。对小型中资公司,再保险行为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2.36%,为部分中介效应;而对于外资公司,再保险行为的中介效应为完全中介效应。与已有的研究文献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题方面的创新。有关银行和上市公司业务结构对经营风险影响的研究较多,但是鲜有文献以我国财险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将该问题引入到我国财险市场中,不仅拓展了该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丰富了对财险公司业务结构的相关研究。二是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基于保险公司这一特殊经营单位构建理论模型,从中外资财险公司,不同规模财险公司以及“交强险”市场开放前后比较等多个视角,研究业务结构对收入风险和赔付风险的影响。在研究业务结构与财务稳定性关系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财险市场竞争的调节效应。此外,本文从中介效应的视角分析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影响偿付能力的理论机制,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相关机制。三是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不拘泥于保险学术界的现有研究方法,借鉴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如逐步回归法及Bootstrap等,首次实现了上述研究方法在本文所研究问题上的应用。

孟庆军[3](2017)在《A财险公司青岛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财产保险目前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小财产保险公司仍只占有微小的市场份额。从保费结构上看,财产保险公司普遍存在险种单一、结构失衡的现象。A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由A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经营各类责任保险、财产保险、农业保险、意外健康保险、车辆保险等所有非寿险业务和再保险业务。青岛分公司于2005年5月底正式挂牌营业,主要经营除长期寿险外的各类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涉外保险业务,享有总公司在资金、人才、技术、服务机构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A财险青岛分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首先,本文从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对A财险公司青岛分公司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青岛分公司的外部机会大于威胁,其中,其所面临的机会有:第一,政府高度重视发挥保险职能,为产险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第二,保险监管思路变化,有助于推动行业的良性竞争与发展;第三,“新国十条”出台,行业发展空间巨大;第四,未来几年宏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将为产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第五,经济发展转型步伐加快,为产险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第六,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为产险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第七,新兴技术广泛应用,对行业发展有积极影响;第八,保险行业经营牌照的难以获得性塑造了极强的行业壁垒。面临的威胁包括:第一,银保新规使得保险公司为争取有限银行网点资源支付更高手续费;第二,保险业屡禁不止的误导销售让客户对银保产品有较强抵触情绪;第三,代理人数增长停滞,保险公司不得不承担高额招募成本;第四,未来几年保费增速上将有所下降,保险行业未来承保利润率不确定性较大;第五,未来几年保险行业险种结构不会显着变化,分红险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攀高的环境下面临挑战;第六,行业内竞争主体和竞争手段多元;第七,中小型内资保险公司由于发展高度同质化,业务发展乏力。其次,本文通过对A财险公司青岛分公司所具有的资源和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得出其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劣势略大于优势。其中优势主要包括:第一,总公司股东背景实力雄厚,能为分公司发展提供诸多支持;第二,具有健康团结、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第三,公司在农险业务具有竞争优势;第四,政采贷业务有序推进,已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第五,风险管控能力相对较强;第六,基础管理进展速度较快;第七,政府营销成效凸显。存在的劣势包括:第一,企业文化中创新性略显不足;第二,组织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三,中后台同销售人员之比较高;第四,未形成综合保险金融服务平台;第五,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第六,业务盈利能力较弱;第七,渠道建设比较滞后;第八,创新驱动能力不强;第九,经营管理模式较为传统。然后,本文通过定量规划矩阵对A财险公司青岛分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进行分析,并结合公司使命和战略目标制定了三阶段战略实施计划,具体包括特色发展阶段、全面开拓阶段和协同强化阶段,制定了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从加强战略规划组织建设、加强战略规划闭环管理、加强公司风险合规管理和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A财险公司青岛分公司制定了切实有效的发展战略,对于青岛分公司高管系统梳理公司的成长状态、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实现稳步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文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对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王君[4](2016)在《2015年湖南省产险行业市场分析及其发展对策》文中提出湖南作为中部省份,保险发展一度比较迟缓,但近年来,随着湖南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产险业获得了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主体不断增多,市场开放水平显着提高,保障功能逐渐加强,市场体系愈发完善,各条产品线业务规模屡创新高,本文从总体、各市州、各保险主体、各险种发展情况四个角度力证湖南财险发展成绩斐然,成绩面前必须认清楚存在问题:发展不均衡、缺乏竞争、产品线不合理、缺乏专业人才,并针对问题提出若干可行的改革措施。

于舒[5](2014)在《基于小波分析的我国产险市场承保周期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1979年Conning&Company公司发表一篇名为“A study of why underwriting cyclesoccur”的行业报告首次指出存在承保周期(Underwriting Cycle)。随后关于承保周期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显现。总的来说,国内外产险业的承保周期现象已普遍存在,并且获得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对承保周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承保周期长度测量以及承保周期现象的原因解释。承保周期作为反映利润的周期性变动情况的一种长期规律,了解其运行特征,对于正确把握我国产险业承保周期的长期增长趋势、理性对待周期性波动、防范剧烈波动、制定有效的保险监管政策和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以促进保险业稳定增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通过数据图表描述承保周期在各个国家的存在现状,梳理国内外关于承保周期现象的理论解释。选取小波分析法对产险业1999.01-2013.03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了检验该方法的准确性,本文采用HP滤波法对赔付率序列进行去趋势,得到周期成分,将该结果与小波分析法得到的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在承保周期存在的基础上,通过对承保周期理论梳理总结,为了探究宏观经济对承保周期的影响,本文提出三种假设,在验证假设的过程中,本文选取ARDL模型对相同时间区间的变量数据进行建模,通过实证结果的分析找出能够解释我国承保周期现象的经济理论。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在承保周期存在性检验及长度测定中,国内外学者一般使用时域分析法如二阶自回归模型,或者频域分析法中的谱分析法,这些方法往往仅能从时域或者频域一个角度分析时间序列。本文选取小波分析法,不仅因为其能将一维时域信号转换到二维时间-尺度平面上,而且它具有自适应变化的优势,即能够反映信号从概貌到细节的全部信息。针对目前国内学者虽然基本认同我国产险业存在承保周期现象,但是测定的周期长度却大相径庭的状况,本文认为可以利用小波分析的“自适应”特性,检验承保周期是否存在长短周期叠加的现象,或许可以为众多学者测度的周期长度不一致的现象提供解释。根据Venezian(1985)、Cummins (1987)等学者研究表明不同险种可能存在不同长度的承保周期。本文除了对产险业行业的承保周期进行研究外,还对人生意外伤害险及健康险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产险业具有3.5年左右的承保周期,而人生意外伤害险及健康险不具有明显的周期特征。同时发现在从1999年到2013年这14年中存在近4个整周期,目前我国产险业正处于第四个周期,从小波系数图中以及赔付率的周期波动成分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我国产险业正处于赔付率上升阶段。最后,在产险业承保周期存在的基础上,通过对承保周期理论的梳理提出相应假说,选用在处理非平稳、小样本数据具有优势的ARDL模型探究宏观经济因素对承保周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GDP)、3月期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及居民物价消费指数(CPI)能够影响承保周期。其中GDP跟保费收入长期显着正相关,短期利率与保费收入长期负相关,CPI虽然与保费收入负相关,但是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实证结论支持经济周期假说及利率冲击假说,说明我国产险业赔付率(承保利润率)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程度进行量化,依据量化的结果,保险公司、监管机构可以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达到预定的长期目标。

徐峰[6](2014)在《基于DEA模型的我国产险公司经营效率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产险业自复业以来发展迅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产险公司一直走着扩规模、抢份额式的粗放型发展道路,严重制约了我国产险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入世贸以后,我国保险市场逐渐放开,外资保险公司开始陆续进驻我国市场。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产险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形下,如何提升我国产险业整体竞争力,是摆在众多学者和产险实践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本文研究分析我国产险市场经营效率的意义所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几年我国产险业的发展情况,选取了我国部分产险公司2008-2012年的相关经营数据,并采用DEA模型及曼昆斯特指数法对我国产险市场的技术效率、超效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然后通过把我国产险市场分成不同的市场主体,对我国产险市场的经营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产险业虽然整体经营效率表现良好,但呈下降趋势,不同产险公司经营效率差异较大。通过把我国产险市场分成不同的市场主体可以得出,中资产险公司经营效率普遍低于外资产险公司,传统产险公司比新兴产险公司在经营方面表现更为稳健,而市场主导者、市场追随者及市场补充者的经营效率依次降低。此外,结合曼昆斯特指数还可得出,在样本期间内,我国产险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略微降低,而这主要受累于我国产险业技术效率的降低。

唐恬恬[7](2013)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的中国产险业与中小产险公司的发展方向——基于SCP框架的角度进行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产业研究是属于宏观经济范畴,公司经营是属于微观经济研究范畴,二者本属两个领域。研究宏观经济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微观经济的发展,了解行业发展也才能更好地制定公司经营方向。基于以上理解,文章通过经典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框架分析方法对中国产险业的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行业宏观概括的分析,论证了产险业进行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也就中小产险公司如何进行战略调整和创新改革指出了几个新的发展方向。文章试图通过对产业理论的研究,对公司的日常经营实践起到指导作用,纠正人们印象中"理论脱节实践"的负面印象。

曹云波[8](2013)在《我国财险业险种绩效研究 ——以大连为例》文中提出近30年来,我国产险业保持着高速的增长,险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但依然出现持续亏损现象,作为第一大业务的车险赔付率过高,企财险所占比重不断下滑,其他险种业务长期举步维艰。鉴于此,我国保监会在《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优化产品结构,拓宽服务领域,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基本方针,在《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指出“坚持把推进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加快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财产保险要优化车险业务,积极开拓非车险业务,……”但产险业结构调整的发展策略尚需进一步落实。因此,总结“十一五”规划期间产险业的“结构调整”成效,能够为“十二五”期间“结构优化升级”目标的实现提供方向。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大连市保险业圆满完成预定的发展目标。保监会的结构调整政策成效显着,产险公司首次实现盈利。2011年,大连市保监局提出,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各财产保险公司应当大力推动弱势险种的发展,改善产品的创新和承保机制,大力发展与消费相关的保险业务,支持保险资金投向城市基础建设;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国家级战略和大连市“三个中心”建设的政策思想下,推动保险业拓宽服务领域,注重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本文以大连产险业为例进行产险业绩效的实证研究。2006年以来,大连产险业经过“增强发展能力——优化发展质量——结构调整——提高效益”等几个阶段,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同时,实现了自身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利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产险业绩效,找出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明确改进绩效的方向,对于我国保险业落实“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非自由处理变量模型,对产险业的绩效进行分析;用“变异系数”这一指标衡量绩效的在各年之间的平稳性和在各公司之间的均衡性;通过定义“绩效指标影响度”这一指标,来考察各个指标对于绩效的影响程度。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关于险种视角的研究结论(1)保监会发布的关于“结构调整”和“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具有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车辆险独领风骚的局面,但距离这项发展策略的理想目标尚有一段路要走。(2)赔款支出是大多数险种绩效的最大影响因素,承保数量是大多数险种绩效的最小影响因素,降低赔款支出、追求承保质量而非数量应当是大多数财险公司的经营准则。(3)车辆险在各个公司和各个年度的平稳性与均衡性均为最高,反映了该险种较其他险种而言具有较高的成熟度,以及各公司对该险种的普遍重视和依赖。2.关于公司视角的研究结论除人保和华安外,各公司经营业绩最好的险种均为车辆险,船舶险是人保公司和华安保险公司经营业绩最好且相对最稳定的险种。中华和阳光的货运险是经营状况相对最差的险种;人保和都邦的财产险经营业绩和6年平稳性相对最差;有5家公司(安邦、大地、华安、天安、太保)人身险的经营状况不理想;3家公司(华泰、平保和太平)船舶险的经营状况波动性较大且业绩较差。整体而言,车辆险是各公司中的第一大险种,由于各公司经营能力和经营重点不同,其他4个险种的经营状况在各公司呈现不一致状态。从整体上看,赔款支出是大连各产险公司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在所得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绩效、改善险种结构的相关建议如下:各产险公司应明确各险种绩效波动的主要原因,强化风险管理;监管部门应倡导各产险公司在持续保持优势险种发展的同时,注重新险种的开发和弱势险种的绩效提高,监管部门应敦促各产险公司明确指标的改进方向,从而实现产险业的均衡发展,推动产险业整体绩效的提升。

何佳[9](2012)在《我国保险市场退出的经济学分析 ——基于产业组织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完善的保险市场退出制度是保险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保险市场退出制度尚不完善,还没有一家保险公司退出市场。保险企业市场退出影响保险产业组织结构。我国保险产业内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与缺乏完善的保险市场退出制度密切相关。本文正是以我国保险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视角研究我国保险市场退出的必要性、保险市场退出行为以及保险市场退出方式选择等问题。本文第二部分研究保险市场退出的一般理论问题。首先,分析保险产业的基本特征,归纳保险市场退出壁垒的基本特征,然后,概括保险公司市场退出的种类。笔者在分析市场退出与保险产业组织优化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描绘了完善的保险市场退出制度有效运行的条件下,优化的保险产业组织结构模式——差别寡头垄断模式,具体表现为:大中小公司并存,市场集中度较高,拥有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保险集团;发展模式多元化,实现多层次规模经济效应;产品差异化;市场进入的经济性壁垒充分发挥作用,市场退出的政策性壁垒降低,保险公司在不同层次规模经济之间转化的摩擦和成本较低。最后,笔者界定了保险市场退出的内涵。本文第三部分阐述保险市场退出的相关经济理论。市场退出是市场竞争的结果,第一节归纳了竞争相关理论。市场退出又是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范畴,第二节阐述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市场退出是企业成长的最终阶段,第三节列举了有代表性的企业成长理论。本文第四部分从实证和理论两个角度论证了我国保险市场退出的必要性。从实证角度,笔者首先分析我国保险市场结构特征;然后,根据我国产寿险业的资本收益率和资本边际收益状况,评价我国产寿险业的效率,得出结论:我国中小保险公司的效率偏低,有退出的必要性;最后,分析我国保险产业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指出问题的根源是高市场退出壁垒和缺乏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从理论角度,首先,笔者运用市场经济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了市场退出对提高保险市场效率、优化保险产业组织结构、解决我国保险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重要作用,得出结论:保险市场退出是必要的。然后,笔者对我国保险业的规模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并建立模型找出保险公司最优规模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我国保险业规模经济性不明显,中小保险公司兼并是实现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在本部分最后笔者指出我国保险市场退出的本质是保险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与优化。本文第五部分运用博弈论方法研究保险公司市场退出行为决策。首先,介绍消耗战博弈的理论模型,并建立保险公司消耗战博弈的基本分析框架。然后,采用弗登博格和泰勒尔消耗战模型的思路,分析我国保险公司市场退出决策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保险公司滞留的预期保费收入越高,保险立法、保险监管越倾向于挽救处于危机的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越容易转嫁滞留成本,保险公司越倾向于滞留市场。本文第六部分研究保险公司兼并的相关理论问题。首先,分析保险公司兼并与保险产业组织优化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保险公司兼并的效率收益,并通过案例分析保险公司兼并的动因。最后,分析保险公司兼并可能产生的反竞争效应,找出兼并反竞争效应的影响因素,即产品差异化、竞争模式及策略反应特征、市场结构。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在价格竞争模式下,应鼓励产品差异化程度高的中小保险公司兼并。本文第七部分研究我国保险市场退出制度的相关问题。首先,分析我国保险市场退出制度框架;考虑到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政府在干预保险市场退出中的目标定位应该兼顾行业稳定和行业效率;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政府干预保险公司市场退出的行为边界以及具体的政策措施。

李焕群[10](2011)在《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市场定位不够明确,营销理念落后;营销渠道单一,促销手段效率低下等。因此,不断创新和拓展保险营销理念,构建吻合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实际的市场营销策略,确保公司在深圳产险业中的优势地位,已成为该公司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深圳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与日趋完善的保险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为产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与制度保障,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具有较大的市场机会。同时,由于深圳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产险市场的供给主体将会逐渐增多,深圳分公司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将面临挑战。基于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的产品、品牌、服务网络等方面的竞争实力与市场知名度,公司应确定和实施平安产险“挑战者”的竞争策略;同时,根据深圳分公司原有客户结构与竞争优势,在市场定位上以个人、中小型私营企业和政府部门等重点客户群。基于4PS、4CS和4RS营销理论的主要观点,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应构建以“顾客为导向”的整合营销策略:(1)基于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实施产品创新策略;实施产品组合策略,不断延伸出新的产品;(2)根据顾客、地域和险种等的不同,制定和实施差异性价格策略。(3)进一步完善以直接渠道为主,中间渠道(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为辅的营销渠道模式;创新保险销售模式,推动保险直复营销的运用与发展。(4)构建人员推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四位一体”的促销体系,有效提供保险信息和引导、激发保险消费。(5)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实施规范服务标准化管理;加强售后服务与提高理赔质量,提高公司市场声誉。为确保上述营销策略框架的实施,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应构建与之相应的保障措施,如如建立快速应变机制、重组公司业务流程与组织架构、组建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

二、拓展产险业社会管理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拓展产险业社会管理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TP保险公司经营效率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1.1.2.2 现实意义
    1.2 本文研究思路和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2.3 研究方法
        1.2.4 创新点和难点
    1.3 文献综述
        1.3.1 保险业经营效率研究综述
        1.3.2 寿险公司经营效率研究综述
        1.3.3 产险公司经营效率研究综述
    1.4 中国保险市场沿革及现况分析
        1.4.1 中国地区保险业发展的沿革
        1.4.2 中国地区保险业务发展现状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经营效率理论研究
    2.1 保险业经营效率相关概念介绍
        2.1.1 保险业效率的概念及分类
        2.1.2 保险业经营效率的概念及作用
    2.2 经营效率研究方法
        2.2.1 保险业经营效率评估方法
        2.2.2 DEA的基本原理
        2.2.3 DEA基本模型
第三章 TP保险公司经营效率模型建构
    3.1 指标介绍
    3.2 变量选择
        3.2.1 TP保险公司投入变量选取
        3.2.2 TP保险公司产出变量选取
        3.2.3 样本的选择
    3.3 Tobit回归模式介绍
第四章 实证分析结果
    4.1 投入与产出之间的Pearson系数检验
    4.2 DEA效率测算结果及其分析
        4.2.1 技术效率分析(TE)
        4.2.2 纯技术效率分析(PTE)
        4.2.3 规模效率分析(SE)
第五章 TP保险公司经营效率评价的结论与建议
    5.1 TP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研究结论
    5.2 对TP保险公司发展提出的建议
        5.2.1 注重对地级市等分支保险公司的管理
        5.2.2 TP分支保险公司注重自我提升经营效率
        5.2.3 TP“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提高改善经营效率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中国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影响经营风险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财险公司业务结构与经营风险的界定
        一、财险公司业务结构的界定
        二、财险公司经营风险的界定
    第二节 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影响经营风险的理论基础
        一、协同效应理论
        二、共同保险效应理论
        三、委托代理理论
    第三节 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影响经营风险的作用机制
        一、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收入风险的影响机制
        二、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赔付风险的影响机制
        三、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财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四、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偿付能力的影响机制
第二章 我国财险公司业务结构与经营风险的现实分析
    第一节 我国财险公司业务结构的经营现状
        一、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
        二、我国财产保险市场业务结构现状
        三、中外资财险公司业务结构比较分析
    第二节 我国财险公司经营风险的变化分析
        一、中外资财险公司收入风险和赔付风险的变化分析
        二、中外资财险公司财务稳定性和偿付能力的变化分析
第三章 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影响收入风险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分析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二、主要变量定义及说明
        三、模型构建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中外资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影响收入风险的基础结果分析
        三、不同规模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收入风险的影响
        四、“交强险”市场开放前后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收入风险的影响
        五、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拓展性研究:财险公司收入波动性和相关性分析
        一、中资财险公司保费收入波动性和相关性分析
        二、外资财险公司保费收入波动性和相关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影响赔付风险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分析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二、主要变量定义及说明
        三、模型构建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中外资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影响赔付风险的基础结果分析
        三、不同规模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赔付风险的影响
        四、“交强险”市场开放前后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赔付风险的影响
        五、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拓展性研究:财险公司赔付波动性和相关性分析
        一、中资财险公司赔付波动性和相关性分析
        二、外资财险公司赔付波动性和相关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影响财务稳定性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财务稳定性的影响
        二、市场竞争在业务结构与财务稳定性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二、主要变量定义及说明
        三、模型构建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中外资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影响财务稳定性的基础结果分析
        三、不同规模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财务稳定性的影响
        四、市场竞争在财险公司业务结构与财务稳定性关系中的调节效应
        五、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影响偿付能力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财险公司业务结构通过影响其盈利能力进而影响偿付能力
        二、财险公司业务结构通过影响其再保险行为进而影响偿付能力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二、主要变量定义及说明
        三、模型构建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影响偿付能力的基础结果分析
        三、基于逐步回归法的盈利能力与再保险行为的中介效应检验
        四、基于Bootstrap法的盈利能力与再保险行为的多重中介效应
        五、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收入风险的影响
        二、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赔付风险的影响
        三、业务结构对财务稳定性影响存在公司间差异且受市场竞争调节
        四、再保险在业务结构与偿付能力之间的中介效应存在公司间差异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开放背景下中资财险公司业务结构优化与经营风险管理
        二、外资财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市场的业务发展战略选择
        三、保险监管机构在推动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A财险公司青岛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1.2.1 研究思路
        1.2.2 框架结构
    1.3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战略管理概念解析
    2.2 战略管理主要特征
    2.3 战略管理层次划分
    2.4 战略管理分析工具
    2.5 发展战略的框架组成
    2.6 保险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研究
    2.7 简要评析
第3章 A财险青岛分公司经营环境分析
    3.1 公司简介
    3.2 外部环境
        3.2.1 宏观环境
        3.2.2 行业环境
        3.2.3 外部环境综合评价
    3.3 内部条件
        3.3.1 企业资源
        3.3.2 企业能力
        3.3.3 内部条件综合评价
第4章 A财险公司青岛分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4.1 使命、愿景与目标
        4.1.1 经营使命
        4.1.2 发展愿景
        4.1.3 具体目标
    4.2 SWOT分析
    4.3 战略选择
    4.4 战略实施
        4.4.1 特色发展
        4.4.2 全面开拓
        4.4.3 协同强化
第5章 A财险青岛分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加强战略规划组织建设,强化组织保障
    5.2 加强战略规划闭环管理,强化机制保障
    5.3 加强公司风险合规管理,强化合规保障
    5.4 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强化执行保障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2015年湖南省产险行业市场分析及其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湖南省财险市场发展概况
    ( 一) 产险业发展总体情况
    ( 二) 险种结构概况
        1. 机动车辆保险仍然是产险业的支柱险种,保费收入占整个产险保费收入的70% 以上。
        3. 家庭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在占比不到0. 5% 的同时,还出现了9. 91% 的负增长,产险公司面对市场萎缩的现状,在家财险方面进行了若干新产品的设计,开拓了新的销售渠道———进社区,虽然近期实际效果不佳,但前景一片光明。
    ( 三) 各地市州产险业发展概况
    ( 四) 各产险公司情况
二、湖南省财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 一) 产险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地区差异较大
    ( 二) 寡头垄断竞争格局濒临打破,但仍缺乏适度竞争
    ( 三) 险种结构不合理,市场有效供给不足
    ( 四) 中高级管理人才及保险专业人才匮乏
三、湖南省产险行业发展对策
    ( 一) 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快产险业务的发展
    ( 二) 推动不同经济类型地区的产险业和谐发展
    ( 三) 扩充产险市场主体的队伍,引导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四) 努力加大产品开发力度,迎合市场新需求
    ( 五) 开拓新销售渠道,将财产保险送到群众手边
    ( 六) 积极培育保险中介市场,为民众提供全方位保险服务
    ( 七) 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企业素质
    ( 八) 加大对保险的宣传力度,使保险必不可少的观念深入人心
    ( 九) 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维护财险市场秩序

(5)基于小波分析的我国产险市场承保周期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承包周期存在性研究
        0.2.2 小波分析在周期测算与考察经济变量关系的应用
        0.2.3 承保周期存在的原因
    0.3 本文研究思路
    0.4 本文的创新之处
1 承保周期相关理论
    1.1 承保周期的概念界定
    1.2 承保周期的一般考察
    1.3 国内承保周期状况研究发展
    1.4 我国目前的承保周期所处阶段分析
2 承保周期存在性理论分析
    2.1 理性预期假定
    2.2 非理性预期假定
    2.3 各种假说的相互比较
3.小波分析法
    3.1 连续小波变换
    3.2 离散小波变换
    3.3 多分辨分析
4.我国产险业承保周期的存在性检验
    4.1 我国产险业赔付率波动情况
    4.2 指标选取及数据预处理
    4.3 时间尺度和周期性特征
    4.4 方差图
    4.5 不同险种的小波系数图
5 我国产险业承保周期存在原因的实证分析
    5.1 我国产险业承保周期影响因素的相关假设
    5.2 模型选择及介绍
        5.2.1 模型选择
        5.2.2 实证模型 ARDL
    5.3 实证研究
        5.3.1 数据的来源和处理
        5.3.2 单位根检验
        5.3.3 ARDL 边限检验
    5.4 研究结论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基于DEA模型的我国产险公司经营效率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本文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及不足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效率理论概述
    2.1 效率理论概述
        2.1.1 效率的相关理论
        2.1.2 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界定
    2.2 效率的分类
        2.2.1 技术效率与配置效率
        2.2.2 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
第三章 效率研究方法概述及本文研究方法
    3.1 效率研究方法概述
        3.1.1 传统分析方法
        3.1.2 前沿分析法
    3.2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3.2.1 DEA模型及其拓展模型
        3.2.2 曼昆斯特指数及其分解
第四章 我国产险公司效率测算及分析
    4.1 本文样本选取
    4.2 DEA模型中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4.2.1 投入指标的选择
        4.2.2 产出指标的选择
    4.3 静态效率比较分析
        4.3.1 横向比较
        4.3.2 纵向比较
    4.4 动态效率比较
第五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与建议
        5.2.1 讲究规模与效率相统一
        5.2.2 大力促进产险业技术进步
        5.2.3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5.2.4 深入产险业内部分工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后经济危机”时代的中国产险业与中小产险公司的发展方向——基于SCP框架的角度进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SCP框架分析“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产险业
    (一) 市场结构
    (二) 市场行为
    (三) 市场绩效
二、“后危机”时代中国产险业的最大问题—行业供需矛盾与行业转型
三、中小产险企业的发展方向
    (一) 确定发展战略方向—规模优先还是利润优先
    (二) 慎重选择增长率指标—实现精细化预算管理
    (三) 重视专业化经营—采取“相关多元化”战略
    (四) 重视企业创新—找出“新兴市场”
    (五) 重塑核心竞争力—从规模和价格转至产品和服务
    (六) 重视产品差异化
    (七) 考虑销售渠道的重心—直销?或中介渠道?
    (八) 重视客户划分和定位
    (九) 重新认识新渠道销售模式
    (十) 重视管理人才的引进
四、总结

(8)我国财险业险种绩效研究 ——以大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1.2.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1.2.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1.3 结构安排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2 理论基础
    2.1 效率理论与财产险效率测度方法
        2.1.1 效率概念的界定
        2.1.2 保险业效率的相关问题
        2.1.3 财产保险效率测度的方法
    2.2 绩效理论与评价方法
        2.2.1 绩效概念的界定
        2.2.2 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
3 我国产险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3.1 我国产险业发展历程
        3.1.1 旧中国财产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3.1.2 新中国成立后财产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3.2 我国产险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3.2.1 我国产险业发展的现状
        3.2.2 我国产险业市场结构剖析
        3.2.3 我国产险业产品结构剖析
    3.3 大连产险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3.3.1 大连产险业发展的历程
        3.3.2 大连财产保险发展的现状
4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与模型
    4.1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
        4.1.1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概述
        4.1.2 DEA方法的基本思路与工作步骤
        4.1.3 DEA有效性与帕累托(Pareto)最优之间的关系
        4.1.4 DEA方法的优点与注意事项
    4.2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基本模型
        4.2.1 规模报酬不变模型——C~2R模型
        4.2.2 规模报酬可变模型——BC~2模型
        4.2.3 输出导向模型
5 评估方法、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5.1 评估方法
        5.1.1 绩效评估方法
        5.1.2 绩效平稳性与均衡性分析方法
        5.1.3 绩效指标影响程度分析方法
    5.2 指标选取
        5.2.1 选择指标的要求
        5.2.2 保险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5.2.3 本文的指标体系构建
    5.3 数据来源
6 险种视角的公司绩效实证分析
    6.1 绩效分析
        6.1.1 财产险
        6.1.2 车辆险
        6.1.3 船舶险
        6.1.4 货运险
        6.1.5 人身险
        6.1.6 均值
    6.2 绩效均衡性与平稳性分析
        6.2.1 绩效均衡性
        6.2.2 绩效平稳性
    6.3 绩效指标影响度分析
        6.3.1 财产险
        6.3.2 车辆险
        6.3.3 船舶险
        6.3.4 货运险
        6.3.5 人身险
    6.4 本章结论
7 公司视角的险种绩效实证分析
    7.1 安邦财险大连分公司绩效分析及影响因素
        7.1.1 绩效分析
        7.1.2 影响因素
    7.2 大地财产大连分公司绩效分析及影响因素
        7.2.1 绩效分析
        7.2.2 影响因素
    7.3 都邦财险大连分公司绩效分析及影响因素
        7.3.1 绩效分析
        7.3.2 影响因素
    7.4 华安财险大连分公司绩效分析及影响因素
        7.4.1 绩效分析
        7.4.2 影响因素
    7.5 华泰财险大连分公司绩效分析及影响因素
        7.5.1 绩效分析
        7.5.2 影响因素
    7.6 平保财险大连分公司绩效分析及影响因素
        7.6.1 绩效分析
        7.6.2 影响因素
    7.7 人保财险大连分公司绩效分析及影响因素
        7.7.1 绩效分析
        7.7.2 影响因素
    7.8 太保大连分公司绩效分析及影响因素
        7.8.1 绩效分析
        7.8.2 影响因素
    7.9 太平财险大连分公司绩效分析及影响因素
        7.9.1 绩效分析
        7.9.2 影响因素
    7.10 天安财险大连分公司绩效分析及影响因素
        7.10.1 绩效分析
        7.10.2 影响因素
    7.11 阳光财险大连分公司绩效分析及影响因素
        7.11.1 绩效分析
        7.11.2 影响因素
    7.12 永安财险大连分公司绩效分析及影响因素
        7.12.1 绩效分析
        7.12.2 影响因素
    7.13 中华财险大连分公司绩效分析及影响因素
        7.13.1 绩效分析
        7.13.2 影响因素
    7.14 本章结论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9)我国保险市场退出的经济学分析 ——基于产业组织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2.1 保险市场退出制度的研究成果综述
        1.2.2 我国保险产业组织结构模式的主要观点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本文框架和主要内容
        1.3.3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 保险市场退出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市场退出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
        2.1.1 市场退出的概念和形式
        2.1.2 市场退出壁垒及其决定因素
    第二节 保险市场退出的理论分析
        2.2.1 保险产业的基本特征
        2.2.2 保险市场退出及退出壁垒
        2.2.3 保险公司市场退出的形式
        2.2.4 市场退出与保险产业组织优化
        2.2.5 保险市场退出制度的内涵
第三章 保险市场退出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竞争理论
        3.1.1 自由竞争理论
        3.1.2 马歇尔冲突
        3.1.3 垄断竞争理论
        3.1.4 有效竞争理论
        3.1.5 可竞争市场理论
        3.1.6 最优竞争强度理论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
        3.2.1 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范式
        3.2.2 芝加哥学派
        3.2.3 新奥地利学派
        3.2.4 新制度学派
        3.2.5 博弈论的最新发展
    第三节 企业成长理论
        3.3.1 格雷纳的企业成长五阶段理论
        3.3.2 艾迪斯的企业成长十阶段理论
        3.3.3 科斯的企业成长边界理论
        3.3.4 威廉姆森的企业最优规模分析
第四章 保险市场退出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保险市场退出的必要性分析:资本收益角度
        4.1.1 我国保险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4.1.2 我国保险业的资本边际收益分析
        4.1.3 我国保险产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保险市场退出的必要性分析:进入退出角度
        4.2.1 保险市场退出的一般经济分析
        4.2.2 进入退出相关联角度的分析
    第三节 保险市场退出的必要性分析:规模经济角度
        4.3.1 保险业规模经济的内涵
        4.3.2 保险业规模经济实现的市场条件
        4.3.3 保险业规模经济与市场集中度
        4.3.4 保险公司最优经济规模
        4.3.5 保险公司最优规模模型
    第四节 我国保险市场退出的本质
第五章 保险公司市场退出决策的博弈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消耗战博弈理论模型
        5.2.1 消耗战的含义
        5.2.2 消耗战模型的分类
        5.2.3 市场退出顺序
    第三节 分析框架
    第四节 模型推导与讨论
    结论
第六章 保险公司兼并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保险公司兼并概述
        6.1.1 兼并的定义与类型
        6.1.2 保险公司兼并的意义
        6.1.3 保险公司兼并与破产的比较
    第二节 保险公司兼并的收益分析
        6.2.1 保险公司兼并收益的理论分析
        6.2.2 保险公司兼并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 保险公司兼并的竞争效应的理论分析
        6.3.1 保险公司兼并反竞争效应的影响因素
        6.3.2 保险公司兼并反竞争效应的分析工具
        6.3.3 保险公司兼并反竞争效应分析
        6.3.4 结论与建议
第七章 我国保险市场退出制度分析
    第一节 我国保险市场退出制度概述
        7.1.1 保险市场退出制度的含义
        7.1.2 我国保险市场退出前的法律制度
        7.1.3 我国保险市场退出过程中的法律制度
        7.1.4 我国保险市场退出后的法律制度
    第二节 政府在保险市场退出中的作用
        7.2.1 政府作用的理论依据
        7.2.2 政府作用的目标导向和行为边界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10)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2 保险营销的理论分析
    2.1 保险营销的含义与特征
        2.1.1 保险营销的含义
        2.1.2 保险营销的特征
    2.2 保险营销的理论基础
        2.2.1 STP 营销理论
        2.2.2 4P_S 营销理论及其扩展
        2.2.3 4C_S 营销理论
        2.2.4 4R_S 营销理论
    2.3 本文的理论视角
3 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营销现状分析
    3.1 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的基本情况
    3.2 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营销现状
        3.2.1 营销组织机构设置
        3.2.2 近年经营状况
        3.2.3 营销体系
    3.3 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3.3.1 保险营销观念上落后
        3.3.2 市场定位不明确
        3.3.3 保险产品结构不合理
        3.3.4 保险营销渠道开发与拓展不够
        3.3.5 保险产品促销缺乏系统性
        3.3.6 保险服务机制有待优化
4 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策法律环境
        4.1.2 宏观经济环境
        4.1.3 社会文化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产业环境分析
        4.2.1 行业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4.2.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4.2.3 供应商的谈判能力
        4.2.4 替代产品的威胁
        4.2.5 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4.3 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SWOT 分析
        4.3.1 优势
        4.3.2 劣势
        4.3.3 机会
        4.3.4 威胁
5 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5.1 市场定位策略
        5.1.1 目标市场分析
        5.1.2 差异化的市场定位
    5.2 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策略
        5.2.1 产品策略
        5.2.2 价格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促销策略
        5.2.5 服务策略
    5.3 整合营销策略方案的实施与控制
        5.3.1 重视前期宣传准备工作
        5.3.2 加强对营销策略方案运行的监控
        5.3.3 保险营销策略方案的修正
    5.4 整合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4.1 建立快速应变机制
        5.4.2 重组公司业务流程
        5.4.3 优化公司组织架构
        5.4.4 组建高素质的保险营销队伍
        5.4.5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四、拓展产险业社会管理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TP保险公司经营效率评价研究[D]. 何晓廷. 河北地质大学, 2019(10)
  • [2]中国财险公司业务结构对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D]. 吴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3]A财险公司青岛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孟庆军. 山东大学, 2017(04)
  • [4]2015年湖南省产险行业市场分析及其发展对策[J]. 王君.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16(03)
  • [5]基于小波分析的我国产险市场承保周期的实证研究[D]. 于舒.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1)
  • [6]基于DEA模型的我国产险公司经营效率比较研究[D]. 徐峰. 广西大学, 2014(04)
  • [7]“后经济危机”时代的中国产险业与中小产险公司的发展方向——基于SCP框架的角度进行分析[J]. 唐恬恬.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13(04)
  • [8]我国财险业险种绩效研究 ——以大连为例[D]. 曹云波. 东北财经大学, 2013(07)
  • [9]我国保险市场退出的经济学分析 ——基于产业组织的视角[D]. 何佳. 南开大学, 2012(07)
  • [10]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李焕群. 长沙理工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拓展财产保险行业的社会管理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