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发展前景诱人

板栗发展前景诱人

一、开发板栗前景诱人(论文文献综述)

秦晓[1](2021)在《五莲县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快节奏生活的大背景下,休闲舒适的乡村旅游成为广大居民假日时光的重要放松减压方式,其中采摘型乡村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体验经济,契合时代发展需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2012年以来,在国家层面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助推效果显着。伴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崛起,五莲县采摘型乡村旅游也借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接待游客数量及旅游消费逐年增加,但是由于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较为单一,季节性突出,面临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理论指导以求得实践的突破。本文运用旅游地吸引力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对五莲县采摘型乡村旅游资源及市场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查阅和问卷调查,对五莲县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的类型、消费特征、满意度进行分析,对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根据五莲县采摘型乡村旅游资源、市场、产品开发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分析五莲县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提升的路径。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五莲县采摘型乡村旅游资源类型主要有水果采摘、蔬菜采摘、坚果采摘、花卉采摘、茶叶采摘、中药材采摘。采摘型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种类丰富;采摘型乡村旅游资源品质较高,辨识度强;采摘型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采摘型乡村旅游资源此消彼长,动态变化。(2)五莲县主要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类型有采摘﹢农业景观观光体验产品、采摘﹢生态农业科普体验产品、采摘﹢乡村绿色餐饮体验产品、采摘﹢乡村原乡住宿体验产品、采摘﹢风土民俗体验产品、采摘﹢美丽乡村建设成就体验产品、采摘﹢山水田园休闲体验产品、采摘﹢乡村滨水度假体验产品、采摘﹢温泉养生体验产品、采摘﹢休闲娱乐体验产品。当前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游客以散客、短途、自驾、家庭出游为主体。(3)食、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在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中的重要程度都较高;游客对乡村知名度高、价格这两方面的在意程度相较于其他方面较低。游客对五莲县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满意度总体上是“一般”的水平,没有达到“满意”;在各项满意度因素中,游客对价格、乡土风情、卫生、安全的满意度较高,对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地信息获取、乡村知名度、交通便利、体验性活动和服务的满意度较低。通过分析发现五莲县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品缺乏独特性;产品季节性突出;投资回收期较长;产业化水平较低;品牌营销意识不强;经营管理滞后五方面。(4)五莲县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提升的路径,主要有坚持保护性、特色性、参与性、文化性、多样性原则;完善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延展产业链;开展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技术升级,实现四季采摘;开发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特色品牌;提升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运营能力。

杨惠莲[2](2020)在《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原辅料配方优化及品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苹果和甘薯为原料,采用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制备苹果-甘薯复合脆片。研究了甘薯品种、原辅料配方及添加量对脆片品质的影响,筛选出了适宜加工的甘薯品种,并优化了原辅料配方,以期得到品质较佳的复合脆片产品,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复合处理和添加辅料对脆片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对其品质进行了评价,为果蔬脆片质地调控和加工品质影响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质构特性、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微观结构等指标的测定,探究甘薯品种、原料配比、辅料添加对复合脆片品质的影响,并对其成品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如下:1.以10个不同品种甘薯为研究对象,对以其为原料制成的苹果-甘薯复合脆片产品的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烟薯25号品种制成的复合脆片感官评分最高、质构品质较好,其为最适宜加工复合脆片的甘薯品种。采用相关性分析探究甘薯原料化学成分对复合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脆片硬度与甘薯原料的水分含量、还原糖含量、水溶性果胶含量(WEP)和螯合性果胶含量(CEP)有显着的相关性,脆片脆度与甘薯原料直链淀粉含量有显着的相关性,脆片膨化度与甘薯原料淀粉含量、半纤维素含量、WEP含量和CEP含量有显着相关性,脆片复水性与还原糖含量、水分含量、WEP含量和CEP含量有显着相关性。2.通过测定脆片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研究苹果与甘薯的原料配比对复合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甘薯6:4配比的复合脆片质构品质最好,感官评分最高。在此基础上优化了复合脆片的辅料配方,结果表明:最优辅料配方为白砂糖5.0%、小苏打0.6%、食盐0.2%,此时复合脆片的脆度为0.31 mm,感官评分为8.59,整体品质较好。3.通过测定脆片的质构品质、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和微观结构,对复合脆片成品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苹果-甘薯复合脆片与单一的苹果脆片和甘薯脆片相比,硬度、脆度显着降低,膨化度增大,感官评分提高,营养上综合了苹果和甘薯的优点,整体营养价值提高;而添加白砂糖、小苏打和食盐不同辅料后均能改善苹果-甘薯复合脆片的质构特性及微观孔隙结构。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添加白砂糖-小苏打-食盐复合辅料脆片的感官评分显着高于其他添加单一辅料的复合脆片。

马冉[3](2020)在《榛子花袋泡茶制备工艺及其品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榛属植物资源丰富,目前榛属植物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0多万亩,因此充分利用榛属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国内外对于榛属植物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榛子果实上,关于榛子花的研究较少。随着榛属植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榛子花产出,但大多都会被当做垃圾直接丢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有研究者曾证明榛子花中含有丰富的有益活性成分,其中包括总黄酮、多糖、氨基酸等,经实验证明榛子花中的活性成分有降血糖、抑菌和抗氧化等功能,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袋泡茶饮用方式方便、快捷完全符合当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需求,近些年袋泡茶产品需求度呈线性增长,因此为迎合消费者对袋泡茶产品的需求度,提高榛子花资源的利用率。本课题以榛子花为原料研制一款新型榛子花袋泡茶,并对榛子花袋泡茶的原料选择、干燥工艺、冲泡条件、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得到口感好品质佳的榛子花袋泡茶产品的同时为袋泡茶市场增加新鲜成分。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榛子花3种典型花期的主要理化成分进行研究,得知休眠期为榛子花最佳采收期。为获得最优原料,对休眠期5个不同品种的榛子花进行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得到84-236的营养价值最高,因此选择84-236作为榛子花袋泡茶的最优原料。(2)采用微波干燥法对榛子花进行干燥处理,通过对不同干燥条件下的榛子花理化成分进行比较,得知在420W和560W干燥2min或3min的榛子花品质较优。为得到品质和香气兼优的榛子花,对较优干燥条件下的榛子花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得知在420W-3min干燥处理下的榛子花香气成分综合得分最高,因此确定420W-3min为榛子花的最佳干燥条件。以水浸出物和L值为评价指标,对最佳干燥条件下的榛子花进行粉碎目数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40目为榛子花最优粉碎目数。(3)以水浸出物和沉淀时间为评价指标,对5种不同材质的茶包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玉米纤维袋为榛子花粉体的最优冲泡材质。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纯净水对榛子花袋泡茶进行单次冲泡,并以冲泡温度、时间、液料比为三因素,利用响应面实验确定最优冲泡条件参数:冲泡温度89℃、冲泡时间为4.9min,液料比为48.5:1m L/g。在此条件下榛子花袋泡茶的感官评分为87.21,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6.42%,与预测值分别相差0.59%和0.56%,误差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对榛子花袋泡茶进行质量检验,得知所得榛子花袋泡茶溶出性好且微生物和重金属各指标均在相应的安全标准限量内。

田依凡[4](2019)在《新型红曲板栗黄酒的加工工艺及品质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酒,作为一种保健型的饮品,符合当代人的绿色保健养生的理念,本实验用板栗、大米为发酵原料,以红曲为发酵菌种,经液化、糖化、发酵酿制而成新型红粬板栗黄酒,旨在促进板栗销售,提升其利用价值,改善黄酒口感的同时,丰富了黄酒的种类、风味和品质。本论文探究了红曲米的最佳糖化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新型红曲板栗黄酒的感官评分为指标得出最佳生产加工工艺,将板栗、红曲所含有的的营养成分和具有保健功能的次级代谢产物尽可能多的转化到板栗黄酒中,同时针对红曲板栗黄酒的稳定性、抗氧化能力、挥发性香气成分、滋味等对新型成品板栗黄酒进行分析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红曲米的糖化工艺优化。研究表明红曲米的最佳糖化时间是72h,最佳糖化环境的p H值为p H=4,在此条件下,最佳糖化值可达到20%。2.为研究不同因素对红曲板栗黄酒品质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红曲米的添加量对酒品质的影响最显着。对红曲板栗黄酒酿造工艺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原料比(板栗:糯米)为1∶3、红曲米添加量为1∶9、料水比为1∶4、酵母添加量为0.5%,以此比例和生产工艺进行了验证试验,测得红曲板栗黄酒的总糖为10g/L、酒精度最高为12.9%vol,总酸含量为4g/L,非糖固形物的含量为23.2g/L。3.为探究红曲板栗黄酒中的抗氧化能力,测试了红曲板栗黄酒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得出新型红曲板栗黄酒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到57.3%。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应用价值,为丰富市场上红曲黄酒的品种奠定了一定的绿色养生基础。同时也对红曲板栗黄酒的光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发现红曲板栗黄酒受光和热的影响不大,较为稳定,正常的存放不会影响其外观的变化,从而缩短货架期。4.采用GC-MS从红曲板栗黄酒酒中检出43种挥发性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酯类、酸类等,这些物质通过种类、含量及相互之间的协调、叠加和制约作用使红曲板栗黄酒呈现出特有的风味。5.利用电子舌对新型红曲板栗黄酒的滋味口感进行检测,与购买自福建的普通红曲黄酒进行对比,发现红曲板栗黄酒的酸味值更加明显,丰度(鲜的回味)值增加,可以得出红曲板栗黄酒的风味口感较为丰富。

王振东[5](2017)在《羊肉膻味强度评价模型构建及四种食材除膻作用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羊肉具有与其他肉类显着不同的风味,这种风味使得很多消费者不喜欢吃羊肉。人们通常在烹饪羊肉时加入各种食材来降低羊肉的膻味强度,以使羊肉具有较好的食用品质。为评价胡萝卜、白萝卜、绿豆、板栗这四种食材对羊肉的除膻作用效果,首先通过GC-MS法测定羊肉中与膻味相关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构建羊肉膻味强度评价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不同食材处理后羊肉的膻味强度进行评价,分析不同食材除膻作用效果,选择对羊肉品质影响较小的除膻食材添加量,将其应用于风干羊肉香肠。具体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GC-MS测定15份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羊肉中的11种游离脂肪酸(C6:0、C8:0、C9:0、C10:0、C12:0、C14:0、C16:0、C18:0、C18:1、C18:2、C18:3)含量,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羊肉膻味强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第一至第三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56.654%、17.476%、14.287%,这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8.417%,能够较好的反应原始数据的信息,可代表游离脂肪酸的大部分信息,得到羊肉膻味强度评价模型为:F=0.56498F1+0.16911F2+0.14772F3。将该模型羊肉膻味强度评价结果与传统感官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939,说明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的羊肉膻味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从而为羊肉膻味强度评价提供一种新方法。(2)胡萝卜、白萝卜压榨、煮沸、过滤取汁,绿豆、板栗分别与清水以1:10比例煮沸40min,过滤取汁。将四种食材汁分别以2%、4%、6%、8%添加量加到羊肉中腌制、煮制,测定这四种食材汁处理后羊肉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以建立的膻味强度评价模型评价这四种食材汁对羊肉除膻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食材汁添加量的增大,食材汁对羊肉的除膻作用效果越明显,通过进一步测定食材汁处理后羊肉的色差、咀嚼性、蒸煮损失率等,确定了不同食材汁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胡萝卜汁6%、白萝卜汁4%、绿豆汁4%和板栗汁6%,此添加量下对羊肉的色差、咀嚼性、蒸煮损失率等影响较小。(3)按羊瘦肉与猪肥膘比例为7:3、糖7%、食盐3%、味精0.2%、五香粉0.1%、生姜0.15%、大曲(白酒)20ml/kg制作羊肉香肠,分别单独添加6%胡萝卜汁、4%白萝卜汁、4%绿豆汁和6%板栗汁至香肠中,以不添加食材汁为对照组。测定一系列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添加不同食材汁的羊肉香肠在乳酸菌总数、水分活度、pH、质构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差异并不明显。添加4%绿豆汁和6%板栗汁的香肠TBA值与对照组也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而6%胡萝卜汁组羊肉的TBA值则在第14d以后出现下降,在第28d则又升高。4%白萝卜汁组羊肉香肠的TBA值在前7d呈现上升趋势,之后则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色泽方面,所有添加食材汁组羊肉香肠的亮度值均低于对照组,不同食材汁组对羊肉香肠的红度值影响不一样,6%胡萝卜汁组羊肉香肠具有最大的黄度值,4%白萝卜汁组、4%绿豆汁组、6%板栗汁组与对照组的黄度值差异并不显着。添加食材汁对羊肉香肠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影响较小,对各个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影响较大。不同处理组羊肉香肠在硬度、弹性、胶黏性、内聚性、咀嚼性方面并没有显着性差异。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添加食材汁羊肉香肠的膻味强度普遍低于对照组,总评分高于对照组。

吴超平[6](2015)在《板栗浊汁饮料加工工艺的研究》文中认为板栗营养丰富,淀粉为其主要组织成分,蛋白质含量丰富且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此外板栗还富含维生素、矿质元素和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我国板栗资源丰富,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但目前主要作为鲜销食用,深加工产品较少。本研究以板栗为主要原料,采用中温α-淀粉酶酶解板栗浆中的淀粉,降低浆液中淀粉的含量,得到板栗酶解液;选择核桃粉、蔗糖、柠檬酸对板栗酶解液进行调配,添加相关稳定剂,经均质和灭菌工艺制备出板栗浊汁饮料;对成品饮料进行分析检测,并研究其贮藏期间稳定性及饮料品质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直接蒸煮法糊化板栗淀粉,研究得出,蒸煮时间为30min板栗栗仁色泽金黄,板栗香味浓郁,糊化效果最好。以亮度L值为指标,对板栗浆酶解过程中的护色进行研究,得出采用复合护色剂可有效抑制板栗浆在酶解过程中的褐变,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板栗浆在酶解过程中的最佳护色配方:柠檬酸0.06%、异VC钠0.025%、EDTA-2Na0.03%.该条件下板栗浆酶解后的L值为53.49,而未添加复合护色剂的板栗浆酶解后的L值仅为44.31。2、采用中温α-淀粉酶酶解工艺,对板栗浆中的淀粉进行酶解,研究了酶解温度、料液比、酶解时间、酶添加量对板栗淀粉液化DE值的影响并对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优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60℃,料液比1:4,酶添加量7U/g,酶解时间90min,该条件下酶解所得的板栗浆DE值为47.91%。板栗浆经过酶解后其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均有所增加,淀粉明显减少,淀粉的水解率高达85.84%。3、以板栗酶解液为主要成分进行饮料的调配,以期获得较好的感官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板栗浊汁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板栗浆酶解液的添加量为50%,柠檬酸添加量为0.04%,蔗糖添加量为8%,核桃粉添加量1.5%。4、以持水力和感官评价为主要指标,对板栗浊汁饮料稳定性和杀菌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一亲水性胶体和乳化剂试验,筛选出卡拉胶、CMC-Na、PGA.聚甘油酯作为板栗浊汁饮料的复合稳定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饮料稳定剂的最佳配方:CMC-Na添加量0.10%、卡拉胶添加量0.15%、聚甘油酯添加量0.03%、PGA添加量0.06%。均质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均质温度60℃,均质压力40MPa,均质次数3次,该条件下饮料的持水力达到86.12%。饮料杀菌条件采用UHT杀菌,即温度135℃,时间4s。5、成品的板栗浊汁饮料浆体均匀稳定,颜色淡黄明亮,香气协调,口感细腻饱满,酸甜适中。微生物指标符合GB/T4789.21要求;饮料的蛋白质及脂肪含量较高,营养丰富。饮料贮藏期稳定性及研究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饮料的状态、持水力、L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温度越高,饮料的各指标下降越快,这表明高温贮藏不利于饮料的长期保存。而对饮料品质的研究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4℃贮藏条件下的硬度有所上升,而平滑度、凝聚力、黏度系数以及感官得分有所降低;25℃、36℃贮藏条件下饮料的硬度、平滑度、凝聚力、黏度系数以及感官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温度越高,各指标的下降幅度越大。这表明长时间高温贮藏对饮料的品质不利。

张军[7](2014)在《板栗花酒制备及其工艺条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我国板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每年有大量板栗花产出,大多被当作废弃物丢弃,造成了环境污染。板栗花曾被用于治疗痢疾等疾病,有一定药用价值。开展以板栗花为原料的新型花卉酒研制工作,有益于我国花卉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本课题研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以板栗花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确定并优化了板栗花发酵酒及蒸馏酒的制备条件,获得最佳制备条件。其中,板栗花发酵酒制备条件:控制板栗花浸提液浓度8%、白砂糖5%,硫酸铵0.5%,发酵温度25℃,主发酵35h后无氧发酵7天。板栗花蒸馏酒制备条件:大米蒸熟摊晾,按照大米:板栗花:酒曲=100:6:1分别投入板栗花、酒曲,混匀,控制有氧培养时间3天,发酵温度35℃,无氧发酵7天。(2)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板栗花浸泡酒的制备工艺,即板栗花:津酒=1:100,10℃浸泡7天后过滤灭菌制成。研制了板栗花黄酮酒的制备工艺:板栗花黄酮粗提物与白酒按0.1:100混合后静置过滤。(3)针对板栗花发酵酒及蒸馏酒的优缺点,研究以板栗花发酵酒、板栗花蒸馏酒为基酒,勾兑白酒串香并添加板栗花黄酮类化合物串香,最终制备出口感舒适,花香怡人,色泽金黄的板栗花酒,具体勾兑配方为:板栗花发酵酒、板栗花蒸馏酒和白酒按比例15:5:80勾兑,向勾兑液中添加0.1%的板栗花黄酮粗提物,混匀后静置陈酿,过滤得板栗花酒。

沈泉[8](2014)在《板栗糯米饼微波膨化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板栗(Chinese chestnut)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坚果类食品,且含有大量的支链淀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然而由于新鲜板栗采后贮藏困难,并且与板栗相关的深加工产品产业化并没有得到人们相应的关注,造成板栗大量上市时期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因此,开发多样化、方便快捷、美味优质的板栗深加工产品显得十分必要。本论文重点研究了板栗护色优化的组合、板栗饼的制作工艺,采用糯米粉、面粉、板栗粉、土豆淀粉调制面团后进行微波膨化加工成板栗糯米饼。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不同因素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然后采用正交实验进一步对关键因素进行优化,确定膨化板栗饼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板栗的深加工及制作微波休闲食品提供技术依据。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探讨不同护色方式对板栗护色效果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分别是热烫护色、护色液护色和微波护色,其中热烫温度对板栗护色效果的影响最为显着,其次是护色液的浸泡,最后是微波抑制处理。由此得到各因素的最佳搭配为80℃热烫5 min后,在0.5% Vc溶液中浸泡5 min后取出,将表面擦拭干净,放入微波系统中设定功率为200 W处理5 min,板栗仁的护色效果最好。2.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优化组合试验。在制作饼胚时,初始水分含量20%左右的饼胚在加工后膨化率达到最高值为1.6,硬度、脆度达到最小值,板栗粉与面粉比例为6:4时,产品色泽较为明亮,口感酥松可口。当板栗、面粉混合粉比糯米的比例为6:4:8时,其膨化率达到最大,为2.8,初始切片厚度为2 mm时,样品的膨化率最高为2.9。而微波作用方式的最佳搭配为膨化时间100 s,功率520 W,设定温度150℃时,产品的膨化效果最好。3.通过单因素梯度试验逐渐添加不同比例的淀粉,得到添加7%的土豆淀粉对改善产品的膨化度、酥脆度较红薯淀粉及玉米淀粉,有着很好的效果,产品的硬度为2062.462、脆度为4.177,产品的硬度、脆度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4.最佳工艺流程:在板栗护色阶段,通过80℃热烫5 min后取出,继而在0.5% Vc溶液中浸泡5 min后取出,将其表面擦拭干净,放入微波系统中设定功率为200 W处理5 min,板栗仁的护色效果最好。在制作饼胚时,确定了膨化板栗饼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面粉、板栗粉、糯米粉)配比为4:6:8,原料初始含水量为20%,土豆淀粉的添加量为7%,微波炉膨化时间为100 s,功率为520 W,设定温度为150℃。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产品膨化度为2.9,制得口感较佳的膨化板栗饼。产品的膨化效果最好。

王岩[9](2013)在《新型休闲板栗窝头加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小麦粉、板栗粉、玉米粉、糯米粉为原料,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新型休闲板栗窝头发酵的最佳条件、原料最佳配比、最佳风味配方、抗老化剂最佳配比、防腐剂最佳配比的确定。结果:最适发酵条件是添加1.0%高活性干酵母、90%纯净水、在33℃、湿度70%,发酵45min;发酵辅料添加量为食用碱0.04%,食盐0.4%;最佳原料配比为每100g小麦粉中加入17g板栗粉、6g玉米粉、6g糯米粉;最佳辅料添加量为每100g小麦粉中,加入全脂乳粉6g、蜂蜜6g、砂糖2g、植物黄油5g;最佳抗老化剂添加量为每100g小麦粉中加入瓜尔豆胶0.6g、硬脂酰乳酸钙0.8g、魔芋胶0.8g、羟甲基羧酸钠0.2g;最佳防腐剂添加量为每100g小麦粉中加入脱氢乙酸钠0.07g、丙酸钙0.27g、山梨酸钾0.1g、甘油脂肪酸酯0.08g;将以上所有原料及添加剂按比例添加发酵后,中火蒸制15min,可制得具有板栗风味,口感好,营养丰富的新型休闲板栗窝头。

吴辉[10](2009)在《四川宝兴县综合生态管理示范区替代生计发展途径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但如何解决生态保护与周边社区生计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则是其中最为敏感且最为难点的问题。如何帮助当地农民改变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和提高社区农户的生计水平,使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相协调,维持当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生态学和社会学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替代生计的实施,通过改变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和耕作模式,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利用率。通过改变农户粗放的养殖模式和物质资本的分配,向集约化产业发展;通过利用更环保更节约的方式对薪柴的使用进行替代,改变农村能源利用结构和设施,减少对灌林植被的砍伐和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合理的生态布局,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发展,以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挖掘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现代生态农业等,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社区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本研究以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相结合为基本原则,采用社区快速评估、关键人物访谈、生态保护宣传,点面结合与重点突出等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方法,在宝兴综合生态管理示范区9个社区中选取300户典型农户,采用座谈会、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检索等方法对各社区农户生存状况、传统生计与替代生计模式进行了全面调查,从示范区社区及农户基本情况、社区农户家庭收入构成现状和支出状况以及农户家庭生活条件等方面对农户的生存现状、生计冲突及其根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生计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冲突体现在耕地资源的扩大需求与天然林资源保护、以放养为主的养殖方式与自然植被保护、林产品的无序采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与可持续经营、以薪柴为主的能源消耗与可持续能源消费等五个方面,冲突的根本原因产生于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根据所获得的调查资料,对药粮经间套、中药材、有机茶、有机魔芋、花椒等为典型的种植替代模式,生态猪、蜜蜂、山地乌骨鸡、牦牛、长毛兔等养殖替代模式,沼气、小水电、节柴灶、薪炭林等能源替代模式,野生菌、野生药材的采集及驯化、森林蔬菜的采集及加工、生态旅游、石材精深加工等开发替代模式,特产供销、社区超市、务工及劳务输出等经营替代模式,以及观光休闲型、“猪—沼—林”型、庭院立体型生态农业等典型模式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并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以寻求符合宝兴实际的可持续替代生计模式。再以生态学、社会学理论和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以人为本与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与合理布局为原则,以2008年——2010年为期限,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对示范区各种替代生计模式进行空间和时间的总体布局。经研究得出示范区九个社区替代生计发展的规模及其产生的效益如下:(1)种植替代:发展经济作物800.4万m2,草本药材3201.6万m2,有机茶1800.9万m2,水果1420.71万m2,花椒320.16万m2,核桃500.25万m2,板栗466.9万m2,预期共产生经济效益34140万元。(2)养殖替代:雅鱼110万尾,蜜蜂34500桶,山地乌骨鸡120000只,山羊81000只,牦牛42000头,肉兔25000只,长毛兔278000只,预期共产生经济效益15790.5万元。(3)能源替代:建沼气池8300口,节柴灶4600口,营造薪炭林613.33公顷,预期共节约能源17680t标准煤。(4)开发替代:采集森林蔬菜55吨,加工森林蔬菜50吨,生态旅游接待28万人次,生产重质碳酸钙40万吨,石材雕刻12万m3,大理石板材加工135万m3,预期共产生经济效益52372.4万元。(5)经营替代:特产供销店100家,社区超市86家,劳务输出12300人次,预期共产生经济效益6368.8万元。(6)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型1100户,“猪-沼-林”型8500户,庭院立体型10300户,预期共产生经济效益6230万元。预期2010年,宝兴综合生态管理示范区替代生计(除能源替代)总体经济效益114901.7万元,能源替代节约能源折合17680t标准煤。同时,替代生计的发展将促进示范区农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升,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程度的改善。最后,为促进宝兴综合生态管理示范区替代生计模式及经营对策的有效实施,保障示范区生计的成功更替,促进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特提出替代生计发展的综合管理对策。

二、开发板栗前景诱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发板栗前景诱人(论文提纲范文)

(1)五莲县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2.1.2 国内研究综述
    2.2 相关概念
        2.2.1 乡村旅游
        2.2.2 旅游产品
        2.2.3 乡村旅游产品
        2.2.4 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
    2.3 相关理论
        2.3.1 旅游地吸引力系统理论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3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3.4 体验经济理论
第3章 五莲县采摘型乡村旅游资源及市场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区位状况
        3.1.2 自然环境
        3.1.3 经济社会条件
    3.2 采摘型乡村旅游资源
        3.2.1 采摘型乡村旅游资源类型
        3.2.2 采摘型乡村旅游资源评价
    3.3 采摘型乡村旅游市场分析
        3.3.1 市场规模分析
        3.3.2 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第4章 五莲县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分析
    4.1 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分析
    4.2 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消费特征分析
        4.2.1 问卷调查
        4.2.2 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消费特征
    4.3 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评价
        4.3.1 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要素重要程度及满意度
        4.3.2 满意度差异分析
    4.4 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竞争分析
    4.5 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
        4.5.1 产品缺乏独特性,同质化严重
        4.5.2 产品季节性突出,客流量两极分化明显
        4.5.3 资金投入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
        4.5.4 产业化水平较低,配套设施不健全
        4.5.5 营销面较窄,品牌意识不强
        4.5.6 服务水平低,经营管理滞后
第5章 五莲县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提升路径
    5.1 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提升原则
    5.2 完善产品体系,延展产业链
    5.3 开展技术升级,实现四季采摘
    5.4 开发特色品牌
    5.5 提升运营能力
        5.5.1 优化五莲县采摘型乡村旅游景区景观,改善环境
        5.5.2 进一步加强五莲县采摘型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
        5.5.3 五莲县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服务提升
        5.5.4 进一步提升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互联网运营能力
        5.5.5 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五莲县采摘型乡村旅游调查问卷
附录2 五莲县采摘型乡村旅游满意度差异分析
致谢

(2)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原辅料配方优化及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休闲食品生产现状及复合果蔬脆片概述
        1.1.1 休闲食品生产现状
        1.1.2 复合型果蔬脆片产品优越性
        1.1.3 复合型果蔬脆片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果蔬脆片产品的生产技术
        1.2.1 真空油炸技术
        1.2.2 微波干燥技术
        1.2.3 真空微波干燥技术
        1.2.4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1.2.5 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
    1.3 果蔬化学成分对质构特性影响研究进展
        1.3.1 果胶与质构的联系
        1.3.2 半纤维素与质构的联系
        1.3.3 纤维素与质构的联系
        1.3.4 水分与质构的联系
        1.3.5 淀粉与质构的联系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甘薯品种对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品质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制作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2.2 感官评价标准
        2.2.3 质构指标测定
        2.2.4 化学成分测定
        2.2.5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品种甘薯原料化学成分指标分布
        2.3.2 不同品种甘薯原料化学成分含量分析
        2.3.3 甘薯品种对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品质特性影响
        2.3.4 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品质指标与甘薯原料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原料配比及添加辅料对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制作工艺流程
        3.2.2 原料配比试验设计
        3.2.3 辅料添加量单因素试验设计
        3.2.4 辅料添加量正交试验设计
        3.2.5 感官评价标准
        3.2.6 质构指标测定
        3.2.7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原料配比对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品质的影响
        3.3.2 苹果-甘薯复合脆片辅料添加量单因素试验分析
        3.3.3 苹果-甘薯复合脆片辅料添加量正交试验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苹果-甘薯复合脆片成品品质评价
    4.1 材料试剂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试验试剂
        4.1.3 试验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脆片制作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2.2 水分含量测定
        4.2.3 感官评价标准
        4.2.4 质构指标测定
        4.2.5 显微结构测定
        4.2.6 多酚类物质测定
        4.2.7 类胡萝卜素的测定
        4.2.8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苹果-甘薯复合脆片质构品质评价
        4.3.2 苹果-甘薯复合脆片感官品质的评价
        4.3.3 苹果-甘薯复合脆片营养品质的评价
        4.3.4 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微观结构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榛子花袋泡茶制备工艺及其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榛子及其营养保健功能的研究
        1.1.1 榛子简介
        1.1.2 榛子的营养及保健价值
    1.2 榛子花及其研究现状
        1.2.1 榛子花简介
        1.2.2 榛子花的营养价值
        1.2.3 榛子花的应用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
    1.3 花序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前景
        1.3.1 花序简介
        1.3.2 花序产品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1.4 茶加工工艺概述
        1.4.1 茶干燥工艺研究现状
        1.4.2 茶冲泡工艺研究现状
    1.5 袋泡茶概述
        1.5.1 袋泡茶的定义
        1.5.2 袋泡茶的性能特点
        1.5.3 袋泡茶的发展现状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
        1.6.1 研究目与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榛子花袋泡茶最优原料的选择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样品制备
        2.3.2 理化成分的测定
        2.3.3 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
        2.3.4 数据整理与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榛子花不同花期理化指标的测定
        2.4.2 休眠期榛子花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榛子花袋泡茶粉体加工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样品制备
        3.3.2 理化成分的测定
        3.3.3 挥发性成分提取
        3.3.4 GC-MS分析条件
        3.3.5 挥发性物质定性定量分析
        3.3.6 最佳粉碎目数的选择
        3.3.7 数据整理与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微波输出功率对榛子花理化成分含量的影响
        3.4.2 微波干燥时间对榛子花各理化指标含量的影响
        3.4.3 不同微波干燥条件对榛子花挥发性成分的化学计量学分析
        3.4.4 粉碎目数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榛子花袋泡茶冲泡条件及质量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榛子花袋泡茶的工艺流程
        4.3.2 最优袋装材质的选择
        4.3.3 感官评价
        4.3.4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4.3.5 单因素试验
        4.3.6 响应面优化试验
        4.3.7 榛子花袋泡茶质量检测
        4.3.8 数据整理与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榛子花袋泡茶最优袋装材质的选择
        4.4.2 最优冲泡条件单因素结果分析
        4.4.3 响应面试验结果
        4.4.4 最佳条件的确定及模型验证
        4.4.5 榛子花袋泡茶质量检测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成果

(4)新型红曲板栗黄酒的加工工艺及品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黄酒研究背景
        1.1.1 黄酒的起源
        1.1.2 黄酒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1.1.3 黄酒的研究进展
        1.1.4 黄酒行业展望
    1.2 板栗简介
        1.2.1 板栗概况
        1.2.2 板栗的营养价值与功效
        1.2.3 板栗加工产业现状
    1.3 红曲简介
        1.3.1 红曲霉简介
        1.3.2 红曲的简介及其生物活性特效
        1.3.3 红曲的应用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红曲米的制备工艺研究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材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红曲霉菌株的活化与筛选
        2.2.2 培养基的配置
        2.2.3 制备培养种曲
        2.2.4 红曲米的制备
        2.2.5 不同糖化时间对红曲糖化能力的测定
        2.2.6 不同pH条件下对红曲米的糖化能力的影响
        2.2.7 总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糖化时间的红曲对发酵前醪糟品质的影响
        2.3.2 不同pH值处理红曲对发酵前醪糟品质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红曲板栗黄酒的酿造工艺研究及优化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1.1 材料
        3.1.2 试剂
        3.1.3 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红曲板栗黄酒的原材料用米的选择
        3.2.2 红曲板栗黄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3.2.3 酒精含量的测定
        3.2.4 糖含量的测定
        3.2.5 发酵温度对红曲板栗黄酒主发酵的影响
        3.2.6 红曲米添加量对成品酒酒精度的影响
        3.2.7 红曲板栗黄酒的单因素实验
        3.2.8 红曲板栗黄酒的正交实验
        3.2.9 感官测评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发酵环境温度和坛内品温变化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3.3.2 单因素试验结果
        3.3.3 正交试验结果
        3.3.4 感官测评结果
        3.3.5 验证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红曲板栗黄酒物化性质的研究
    4.1 材料、试剂与仪器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
    4.2 检测项目
        4.2.1 糖含量的测定
        4.2.2 色价的测定
        4.2.3 酒精含量的测定
        4.2.4 总酸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测定
        4.2.5 红曲板栗黄酒中非糖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4.2.6 红曲板栗黄酒稳定性的检测
        4.2.7 红曲板栗黄酒的DPPH自由基清除测定
        4.2.8 红曲板栗黄酒醪液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测定
        4.2.9 新型红曲板栗黄酒与普通红曲黄酒的电子舌感官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发酵过程中总糖和酒精度含量的变化
        4.3.2 总酸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变化
        4.3.3 验证试验理化指标
        4.3.4 新型红曲板栗黄酒与普通红曲黄酒理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4.3.5 卫生指标
        4.3.6 新型红曲板栗黄酒的稳定性研究
        4.3.7 红曲板栗黄酒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能力
        4.3.8 红曲板栗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分析
        4.3.9 新型红曲板栗黄酒与普通红曲黄酒的电子舌味觉口感分析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羊肉膻味强度评价模型构建及四种食材除膻作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羊肉的营养价值
    1.2 羊肉加工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1.3 羊肉膻味物质研究现状
    1.4 国内外羊肉除膻技术研究现状
        1.4.1 遗传与营养方法
        1.4.2 物理与化学法
        1.4.3 微生物法
        1.4.4 食药材法
    1.5 不同食材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5.1 胡萝卜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5.2 白萝卜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5.3 绿豆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5.4 板栗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以及主要内容
        1.6.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6.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羊肉膻味强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羊肉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2.2.2 羊肉中游离脂肪酸组成之间相关性分析
        2.2.3 羊肉中游离脂肪酸的主成分分析
        2.2.4 不同羊肉的膻味强度感官评分
        2.2.5 羊肉膻味感官评分与主成分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食材的除膻作用效果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食材汁对羊肉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与F值变化的影响
        3.2.2 不同食材汁添加量对羊肉色泽变化的影响
        3.2.3 不同食材汁添加量对羊肉咀嚼性变化的影响
        3.2.4 不同食材汁添加量对羊肉蒸煮损失率变化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除膻食材应用于羊肉香肠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材料
        4.1.2 主要试剂与培养基
        4.1.3 仪器与设备
        4.1.4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风干羊肉香肠加工过程中乳酸菌总数的变化
        4.2.2 风干羊肉香肠加工过程中水分活度的变化
        4.2.3 风干羊肉香肠加工过程中pH值的变化
        4.2.4 风干羊肉香肠加工过程中TBA值的变化
        4.2.5 不同食材对成熟羊肉香肠色泽的影响
        4.2.6 不同食材对成熟羊肉香肠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4.2.7 风干羊肉香肠加工过程中质构的变化
        4.2.8 风干羊肉香肠的感官评价
    4.3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板栗浊汁饮料加工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板栗的分布及生产状况
    1.2 板栗营养价值
    1.3 板栗的开发现状及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板栗制品的开发现状
        1.3.2 板栗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板栗饮料的研究现状
        1.4.1 饮料的发展现状
        1.4.2 板栗饮料的开发现状
        1.4.3 板栗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板栗酶解液的制备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板栗酶解液制备工艺流程
        2.2.2 板栗基本成分的测定
        2.2.3 板栗蒸煮时间的确定
        2.2.4 单一护色剂对板栗浆酶解过程的护色效果
        2.2.5 复合护色剂的正交试验
        2.2.6 酶解工艺单因素试验
        2.2.7 酶解工艺正交试验
        2.2.8 酶解前后板栗浆理化指标的变化
        2.2.9 均质及酶解对板栗浆颗粒结构的影响
        2.2.10 均质及酶解对板栗浆颗粒粒径的影响
        2.2.11 测定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板栗基本成分的测定
        2.3.2 板栗蒸煮糊化时间的确定
        2.3.3 单一护色剂护色效果实验结果与分析
        2.3.4 复合护色剂的正交试验
        2.3.5 酶解工艺单因素试验
        2.3.6 酶解工艺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2.3.7 酶解前后板栗浆理化指标的变化
        2.3.8 均质及酶解对板栗浆颗粒结构的影响
        2.3.9 均质及酶解对板栗浆颗粒粒径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板栗浊汁饮料的制备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板栗浊汁饮料调配单因素试验
        3.2.2 正交试验优化板栗浊汁饮料的配方
        3.2.3 板栗饮料感官评价依据标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板栗浊汁饮料调配单因素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板栗浊汁稳定性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稳定剂的筛选
        4.2.2 稳定剂复配正交试验
        4.2.3 均质条件单因素试验
        4.2.4 均质条件的正交试验
        4.2.5 杀菌工艺对板栗浊汁饮料品质的影响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稳定剂的筛选结果与分析
        4.3.2 稳定剂复配正交结果分析
        4.3.3 均质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4.3.4 均质条件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4.3.5 杀菌工艺对板栗浊汁饮料品质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板栗浊汁饮料品质及贮藏条件的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试验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感官指标的测定
        5.2.2 微生物指标测定
        5.2.3 理化指标的测定
        5.2.4 贮藏天数对饮料状态、稳定性、及色泽的影响
        5.2.5 贮藏天数对饮料凝胶质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感官指标的测定
        5.3.2 微生物指标
        5.3.3 板栗浊汁饮料营养成分及微生物检测结果
        5.3.4 贮藏天数对饮料状态、稳定性、及色泽的影响
        5.3.5 贮藏天数对饮料凝胶质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7)板栗花酒制备及其工艺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酒精饮料概述
        1.1.1 酒精饮料分类
        1.1.2 酒精饮料制备工艺
    1.2 国内花卉酒发展现状
        1.2.1 花卉酒概述
        1.2.2 花卉酒制作工艺简介
        1.2.3 花卉酒开发现状及前景
    1.3 板栗花概述
        1.3.1 板栗花
        1.3.2 板栗花产业研究进展
    1.4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
        1.5.1 板栗花酒制备工艺
        1.5.2 板栗花酒的品评检测
    1.6 课题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板栗花发酵酒工艺研究
    2.1 试验材料及仪器
        2.1.1 原料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2 试验内容及方法
        2.2.1 板栗花发酵酒工艺流程
        2.2.2 原料挥发成分分析
        2.2.3 酵母菌种筛选
        2.2.4 研究方案及评分标准
        2.2.5 分析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原料成分分析
        2.3.2 酵母菌种筛选
        2.3.3 板栗花发酵酒的条件选择
        2.3.4 板栗花发酵酒工艺条件优化
        2.3.5 后发酵时间确定
        2.3.6 板栗花发酵酒结果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板栗花蒸馏酒工艺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原料
        3.1.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3.1.3 试剂
    3.2 实验内容及方法
        3.2.1 工艺流程
        3.2.2 实验内容
        3.2.3 分析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板栗花蒸馏酒的制备条件研究
        3.3.2 板栗花蒸馏酒工艺条件优化
        3.3.3 理化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板栗花浸泡酒及勾兑酒研究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
        4.1.1 实验原料
        4.1.2 主要仪器
    4.2 实验内容及方法
        4.2.1 板栗花浸泡酒制备工艺研究
        4.2.2 板栗花勾兑酒制备工艺研究
        4.2.3 板栗花酒制备最佳工艺及条件研究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板栗花浸泡酒工艺研究
        4.3.2 板栗花黄酮酒勾兑工艺研究
        4.3.3 板栗花酒勾兑工艺研究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板栗糯米饼微波膨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板栗资源和加工概况
        1.1.1 板栗资源概况
        1.1.2 中国大别山区板栗资源概况
    1.2 板栗的营养价值
    1.3 板栗加工现状和开发前景
        1.3.1 板栗及其产品的加工现状
        1.3.2 板栗的开发前景
    1.4 板栗褐变原因及控制方法
        1.4.1 板栗褐变的原因
        1.4.2 控制板栗褐变的方法
    1.5 传统板栗膨化方式
    1.6 微波膨化机理和概况
    1.7 微波膨化板栗饼的可行性
2 引言
    2.1 本课题立题背景及意义
    2.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3 材料和方法
    3.1 材料与处理
        3.1.1 试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1.3 试验药品
    3.2 试验方法
        3.2.1 工艺流程
        3.2.2 鲜板栗采后保存
        3.2.3 板栗脱壳工艺
        3.2.4 板栗仁护色工艺
        3.2.5 板栗制粉工艺
        3.2.6 板栗饼胚的制作
        3.2.7 干燥方式的确定
        3.2.8 板栗饼胚水分含量的确定
        3.2.9 板栗粉和面粉的配比
        3.2.10 板栗粉和面粉的混合粉和糯米粉的配比
        3.2.11 饼胚厚度的确定
        3.2.12 胚体的集合特性对产品的影响
        3.2.13 微波参数设定
    3.3 测量方法
        3.3.1 色差的测定
        3.3.2 水分含量的测定
        3.3.3 物性测定
        3.3.4 膨化率测定
        3.3.5 数据的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护色方法对板栗色泽的影响
    4.2 微波功率、时间和设定温度对产品硬度的影响
    4.3 水分含量对产品硬度脆度的影响
    4.4 板栗粉和面粉的配比对产品硬度脆度的影响
    4.5 板栗粉和糯米粉的配比对产品硬度脆度的影响
    4.6 切片厚度对产品硬度脆度的影响
    4.7 不同淀粉添加量对产品硬度脆度的影响
        4.7.1 不同含量的红薯淀粉对产品硬度脆度的影响
        4.7.2 不同含量的玉米淀粉对产品硬度脆度的影响
        4.7.3 不同含量的土豆淀粉对产品硬度脆度的影响
    4.8 水分含量对产品膨化率的影响
    4.9 板栗粉和面粉的配比对产品膨化率的影响
    4.10 板栗粉和糯米粉的配比对产品膨化率的影响
    4.11 切片厚度对产品膨化率的影响
    4.12 不同含量的红薯淀粉对产品膨化率的影响
    4.13 不同含量的玉米淀粉对产品膨化率的影响
    4.14 不同含量的土豆淀粉对产品膨化率的影响
    4.15 不同作用方式对产品色泽的影响
    4.16 最佳试验条件下试验结果
5 讨论
    5.1 板栗粉制备阶段各工艺参数的确定
    5.2 关于提高微波膨化板栗膨化率的探讨
    5.3 添加不同淀粉对板栗饼膨化效果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新型休闲板栗窝头加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传统窝头概述
    1.2 休闲食品概述
        1.2.1 休闲食品及分类
        1.2.2 休闲食品现状及存在问题
        1.2.3 休闲食品发展方向
    1.3 板栗及其制品概述
        1.3.1 板栗的产地与产量
        1.3.2 板栗的药用及营养价值
        1.3.3 板栗加工业发展现状
    1.4 玉米及其制品概述
        1.4.1 玉米简介
        1.4.2 玉米营养价值
        1.4.3 玉米开发利用
    1.5 糯米及糯米制品
    1.6 小麦粉概述
        1.6.1 小麦粉的生产
        1.6.2 小麦粉的开发利用
    1.7 新型休闲板栗窝头配料概述
        1.7.1 酵母的作用
        1.7.2 食用碱的作用
        1.7.3 食盐的作用
        1.7.4 蜂蜜的营养价值
        1.7.5 黄油的营养价值
        1.7.6 全脂奶粉的营养价值及作用
    1.8 新型休闲板栗窝头中添加剂概述
        1.8.1 抗老化剂
        1.8.2 防腐剂
    1.9 研究内容及意义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板栗粉的制作
        2.2.2 板栗窝头工艺流程
        2.2.3 操作要点
        2.2.4 感官评定
        2.2.5 硬度测定
        2.2.6 比容测定
        2.2.7 糊化度的测定
        2.2.8 水分含量测定
        2.2.9 菌落总数测定
    2.3 大肠菌群计数
    2.4 发酵条件的确定
        2.4.1 面粉选择的单因素实验
        2.4.2 水分添加量的确定
        2.4.3 酵母粉添加量的确定
        2.4.4 发酵湿度的确定
        2.4.5 发酵条件的正交试验
        2.4.6 发酵辅料添加量的确定
    2.5 原料配比的确定
        2.5.1 板栗粉添加量的确定
        2.5.2 玉米粉添加量的确定
        2.5.3 糯米粉添加量的确定
        2.5.4 原料配比的正交试验
    2.6 板栗窝头辅料添加量的确定
        2.6.1 蜂蜜添加量的确定
        2.6.2 砂糖添加量的确定
        2.6.3 全脂乳粉添加量的确定
        2.6.4 植物黄油添加量的确定
        2.6.5 板栗窝头辅料添加量的正交实验
    2.7 抗老化剂添加量的确定
        2.7.1 硬脂酰乳酸钙添加量的确定
        2.7.2 瓜尔豆胶添加量的确定
        2.7.3 魔芋胶添加量的确定
        2.7.4 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的确定(CMC)
        2.7.5 抗老化配方正交实验
    2.8 防腐剂添加量的确定
        2.8.1 脱氢乙酸钠添加量的确定
        2.8.2 丙酸钙添加量的确定
        2.8.3 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添加量的确定
        2.8.4 山梨酸钾添加量的确定
        2.8.5 防腐剂正交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发酵条件的确定
        3.1.1 面粉选择的确定
        3.1.2 水分添加量的确定
        3.1.3 酵母粉添加量的确定
        3.1.4 发酵湿度的确定
        3.1.5 发酵条件正交实验
        3.1.6 发酵辅料添加量的确定
        3.1.7 发酵辅料添加量的正交试验
    3.2 原料配比添加量的确定
        3.2.1 板栗粉添加量的确定
        3.2.2 玉米粉添加量的确定
        3.2.3 糯米粉添加量的确定
        3.2.4 原料配比正交试验
    3.3 板栗休闲窝头辅料添加量的确定
        3.3.1 蜂蜜添加量的确定
        3.3.2 砂糖添加量的确定
        3.3.3 全脂乳粉添加量的确定
        3.3.4 植物黄油添加量的确定
        3.3.5 板栗休闲窝头辅料添加量的正交试验
    3.4 抗老化配方单因素实验
        3.4.1 硬脂酰乳酸钙添加量的确定
        3.4.2 瓜尔豆胶添加量的确定
        3.4.3 魔芋胶添加量的确定
        3.4.4 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的确定(CMC)
        3.4.5 抗老化配方正交试验
    3.5 板栗休闲窝头防腐剂配方单因素实验
        3.5.1 脱氢乙酸钠添加量的确定
        3.5.2 丙酸钙添加量的确定
        3.5.3 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添加量的确定
        3.5.4 山梨酸钾添加量的确定
        3.5.5 防腐剂配方正交实验
4 结论
    4.1 发酵条件
    4.2 原料配比
    4.3 辅料添加量
    4.4 抗老化剂配方
    4.5 防腐剂配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四川宝兴县综合生态管理示范区替代生计发展途径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2.1 选题依据
    2.2 研究意义
3 文献综述
    3.1 生计概念及其内涵
    3.2 国外替代生计理论研究
        3.2.1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对可持续性生计的研究
        3.2.2 英国海外发展部(DFID)的可持续性生计研究
        3.2.3 CARE的农户生计安全框架
        3.2.4 脆弱性分析
    3.3 国内替代生计的理论研究
    3.4 替代生计研究方法
        3.4.1 农村快速评估(RRA)
        3.4.2 参与性乡村评估(PRA)
    3.5 国内替代生计实践
        3.5.1 草海自然保护区扶贫计划
        3.5.2 大熊猫保护区替代生计项目
        3.5.3 湿地保护区替代生计项目
        3.5.4 云南山地生计发展项目
        3.5.5 云南省滇西北农牧生计改良项目
    3.6 替代生计的发展展望
4 研究区概况
    4.1 自然地理及资源概况
    4.2 社会经济状况
5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5.1 主要研究内容
    5.2 研究方法
        5.2.1 资料收集与整理
        5.2.2 调查方法
    5.3 研究的技术路线
6 结果与分析
    6.1 社区及农户现状分析
        6.1.1 社区及农户基本情况
        6.1.2 社区农户家庭收入构成
        6.1.3 农户家庭支出状况
        6.1.4 农户家庭生活条件
    6.2 传统生计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冲突与根源分析
        6.2.1 传统生计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冲突
        6.2.2 产生冲突的根源
    6.3 替代生计模式分类与适用性评价
        6.3.1 种植替代
        6.3.2 养殖替代
        6.3.3 能源替代
        6.3.4 开发替代
        6.3.5 经营替代
        6.3.6 生态农业
    6.4 替代生计发展途径
        6.4.1 宝兴综合生态管理示范区种植替代生计模式布局
        6.4.2 宝兴综合生态管理示范区养殖替代生计模式布局
        6.4.3 宝兴综合生态管理示范区能源替代生计模式布局
        6.4.4 宝兴综合生态管理示范区开发替代生计模式布局
        6.4.5 宝兴综合生态管理示范区经营替代生计模式布局
        6.4.6 宝兴综合生态管理示范区生态农业替代生计模式布局
    6.5 替代生计发展的综合管理对策
        6.5.1 建立替代生计实施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社区实施队伍
        6.5.2 建设典型替代生计模式示范基地
        6.5.3 开展替代生计实用技术培训
        6.5.4 建立资金筹措体系
        6.5.5 构建“公司+协会+基地+农户”运作模式
        6.5.6 优化农业信息平台
7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1.1 示范区社区及农户现状
        7.1.2 示范区传统生计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冲突与根源
        7.1.3 示范区替代生计的模式分类与适用性
        7.1.4 示范区替代生计发展途径
        7.1.5 示范区替代生计发展综合管理对策
    7.2 问题讨论
    7.3 论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与科研

四、开发板栗前景诱人(论文参考文献)

  • [1]五莲县采摘型乡村旅游产品提升研究[D]. 秦晓.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苹果-甘薯复合脆片原辅料配方优化及品质研究[D]. 杨惠莲.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6)
  • [3]榛子花袋泡茶制备工艺及其品质研究[D]. 马冉.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4]新型红曲板栗黄酒的加工工艺及品质特性研究[D]. 田依凡.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5]羊肉膻味强度评价模型构建及四种食材除膻作用效果研究[D]. 王振东. 扬州大学, 2017(01)
  • [6]板栗浊汁饮料加工工艺的研究[D]. 吴超平. 合肥工业大学, 2015(06)
  • [7]板栗花酒制备及其工艺条件研究[D]. 张军. 天津商业大学, 2014(06)
  • [8]板栗糯米饼微波膨化工艺研究[D]. 沈泉. 安徽农业大学, 2014(04)
  • [9]新型休闲板栗窝头加工技术研究[D]. 王岩.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S1)
  • [10]四川宝兴县综合生态管理示范区替代生计发展途径与对策研究[D]. 吴辉. 四川农业大学, 2009(06)

标签:;  ;  ;  ;  ;  

板栗发展前景诱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