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学会工作重点

2003年学会工作重点

一、二○○三年学会工作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曹绍娴[1](2021)在《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的实践与理性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少先队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少先队活动是这个学校的课堂,少先队活动对于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毋庸置疑。党和国家一直都很重视少先队工作与活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领导人的相关讲话、党中央对少先队的相关工作要求,还是为推进少先队发展颁布的《少先队改革方案》,都强调要在少先队活动中注入“新能量”,实现少先队活动的改革创新,使少先队活动具有生命力。新媒体作为一种“新能量”,在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满足少年儿童参与实践的需求,开辟少先队活动新形式等方面具有优势,将其应用于少先队活动正符合少先队改革的需要。因此,对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的实践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的实践历程与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从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的政策性文件、工作会议以及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如果以时间为节点,标志性事件、政策以及活动特征为依据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将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的实践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启蒙阶段、探索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以及深化改革阶段。新媒体在少先队活动中应用的实践历程就证明了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是具有可行性的。对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少先队活动中的应用,传统媒体存在活动资源应用不灵活、活动过程体验与互动欠缺、活动传播效果有限等局限性。新媒体则具有充实少先队活动内容、拓宽少先队活动平台、丰富少先队活动载体、拉近少先队辅导员与少先队员距离等优势。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体呈现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势头,对少先队活动的影响力也在持续增强。新媒体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少先队活动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新媒体能给少先队活动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可能。因此,将新媒体应用于活动中是少先队活动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开创少先队教育新局面的新思路。调查表明,目前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具有接受认可普遍化、应用形式多元化、应用范围宽泛化、应用能力差异化等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辅导员对新媒体的认知不够清晰、对新媒体应用于活动的看法存在偏差、新媒体应用于活动中的条件欠佳、新媒体应用于活动的实践流于形式、新媒体应用于活动中的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从辅导员、少先队员和少先队三个层面来探讨其原因,表现为:辅导员新媒体素养不足、辅导员活动理念陈旧、新媒体建设不够完善、辅导员创新意识淡薄、少先队员主体性不凸显。实现新媒体在少先队活动中的有效应用,需要依据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要以传播过程理论来奠定新媒体的应用基础、以全面发展理论来明确新媒体的应用目标、以建构主义理论来厘清新媒体的应用思路;还应要厘清并处理好如下基本关系,包括新媒体与少先队员的关系、新媒体与少先队辅导员的关系、新媒体与少先队组织的关系;在实践中,要通过认清优势,更新活动理念、加强培训,提高新媒体素养、加大投入,建设队属新媒体等措施来提升新媒体在活动中应用的实效。

刘小春[2](2021)在《智慧云课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指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1)在信息化、数字化教学背景下,创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智慧云课堂就是其中之一。四川省某中学校也积极开展智慧课云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本文采用的是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叙写我在自己所任教的学校四川省某中学参与智慧云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经历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我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梳理、分析,介绍了智慧云课堂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并在本校高2019级的两个平行班进行高中物理常态化智慧云课堂的实践研究。整个教学实践完成后,我对所在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实施教学的物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利用智慧云课堂教学有效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本文的研究,意在以我的亲身体验为没有用过智慧云课堂的农村中学老师分享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或是为即将采用智慧云课堂教学的老师提供一些参考。同时,通过使用效果反思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的利弊,以期待在后期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也使智慧云课堂在农村中学能更好的落地生根和推广。

毛和荣[3](202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及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系统梳理,总结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地域特征、历史影响、历史地位及发展规律;通过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各历史发展阶段的梳理及传播学分析,以及中国-阿尔及利亚中医中心(中阿中医中心)建设过程回顾及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实践分析,揭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规律,为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提供有益参考,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更好“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方法1.通过查阅地方志、卫生志、文化志、医学史、学术论着、政策文件等文献资料,并通过实地考察蕲春、荆州、神农架等地,对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及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考证。2.通过深度访谈荆楚中医药文化专家、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医疗援外项目负责人、医疗援外翻译、医生等,获取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对外交流传播的第一手数据、信息,弥补纯文献资料的不足,为提出有针对性论点和建议提供参考。3.通过河南、江西、荆楚等地域性中医药文化的比较研究及荆楚本地各次区域中医药文化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的对比,归纳总结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地域特色、历史地位及发展规律,为地域性中医药文化发展与对外交流传播提供借鉴。4.通过中阿中医中心这个重要平台建设的过程回顾与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案例分析,透视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规律,剖析“一带一路”战略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逻辑关联。5.通过将预设的理论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实践相结合,剖析相关理论对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实践的指导意义,为当下及未来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有益的思考。结果1.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经历了孕育发展期(远古时代-商朝)、发展定型期(西周-秦朝)、快速发展期(西汉-南北朝)、继承发展期(隋朝-元朝)、发展高峰期(明朝-清朝)、发展徘徊期(民国-解放前)、恢复发展期(解放后-20世纪末)、全面发展期(21世纪以来)。荆楚中医药文化在每个时期都产生了较重要的历史影响。2.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经历了孕育发展期(明朝以前)、黄金发展期(明清时期)、发展滞缓期(民国-改革开放前)、全面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每个阶段都留有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传播学特征。3.“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了中阿中医中心的建设进程。中阿中医中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面临体制不畅、缺乏长远规划、存在潜在传播风险等现实困境。从传播学视角看,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传播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反馈与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4.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五大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五大要素又自成体系,构成了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完整体系。结论1.荆楚文化和传统中医药文化为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荆楚中医药文化反过来也为荆楚文化和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荆楚中医药文化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域特色,集中体现为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汇通南北、开拓创新、内涵丰富等特征,同时存在地域、科目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未来发展应对相关问题给予关切和处理,以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的良性和全面发展。2.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进步、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对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在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史上,李时珍中医药文化特别是《本草纲目》一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上,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以自发为主。随着文化软实力重要性的日益提高,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越来越紧密地与国家外交战略和国家利益结合在一起。3.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历史证明,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效果不仅与文化自身的影响力有关,而且与国家的战略规划、政策支持,特别是中医药临床疗效等因素息息相关。4.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五大要素自成体系,五大要素体系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完整体系对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意义。5.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还取决于各级政府在相关事务上的顶层设计,取决于荆楚中医药文化自身内涵尤其是其普适价值的挖掘和现代话语体系的构建。另外,培养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在中医药学、外语、跨文化交际、国际政治、当地法律、传播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亦显得尤为重要。

丁俊杰[4](2020)在《K市学会秘书长专职化发展研究 ——基于对56个市级学会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绘就了国家科技创新全面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国家科技创新的发展部署了新战略,提出了新挑战。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实现爬坡迈坎的跨越式发展,对加强科技治理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治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以学会为代表的科技社团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的深化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从学会的发展历史进程来看,学会推进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在于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升内部治理能力。从学会的发展实践来看,内部治理不规范、治理能力不显着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会人力资源制度的不健全。建立完善的学会人力资源制度,关键在于推动学会秘书长专职化。专职秘书长的专业素养不仅能提高学会决策执行的水平,还能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执行团队。专职秘书长的专业管理不仅可以推动学会内部管理科学化和有序化,还能促使学会内部治理规范化和有效化,最终实现学会发展现代化,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本论文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同阶段学会秘书长的发展形态及职业特点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以K市56个市级学会为研究对象,对其学会秘书长的职业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对K市学会秘书长实现专职化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梳理,针对K市学会推行专职秘书长不理想的现状提出系统解决对策。具体而言,推行学会实现秘书长专职化需要内外结合形成推力,外部要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引领作用。内部要根据改革实际、结合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尚未实现秘书长专职化的挂靠型学会,要通过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来推进专职秘书长的发展;对于正在尝试秘书长专职化的支撑型学会,应着力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全面实现秘书长的专职化发展;对于已经实现秘书长专职化的独立型学会,应突出党建规范作用,促进秘书长的转型,以此实现学会的升级发展。

程海港[5](2020)在《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2020年实现政务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显着提升的工作目标。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作为衡量和检验政务公开水平、质量和能力的工具,也是提升政务公开透明度、实用性的手段。自2016年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以来,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开展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但实践中经验匮乏且缺少有力的理论指导。因此,对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的实然性分析和应然性研究正当其时,以引发学术界对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的广泛重视和思考,亦成为当前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工作的有力抓手。本文在以往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厘定出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以及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的概念,勾勒出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的主体、对象、内容、流程、方法、经费六大核心要素,引入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治理理论,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网络调研、比较分析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实践进行研究。在对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和县级政府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实践网络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地方各级政府的评估实践现状进行多维度的全面分析,指出了评估实践中存在推进缓慢、项目采购不够透明、评估主体缺乏独立性、信息不对称、缺乏公众参与、结果应用有限的问题。地方各级政府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反映出我国政府当前开展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的动力不足、法规不健全、评估结果监督机制不强等。因此,本文提出通过正视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深化政务公开组织机构改革、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法规机制、积极培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加强评估结果的考核监督五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为评估实践提供智力支持、理论规范、方向指引,促进“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的规范化、制度化机制建设,以此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郭春倩[6](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文本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部分,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步伐也在逐渐加快。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尤其是2019年1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建带团建、队建,加强少先队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意见》,极大地推进了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全面深入的步伐。同时鉴于当前少先队辅导员队伍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了解并剖析我国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的发展规律和特征就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依据孙绵涛教授科学教师政策的框架,运用文本分析法、文献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SPSS、ROSTCM、NETDRAW等分析软件,按照改革开放初期恢复秩序阶段、初步发展阶段、稳步推进阶段、新时代全面深入阶段四条发展进程,从政策文本的基本信息、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素质、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管理和培养制度、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待遇保障四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受到国家不同职能部门的联合支持,且政策文本随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逐渐呈现系统化特征;第二,政策文本中的辅导员素质从要求思想道德素质与能力素质走向综合素质追求;第三,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和培养制度从最初的不健全走向当今以规范化管理和专业化培养为政策目标的制度;第四,辅导员待遇保障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欠缺状态到当今建立可行的辅导员奖励机制和“双线晋升”制度。此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还呈现出以下特征:政策关注点依据时代的社会环境阶梯式推进;在信息时代充分利用网络渠道建设辅导员队伍;统筹整合社会多方面资源来构建辅导员培训的社会化体系;辅导员队伍建设正在走向规范化。同时,进一步对我国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的不足进行了深入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对农村辅导员的关注仍不足,亟需完善相关政策;当前规范性政策内容的实操性不强,需要细化相关条例;辅导员工作考核标准不详尽,可依据实际情况细化相关内容;政策内容整体呈现重素质轻待遇现象,亟需健全辅导员待遇保障政策。

梁茜[7](2020)在《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研究》文中提出教育对社会平等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人们在追求更高质量的教育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更高层次的公平。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并展开的,过程属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因此,对于教育公平的理解也应建立在“过程”的基础之上。瑞典教育学家胡森认为教育过程是指学生入学之后所接受的教育的中间性阶段,过程公平意味着以平等为基础,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所采取的不同对待方式。本文认为,这种“平等基础上的差异对待”不仅指向狭义层面的师生交往,也涵盖了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资源分配和程序执行过程,正是这些过程描绘了学校教育的真实风貌,也构成了审视教育公平的具体情境。尤其是在当前我国高中入学率不断提升,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获得高中教育的“入场券”的前提下,学生是否能够进一步享有足够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过程亟待关注,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考察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实然状态和现实困境,以期为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公平提供建议与思考。基于对国内外相关教育公平理论的梳理,从公平的“维度-程度”视角来分析普通高中学校的教育资源分配过程、教育程序执行过程和人际互动过程,以平等对待、弱势补偿和差异引领三种层层递进的公平“尺度”来考量不同教育过程场域中公平的实现程度、困境表现及成因机制。在具体的研究范式中,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力求在分析问题时使两者互为补充、互相验证,综合运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比较法,对我国19个省份的15000余名普通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60余名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度的访谈,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资料,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实然现状、群体间差异、公平困境、相关的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研究发现:第一,教育过程公平的程度在不同的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班级之间和个体之间均具有显着差异,其中,校际之间的差异大于区域之间,个体之间的差异大于区域、校际和班级之间,由此可以推断目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公平的矛盾主要存在于生生之间和学校之间,对于公平的关注应从促进区域均衡逐渐转向促进校际均衡和提升学生的个体公平感。从公平的影响因素来看,当前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受到“家庭资本”这一先赋性因素的影响较小,受到“学校资本”,包括师资水平、班级规模、学校层次、班级层次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学生个体的学习信念感对教育过程公平也有显着影响。第二,在教育过程公平不同维度的表现中,分配公平中的资源配置维度、程序公平中的权利自主维度和互动公平中的差别对待维度的得分较低,结合访谈资料对于相关困境进行梳理,发现资源配置方面的困境表现为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改革配套的资源补偿不足;权利自主方面的困境主要表现为程序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的隐性分层以及学校对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干预和剥夺;平等基础上的差别对待是当前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主要的难点与痛点,研究结果表明囿于资源匮乏和理念偏差等原因,在学校内部的师生互动中,基本的“平等对待”问题尚待改善,基于不同学生个性和需要的“差别对待”更难以落实。第三,受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启发,普通高中教育过程不公平的困境成因可以归纳为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以及文化认知性要素。其中,规制性要素体现为缺乏多方参与和精准调研的“自上而下”教育政策逻辑、“以县为主”的管理与财政体制的严峻挑战以及教师考核制度的负向影响;规范性要素体现为普通高中承担的功利性社会责任和舆论、学校管理者引领的“分数至上”的师生行为规范以及教育评价导向变迁的路径依赖;文化-认知性要素体现为学校内部的文化区隔、教师个人的公平理念、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消极参与等因素对于互动过程公平的消极干扰。基于以上研究发现,从优化教育制度设计与执行过程、提升教育资源供给的质与量、以差异公平理念引领高中育人改革实践和重视学校内部的互动公平四个方面思考促进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可能性建议,综合制度公平、理念公平、资源公平和关系公平的视角,探索以教育过程公平理念指导普通高中教育在评价方式、资源供给方式、学校管理方式转型的可能性路径,为促进我国高中教育走向“公平而有质量”提供支持。

刘飒爽[8](2020)在《少先队活动仪式感的意义及其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仪式感既可以指某种事、物或活动所传达出的仪式意蕴,也指主体通过这些载体的仪式意蕴所产生的一种“此刻与其他时刻不一样”的真实内心感受与形成的情感共鸣。这种仪式感可以对其载体意义的表达起到助力作用,使参与者深刻认识到载体所传达出的思想内涵,从而引导参与者的思想和行为发展。在充满仪式感的少先队活动中,少先队员体验到一种深刻的“此刻与其他时刻不一样”的神圣庄严感受。这种感受能够助力少先队活动传达出不同的讯息,培养少先队员的使命感、归属感、责任感、神圣感和认同感,成为提高少先队活动实效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因此,在少先队活动的过程中,少先队组织者应具有政治和思想敏感性,全面挖掘少先队活动仪式感的价值,在实现少先队活动仪式感意义的基础上,优化少先队活动的实际效果,促进少先队员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少先队活动仪式感的效用可以通过少先队活动的各个环节、借助在少先队活动中各种维度得以体现。本文从厘清仪式感的概念入手,探讨在少先队活动中少先队活动仪式感的表达维度及其意义。通过在实际中对少先队活动的观察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发现在当下的少先队活动教育中,少先队活动组织者对仪式感的重视程度较高,在活动中能够注重少先队员的主观感受,活动设置上注重灵活性和多样性,仪式感对队员产生了一系列的积极影响。但仍存在一定的现实困境,包括组织者对活动仪式感的领悟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活动程序“形式化”,使仪式感表面化;缺乏有效的少先队活动仪式感评价体系;仪式感教化功能发挥不充分。为此,建议组织者应加强对少先队活动仪式感内在意义的认同,能够注重少先队活动仪式感在实际中的实效性,优化少先队活动仪式感的评价体系,以更好地彰显少先队活动仪式感,进一步提高少先队活动的教育实效。

吴传刚[9](2019)在《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改进研究》文中提出自古以来各国都有对于教师标准的关注,但对于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则是在教师专业化研究背景下展开的。到20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标准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我国对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起步较晚,是在21世纪初开始的,但发展较快,研究成果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初步的成绩。特别是2012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园及中小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基本要求,正式开启了教师专业标准改革之路。这里选取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的梳理与比较,分析探求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要素——标准,并寻找教师“标准”发展的历史逻辑及现实规律,探求专业化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理论基础及完善策略。研究中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搜集了我国自1896年开始至2019年的我国关于中小学教师标准相关的大量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比较借鉴了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的教师标准发展中的基本经验。调查了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情况。从中发现了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存在诸如工具理性过强人文关怀不足、对时代新要求反映不足、对在职教师要求不足、对新技术应用要求不足等问题。并依据人本理论、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等理论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实际,提出了从丰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内容、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职前职后层次结构、保障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作用发挥、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水平四个方面的策略来完善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杨英[10](2018)在《以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现代化的中国探索研究》文中提出信息化深刻影响教育,以信息化全面推动教学现代化既是时代性的崭新课题,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职教界围绕此大胆探索创新,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开展丰富的创新实践,改变了我国职业教学的落后面貌。系统研究我国以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创新实践,有助于丰富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有助于讲好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故事,有助于促进我国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现代化更好发展。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围绕以信息化推动我国职教教学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发展进行研究,总结经验,提出优化发展策略,重点探讨以下内容:一是探讨以信息化推动我国职教教师现代化的创新实践,对职教教师的现代化发展过程、路径、典型做法与创新经验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中国特色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职业教学信息化大赛的发展与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发展之策。实现教师的现代化是教学现代化的前提,因此对以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师现代化发展的探讨也是本研究的核心。二是探讨信息化资源对于职教教学现代化的重要价值,研究分析我国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资源现代化的创新探索、典型经验,探讨促进现代优质职教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策略,尤其是“公建共享”建设的专业资源库的优化发展。三是探讨管理在职教教学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分析我国职教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维度与实践价值,总结创新实践经验,对我国职教特色的两大信息化组织的作为进行探讨,并针对教学管理现代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之策。四是探讨评价在职教教学现代化中重要地位,分析评价主体、内容及工具的现代化特征,提出有效融合“人评+机评”以提升我国职教教学评价的现代性,总结我国职教教学评价现代化的创新实践经验。

二、二○○三年学会工作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三年学会工作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的实践与理性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少先队活动
        2.新媒体在教育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3.少先队改革的需求
    (二)研究意义
        1.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少先队活动理论
        2.有助于指导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实践
        3.有助于提升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效果
    (三)研究综述
        1.少先队活动的相关研究
        2.新媒体的相关研究
        3.少先队活动与新媒体的相关研究
    (四)基本概念厘定
        1.媒体
        2.新媒体
        3.活动
        4.少先队活动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的实践历程
    (一)启蒙阶段
    (二)探索阶段
        1.建设专属网络阵地
        2.通过互联网开展活动
        3.开始引导健康上网
    (三)快速发展阶段
        1.高度重视新媒体
        2.加强新媒体阵地建设
        3.积极探索新应用
    (四)深化改革阶段
        1.在认识基础上强力推动
        2.积极促进媒体融合发展
        3.不断延伸新媒体应用
二、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的必要性
    (一)传统媒体应用于活动中的局限
        1.信息资源应用不灵活
        2.活动过程互动欠缺
        3.活动传播效果有限
    (二)新媒体应用于活动中的优势
        1.充实少先队活动内容
        2.拓宽少先队活动平台
        3.丰富少先队活动载体
        4.拉近辅导员与队员距离
三、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的现状
    (一)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的调查对象及工具
        1.调查对象
        2.调查工具
    (二)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的总体状况
        1.对新媒体的认知
        2.对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的看法
        3.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中的条件
        4.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的具体实践
        5.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中的效果
    (三)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的差异分析
        1.不同类别辅导员的应用状况
        2.不同任职时长辅导员的应用状况
    (四)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的现状调查小结
        1.接受认可普遍化
        2.应用方式多元化
        3.应用范围宽泛化
        4.应用能力差异化
四、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对新媒体认知不够清晰
        2.对新媒体应用于活动看法存在偏差
        3.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条件欠佳
        4.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实践流于形式
        5.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效果不理想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辅导员新媒体素养不足
        2.辅导员活动理念陈旧
        3.新媒体建设不够完善
        4.辅导员创新意识浅薄
        5.少先队员主体性不凸显
五、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的理性思考
    (一)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应遵循的实践依据
        1.传播过程理论:奠定新媒体应用基础
        2.全面发展理论:明确新媒体应用目标
        3.建构主义理论:厘清新媒体应用思路
    (二)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应处理好的基本关系
        1.新媒体与少先队员的关系
        2.新媒体与少先队辅导员的关系
        3.新媒体与少先队组织的关系
    (三)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的优化策略
        1.认清优势,更新活动理念
        2.加强培训,提升新媒体素养
        3.加大投入,建设队属新媒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新媒体在少先队活动中的应用状况调研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智慧云课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个人经历
    1.2 学校背景
2 初遇智慧云课堂的忐忑与惊喜
    2.1 初遇智慧云课堂的忐忑
        2.1.1 偶遇智慧云课堂
        2.1.2 初识智慧云课堂
        2.1.3 智慧云课堂的研究现状
    2.2 初遇智慧云课堂的惊喜
3 初探智慧云课堂的奥秘
    3.1 参与智慧云课堂的教学实践
    3.2 初尝智慧课堂的的“甜头”
    3.3 对智慧云课堂“意犹未尽”
4 学习常态化智慧云课堂教学模式
    4.1 常态化智慧云课堂
    4.2 深入了解智慧云课堂的功能
        4.2.1 课前备课及推送资源
        4.2.2 课堂实录及回放
        4.2.3 微课制作
        4.2.4 课后辅导
    4.3 常态化智慧云课堂教学实践的一般环节
        4.3.1 课前
        4.3.2 课中
        4.3.3 课后
5 常态化智慧云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5.1 新授课
    5.2 习题课
    5.3 试卷评讲课
6 常态化智慧云课堂的课后探索
    6.1 智慧云课堂助我培优补弱
    6.2 智慧云课堂助力期末复习
    6.3 智慧云课堂优化假期促学
        6.3.1 假期促学策略
        6.3.2 假期促学反思
        6.3.3 改进后的假期促学策略
        6.3.4 假期促学中的二次反思
7 常态化智慧云课堂教学实践调查
    7.1 教师问卷调查
    7.2 学生问卷调查
    7.3 师生访谈记录
        7.3.1 学生访谈记录
        7.3.2 教师访谈记录
8 智慧云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9 智慧云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总结与建议
    9.1 智慧云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9.2 智慧云课堂的教学建议
    9.3 智慧云课堂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绪论
    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 选题缘起
        1.1.1 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凸显
        1.1.2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受到各方重视
        1.1.3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1.1.4 地域性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助推“一带一路”倡议
        1.2 研究意义
        1.2.1 有助于推动地域性中医药文化的深入研究
        1.2.2 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1.2.3 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
    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2.1 研究对象
        2.2 概念界定
        2.2.1 荆楚文化
        2.2.2 中医药文化
        2.2.3 荆楚中医药文化
        2.2.4 “一带一路”
        2.2.5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4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4.1 研究内容
        4.2 基本框架
    5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5.1 研究重点
        5.2 研究难点
        5.3 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 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历史与发展特征
    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源流
    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历史影响
        2.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孕育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1.1 孕育发展期(远古-商朝)
        2.1.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定型期与历史影响
        2.2.1 发展定型期(西周-秦朝)
        2.2.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3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快速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3.1 快速发展期(西汉-南北朝)
        2.3.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4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4.1 继承发展期(隋朝-元朝)
        2.4.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5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高峰期与历史影响
        2.5.1 发展高峰期(明朝-清朝)
        2.5.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6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徘徊期与历史影响
        2.6.1 发展徘徊期(1912 年-1949 年)
        2.6.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7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恢复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7.1 恢复发展期(1949 年-20 世纪末)
        2.7.2 本阶段历史影响
        2.8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全面发展期与历史影响
        2.8.1 全面发展期(21 世纪以来)
        2.8.2 本阶段历史影响
    3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特征与发展规律
        3.1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特征
        3.2 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规律
    4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理论基础
    1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论
        1.1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论的提出
        1.2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渊源
        1.3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内涵要义
        1.4 中医药文化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
    2 文化对外传播理论
        2.1 文化对外传播的内涵要义
        2.2 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价值
        2.3 文化对外传播与“一带一路”
        2.4 文化对外传播理论与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第四部分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与启示
    1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历史发展阶段与传播学分析
        1.1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孕育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1.1.1 孕育发展期(明朝以前)
        1.1.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1.2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黄金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1.2.1 黄金发展期(明清时期)
        1.2.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1.3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发展滞缓期与传播学分析
        1.3.1 发展滞缓期(1912 年-1978 年)
        1.3.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1.4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全面发展期与传播学分析
        1.4.1 全面发展期(1978 年以来)
        1.4.2 本阶段传播学分析
    2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经验启示
    3 本章小结
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中阿中医中心与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1 中阿中医中心建立背景
        1.1 历史基础
        1.1.1 中医药医疗实践基础
        1.1.2 中医药文化传播基础
        1.2 现实因素
        1.2.1 阿尔及利亚人民不断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
        1.2.2 中医药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
    2 中阿中医中心建设概况
        2.1 建设过程
        2.2 建设模式
        2.3 建设成效
        2.4 建设困境
    3 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实践分析
        3.1 传播主体分析
        3.2 传播内容分析
        3.3 传播媒介分析
        3.4 传播受众分析
        3.5 传播效果分析
    4 基于中阿中医中心的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反思
    5 本章小结
第六部分 构建“一带一路”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
    1 “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意义
        1.1 坚定荆楚中医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彰显荆楚中医药文化独特魅力
        1.2 增强荆楚中医药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1.3 服务“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助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2 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对接
        2.2 推动荆楚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荆楚中医药文化的普适价值
        2.3 增强多元传播要素的协同效应,构建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体系
    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荆楚中医药文化发展大事记
附录三 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大事记
附录四 专家官员访谈录
    4-1 温长路教授访谈录(节选)
    4-2 吕文亮教授访谈录(节选)
    4-3 巴元明教授访谈录(节选)
    4-4 周仲瑜教授访谈录(节选)
    4-5 胡峰队长访谈录(节选)
    4-6 王莎主任电话访谈录(节选)
    4-7 胡海涛老师访谈录(节选)
附录五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编(译)着作
致谢

(4)K市学会秘书长专职化发展研究 ——基于对56个市级学会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研究评论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内卷化理论
        二、资源依赖理论
        三、委托代理理论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会秘书长的职业发展
    第一节 “挂靠”阶段的学会秘书长(1958年——1986年)
        一、“挂靠”阶段学会秘书长的发展形态及职业特点
        二、“挂靠”阶段学会秘书长与内部管理主体的互动
        三、小结
    第二节 “支撑”阶段的学会秘书长(1985年——2011年)
        一、“支撑”阶段学会秘书长的发展形态及职业特点
        二、“支撑”阶段学会秘书长与内部管理主体的互动
        三、小结
    第三节 “独立”阶段的学会秘书长(2012年——至今)
        一、“独立”阶段学会秘书长的发展形态及职业特点
        二、“独立”阶段学会秘书长与内部管理主体的互动
        三、小结
第三章 K市学会秘书长专职化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K市学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在曲折历史中艰难前进
        二、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
        三、在深化改革中自我革新
    第二节 K市学会秘书长的职业现状调查
        一、聘用方式
        二、年龄结构
        三、学历教育
        四、薪酬水平
        五、社会保障
    第三节 K市学会秘书长职业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人员结构呈现老龄化
        二、科学化管理水平不高
        三、专业化水平较低
        四、激励机制不健全
        五、专职化发展不理想
    第四节 K市学会秘书长实现专职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挂靠体制后遗症
        二、“两长”角色冲突
        三、内部治理理念滞后
        四、陷入资源依赖恶性循环
第四章 推动K市学会秘书长实现专职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宏观优化政策环境
        一、健全法律制度
        二、完善政策体系
        三、强化财政支持
        四、推动人事改革
    第二节 中观加强科协引领
        一、分类指导、系统推进
        二、统筹协调、因势利导
        三、加强宣传、立体培训
    第三节 微观创新学会改革
        一、挂靠型学会: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二、支撑型学会:着力提升内部治理
        三、独立型学会:加强党建规范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应用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的概念、内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政务公开
        2.1.2 第三方评估
        2.1.3 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
    2.2 核心要素
        2.2.1 评估主体
        2.2.2 评估对象
        2.2.3 评估内容
        2.2.4 评估流程
        2.2.5 评估方法
        2.2.6 评估经费
    2.3 理论基础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3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4 治理理论
第3章 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的现状
    3.1 评估实践发展历程
    3.2 地方政府评估实践
        3.2.1 省级政府评估实践
        3.2.2 市级政府评估实践
        3.2.3 县级政府评估实践
    3.3 评估实践现状分析
        3.3.1 评估实践层级多样
        3.3.2 项目采购方式多元
        3.3.3 评估经费财政保障
        3.3.4 评估主体来源广泛
        3.3.5 评估依据法规政策
        3.3.6 评估内容贴近公众
        3.3.7 评估方式人机结合
        3.3.8 评估过程分段实施
第4章 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的问题及其成因
    4.1 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存在的问题
        4.1.1 评估实践推进缓慢
        4.1.2 项目采购不够透明
        4.1.3 评估主体不够独立
        4.1.4 评估信息不对称
        4.1.5 评估缺乏公众参与
        4.1.6 评估结果应用有限
    4.2 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问题的原因
        4.2.1 实施第三方评估的动力不足
        4.2.2 政务公开组织机构职权不清
        4.2.3 政务公开第三评估法规不健全
        4.2.4 第三方评估机构专业化程度低
        4.2.5 缺乏对评估反馈结果的监督
第5章 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的改进对策
    5.1 正视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
        5.1.1 转变行政管理观念
        5.1.2 强化社会公众认知
    5.2 深化政务公开组织机构改革
        5.2.1 加快机构改革步伐
        5.2.2 明确机构权力责任
    5.3 建立健全评估法规机制
        5.3.1 加快评估法制化建设
        5.3.2 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5.4 积极培育第三方评估机构
        5.4.1 加强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政策扶持
        5.4.2 第三方评估机构要提升评估能力
    5.5 加强对评估结果考核监督
        5.5.1 充分利用评估反馈结果
        5.5.2 推动绩效考核公开透明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6.3 论文的创新点
    6.4 论文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文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党和国家对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
        1.1.2 当前少先队辅导员队伍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当前国外基础教育教师政策研究现状
        1.3.2 当前国内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发展研究现状
    1.4 核心概念
        1.4.1 少先队辅导员队伍
        1.4.2 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
        1.4.3 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
    1.5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6 研究设计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对象与内容
        1.6.3 研究方法
        1.6.4 文本分析框架
2 政策文本基本信息分析
    2.1 政策发布时间分析
    2.2 政策发布的权威部门分析
    2.3 政策文本类型分析
    2.4 政策关联文件分析
        2.4.1 改革开放初期各政策节点间尚处于离散状态
        2.4.2 1983年-2003年呈现以多项政策为中心的网络结构
        2.4.3 2004年-2016年政策网络的中心性明显增强
        2.4.4 新时代早期已经呈现出初具系统的政策网络关系图
3 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文本中素质方面的分析
    3.1 改革开放初期因队伍扩建需要而弱化文化素质要求
    3.2 1983年-2003年逐渐追求更高的文化素质
    3.3 2004年-2016年能力素质要求愈显详实
    3.4 新时代早期能力素质培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并重
4 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文本中管理和培养制度的分析
    4.1 改革开放初期管理和培养制度总体呈现弱势状态
    4.2 1983年-2003年辅导员培训体系迅速建立
    4.3 2004年-2016年少先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训仍是本阶段的主要任务
    4.4 新时代早期注重优秀师资注入少先队辅导员队伍
5 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文本中待遇保障层面的分析
    5.1 改革开放初期辅导员队伍的待遇保障建设严重不足
    5.2 1983年-2003年首要建设辅导员奖励机制
    5.3 2004年-2016年注重完善奖励机制和职称岗位晋升路径
    5.4 “双线晋升”制度是新时代早期待遇保障政策的重点建设内容
6 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6.1 改革开放以来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历年政策阶段性总结
        6.1.1 恢复秩序阶段:政策文本整体呈现出不系统、不规范的特点
        6.1.2 初步发展阶段:政策文本规范性增强,少先队工作开展依据更科学,专业化建设逐步跟进
        6.1.3 稳步推进阶段:政策条例逐渐细化、重要政策相继出台、大量学术性政策发布
        6.1.4 全面深入阶段:专业取向性政策、学术取向性政策以及专门队建政策合力推动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深入发展
    6.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的特征
        6.2.1 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关注点依据时代的社会环境阶梯式推进
        6.2.2 信息时代充分利用网络渠道建设少先队辅导员队伍
        6.2.3 统筹整合社会多方面资源构建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的社会化体系
        6.2.4 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正在走向规范化
    6.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的不足与反思
        6.3.1 对农村少先队辅导员的关注仍不足,亟需完善相关政策
        6.3.2 规范性政策文本内容的实操性不强,需要细化相关条例内容
        6.3.3 辅导员工作考核标准不详尽,可依据实际情况细化相关内容
        6.3.4 政策内容整体呈现重素质轻待遇现象,亟需健全待遇保障政策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缘起
        一、从起点公平到过程公平的教育发展趋势
        二、从简单平等到个性关怀的公平理念深化
        三、从效率优先到内涵发展的高中办学转型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意义
        一、主要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普通高中教育
        二、教育过程
        三、教育过程公平
    第四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问卷样本描述
        二、访谈样本描述
        三、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四、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节 历史回顾:教育公平的溯源与脉络研究
        一、阶级特权的式微与人权平等思想的启蒙
        二、公立学校的普及与平等受教育权的保障
        三、考试制度的确立与能力为本理念的深入
        四、学生发展的需要与过程公平观的探索
    第二节 概念检视:教育过程公平的内涵与结构研究
        一、基于宏观政策视角的观点
        二、基于课程与教学视角的观点
        三、基于师生互动视角的观点
    第三节 政策演进:普通高中教育公平的发展阶段研究
        一、结果至上的功利主义公平阶段
        二、规模扩充的数量公平阶段
        三、聚焦过程的比值公平阶段
    第四节 实践聚焦: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相关问题研究
        一、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问题探讨
        二、国外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问题探讨
        三、影响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因素梳理
    小结: 已有研究进展与局限
        一、国内外已有研究的进展
        二、待完善的研究局限与对本研究的生长点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公平的考量尺度
        一、约翰·罗尔斯:资源的分配与补偿
        二、罗伯特·诺齐克:平等的初始所有权
        三、罗纳德·德沃金:选择的自由与保障
        四、阿克塞尔·霍耐特:个性的承认与关怀
        五、上述公平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二节 公平问题的分析视角
        一、组织公平感理论
        二、新制度主义理论
        三、社会交往理论
    第三节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一、教育过程公平的维度分析
        二、教育过程公平的程度分析
    第四节 研究工具开发与检验
        一、问卷编制的步骤
        二、测量指标的选取
        三、问卷的试测和修正
        四、访谈提纲的编写与资料编码
        五、正式样本的描述及检验
    小结: 研究框架的形成与阐释
第四章 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实然状态
    第一节 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总体情况
        一、教育过程公平的分维度表现
        二、学生的公平需求情况
        三、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参与情况
    第二节 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群体间差异
        一、区域层面的差异
        二、校际层面的差异
        三、年级层面的差异
        四、班级层面的差异
        五、个体层面的差异
    第三节 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影响因素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与说明
        二、先赋性因素的影响
        三、自致性因素的影响
    小结: 数据结果与讨论
第五章 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困境表征
    第一节 分配过程不公平
        一、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二、资源供给的不充分
        三、改革配套的资源补偿不足
    第二节 程序过程不公平
        一、制度本身的公平性争议
        二、知识传递中的隐性分层
        三、对学生自主权利的干预与剥夺
    第三节 互动过程不公平
        一、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的现实矛盾
        二、对低成就学生群体的漠视与放弃
        三、人际交往中的刻板印象与标签效应
第六章 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困境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规制性要素
        一、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逻辑
        二、低重心管理体制的压力演绎
        三、教师考核制度的负向影响
    第二节 规范性要素
        一、普通高中承担的社会责任与舆论
        二、学校管理者引领的师生行为规范
        三、教育评价导向变迁的路径依赖
    第三节 文化-认知性要素
        一、教师的个体化公平观念与经历
        二、学校内部的文化区隔与排斥
        三、学生的消极参与及教师的负面期望
第七章 促进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的现实策略
    第一节 优化制度设计与执行过程
        一、弱化分数至上的高中升学奖励机制
        二、健全“上下互动”的政策执行机制
        三、构建为教师减负增能的考核评价体系
    第二节 提升教育资源供给的质与量
        一、鼓励高中学校集群发展
        二、以信息技术资源弥合师资差距
        三、重视学生的资源选择偏好
    第三节 强化高中育人改革的差异公平观
        一、促进课程中的普职要素融通
        二、鼓励从分层走向分类的特色高中建设
        三、优化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生涯教育体系
    第四节 重视学校内部的互动公平
        一、塑造良好的公平文化氛围
        二、以公平三原则指导教育实践
        三、关注学生的公平观与公平体验
结语: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局限之处
    第四节 余论与展望
中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附录一、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调查问卷
附录二、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访谈提纲
附录三、量表的独立样本T检验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8)少先队活动仪式感的意义及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自然观察法
    四、已有研究述评
        (一)关于少先队活动的研究
        (二)关于少先队活动现状的研究
        (三)关于仪式感、仪式教育的研究
        (四)关于少先队仪式教育的研究
第一章 少先队活动仪式感的厘清
    第一节 少先队活动仪式感的含义
        一、仪式感
        二、少先队活动仪式感
    第二节 少先队活动仪式感的意义
        一、唤醒少先队员的组织情感
        二、促进少先队员的身份认同
        三、实现少先队组织的聚合
    第三节 少先队活动仪式感的表达维度
        一、标志中的仪式感
        二、礼仪中的仪式感
        三、仪式中的仪式感
        四、主题中的仪式感
第二章 少先队活动仪式感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当前少先队活动开展情况
        一、学校情况简介
        二、少先队活动设置情况
    第二节 少先队活动仪式感的现实体现
        一、活动组织者对仪式感重视程度较高
        二、关注少先队员主观感受
        三、活动主题丰富灵活
        四、对队员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节 少先队活动仪式感彰显的现实困境
        一、组织者对活动仪式感的领悟能力参差不齐
        二、活动程序“形式化”致使仪式感表面化
        三、缺乏有效的少先队活动仪式感评价体系
        四、仪式感教化功能发挥不充分
第三章 少先队活动仪式感有效表达的促进策略
    第一节 强化组织者对少先队活动仪式感内在意义的认同
        一、提高对少先队活动仪式感的认知
        二、重视营造少先队活动仪式感氛围
        三、依托交流加深仪式感意义认同感
    第二节 注重少先队活动仪式感的实效性
        一、增强少先队活动主题的实用价值
        二、夯实少先队活动礼仪与仪式规范
        三、摒弃“形式化”,深化活动仪式感
    第三节 优化少先队活动仪式感的评价体系
        一、明确评价主体
        二、拓展评价范围
        三、完善反馈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
        (二)“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师资格”与“教师资格认证”
        (四)“中小学教师”与“教师专业标准”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拟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研究综述
    一、教师专业化的研究
    二、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三、关于教师资格的研究
    四、关于文献的评价
第二章 稽古鉴今:我国中小学教师标准的历史演进
    一、清末时期的教师标准
    二、民国时期的教师标准
    三、新中国时期的教师标准
    四、历史的启示和借鉴
        (一)“标准”可以消解教师教育发展中的矛盾争议
        (二)标准中彰显我国文化特色
        (三)“标准”体现传承的价值
    五、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第三章 稽外鉴中:德法美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与启示
    一、德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
        (一)德国教师标准的形成与发展
        (二)德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确立与完善
    二、法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
        (一)法国教师标准的形成与发展
        (二)法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确立与完善
    三、美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
        (一)美国教师标准的形成与发展
        (二)美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确立与完善
    四、日本教师专业标准的历史演进
        (一)日本教师标准的形成与发展
        (二)日本教师专业标准的确立与完善
    五、德法美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一)丰富标准内容
        (二)形成标准体系
        (三)尊重本土文化
        (四)发展信息技术
第四章 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基于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工作状态调查
        (一)调查的目的
        (二)调查的工具与方法
        (三)样本的选择与数据采集
        (四)调查结果的总体概况说明
    二、基于调查、历史、国际比较发现教师专业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标准中工具理性过强,人文关怀不足
        (二)现行教师专业标准未反映出时代进步对教师的新要求
        (三)教师专业标准的层次划分不够清晰
        (四)教师专业标准中对教师掌握新信息技术的要求不足
        (五)教师专业标准监控制度缺失
第五章 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理论研究层面
        (一)缺乏对教师生命关怀的理论研究
        (二)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标准一致性研究缺乏
    二、专业标准制定的实践层面
        (一)未能全面遵循专业标准的制定原则
        (二)一体化的监督体系尚未形成
        (三)教师专业标准未能引导制度形成稳定的结构
第六章 完善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策略
    一、明确目的、科学定位,标准中体现对教师生命的关怀
        (一)深刻理解教师的“职业性”与“存在性”,彰显教师生命价值
        (二)构建“温暖”的教师专业标准,让教师拥有获得感与幸福感
    二、完善结构、丰富内容,构建教师专业标准的完整框架
        (一)依据教师专业结构完善教师专业标准结构框架
        (二)建立分级的教师专业标准
        (三)确立教师专业标准基本框架,动态更新专业标准内容
    三、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确保教师专业标准的先进性
        (一)提升教师专业标准的时代先进性
        (二)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教师专业标准
        (三)建立中国化的教师专业标准
    四、学科支撑、有效监控,为教师专业标准应用提供保障
        (一)推动学科建设为教师专业标准确立提供基础条件支撑
        (二)建立专业标准的监控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以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现代化的中国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化对职业教育有着革命性的影响
        1.1.2 国家层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
        1.1.3 职业教育教学现代化需要信息化推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价值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2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师现代化的探索研究
    2.1 职教教师现代化的内涵及特色
        2.1.1 职教教师现代化的内涵
        2.1.2 职教教师现代化的智慧启示
        2.1.3 职教教师现代化的信息路径
    2.2 以“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动的探索
        2.2.1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意义及对职教现代化的推动
        2.2.2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动职教教师现代化的做法与效果
    2.3 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推动的探索
        2.3.1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与时俱进
        2.3.2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质性分析
        2.3.3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量化分析
    2.4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师现代化发展
        2.4.1 提升职教教师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2.4.2 促进职教教师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2.4.3 加速职教教师专业技能的现代化
        2.4.4 增强职教教师社会关系的现代化
    2.5 我国职教教师现代化的优化发展
        2.5.1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启示
        2.5.2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启示
        2.5.3 “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的启示
        2.5.4 职教教师现代化优化发展的方向
        2.5.5 职教教师现代化优化提升的策略
3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资源和环境现代化的探索研究
    3.1 职教教学资源与环境现代化的内涵及意义
        3.1.1 职教教学资源与环境现代化的内涵
        3.1.2 职教教学资源与环境现代化的意义
    3.2 职教教学资源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3.2.1 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的探究
        3.2.2 职教教学资源现代化的其他探索
        3.2.3 职教教学资源创新发展的原则
        3.2.4 中国职教教学资源创新发展的再探索
    3.3 以“数字校园”建设推动的探究
        3.3.1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政策指导
        3.3.2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量化分析
        3.3.3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质性分析
        3.3.4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优化发展——智慧校园
4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管理现代化的探索研究
    4.1 职教教学管理的内容
    4.2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管理维度的现代化
        4.2.1 职教教师与学生
        4.2.2 教学资源与媒体
        4.2.3 教学过程与结果
        4.2.4 教学管理的管理
    4.3 职教教学管理现代化的问题分析
        4.3.1 管理主体
        4.3.2 管理内容
        4.3.3 管理平台
    4.4 职教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基本策略
        4.4.1 以人为本
        4.4.2 共管共治
        4.4.3 多元思维
        4.4.4 凸显特色
    4.5 中国职教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客观保障
        4.5.1 政策保障
        4.5.2 组织保障
        4.5.3 文化支撑
        4.5.4 技术支撑
    4.6 “互联网+”职教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4.6.1 应用“互联网+”教学管理平台
        4.6.2 依托“互联网+”社交管理工具
        4.6.3 信息化推动教学管理现代化的理性应对
5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评价现代化的探索研究
    5.1 职教教学评价主体的现代化
        5.1.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1.2 评价主体的智慧化
        5.1.3 评价主体的包容性
        5.1.4 评价主体的时代化
        5.1.5 评价主体的个性化
        5.1.6 评价主体的主动性
    5.2 职教教学评价内容的现代化
        5.2.1 对职教教师和学生的评价
        5.2.2 对职教教学目标和计划的评价
        5.2.3 对职教教学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5.2.4 对职教教学资源和环境的评价
        5.2.5 对职教教学管理和评价的评价
    5.3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评价现代化
        5.3.1 信息化推动职教教学评价改革的内容
        5.3.2 信息化提升职教教学评价的现代性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
        6.2.1 创新之处
        6.2.2 不足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二○○三年学会工作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媒体应用于少先队活动的实践与理性思考[D]. 曹绍娴.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智慧云课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刘小春.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一带一路”背景下荆楚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D]. 毛和荣.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K市学会秘书长专职化发展研究 ——基于对56个市级学会的实证研究[D]. 丁俊杰.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5]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问题及对策研究[D]. 程海港.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文本研究[D]. 郭春倩.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普通高中教育过程公平研究[D]. 梁茜.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2)
  • [8]少先队活动仪式感的意义及其实现[D]. 刘飒爽.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改进研究[D]. 吴传刚.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2)
  • [10]以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现代化的中国探索研究[D]. 杨英. 江苏师范大学, 2018(09)

标签:;  ;  

2003年学会工作重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