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移动取得佳绩

2000年中国移动取得佳绩

一、2000年中国移动硕果累累(论文文献综述)

黄锦南[1](2021)在《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世代友好邻邦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和先行先试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学科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已有成果大部分采用了基于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完全契合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本身固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质,忽略了国家形象系统内部的动力学特征和涌现。因此,本论文将网络科学的复杂网络方法引入国家形象研究,以检验该方法在国家形象系统研究中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的全部涉华报道和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与新冠疫情相关的部分涉华报道文本,构建了一大一小、一整体一局部的两种文本数据库,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结合诸如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中哈两国政府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官方媒体中的整体国家形象进行了全面挖掘和研究,并对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在哈官媒中的国家形象进行了具体的个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哈真理报》涉华报道主要展现了以下4个角度的中国形象:(1)哈萨克斯坦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2)哈萨克斯坦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3)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形象;(4)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对国别区域研究的方法创新作出探索,尝试复杂网络方法在国家形象研究中的应用;(2)挖掘和呈现“一带一路”和新冠疫情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真理报》中的中国形象;(3)为国家形象、国别区域、乃至其他领域研究者提供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的客观中国形象数据和真实报道文本。

蒋雅丽[2](2020)在《“5G+”数智引领未来 2020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强势来袭》文中认为2020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是5G商用一周年后的中国移动首场大型活动,也是疫情以来全球最高规格的信息通信行业大会之一。七届沉淀,丘山崇成。2020年11月19日,以"5G+融入百业,数智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20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即将拉开帷幕。自2013年以来,每届接近年尾举办的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都是业界翘首以盼的行业盛典,今年同样意义不凡——作为5G商用一周年后的中国移动首场大型活动,2020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也是疫情以来全

祁剑超[3](2020)在《电信企业基于EVA业绩评价的研究 ——以中国移动D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速日益减缓,但是国内竞争环境却日趋激烈,这无疑加剧了企业的生存压力,尤其是伴随着全业务经营的全面铺开,电信运营企业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迫使其必须要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追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战略举措,抢占市场份额,以此全面提升企业业绩。而要想满足这一目标,企业就必须要重视业绩评价工作。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原有电信企业业绩评价指标表现出明显的不适用性,无法准确、科学地衡量企业价值。相较之下,EVA(经济增加值)由于与企业价值创造存在日益密切的联系,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业绩考核中。2010年起,国资委要求电信运营企业必须要全面落实EVA业绩考核,以此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促进业绩增长。本次课题研究首先归纳与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EVA业绩评价体系应用现状,深入探讨与详述了我国电信行业发展现状、产业特征、电信运营企业概况以及传统业绩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其次,阐述EVA的基本理念和计算方法,并就EVA计算中各参数和需要调整的科目进行了说明,分析了基于EVA电信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优势和不足。再次,以中国移动D公司为例,根据其2014年到2018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EVA业绩评价分析,并对比分析了其与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差异,证明了EVA的优越性,并在此基础上,逐一分析与指出了中国移动D公司存在的内部管理问题,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意见。相较于传统业绩评价方法而言,EVA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电信营业企业的管理现状和经营风险,有利于帮助企业更好地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更针对性地规避经营管理风险,更高效地提升企业价值。

陈民豪[4](2020)在《5G时代DG公司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科技正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与应用缩短了产业变更的周期,不断改变了社会的各种形态,包括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等。电信作为科技产业变更的集中体现,正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移动通讯作为电信产业发展的焦点与热点,从1G开始,历经2G网络、3G网络、4G网络,目前正面临5G网络的升级换代。每一次的移动通讯网络升级换代都对电信行业、IT产业和国家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改写了行业的竞争格局,并推动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升级。然而,我国运营商的发展与IT行业的突飞猛进却形成鲜明对比,陷入了整体竞争力严重下降的状况,对于国家和社会的信息安全、IT基础设施的夯实构成重大挑战。因此,研究和提升我国电信企业竞争力成为十分迫切的理论和现实课题。目前,国家正在推动5G战略,在整个5G产业链的源头,我国拥有5G的国际认可的自主产权标准,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方向,将进一步深刻改变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下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占据领先位置,从而使中国的电信、互联网、电子商务从落后追赶变为全面超越,弯道超车成为可能。而作为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的电信运营企业在5G产业中承担建设、运营的责任,能否在为5G整个产业的繁荣和经济的飞跃发展提供加速器作用的基础上,同时提升运营商的经营效益,是整个电信行业在发展中需要重点考虑的焦点。DG公司在集团的5G规划中,起到先行试点的示范作用,一直处于市场竞争的最前沿阵地,各方均在此区域进行角逐搏弈,因此DG公司在推动5G产业的发展经验对集团的5G战略起到一个很好的验证作用。而作为一个区域公司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时候,其内部竞争力的高低将决定了其应变能力的高低,因此研究一个地方公司在5G时代下如何提升竞争力将为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电信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经营价值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论文基于企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从市场规模、技术要素、创新能力和转型能力方面等分析了DG公司在竞争力发展中的存在问题,围绕建立的钻石模型提出了在五个方面提升竞争力的措施:借助外力、转换经营理念、建立并强化转型能力、建立和完善企业创新机制、深化企业资本运作能力。通过论文的研究,取得了二个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创新成果。第一,构建了一个适合电信运营商提升竞争力的钻石模型。第二,点明了电信运营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重拾互联网思维、强化转型能力和促进创新转变,最终建立行业竞争力的实践标准。

向晴[5](2019)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文中研究说明电子图书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拥有版权并正式出版、发行,经过法律允许,以销售和服务为手段,最终实现阅读的一种非连续性出版物的文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使汉字得以被计算机处理,并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产生了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自90年代以来,我国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中国电子图书的形式在数据库商、图书馆、平台商、馆配商等的共同推动下几经变化,其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完善,逐渐改变了读者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但是,对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的梳理与总结不论在出版史,还是数字资源史中都较为欠缺。论文针对这一薄弱领域,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将中国电子图书的每个阶段和特定社会背景加以联系,旨在从源头开始,梳理其发端与形成过程,展现其丰富精彩的发展史。论文一方面阐述了电子图书的含义、类型及其相关概念,有助于明确什么是电子图书,为深入研究打好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从中国电子图书产业链中的主要角色入手,通过调查其生产、发行与使用环节等情况,有利于把握电子图书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参考建议。文章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网络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进行研究。从纵向上,根据中国电子图书每个阶段的特征并结合标志性事件,确认其产生于1991年,并将1991-2018年这一时期的发展情况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起源阶段(1991-1999)、兴起阶段(2000-2008年)、繁荣阶段(2009-2014)和转型阶段(2015-2018);在横向上,从社会背景、各阶段主要角色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不同时期电子图书的特征和发展状况。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绪论部分明确研究背景、意义和基本概念,概括电子图书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并阐述论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2)梳理中国电子图书的发展历史,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电子图书溯流求源(1991-1999)时期,通过对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分析,认为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与我国计算机存储介质变化、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等密不可分,是我国书籍形式不断演变的结果。并以1991年11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将《国共两党关系通史》以软盘形式连同其印刷版同时正式发行,成为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产生的标志,伴随其产生,相应的制作工具、技术手段等为中国电子图书的发展奠定基础;2)电子图书在机构市场兴起(2000-2008)时期,数据库商不断研发新技术、积极提出版权解决方案,推动电子图书不断进步。以2000年1月超星数字图书馆在互联网上正式开通为划分依据,此后逐渐形成以超星、方正Apabi、书生之家主要数据库商为代表,成为这一时期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兴起的重要力量;3)用户需求促使电子图书繁荣(2009-2014)时期,以2009年1月3G正式发牌为划分依据,加速了智能手机的普及,扩宽了用户规模,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电子图书的用户范围从以图书馆机构用户为主逐渐向个人用户过渡;4)电子图书行业转型与挑战(2015-2018)时期,为出版社、馆配商的转型阶段,以2015年5月北京人天书店正式面向全国推出“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为划分依据。该平台的问世填补了馆配电子书领域的空白,使产业链上游出版商认识到这是未来的重要业务,并开始推出电子图书业务。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将业务拓展到馆配领域,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也刺激了出版商、馆配商的竞争。(3)总结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以及在梳理其历史过程中所引起的思考与对中国电子图书未来趋势的展望。当前电子图书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渐渐成为读者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图书馆用于购买电子图书的经费占比也越来越重,同时也引起生产、发行行业的互相竞争。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必然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着,论文中几大数据库商、馆配商、出版社、读者、图书馆,甚至是刚刚涉足的新秀电商,皆是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缩影。有了他们的参与才会不断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历史发展的巨轮,促使其不断完善与进步。

阎泽星[6](2019)在《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突飞猛进,我国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增长。移动互联网己成为满足我国碎片化、个性化需求的重要通道。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时代己被围堵在生态圈之外。近年来,随着高频CPU智能终端、HTMLS.0和IPV6技术、高速通信网络、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快速融合。智能终端的硬件和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提升,移动用户规模迅速扩大,无线网络的质量和速度得到迅速提升。本论文以中国通信行业为研究背景,以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营销问题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的展开关于大连移动分公司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管辖整个大连及周边卫星市的产品和服务销售业务,包括移动电话机通信和网络服务,目前在大连市占有70%的市场份额,但是近年来大连地区通信市场竞争激烈,为了稳固市场份额,移动大连分公司不断推出全新的通信产品,但是因为营销策略不理想,导致产品市场份额一直无法提升,产品盈利能力低下,因此本论文通过对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产品的营销现状进行分析,找到造成目前产品出现营销危机的根本原因所在,最终为其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优化策略,帮助其突破市场营销瓶颈。论文首先阐述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的思路及方法,将论文的整体研究轮廓进行呈现;随后论文对相关的营销管理理论和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接下来论文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进行了PEST分析、内部资源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最终帮助其找到了造成目前大连分公司产品营销问题的根本所在;最终论文结合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产品的实际营销情况为其制定了优化方案,彻底解决了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的困扰。本文的研究中,结合信息化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分析了中国移动作为电信运营商的产品和服务营销模式发展现状以及未来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趋势,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营销优化策略,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条件。不仅解决了大连分公司产品营销的燃眉之急,而且对中国移动公司大连分公司的品牌宣传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最后这些研究成果还可以为中国移动公司其他分支机构解决类似问题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陈芳[7](2019)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俄经贸合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和人文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共同组成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在人文交流不断深入这一时代背景下,以政治合作为先导、以经济合作为坚实基础,两国各层面交往密切、各领域合作进展顺畅,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新型大国关系,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贸合作作为中俄其它各领域合作的经济基础,一直在两国合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俄经济往来由来已久,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经济结构互补的客观条件为双边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国际环境瞬息万变的复杂形势下,两国经贸合作也承受着来自国际社会动荡的压力。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金融环境的不稳定性、地区安全与冲突问题以及中俄两国各自外交政策的调整都会为两国经贸合作带来挑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在两国政府及相关政策支持下、在市场需求和多边合作机制框架下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徐佳煜[8](2019)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审计治理安排的影响研究 ——以中国联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序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逐步推进。引入非国有资本,促进国有企业市场化,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是近年来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工作重心。由于非公有资本的加入,国有控股股东与民营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第二类代理问题)有可能进一步加重,进而阻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和国有企业的发展。审计,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代理成本、缓解代理问题、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工具。审计治理安排,是指与审计相关的公司治理安排。在实施混改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层面,中小股东可能会对外部审计师聘任等审计治理安排提出新的要求,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的功能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只有完善国有企业的审计治理安排,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的治理功能,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为了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审计治理安排的影响,本文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审计治理安排的有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深入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审计治理安排的关系和作用机理。本文以中国联通作为案例,整理相关资料,对比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后其审计治理安排的变化。研究发现,中国联通在参加混合所有制改革后针对其审计治理安排给予了一定的调整:重订《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工作细则》,明确审计委员会的地位和职责;公司董事会进行提前换届,引入5位民营资本代表作为非执行董事;选举新一届审计委员会委员,对其人员构成、资质背景等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合理的安排;将外部审计师审计费用的决策权由原管理层变更为董事会(包含有5位代表民营资本的非执行董事);将审计报告签字会计师(外部审计项目合伙人)更换为更具资历的合伙人;在审计委员会对外公告上,增加“中小股东权益”方面的文字表述,凸显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重要性以及审计委员会的工作原则;修订《公司章程》,新增与“中小股东”相关的明文规定等等。本文还针对当前中国联通审计治理安排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主要认为中国联通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审计委员会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公司CFO任职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工作细则未得到严格落实、内部审计治理功能较为薄弱等。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本文得出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审计治理安排确有很大影响的结论,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中国联通可以考虑在与审计相关的公司治理方面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和安排,构建更为全面的审计治理体系,贯彻落实审计治理变革方案;创新审计信息披露机制,优化审计委员会人员构成,落实审计委员会职责,设立合理的审计委员会激励机制;重视内部审计治理安排,构建有效的审计信息沟通渠道,整合不同审计机构的治理功能;充分发挥审计的投资者保护功能,缓解双重委托代理问题,促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顺利进行。

孟月,蒋雅丽[9](2018)在《大咖共话“大连接” 找准定位是关键》文中认为中国移动"大连接"的经验很难复制,但业内均从不同维度进行努力,进行战略转型,并且根据企业的发展定位,寻找自己的发展机会。经过两年多"大连接"战略落地,中国移动成效显着,个人用户遥遥领先,有线宽带突飞猛进,物联网市场硕果累累。而"大连接"战略是中国移动"十三五"规划的核心,外界看到的更多是"做大连接规模"的成效,但其本质在于"连接驱动

陈晓静[10](2012)在《基于海外并购过程的我国企业创造性资产获取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正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并将这种国际化战略看作是获取东道国先进技术和知识资源,学习和模仿对方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我国企业如何有效提升海外并购中的创造性资产获取效果,在并购过程的不同环节中企业应该如何控制和引导企业所需的创造性资产,以及并购后进行资源整合和创造性资产的应用?本文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实践为基础,研究其在海外并购过程中应通过哪些环节因素调节和影响创造性资产的获取绩效。围绕该论题,本文首先对现有领域国内外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然后在现状研究基础上提出对本文问题的思考,并通过典型并购案例分析归纳基于并购过程的创造性资产获取机制模型,再通过实证研究加以检验,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实践提供建议。在对中国企业进行案例研究,以及问卷调研和多元回归的实证检验基础上,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以创造性资产寻求为目标的案例日益增加,其中大多集中在对先进技术、核心知识、优势品牌和渠道关系资源等方面的寻求上。(2)通过实证检验,本文也进一步验证了为获取目标企业不同类型的资产,并购过程不同环节的因素发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在并购前环节中,海外并购动因、对目标企业和并购企业的资源能力评估、双方企业距离因素(尤其是技术和文化距离)对创造性资产获取和应用具有显着影响。(3)在并购中环节中,双方企业沟通渠道的畅通性(尤其是基于网络和人员渠道)、企业讨价还价能力和并购目标兼容性对创造性资产获取和应用具有显着影响。(4)在并购后环节中,并购整合绩效(尤其是人力资源和财务整合等)、企业吸收能力和连续性并购对创造性资产获取和应用具有显着影响。通过上述研究,针对海外并购中创造性资产获取问题,本文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1)考虑到以往文献多从并购外部环境和并购整合等因素分析其对并购目标实现程度的影响,本文选择海外并购过程的全新视角切入;(2)本文围绕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创造性资产获取,提出了基于并购过程因素的资产获取机制,即系统分析资源、需求目标、谈判和评估能力等战略因素,吸收能力和并购整合等组织因素对不同类型资产的影响作用差异;(3)以往研究多采用案例研究和定性分析方法,本文针对该论题设计全新问卷量表,通过对中国企业并购事件的问卷调研采集一手数据,即采用一手问卷调研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讨。本文希望能为我国企业实施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的创造性资产获取型海外并购提供建议:(1)重视创造性资产寻求型并购动因;(2)有效评估并购双方的资源能力状况;(3)积极实现并购目标的双向兼容;(4)保持沟通渠道的丰富性和畅通性;(5)积极实现有效的并购整合;(6)积极提高吸收能力和创新水平,借此为我国企业未来的创造性资产获取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指引。

二、2000年中国移动硕果累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0年中国移动硕果累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2 整体中国形象系统网络构建与测量
    2.1 关键词同现网络构建及其网络特性分析
    2.2 网络层级分析及核心关键词节点提取
    2.3 核心关键词节点内部网络构建及其加权聚类分析
3 中哈非经济关系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3.1 中哈首脑外交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1.1 不断升级的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3.1.2 值得信任、不吝支持的好朋友形象
        3.1.3 潜力巨大、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形象
    3.2 中哈边境和安全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2.1 中哈边境繁荣共建者形象
        3.2.2 上合组织框架下哈重要安全合作伙伴形象
        3.2.3 哈打击边境走私活动合作者形象
    3.3 中哈人文交流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3.1 哈萨克斯坦文化传播的支持者形象
        3.3.2 中哈人文交流的推动者形象
        3.3.3 丝路复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形象
    3.4 关键词节点“2017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中国形象分析
        3.4.1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积极参与者形象
        3.4.2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
        3.4.3 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可持续发展大国形象
4 经济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4.1 哈对华出口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1.1 哈对华出口贸易的积极推动者形象
        4.1.2 哈出口贸易的重要市场形象
    4.2 中哈交通运输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2.1 富有成效的交通运输合作伙伴形象
        4.2.2 哈过境运输潜力释放的驱动者形象
    4.3 中哈投资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3.1 中哈投资合作的推动者形象
        4.3.2 带来多重利好和雪中送炭的对哈投资者形象
    4.4 中国国内经济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4.1 飞速发展、迎难而上的经济强国形象
        4.4.2 攻坚克难、施工高效的基建强国形象
5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之中国形象分析
    5.1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技术”的中国形象分析
        5.1.1 自主创新、积极进取的科技强国形象
        5.1.2 科技惠民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5.2 灾难属性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的中国形象分析
        5.2.1 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
        5.2.2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 中国形象之新冠疫情涉华报道个案分析
    6.1 中哈关系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1.1 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6.1.2 哈重要经济合作伙伴形象
    6.2 中国国内抗疫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2.1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2.2 医疗系统强大、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大国形象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5G+”数智引领未来 2020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强势来袭(论文提纲范文)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5G网络
打造5G应用赋能行业
做大共生共赢5G生态
20年,再出发

(3)电信企业基于EVA业绩评价的研究 ——以中国移动D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对EVA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EVA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对EVA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电信企业传统业绩评价体系分析
    2.1 电信企业概况及产业特性
        2.1.1 电信产业发展现状
        2.1.2 电信运营企业概况
        2.1.3 电信运营产业特性
    2.2 电信企业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涵义及构成
        2.2.1 会计收益指标
        2.2.2 市场价值指标
        2.2.3 现金流量指标
        2.2.4 剩余收益指标
    2.3 电信企业传统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
        2.3.1 会计收益指标存在的问题
        2.3.2 市场价值指标存在的问题
        2.3.3 现金流量指标存在的问题
        2.3.4 剩余收益指标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基于EVA的电信企业业绩评价分析
    3.1 EVA的基本理论
    3.2 EVA指标的计算方法
        3.2.1 EVA的计算公式
        3.2.2 EVA的会计调整原则
        3.2.3 EVA的会计调整内容
        3.2.4 计算中各参数的确定
    3.3 基于EVA的电信企业业绩评价的优势
第四章 EVA在中国移动D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4.1 样本介绍及方法设计
        4.1.1 样本介绍
        4.1.2 方法设计
    4.2 EVA指标计算
        4.2.1 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
        4.2.2 计算资本总额(TC)
        4.2.3 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4.2.4 计算EVA
    4.3 EVA与传统业绩评价体系指标的对比
        4.3.1 EVA指标与净利润的对比
        4.3.2 净资产EVA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对比分析
        4.3.3 EVA指标与自由现金流的对比分析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4)5G时代DG公司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竞争力研究
        2.1.1 国家竞争力研究
        2.1.2 产业竞争力研究
        2.1.3 企业竞争力研究
    2.2 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2.3 关于5G的理论研究
        2.3.1 5G产业发展研究
        2.3.2 5G运营商发展研究
    2.4 电信运营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第三章 5G时代DG公司竞争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与社会环境
        3.1.3 技术环境
    3.2 微观环境分析
        3.2.1 现有竞争者
        3.2.2 潜在威胁者
        3.2.3 用户
        3.2.4 供应商
        3.2.5 替代者
        3.2.6 协力者
第四章 5G时代DG公司SWOT分析
    4.1 优势
        4.1.1 基础设施优势
        4.1.2 网络带宽优势
        4.1.3 云计算领先同行
    4.2 劣势
        4.2.1 核心业务市场份额呈劣势
        4.2.2 没有现象级产品
        4.2.3 5G频谱带宽呈劣势
        4.2.4 ICT能力变薄弱
    4.3 机会
        4.3.1 转型机会
        4.3.2 规模发展机会
        4.3.3 产业政策调整的机会
    4.4 威胁
第五章 5G时代DG公司竞争力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经营理念落后
    5.2 体制和机制束缚
    5.3 创新能力不足
    5.4 缺乏转型人才
第六章 5G时代DG公司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6.1 转变经营理念
        6.1.1 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业务体系
        6.1.2 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企业组织
    6.2 建立和完善企业创新机制
        6.2.1 树立开放型的技术创新文化
        6.2.2 搭建创新技术孵化地
        6.2.3 建立创新型组织体系
    6.3 建立并强化转型能力
        6.3.1 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6.3.2 优化人才结构
        6.3.3 激励转向
    6.4 深化企业资本运作能力
    6.5 借助外力
        6.5.1 逐步推动到核心网的共建共享
        6.5.2 推动地方重组试验
        6.5.3 联合广电对抗龙头企业
        6.5.4 推动产业政策落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电子图书发展史的研究意义
    1.2 电子图书的概念辨析
        1.2.1 国内外电子图书的概念考据
        1.2.2 电子图书的含义与类型
        1.2.3 相关概念辨析
    1.3 电子图书研究的现状
        1.3.1 年代分布
        1.3.2 主题词分析
        1.3.3 电子图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点
2 电子图书溯流求源(1991-1999)
    2.1 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
        2.1.1 书籍的演变
        2.1.2 电子载体的出现
        2.1.3 汉字的数字化进程
    2.2 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
        2.2.1 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
        2.2.2 早期的电子图书制作
3 电子图书在机构市场兴起(2000-2008)
    3.1 互联网开创阅读新时代
        3.1.1 我国的互联网时代背景
        3.1.2 电子图书的新面貌
    3.2 锐意创新和不断进取的超星集团
        3.2.1 数字化开创时期
        3.2.2 版权建设时期
        3.2.3 资源服务时期
    3.3 立足数字出版实力雄厚的方正APABI
        3.3.1 起步阶段
        3.3.2 快速发展阶段
        3.3.3 缓慢进展阶段
    3.4 以自主研发技术领先的书生集团
        3.4.1 书生数字图书馆之路
        3.4.2 调整战略转型
4 用户需求促使电子图书繁荣(2009-2014)
    4.1 个人市场开始形成
        4.1.1 网络文学风靡
        4.1.2 移动阅读终端的普及
        4.1.3 电子图书阅读平台兴起
    4.2 机构市场持续升温
        4.2.1 馆藏电子图书来源
        4.2.2 电子图书整合方式
        4.2.3 电子图书服务方式
5 电子图书行业的转型与挑战(2015-2018)
    5.1 出版社寻求转型
        5.1.1 出版模式变化
        5.1.2 主要出版社的电子图书发展概况
        5.1.3 传统出版社的困境
    5.2 馆配商服务创新
        5.2.1 馆配电子书市场新格局
        5.2.2 北京人天“畅想之星”的电子图书发展
        5.2.3 主要馆配电子书平台及特点
    5.3 京东进军馆配电子书市场
        5.3.1 从零售市场到机构市场
        5.3.2 京东阅读的优势和不足
6 主要问题与解决方式
    6.1 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的重要力量
    6.2 主要问题
        6.2.1 电子图书长期受到版权制约
        6.2.2 电子图书资源重复建设
        6.2.3 纸电同步效果不佳
        6.2.4 电子图书市场不成熟
        6.2.5 馆配电子书产业链割裂
    6.3 解决方式
        6.3.1 利用区块链技术创新解决思路
        6.3.2 用户、出版社积极转变观念
        6.3.3 共同构建电子图书产业链生态
        6.3.4 政府发挥监管和引导的作用
7 总结与展望
    7.1 启示
        7.1.1 读者需求是影响电子图书的主要因素
        7.1.2 技术是推动电子图书发展的根本动力
        7.1.3 电子图书的社交化值得重视
        7.1.4 电子图书行业需要合作才能共赢
    7.2 未来展望
        7.2.1 新技术催生电子图书的变革
        7.2.2 电子图书将脱离纸书模式
        7.2.3 电子图书行业将重新洗牌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超星集团访谈记录
    D.畅想之星访谈记录
    E.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大事记
    F.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2 营销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营销理论
        2.1.1 市场定位理论
        2.1.2 4P营销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移动互联网概念、演进与模式研究综述
        2.2.2 电信运营商产品营销策略研究综述
3 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营销现状及环境分析
    3.1 公司简介
    3.2 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营销现状
        3.2.1 语音业务营销
        3.2.2 “合约机”组合营销
        3.2.3 流量业务营销
        3.2.4 移动互联产品营销
    3.3 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PEST分析
        3.3.1 政治环境分析
        3.3.2 经济环境分析
        3.3.3 社会环境分析
        3.3.4 技术环境分析
    3.4 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3.4.1 优质的品牌资源
        3.4.2 丰富的通信资源
        3.4.3 充裕的资金资源
        3.4.4 波动的客户资源
    3.5 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竞争环境分析
        3.5.1 竞争对手分析
        3.5.2 潜在进入者分析
        3.5.3 替代品分析
4 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营销问题分析
    4.1 营销模式日渐被管道化和边缘化
    4.2 用户前向收费与移动互联免费化服务矛盾突出
    4.3 没有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
        4.3.1 产品定位不准确
        4.3.2 价格设置不开放
        4.3.3 渠道建设不完善
        4.3.4 促销方案不科学
5 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优化
    5.1 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营销理念创新
        5.1.1 引领移动互联领域数字化服务
        5.1.2 利用大数据对用户服务需求精准对接
        5.1.3 强化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运营优势
        5.1.4 以提升用户体验为导向
    5.2 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营销策略优化
        5.2.1 科学的完成产品定位
        5.2.2 合理的设置产品价格
        5.2.3 全面的建设产品渠道
        5.2.4 创新的设计促销方案
6 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市场营销策略制定保障措施
    6.1 完善营销人员的绩效管理体系
    6.2 优化中国移动营销部门的内部环境
    6.3 强化营销部门的组织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俄经贸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第一章 中俄经贸合作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于地缘经济理论的中俄经贸合作基础
    第二节 基于要素禀赋理论的中俄经贸合作基础
    第三节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中俄经贸合作基础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俄经贸合作发展状况
    第一节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俄经贸合作发展背景
        一、1992—1999 年起伏发展阶段
        二、2000—2008 年较快发展阶段
    第二节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俄经贸合作发展态势
        一、2009 年大幅下降阶段
        二、2010—2014 年快速增长阶段
        三、2015 年大幅下滑阶段
        四、2016—2018 年调整恢复增长阶段
    第三节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俄经贸合作发展特点
        一、贸易规模整体扩大
        二、贸易方式与合作形式日益丰富
        三、结算方式逐渐多样化
        四、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俄经贸合作领域及成就分析
    第一节 中俄能源合作
        一、石油领域
        二、天然气领域
        三、煤炭领域
        四、电力领域
        五、中俄能源合作成就及原因分析
    第二节 中俄农业合作
        一、农产品贸易
        二、农机贸易
        三、农业开发合作
        四、中俄农业合作成就及原因分析
    第三节 中俄金融与投资合作
        一、金融合作
        二、投资合作
        三、中俄金融与投资合作成就及原因分析
    第四节 中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一、交通基础设施
        二、通信基础设施
        三、中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成就及原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俄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第一节 中俄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贸易合作水平低
        二、商品贸易结构单一
        三、贸易服务规则不健全
        四、贸易秩序不规范
        五、俄罗斯投资环境不佳
        六、中国出口产品形象不佳
    第二节 加强中俄经贸合作的对策
        一、提升贸易合作水平
        二、改善贸易结构
        三、建立健全贸易服务体系
        四、规范贸易制度
        五、加强对俄投资风险评估
        六、树立对俄出口产品良好形象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8)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审计治理安排的影响研究 ——以中国联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混合所有制相关的研究
        1.2.2 审计治理安排相关的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混合所有制
        2.1.2 审计治理安排
    2.2 理论分析
        2.2.1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
        2.2.2 审计治理安排与两类代理问题
        2.2.3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审计治理安排的影响
3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审计治理安排的影响——以中国联通为例
    3.1 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概况
        3.1.1 中国联通混改的背景
        3.1.2 中国联通混改的进程
    3.2 中国联通审计治理安排的现状及变化
        3.2.1 重订审计委员会工作细则
        3.2.2 董事会提前换届
        3.2.3 审计委员会全员重组
        3.2.4 外部审计师审计费用决策权变更
        3.2.5 审计报告签字会计师更换
        3.2.6 内部审计相关文件内容修订
    3.3 混改后审计治理安排存在的问题
        3.3.1 审计委员会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
        3.3.2 公司CFO任职审计委员会
        3.3.3 审计委员会工作细则未得到严格落实
        3.3.4 内部审计治理功能较为薄弱
4 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审计治理安排的具体建议
    4.1 强化审计委员会的信息披露
    4.2 优化审计治理主体的人员结构
    4.3 促进审计治理变革方案的有效落实
    4.4 强化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
    5.3 研究局限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10)基于海外并购过程的我国企业创造性资产获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创造性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的研究综述
        1.2.2 创造性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的作用机制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与本文切入点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和创造性资产获取的理论基础
    2.1 跨国并购的基础理论
        2.1.1 跨国并购的主要类型
        2.1.2 传统跨国并购理论
        2.1.3 新兴跨国并购理论
    2.2 创造性资产寻求型跨国投资理论
        2.2.1 创造性资产的概念界定
        2.2.2 创造性资产获取与跨国并购
        2.2.3 基于创造性资产寻求的海外并购研究
    2.3 基于海外并购过程的创造性资产获取机制研究
        2.3.1 并购前环节与创造性资产获取
        2.3.2 并购中环节与创造性资产获取
        2.3.3 并购后环节与创造性资产获取
    2.4 基于资产类型的创造性资产获取机制研究
        2.4.1 对创造性资产获取的动因研究
        2.4.2 对技术资产的研究
        2.4.3 对品牌资产的研究
        2.4.4 对关系资产的研究
        2.4.5 对知识资产的研究
    2.5 创造性资产寻求型海外并购的理论研究总结
3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与创造性资产获取现状
    3.1 全球并购活动及影响
        3.1.1 全球跨国并购的发展情况
        3.1.2 当代跨国并购的新特点和影响
    3.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阶段和现状特征
        3.2.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阶段
        3.2.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特征
        3.2.3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分析
    3.3 中国企业基于创造性资产获取的国际化战略
        3.3.1 获取创造性资产的三种不同战略模式
        3.3.2 获取创造性资产的其他战略模式
    3.4 中国企业基于创造性资产获取的海外并购
        3.4.1 中国企业创造性资产获取型海外并购的战略意图
        3.4.2 中国典型行业的创造性资产获取型海外并购的现状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与创造性资产获取的案例研究
    4.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的研究设计
        4.1.1 案例研究对象选择
        4.1.2 案例研究资料收集
    4.2 中联重科的海外并购和创造性资产获取
        4.2.1 中联重科的海外并购与创造性资产获取概况
        4.2.2 中联重科海外并购过程因素研究
        4.2.3 中联重科创造性资产获取效果研究
        4.2.4 中联重科基于海外并购过程的创造性资产获取机制研究
    4.3 中国化工的海外并购与创造性资产获取
        4.3.1 中国化工海外并购与创造性资产获取动因
        4.3.2 中国化工海外并购过程因素研究
        4.3.3 中国化工创造性资产获取效果研究
        4.3.4 中国化工基于海外并购过程的创造性资产获取机制研究
    4.4 万向集团的海外并购与创造性资产获取
        4.4.1 万向集团海外并购与创造性资产获取概况
        4.4.2 万向集团海外并购过程因素研究
        4.4.3 万向集团创造性资产获取效果研究
        4.4.4 万向集团基于海外并购过程的创造性资产获取机制研究
    4.5 中国企业基于海外并购过程的创造性资产获取机制模型
        4.5.1 创造性资产获取型海外并购的主要特征
        4.5.2 基于海外并购过程的创造性资产获取机制模型
    4.6 本章小结
5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与创造性资产获取机制的实证研究
    5.1 实证研究框架和基本假设
        5.1.1 实证研究框架
        5.1.2 基本研究假设
    5.2 变量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5.2.1 变量与问卷设计
        5.2.2 问卷发放与回收
        5.2.3 问卷数据基本统计
    5.3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5.3.1 问卷信度检验
        5.3.2 问卷效度检验
    5.4 基于海外并购过程的创造性资产获取机制实证研究
        5.4.1 并购前环节与创造性资产获取
        5.4.2 并购中环节与创造性资产获取
        5.4.3 并购后环节与创造性资产获取
    5.5 基于海外并购过程的创造性资产获取机制结果讨论
        5.5.1 基于并购前环节的创造性资产获取机制
        5.5.2 基于并购中环节的创造性资产获取机制
        5.5.3 基于并购后环节的创造性资产获取机制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主要结论
    6.2 建议与启示
        6.2.1 并购前-重视创造性资产寻求型并购动因
        6.2.2 并购前-有效评估并购双方的资源能力状况
        6.2.3 并购中-积极实现并购目标的双向兼容
        6.2.4 并购中-保持沟通渠道的丰富性和畅通性
        6.2.5 并购后-积极实现有效的并购整合
        6.2.6 并购后-积极提高吸收能力和创新水平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件一:2004-201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一览表(部分)
附件二:基于海外并购过程的中国企业创造性资产获取机制调研问卷
致谢
附件

四、2000年中国移动硕果累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D]. 黄锦南. 浙江大学, 2021(08)
  • [2]“5G+”数智引领未来 2020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强势来袭[J]. 蒋雅丽. 通信世界, 2020(30)
  • [3]电信企业基于EVA业绩评价的研究 ——以中国移动D公司为例[D]. 祁剑超.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4]5G时代DG公司竞争力研究[D]. 陈民豪.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5]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D]. 向晴. 重庆大学, 2019(01)
  • [6]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阎泽星.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7]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俄经贸合作研究[D]. 陈芳.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8]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审计治理安排的影响研究 ——以中国联通为例[D]. 徐佳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9]大咖共话“大连接” 找准定位是关键[J]. 孟月,蒋雅丽. 通信世界, 2018(32)
  • [10]基于海外并购过程的我国企业创造性资产获取机制研究[D]. 陈晓静. 武汉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2000年中国移动取得佳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