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国稀土十大事件

2001年中国稀土十大事件

一、2001年中国稀土十件大事(论文文献综述)

王秀芳[1](2021)在《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文中认为从莫尔、圣西门、傅里叶,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但是从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到苏东剧变的发生,也充分表征了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纵观社会主义走过的五百年历程,其中不乏思想家、政治家为此所提出的真知灼见,但是以科学家视角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理论却少之又少。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钱学森创立的,关于中国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观点和主张。这一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为方法支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促进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和高效管理为重点所进行的理论探索,是钱学森晚年学术思想的精华。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一个内容极其广泛的理论学说,本论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指导下,以《钱学森书信》及其补编(15卷)以及《钱学森文集》(6卷)等为主要文本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多种方法,从广泛分散在书信、文集、讲话中提取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观点,在全面展现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真实面貌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概括总结、演绎分析。钱学森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规划主张始终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如何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内部各系统互相服务的问题。世界社会形态和三次社会革命观点,不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学说,深刻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不同步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钱学森对于21世纪中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索。四大领域九大建设主张对于新时代五位一体建设、教育发展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对于创建健康中国、绿色中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等有重要启示与借鉴价值。社会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倡导,对于推进信息革命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从任务能力型到系统效能型转变有重要意义。虽然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不是尽善尽美的理论学说,但至少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一种路径,而且经过实践的检验,其中的诸多理论学说已经得到了认可并被付诸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虽说其中的有些观点、理论尚存在争议,但依然不能掩盖这一思想所散发的光芒。

周美静,黄健柏,邵留国,杨丹辉[2](2020)在《中国稀土政策演进逻辑与优化调整方向》文中提出本文旨在梳理中国稀土政策的演进历程,剖析政策演进动因及机制,并据此指出未来政策的优化调整方向。基于标志性政策,本文首先得出中国稀土政策可划分为4个演进阶段,分别为鼓励稀土出口和规范开采程序(1985—2004年)、实行出口数量管理和提升出口定价权(2005—2010年)、行业秩序治理和组织结构调整(2011—2014年),以及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至今)。接着,文章运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剖析了政策演进动因,运用系统动力学因果反馈图描绘了政策演进机制,探索得出中国稀土政策演进动因主要包括产业供给侧问题的倒逼、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约束,以及全球发展形势的推动。总体而言,中国稀土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被动性和盲目性,其驱动机制主要表现为倒逼机制和约束机制。最后,本文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稀土政策的PSR模型,指出在国内外双重压力下,稀土产业处于供需不匹配、下游应用水平不足、环境税费制度不完善、全球竞争地位受威胁等不利状态,未来应当形成问题与目标双向导向机制,从优化资源开发战略、激发企业研发热情、完善环境税费制度、分轻重稀土进行全球资源战略布局和产业治理4个方面进行响应政策的优化调整。

工业和信息化部稀土办公室[3](2017)在《2016年中国稀土十件大事》文中提出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全行业认真落实国务院稀土文件要求,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高端稀土材料产业,完善政策法规,积极应对市场挑战。"2016年稀土行业十件大事"重点反映了本年度稀土行业所取得的新业绩和新突破,既是行业拼搏足迹的记录,更是行业未来开拓的基础。

王华民[4](2012)在《中国稀土产业组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稀土材料在发展高新技术和国防尖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性作用。稀土产品分为原材料、深加工和功能性产品三大类。我国稀土资源具有得天独厚优势,品种齐全、分布集中、综合利用价值高。稀土产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且增速较快,已形成南北“两大体系”和内蒙、江西、四川“三大基地”,中国成为国际上稀土最大的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我国稀土产业存在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战略储备不够和环保问题严重等突出问题。需要深入剖析稀土产业组织的内在关联性,选择适合稀土产业发展的组织模式,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稀土行业特性的产业政策及规划,多角度、全方位进行研究并加以逐步解决。本博士文研究目的是探索我国稀土产业组织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为提升稀土产业国际竞争力,维护我国经济和稀土产业安全,促进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导向和政策建议。通过对各个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的产业组织理论进行概述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稀土产业现状,提出中国稀土产业组织研究新范式,具体分为REP、SCP、CCP三大模块。REP模块对稀土产业组织的市场资源、市场环境、市场政策进行研究。中国不仅是世界稀土资源大国,而且在稀土资源的质量、品种和可利用性等许多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中国稀土矿生产产量大,产能足够。世界和中国稀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向高新技术领域发展。SCP模块对稀土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进行研究。根据集中度值计算,表明目前我国稀土产业、稀土矿产品和稀土金属三个领域分别处于低寡占水平、高集中寡占型和中度寡占型三种不同类型。稀土产业目前经济性和非经济性市场进入壁垒都存在。我国稀土企业一体化行为以水平一体化为主,横向一体化趋势加强,混合一体化是发展目标。CCP模块对稀土产业组织的集中、创新、合作策略进行研究。在前述研究基础上选择内蒙古包头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验证该研究范式在具体地区运用时的可行性与适宜性。最后本文从稀土资源管理、稀土产业结构、技术、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技术、产业安全、产业升级等七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欧阳化雪[5](2011)在《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稀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优势矿产品资源之一,在世界稀土出口市场上长期占据92%以上的份额,但中国长期以来却不得不面对出口量不断增加、而价格持续下跌的局面。为此,中国2004年开始实施较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2008年开始施行更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论文从分析稀土供求现状入手,归纳分析稀土资源概况、市场供需形势,描述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和国内生产政策及其变化历史,分析稀土管制政策的作用,并以出口管制政策的严厉程度为标准划分了三个阶段:2004年前的宽松管制阶段,2004-2007年的较严格管制阶段以及2008-2011年上半年的严格管制阶段。在介绍分析中国稀土现状及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论文首先对比分析了1996-2011年上半年稀土出口市场情况,接下来通过构建测度模型考证了较严格管制阶段(2004-2007年)至严格管制阶段(2008-2011上半年)中国稀土定价权的变化情况,得出的结论显示:(1)从宽松管制阶段到较严格管制阶段再到严格管制阶段,三个阶段中国稀土定价权不断提升,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对其稀土市场定价权的提升正面效应明显。(2)国内稀土企业数量不断减少,从出口贸易到国内生产,稀土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化。(3)对世界稀土供给市场格局的影响短期内不大,但从长期来看中国稀土占据世界供给市场的份额将会逐渐下降。最后,论文就稀土出口管制和生产管理给出了政策建议。

于南[6](2010)在《2011年稀土业核心竞争还靠科技注入》文中研究指明2010年的A股市场中,稀土行情无疑是个饱经炒作,却又经久不衰的经典案例。不论是受益“十二五”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亦或由国际大宗商品交易而引发的资源期价暴涨,都离不开“稀土”这一高精尖技术的基石与不可再生的宝藏。 以2009年8月10日为起点计算,截止2010?

国家计委稀土办公室[7](1995)在《1994年中国稀土十件大事》文中提出 1994年中国稀土在国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外汇体制、外贸体制、投资体制、价格和流通体制等多项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坚决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大局,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总趋势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张海龙[8](2014)在《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能源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撑,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作用。进入工业化以来,以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类为主要燃料的能源更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消耗大幅增加、传统能源资源日益减少,已经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此外,能源消耗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日益显现,随着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中国未来能源使用问题也受到了来自外部压力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迫切需要新能源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目前,传统石化能源的日益短缺与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旺盛需求之间的矛盾更显尖锐,如果不改变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加快推进能源供给的多元化,那么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将严重受限于传统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同时中国的能源短缺和能源依赖势必无法得到改善。如果不重视和有效发展新能源,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也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正如成思危所言“世界前三次产业革命分别由蒸汽机、电力和电脑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将是新能源引领的能源革命。”前三次革命中国没有抓住机遇,第四次我们绝不能错过。然而,就目前中国新能源发展来看,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依靠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探索仍曲折艰难,新能源发展任重道远。中国必须抓住新能源与中国复兴和崛起的契机,大力发展新能源,做足新能源这篇文章、下好新能源这盘棋,将新能源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解决好新能源问题,排除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让中国的经济在新能源经济带动下继续快速发展。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核能、页岩气、氢能等。中国的新能源资源比较丰富,在这种现实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对国家能源安全、环境改善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新能源能够代替传统化石类能源,弥补石油、天然气资源的短缺问题,增加能源供给,满足能源需求,保障能源安全。其次,新能源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改变中国目前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结构,减少由化石类能源利用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大气污染等问题。对于发展新能源产业,中国同发达国家在发展动机上有着部分共同的出发点。同时,中国在资源构成、经济现状、科技水平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国情特征。因此,对于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研究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思路。新能源产业是体现国家战略的新兴产业,对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以及在国际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新能源产业是目前还处于初创期的新兴产业;同时,新能源产业是国际产业竞争的重要领域,也是产业技术快速发展的领域。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这些特征,决定了需要选择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战略路径。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在2014年3月22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年会”上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1]。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为主,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辅的多元化能源生产供应体系。但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进口量不断加大,能源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开发新能源,建立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减少碳排放,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能源安全刻不容缓。论文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经济、政治和能源大背景以及中国能源的现实条件和战略机遇下,开展了中国新能源发展层层递进式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共分九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从能源政治、能源安全以及新时期中国崛起等方面进行了选题的思考;从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理论体系创新等视角进行了选题目的及意义的阐释;从国内外研究综述中有效选取了自己的研究切入点。第二章理论基础,主要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内涵界定、中国发展新能源的意义、哈伯特能源论、经济增长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权力变迁理论、权力转移理论、“中国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并界定了本文研究的新能源主要边界。第三章人类能源发展史,通过人类能源史四个阶段的研究,提出了“新能源与中国复兴”的新时代与新机遇;并对能源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了归纳、梳理和研判。第四章国内外新能源政策研究,分析了美国和欧洲新能源的法律、政策、主要内容、演进过程和中国新能源政策演进进程。第五章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问题,分门别类地分析了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六章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效率研究,通过数据挖掘,从几个不同维度对新能源进行建模并对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七章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博弈分析,分析了中国与不同能源进口国和出口国间博弈,得出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一定要采取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第八章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政策研究,从宏观政策和微观行业细分层面给出了明确、科学、合理、具体的政策建议。第九章结论与展望。论文研究实现了理论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基于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的需要,本论文采取了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全面分析与典型研究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阐释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演绎和比较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求在研究方法上适应研究问题的“个性”要求,形成综合集成特点,使本论文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苏钰杰[9](2013)在《我国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系统构建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稀土产业迅速发展,稀土开采、冶炼和应用技术研发取得较大进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国,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并为全球稀土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稀土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问题,国家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如稀土资源损耗与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市场存在恶性竞争,产品走私严重;稀土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匮乏,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稀土产品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话语权和定价权缺失等。长期以来,“健康发展”更多的一种宣传意义上的理念,而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均缺乏科学、全面的理论阐释,也极易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等概念相混淆。本论文提出的“稀土产业健康发展”,是一个与可持续发展类似但是侧重点不同的概念,可持续发展主要侧重于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本论文使用的“健康发展”概念,则是全面兼顾国际与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影响因素下的全方位的发展理念。本论文借鉴生态学的研究理念与范式,对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的内涵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界定,从理论上解决促进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的认识问题。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一是我国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研究对象及相关理论基础。主要介绍本文对象及有关发展理论、产业生态理论及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等,为下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二是我国稀土产业发展概况。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稀土资源储量、生产、消费、贸易等方面的现状,对我国稀土产业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比较我国与国外稀土产业之间的优劣势及其威胁,并阐述了我国稀土产业的现行相关政策。三是稀土产业健康发展内涵研究。以上文中的发展理论、产业生态理论及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我国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的内涵及其存在问题。四是稀土产业健康评价系统研究。根据我国稀土产业区健康发展的理论框架,提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稀土产业健康评价模型与稀土产业健康预警模型.五是我国稀土产业健康发展对策研究。在前述研究基础上,从争夺稀土定价权、建立稀土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提升稀土产业人才技术水平、稳步推进稀土资源储备机制以及积极推进稀土产业并购和国际化政策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提出稀土产业健康概念并进行了健康性内涵的逻辑研究,并以稀土产业系统的稳定性、协调性、成长性和有序性为目标,提出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的理论分析体系。(2)针对目前我国稀土产业系统不健康的现状及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运用生态学理念,通过具体探讨,构建稀土产业健康评价系统,结合稀土产业健康性内涵,建立了反映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的指标体系。(3)研究建立具备影响力的稀土价格指数,有利于提升我国在世界稀土行业的话语权,在稳定市场预期、进出口企业套期保值以及“价格发现”等金融基础功能的实现上发挥明显作用。(4)建立稀土储备规模确定模型,构建稀土储备规模动态调整机制,有助于实现稀土资源储备动态化调整,借此提高中国稀土产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程慧[10](2012)在《我国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出口管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但具备全球优势的相对有限,且在缺乏约束的开采中损耗极大,若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在很短时间内即将不再具有资源优势。全球经济在危机下面临再平衡的艰难抉择,也给发展中国家突破原有国际贸易体系束缚、争取自身权益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本文选取稀土和钨矿两类我国有代表的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借鉴国际通行的出口管制做法,探讨在采用出口配额和资源税等方式受挫情况下保障优势战略矿产资源的可行性。全文分七章。前两章介绍了研究的思路、技术路线,分析了出口管制、战略贸易、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等研究相关的理论。第三章讨论我国对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实施出口管制的内在需求和外部动因。稀土和钨矿作为现代战争中武器制造的不可或缺的元素,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的重视,而资源储量也相当丰富的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在中国出口资源价格低廉的情况下,采取了封闭自身资源,直接从中国进口的战略。分析表明,实施出口管制制度有可能减少我国优势战略矿产资源的出口,会促进替代地区矿产资源的开采提速,在长期内不会影响全球供给;而短期内则有利于减少相关武器的生产和出口,有利于全球及区域安全形势的改善。而矿产资源配置全球化所引发的安全问题,以及矿业全球化发展挑战国家经济主权等外部原因也不容忽视。第四章选取美国、欧盟、英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等六个国家或地区。对其研究表明,出口管制制度大多对具备相对优势的商品或技术的出口进行限制,并涉及与之相关的生产或装配技术。各国多以出口管制为手段保护自身比较优势,限制其他国家的竞争,也不乏利用对管制物项范围的调整实现其经济目的。第五章梳理制约我国建立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出口管制制度的问题与障碍。第六章提出通过出口管制保障我国优势战略矿产资源的对策建议。第七章归纳主要结论:对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实施出口管制具有制度建立上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制度的建立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有可资借鉴的先例,且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一定基础;要保障该项制度的有效运行,需要进行系统配套,集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在全文的最后,对拓展管制的资源类别、分析管制量化效果,以及推动相关制度融合等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二、2001年中国稀土十件大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中国稀土十件大事(论文提纲范文)

(1)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意义、不足
第一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
        一、资本主义的入侵催生了近代国家观念和科技救国思潮的产生
        二、二十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与影响因素
        一、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二、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萌生阶段(1930-1955):在救国思想主导下,初步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努力掌握专业知识
        二、发展阶段(1956-1981):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系统工程思想逐步成熟
        三、成熟阶段(1982-1996):在邓小平理论的影响下,开始用社会工程思想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四、完善阶段(1997-2009):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影响下,以“钱学森之问”为标志继续思考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钱学森关于时代发展特征的分析
    第一节 对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一):“科学技术”视角
        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发展
        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大科学”发展态势
        三、把握产业革命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第二节 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二):“世界社会形态”视角
        一、世界社会形态是世界历史发展到信息革命时代的阶段性特征
        二、信息化、差异化、资本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钱学森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解读
    第三节 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重大任务的认识
        一、第一次社会革命奠定了当前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思想优势
        二、第二次社会革命亟需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协调发展的问题
        三、主动为第三次社会革命作准备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战略对策
        一、 “时代差”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二、科技立国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用系统视角分析时代问题
    第五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内容
        一、基本理念与创新主张
        二、方法支撑和具体运用
        三、主要框架及基本内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瞄准新兴产业革命推动国家产业不断升级
        二、加强三大经济学研究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运用系统工程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四、创造性地提出人民体质建设主张
    第二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大力开展“科技经济建设”
        一、科技是21 世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
        二、发挥社会主义国家优势大力推进科技经济建设
        三、建设主动型“宏观控、微观放”的科技经济管理体制
        四、依靠伦理、管理、法理规约科技经济行为
    第三节 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二):重视发展“人民体质建设”
        一、从整体的角度规划人民体质建设
        二、深入研究人体科学
        三、推进医学改革
        四、关心重视老龄人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钱学森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性
        二、钱学森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三、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思想建设是“主观表现”
        一、思想指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二、 理论研究: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加行为科学是关键
        三、技术手段:思想政治社会工程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客观表现”
        一、 “中国文化是强大的国力”
        二、传统文化的扬弃主张
        三、建设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四、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较早进行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研究
        二、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张
        三、主张建立行政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一):政体建设
        一、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看法与主张
        二、行政机构必须因时因事进行调整
        三、建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行政工作体系
        四、总体设计部:现代国家智库建设的雏形
        五、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科学技术的综合管理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二):法律建设
        一、法治以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最佳治理为目的
        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工程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系统工程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三):民主制度建设
        一、为完善基本民主制度献计献策
        二、探索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路径
        三、开展人民政协学研究助力协商民主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四):党的建设
        一、钱学森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主张
        二、钱学森关于领导科学及领导干部的培养主张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钱学森关于地理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及基本主张
        一、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
        二、地理建设的主要内涵
        三、地理建设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工程
        一、把交通建设作为地理建设之本
        二、在“尊重”和“创造”基础上开展水利建设
        三、发展沙产业、林产业、草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四、加快现代城市建设
        五、推进重点地区发展
    第三节 地理建设(二):生态环境保护
        一、国家再生资源委员会:规划资源回收利用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灾害学研究:科学防治自然灾害
        四、城市学研究:山水城市发展主张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钱学森关于教育、科技、外交、国防发展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一、教育是第一位的大事
        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
        四、开展大成智慧教育
    第二节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一、党要不断提升科技领导力
        二、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三、面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
    第三节 积极践行和平外交政策
        一、平等是外交的基础
        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三、贯彻世界范围内的群众路线
        四、大力维护国家安全
    第四节 推进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认真研究21世纪国防建设重点问题
        二、加强战略战术运用确保打赢现代战争
        三、顺应国际军事变革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评价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贡献
        一、以系统理论创新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问题
        二、深入阐明了科学技术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作用机理
        三、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的难点和热点献计献策
        四、解读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某些重要论断和观点
        五、提出并尝试破解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发展问题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特点
        一、科学家的理想性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二、技术方法的科学性与具体场景的适用性
        三、学理上的逻辑性与实践中的有限性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评价
        一、性质上:它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阶段性:它是还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实践上: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教育启示
        一、树立求真求实态度,认真研究国家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二、汲取人物思想智慧,助力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三、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挖掘展现先进群体精神风貌
        四、贯彻立德树人方针,实现高等教育道德性与知识性逻辑的统一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强化科学家队伍的国家观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中国稀土政策演进逻辑与优化调整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方法
    2.1 PSR模型
    2.2 系统动力学因果反馈环
3 中国稀土政策演进分析
    3.1 政策演进阶段
        3.1.1 第一阶段:鼓励稀土出口、规范开采程序(1985—2004年)
        3.1.2 第二阶段:实行出口数量管理,提升出口定价权(2005—2010年)
        3.1.3 第三阶段:行业秩序治理和组织结构调整(2011—2014年)
        3.1.4 第四阶段: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至今)
    3.2 中国稀土政策的演进动因及驱动机制分析
        3.2.1 基于PSR模型的动因分析
        3.2.2 基于因果反馈图的驱动机制分析
4 新时代中国稀土政策的PSR模型
    4.1 中国稀土产业的压力和状态
    4.2 问题与目标双导向机制下的响应政策优化调整方向
        4.2.1 调整总量控制指标,优化资源开发战略
        4.2.2 激发企业研发热情,构建创新合作网络
        4.2.3 制定开采和排放标准,完善环境税费制度
        4.2.4 分轻重稀土进行全球资源战略布局和产业治理
5 结论

(3)2016年中国稀土十件大事(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信部发布《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二、八部门联合开展打击稀土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
三、大集团主导我国稀土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四、重点科研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五、稀土被列入全国战略性矿产目录
六、稀土项目核准等管理政策不断完善
七、包头市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八、ISO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首届会议在中国召开
九、工信部积极推动《稀有金属管理条例》立法工作
十、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

(4)中国稀土产业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1.1.1 我国稀土资源概况
        1.1.2 我国稀土产业概况
        1.1.3 国家对稀土产业的相关政策概述
        1.1.4 我国稀土产业存在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产业组织理论研究
        1.2.2 国内产业组织理论研究
        1.2.3 相关概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预期创新性研究成果
        1.5.1 主要研究成果
        1.5.2 创新性认识
2 研究对象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稀土
        2.1.1 稀土的发现与命名
        2.1.2 稀土元素的分组
        2.1.3 稀土的性质与用途
    2.2 稀土产业
        2.2.1 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2.2.2 产业的划分与层次
        2.2.3 稀土产业的概念
        2.2.4 稀土产业的定位和分类
        2.2.5 稀土产业的发展历程
    2.3 产业组织及相关理论
        2.3.1 组织的相关概念
        2.3.2 产业组织及其理论
        2.3.3 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2.3.4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
        2.3.5 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2.4 本章小结
3 中国稀土产业发展概况
    3.1 世界稀土资源分布与特点
        3.1.1 世界稀土资源分布
        3.1.2 世界稀土资源特征
        3.1.3 稀土储量动态性
    3.2 中国稀土资源分布及特点
        3.2.1 中国稀土资源分布
        3.2.2 中国稀土资源特点
    3.3 中国稀土产业发展阶段及规模
    3.4 稀土产品结构与产量
        3.4.1 稀土产品结构
        3.4.2 稀土精矿产品产量
        3.4.3 稀土冶炼分离产品
        3.4.4 稀土金属与合金
    3.5 中国稀土产业布局
        3.5.1 “两大体系”
        3.5.2 “三大基地”
    3.6 本章小结
4 中国稀土产业组织 REP 分析
    4.1 产业组织 REP 分析
    4.2 稀土产业组织的市场资源分析
        4.2.1 稀土矿床的成因、类型
        4.2.2 我国稀土矿床的空间分布
        4.2.3 稀土矿床的时间分布
        4.2.4 稀土矿床的成矿机制
        4.2.5 稀土储量分析
    4.3 稀土产业组织的市场环境分析
        4.3.1 国际稀土市场供给分析
        4.3.2 国内稀土市场供给分析
        4.3.3 中国稀土产品出口分析
        4.3.4 国际稀土产业市场需求分析
        4.3.5 国内稀土市场需求分析
        4.3.6 稀土产业市场价格分析
    4.4 稀土产业组织的市场政策分析
        4.4.1 稀土产业管制政策概述
        4.4.2 出口配额管制
        4.4.3 出口退税
        4.4.4 行业准入政策
        4.4.5 稀土战略储备政策
        4.4.6 稀土产业技术政策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中国稀土产业组织 SCP 分析
    5.1 产业组织 SCP 分析
    5.2 中国稀土产业组织市场结构分析
        5.2.1 市场集中度
        5.2.2 产品差异化
        5.2.3 进入壁垒
    5.3 稀土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5.3.1 一体化行为
        5.3.2 中国稀土产业一体化行为分析
        5.3.3 国际化行为
        5.3.4 营销定价行为
    5.4 市场绩效分析
        5.4.1 规模经济
        5.4.2 国际竞争力
    5.5 本章小结
6 中国稀土产业组织 CCP 分析
    6.1 模块化理论在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应用
    6.2 CCP 模块与稀土产业组织研究
    6.3 集中策略
        6.3.1 规模化策略行为
        6.3.2 一体化策略行为
        6.3.3 集约化生产
    6.4 创新策略
        6.4.1 生产技术创新
        6.4.2 组织创新
    6.5 合作策略
        6.5.1 国内合作
        6.5.2 国际合作
        6.5.3 稀土资源国际化合作
        6.5.4 稀土产品国际化战略
    6.6 稀土产业组织 3P 关系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内蒙古包头稀土产业组织实证研究
    7.1 内蒙古包头稀土产业现状
    7.2 内蒙古稀土产业组织 REP 分析
        7.2.1 市场资源分析
        7.2.2 市场环境分析
        7.2.3 市场政策分析
    7.3 内蒙古包头稀土产业组织 SCP 分析
        7.3.1 市场结构分析
        7.3.2 市场行为分析
        7.3.3 市场绩效分析
    7.4 包头稀土产业组织 CCP 分析
    7.5 市场竞争力分析
        7.5.1 优势与劣势分析
        7.5.2 提升稀土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途径
    7.6 本章小结
8 促进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8.1 产业结构政策
        8.1.1 制订《中国稀土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8.1.2 相关部门的政策协同保障
        8.1.3 进出口贸易政策
    8.2 产业布局政策
        8.2.1 产业布局思路
        8.2.2 产业布局途径
    8.3 产业集群政策
        8.3.1 企业整合,资产重组
        8.3.2 优化资源配置,协同开发
    8.4 产业组织政策
        8.4.1 组建多级稀土行业协会
        8.4.2 企业准入门槛政策
        8.4.3 防止过度竞争和垄断政策
    8.5 产业技术政策
        8.5.1 稀土开发技术
        8.5.2 科研扶持
    8.6 产业目标政策
        8.6.1 整顿、规范稀土矿产地开发秩序
        8.6.2 实施稀土战略元素动态储备机制
        8.6.3 坚持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
        8.6.4 成立“中国稀土产业扶持基金
    8.7 产业升级政策
    8.8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关于稀土问题研究综述
        1.3.2 国内关于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问题研究综述
        1.3.3 国外关于市场定价权理论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结构
第2章 稀土供求现状分析
    2.1 稀土资源概述
        2.1.1 世界稀土资源
        2.1.2 中国稀土资源
    2.2 稀土供给形势分析
        2.2.1 中国稀土供给
        2.2.2 世界稀土供给
    2.3 稀土需求形势分析
    2.4 稀土市场供需格局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稀土管制政策析评
    3.1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
        3.1.1 逐步减少出口配额
        3.1.2 征收和提高出口关税
        3.1.3 加强企业出口资质管理
        3.1.4 禁止出口某些战略性稀土产品
    3.2 中国稀土国内生产管理政策
        3.2.1 加大对开采和加工的管理
        3.2.2 征收高额资源税
        3.2.3 鼓励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3.2.4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3.3 管制政策原因分析
        3.3.1 管制政策的原因
        3.3.2 各项管制政策优缺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对稀土产业的影响
    4.1 出口管制政策的价格效应分析
        4.1.1 出口管制政策对价格变动的作用机理
        4.1.2 稀土出口量走势
        4.1.3 稀土出口价格走势
        4.1.4 出口量与出口价格走势对比分析
    4.2 出口管制政策的国内结构效应分析
        4.2.1 出口管制政策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
        4.2.2 出口贸易的结构调整
        4.2.3 国内生产的结构调整
    4.3 出口管制政策的世界结构效应分析
    4.4 出口管制政策的环境效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对市场定价权的影响
    5.1 测度方法的推导
        5.1.1 剩余需求弹性测度市场定价权的理论推导
        5.1.2 剩余需求弹性与价格加成的关系
        5.1.3 Song市场定价权测度模型
    5.2 模型的构建
    5.3 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5.3.1 数据来源
        5.3.2 实证结果
        5.3.3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稀土相关政策建议
    6.1 完善出口管制政策
    6.2 调整国内生产政策
        6.2.1 继续深入调整稀土产业结构
        6.2.2 大力扶持科技创新
        6.2.3 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6.2.4 完善稀土环保法规
    6.3 其他配套政策
        6.3.1 着力发展稀土期货市场
        6.3.2 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体系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论文创新与不足
        7.2.1 论文的创新点
        7.2.2 论文的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综合评述
    1.4 中国发展新能源的意义
        1.4.1 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
        1.4.2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4.3 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经济结构
        1.4.4 有利于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5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本文研究内容
        1.5.2 本文研究方法
        1.5.3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1.6 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能源
        2.1.2 新能源
        2.1.3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2.2 哈伯特能源论
    2.3 经济增长理论
        2.3.1 马尔萨斯的经济增长理论
        2.3.2 凯恩斯的经济增长理论
        2.3.3 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理论
        2.3.4 其他经济增长理论
    2.4 生命周期理论
        2.4.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4.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4.3 国家成长生命周期理论
    2.5 权力理论
        2.5.1 权力变迁理论
        2.5.2 权力转移理论
    2.6 “中国梦”理论
        2.6.1 毛泽东主席的早期“中国梦”理论
        2.6.2 习近平主席的当代“中国梦”理论
    2.7 可持续发展理论
        2.7.1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7.2 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2.7.3 社会与可持续发展
        2.7.4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8 小结
第三章 人类能源发展史
    3.1 人类能源史的四个阶段
        3.1.1 火与柴草时代
        3.1.2 煤炭与蒸汽机时代
        3.1.3 石油与内燃机时代
        3.1.4 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代
    3.2 泥炭与荷兰、煤炭与英国、石油与美国、新能源与中国
        3.2.1 泥炭和荷兰时代
        3.2.2 煤炭和大英帝国
        3.2.3 石油和美国世纪
        3.2.4 新能源与中国复兴
    3.3 能源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3.4 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新能源政策研究
    4.1 美国的新能源政策
        4.1.1 美国能源政策的第一次转型
        4.1.2 美国能源政策的第二次转型
        4.1.3 美国能源政策的第三次转型
        4.1.4 美国的“能源独立”
    4.2 欧洲的新能源政策
        4.2.1 欧洲能源法律及政策变化
        4.2.2 欧洲新能源法律与政策的主要内容
    4.3 中国的新能源政策
        4.3.1 中国新能源政策的萌芽阶段
        4.3.2 中国新能源政策的启动阶段
        4.3.3 中国新能源政策的发展阶段
        4.3.4 中国新能源政策的成长阶段
    4.4 中国新能源法律及政策解析
        4.4.1 中国能源法律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4.4.2 中国能源政策解析
    4.5 国内外政策比较对中国新能源的启示
    4.6 小结
第五章 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问题
    5.1 能源利用的现状
    5.2 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5.2.1 水电资源现状
        5.2.2 太阳能资源现状
        5.2.3 核能资源现状
        5.2.4 风能资源现状
        5.2.5 海洋能源资源现状
        5.2.6 生物质能源资源现状
        5.2.7 页岩气能源资源现状
        5.2.8 氢能源资源现状
    5.3 国内外新能源发展对比分析
        5.3.1 国外新能源发展情况
        5.3.2 国内外新能源发展比较
    5.4 中国新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5.4.1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制度建设缺位
        5.4.2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财政政策偏颇
        5.4.3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不足
        5.4.4 中国新能源技术创新动力不够
        5.4.5 中国新能源的二次转换成本高、电力并网困难
        5.4.6 中国能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造成新能源发展压力空前
        5.4.7 中国能源安全带给新能源严峻挑战
        5.4.8 中国能源技术落后、利用效率低、消费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
        5.4.9 全球能源危机必将牵制中国能源安全
    5.5 小结
第六章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效率研究
    6.1 能源效率及相关指标的选取
        6.1.1 能源效率
        6.1.2 指标选取
    6.2 数据处理
        6.2.1 基于插补方法对缺失数据的处理
        6.2.2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对 2014 年新能源数据的预测
    6.3 基于 DEA 数据包络模型的中国新能源效率实证分析
        6.3.1 DEA 模型
        6.3.2 中国新能源开发效率情况
        6.3.3 中国新能源使用效率情况
        6.3.4 实证结果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博弈分析
    7.1 研究对象的选择
        7.1.1 国际能源市场中各类主体分析
        7.1.2 本文博弈对象的选择
    7.2 中国与能源进口国的博弈
        7.2.1 中美能源博弈
        7.2.2 中印能源博弈
    7.3 中国与能源出口国的博弈
    7.4 小结
第八章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政策研究
    8.1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宏观政策建议
        8.1.1 中国新能源发展制度体系构建
        8.1.2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8.1.3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8.1.4 中国新能源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8.1.5 中国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8.2 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微观政策建议
        8.2.1 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8.2.2 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8.2.3 核电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8.2.4 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8.2.5 生物质柴油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8.2.6 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8.2.7 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8.3 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论文主要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数据附表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我国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系统构建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稀土产业发展概况
        1.1.2 稀土产业健康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稀土产业健康发展问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内容与创新点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研究对象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研究对象
        2.1.1 稀土的发现历史
        2.1.2 稀土及稀土产品
        2.1.3 稀土产业
    2.2 有关“发展”的理论基础
        2.2.1 发展的哲学解释
        2.2.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2.3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
        2.2.4 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2.3 有关生态系统健康的理论基础
        2.3.1 健康的含义
        2.3.2 产业生态系统
        2.3.3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3 我国稀土产业发展概况
    3.1 国内外稀土资源概况
        3.1.1 国内外稀土资源状况
        3.1.2 国内资源状况
    3.2 国内外稀土生产消费状况
        3.2.1 国内外稀土矿产品生产状况
        3.2.2 国内外稀土矿产品消费现状
        3.2.3 稀土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
        3.2.4 稀土价格趋势
    3.3 我国稀土产业特征分析
        3.3.1 我国稀土产业生产特征
        3.3.2 中国稀土产业消费特征
        3.3.3 中国稀土产业国际贸易特征
    3.4 我国稀土产业的国际比较
        3.4.1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分析
        3.4.2 中国稀土产业弱势分析
        3.4.3 中国稀土产业威胁分析
    3.5 我国稀土产业相关政策现状
        3.5.1 实行稀土开采总量控制
        3.5.2 设置稀土行业准入门槛
        3.5.3 实行稀土产品出口配额制度
        3.5.4 国家实行稀土行业战略重组
        3.5.5 整治稀土资源勘查开发秩序
        3.5.6 限制与鼓励外资并重
4 稀土产业健康发展内涵研究
    4.1 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的界定
    4.2 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的维度
        4.2.1 稳定性
        4.2.2 协调性
        4.2.3 成长性
        4.2.4 有序性
    4.3 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的特征
        4.3.1 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的战略性
        4.3.2 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的紧迫性
        4.3.3 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的系统性
        4.3.4 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的动态性
    4.4 我国稀土产业健康问题分析
        4.4.1 稳定性问题
        4.4.2 协调性问题
        4.4.3 成长性问题
        4.4.4 有序性问题
5 稀土产业健康评价系统研究
    5.1 稀土产业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5.1.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法
        5.1.2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5.2 稀土产业健康评价模型
        5.2.1 权重系统设计
        5.2.2 评价模型算法
    5.3 稀土产业健康预警
        5.3.1 健康预警系统的设计方法
        5.3.2 产业健康预警系统的建立
        5.3.3 健康预警系统的执行
        5.3.4 健康预警指标
6 我国稀土产业健康发展对策研究
    6.1 构建稀土价格指数,争夺定价权
        6.1.1 稀土价格指数对于产业定价权的意义
        6.1.2 稀土价格指数产品体系设计
        6.1.3 稀土价格指数编制方法
    6.2 建立稀土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6.2.1 稀土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6.2.2 资源开发生态补补偿范围
        6.2.3 建立我国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6.3 提升稀土产业人才技术竞争力
        6.3.1 大力培养现代稀土产业高端人才
        6.3.2 稀土高新技术产品优先采购政策
        6.3.3 稀土产业技术引进政策
    6.4 稳步推进稀土资源储备机制
        6.4.1 建立稀土资源储备的必要性
        6.4.2 稀土储备规模确定模型
        6.4.3 建立稀土储备规模动态调整机制
    6.5 积极推进稀土产业并购和国际化政策
        6.5.1 积极推进稀土产业并购
        6.5.2 促进中国稀土企业“走出去”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下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10)我国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出口管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预期主要创新点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基本内涵和研究范畴
        2.1.1 出口管制的基本内涵
        2.1.2 优势战略矿产资源的研究范畴
    2.2 国内外研究理论综述
        2.2.1 出口管制理论
        2.2.2 战略贸易理论
        2.2.3 经济全球化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我国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出口管制的内在需求和外部动因
    3.1 两种重要优势战略矿产资源是制造武器的重要原料
        3.1.1 稀土在武器制造中有突出的作用
        3.1.2 钨矿是制造武器的重要要素
    3.2 两种重要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国内外市场形势分析
        3.2.1 稀土国内外市场分析
        3.2.2 钨矿国内外市场分析
    3.3 我国实施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出口管制的内在需求
        3.3.1 主要优势战略矿产资源供需形势
        3.3.2 服务国家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3.3.3 实现国家持久战略安全的需要
        3.3.4 促进我国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3.4 我国实施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出口管制的外部动因
        3.4.1 矿产资源配置全球化引发安全问题
        3.4.2 矿业全球化发展挑战国家经济主权
        3.4.3 全球安全形势改善助推战略资源管制
    3.5 我国实施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出口管制的合法性
        3.5.1 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出口管制符合国际法规则
        3.5.2 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出口管制符合国内法规范
第4章 主要国家出口管制的政策与实践
    4.1 美国的出口管制
        4.1.1 发展历程
        4.1.2 法律体系
        4.1.3 管理机构
        4.1.4 执法体系
    4.2 欧盟的出口管制
        4.2.1 发展历程
        4.2.2 法律体系
        4.2.3 管理机构
        4.2.4 执法体系
    4.3 英国的出口管制
        4.3.1 发展历程
        4.3.2 法律框架
        4.3.3 管理机构
        4.3.4 执法体系
    4.4 日本的出口管制
        4.4.1 发展历程
        4.4.2 法律体系
        4.4.3 管理机构
        4.4.4 执法体系
    4.5 俄罗斯的出口管制
        4.5.1 发展历程
        4.5.2 法律体系
        4.5.3 管理机构
        4.5.4 管制措施
    4.6 印度的出口管制
        4.6.1 发展历程
        4.6.2 法律体系
        4.6.3 管理机构
        4.6.4 管制措施
    4.7 小结
第5章 制约我国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出口管制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5.1 我国出口管制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1.1 我国出口管制制度的现状
        5.1.2 我国出口管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5.2 以出口管制支持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的外部障碍
        5.2.1 国际贸易环境仍由发达经济体主导
        5.2.2 资源类出口管制可借鉴经验匮乏
        5.2.3 管制规定需与现有贸易制度衔接
        5.2.4 管制举措可能面临多种国际压力
    5.3 以出口管制支持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的自身困难
        5.3.1 政府机构行政管理资源严重不足
        5.3.2 资源出口管制相关专业人才匮乏
        5.3.3 企业内控机制尚难满足监管要求
        5.3.4 专业中介咨询服务机构能力欠缺
    5.4 小结
第6章 基于出口管制我国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的对策建议
    6.1 国际同盟层面
        6.1.1 积极加入澳大利亚集团
        6.1.2 努力推动有条件加入瓦森纳安排
        6.1.3 尽快加入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
        6.1.4 广泛寻求有相似利益诉求的盟友
        6.1.5 积极妥善应对国际社会各种压力
    6.2 法律法规层面
        6.2.1 科学选择立法模式
        6.2.2 细致划分立法层级
        6.2.3 务实确立立法理念
        6.2.4 加快推进立法进程
    6.3 政府管理层面
        6.3.1 实行许可证管理制度
        6.3.2 制定并动态调整管制清单
        6.3.3 运用经营登记管理办法
        6.3.4 强调最终用户及最终用途
        6.3.5 继续推进落实海关编码化
        6.3.6 加强企业出口管制教育
        6.3.7 重视培育技术专家队伍
    6.4 行业组织层面
        6.4.1 积极服务企业与政府沟通
        6.4.2 协助国内外规则制度对接
        6.4.3 协调企业利益以避免冲突
    6.5 企业个体层面
        6.5.1 注重跟踪政府政策走向
        6.5.2 完善企业自身内控机制
        6.5.3 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6.6 中介服务层面
        6.6.1 加快培育法律服务机构
        6.6.2 发展多种形式金融服务
        6.6.3 提高会计审计意识水平
    6.7 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制度建立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7.1.2 制度建立具备可行性和实操性
        7.1.3 保障制度有效运行需系统配套
    7.2 研究展望
        7.2.1 拓展受管制的优势战略资源类别
        7.2.2 分析优势战略资源出口管制效果
        7.2.3 协调整合各类物项出口管制方式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四、2001年中国稀土十件大事(论文参考文献)

  • [1]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D]. 王秀芳. 兰州大学, 2021(09)
  • [2]中国稀土政策演进逻辑与优化调整方向[J]. 周美静,黄健柏,邵留国,杨丹辉. 资源科学, 2020(08)
  • [3]2016年中国稀土十件大事[J]. 工业和信息化部稀土办公室. 稀土信息, 2017(02)
  • [4]中国稀土产业组织研究[D]. 王华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08)
  • [5]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效应分析[D]. 欧阳化雪. 中南大学, 2011(03)
  • [6]2011年稀土业核心竞争还靠科技注入[N]. 于南. 证券日报, 2010
  • [7]1994年中国稀土十件大事[J]. 国家计委稀土办公室. 稀土信息, 1995(01)
  • [8]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D]. 张海龙. 吉林大学, 2014(03)
  • [9]我国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系统构建与对策研究[D]. 苏钰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1)
  • [10]我国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出口管制问题研究[D]. 程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06)

标签:;  ;  ;  ;  ;  

2001年中国稀土十大事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