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稀土)元素矿床地质研究前景

稀土(稀土)元素矿床地质研究前景

一、稀有(稀土)元素矿床地质研究的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冯凯,肖仪武,李磊[1](2021)在《钪的地球化学行为与资源类型》文中提出作为典型的稀散和稀土元素,钪金属在新材料、国防、军工等尖端科技产业中常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因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钪很少能通过地质作用富集形成独立钪矿物和钪矿床,大多以伴生组分分散在多种类型矿床中。在简要介绍钪资源分布与生产情况基础上,较为系统总结了钪元素在岩浆结晶、热液活动与表生风化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与迁移-富集机制,并据此划分并综述了各种成因类型的钪资源特征。未来将更多需要地质勘查、矿床成因、选冶利用等多学科的交叉合作,加强对钪的成矿物质来源-迁移-富集成矿机制、微观尺度下钪的赋存状态和赋存机制、相关元素共伴生规律与强化分离机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实现钪元素的清洁高效回收利用。

文俊,刘治成,竹合林,张航飞,张金元,钟海仁,陈东方,郭文彦,游学军,赵伟,凌茂前,李鹏程,何永刚,郭宇衡[2](2021)在《川南沐川地区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Nb-REE超常富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研究说明在川南沐川地区发现了四川首例古风化壳-沉积型Nb-REE多金属矿,为了填补四川地区同类型矿产的研究空白和厘清沐川地区宣威组底部Nb-REE多金属矿的富集特征和成因机制,开展了野外实地调查、岩石地球化学等系统性研究,探讨其富集特征、物源和成因机制及与新生代攀西地区稀土矿床的成因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川南沐川地区宣威组底部Nb-REE多金属富集层产于宣威组底部,厚度5.09~15.33 m,平均厚度10.10 m,w(Nb2O5)为37~909μg/g,平均256μg/g,稀土元素总量0.02%~1.55%,平均0.12%;下部紫红色铁质泥岩型Nb-REE多金属富集层的物源主要来源于峨眉山玄武岩,上部灰白色、浅灰绿色、灰色、深灰色泥岩型NbREE多金属富集层除了峨眉山玄武岩的剥蚀产物提供物源外,同时还有大量碱性火山灰的混入;Nb-REE多金属富集层中的稀土元素总量及铌元素含量总体上呈"先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规律,稀土元素在紫红色铁质泥岩中的富集程度比铌元素高,铌、稀土元素含量变化曲线在上部的灰白色、浅灰绿色、灰色、深灰色泥岩中表现出"同增同减"的规律;沐川地区Nb-REE多金属富集层的成矿模式可分为峨眉山玄武岩喷溢阶段、风化富集阶段、沉积富集阶段和盖层沉积阶段4个阶段,成矿作用以风化淋滤和沉积作用为主。沐川地区晚二叠世Nb-REE成矿及新生代攀西地区稀土矿床与峨眉山地幔柱分别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研究两者的成因联系有利于拓展战略性关键矿产的找矿空间。

尹淑苹,谢玉玲,梁亚运[3](2021)在《碳酸岩岩浆演化过程中REE富集与分异的研究进展及碳酸岩中的矿物学分带》文中提出稀土元素(REE)作为"三稀资源"之一,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是世界稀土的主要来源。成矿碳酸岩的岩浆演化以及稀土元素的富集和分异机理一直是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国内外学者对碳酸岩的岩浆起源、岩浆演化过程中稀土元素富集与分异的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但仍存在较多的争议,限制了碳酸岩型稀土元素成矿理论的发展及国内外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文章重点对稀土成矿碳酸岩的起源、岩浆演化过程及在此过程中REE的富集与分异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文献调研和评述,同时,基于笔者在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床前期的研究工作和最新发现,认为碳酸岩中普遍存在矿物学分带,它是岩浆演化过程的最佳记录,是不同成分矿物结晶分异作用的体现。对牦牛坪稀土矿床碳酸岩的矿物学分带特征及其中的熔体、熔流体和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初步描述与探讨,以期为研究碳酸岩的岩浆演化、岩浆-流体转化过程及稀土元素的富集与分异机理提供新的思路,促使对稀土碳酸岩矿物学分带及其对REE富集与分异的研究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代俊峰,李增华,许德如,邓腾,赵磊,张鑫,王水龙,张健,孔令涛,尚培[4](2021)在《煤型关键金属矿产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键金属是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所必需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包括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稀散金属以及稀贵金属。煤及其燃烧后的飞灰中能够富集关键金属元素,含量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传统的矿床类型,有望成为未来关键金属的主要来源。煤型关键金属矿床指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含煤盆地中富集关键金属且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开发利用的煤层、夹矸和围岩。本文通过对煤型关键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金属元素来源和赋存状态、富集机制以及成矿规律进行系统论述,认为煤型关键金属矿床有宇宙成因、陆源碎屑成因、火山碎屑成因、热液成因、外部流体渗滤成因以及叠加复合成因6种类型, SEM-EDS和BSE技术结合ICP-MS、ICP-AES和EMPA是煤中关键金属元素重要的分析测试方法;总结煤型关键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研究趋势,提出岩浆活动与煤中关键金属元素富集的关系、煤中关键金属元素赋存状态的影响因素、合适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及开发和选冶技术创新等研究方向。文章强调煤型关键金属矿床潜在的工业经济价值,加强我国煤型关键金属矿产的科学研究和综合利用,不仅能为关键金属矿产的成矿理论研究、找矿突破以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还有助于促进我国煤炭经济的绿色循环发展。

郭春丽,刘泽坤[5](2021)在《华南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成岩和成矿作用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文中研究指明自20世纪50年代江西龙回和陡水岩体被发现,至今华南地区已经有160多个花岗质岩体被确认形成于加里东期(主要包含奥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其中只有14个岩体与金属矿(以钨矿为主,含少量钼、铜、锡和金矿)有成因关系,11个岩体与稀土矿有成因关系。前人对加里东期花岗岩特征的归纳主要集中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构造动力学等方面,而极少对该期成矿作用进行系统总结。通过搜集和整理已公开发表的280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中的800个成岩和成矿年龄,1 248个样品的全岩主量、微量元素数据,428个样品的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和2 352个测试点的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从以下4个方面对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含矿性特征进行了梳理:(1)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的年龄峰值均集中在440~420 Ma;(2)成金属矿的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大瑶山和桂北—桂东北地区,虽然都是以钨矿为主的岩石,但是这两个地区花岗岩的源区物质和分异程度均具有差异性;(3)成稀土矿的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武夷和南岭地区,前者大多数发生了变质作用,而后者以块状构造为主;(4)与奥陶纪和泥盆纪花岗岩相比,志留纪花岗岩的分布面积最广,岩性最宽泛,物质来源也最为复杂。

吴昌志,贾力,雷如雄,陈博洋,丰志杰,凤永刚,智俊,白世恒[6](2021)在《中亚造山带天河石花岗岩及相关铷矿床的主要特征与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铷是重要的"关键金属"矿产资源,是未来各国资源争夺的焦点。虽然我国铷矿资源总量丰富,但主要为低品位难以加工利用的花岗岩型铷矿床,而以铁锂云母、锂云母和铯沸石等作为矿石矿物的高品位易加工花岗伟晶岩型铷矿床非常有限。因此,富铷花岗岩及相关铷矿床的形成过程、元素分异机制以及铷在不同矿物相中的赋存状态和控制因素是铷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和找矿工作的关键。本文在对花岗(伟晶)岩铷矿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简介中亚造山带东、西段典型天河石花岗岩及相关铷等稀有金属矿床的主要特征和时空分布,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本文认为,中亚造山带是全球最重要的天河石花岗岩和相关稀有金属矿床成矿域,其西段大量发育三叠纪天河石花岗岩,而东段大量发育晚侏罗至早白垩世天河石花岗岩。两者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分别与古亚洲洋向古特提斯洋构造域,以及古亚洲洋向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巨大转折相对应,铷等稀有金属成矿潜力巨大,值得开展深入的年代学、岩石学和矿床成因研究。

赵宇霆[7](2021)在《诸广南长江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流体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花岗岩型铀矿铀矿我国铀矿床主要的工业类型,诸广山铀矿田则是我国华南花岗岩型矿床的重要矿田之一。长江地区作为诸广山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大量研究只针对于单个矿床,对区域中各个矿床的研究和对比存在不足。成矿流体研究一直是热液型矿床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诸广南长江地区热液型铀矿床开展系统性的成矿流体作用研究,可以完善和补充该地区铀矿床的成矿机制问题。长江地区的主要铀矿床分布在主断裂棉花坑断裂、里周断裂、黄溪水断裂、油洞断裂挟持位置的近南北向构造中,矿体产状相对稳定铀矿石类型多样,矿化延伸性好,在长江1号深钻的深部发现的厚大工业矿体,这证明区域上深部有较大的找矿空间。长江地区铀矿化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伴生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萤石、伊利石、方解石等。根据各个铀矿床的实际矿化情况,铀矿化可以划分为三期三阶段,即成矿前期、成矿期和成矿后期,其中成矿期可分为三个阶段:成矿早阶段、主成矿阶段和成矿晚阶段。其中成矿早阶段以红色微晶石英为特征,主成矿阶段主要为白色微晶石英或无色石英脉和紫色萤石,而成矿晚阶段则伴随浅色萤石、方解石和梳状石英的发育。成矿流体的组成和性质方面,棉花坑矿床的成矿流体由主成矿阶段的低盐度(6.15wt%Na Cleqv)、中高温(308℃)的Na Cl-KCl-Ca SO4-H2O体系逐渐演化为成矿后期低盐度(3.00wt%Na Cleqv)低温(147℃)的简单Na Cl-Ca SO4-H2O体系。长排地区铀矿床(长江1号矿体)成矿流体在成矿早阶段为低盐度(10.77wt%Na Cleqv)、中高密度、中高温(291℃)的高硫的Na Cl(F)-KCl(F)-Ca SO4-H2O的体系,而在成矿后期转化为低温(152℃)、低盐度(3.9wt%Na Cleqv)、高密度的低硫的Na Cl(F)-KCl(F)-Ca SO4-H2O体系。成矿流体为相对富含Ca2+的流体,且在成矿期萤石中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氢气,表明流体具还原性。书楼丘矿床的成矿流体由成矿期低盐度(5.4wt%Na Cleqv)、中高温(284℃)、中密度的流体转化为后期低温(189℃)、低盐度(4.9wt%Na Cleqv)、高密度的流体。水石矿床成矿后期的流体具有低盐度(3.87wt%Na Cleqv)、中高密度、低温(157℃)的特征。蚀变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铀成矿流体为富碱土元素(Ca),大离子的过渡元素(Co、Cr、Mo)且成矿流体富集重稀土、富含成矿元素(U)以及F等挥发分,且成矿流体属还原性流体。成矿流体来源方面,成矿流体具有岩浆热液和深源地幔流体的特征,是岩浆热液作用于深部循环的地下水沿构造上涌与产铀岩体作用萃取成矿物质,并在运移和成矿过程中混入了大气降水,在成矿晚阶段和成矿后期大气降水的比例逐渐增大,并在后期作用于岩体形成较为广泛的伊利石蚀变。成矿流体的演化方面,从成矿前期到成矿期再到成矿后期,成矿流体由含幔源组分的碱性、还原性高温高压高硫流体逐渐经历降温减压和流体混合作用,演化成为具大气降水特征的氧化性、酸性流体。长江地区铀成矿是中生代大陆热点作用下,来自深部地壳和地幔的流体沿着区域深大断裂不断与富铀岩体作用富集了U元素并在浅部与大气降水混合后逐渐将铀矿卸载。长江1号的深部铀矿化表明了该地区向深部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唐波,付勇,龙克树,龙珍,王天顺,刘阳,杨颖[8](2021)在《中国铝土矿含铝岩系伴生稀土资源分布特征及富集机制》文中研究说明在广泛搜集公开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铝土矿含铝岩系伴生稀土资源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铝土矿含铝岩系伴生稀土富集机制。从矿床成因类型来看,沉积型含铝岩系伴生稀土含量最高,其次是红土型、堆积型;配分特征上,伴生稀土都具有明显的右倾特征,属于轻稀土富集型;区域分布上总体具有"北高南低"的特点。主要含铝岩系在稀土含量与富稀岩性上存在差异,但在剖面上都具有由上到下含量逐渐增高的趋势。离子吸附、类质同象以及稀土独立矿物都可能是含铝岩系伴生稀土的存在形式,但沉积型含铝岩系中的伴生稀土由于经过了成岩作用,其离子吸附机制与中国南方现代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存在差异。相对于基岩的稀土含量与含铝岩系的矿物组成,沉积环境的酸碱度才是主导含铝岩系伴生稀土迁移与富集的主导因素。原始铝土物质的沉积过程伴随着频繁的潜水面波动,由此引起沉积环境酸碱度的转换,而潜水面波动的频度及水位的持续性在不同含铝岩系形成过程中势必存在差异,正是这一差异影响了沉积物中稀土的活动性及迁移距离,最终形成了不同含铝岩系间稀土含量与富稀岩性的差异。

郑范博,王国光,倪培[9](2021)在《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流体成矿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稀有金属等关键金属资源的地位日益不可或缺。花岗伟晶岩是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床成因类型,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和成因机制是矿床学的热门研究话题。文章主要对花岗伟晶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普遍富集挥发分(B、P、F和H2O)和成矿元素,具有低黏度、低成核率、强元素溶解能力和强迁移性。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形成温压条件存在争议,部分研究者认为形成于高温高压条件,也有研究者认为可能形成于过冷却条件下,温度可能低至350℃。花岗质岩浆高度结晶分异演化和富成矿元素地壳物质小比例深熔是形成成矿花岗伟晶岩的两种主要机制。流体不混溶和组成带纯化是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稀有金属进一步富集的重要手段。中国规模最大的甲基卡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研究该类矿床的理想实验室。

秦克章,邹心宇[10](2021)在《行星矿产及行星资源地质学初论》文中研究表明了解并利用行星矿产资源、可持续永久开发太空成为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而行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运用行星科学与地质学特别是矿床学的基础理论,利用行星观测、探测及开发技术方法,研究行星矿产资源形成演化规律,查明行星矿产资源的类型、特征、储量和分布规律;进行行星矿产资源的地质调查、岩石-矿石成分、结构与性能、元素赋存状态、开发利用条件评价与预测,为行星矿产资源开发与太空的可持续永久开发建设提供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方法。因此,行星矿产资源学是研究行星矿产资源的品种、类型与分布规律、行星矿产资源成因演化与比较行星成矿学、行星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技术与开采利用工程学的交叉学科。笔者从行星资源地质学的视角,从地球与月球的层圈结构、演化历史、岩石组成与表生环境,研判月球可能产出的矿产资源类型。认为与月海玄武岩、月幔(柱)和陨石撞击成因的层状岩体与镁铁-超镁铁质小岩体有关的铬铁矿-铜镍钴硫化物-铂族元素-钒钛磁铁矿-金刚石矿产,KREEP岩以及月幔柱熔融上覆岩石圈所产生碱性岩相伴的铌-钽-铍-铀等稀有-稀土矿产,具有形成条件与产出可能,从而拓展可能的矿产类型、品种,从更宽广的视角研究月球矿产并规划月球基地建设资源供给。火星上由于水(以及可能存在的板块构造)的存在,除岩浆矿床之外,火星可能具备发育与化学风化沉积、次生富集作用以及变质作用有关矿产的形成条件,具有形成金属与非金属资源的禀赋,可与地球矿产相媲美。未来行星资源地质学应加强地质学、行星化学、行星地质学、行星物理学、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和材料学的交叉融合及理论应用,发展行星地质勘探方法与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发展高/低温、高/低压、高辐照、低/微重力环境条件下样品采集、加工、多尺度测试分析理论与方法,培养行星资源地质资源与开发工程学科人才。

二、稀有(稀土)元素矿床地质研究的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稀有(稀土)元素矿床地质研究的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钪的地球化学行为与资源类型(论文提纲范文)

1 Sc资源分布与生产情况
2 Sc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1 岩浆结晶过程中Sc的地球化学行为
    2.2 热液活动过程中钪的地球化学行为
    2.3 表生风化过程中钪的地球化学行为
3 Sc资源类型
    3.1 与岩浆作用有关钪资源
        3.1.1 碱性岩-碳酸岩有关的稀土矿中伴生钪资源
        3.1.2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钪资源
        3.1.3 花岗伟晶岩有关的钪资源
    3.2 与热液作用有关的钪资源
        3.2.1 热液钨锡矿石中伴生钪
        3.2.2 其他热液有关钪资源
    3.3 与风化-沉积作用有关的钪资源
        3.3.1 沉积型铝土矿石伴生钪
        3.3.2 风化淋滤型矿床
        3.3.3 与沉积作用有关的其他钪资源
4 结论

(2)川南沐川地区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Nb-REE超常富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概况
2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Nb-REE多金属富集层特征
    3.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 讨论
    4.1 富集特征
    4.2 物源分析
    4.3 成因机制
    4.4 与新生代攀西地区稀土矿床的成因联系
5 结论

(3)碳酸岩岩浆演化过程中REE富集与分异的研究进展及碳酸岩中的矿物学分带(论文提纲范文)

1 稀土碳酸岩的岩浆起源
2 碳酸岩岩浆演化过程中的REE富集与分异
    2.1 不混溶作用及对REE富集与分异的影响
    2.2 结晶分异作用及对REE富集与分异的影响
3 碳酸岩流体过程中的REE富集与分异
4 碳酸岩的矿物学分带及研究意义
    4.1 碳酸岩中普遍存在矿物学分带
    4.2 牦牛坪稀土矿床碳酸岩的矿物学分带及研究意义
5 结论

(4)煤型关键金属矿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煤型关键金属矿床的概念
2 煤型关键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
    2.1 煤型稀有金属矿床
        2.1.1 煤型锂矿床
        2.1.2 煤型铍矿床
        2.1.3 煤型铌?钽矿床
    2.2 煤型稀土金属矿床
        2.2.1 矿床特征
        2.2.2 煤中稀土金属的赋存状态
    2.3 煤型稀散金属矿床
        2.3.1 煤型锗矿床
        2.3.2 煤型镓矿床
        2.3.3 煤型硒矿床
    2.4 煤型稀贵金属矿床
        2.4.1 矿床地质特征
        2.4.2 煤中稀贵金属的赋存状态
3 煤型关键金属矿床的成因类型
4 中国煤型关键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5 煤型关键金属矿床研究趋势
    5.1 研究方法进展
    5.2 研究方向
    5.3 研究意义
6 结论

(5)华南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成岩和成矿作用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华南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发现史
    1.1 地质观测
    1.2 实验测定
    1.3 框架构建
2 花岗岩总体特征
3 花岗岩形成年龄的规律性
4 成矿和不成矿花岗岩特征对比
5 变质和未变质花岗岩特征对比
6 不同阶段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7 结 语

(6)中亚造山带天河石花岗岩及相关铷矿床的主要特征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花岗(伟晶)岩型铷矿床的主要研究进展
    1.1 花岗(伟晶)岩中Rb的赋存状态
    1.2 花岗岩型铷矿床的岩相分带与元素分异机制
    1.3 富铷花岗伟晶岩的成因类型
2 中亚造山带天河石花岗岩与相关稀有金属矿床
    2.1 中亚造山带西段典型天河石花岗(伟晶)岩及相关稀有金属矿床
        2.1.1 南乌拉尔Il'menskie天河石伟晶岩型铷矿
        2.1.2 中天山东段国宝山天河石花岗岩型铷矿床
        2.1.3 中天山东段白石头泉天河石花岗岩型铷矿床
    2.2 中亚造山带东段典型天河石花岗岩及相关稀有金属矿床
        2.2.1 外贝加尔Orlovka天河石花岗岩型Ta-Li-Rb矿床
        2.2.2 大兴安岭南段石灰窑天河石花岗岩型Rb-Nb-Ta矿床
        2.2.3 大兴安岭南段维拉斯托Sn-Li-Rb多金属矿床
3 中亚造山带天河石花岗岩时空分布与构造背景
    3.1 中亚造山带构造格架和演化
    3.2 中亚造山带西段天河石花岗岩的构造背景
    3.3 中亚造山带东段天河石花岗岩的构造背景
4 天河石花岗岩型铷矿的研究展望
    4.1 成岩成矿时代的精确限定
    4.2 岩浆演化与流体分异过程
    4.3 富矿体的形成过程与找矿方向
5 结语

(7)诸广南长江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流体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国内外铀矿床流体作用研究现状
        1.2.2 长江地区铀矿床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1.5 论文主要创新成果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岩浆岩
    2.3 区域构造
        2.3.1 区域构造发展史
        2.3.2 长江地区构造特征
3 典型矿床地质
    3.1 棉花坑矿床
        3.1.1 矿区地质特征
        3.1.2 矿体特征和矿石组构
        3.1.3 围岩蚀变
    3.2 书楼丘矿床
        3.2.1 矿区地质特征
        3.2.2 矿体特征和矿石组构
        3.2.3 围岩蚀变
    3.3 油洞地区铀矿床矿床地质
        3.3.1 油洞铀矿床矿区地质特征
        3.3.2 油洞矿床矿体特征和矿石组构
        3.3.3 长排地区铀矿床矿床地质特征
        3.3.4 长排地区矿体特征和矿石组构
        3.3.5 长排地区的围岩蚀变特征
    3.4 水石矿床
        3.4.1 矿区地质特征
        3.4.2 矿体特征和矿石组构
        3.4.3 蚀变特征
    3.5 “长江1 号”钻探成果和论文采样情况
        3.5.1 “长江1 号”钻探成果
        3.5.2 论文采样情况
4 成矿流体组成与性质
    4.1 蚀变分带和成矿阶段
        4.1.1 蚀变分带
        4.1.2 成矿期次和成矿阶段
    4.2 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4.2.1 样品特征及试验方法
        4.2.2 棉花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4.2.3 书楼丘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4.2.4 长排地区铀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4.2.5 水石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4.3 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流体
        4.3.1 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和压力
        4.3.2 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流体的演化
    4.4 蚀变岩石和矿石的化学成分与成矿流体作用
        4.4.1 样品特征和测试方法
        4.4.2 元素质量平衡的计算
        4.4.3 铀矿化蚀变岩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4.4 元素地球化学活动性规律和意义
    4.5 小结
5 成矿流体的来源
    5.1 H-O同位素特征
        5.1.1 分析样品及分析方法
        5.1.2 H-O同位素特征
        5.1.3 H-O同位素演化特征
    5.2 C-O同位素特征
        5.2.1 分析样品及分析方法
        5.2.2 C-O同位素特征
        5.2.3 C-O同位素演化特征
    5.3 其他同位素特征
        5.3.1 脉石矿物的Rb、Sr同位素特征
        5.3.2 稀有气体同位素研究
    5.4 热液蚀变伊利石的H-O同位素特征
        5.4.1 样品特征和分析方法
        5.4.2 伊利石X射线粉晶衍射特征和H-O同位素特征
        5.4.3 伊利石H-O同位素分析
    5.5 成矿流体演化与成矿作用
        5.5.1 成矿流体演化
        5.5.2 成矿流体演化与成矿作用
    5.6 小结
6 铀成矿作用与成矿模式
    6.1 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和铀成矿关系
    6.2 铀成矿模式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中国铝土矿含铝岩系伴生稀土资源分布特征及富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铝土矿的时空分布
2 中国铝土矿含铝岩系伴生稀土分布特征及赋存状态
    2.1 中国铝土矿含铝岩系伴生稀土特征
    2.2 主要含铝岩系伴生稀土含量
    2.3 不同成因类型铝土矿剖面结构及稀土分布
        2.3.1 沉积型铝土矿剖面结构及稀土分布
        2.3.2 堆积型铝土矿剖面结构及稀土变化
        2.3.3 红土型铝土矿剖面结构及稀土变化
    2.4 含铝岩系中稀土赋存状态
3 沉积环境与含铝岩系中的伴生稀土
    3.1 沉积环境与沉积型铝土矿中的伴生稀土
    3.2 沉积环境与堆积型、红土型铝土矿中的伴生稀土
4 含铝岩系伴生稀土富集的影响因素
    4.1 基岩的稀土含量
    4.2 含铝岩系的矿物组成
    4.3 沉积环境
5 中国铝土矿含铝岩系伴生稀土的迁移与富集机制
6 结论

(9)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流体成矿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基本特征
    1.1 定义及分类
    1.2 产状
    1.3 单个花岗伟晶岩脉内部分带
2 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
    2.1 成矿流体挥发分
    2.2 成矿流体金属含量
    2.3 成矿流体的黏度
    2.4 成矿流体的温压条件
3 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机制
    3.1 花岗伟晶岩成因
    3.2 稀有金属富集作用
        3.2.1 流体不混溶作用
        3.2.2 过冷却条件下的组成带纯化模型
4 甲基卡花岗伟晶岩型锂矿
5 总结和展望

(10)行星矿产及行星资源地质学初论(论文提纲范文)

1 行星资源地质学的定义与内涵
2 行星矿产资源的类型、矿种———以月球为例
    2.1 月球的结构与岩石组成
    2.2 月球的金属资源
        2.2.1 新的成矿可能性———来自成矿专属性与构造背景的认知
        2.2.2 月球潜在的矿产资源———地球上的层状岩体与陨石撞击构造两类矿床实例
    2.3 月球的非金属资源
    2.4 月球矿产资源的寻找
3 火星的潜在矿产资源
4 行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 结论与展望

四、稀有(稀土)元素矿床地质研究的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钪的地球化学行为与资源类型[J]. 冯凯,肖仪武,李磊.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21(06)
  • [2]川南沐川地区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Nb-REE超常富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文俊,刘治成,竹合林,张航飞,张金元,钟海仁,陈东方,郭文彦,游学军,赵伟,凌茂前,李鹏程,何永刚,郭宇衡. 矿床地质, 2021(05)
  • [3]碳酸岩岩浆演化过程中REE富集与分异的研究进展及碳酸岩中的矿物学分带[J]. 尹淑苹,谢玉玲,梁亚运. 矿床地质, 2021(05)
  • [4]煤型关键金属矿产研究进展[J]. 代俊峰,李增华,许德如,邓腾,赵磊,张鑫,王水龙,张健,孔令涛,尚培.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21(05)
  • [5]华南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成岩和成矿作用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J]. 郭春丽,刘泽坤.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1(06)
  • [6]中亚造山带天河石花岗岩及相关铷矿床的主要特征与研究进展[J]. 吴昌志,贾力,雷如雄,陈博洋,丰志杰,凤永刚,智俊,白世恒. 岩石学报, 2021(09)
  • [7]诸广南长江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流体作用研究[D]. 赵宇霆.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2021
  • [8]中国铝土矿含铝岩系伴生稀土资源分布特征及富集机制[J]. 唐波,付勇,龙克树,龙珍,王天顺,刘阳,杨颖. 地质学报, 2021(08)
  • [9]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流体成矿机制研究进展[J]. 郑范博,王国光,倪培. 地质力学学报, 2021(04)
  • [10]行星矿产及行星资源地质学初论[J]. 秦克章,邹心宇. 岩石学报, 2021(08)

标签:;  ;  ;  ;  

稀土(稀土)元素矿床地质研究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