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Pregnancy Rate in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论文文献综述)
路锦,尹轶莎,张翠莲,张少娣[1](2021)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对异位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阈值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与异位妊娠发生的关系并进行阈值效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激素替代疗法准备子宫内膜的冻融胚胎移植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6 592个周期,以子宫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分为<8 mm、8~<10 mm、10~<12 mm、≥12 mm,通过单因素分析、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探讨子宫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异位妊娠率的影响。结果 16 592个周期中,10 025个周期临床妊娠,136个周期异位妊娠,异位妊娠率为1.36%(136/10 025),活产率为42.70%(7085/16 592)。以子宫内膜厚度<8 mm作为对照,调整混杂因素后,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卵裂期胚胎移植在子宫内膜厚度≥12 mm时,异位妊娠率明显降低(P<0.05);囊胚移植时随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异位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当子宫内膜厚度<9 mm时,异位妊娠率随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而显着下降,卵裂期胚胎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厚度每增加1 mm异位妊娠率降低30%(OR=0.70,95%CI为0.52~0.94,P=0.017),囊胚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厚度每增加1 mm异位妊娠率降低33%(OR=0.67,95%CI为0.46~0.97,P=0.036)。结论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与异位妊娠率呈曲线关系,子宫内膜厚度达到阈值9 mm之前,异位妊娠率随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而显着下降。
耿冬峰[2](2021)在《不育男性遗传学异常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及健康活产结局的相关因素研究》文中认为回顾性分析男性染色体核型异常、AZF微缺失夫妇的IVF/ICSI生育结局,研究这些遗传学异常对生育及子代健康的影响。此外,挖掘不育男性IVF/ICSI健康活产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男性不育夫妇进行辅助生殖技术生育的临床咨询和诊疗工作,起到参考和指导的作用。本研究从以下几个部分分别进行研究:1、不育男性染色体核型异常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2、不育男性AZF微缺失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3、不育男性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4、不育男性IVF/ICSI健康活产结局的相关因素研究。研究中主要涉及以下关键指标:1、IVF/ICSI实验室及妊娠结局指标,包括受精率、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形成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2、IVF/ICSI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指标,包括平均孕龄、分娩率、早产率、双胎率、出生体重、活产率、围产儿死亡率、出生缺陷率。一、不育男性染色体核型异常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产前遗传中心因男方因素或男女双方因素首次行IVF或ICSI治疗的不孕夫妇。根据相应筛选标准共纳入2800对夫妇。按男方染色体核型是否异常分为染色体异常组(46对)、染色体多态性组(136对)和染色体正常组(2618对)。分别统计和比较IVF/ICSI实验室及妊娠结局、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指标的差异。结果:1、染色体异常组的受精率显着低于染色体正常组(71.18%vs 78.55%,P<0.05),染色体异常组的优质胚胎率、生化妊娠率显着高于染色体正常组(58.90%vs 49.25%,78.57%vs 63.24%,P<0.05),其它实验室及妊娠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染色体异常的不同类型中,染色体数目异常与染色体结构异常组的受精率均显着低于染色体正常组(72.12%,69.18%,vs 78.55%,P<0.05),染色体数目异常与染色体结构异常组的优质胚胎率均显着高于染色体正常组(59.11%,58.43%,vs 49.25%,P<0.05),其它实验室及妊娠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染色体多态性组的各实验室及妊娠指标与染色体正常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染色体多态性的不同类型中,D/G异常组的受精率显着低于染色体正常组(74.64%vs 78.55%,P<0.05),Y染色体多态性组的受精率、2PN受精率显着高于对照组(84.66%vs 78.55%,78.41%vs 65.99%,P<0.05);其它各项实验室及妊娠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指标在染色体异常组与染色体正常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染色体数目异常组、染色体结构异常组与染色体正常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指标在染色体多态性组与染色体正常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染色体多态性的不同类型中,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组的出生缺陷率统计学上高于染色体正常组(18.18%(2[双胎,髋关节发育不良]/11)vs 1.61%(23/1433),P<0.05),其它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均负面影响IVF/ICSI受精,对胚胎发育质量、胚胎发育潜能和临床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2、整体上,染色体多态性对IVF/ICSI受精、胚胎发育质量、胚胎发育潜能和临床妊娠结局无明显负面影响。D/G组异常可能降低受精率,但影响不大。3、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异常、染色体多态性及其不同类型对IVF/ICSI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无明显影响。二、不育男性AZF微缺失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产前遗传中心因男方因素或男女双方因素首次行IVF或ICSI治疗的不孕夫妇。根据相应筛选标准共纳入921对夫妇。按AZF是否缺失分为AZF缺失组(143对)与AZF正常组(778对)。分别统计和比较IVF/ICSI实验室及妊娠结局、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指标的差异。结果:1、AZF微缺失组的实验室及妊娠指标与AZF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AZFc区不同缺失类型中,gr/gr缺失组的受精率、2PN受精率、可用囊胚形成率、种植率均显着高于AZF正常组(83.37%vs 77.25%,77.68%vs 69.02%,43.56%vs 33.47%,62.16%vs 43.28%,P<0.05),b1/b3缺失组的2PN受精率显着低于AZF正常组(57.63%(68/118)vs 69.02%(5771/8361),P<0.05)。3、不同精液质量组中,无精子症患者AZF微缺失组的受精率、2PN受精率显着低于AZF正常组(58.42%vs 77.31%,54.46%vs 70.37%,P<0.05);严重少精子症患者AZF微缺失组的受精率、生化妊娠率显着低于AZF正常组(74.71%vs 78.30%,60.00%vs 73.33%,P<0.05);少精子症患者AZF微缺失组的各项实验室及妊娠指标与AZF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精子浓度正常患者AZF缺失组的受精率、2PN受精率高于AZF正常组(83.99%vs 76.57%,70.68%vs 64.07%,P<0.05)。4、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指标在AZF微缺失组与AZF正常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AZFc区不同缺失类型的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指标与AZF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不同精液质量组,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指标在AZF微缺失组与AZF正常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整体上,AZF微缺失对IVF/ICSI受精、胚胎发育质量、胚胎发育潜能和临床妊娠结局无负面影响。但AZFc区b1/b3缺失可能降低正常受精率。2、AZF微缺失影响不同精液质量不育男性的IVF/ICSI受精,负面影响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的受精率。3、AZF微缺失、AZFc区不同缺失类型均对IVF/ICSI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无明显影响。4、AZF微缺失对不同精液质量不育男性的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无明显影响。三、不育男性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产前遗传中心因男方因素或男女双方因素首次行IVF或ICSI治疗的不孕夫妇。根据相应筛选标准共纳入930对夫妇。按男方AZF、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分为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组(12对)、单纯染色体核型异常组(57对)、单纯AZF微缺失组(140对)、AZF与染色体均正常组(721对)。分别统计和比较IVF/ICSI实验室及妊娠结局、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指标的差异。结果:1、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组的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形成率、生化妊娠率,显着低于单纯染色体核型异常组、单纯AZF微缺失组、AZF与染色体均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34.44%vs 57.24%,47.27%,48.30%;34.48%vs 50.47%,51.78%,49.69%;18.97%vs 35.05%,35.04%,33.47%;41.67%vs 73.68%,68.57%,68.52%,P<0.05)。2、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与单纯染色体核型异常组、单纯AZF微缺失组、AZF与染色体均正常组之间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呈现降低的趋势(临床妊娠率41.67%vs 64.91%,60.00%,60.19%;种植率33.33%vs 48.62%,41.90%,43.28%)。3、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指标在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组与单纯染色体核型异常组、单纯AZF微缺失组、AZF与染色体均正常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对不育男性IVF/ICSI受精无明显影响,对胚胎发育质量和胚胎发育潜能有负面影响。对临床妊娠结局可能有负面影响。2、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对IVF/ICSI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无明显影响。四、不育男性IVF/ICSI健康活产结局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产前遗传中心行IVF或ICSI治疗的不孕夫妇。根据相应筛选标准共纳入2766对夫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有健康活产结局进行分组。通过Logistic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然后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挖掘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回归方程,构建不育男性健康活产结局的评估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结果:1、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因素、女方不孕类型、男方不育类型、窦卵泡数(AFC)、女方体重指数、HCG日E2水平、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女方基础FSH、精液质量、移植胚胎数、胚胎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周期类型、移植胚胎类型是与健康活产结局相关的变量(P<0.05)。男性染色体核型异常与AZF微缺失与健康活产结局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女方年龄、精液质量、优质胚胎数、移植周期类型、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类型、胚胎移植日内膜厚度是与健康活产结局相关的独立因素(P<0.05)。3、构建健康活产结局的评估模型P如下:P=1/(1+exp(-y)),其中y=-0.616×(女方年龄<35=1,35≤年龄<40=2,≥40岁=3)+(精子浓度正常=0,无精子症=0.331,严重少精子症=0.186,少精子症=-0.210)+0.083×(优质胚胎数,>15以15计算)+(冻融移植周期=0.333,新鲜移植周期=0)+(移植胚胎数1个=0,2个=0.598,3个=0.250)+(囊胚=0.482,卵裂期胚胎=0)+(胚胎移植日内膜厚度≤6mm=0,710mm=2.017、≥11mm=2.586)-2.847。本模型进行似然比检验,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252.6,P<0.001)。ROC曲线下面积=0.665,95%CI:0.644-0.685,P<0.001。P=0.433作为诊断界点,对应的敏感度为69%,特异性为56%。根据回归模型绘制了列线图,C指数为0.665,校准图显示根据列线图估计的健康活产概率和真实的发生频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1、发现影响不育男性IVF/ICSI健康活产结局的主要因素。2、女方年龄是健康活产结局的不利因素。3、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为2个、胚胎移植日内膜厚度、无精子症、冻融周期移植、囊胚移植,是健康活产结局的有利因素。4、成功构建不育男性IVF/ICSI健康活产的评估模型,绘制了预测健康活产概率的列线图。
王雅荣[3](2021)在《不同时间点行针刺干预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在过去十年中,冻融胚胎移植的使用率已大大增加,目前多达二分之一的胚胎转移周期的胚胎是被冷冻保存。冷冻胚胎移植的适应症在不断扩大。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实质上是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率。通过观察针刺对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有助于评价针刺治疗在IVF-FET的辅助功能,使其能在IVF-FET中更好发挥作用。研究目的以冻融胚胎移植女性为研究对象,分为移植日针刺组、移植周期针刺组,进行针刺干预,观察此两组与对照组(无针刺组)的临床妊娠率(CPR)结果的差别,以探究不同时间点针刺干预对体外受精-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率的效果差异。研究方法1.分组数据收集自2019年4月~2020年5月“CNY助孕中心”(Central New York Fertility Center)纳入IVF-FET的26至42岁的女性99例,采用按患者意愿的非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案,各组相对独立,没有交集。分为非治疗组、移植日针刺组、移植周期针刺组,各收满33例进行治疗观察。2.治疗对照组:在移植周期过程中不进行任何针刺治疗。移植日针刺组:在移植前1小时进行针刺治疗,取穴:子宫、关元、中极、太冲、合谷、百会、印堂,各穴直刺或斜刺0.5~1.0寸,得气后,施予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并于移植后30分钟内再次进行针刺治疗,取穴: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内关、地机,各穴直刺0.5~1.0寸,得气后,施予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移植周期针刺组:在FET前5周开始进行针刺治疗,每周治疗一次(每周治疗日尽量相同,错前错后不超过一天)共治疗5次。取穴:子宫、关元、中极、太冲、合谷、百会,印堂、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内关、地机,各穴直刺或斜刺0.5~1.0寸,得气后,施予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在移植当日也进行与移植日针刺组相同的治疗。3.观察指标及检测试点3.1疗效指标(1)测定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移植后两周检测,以确定是否生化妊娠(HCG>5mIU/ml为生化妊娠,也称妊娠试验阳性)。(2)胚胎移植后4-5周,在HCG逐渐升高的前提下,通过二维阴道超声在单胎妊娠中观察到孕囊(GS)和卵黄囊(YS),以确定是否为临床妊娠。3.2安全性指标包括针灸安全性评价、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的观察,治疗期间随时记录。研究结果共纳入99例IVF-FET患者。治疗过程中,非治疗组脱落、剔除3例;移植日针刺组脱落、剔除4例;移植周期针刺组脱落、剔除4例;最终88例完成治疗。即非治疗组30例,移植日针刺组29例,移植周期针刺组29例。1.一般资料:通过对患者年龄,身体密度指数,初潮年龄等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三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基线期分析:对三组患者IVF-FET周期前的促卵泡生成素(FSH),抗苗勒氏管因子(AMH)雌二醇(E2),促甲状腺素(TSH)等激素生化指标值进行分析,三组之间FSH,AMH,E2,TSH等没有统计学差异。三组资料具有可比性。3.结果3.1临床妊娠例数: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生化妊娠14例,临床妊娠12例。移植日针刺组29例患者中,生化妊娠18例,临床妊娠16例。移植周期针刺组29例患者中,生化妊娠22例,临床妊娠20例。3.2妊娠率比较生化妊娠率比较:对照组、移植日针刺组、移植周期针刺组的生化妊娠率分别为46.67%、62.07%,75.86%。对照组与移植日针刺组,移植日针刺组与移植周期针刺组两两比较,成功率分别提高了 15%、13%,均有上升趋势,但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与移植周期治疗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临床妊娠率比较:对照组、移植日针刺组、移植周期针刺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0%、55.17%、68.97%。对照组与移植日针刺组、移植日针刺组与移植周期针刺组两两比较,成功率分别提高了 15%、13%,均有上升趋势,但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移植周期治疗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结合针刺干预,具有提高生化和临床妊娠率的趋势;2.在移植当日,移植前后行针刺干预,具有提高生化和临床妊娠率的趋势;3.在移植周期行针刺干预,较仅在移植当日针刺干预具有提高生化和临床妊娠率的趋势;4.在移植周期行针刺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生化和临床妊娠率。
展静[4](2021)在《体外受精鲜胚移植与冻胚移植围产期结局比较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新鲜胚胎移植和冻融胚胎移植妊娠后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2在新医大一附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新鲜胚胎移植和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的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成功妊娠的患者共933例,应用新胚和冻胚移植方案后妊娠的患者分别为460例、473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母儿围产期结局。再根据不同促排方案和不同授精方式,分别比较两种移植方式的母儿围产期结局。结果:在新鲜胚胎移植后妊娠的460例患者和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的473例患者中,患者年龄,不孕年限,BMI,不孕原因,AMH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不同移植方式后产后出血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巨大儿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在Gn RH-a短效长方案中,产后出血发生率和胎膜早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Gn RH-a拮抗剂方案中,两组结局中流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授精方式中,不同胚胎移植方式母儿围产期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母体围产期结局中,相比新鲜胚胎移植,冻融胚胎移植会增加产后出血和胎膜早破的发生率。2.在新生儿围产期结局中,相比新鲜胚胎移植,冻融胚胎移植会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3.不同促排卵方案中,Gn RH-a短效长方案,冻融胚胎移植后产后出血和胎膜早破发生率较新鲜胚胎移植高。4.不同促排方案中,Gn RH拮抗剂方案组冻融胚胎移植后流产率较鲜胚移植高。5.不同授精方式中新鲜胚胎移植和冻融胚胎移植组母体及新生儿围产期结局无明显差异。
栗波[5](2020)在《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和妊娠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已广泛用于不孕症患者的治疗,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关注,可以明显减少卵巢过度刺激风险和提高累积妊娠率的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在临床的应用显着增加。胚胎着床受到年龄,胚胎,子宫内膜,免疫等多种因素影响,现今公认胚胎着床主要由胚胎和子宫内膜容受性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随着胚胎培养室技术的不断提高移植胚胎均为优质胚胎,大部分胚胎着床失败是由子宫内膜因素造成的,其中子宫结合带(the uterine junctional zone,JZ)引起的子宫内膜蠕动波的异常与胚胎着床失败存在直接关系。子宫结合带为介于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之间的特殊结构,随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变化,子宫结合带厚度可能与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妊娠,妊娠并发症和活产相关。FET助孕包括临床妊娠,妊娠维持及安全分娩健康婴儿几个方面,如何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以保证患者安全健康分娩是医患共同关注的话题。本课题通过前瞻性研究分析FET妊娠成功的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FET妊娠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在不影响妊娠率的情况下指导FET患者成功妊娠和安全健康分娩。第一部分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子宫结合带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目的通过三维阴超测量移植前一天子宫结合带厚度及其他临床资料分析FET周期妊娠结局,活产结局以及新生儿体重的相关因素,探讨子宫结合带对评估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作用,为ART患者诊疗预后提供更多临床证据支持。方法收集2018年10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冻融胚胎移植的274个周期患者移植前一天四维彩色多普勒测量子宫结合带厚度的临床资料并随访临床妊娠资料,截止日期2019年11月30日。结果共有274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入组,其中临床妊娠周期153个,流产周期32个,活产周期100个。子宫结合带厚度与临床妊娠结局呈负相关,JZ≥2.45mm组患者妊娠的几率低于JZ<2.45mm组患者,为0.428倍(P<0.05)。年龄是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年龄增加患者流产的几率增大(aOR:1.140,P<0.05)。移植胚胎数目是新生儿低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移植胚胎数新生儿低体重的发生几率越高(aOR:13.935,P<0.05)。结论子宫结合带厚度与临床妊娠结局呈负相关,与活产结局不相关,对于育龄期女性可在胚胎移植前一天采用三维阴超测量子宫结合带厚度为冻融胚胎移植提供一定预后评估指导。年龄是影响流产率的独立因素,鼓励育龄期女性适龄生育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移植胚胎数目是新生儿低体重的独立影响因素,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减少移植胚胎数。第二部分冻融胚胎移植妊娠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目的探究影响FET各妊娠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评估FET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妊娠期并发症的影响并对其他影响妊娠期并发症的因素进行分析,旨在给FET妊娠患者助孕过程提供合理指导以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为FET患者安全健康的分娩提供一定指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1日到2019年10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冻融胚胎移植并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和早产等妊娠并发症情况及分娩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各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1.6370例冻融胚胎移植分娩患者中其中早产1112例(17.46%),妊娠期糖尿病141例(2.2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38例(5.31%),胎膜早破203例(3.19%),前置胎盘 35 例(0.55%),死胎 7 例(0.11%)。2.妊高症组和对照组的不孕因素、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和多胎妊娠率存在统计学而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人工周期、降调节+人工周期、多胎妊娠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GDM组与非GDM组的年龄、E2、不孕类型、不孕因素、BMI和移植胚胎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BMI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胎膜早破组与非胎膜早破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多胎妊娠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者是胎膜早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早产组和非早产组的年龄、FSH、不孕因素、BMI、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内膜准备方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和多胎妊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降调节+人工周期,胎膜早破和多胎妊娠和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MI是早产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多胎妊娠及子宫内膜准备方案是影响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妊娠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冻融胚胎移植患者选择自然周期准备内膜并单胎妊娠可减少各妊娠期并发症的影响以保证助孕患者安全分娩健康婴儿。
马志渊[6](2020)在《冻融胚胎移植发生生化妊娠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时发生生化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2018年01月期间于我院生殖中心行FET助孕治疗,将发生生化妊娠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临床妊娠并成功分娩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一般情况、不孕因素、子宫内膜准备情况、受精方式及胚胎移植等情况,选择有统计学及临床意义的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既往有自然流产史的患者,生化妊娠发生的风险增加(OR=2.182,95%CI:1.0584.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胚胎数目≥2枚者较移植胚胎数<2枚者,生化妊娠发生的风险降低(OR=0.081,95%CI:0.0100.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至少1枚优质胚胎,生化妊娠发生的风险降低(OR=0.473,95%CI:0.2680.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有自然流产史是生化妊娠的危险因素,移植胚胎数目≥2枚及移植优质胚胎是生化妊娠的保护因素。
李秋圆[7](2020)在《HRT-FET周期孕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孕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与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 cycles,HRT-FET)周期临床结局的关系;2、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HRT-FET患者获得理想临床结局的最佳内膜厚度范围及内膜阈值;3、比较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卵裂期胚胎移植及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探索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胚胎移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HRT-FET 8476个周期。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探讨孕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对HRT-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最佳子宫内膜厚度范围及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胚胎移植策略。主要观察指标为活产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476个HRT-FET周期,总体临床妊娠率为65.85%,早期流产率为9.77%,异位妊娠率为1.65%,活产率为55.79%。1.孕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对临床结局的影响1.1孕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厚度、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不孕类型、移植胚胎数及移植胚胎类型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有显着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年龄、体重指数、不孕类型、不孕年限、移植胚胎类型及移植胚胎数后,孕酮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显着影响临床妊娠率(a OR:1.10;95%CI:1.07,1.14;P<0.0001)及活产率(a OR:1.09;95%CI:1.06,1.12;P<0.001)。1.2孕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对异位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研究影响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的因素,结果显示: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不孕类型、移植胚胎数及移植胚胎类型对早期流产率有显着影响(P<0.05)。移植胚胎数及移植胚胎类型对异位妊娠率有显着影响(P<0.05)。孕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对早期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无显着影响(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孕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对早期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均无显着影响。(P>0.05)。2.HRT-FET周期子宫内膜厚度最佳范围采用曲线拟合分析孕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与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孕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与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之间呈曲线关系(P﹤0.05),随子宫内膜厚度的增加,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采用阈值效应分析量化孕酮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对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的子宫内膜厚度阈值均为8.7mm,当子宫内膜厚度小于阈值时,子宫内膜厚度每增加1 mm,临床妊娠率增加41%(OR=1.41,95%CI:1.29~1.54,P<0.0001),活产率增加49%(OR=1.49,95%CI:1.37~1.62,P<0.0001)。当子宫内膜厚度大于阈值时,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不再显着增加。以阈值对应的活产率55%为理想活产率,通过曲线拟合图得出最佳子宫内膜厚度范围为8.7-14.4 mm。3.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胚胎移植策略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显示:阈值下子宫内膜(内膜厚度<8.7 mm)和薄型子宫内膜(内膜厚度<6 mm、内膜厚度<7 mm和内膜厚度<8 mm)患者囊胚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显着高于卵裂期胚胎移植周期(P<0.05)。阈值下子宫内膜(内膜厚度<8.7 mm)和内膜厚度<8mm定义的薄型内膜患者中早期流产率显着低于卵裂期胚胎移植周期(P<0.05)。结论:1.孕酮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显着影响HRT-FET周期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孕酮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与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关系呈倒“U”型;孕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对异位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均无显着影响。2.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的子宫内膜厚度阈值均为8.7 mm,当子宫内膜厚度小于阈值时,子宫内膜厚度每增加1mm,临床妊娠率增加41%(OR=1.41),活产率增加49%。以阈值对应的活产率55%为理想活产率,可通过曲线拟合图获得达到理想活产率的最佳子宫内膜厚度范围8.7-14.4mm。3.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囊胚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显着高于卵裂期胚胎移植周期。对于子宫内膜较薄的阈值下子宫内膜患者建议行囊胚移植优化临床结局。
黄世扬[8](2019)在《影响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可能影响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结局的一些相关因素,探讨这些因素与FET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以及流产率的关系,为临床上改善FET妊娠结局提供依据,也为下一步的研究做铺垫。方法:收集2016年11月到2018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自然周期内膜准备方案下进行的1906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受精方式、移植胚胎个数、移植优胚个数以及胚胎发育天数(Day3,Day5,Day6)等因素与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FET结局的影响。具体分组如下:1.依据年龄分为:≤30岁组、31-34岁组、≥35岁组;2.依据不孕年限分为:<5年组、5-10年组、>10年组;3.依据体重指数分:<18.5 kg/m2组、18.5-27 kg/m2组、>27 kg/m2组;4.依据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分为:<7mm组、7-12mm组、>12mm组;5.依据受精方式分为: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azation,IVF)组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组;6.依据移植胚胎个数分为:1枚胚胎组、2枚胚胎组、3枚胚胎组;7.依据移植优胚个数分为:0枚优胚组、1枚优胚组、2枚优胚组;8.依据胚胎发育天数分为:Day3组(卵裂期组)、Day5组(囊胚期)、Day6组(囊胚期)。最后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这些可能影响自然周期FET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本研究共1906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70±4.53岁;共解冻3680个胚胎,存活3582个胚胎,因此本研究的解冻胚胎复苏率为97.34%;解冻后存活的胚胎均行当天移植,平均每周期移植冻胚数为1.88±0.44个,种植成功的胚胎数为932个,因此本研究的胚胎种植率为26.02%;获得临床妊娠的共有757个周期,其临床妊娠率为39.72%;流产有117个周期,其流产率为15.46%。各组数据经卡方检验得出以下结果:1.年龄因素:≥35岁组患者的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均显着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组的流产率显着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孕年限:<5年组、5-10年组、>10年组三组间比较,其冻融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体重指数:<18.5 kg/m2组、18.5-27 kg/m2组、>27 kg/m2组三组间比较,其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7mm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均低于其余两组,但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流产率比较差异也是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受精方式:IVF组和ICSI组两组之间比较,其冻融胚胎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以及流产率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移植胚胎个数:ET 1枚胚胎、ET 2枚胚胎、ET 3枚胚胎三组间比较,其冻融胚胎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以及流产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移植优胚个数:ET 0枚优胚、ET 1枚优胚、ET 2枚优胚三组间比较,其冻融胚胎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均依次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T 0枚优胚、ET 1枚优胚、ET 2枚优胚的流产率是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胚胎发育天数:Day3组(卵裂期组)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显着低于Day5组(囊胚期)和Day6组(囊胚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y5组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均明显高于Day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的流产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可能影响自然周期FET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其结果显示:年龄、移植优胚个数和胚胎发育天数是影响自然周期FET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P<0.05);而不孕年限、体重指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受精方式、移植胚胎个数等与自然周期FET的临床妊娠率没有显着相关(P>0.05)。结论:1.在玻璃化冷冻技术条件下,患者的年龄、移植优胚个数和胚胎发育天数是影响自然周期FET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2.不孕年限、体重指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受精方式和移植胚胎个数等与自然周期FET妊娠结局没有显着相关。3.在自然周期中,冻融囊胚移植的胚胎种植率以及临床妊娠率均优于卵裂期冻融胚胎移植,而Day5冻融囊胚移植优于Day6冻融囊胚移植。
杨林[9](2019)在《安神疏肝培土针灸法干预FET移植前人群妊娠结局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采用安神疏肝培土针灸法对接受降调节激素替代周期的冻融胚胎解冻移植(FET)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该疗法对此类患者的妊娠结局、胚胎种植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纳入的66例FET受试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安神疏肝培土针灸法+降调节激素替代周期)或对照组(降调节激素替代周期)。治疗组在开始降调节至胚胎移植当天期间(40天左右)进行针刺治疗,每周一、三、五各治疗一次,每周共计三次,每次30分钟,共计(17.14±1.35)次/人;对照组仅采用降调节激素替代周期方案,观察针刺后两组妊娠结局、胚胎种植率、移植当日子宫内膜厚度及肝郁脾虚症候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1.基线资料:各基线资料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妊娠结局及胚胎种植率:治疗后治疗组生化妊娠率(66.67%),对照组生化妊娠率(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妊娠率(60%),对照组临床妊娠率(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持续妊娠率(53.33%),对照组持续妊娠率(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胚胎种植率为(36.11±31.28),对照组胚胎种植率为(21.67±33.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移植当日子宫内膜厚度(双层mm):治疗组治疗前为(9.17±1.30),治疗后为(9.13±1.64);对照组治疗前为(8.53±1.47),治疗后为(8.58±1.46);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肝郁脾虚症候量表评分:治疗组治疗前为(10.77±4.75),治疗后为(5.80±3.59),随访1月为(6.30±3.56),随访3月为(8.83±4.04),治疗前后及治疗前后与随访1月、3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为(12.13±4.78),治疗后为(12.70±4.68),随访 1 月为(12.60±4.66),随访 3月为(12.93±4.56),治疗前后及治疗前后与随访1月、3月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安神疏肝培土针灸法对FET患者临床结局有积极作用:能够提高其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并能提高胚胎种植率;2.安神疏肝培土针灸法对FET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不明显;3.安神疏肝培土针灸法能明显减轻肝郁脾虚型FET受试者肝郁脾虚症状且较治疗前能维持三个月的时间。
王心怡,李东,辛喜艳[10](2019)在《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冻融胚胎移植(FET)是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的补充和延续,已逐渐成为辅助生殖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育需求,如何有效的改善FET受治者的临床结局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整合,将影响FET结局的相关因素,例如年龄及不孕年限、胚胎因素、子宫内膜容受性等因素进行归纳整理与总结,为今后FET相关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文献依据。
二、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Pregnancy Rate in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Pregnancy Rate in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论文提纲范文)
(2)不育男性遗传学异常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及健康活产结局的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染色体异常 |
1.1.1 染色体数目异常 |
1.1.2 染色体结构异常 |
1.1.3 染色体多态性 |
1.2 染色体亚显微结构异常 |
1.2.1 Y染色体亚显微缺失 |
1.2.2 gr/gr缺失 |
1.3 X染色体连锁和常染色体基因突变 |
1.4 遗传学检测异常不育男性生育需要考虑的问题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1.1 主要实验仪器 |
2.1.2 主要实验试剂 |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研究方法 |
2.3 实验方法 |
2.3.1 精液常规检测 |
2.3.2 血清生殖激素检测 |
2.3.3 染色体核型分析 |
2.3.4 AZF微缺失检测 |
2.3.5 遗传咨询 |
2.3.6 IVF、ICSI促排卵及卵子获得 |
2.3.7 精子的获得及优选方法 |
2.3.8 IVF、ICSI授精方法 |
2.3.9 胚胎培养与胚胎评估 |
2.3.10 胚胎移植及妊娠检测 |
2.3.11 患者随访 |
2.3.12 观察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
2.3.1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不育男性染色体核型异常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 |
3.1 研究对象 |
3.1.1 研究对象分组 |
3.2 结果 |
3.2.1 不育男性染色体核型异常分析 |
3.2.2 染色体核型异常与不育男性精液质量分析 |
3.2.3 染色体核型异常不育男性的IVF/ICSI妊娠结局分析 |
3.2.4 染色体核型异常不育男性的IVF/ICSI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分析 |
3.3 讨论 |
3.3.1 不育男性人群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检出率及异常类型 |
3.3.2 不育男性染色体异常类型与精液质量 |
3.3.3 染色体异常与IVF/ICSI实验室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
3.3.4 染色体多态性与IVF/ICSI实验室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
3.3.5 染色体异常与IVF/ICSI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的关系 |
3.3.6 染色体多态性与IVF/ICSI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的关系 |
3.4 小结 |
第4章 不育男性AZF微缺失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 |
4.1 研究对象 |
4.1.1 研究对象分组 |
4.2 结果 |
4.2.1 不育男性AZF微缺失情况分析 |
4.2.2 AZF微缺失与不育男性精液质量分析 |
4.2.3 AZF微缺失不育男性的IVF/ICSI妊娠结局分析 |
4.2.4 AZF微缺失不育男性的IVF/ICSI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分析 |
4.3 讨论 |
4.3.1 AZF微缺失与精液质量 |
4.3.2 AZF微缺失与IVF/ICSI实验室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
4.3.3 AZF微缺失与IVF/ICSI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的关系 |
4.4 小结 |
第5章 不育男性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 |
5.1 研究对象 |
5.1.1 研究对象分组 |
5.2 结果 |
5.2.1 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检出率 |
5.2.2 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的不孕夫妇基本资料分析 |
5.2.3 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的不育男性行IVF/ICSI妊娠结局分析 |
5.2.4 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与IVF/ICSI分娩及子代出生结局分析 |
5.3 讨论 |
5.3.1 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检出率 |
5.3.2 AZF微缺失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 |
5.3.3 AZF微缺失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与IVF/ICSI结局的关系 |
5.4 小结 |
第6章 不育男性IVF/ICSI健康活产结局的相关因素研究 |
6.1 研究对象 |
6.2 研究方法 |
6.3 研究结果 |
6.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6.3.2 健康活产结局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 |
6.3.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与健康活产结局相关的独立因素 |
6.3.4 健康活产结局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
6.3.5 健康活产结局风险评估模型的评价 |
6.3.6 预测健康活产概率的列线图 |
6.4 讨论 |
6.4.1 女方年龄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
6.4.2 男方年龄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
6.4.3 体重指数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
6.4.4 不孕年限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
6.4.5 AFC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
6.4.6 获卵数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
6.4.7 优质胚胎数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
6.4.8 子宫内膜厚度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
6.4.9 移植周期类型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
6.4.10 移植胚胎类型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
6.4.11 精液质量与IVF/ICSI活产结局的关系 |
6.4.12 不育男性IVF/ICSI健康活产相关因素分析及构建风险评估模型的意义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创新点及意义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不同时间点行针刺干预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不孕症的现代研究进展 |
1 不孕症的概述 |
2 不孕症的病因 |
3 不孕症与孕龄的关系 |
4 不孕症的诊断 |
5 不孕症的西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冻融胚胎移植的现代研究 |
1 冻融胚胎移植 |
2 新鲜胚胎移植VS冻融胚胎移植 |
3 卵子或受精卵的质量 |
4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成功率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针灸辅助治疗不孕症的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 |
1 不孕症的中医理论基础 |
2 针刺治疗不孕症的现代研究 |
3 中医中药对不孕症治疗的现代研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针刺干预对冻融胚胎移植结果影响的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案 |
3 治疗方案 |
4 观察指标 |
5 质量控制 |
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7 关键技术 |
8 研究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分组设计思路 |
2 选穴处方分析 |
3 疗效机制分析 |
4 临床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体外受精鲜胚移植与冻胚移植围产期结局比较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资料收集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技术路线 |
2.内容及方法 |
2.1 促排卵方案 |
2.2 不同授精方式 |
2.3 临床妊娠结局判定及随访 |
2.4 观察指标 |
3.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体外受精新鲜胚胎移植与冻融胚胎移植后围产期结局比较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5)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和妊娠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部分 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子宫结合带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冻融胚胎移植妊娠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及妊娠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研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6)冻融胚胎移植发生生化妊娠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不孕因素 |
2.3 2组内膜准备、受精方式、胚胎移植情况比较 |
2.4 多因素回归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HRT-FET周期孕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对临床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研究对象 |
1.2、子宫内膜准备 |
1.3、子宫内膜厚度的测量 |
1.4、胚胎评分及优质胚胎的定义 |
1.5、观察指标 |
1.6、统计学分析 |
2、结 果 |
2.1、不同子宫内膜厚度分组中患者的基线特征及临床结局 |
2.1.1、HRT-FET中影响临床结局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
2.1.2、 HRT-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对临床结局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2、HRT-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对临床结局曲线拟合分析 |
2.3、HRT-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对临床结局的阈值效应分析 |
2.4、HRT-FET周期患者最佳子宫内膜厚度范围分析 |
2.5、阈值下子宫内膜患者胚胎移植策略的探讨 |
2.5.1、阈值下子宫内膜患者移植不同类型胚胎基线情况及临床结局的比较 |
2.5.2、比较阈值下子宫内膜患者不同子宫内膜厚度分组的临床结局 |
2.5.3、影响阈值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结局的单因素分析 |
2.5.4、阈值下子宫内膜患者移植不同类型胚胎对临床结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5.5、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移植不同类型胚胎对临床结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讨论 |
3.1、子宫内膜厚度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
3.2、定量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及最佳内膜厚度范围确定 |
3.3、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胚胎移植策略探讨 |
3.4、本研究的优势及存在缺点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对辅助生殖技术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影响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冻融胚胎移植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安神疏肝培土针灸法干预FET移植前人群妊娠结局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研究对象筛选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2.4 剔除、脱落标准 |
1.2.5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
1.2.6 试验中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的估算 |
2.2 随机及分配隐藏方法 |
2.3 对照方法 |
2.4 盲法的设计与实施 |
2.5 伦理审查及临床注册 |
2.6 研究流程图 |
2.7 试验治疗方案 |
2.7.1 降调节激素替代周期方案 |
2.7.2 针灸干预方案 |
2.8 观察周期 |
2.9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
2.9.1 基线资料 |
2.9.2 疗效性指标观测 |
2.9.3 安全性评价 |
2.9.4 受试者依从性评价 |
2.9.5 受试者权益保障 |
2.10 不良事件的观察与处理 |
2.11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完成情况 |
3.2 基线资料分析 |
3.2.1 一般情况比较 |
3.2.2 基础病情相关情况比较 |
3.2.3 治疗前疗效指标情况比较 |
3.3 疗效相关指标分析 |
3.3.1 两组组间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比较 |
3.3.2 两组组间持续妊娠率的比较 |
3.3.3 两组组间胚胎种植率的比较 |
3.3.4 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
3.3.5 两组组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3.3.6 两组组间子宫内膜厚度、中医证候评分改善值比较 |
3.3.7 两组治疗前后与随访1月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3.3.8 两组治疗前后与随访3月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3.4 两组间安全性报告 |
讨论 |
1. 不孕症的中西医认识 |
1.1 不孕症的中医认识 |
1.2 不孕症的西医认识 |
2. 辅助生殖技术概况 |
2.1 辅助生殖的发展 |
2.2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 |
2.3 冻融胚胎解冻移植技术 |
2.4 冻融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 |
2.4.1 自然周期 |
2.4.2 激素替代周期 |
2.4.3 促排卵周期 |
3. 中医药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 |
3.1 中药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 |
3.2 针灸在辅助生殖中的应用与不足 |
4. 本试验研究方案的确定 |
4.1 纳入受试者人群的确定 |
4.2 降调节激素替代方案的选择 |
4.3 冻融胚胎解冻移植人群的病因病机分析 |
4.4 针灸治疗方案的确定 |
4.4.1 针灸方案选择的基础及安神、培土在冻融胚胎移植人群的重要作用 |
4.4.2 针灸处方的方义分析 |
4.5 结局指标的选择 |
5. 安神疏肝培土针灸法辅助FET的疗效分析 |
5.1 安神疏肝培土针灸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5.1.1 安神疏肝培土针灸法提高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结果分析 |
5.1.2 安神疏肝培土针灸法提高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可能机制 |
5.2 安神疏肝培土针灸法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 |
5.3 安神疏肝培土针灸法对肝郁脾虚症候量表评分的影响 |
结论 |
创新性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一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二 脾虚肝郁证型评分量表 |
附件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10)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年龄及不孕年限 |
二、胚胎因素 |
1. 移植胚胎质量: |
2. 移植胚胎数量: |
3. 胚胎移植时间: |
4. 胚胎移植位置: |
5. 胚胎冷冻保存时间、解冻时间及发育阶段: |
三、子宫内膜容受性 |
1. 子宫内膜厚度: |
2. 子宫内膜血流情况与容积: |
3. 子宫内膜准备方式: |
四、其他影响因素 |
四、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Pregnancy Rate in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论文参考文献)
- [1]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对异位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阈值效应分析[J]. 路锦,尹轶莎,张翠莲,张少娣.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09)
- [2]不育男性遗传学异常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及健康活产结局的相关因素研究[D]. 耿冬峰. 吉林大学, 2021(01)
- [3]不同时间点行针刺干预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D]. 王雅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体外受精鲜胚移植与冻胚移植围产期结局比较的相关研究[D]. 展静.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5]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和妊娠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D]. 栗波. 郑州大学, 2020(02)
- [6]冻融胚胎移植发生生化妊娠的相关因素分析[D]. 马志渊.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7]HRT-FET周期孕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对临床结局的影响[D]. 李秋圆. 河南大学, 2020(03)
- [8]影响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D]. 黄世扬.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9]安神疏肝培土针灸法干预FET移植前人群妊娠结局的临床疗效研究[D]. 杨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王心怡,李东,辛喜艳. 生殖医学杂志,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