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

“以德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以德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孙健[1](2019)在《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道德治理”始见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报告对道德治理进行了强调与重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论述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强大支撑和动力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把道德治理问题纳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之中,使其成为国家治理的构成性要素。道德治理作为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形式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内生性要素,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文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国方略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战略任务的时代语境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理价值与主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为基本理论依据,在遵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将文献研究法、多学科协同研究法和功能研究法相统一,探讨了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的实践问题。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实践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研究。主要界定了道德治理的内涵,并对与之相关的概念做了辨析,阐释了道德治理实践研究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二是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道德治理实践回顾与反思的研究。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道德建设和道德治理实践的梳理,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实现“治理”转向的进程中的经验,即推进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注重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结合、倡导参与主体的共建共享,并且从道德建设必须实现治理转向、道德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德法兼治、必须发挥重点人群的实践引领作用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治理演进生成的实践对于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进行道德治理实践的启示。三是关于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实践的机遇与挑战的研究。分析了道德治理实践在物质条件、领导保障、道德现状和文化资源等方面的时代机遇,与此同时从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社会治理相对滞后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道德治理实践带来的现实挑战。四是关于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实践基本路径的研究。主要是加强党和政府建设为提升道德治理实践领导能力提供前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道德治理实践筑牢经济根基、加强人民群众道德教育为提升道德治理实践参与能力提供条件、完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为道德治理实践奠定道德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道德治理实践提供法治保障等五个方面。

齐航[2](2019)在《依法治国方略视阈下“以德治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历来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道德建设。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思想道德建设影响着党和人民的价值判断、社会利益关系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德治能够更好的辅助法治建设,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从而在根本上防范和减少违法乱纪现象的滋生。只有道德建设过硬,国家的法制建设才能够更好的推行下去,国家的发展才能够更加稳步的向前迈进。本论文通过研究以德治国的思想基础以及提出背景,认识道德对于国家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道德构建了国民的道德体系和行为准则。实行并加强德治,可以更好的纠正当今社会中所存在的一些党员干部的党风政风严重损害、一些地方社会治安不好、一部分人理想信念动摇、西方意识形态影响严重、商品交换严重侵蚀等道德领域的失范问题。从而引领党和人民能够更好的遵循“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并能够更好的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和政治修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以及加强德治保障机制,为法治建设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和人文环境。本论文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在“依法治国”视阈下阐述“以德治国”的基本内涵、基本内容、思想基础、基本要求和现实意义等理论思想;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认真的搜集了当今社会现象中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将社会现实依据有机结合,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德治所起的作用,进行多角度分析,论证了在“依法治国”方略视阈下需要“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研究内容和理论观点。论文紧扣我们要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理论与要求,紧密结合“以德治国”思想,将道德建设融汇于法制建设之中,将一些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和处理经验上升到理论,进一步充实“以德治国”思想,更好的辅助“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同时,在理论观点上,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了“以德治国”思想发展的现实依据以及和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以便为依法治国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研究“以德治国”思想是为解决当前社会上存在的道德偏颇、道德缺失以及道德扭曲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在依法治国的大方向下,在思想上指引党和人民的前进方向,全面提高国民道德素养,为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国家提供重要的支撑,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的法治国家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艾丽娟[3](2019)在《论习近平的德治观》文中指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德治国、以德治党的优良传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也一直围绕着德治的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观点,形成了自己的德治观。研究习近平的德治观,应该从新时代习近平的国家治理思想全局出发,充分挖掘其德治观内涵,为国家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德治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来源是多元化的。在理论基础上,汲取古代优秀德治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道德观。在实践经验上,总结中西方国家治理经验,以史为鉴,并将其德治观落实到治国理政中;同时,他自身丰富的执政经历也为其德治观的形成打下了深厚的实践基础。习近平德治观的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四个重要方面:第一,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世理念作为价值旨归;第二,强调德治的精髓要义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指出德治的内在诉求是贯彻落实从严治党的新要求;第四,将法治作为德治的制度保障。习近平德治观的理论创新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坚持德法互济、协同共治,注重德治的法治化流转,丰富和发展德治内涵;其二,超越传统德治,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主张道德转化为法律制度。习近平德治观是其国家治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它的形成与完善对我们坚定政治立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筑中国梦、加强党的建设、建设法治中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莫纪宏[4](2017)在《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文中研究说明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通过分析以德治国的由来、基本内涵、价值要求和正当性,详细地探讨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者在治国理政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以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对于推进以德治国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出通过以德治国来引导依法治国健康有序地发展,发挥法治在治国理政中的核心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以德治国的补充和辅助治理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德育"与"德治"。

戴木才,田海舰[5](2009)在《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以德治国”方略的探索历程》文中研究指明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以德治国"方略的探索,经历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初步探索、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到"以德治国"方略的初步形成、全面确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基本治国方略及其创造性发展的历程。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我们党走上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科学治国之路。

周立[6](2006)在《浅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我们党在提出“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后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且强调二者的结合,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首次,它是我党治国思想的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对建设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陈传林[7](2004)在《论“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文中研究表明以德治国思想是党中央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大的治国战略思想。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两个角度 ,对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的重大意义进行探讨。认为 ,坚持并贯彻“以德治国”战略思想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标志 ;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 ;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国家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有效途径

谢相勋[8](2004)在《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文中指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治国思想是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对于进一步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建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宇遐[9](2004)在《关于实施以德治国与弘扬民族精神关系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施以德治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大事,以德治国是我国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和文化的沉积,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之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实施以德治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问题作以认真的研究。特别是对二者的关系作以深刻的探讨。首先, 本文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以德治国的含义、实施的历史根据、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的比较、实施以德治国的重要作用和特点。指出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方略是不仅具有历史根据和现实根据,而且具有理论基础。另外本文还重点分析了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作用和特点,认为实施以德治国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本文对民族精神的含义、内涵、作用和特点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从理论界对民族精神含义的不同理解,给出了民族精神的含义、以及传统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等。着重强调指出民族精神作为研究的对象,它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时代性,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本文还重点阐述了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指出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重要的推动力。在明确了以德治国和民族精神的基本理论后,本文从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简要论述了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指出以德治国属于政治上层建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二者关系从总体上看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接着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具体论述以德治国和民族精神的关系。重点分析了民族精神和以德治国的联系:我国古代以德治国的思想促进了汉民族的形成和各民族的大融合,对我国的民族传统、民族心理、民族习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分析了中华传统道德的民族特点,指出中华传统的德治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从中国当代实际出发,弘扬民族道德的优秀传统,实行以德治国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由之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同实施以德治国,在实践中互相推动、共同发展。本文结合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以德治国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实践活动,要求正确处理好实施以德治国和弘扬民族精神与传统徳治思想、依法治国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WP=3>等的关系。在实践中实施以德治国、弘扬和培育当代的民族精神。最后,指出实施以德治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实践中存在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进行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在实践中把实施以德治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政策落到实处。

张晓玲[10](2004)在《试论新世纪新阶段的“以德治国”》文中指出“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伦理学说,对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治国方略,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通,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题中之义,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科学保障。“以德治国”,不仅内涵丰富、意蕴深刻,而且意义重大而深远。“以德治国”有利于调整社会的利益关系,增强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全社会的凝聚力,使我国能够稳定、协调、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改善党风和社会风气,有效抑制和消除腐败现象;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实现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就“以德治国”提出的重大意义、实施“以德治国”的主要原则和基本途径进行深入探讨。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以德治国”方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分析入手,从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顺应科技现代化需要、适应经济体制转轨、扩大对外开放和应对经济全球化、促进依法治国、适应可持续发展以及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多个层面和角度阐述了“以德治国”方略提出与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高度评价了“以德治国”在治理国家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重大意义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第二部分:讨论实施“以德治国”的主要原则。1、坚持德法并举;2、坚持传统德治与当代德治相结合;3、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4、坚持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5、坚持党的领导。在分析这些原则的过程中进一步阐述了“以德治国”的理论来源和实践价值、德治与法治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以德治国”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部分:探索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本途径。1、充分认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2、“以德治国”必须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思想道德建设;3、“以德治国”必须治政,加强行政伦理建设;4、“以德治国”必须公民道德建设;5、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6、建立和完善“以德治国”的保障机制和制约机制。“以德治国”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各方密切协作,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使“以德治国”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二、“以德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德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我国道德治理实践研究的相关概述与理论
    2.1 道德治理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厘定
        2.1.1 道德的内涵与功能
        2.1.2 治理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辨析
        2.1.3 道德治理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辨析
    2.2 道德治理实践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道德教育与治理的主要思想
        2.2.2 中国共产党关于道德教育与治理的主要思想
        2.2.3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
        2.2.4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理论
        2.2.5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管理理论
        2.2.6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治理实践的回顾与反思
    3.1 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治理实践的回顾
        3.1.1 改革开放前道德治理演进生成的实践
        3.1.2 改革开放新时期道德治理演进生成的实践
        3.1.3 新时代道德治理的实践
    3.2 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治理实践的经验
        3.2.1 推进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
        3.2.2 注重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结合
        3.2.3 倡导参与主体的共建共享
    3.3 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治理实践的启示
        3.3.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实现治理转向
        3.3.2 道德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3.3.3 道德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3.4 道德治理必须坚持德法兼治
        3.3.5 道德治理必须发挥重点人群的实践引领作用
    3.4 本章小结
4 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实践面临的时代机遇与现实挑战
    4.1 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实践面临的时代机遇
        4.1.1 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为道德治理实践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
        4.1.2 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道德治理实践提供坚强的领导保障
        4.1.3 道德状况的日益好转为道德治理实践奠定坚定的信心
        4.1.4 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丰富了道德治理实践的文化资源
    4.2 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实践面临的现实挑战
        4.2.1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突与博弈对道德治理实践形成挑战
        4.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给道德治理实践带来考验
        4.2.3 社会治理相对滞后给道德治理实践提出难题
        4.2.4 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给道德治理实践增添变数
    4.3 本章小结
5 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实践的基本路径
    5.1 加强党和政府建设为提升道德治理实践领导能力提供前提
        5.1.1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5.1.2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5.1.3 加强公职人员政德教育
    5.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道德治理实践筑牢经济根基
        5.2.1 优化经济结构
        5.2.2 转换增长动力
        5.2.3 完善经济治理体系
    5.3 加强人民群众道德教育为提升道德治理实践参与能力提供条件
        5.3.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3.2 创新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5.3.3 加强重点人群的思想道德教育
    5.4 完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为道德治理实践奠定道德基础
        5.4.1 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体系
        5.4.2 完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道德话语体系
    5.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道德治理实践提供法治保障
        5.5.1 加快道德领域问题立法
        5.5.2 建立法治实施监督保障体系
        5.5.3 完善党内法规体系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状况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2)依法治国方略视阈下“以德治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依据
    (二)研究现状与述评
    (三)研究意义与方法
一、“以德治国”的提出、内涵及意义
    (一)以德治国的提出
    (二)“以德治国”的内涵
    (三)以德治国的意义
二、“以德治国”的思想基础及现实依据
    (一)“以德治国”的思想基础
    (二)“以德治国”的现实依据
三、“以德治国”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以德治国的主要内容
    (二)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
四、“以德治国”是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道德为法治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撑
    (二)道德为法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道德和法律的发展可以相互转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论习近平的德治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与创新
二、习近平德治观的提出与形成
    (一)习近平德治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
        2.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新要求
        3.当下中国道德建设遇到许多新问题
    (二)习近平德治观形成的主要条件
        1.厚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土壤
        2.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
        3.来源于中西方国家的治理实践
        4.得益于习近平的亲身经历与反观
三、习近平德治观的主要内容
    (一)德治的价值旨归是“以人民为中心”
        1.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伦理目标
        2.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为发展方向
        3.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德治的精髓要义是“核心价值观”
        1.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是德治的关键
        2.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德治的基础
        3.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教育原则
    (三)德治的内在诉求是“从严治党”
        1.从严治党的政治伦理意义
        2.从严治党严就严在党德与党风
        3.从严治党重点在于抓关键少数
        4.将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相结合
    (四)德治的制度保障是法治
        1.德治是法治的应有之义
        2.法治是德治的制度保障
        3.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四、习近平德治观的理论创新
    (一)德治内涵的转变
        1.德治思想的提出
        2.德治思想的发展
        3.德治内涵的创新
    (二)超越传统德治
        1.超越传统民本思想
        2.注重道德的法律化和制度化
五、习近平德治观的实践价值
    (一)有助于坚定政治立场,形成德治传统
    (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新思想
    (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共筑伟大中国梦
    (四)有益于掌握正确方法,加强党的建设
    (五)有助于坚持德法合治,建设法治国家
    (六)有利于进行价值引导,建设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德治国的由来、基本内涵、价值要求及其正当性
    (一) 以德治国的由来
        1. 以德治国与党对思想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关
        2. 以德治国概念的正式提出
        3. 习近平关于以德治国的重要讲话精神
    (二) 以德治国的基本内涵和价值要求
    (三) 以德治国的正当性
二、以德治国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对依法治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一)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首先要抓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工作
    (二) 要不断充实和巩固社会主义法律的道德基础,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总体框架
    (三) 要将以德治党作为以德治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 要充分发挥以德治国中的德育功能
三、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共同发挥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一) 贯彻落实宪法的精神
    (二) 立法中要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三) 执法中要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四) 司法中要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五) 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六) 以德治国重点是要抓领导干部这个少数

(5)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以德治国”方略的探索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国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初步探索
二、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到“以德治国”方略的初步形成
三、全面确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治国方略
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基本治国方略的创造性发展

(6)浅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内涵不同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是相互基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客观需要

(7)论“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并贯彻“以德治国”战略思想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一) 以德治国战略思想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 以德治国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二、坚持并贯彻“以德治国”战略思想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标志
    (一) 以德治国战略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 以德治国战略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三、坚持并贯彻“以德治国”战略思想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
    (一) 以德治国战略思想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
    (二) 以德治国战略思想是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安定稳定的根本保证
四坚持并贯彻以德治国战略思想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国家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有效途径
    (一) 以德治国战略思想促进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 以德治国战略思想有助于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和“四有”人才的培养

(9)关于实施以德治国与弘扬民族精神关系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2 以德治国的基本理论
    2.1 以德治国的内涵
        2.1.1 以德治国的含义
        2.1.2 以德治国的内容
    2.2 以德治国确立的历史根据
    2.3 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德治思想
    2.4 以德治国思想的特征
    2.5 确立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3 民族精神的基本理论
    3.1 民族精神内涵
        3.1.1 民族精神的含义
        3.1.2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
    3.2 民族精神的特征
    3.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4 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关系
    4.1 实施以德治国和培育民族精神关系的实质
    4.2 实施以德治国和弘扬民族精神区别
    4.3 实施以德治国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联系
        4.3.1 中华民族传统徳治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4.3.2 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和弘扬民族精神互相推动、共同发展
5 在实践中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1 实施以德治国和弘扬民族精神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对矛盾
        5.1.1 正确处理以德治国和弘扬民族精神与传统徳治思想的关系
        5.1.2 正确处理以德治国和弘扬民族精神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5.1.3 正确处理以德治国和弘扬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5.2 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培育时代精神
    5.3 实施以德治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
        5.3.1 实施以德治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实践中存在的困难
        5.3.2 实施以德治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6 结论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10)试论新世纪新阶段的“以德治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前言
一、 新世纪新阶段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及重大意义
    (一) 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
        1 、 “以德治国”方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2 、 “以德治国”方略的正式提出
    (二)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方略的重大意义
        1 、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德治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2 、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对国内外治国经验的科学升华
        3 、 “以德治国”的提出,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 “以德治国”的提出,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党全民进行道德建设的自觉意识
        5 、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有利于在新形势下调整社会利益关系
        6 、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有利于反腐倡廉
        7 、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有利于反对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
二、 实施“以德治国”的主要原则
    (一) 坚持德法并举的原则
        1 、 正确认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2 、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
    (二) 坚持传统德治与当代德治相结合的原则
        1 、 传统“德治”理论及其局限
        2 、 当代“德治”的内涵
        3 、 把传统德治与当代德治有机结合起来
    (三) 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原则
        1 、 “以德治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 、 “以德治国”要重在建设
    (四) “以德治国”必须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1 、 社会道德的培养,要靠广大人民群众
        2 、 “以德治国”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 “以德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 、 坚持党的领导是“以德治国”的根本保证
        2 、 在实施“以德治国”的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三、 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本途径
    (一) 要充分认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1 、 进一步提高全党全民对“以德治国”重要性的认识
        2 、 纠正和克服各种错误思想,走出“以德治国”认识上的误区
        3 、 各级党政领导都必须把“以德治国”作为治理好国家的基本方略来抓
    (二) 、 “以德治国”必须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思想道德建设
        1 、 大力加强党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根本保证和必然要求
        2 、 党要领导“以德治国”,就必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3 、 党要领导“以德治国”,就必须首先“以德治党”
    (三) “以德治国”必须从严治政,加强行政伦理道德建设
        1 、 实施“以德治国”,必须加强行政伦理建设
        2 、 加强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伦理体系建设
    (四)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实现“以德治国”方略的基本保证
        1 、 公民道德建设是实施“以德治国”的最广泛的社会道德基础
        2 、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3 、 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大举措
    (五) 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1 、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刻不容缓
        2 、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原则与内容
    (六) 建立和完善“以德治国”的保障机制和制约机制
        1 、 建立和完善“以德治国”的保障机制
        2 、 建立和完善“以德治国”的制约机制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以德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的实践研究[D]. 孙健.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2]依法治国方略视阈下“以德治国”研究[D]. 齐航.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3]论习近平的德治观[D]. 艾丽娟.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4]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J]. 莫纪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7(05)
  • [5]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以德治国”方略的探索历程[J]. 戴木才,田海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6]浅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J]. 周立. 世纪桥, 2006(04)
  • [7]论“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意义[J]. 陈传林.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 [8]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J]. 谢相勋.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09)
  • [9]关于实施以德治国与弘扬民族精神关系问题的研究[D]. 李宇遐. 西安科技大学, 2004(04)
  • [10]试论新世纪新阶段的“以德治国”[D]. 张晓玲. 西南师范大学, 2004(03)

标签:;  ;  ;  ;  ;  

“以德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