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层剪力墙结构全轻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红娟[1](2021)在《高层剪力墙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创新要点》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在建造高层剪力墙时,施工人员应更加重视高层剪力墙的施工技术。在掌握高层剪力墙施工技术要点的基础上,施工人员还可以对技术进行创新,以确保高层剪力墙的最终施工质量达到合同要求。并且运用创新技术还可以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文章先对普通住宅建设施工项目中涉及到的关于高层剪力墙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具体化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组合剪力墙的创新想法,并对创新想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希望可以通过技术要点分析和剪力墙构造创新进一步促进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张帆,王延军[2](2021)在《高层剪力墙住宅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为解决人口住房问题,建设规模急剧扩大,高层建筑成为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剪力墙结构是目前高层住宅建筑常用的结构,施工单位应注意掌握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要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
康体,袁小昆,向长于,孔祥林,郑凯宣[3](2021)在《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剪力墙结构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如何针对剪力墙结构进行施工已经成为了3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建筑工程框架的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展开研究,分别从结构化定义、剪力墙特性两方面着手,对混凝土施工、建筑钢筋施工、模板施工3项技术手段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总结出工程施工技术的注意要点。
刘宇航[4](2021)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标准化设计与施工模拟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和产业化基地的不断涌现,实现了建筑业的工业化变革。然而,由于拆分的预制构件种类繁多,其通用性限制了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的发展,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设计成了实现装配式设计、生产、施工相互协调统一的关键。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相较于传统现浇结构更复杂,需要更加详细具体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通过创建BIM模型进行虚拟建造,能够提前预演施工方案,有效解决预制构件装配时的施工精度问题。然而,随着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进行,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荷载、施工顺序变化等都会对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产生巨大影响,导致结构受力具有强烈的时变性,间接导致了结构施工阶段工程事故的频发。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分析结构在施工期间的变形情况,对于严格控制结构在施工阶段的力学状态,提高工程项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原市某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为具体工程实例,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标准化设计方面,利用Revit对预制构件库的创建进行了研究,实现了该结构的参数化建模。在施工进度模拟方面,完成了BIM三维模型的搭建,同时利用Navisworks进行了预制构件吊装的4D施工进度模拟。在施工过程模拟方面,分析了一次性加载、和按施工顺序精确加载方式下结构的竖向变形。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标准化设计通过对比传统设计和基于BIM技术设计的两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得出了后者在装配式结构设计方面的优势,并结合装配整体式剪力墙住宅的标准化和模数化设计要求,剖析了创建预制构件库的重要意义。利用Revit完成了预制外墙、预制叠合板等构件的创建,并借助参数化管理平台-族库大师实现了基于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预制构件族库创建,提高了预制构件的重复使用率。(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进度模拟以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为依托,综合应用了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法和预制构件库完成了BIM模型的创建。同时,利用Project软件创建了该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为BIM三维模型赋予了施工进度数据时间模型。通过Navisworks软件进行了预制构件的施工吊装模拟,解决了预制构件安装过程精确度把控问题,也验证了预制构件库中BIM模型的精细化程度和信息集成度。(3)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过程模拟利用有限元软件ETABS施工阶段模拟功能对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进行了施工过程模拟,研究了一次性加载、按施工顺序精确加载两加载方式对施工过程中结构变形的影响。通过对比两种模型的分析结果发现,两种加载模式下的楼层竖向位移存明显差别。按施工顺序精确加载下柱和墙体的最大竖向位移值达到了一次性加载的60%左右,因此在进行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分析时应对施工过程加以考虑,保证结构的变形和受力更加接近工程实际。
寇民道[5](2021)在《高层剪力墙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城市的建设,剪力墙结构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高层建筑中剪力墙施工技术主要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及混凝土工程,主要从这3个方面来分析高层剪力墙结构中关于施工技术的具体管理要点和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分析高层剪力墙施工技术,从而能够对高层的建筑体系展开深入分析,产生一定的了解,为城市的进一步规划及基础的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促进高层建筑施工水平的整体提升。
石健[6](2021)在《高层剪力墙结构免支撑置换混凝土加固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常用于解决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问题,其中免支撑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因施工周期短、无需卸载支撑、造价低等优点被应用于剪力墙结构加固工程中,但对该技术在方案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墙肢应力变化的研究仍然较少。本文以陕西省咸阳市某剪力墙结构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对比分析该结构第二十层剪力墙混凝土强度降低后与原设计强度的抗震性能及承载能力,结合工程现状选用免支撑置换混凝土加固法,设计加固方案,探讨施工工艺、施工监测,并采用ETBAS有限元软件对免支撑置换混凝土加固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置换混凝土过程中剪力墙应力、各批次置换墙肢应力的变化规律,以及置换施工过程对其他楼层剪力墙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和内容包括:1.采用ETABS建立原结构整体模型及第二十层混凝土强度由C30降至C20的整体模型,模态分析和反应谱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降低导致结构周期、层间位移和层间位移角均增大,结构在X向地震作用下部分楼层的层间位移角超出规范限值;混凝土强度降低前后结构第二十层剪力墙轴压比计算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降低导致剪力墙轴压比增大了1.5~1.7倍,且部分剪力墙轴压比超限。由此可知混凝土强度降低导致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减弱。若仅加固轴压比超限的剪力墙可使其满足规范限值要求,但并不能解决混凝土强度降低引起的层间位移角超限问题。故结合本文研究的结构现状经方案比选采用免支撑置换混凝土加固法。2.以轴压比作为控制条件设计了二批次和三批次两种置换方案,仿真分析两种方案的轴压比,结果表明:三批次置换过程中墙肢轴压比小于二批次,经对比分析选择三批次置换方案,并设计加固施工过程中的辅助支撑体系,总结了施工工艺和施工监测等关键技术。3.采用ETBAS软件的非线性顺序施工加载对免支撑置换混凝土的施工全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置换施工过程中各批次置换的墙肢存在应力滞后现象;在置换完成后的正常使用阶段,各批次置换的墙肢能够共同受力;置换施工过程对结构的应力分布影响主要集中于置换层相邻的上下楼层剪力墙,且对端部墙肢的应力影响更大,甚至会造成与置换层相连的上层剪力墙端部出现拉应力,因此在置换方案设计和置换施工过程中应做好相应的措施。
孙天舒[7](2021)在《装配式摇摆剪力墙及其结构抗震减振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建构筑物结构和基础设施抗震防灾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又始终是土木工程不断解决新的挑战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建筑结构预制装配化是我国建筑工业化、信息化乃至智能化的必由之路,其中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量大面广、结构体系创新与抗震性能提升是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抗侧力体系,其预制装配构造连接与抗震性能成为制约装配式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的瓶颈。本文在充分研究和分析铰支摇摆剪力墙及其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抗震减振性能基础上,提出一种装配式“干式连接”多层摇摆消能减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发展一类钢板消能减振元件(装置)与剪力墙一体化装配组合的结构体系,为提高结构预制装配效率、提升结构抗震乃至减振性能探索一条装配式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研究装配式摇摆剪力墙及其结构抗震减振性能。首先对于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建立连续化参数的力学模型,提出结构的弹性地震响应计算以及抗震弹塑性设计的地震能量平衡方法,发展了一种结构顶部设计目标位移控制的阻尼器参数实用计算方法,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揭示了结构的失效模式和抗倒塌能力。其次,提出一种装配式“干式连接”多层摇摆消能减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验分析剪力墙非线性滞回消能性能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计算分析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装配式剪力墙抗侧力能力和滞回消能性能优于其它装配式或整体现浇式剪力墙。最后,发展一类装配式“干式连接”多层摇摆消能减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为主要抗侧力体系的结构,如框架-剪力墙结构等,提出了相应结构抗震减振计算和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并给出了设计实例。本文将铰支摇摆(整体)剪力墙发展为多层摇摆消能减振剪力墙,提出“干式连接”多层摇摆与钢板消能减振元件(装置)一体化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以及一类以此新型剪力墙为主要抗侧力体系的结构,建立相应剪力墙及其结构弹塑性计算模型、抗震分析和设计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弹性地震响应分析的连续化参数模型,发展了结构抗震弹塑性设计的地震能量平衡方法,提出了地震作用分配、阻尼器参数确定和构件强度需求计算的一体化设计方法。根据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中框架、铰支墙和阻尼器的协同工作机理,从连续化假设出发,建立类似地震等效作用的倒三角荷载作用下铰支墙的侧移控制微分方程,求解得到框架和铰支墙的弹性位移响应与剪力、弯矩分布,揭示阻尼器刚度对框架和铰支墙剪力、弯矩分布规律的影响;根据结构地震层间剪力分布特征,推导了框架和铰支墙的地震作用力分配关系;设定结构的设计目标位移和预期失效模式,采用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消能减振体系的地震能量平衡方程求解地震作用,再将地震作用分配至框架和铰支墙可实现构件强度需求设计。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的连续化参数模型解决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性位移响应求解、构件内力计算和地震作用力分配问题,可作为结构初始设计阶段快速计算地震响应的有效工具。(2)针对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提出了一种结构顶部设计目标位移控制的阻尼器参数实用计算方法,揭示了结构地震弹塑性响应特征和损伤演化规律。将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的顶点位移-基底剪力曲线转化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对应的能力谱,应用等价线性化方法确定结构达到顶部设计目标位移时的等效周期,结合等效周期和需求谱确定设计目标位移对应的等效粘滞阻尼比需求,由此计算和设计阻尼器参数。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受基本振型控制的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的阻尼器参数设计具有较高的精度,步骤简单、便于工程上推广应用;定义阻尼器屈服、截面纵筋首次屈服(塑性铰出现)以及截面边缘混凝土压溃三种构件(装置)性能状态,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析结构地震弹塑性全过程响应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跟踪标识各构件(装置)达到三种性能状态的先后顺序以及结构中塑性铰分布与发展程度,由此剖析结构失效路径与失效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铰支墙对框架整体侧移变形的约束作用,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易于实现仅框架梁端出现塑性铰且层间变形均匀的“强柱弱梁”整体失效模式。(3)提出了一种“干式连接”多层摇摆与钢板消能减振元件(装置)一体化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设计制作了三个足尺剪力墙模型、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揭示了本文提出剪力墙的良好滞回消能性能。面向装配式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需要,提出一种装配式“干式连接”多层摇摆消能减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采用竖向预应力压接和高强螺栓紧固技术,将钢筋混凝土预制墙板单元和钢板消能减振元件(耗能钢板)一体化装配组合,形成地震作用下可围绕齿槽状拼接缝多层摇摆的装配式“干式连接”消能减振剪力墙抗侧力体系;提出了剪力墙拼接缝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和设计方法;设计制作了三个足尺剪力墙模型进行循环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从剪力墙损伤分布发展特征、滞回消能性能和破坏模式等方面揭示了分层摇摆剪力墙的抗震减振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往复加载过程中剪力墙整体表现出围绕拼接缝摇摆的侧向变形模式,墙面裂缝分布稀疏、损伤程度低,滞回曲线呈“弓”形,具有优良的抗侧力性能和耗能能力。将铰支整体摇摆剪力墙发展为多层摇摆消能减振剪力墙,为发展装配式高层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侧力体系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4)提出了装配式“干式连接”多层摇摆消能减振剪力墙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和弥散接缝简化分析模型,对比分析本文提出的装配式剪力墙和其它几种装配式以及现浇整体式剪力墙的抗震减振性能,证实了本文提出装配式剪力墙更优越的抗侧力能力和滞回消能性能。采用实体单元建立装配式多层摇摆消能减振剪力墙的精细化数值计算模型,计算模型考虑了竖向预应力压接、螺栓预紧力施加、拼接缝接触以及钢预埋件传力等剪力墙局部力学特性。计算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精细化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剪力墙的宏观滞回特性,准确模拟剪力墙的损伤发展过程,合理解释剪力墙试件的破坏模式。采用纤维与弹簧单元发展了装配式多层摇摆消能减振剪力墙的弥散接缝简化分析模型,该模型不考虑局部混凝土与钢筋材料的受拉作用,将接缝集中变形等效为弥散于墙段受拉侧的变形,较准确地模拟了剪力墙试件加载全过程的非线性行为,同时相比于精细化模型计算效率大幅度提高。在简化分析模型基础上,采用循环往复加载计算分析,对比研究了本文提出的装配式剪力墙与普通套筒灌浆连接装配式剪力墙、套筒灌浆连接预应力摇摆剪力墙以及现浇整体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装配式剪力墙滞回消能性能优于其它装配式或整体现浇式剪力墙、抗侧力能力弱低于整体现浇式剪力墙。(5)发展了一类以装配式“干式连接”多层摇摆消能减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为主要抗侧力体系的高层建筑结构,建立了相应三维空间结构的地震弹塑性数值计算模型,提出了结构抗震减振计算和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并给出了设计实例。发展了装配式多层摇摆消能减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弹塑性设计的基于目标位移的计算分析与设计方法,该方法设定结构的设计目标位移和位移延性系数,建立不同延性系数对应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弹塑性位移反应谱,由此确定结构的等效周期和设计地震作用;然后,将地震作用分配至各剪力墙片,计算各分层剪力墙接缝的强度需求并设计截面。按照此方法设计了一栋12层实例结构,建立了相应三维空间结构的地震弹塑性计算模型,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实例结构满足设计目标位移需求,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各层位移逐层增大,实现了多层摇摆的侧向位移模式,验证了此类高层建筑结构优良的抗侧力能力和滞回消能减振性能。
张鑫[8](2020)在《高层住宅结构剪力墙优化设计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紧随城市化进程,在建筑工程高层住宅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规划和优化管理,严格从设计需求出发,科学展开剪力墙结构设计优化工作,提高建筑物结构的稳固性。本文首先对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进行阐述,然后发现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出相关结构设计优化的具体措施,旨在为促进我国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优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借鉴。
秦立野[9](2020)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框架剪力墙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施工部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若框架剪力墙结构缺乏足够的坚固度,则整个建筑工程也会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本文从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的相关内容进行概述,并详细的分析了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技术及要点,希望能够为实际的施工应用带来参考价值。
张斌[10](2020)在《带梁式转换层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连续倒塌分析与鲁棒性评定》文中研究表明结构连续倒塌问题自1968年Ronan Point公寓倒塌事件的发生便备受工程界的广泛重视,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目前研究对象主要局限于典型框架或框架剪力墙结构,随着转换层结构的普遍应用,其安全问题更不容忽视。然而框架结构的倒塌失效模式及研究成果是否适用于转换层结构还需进一步探讨。由于转换层的存在,使得整体结构受力状态复杂,上下传力机制不连续贯通,其在抗连续倒塌方面缺少可靠的分析过程与实用的评价方法。因此,对转换层结构进行抗倒塌模拟不仅可以完善相关研究,而且为我国现行抗倒塌设计规范提供—定参考。本文基于备用荷载路径法,以带梁式转换层框支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作抗连续倒塌分析和鲁棒性评定。主要研究内容及分析结果如下:(1)本文以某一二层单跨框支剪力墙平面试验模型为参照,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验证梁柱构件塑性铰特征值和剪力墙分层壳单元的适用性,得到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几乎吻合,为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提供依据。(2)基于备用荷载路径法,以某带梁式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在框支层选取不同的失效工况分别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考察失效柱上部节点竖向位移变化以及剩余结构的内力重分布情况,进而对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机制和受力规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为:根据在各个工况下对失效点变形情况的比较可得首层位移>转换层位移,同—层不同位置柱失效的对应位移从大到小依次为角柱、内柱、长边中柱、短边中柱;承重柱失效后其相邻构件的不平衡内力分担情况遵循“就近原则”。(3)为了从定量的角度评估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基于竖向IDA分析法,根据不同失效工况下得到的荷载系数-位移曲线,采用结构的损伤强度比、剩余影响系数和强度冗余系数,定量评价框支剪力墙结构遭遇不同构件失效后剩余结构的冗余性及鲁棒性,并综合分析局部破坏对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由分析结果可知:转换层构件的刚度大却降低结构的整体延性,因此在此类结构设计阶段应注意结构的刚度与延性的有效结合;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结构在文中假设的失效工况下均不会发生倒塌,具有良好的鲁棒性。(4)根据本文研究内容,结合框支剪力墙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主要从结构平面布置、特殊构件设计、关键构件设计、构件间拉结作用等不同角度给出了防止此类结构发生连续倒塌和提高结构鲁棒性的具体措施。
二、高层剪力墙结构全轻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层剪力墙结构全轻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层剪力墙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创新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层剪力墙的施工目标 |
2 高层剪力墙在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技术要点 |
2.1 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
2.2 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
2.3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
3 高层剪力墙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创新 |
3.1 高层剪力墙结构创新构思 |
3.2 高层剪力墙结构稳定性试验 |
4 结束语 |
(2)高层剪力墙住宅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剪力墙结构的合理性 |
2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
2.1 柱箍技术要点 |
2.2 钢筋技术要点 |
2.3 混凝土技术要点 |
3 结语 |
(3)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概述 |
2 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 |
2.1 剪力墙施工特性分析 |
2.2 混凝土施工技术 |
2.3 建筑钢筋施工技术 |
2.4 模板施工技术 |
3 施工技术要点 |
4 结束语 |
(4)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标准化设计与施工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 |
1.3 BIM技术内涵 |
1.4 装配式标准化设计研究现状 |
1.5 施工过程模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施工力学分析理论发展 |
1.5.2 施工过程模拟研究现状 |
1.6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2章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标准化设计 |
2.1 传统设计方法与基于BIM的装配式设计方法对比 |
2.1.1 传统装配式设计方法 |
2.1.2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法 |
2.1.3 两种设计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
2.2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模块化设计 |
2.2.1 模数协调与模块化设计 |
2.2.2 户型单元与平面布局 |
2.2.3 主要预制构件部品设计 |
2.3 预制构件库的创建与参数化管理平台的应用 |
2.3.1 预制构件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
2.3.2 标准化预制构件库的创建 |
2.3.3 参数化管理平台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进度模拟 |
3.1 BIM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
3.1.1 预制构件深化设计 |
3.1.2 虚拟建造与碰撞检查 |
3.1.3 BIM协同平台 |
3.2 项目进度计划的创建 |
3.2.1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方法 |
3.2.2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常用软件 |
3.2.3 基于TimeLiner的施工计划定义 |
3.3 基于BIM的施工进度模拟 |
3.3.1 工程概况 |
3.3.2 BIM模型及计划模型创建 |
3.3.3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进度模拟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过程模拟 |
4.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模拟中的时变力学 |
4.2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有限元模型 |
4.2.1 有限元软件ETABS简介 |
4.2.2 有限元模型创建过程 |
4.3 不同加载方式下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施工过程模拟 |
4.3.1 施工过程模拟中的加载方式 |
4.3.2 施工步的划分 |
4.3.3 不同加载方式对结构竖向位移的影响 |
4.3.4 不同加载方式对结构竖向位移误差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高层剪力墙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层剪力墙建筑客观价值 |
2 高层建筑中钢筋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要点 |
2.1 针对直径不超过12的钢筋绑扎连接的具体管理要点 |
2.2 钢筋焊接的具体管理要点 |
3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
3.1 保障模板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
3.2 模板工程具体部位的施工要点 |
3.2.1 楼板外墙侧模板施工要点 |
3.2.2 剪力墙和楼板坚实接缝施工的要点 |
3.2.3 底板下连梁梁端接缝模板的具体施工要点 |
4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
5 结束语 |
(6)高层剪力墙结构免支撑置换混凝土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概述 |
1.2.1 混凝土结构加固的原因和目的 |
1.2.2 混凝土结构加固基本原则 |
1.2.3 混凝土结构加固常用方法 |
1.3 置换混凝土加固技术概述 |
1.3.1 置换混凝土加固应用与研究现状 |
1.3.2 置换混凝土加固受力特性 |
1.3.3 置换混凝土加固基本假定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有限元模型建立 |
2.1 工程概况 |
2.2 结构检测鉴定结果 |
2.3 ETABS有限元分析软件概述 |
2.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2.4.1 有限元基本原理 |
2.4.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混凝土强度降低前后结构对比分析与加固方案确定 |
3.1 混凝土强度降低前后结构对比分析的目的 |
3.2 模态分析 |
3.2.1 模态分析的概述 |
3.2.2 模态分析在ETABS中的实现 |
3.2.3 原结构的模态分析结果 |
3.2.4 混凝土强度降低后结构的模态分析结果 |
3.2.5 混凝土强度降低前后结构的模态分析结果对比 |
3.3 反应谱分析 |
3.3.1 反应谱分析的概述 |
3.3.2 反应谱分析在ETABS中的实现 |
3.3.3 混凝土强度降低前后结构的反应谱分析结果对比 |
3.4 混凝土强度降低前后剪力墙轴压比对比分析 |
3.4.1 轴压比对剪力墙结构的作用 |
3.4.2 混凝土强度降低前后剪力墙轴压比对比分析 |
3.5 免支撑置换混凝土加固方案的确定 |
3.5.1 加固方案比选 |
3.5.2 免支撑置换混凝土加固方案的确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免支撑置换混凝土加固方案设计与施工 |
4.1 免支撑置换混凝土加固方案设计 |
4.1.1 置换所用材料以及强度的确定 |
4.1.2 置换方案实施的荷载取值 |
4.1.3 结构验算 |
4.1.4 免支撑置换混凝土加固方案设计比选 |
4.2 免支撑置换混凝土加固施工流程 |
4.2.1 辅助支撑体系的建立 |
4.2.2 分批凿除低强度混凝土 |
4.2.3 钢筋与预埋管线整理 |
4.2.4 新旧混凝土连接面处理 |
4.2.5 支模并浇筑混凝土 |
4.2.6 混凝土养护与拆模 |
4.3 建立监测体系 |
4.4 剪力墙混凝土免支撑置换加固施工的技术要点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免支撑置换混凝土加固施工阶段有限元模拟 |
5.1 免支撑置换混凝土加固施工阶段有限元模拟概述 |
5.1.1 有限元法模拟施工阶段的基本原理 |
5.1.2 免支撑置换混凝土加固施工阶段有限元模拟目的 |
5.2 免支撑置换混凝土加固施工过程模拟在ETABS中的实现 |
5.2.1 定义构件分组 |
5.2.2 定义顺序施工荷载工况 |
5.2.3 顺序施工加载的运行分析与结果查看 |
5.3 免支撑置换混凝土加固施工过程应力分析 |
5.3.1 施工过程中整层剪力墙应力分析 |
5.3.2 施工过程中各剪力墙每批次置换墙肢应力分析 |
5.4 免支撑置换混凝土加固施工对其他楼层应力分布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装配式摇摆剪力墙及其结构抗震减振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符号表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装配式剪力墙构造研究现状 |
1.2.1 装配式大板结构 |
1.2.2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预制混凝土剪力墙 |
1.2.3 水平接缝强连接装配式剪力墙 |
1.2.4 叠合板式剪力墙 |
1.2.5 预制圆孔板剪力墙 |
1.2.6 装配式剪力墙研究存在问题 |
1.3 高性能受控摇摆结构研究现状 |
1.3.1 摇摆消能框架体系 |
1.3.2 竖向连续柱概念 |
1.3.3 基于强脊柱(Strong Spine)原理的受控支撑框架体系 |
1.3.4 摇摆剪力墙消能减振体系 |
1.3.5 高性能受控摇摆结构研究存在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研究课题来源 |
2 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的连续化参数模型与地震能量平衡的弹塑性抗震设计 |
2.1 引言 |
2.2 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的连续化参数模型 |
2.2.1 基本假定 |
2.2.2 连续化参数模型 |
2.3 连续化参数模型的数值验证与适用性 |
2.3.1 模型的数值验证 |
2.3.2 模型的适用性评价 |
2.4 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的抗侧力性能参数分析 |
2.4.1 剪力分配 |
2.4.2 铰支摇摆剪力墙弯矩分布 |
2.4.3 框架与铰支摇摆剪力墙强度需求 |
2.5 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地震能量平衡的塑性设计方法 |
2.5.1 基本假定 |
2.5.2 消能减振体系的能量平衡方程 |
2.5.3 阻尼器附加等效基底剪力 |
2.5.4 地震能量平衡的塑性设计方法 |
2.5.5 极限状态下构件的强度设计 |
2.5.6 设计算例及验证 |
2.6 本章小结 |
3 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的阻尼器参数设计与结构失效模式分析 |
3.1 引言 |
3.2 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的阻尼器选型与设计 |
3.2.1 结构性能目标 |
3.2.2 阻尼器设计要求 |
3.2.3 阻尼器恢复力模型 |
3.3 基于结构顶层目标位移的阻尼器参数设计方法与实例验证 |
3.3.1 方法基本原理与步骤 |
3.3.2 实例验证与阻尼器减振效果评价 |
3.4 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的失效路径与失效模式分析 |
3.4.1 结构失效路径识别 |
3.4.2 结构损伤分布特征与失效模式分析 |
3.5 框架-铰支摇摆剪力墙结构抗倒塌能力分析与评价 |
3.5.1 地震倒塌易损性分析与结构倒塌安全储备 |
3.5.2 地震动选取与调幅 |
3.5.3 等效阻尼比计算 |
3.5.4 结构抗倒塌性能评价算例 |
3.6 本章小结 |
4 装配式预应力多层摇摆消能减振剪力墙及其拟静力试验研究 |
4.1 引言 |
4.2 装配式预应力多层摇摆消能减振剪力墙构造 |
4.2.1 钢板连接型预应力摇摆剪力墙(BCPRW)构造 |
4.2.2 套筒连接型预应力摇摆剪力墙(GSCPRW)构造 |
4.3 试件设计与制作 |
4.3.1 BCPRW的侧向变形特征 |
4.3.2 试件设计 |
4.3.3 承载力计算 |
4.3.4 连接钢板设计 |
4.3.5 内嵌钢板设计 |
4.3.6 接缝端板与内嵌盖板设计 |
4.3.7 高强螺栓设计 |
4.3.8 截面抗剪验算 |
4.3.9 试件制作 |
4.4 材性试验与加载、测量方案 |
4.4.1 材性试验与力传感器标定 |
4.4.2 加载装置与加载制度 |
4.4.3 测量方案 |
4.5 试件破坏形态分析 |
4.5.1 试件BCPRW-1 |
4.5.2 试件BCPRW-2 |
4.5.3 试件GSCPRW |
4.6 试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
4.6.1 滞回性能 |
4.6.2 特征点分析 |
4.6.3 耗能能力 |
4.6.4 刚度退化 |
4.6.5 残余位移 |
4.6.6 预应力变化规律 |
4.6.7 侧向变形模式分析 |
4.6.8 中性轴位置变化 |
4.6.9 剪力墙接缝剪切滑移 |
4.6.10 钢筋应变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装配式预应力多层摇摆消能减振剪力墙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价 |
5.1 引言 |
5.2 BCPRW试件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 |
5.2.1 材料本构模型 |
5.2.2 单元选择与网格划分 |
5.2.3 约束与接触关系 |
5.2.4 荷载与分析步定义 |
5.2.5 精细化有限元模型 |
5.3 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的试验验证 |
5.3.1 单调加载分析 |
5.3.2 循环往复加载分析 |
5.3.3 钢绞线预应力分析 |
5.3.4 墙板损伤与破坏形态 |
5.3.5 钢预埋件及螺栓应力分析 |
5.4 BCPRW参数影响的精细化有限元分析 |
5.4.1 轴压比影响 |
5.4.2 螺栓预紧力影响 |
5.4.3 剪跨比影响 |
5.4.4 摩擦系数影响 |
5.5 装配式预应力多层摇摆消能减振剪力墙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
5.5.1 基于纤维单元的BCPRW简化分析模型 |
5.5.2 基于纤维单元的GSCPRW简化分析模型 |
5.5.3 BCPRW抗震性能对比分析与评价 |
5.6 本章小结 |
6 装配式预应力多层摇摆消能减振剪力墙结构及其抗震减振性能分析与设计 |
6.1 引言 |
6.2 装配式预应力多层摇摆消能减振剪力墙(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 |
6.2.1 装配式预应力多层摇摆消能减振剪力墙结构 |
6.2.2 装配式预应力多层摇摆消能核心筒结构 |
6.3 直接基于位移的装配式预应力多层摇摆消能减振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 |
6.3.1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
6.3.2 BCPRW构件截面设计与承载力计算 |
6.4 装配式预应力多层摇摆剪力墙结构抗震减振设计与性能评价实例 |
6.4.1 结构及其抗震设计 |
6.4.2 设计结果验证与结构性能评价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高层住宅结构剪力墙优化设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概述 |
2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对于剪力墙结构设计优化图纸认识程度不足 |
2.2 一些建筑物内部存在较多设计缺陷 |
2.3 未与实际的高层住宅剪力墙施工进行有效联系 |
2.4 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中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 |
3 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优化措施 |
3.1 开展有效的高层住宅剪力墙抗震设计优化 |
3.2 合理控制轴压比 |
3.3 科学制定短肢剪力墙数目 |
3.4 完善短肢剪力墙的布局。 |
3.5 提高高层住宅剪力墙混凝土施工质量 |
3.6 利用现代化设计优化技术——以BIM技术为例 |
3.7 加强高层住宅剪力墙质量检测 |
4 结束语 |
(9)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相关内容概述 |
1.1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容 |
1.2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特性 |
2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
2.1 建筑钢筋施工技术 |
2.2 模板施工技术 |
2.3 混凝土施工技术 |
3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要点 |
4 结束语 |
(10)带梁式转换层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连续倒塌分析与鲁棒性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结构连续倒塌和结构鲁棒性的定义 |
1.3 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
1.3.1 关于转换层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现状 |
1.3.2 关于结构抗连续倒塌与鲁棒性的研究现状 |
1.3.3 本研究领域内的不足 |
1.4 结构抗连续倒塌的相关规范及规定 |
1.4.1 国外相关规范 |
1.4.2 国内相关规范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框支剪力墙带梁式转换层结构的设计 |
2.1 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功能和主要形式 |
2.1.1 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功能 |
2.1.2 框支剪力墙结构的主要形式 |
2.1.3 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原则 |
2.2 转换梁受力分析及设计方法 |
2.2.1 转换梁的受力分析 |
2.2.2 转换梁的设计方法 |
2.3 框支剪力墙结构构件模拟单元的实现方法 |
2.3.1 有限元分析平台 |
2.3.2 钢筋混凝土梁、柱塑性铰定义 |
2.3.3 剪力墙有限元模拟 |
2.3.4 结构几何非线性处理 |
2.4 框支剪力墙结构模型的验证 |
2.4.1 二维框支剪力墙结构验证模型 |
2.4.2 推覆分析结果 |
2.4.3 塑性铰发展过程 |
2.5 有限元模型建立 |
2.5.1 分析模型及参数 |
2.5.2 确认目标拆除构件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非线性动力方法的结构抗连续倒塌分析 |
3.1 引言 |
3.2 结构抗连续倒塌分析的基本原则 |
3.2.1 结构倒塌设计方法 |
3.2.2 结构连续倒塌分析方法 |
3.2.3 构件破坏准则 |
3.3 抗连续倒塌分析过程 |
3.3.1 柱单元移除机理 |
3.3.2 分析步骤 |
3.4 抗连续倒塌性能评估 |
3.4.1 抗连续倒塌机制 |
3.4.2 梁的极限承载力计算 |
3.5 非线性动力分析结果 |
3.5.1 角柱失效后的变形和内力分析 |
3.5.2 长边中柱失效后的变形和内力分析 |
3.5.3 短边中柱失效后的变形和内力分析 |
3.5.4 内柱失效后的变形和内力分析 |
3.6 结构抗连续倒塌规律 |
3.6.1 相同构件不同层的抗连续倒塌规律 |
3.6.2 同一层不同构件的抗连续倒塌规律 |
3.7 本章小结 |
4 基于竖向IDA的结构抗连续倒塌分析和鲁棒性评价 |
4.1 引言 |
4.2 分析步骤 |
4.3 竖向IDA分析结果 |
4.3.1 角柱失效下的竖向IDA分析 |
4.3.2 长边中柱失效下的竖向IDA分析 |
4.3.3 内柱失效下的竖向IDA分析 |
4.4 框支剪力墙结构连续倒塌鲁棒性分析 |
4.4.1 基于承载力的鲁棒性评价指标 |
4.4.2 框支剪力墙结构的鲁棒性评定 |
4.5 防止结构连续倒塌的措施及建议 |
4.5.1 结构平面布置合理化 |
4.5.2 转换层构件的重点设计 |
4.5.3 加强关键构件的设计 |
4.5.4 保证构件间的有效拉结 |
4.5.5 其他措施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高层剪力墙结构全轻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层剪力墙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创新要点[J]. 周红娟.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21)
- [2]高层剪力墙住宅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J]. 张帆,王延军. 城市住宅, 2021(07)
- [3]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J]. 康体,袁小昆,向长于,孔祥林,郑凯宣. 建筑机械, 2021(06)
- [4]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标准化设计与施工模拟分析[D]. 刘宇航.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5]高层剪力墙建筑施工技术管理[J]. 寇民道. 建筑技术开发, 2021(09)
- [6]高层剪力墙结构免支撑置换混凝土加固技术研究[D]. 石健. 长安大学, 2021
- [7]装配式摇摆剪力墙及其结构抗震减振性能研究[D]. 孙天舒.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 [8]高层住宅结构剪力墙优化设计探讨[J]. 张鑫. 四川水泥, 2020(10)
- [9]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应用[J]. 秦立野. 四川水泥, 2020(08)
- [10]带梁式转换层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连续倒塌分析与鲁棒性评定[D]. 张斌.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