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传统,摆脱孤独——写于史哲村仙逝和巴金百岁诞辰之际

铭记传统,摆脱孤独——写于史哲村仙逝和巴金百岁诞辰之际

一、记取传统,驱除寂寞——写在施蛰存仙逝、巴金百岁寿诞之时(论文文献综述)

刘军[1](2019)在《解冻与热门:施蛰存复出新时期文坛》文中研究指明1977年,一些出版社开始恢复与施蛰存的联系,诸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致信施蛰存:"(楼)适夷同志来谈,您以七十高龄,仍愿继续介绍外国文学,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更多贡献。热情壮志,令人敬佩。我们作为编辑出版

寓真[2](2010)在《六十年史诗笔记》文中研究表明前言史诗,在辞典中通常释为"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或以古代传说为内容的叙事长诗"。这种释义显然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以古希腊诗人荷马的《伊利亚特》为楷范,以为只有那种塑造英雄形象、充满神话色彩的长诗,才叫做史诗。殊不知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史诗的概念有别于西方,我们的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向有史诗之称。史诗意识一直

刘军[3](2009)在《龙蛇之蛰 以存身也 ——建国后施蛰存的文学活动》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文学史上,施蛰存是一位十分独特的作家,他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所建树,特别是他的现代派小说创作,是其文艺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部分,现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关于他在建国后的文学活动和文化创造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1949年以来,施蛰存分别在外国文学翻译、金石碑版整理、古典文学研究和散文创作等方面取得了经得起时光淘洗的成就。尤其重要的是,施蛰存历经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反右和“文革”等历史阶段,他的这段曲折的人生遭际和所表现的气节和风格,恰可反映一部分现代知识分子进入当代社会后的精神和思想之轨迹,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史上的意义。本文以建国后施蛰存的文化活动为考察对象,试图拓展施蛰存研究的格局,丰富施蛰存研究的整体面貌。本文由前言、正文和余论三部分组成。前言部分介绍目前施蛰存研究的现状,阐明本论文选题的价值和意义。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的时间跨度为1949-1956年,分别考察施蛰存与建国初期的文学会议、大学体制、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施蛰存在这一阶段与新生的国家体制之间的磨合与交融之过程,凸显过渡时期作家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创造。第二章的时间跨度为1957-1976年,着重考察施蛰存在反右运动中的命运遭际,试图还原当时各大报刊对施蛰存批判的历史情境,将目光聚焦于这一非常时期施蛰存与众多文人之间的关系,肯定他在寂寞年代里坚守知识分子独立的精神品格,分析权力场对文学场的支配地位。第三章的时间跨度为1977-2003年,主要讨论1980年代以来施蛰存重现文坛的具体情况及其他一以贯之的精神品格,试图以纷繁的报刊报道为考察对象,深入分析晚年施蛰存的内心世界。重点考察施蛰存在此一阶段的散文创作和编辑活动,以《新民晚报》、《随笔》和《外国独幕剧选》为考察点,探讨晚年施蛰存散文的文学魅力,及其编辑活动的大家手笔。余论意在考察施蛰存逝世后各界媒体对他的报道情况,探讨施蛰存与海派文化和海派精神的关系。

董美玲[4](2008)在《论施蛰存的“上元灯情结”》文中认为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施蛰存的小说创作是个独特存在:一方面他积极地将西方精神分析理论引入创作,不断地挖掘人的本真生命形态;另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影响,将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元素融入小说创作中,形成个人独特的创作风格。施蛰存生在杭州,住过苏州,成长于松江,成名于上海,江南书香门第的良好家风、古典主义的文学传统、独特的地域文化都给了他重要影响,即使一件普通的生活物(饰)品,经过施蛰存雕琢润色,往往隐喻着丰富的情感内涵。《上元灯》集中的许多作品,就表达了这样的一种物(饰)品情结,这种情结也漫延于施氏的其他作品集中。从地域文化角度而言,故乡、故人、故事往往成为施蛰存作品中永恒的关键词,基本以苏州、杭州为小说主人公活动的舞台,即使写上海的题材也多是与故乡相连,所写地方虽不大、不广,但“袖里见乾坤”,以轻柔温润之手弹奏出多情的曲子,曲曲凝结着情思……。这些创作特色的呈现,源于作者独特的内心体验,本文命名为施蛰存的“上元灯情结”。本文围绕“上元灯情结”,结合具体文本,从符号学、文化学、心理学角度尝试探讨如下问题:如何理解“上元灯情结”?在具体的创作中是如何体现的?为什么会有“上元灯情结”?该如何进行阐释?在施蛰存短短十年的创作生涯有着怎样的意义?“上元灯情结”在其以后的创作中有着怎样的生命力延续和局限?论文分成三部分:第一章《上元灯》与“上元灯情结”。介绍小说集《上元灯》创作的历史背景,探究在施蛰存小说创作中的意义。本章重点是对“上元灯情结”的界定。首先,参考相关心理学术语对“情结”进行阐释;再次,主要结合语义学符号三角理论、民俗学的相关知识主要论述什么是施蛰存的“上元灯情结”。第二章“上元灯情结”的深层内涵,论文主体部分。分成四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亦喜亦忧的故土情结——主要从上元灯这一传统节日文化的角度论述,施蛰存在节日的热闹里看到了人事的悲哀,作品有两条情感线索:少年的热情与中年的感伤。第二部分:作为情感符号的物(饰)品情结——借助奥格登和瑞恰兹的语义三角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学符号象征理论进行阐述,揭示施蛰存善于以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表达情感的心理倾向。第三部分:游子归乡式的小镇情结——归乡前的希望与归乡后的失望所形成的心理落差折射出对故土、对故人、对生命的思考。第四部分:润物细无声的古典情结——从融古典诗词和典故入小说、借鉴古典诗歌意象等方面来探究施蛰存的古典主义情怀。第三章无法割舍的“上元灯情结”——摆脱——徘徊——回归“上元灯”之路。主要研究施蛰存十年创作心态的转变过程。分成三部分论述:第一部分:转型期的探索——摆脱“上元灯”的尝试。分析施蛰存受到影响尝试进行精神分析小说创作的努力;小说集《将军底头》中某些作品仍流露出上元灯的时期的痕迹。第二部分:主要转型之后——瓶颈中的挣扎和徘徊。主要探究施蛰存创作《将军底头》《梅雨之夕》后产生困扰、进行反思的心理过程。第三部分:寻找上元灯——回归期。重点分析《鸥》和《黄心大师》两个作品流露的回归特色,并针对严家炎、李欧梵关于《黄心大师》相关论述,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得出结论施蛰存欲求寻找上元灯时代的影子。

郜元宝[5](2004)在《记取传统,驱除寂寞——写在施蛰存仙逝、巴金百岁寿诞之时》文中提出一种苦涩的智慧 在国内外文坛或文坛以外,施蛰存与 巴金,一样是受到广泛尊敬的两位一直生 活在上海的文学老人,他们的大量着作, 已陆续出版齐全,而关于他们的各种消 息、访谈和研究论着,也常常会成为文坛 的热点。这一方面说明,今天的人们幸而 还懂得尊敬他们过去的文学成就,另一方 面则也暴露了今日文坛之不容乐观,它的 巨大的虚空,不得不由两位早该在清静中 颐养天年的老人来填补。但围绕在他们身 边的人们并不一定知道被老人衬托出来的 他们自身的悲哀,而由他们通过老人所制 造出来的热闹,是只能增加老人的寂寞罢 了。

二、记取传统,驱除寂寞——写在施蛰存仙逝、巴金百岁寿诞之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记取传统,驱除寂寞——写在施蛰存仙逝、巴金百岁寿诞之时(论文提纲范文)

(1)解冻与热门:施蛰存复出新时期文坛(论文提纲范文)

解冻—“为社会主义尽心尽力”和“永远是一个冷门货”
新旧两个文坛——施蛰存作家身份的再发现

(3)龙蛇之蛰 以存身也 ——建国后施蛰存的文学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面对新的时代(1949-1956)
    第一节 施蛰存与建国初期的文学会议
    第二节 施蛰存与建国初期的大学体制
    第三节 施蛰存与建国初期的文学批评
    第四节 施蛰存与建国初期的文学翻译
第二章 倾斜的文学场(1957-1976)
    第一节 暗流涌动——重提施鲁之争
    第二节 《才与德》——施蛰存在“百花时代”
    第三节 四面楚歌——众报刊对“右派”施蛰存的围剿
    第四节 生命的沉潜——1958-1976年施蛰存的文化活动
第三章 龙蛇起蛰:文坛又见施蛰存(1977-2003)
    第一节 施蛰存的复出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施蛰存的散文创作
    第三节 施蛰存的编辑活动——以《外国独幕剧选》为重点
余论
附录
    附录一 反右运动中批判施蛰存之重要专文简表
    附录二 1980年以来施蛰存之部分报刊散文简表
参考文献
后记

(4)论施蛰存的“上元灯情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上元灯》与“上元灯情结”
    一、老照片——依稀往梦似曾见
    二、 “正式的第一本创作小说集”
    三、小析“上元灯情结”
第二章 “上元灯情结”的深层内涵
    一、亦喜亦忧的故土情结
    二、作为情感符号的物(饰)品情结
    三、游子归乡式的小镇情结
    四、润物细无声的古典情结
第三章 无法割舍的“上元灯情结”
    一、转型期的探索——摆脱“上元灯”的尝试
    二、 转型之后——瓶颈中的挣扎和徘徊
    三、寻找“上元灯”——回归期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记取传统,驱除寂寞——写在施蛰存仙逝、巴金百岁寿诞之时(论文参考文献)

  • [1]解冻与热门:施蛰存复出新时期文坛[J]. 刘军. 创作评谭, 2019(04)
  • [2]六十年史诗笔记[J]. 寓真. 黄河, 2010(05)
  • [3]龙蛇之蛰 以存身也 ——建国后施蛰存的文学活动[D]. 刘军. 华东师范大学, 2009(12)
  • [4]论施蛰存的“上元灯情结”[D]. 董美玲. 山东师范大学, 2008(08)
  • [5]记取传统,驱除寂寞——写在施蛰存仙逝、巴金百岁寿诞之时[J]. 郜元宝. 南风窗, 2004(01)

标签:;  ;  ;  ;  ;  

铭记传统,摆脱孤独——写于史哲村仙逝和巴金百岁诞辰之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