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论文文献综述)
袁华[1](2020)在《“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在小学童话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作品中一种重要的叙事题材,以其特有的趣味性、虚幻性与儿童化、戏剧化特性及特殊的审美价值而深受广大儿童喜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其对于儿童个性发展的纯真需要及情感滋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孩子个体心理发展发生巨变的重要时期,也是接受“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在童话引领学生充分感受形象美、虚幻美、情境美等艺术魅力的同时,促使人们关注儿童作为一个生命的独立个体,在汲取有关生存教育知识,关注自身生活状态方面的体验、认知与感悟。通过童话教学中渗透“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可行性及相关特点的分析与探讨,发现二者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其扎实的教育教学过程,既能帮助学生在朗读、仿写、体验、感受童话阅读类课程获得感性的认知,又能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启迪心智、放飞梦想的价值理性。研究充分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理论及实证的研究方法。在深入分析童话及“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深刻内涵的同时,发现在小学童话教学中渗透“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童话教学方法死板单一,不利于“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渗透;童话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童话教学出现功利化问题,忽视了学生审美体验这三类问题。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建议:在小学低年级段,教师要多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引起学生更多的无意注意,自觉地把生命教育作为童话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小学中年段,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深化学生情感体验,同时激发学生想象,尊重学生个性解读,注重情节与人物的分析,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学会生存技能。针对小学高年段,教师要充分挖掘童话的内涵及价值意蕴,加深学生对“真、善、美”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剖析及挖掘童话中的道德智慧,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生活的理念。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前小学童话教学中渗透“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现状,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童话教学时提供启思,同时为如何将“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渗透于语文学科教育引发更为广泛的思考。
刘丰霞[2](2019)在《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重读《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文中研究说明《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即《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是一部对教育的未来进行整体性思考的文献,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书中的核心内容。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是每个人一生当中重要的知识支柱。教育的四大支柱在当代对于启迪人们学会学习,不断探索新知识;身体力行,学会做事;克己复礼、学会做人;认识自己,学会共处共享等方面仍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曾维华[3](2017)在《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文中提出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指涉人性的完整、关注健全人与整全人的培育,关注人的自由与通达,二者都为的是人性的整全、人格的独立与个性的张扬以及人的自由、充分而全面的发展。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是对大学教育本身的一种超越,是对人与大学的超越性的一种哲学思考,更是对大学教育的一种实践形态。大学的根本使命在于培养人,大学教育事业原本是一项成“人“的事业,让人成为更为智慧、更为通达与健全的人,达成人的解放的归旨。这一目的的达成则需要大学人文教育,需要大力加强大学人文教育,重启人文教育在大学的价值。因为大学人文教育的旨归在于人的解放,使人不断的走向自由,并不断维护和发展自由。人的解放是一个过程,是人的自由度不断跃升的过程,人的解放也是为着维护与发展自由的,从而促进人全面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了人的解放的目的的达成,就必须依托于大学人文教育。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科学教育在大学的不断引入并得到加强,使得人文教育受到了科学教育的挤压,专业主义、职业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也浸染着整个大学教育,大学人文教育遭遇着诸如:功利主义的排斥,人文学科边缘化,人文课程的地位旁落,工具理性,狭隘的功利教育观念,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失衡,大学人的自由的遮蔽,等等困境,致使了人文教育在大学旁落、式微,进而给大学教育发现人、成全人与解放人的目标带来了阻力,加强大学人文教育就成为了人的解放的解决之道。人文教育能够使人摆脱无知与无能,超越功利与欲望,进而促进人不断地走向解放。人的解放就是意味着要摆脱束缚,摆脱压制,超越功利,超越欲望,从各种旧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防止唯科学主义的侵蚀,防止各种限制或压抑人的枷锁,阻止人的过于功利性与物质主义的倾向,使人的发展具有人文性,促进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显现和发展,促进人不但获得物质的解放、肢体的解放等外在的解放,更为重要的,也是更为深层次的是促进人走向思想的解放、心灵的解放与精神的解放,这是人的解放的本真意义所在。作为人的解放之途的大学人文教育就需要从体制、观念、理念以及教育实践(行动)上加强大学人文教育。为了更好的彰显大学教育的神圣,凸显大学教育的灵性,施展好大学教育的智慧,让大学这一生命体更具有活力,大学这一学术组织则必然需要彰显大学人文教育,以求得人的解放。因此对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进行思考与审理是必要的。
张文生[4](2017)在《大学四年学什么?》文中指出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除了学好课程表规定的内容,还应该学什么?笔者以为,大学生在校四年至少要学会生存;学会干事;学会做人;学会读书;学会调整。
宋梅华,崔国富[5](2012)在《当代教育思潮视角下对学前教育的思考》文中指出教育思潮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直接推进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学会生存"与"学会关心"是二战后相继出现的具有全球意义并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教育思潮,是当代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影响更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张茂林,董泽芳[6](2011)在《教育的四个支柱对大学教学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该报告受寓言诗《农夫和他的孩子们》中一句话"千万不要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产业卖掉,因为财富蕴藏其中"启发,把题目确定为《教育——财富
蒋亚军[7](2010)在《基于“沉默的螺旋”的高校文化建设——兼议校园之“三圈文化”》文中研究指明先进的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文章尝试将"沉默的螺旋"理论介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分析将"沉默的螺旋"理论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能性,探讨大学校园"三圈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建设校园"三圈文化"。
高旭[8](2009)在《论生存与做人:高校人生观教育的核心》文中指出新时期高校人生观教育的重要使命是立足于生存与做人问题,明确当前高校人生观教育的生长点和着重点,构建新时期科学高尚的生存与做人理念,改革人生观教育的方式方法,切实抓好以生存与做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
沈俊强[9](2009)在《什么是“学会生存”?——对Learning to be的补充说明》文中研究说明一直以来,在中国(大陆)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72年出版的"富尔报告"Learning to be译为"学会生存"。这一译法有其时代背景,虽沿用了30年,但它是与Learning to be的原义偏离的,而且也使得在传播UNESCO的教育思想时发生了种种误会。本文考察了这一译法的来源、成因,通过对UN-ESCO相关文献的分析,全面地澄清Learning to be译法的问题,建议将其译为"学会成人"。同时,也较为完整地梳理了当前与UNESCO有关的诸多教育术语的中文译法的问题。
沈俊强[10](2009)在《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合作关系的研究 ——以“全民终身教育”为视角》文中认为中国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的创始会员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它是UNESCO重要的会员国和合作伙伴。自1971年10月29日UNESCO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以来的三十余年里,中国与UNESCO的合作日益深入,在21世纪更是进入了一个继往开来的崭新阶段。而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如何通过发挥中国文化的软力量实现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力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在此时期,探讨中国与UNESCO的教育合作关系,分析中国教育如何通过UNESCO这个平台走向世界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过去的三十余年里,尽管双方在教育领域有很多的合作项目和活动,然而对中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来说,UNESCO的影响主要在于“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领域。这两个UNESCO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都要求对现有的教育体制进行变革,从这一点来看,可以统一为“全民终身教育”。本论文以“全民终身教育”为视角,回顾并展望中国与UNESCO的教育合作关系。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1章回顾了中国作为创始会员国以来与UNESCO合作的历程,以其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发生的时代背景勾勒出双方合作的整体面貌,并简要评论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在这种合作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影响力。在双方合作的历史进程和合作框架下,重点考察了中国与UNESCO在教育合作领域相互关心的主题:全民终身教育。第2章评述了当前中国与UNESCO合作的制度框架,重点指出现有的这些制度设计创造出了对双方来说都具有很大自主性的合作机制。继之讨论了中国与UNESCO教育合作关系的机理,并进一步地反思了这一合作机制对于双方教育合作的现实意义:UNESCO普适性的教育理念与中国本土的教育实践可以实现共赢。第3章考察全民终身教育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两方面“中国化“的问题,以探讨中国与UNESCO教育合作的深入程度——中国教育受到了哪些实质性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双方教育合作的因素。第4章总揽前三章的??,指出合作机制决定了合意的达成,而合意背后是两种话语系统的交锋和融合。从这一认识出发,分析对中国来说切合实际的国际教育合作的深层问题,并指出中国与UNESCO教育合作的前景取决于中国能否在本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提出具有普适性的教育理念,以形成中国可以向外传播的教育话语。本文最后的“结语”,指出中国与UNESCO的合作正遭遇到一个瓶颈,加深教育领域的合作,对于突破双方合作的瓶颈有重要意义。对于教育学者来说,首要的工作在于我们能否尽快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教育传统如何成为一种有影响力的话语?通过研究,在相关各章中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与UNESCO的合作关系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2.中国与UNESCO的教育合作机制的运作机理在于运用多边主义思考方式,将合作纳入全球行动中,定位于智力合作,通过相互认同开启合作之门,通过协商达成共识;3.中国在运用UNESCO的教育话语体系时实际上已经有了本土化的改造和发明。4.双方教育合作关系的未来取决于中国能否提供普适性的教育话语。
二、“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论文提纲范文)
(1)“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在小学童话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研究 |
一、关于童话教学的研究 |
二、关于“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之处及研究难点 |
一、创新之处 |
二、研究难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概述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童话的定义 |
二、“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定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对象分析 |
一、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童话的教学 |
二、“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内容 |
第三节 小学童话教学与“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内在联系 |
一、认识生命是小学童话教学的目标追求之一 |
二、学习生存技能是小学童话教学的任务要求 |
三、学会健康生活是小学童话教学的价值体现 |
第三章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理论渊源与育人价值分析 |
第一节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理论渊源 |
一、生命教育的理论渊源 |
二、生存教育的理论渊源 |
三、生活教育的理论渊源 |
第二节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渗透于小学童话教学中的育人价值分析 |
一、有助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实现 |
二、有助于人的价值塑造规律的基本遵循 |
三、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变革 |
四、有助于教育过程中美学意蕴的理性开掘 |
五、有助于多元文化价值导引之下健康教育生态的形成 |
第四章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渗透于小学童话教学的可行性 |
第一节 童话的特点决定渗透的可行性 |
一、童话故事形象拟人化的特点 |
二、童话是现实生活反映的特点 |
三、童话故事性强,趣味性浓厚的特点 |
第二节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渗透的可行性 |
一、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
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协调性 |
三、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可塑性 |
四、小学生的意志薄弱且受暗示性强 |
五、小学生的注意水平有限 |
第三节 童话的内容决定渗透的可行性 |
一、于童话人物上渗透的生命教育 |
二、于童话情节上渗透的生存教育 |
三、于童话主旨和内涵上渗透的生活教育 |
第四节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要求决定渗透的可行性 |
一、“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要求采用多种方法教育学生 |
二、“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要求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 |
三、“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要渗透于各个学科中进行教育 |
第五章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渗透于小学童话教学的情况分析 |
第一节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渗透于小学童话教学的情况 |
一、童话教学渗透“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访谈基本情况说明 |
二、童话教学渗透“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访谈结果的分析 |
第二节 当前“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渗透于小学童话教学的问题分析 |
一、童话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渗透 |
二、童话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难以达成“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目的 |
三、童话教学出现重功利化问题,忽视学生审美体验 |
四、童话教学方法难以根据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做出灵活的应对 |
第六章 “生命、生活、生存”教育渗透于学童话教学的具体方法建议 |
第一节 针对小学低年段童话教学的建议 |
一、低年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
二、教师要多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引起学生更多的无意注意 |
三、教师应自觉把生命教育作为童话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 |
第二节 针对小学中年段童话教学的建议 |
一、中年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
二、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
三、激发学生想象,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 |
四、注重情节与人物的分析,帮助学生学会生存技能 |
第三节 针对小学高年段童话教学的建议 |
一、高年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
二、充分挖掘童话内涵,加深学生对“真、善、美”的体验 |
三、剖析童话中的道德智慧,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 |
第四节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应渗透于语文教育中的理性思考 |
一、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
二、对学校的要求 |
三、对文本选编的要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童话选编的情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
致谢 |
(2)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重读《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育四大支柱提出的背景追溯 |
二、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阐释 |
(一) 学会认知 |
(二) 学会做事 |
(三) 学会共同生活 |
(四) 学会生存 |
三、教育的四大支柱在当代的教育意义 |
(一)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学会学习 |
(二) 身体力行, 学会做事 |
(三) 克己复礼、学会做人 |
(四) 认识自己、发现他人, 学会共处共享 |
四、启示 |
(3)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基本概念解析 |
第一节 人文的概念 |
一、知识的类型 |
二、人文的外延 |
三、人文的内涵 |
第二节 人文教育的概念 |
一、人文教育的外延 |
二、人文教育的内涵 |
第三节 人的解放的概念 |
一、解放的概念 |
二、人的解放的外延 |
三、人的解放的内涵 |
第二章 当代大学人文教育的困境 |
第一节 大学人文教育的式微:现代大学教育的困境之一 |
一、功利主义对大学人文教育的排斥 |
二、人文学科/人文课程在大学课程中的中心地位的下降 |
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 |
第二节 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现代大学教育的困境之二 |
一、工具理性与狭隘的功利教育观念 |
二、大学精神的失落 |
三、信仰教育的偏离 |
第三节 大学人的自由的遮蔽:现代大学教育的困境之三 |
一、大学人的主体地位的滑落 |
二、大学人的自由的束缚 |
三、学术自由的限制性 |
四、自由教育的缺失 |
第三章 大学人文教育达致人的解放 |
第一节 人文教育能使人摆脱无知与无能 |
一、知识的性质 |
二、知识的教育立场 |
三、通过人文教育使人摆脱无知与无能 |
第二节 人文教育能使人超越功利与欲望 |
一、教育功利的三层次 |
二、教育功利化的审视 |
三、通过人文教育能使人超越功利与欲望 |
第四章 走向人的解放的大学人文教育的路径 |
第一节 体制:保障大学的自由 |
一、大学与自由的关联 |
二、大学需要守护自由 |
三、给予自由的制度支撑 |
第二节 观念:认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
一、人文教育的价值 |
二、人文教育的作用 |
三、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
第三节 理念:复兴人文教育 |
一、自由教育、通识教育、人文教育之间的关联 |
二、守护自由教育 |
三、复兴通识教育 |
第四节 教育:落实人文课程与教学 |
一、大学教育中的人文课程 |
二、加强人文课程与教学 |
结语 人的解放:大学人文教育的归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大学四年学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一、要学会生存 |
二、要学会干事 |
三、要学会做人 |
四、学会读书 |
五、学会调整 |
(5)当代教育思潮视角下对学前教育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代教育思潮“学会生存”、“学会关心”提出的背景 |
二、对学前教育发展的的影响 |
(一) 重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授 |
(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化浪潮兴起, 使世界学前教育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 |
(三) “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起着特殊的宏观指导作用 |
三、对学前教育的指导意义及相应的对策 |
(一) “学会生存” |
(二) “学会关心” |
(6)教育的四个支柱对大学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四个支柱是报告的核心内容 |
1第一部分———前景, 为提出四个支柱作铺垫准备。 |
2第二部分———原则, 提出了四个支柱与终身教育。 |
3第三部分———方针, 阐明了落实四个支柱的措施。 |
二四个支柱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
1学会认知。 |
2学会做事。 |
3学会共同生活。 |
4学会生存。 |
三四个支柱对大学教学的启示 |
1教学生学会求知。 |
2教学生学会做人。 |
3教学生学会做事。 |
4教学生学会生活。 |
5教学生学会学习。 |
6教学生学会思考。 |
7教学生学会研究。 |
8教学生学会创新。 |
(7)基于“沉默的螺旋”的高校文化建设——兼议校园之“三圈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沉默的螺旋”的含义 |
二“沉默的螺旋”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能性 |
三校园文化之“三圈文化”建设 |
(一) 教学圈——学会知识 |
(二) 生活圈——学会生存 |
(三) 娱乐圈——学会做人 |
四结语 |
(8)论生存与做人:高校人生观教育的核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大学生人生观的特征与形态 |
(一) 自我主体意识的增强 |
(二) 具有功利化、务实性倾向 |
(三) 价值观念复杂化 |
二、生存与做人是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基础与核心 |
(一) 正确认识生存与人生的关系, 把生存作为人生观教育的生长点 |
(二) 正确理解做人问题, 把做人作为人生观教育的着重点 |
(三) 加大力度, 实施以生存与做人为核心的人生观教育 |
(10)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合作关系的研究 ——以“全民终身教育”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
2.已有研究的综述 |
2.1 有关国际教育组织的研究 |
2.2 有关中国与国际(教育)组织合作关系的研究 |
2.3 有关UNESCO的研究 |
2.4 有关全民终身教育的研究 |
3.基本概念:合作,国际教育合作 |
4.研究的视角及方法 |
4.1 国际关系学的视角 |
4.2 研究的四种写作方式 |
4.3 论证方式:与文本对话 |
4.4 "全民终身教育" |
4.5 篇章安排 |
第1章 中国与UNESCO合作的历史 |
1.民国时期中国与UNESCO的合作 |
2.新中国与UNESCO合作的历程 |
2.1 新中国与UNESCO合作的基本情况 |
2.2 新中国与UNESCO合作的几个阶段 |
2.3 最近十年双方合作的概貌 |
2.4 对双方合作基本态势的展望 |
3.新中国与UNESCO教育合作的重点 |
3.1 上世纪80年代的教育合作 |
3.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育合作 |
3.3 进入21世纪后的教育合作 |
第2章 中国与UNESCO教育合作的机制 |
1.中国与UNESCO合作的制度 |
1.1 一国一票制原则 |
1.2 谁拥有合作的主动权? |
2.中国与UNESCO教育合作关系的机理 |
2.1 运用多边主义思考方式(Multilateralism as the thought way) |
2.2 合作纳入全球行动中(Global programme as the framework) |
2.3 认同开启合作之门(Identity as the Key) |
2.4 通过协商达成共识(Consensus as an approach) |
2.5 定位于智力合作(Intellectual cooperation as the solution) |
3.中国与UNESCO教育合作机制的现实意义 |
第3章 中国与UNESCO教育合作的深度分析 |
1.全民终身教育理念的中国式理解 |
1.1 终身教育与学会生存 |
1.2 基础教育、两基与全民教育 |
1.3 阅读年鉴的印象:中国人教育话语系统中的终身教育 |
2.全民终身教育制度的中国式实践 |
2.1 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 |
2.2 "学习社会"的中国化实践 |
2.3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教育 |
3.对中国与UNESCO教育合作的深度反思 |
第4章 中国与UNESCO合作的理论探讨 |
1.合意、话语与软力量 |
2.切合中国教育实际的国际教育合作 |
3.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性难题 |
结束语:中国教育传统如何成为一种有影响力的话语? |
1.中国与UNESCO合作的瓶颈 |
2.中国与UNESCO进一步的教育合作需要什么? |
附录 |
1.UNESCO成立过程 |
2.蒋介石政府参加UNESCO历届大会的代表名录 |
3.UNESCO系统中的主要教育机构 |
4.世界教育危机 |
5.全球全民教育 |
6.认同的理论 |
7.协商以致合意(consensus) |
8.两个合作备忘录的教育条款 |
9.UNESCO主要相关教育文献中译本目录 |
10.缩略词语表 |
11.读博期发表的论文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论文参考文献)
- [1]“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在小学童话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 袁华.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2]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重读《教育——财富蕴藏其中》[J]. 刘丰霞. 教育实践与研究(C), 2019(06)
- [3]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D]. 曾维华.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4]大学四年学什么?[J]. 张文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3)
- [5]当代教育思潮视角下对学前教育的思考[J]. 宋梅华,崔国富. 教育教学论坛, 2012(37)
- [6]教育的四个支柱对大学教学的启示[J]. 张茂林,董泽芳. 教书育人, 2011(12)
- [7]基于“沉默的螺旋”的高校文化建设——兼议校园之“三圈文化”[J]. 蒋亚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03)
- [8]论生存与做人:高校人生观教育的核心[J]. 高旭. 高教论坛, 2009(11)
- [9]什么是“学会生存”?——对Learning to be的补充说明[J]. 沈俊强. 上海教育科研, 2009(06)
- [10]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合作关系的研究 ——以“全民终身教育”为视角[D]. 沈俊强. 华东师范大学,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