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分析与治疗

儿童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分析与治疗

一、小儿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原因分析与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杜海平,李刚[1](2020)在《急性外伤性硬脑膜下血肿快速消散的病理、机制及相关因素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硬脑膜下血肿(TASDH)快速消散的病理、机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TASDH患者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15~51岁,平均35.8岁。观察患者入院时GCS评分、症状体征、头颅CT检查及诊断治疗情况,初步探讨血肿快速消散的机制。结果患者入院时平均GCS评分(11.7±2.2)分;平均血肿量18.2 mL。血肿呈断线样低高或等高混杂密度5例,较薄边缘呈锐利窄弧带样7例;中线移位7例,平均6.8mm,中线无移位5例;伴轻度脑挫裂伤2例,伴线性颅骨骨折4例;脑萎缩2例。伤后12h内消散3例,12~24h消散6例,24~72h消散3例;患者平均住院15.8d,出院3个月门诊随访,除1例偶有轻度头疼,近记忆力差的后遗症外,其余11例预后良好,无明显后遗症。结论部分TASDH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血肿伤后12~72h消散,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可避免手术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但在非手术治疗期间应根据病情变化行CT监测。

张磊,吴红记,佟建洲,武利伟,李树文,封立彬[2](2017)在《儿童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早期快速自然消散九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早期快速自然消散发生的机制及临床特征。方法对9例儿童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早期快速自然消散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儿8 h内血肿完全消散;6例患儿8 h内血肿明显减少,并于4872 h完全消散。结论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早期快速自然消散的儿童在临床中罕见,血肿的重新分布及稀释、扩散,同时儿童的解剖学特点,也可促进血肿自然消散。通过保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范志泉,吴仰宗,林元相,邓志鸿[3](2015)在《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行消散1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病史和发病时间明确、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治疗和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伤后24h内血肿完全消失4例,明显减少8例。所有患者伤后72 h内血肿完全消失。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8 d。预后良好,出院时神经系统功能无缺损。结论对神志清楚、中线移位<5 mm、血肿厚度均<10 mm且无环池明显受压或消失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可以严密观察病情,动态CT监测。其快速消散的机制可能与脑脊液对血肿的稀释和颅骨骨折有关。

林宽,谢才兰,罗玲,卢家璋,包陆君[4](2014)在《外伤性幕上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分型治疗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外伤性幕上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型治疗的效果。方法外伤性幕上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06例,按病情轻重分为重型和轻型,其中重型包括脑疝型和(或)急性进展型,轻型包括血肿稳定型和自然消散型。脑疝型和急性进展型患者采用骨瓣开颅或标准大骨瓣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稳定型患者根据血肿大小和临床表现采用微创置管、颅内血肿清除术或观察处理;自然消散型患者采用腰椎穿刺脑脊液排放或腰大池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预后。结果恢复良好137例(66.5%)、中度残疾32例(15.5%)、严重残疾18例(8.7%)、植物生存状态8例(3.9%)、死亡11例(5.3%)。死亡原因:广泛性脑挫裂伤6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消化道大出血2例。结论针对外伤性幕上急性硬膜下血肿不同分型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可改善其预后。

王连友[5](2013)在《急性外伤性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6例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现象,分析其可能机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急性外伤性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如急性外伤性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血肿患者入院时神经症状相对较轻,GCS评分915分,无或仅有轻度神经损害阳性体征,生命体征相对平稳,部分患者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血肿可以快速自然消散,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急性外伤性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血肿快速消散相对较为确切的机制为积血在颅内脑外扩大再分布及脑脊液的溶解稀释作用。

赵中甫,郑鲁[6](2011)在《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行消散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临床上的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快速自行消散现象进行研究,为临床上今后对该病症进行处理提供可靠方案。方法随机抽取在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五年时间里,就诊的急性硬膜血肿患者病例20例,该20例患者的血肿均为快速自行消散。对20例患者的血肿的自行消散原因进行研究性总结。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能够使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行消散的主要原因是由急性脑肿胀及颅内压增加所导致,或是积血被蛛网膜破裂的脑脊液多冲洗并进行再分布。结论研究结果有对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快速自行消散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刘生华,张英,张合林,张成刚,刘涛,李香迎,王吉华[7](2009)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快速消散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收集13例快速消散的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其中急性硬膜下血肿12例,脑内血肿1例,1周内动态CT扫描,同时给予脱水剂、止血药、胃粘膜保护剂等。结果6例血肿24小时内完全消散,5例血肿24~72小时内完全消散,2例血肿72小时~1周内完全消散,全部病例恢复良好。结论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保守治疗效果好,头颅动态CT扫描对于本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冀园琦,谢坚,佟献增[8](2008)在《儿童外伤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特点》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年间收治的儿童硬脑膜下血肿166例的临床特点。结果儿童硬脑膜下血肿占同期儿童颅脑外伤的15.1%、颅内血肿的31.6%。新生儿、婴幼儿在本组中占42.2%。随着年龄的增长,造成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产伤、坠落伤以及车祸和暴力伤害。血肿主要位于小脑幕上,主要症状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和神经系统局灶症状。需要手术治疗者仅为所收治患儿的24.7%,手术方法包括钻孔血肿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结论儿童硬膜下血肿多数可以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指征是:有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缺陷,CT 显示血肿较大,占位效应明显。多数经及时治疗后预后较好。

杨涌杰,洪洋,吕涛,李刚,关俊宏,蒋兆辉[9](2007)在《小儿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退19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退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对1996年9月~2006年9月收治的19例快速自行消退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11例,女8例;年龄4个月~14岁,平均6.5岁。入院时GCS评分9~15分,均于伤后3h内CT证实为急性硬膜下血肿,血肿量约10~30ml。经保守治疗,头颅CT动态观察。血肿于伤后12h内消退者9例,~24h者6例,~72h者4例。结论脑脊液经撕裂的蛛网膜冲洗血肿,使之得以稀释扩散及重新分布,导致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退。脑血管搏动的去纤维化作用、颅骨骨折伴硬脑膜撕裂、颅缝与囟门未完全闭合、适当增高的颅内压等也有助于血肿快速消退。

谢昌纪,周志宇,黄纯真[10](2006)在《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10例》文中提出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在文献中报道不多,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1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5~75岁,平均45岁。交通伤6例,摔伤2例,打击伤1例,高处坠落伤1例。1.2临床表现头痛8例,呕吐5例,抽搐1例,小便失禁1例,轻度偏瘫3例,昏迷2例,病理征(+)2例,瞳孔不等大1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5)13~15分6例,9~12分2例,7分2例。

二、小儿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原因分析与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原因分析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4)外伤性幕上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分型治疗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分型及治疗方法
    1.3 预后评估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急性外伤性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6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人资料
    1.2 评价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行消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快速消散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1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头颅CT扫描
    1.4 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四、小儿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原因分析与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外伤性硬脑膜下血肿快速消散的病理、机制及相关因素探讨[J]. 杜海平,李刚. 创伤外科杂志, 2020(04)
  • [2]儿童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早期快速自然消散九例临床分析[J]. 张磊,吴红记,佟建洲,武利伟,李树文,封立彬.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07)
  • [3]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行消散1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 范志泉,吴仰宗,林元相,邓志鸿.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5(06)
  • [4]外伤性幕上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分型治疗效果观察[J]. 林宽,谢才兰,罗玲,卢家璋,包陆君. 山东医药, 2014(44)
  • [5]急性外伤性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6例探讨[J]. 王连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3(09)
  • [6]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行消散研究[J]. 赵中甫,郑鲁. 当代医学, 2011(18)
  • [7]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快速消散的临床研究[J]. 刘生华,张英,张合林,张成刚,刘涛,李香迎,王吉华. 中国医疗前沿, 2009(14)
  • [8]儿童外伤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特点[J]. 冀园琦,谢坚,佟献增.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8(10)
  • [9]小儿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退19例临床分析[J]. 杨涌杰,洪洋,吕涛,李刚,关俊宏,蒋兆辉.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7(04)
  • [10]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10例[J]. 谢昌纪,周志宇,黄纯真. 中华创伤杂志, 2006(08)

标签:;  ;  ;  

儿童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分析与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