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200系列PLC与工控机通讯的实现

S7200系列PLC与工控机通讯的实现

一、S7200系列PLC与IPC的通信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马越[1](2020)在《连续硝化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有机合成中,连续硝化反应是十分重要的一类反应,硝化对温度要求严格,需防止温度超标导致产生多硝基物和氧化等副反应。硝化是一种放热反应,速率快,如果不对其过程加以控制会有爆炸的风险,因此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常见的硝化剂主要为各种浓度的硝酸、混酸(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硝酸和醋酐的混合物等,均为危险化工原料。为了提高生产质量并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本文拟设计一套自动监控系统,以某化工厂连续硝化生产线为背景对该系统加以实现。本文设计的监控系统,其下位机采用西门子S7-300型PLC。通过进行编程和组态的西门子编程软件STEP7,实现对包括配酸配碱、硝化反应、水洗、萃取等工艺流程中装置的压力、温度、液位等的自动控制。组态王是上位机组态软件。为了保证它能够安全高效的运行,加入了远程控制、联锁保护、采集数据、监视数据以及记录管理等功能。通信方面,本课题采用以太网的方式实现下位机PLC与上位机组态软件的通讯。对课题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通信进行了调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在控制功能和测控精度等方面均表现良好,性能优良,达到了设计的预期值,能够完成自动监控。

冯彦睿[2](2020)在《玻璃纤维格栅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为满足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新型环保材料的研究发展成为了世界性课题,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新型环保材料的一种,相比于传统的钢铁材料使用寿命更长,可有效节约资源,相比于工业塑料更加绿色环保,其终端产品的生产制造成为当下新型环保材料市场需求的重点之一。用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基体成玻璃钢作为玻璃纤维加工的关键工艺之一,其加工生产线的电气性能及机械性能可直接决定玻璃纤维终端产品的产品性能,高效的自动化生产线及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当前,我国尚未出现成熟的玻璃纤维格栅自动化生产线,而国外的玻璃纤维拉挤设备不仅价格昂贵,同时其产品形式也无法满足国内环保市场的应用需求,所以本文设计并开发了基于S7-200 SMART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玻璃纤维格栅自动化生产线及其控制系统。本生产线根据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凝胶拉挤成型的工艺流程和模块化思想,将整个生产线划为几个子模块:浸料温控模块、编织模块、烘箱温控模块、水冷模块、牵引模块、网切模块以及横筋生产模块和送筋模块等。各个子模块分别从硬件设计和程序实现上达到了工艺要求,能自动完成玻璃纤维的进料浸料、编织、烘烤固化成型、水冷、格栅牵引以及玻璃纤维格栅的计米切割、横筋自生产等。本系统还具备监控管理和操作干预的功能,通过设计的昆仑通泰MCGS人机界面触摸屏,工作人员能根据现场需求人工控制各子模块的状态,同时单筋生产和格栅生产可单独运行,也可同时生产。上述对玻璃纤维格栅生产的自动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玻璃纤维格栅生产的拉挤工艺要求和现场需求,设计了玻璃纤维格栅自动化生产系统的整体方案,根据模块化理念,将整条生产线布局划分为各个子模块,其分别实现对应的生产功能。(2)设计了生产线的电气原理图,对各个硬件进行组态设计并完成各模块主要低压硬件设备选型。(3)以各模块的功能要求为基础,进行动作建模并绘制了其对应的控制流程框图,分配了I/O信号点,并将系统的流程动作逐一编程实现,组态了硬件的通讯设计了触摸屏界面。(4)对玻璃纤维格栅自动化生产线投产实测,进行了连续不停机工作监测并得到了生产数据,对生产线性能和效率评估分析。(5)根据生产线生产实测中出现的问题,对送筋模块和格栅牵引模块进行了优化改进,优化方案不仅提高了玻璃纤维格栅生产线的效率,还使得生产线更加稳定可靠。本生产线已在烟台福山某公司正式运行,基本能实现玻璃纤维格栅生产全流程的自动化。目前,本生产线每天能完成大约700米玻璃纤维格栅的生产量,提高了玻璃纤维格栅的生产效率和品质,大大降低了废品率。

朱伟[3](2020)在《基于嵌入式软PLC的掘进机控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目前煤矿用掘进机广泛采用地面通用型可编程控制器(PLC)和工程专用控制器作为控制平台,通用型PLC并未考虑煤矿行业的特殊应用场景,存在维护不便、成本高和跨平台移植难等问题,工程专用控制器防护性能较好,但大多依靠外购进口品牌。为解决控制平台的上述问题,针对四回路悬臂式掘进机,依据其控制需求,开发了掘进机专用嵌入式软PLC作为系统控制平台,设计了嵌入式软硬件平台,开发了控制平台硬件电路,移植了Linux操作系统并做实时化改造,针对硬件电路开发Linux底层驱动。在此嵌入式平台上移植软PLC的运行时系统,通过开发软PLC的设备描述文件和I/O驱动,开发层操作的变量逐层映射到底层硬件,实现开发层对控制平台的可操作,把嵌入式平台转化为标准化的PLC设备。在嵌入式软PLC控制平台上,开发了掘进机电磁比例多路换向阀控制应用程序,引入斜坡控制、PID控制和数字滤波功能。分别采用控制平台与液压试验台的PWM接口驱动电磁比例多路换向阀,通过对比稳态比例特性曲线形态,验证了控制平台的比例控制功能稳定且响应速度满足要求,并通过其余接口功能测试,验证其实现了掘进机控制需求的所有接口功能。开发的嵌入式软PLC实现了掘进机控制的软逻辑、模块化、标准化和平台化,便利了跨平台移植且节约了开发成本,软PLC开放的智能算法接口也为掘进机先进控制功能的实现提供稳定平台。

孙健,朱霖,邵振荣[4](2020)在《昆仑通态触摸屏与西门子SMART系列PLC通讯》文中提出目前市场上的触摸屏与PLC品牌众多,一般来说触摸屏和PLC是通过串口或者并口进行通讯的,他们之间有固定的协议,本文讲述了如何将昆仑通态触摸屏与西门子SMART系列PLC建立通讯。

赵均强[5](2018)在《陆地钻杆自动输送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油钻井过程中,钻杆输送是一项影响到钻井效率的重要因素。国内石油钻井装备在钻井管柱自动化操作装备方面落后国际水平甚远,本文通过对国内现有钻杆输送系统分析与比较,针对ZJ50D钻机提出并设计了一套地面自动输送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在地面存取钻杆、拆接立根和将立根举升至垂直状态的功能。通过对目前现有相关设备的分析研究,根据其现有钻杆输送系统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地面钻杆输送系统的总体方案,包括机械部分和控制部分;机械部分包括钻杆库装置、立根装拆装置、立根排放装置和立根举升装置,文中介绍了各个装置的结构原理和功能,运用UG建立了相关结构的三维模型,并对立根举升装置进行了静力学分析,运用AnsysWorkbench对举升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校核了结构强度;根据各个机构的动作要求和相关参数,设计了液压系统的原理,并计算确定了相关参数,选择了相关液压元件。控制部分采用SCADA系统原理进行设计,将钻杆在地面的操作分为四个流程,即钻杆接立根流程、立根举升流程、立根回收流程和钻杆回收流程,为每个操作流程配置下位机控制器实现各流程独立工作,并建立了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通信,通过上位机工作站监控各流程的运行状态。其中SCADA系统的硬件部分选取了S7-200PLC作为下位机、IPC作为上位机,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通信连接方式;在软件设计中,制定了各个操作流程的动作逻辑图,并以立根举升流程为例,用STEP7-Micro/WIN软件平台开发了PLC控制程序;用PC Acces建立了WinCC软件与PLC的通信,运用WinCC组态软件开发了工作站的监控界面,实现了地面钻杆输送过程的自动化和可视化。

贾一飞[6](2018)在《HMI自动化测试平台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人机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简称HMI),是能够连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变频器、直流调速器、仪表等工业控制设备,实现人与机器信息交互的数字设备,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传统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并不完全适应于HMI的开发测试,且不能解决手工测试效率低和测试的覆盖率难以保证等问题。因此,研制一款HMI自动化测试平台,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 HMI测试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根据自动化测试生命周期方法学(Automated Testing Life-cycle Methodology)来进行 HIM 自动化测试平台的设计。根据测试现状讨论是否应该采用自动化测试;根据测试的需求,在分析比较多种测试工具后,选择TestComplete作为主要的测试工具;对手工测试用例分类后,挑选出可以实现自动化测试的用例,将其转换为自动化测试用例;根据测试的需求和测试用例,完成了自动化测试柜的框架结构设计和两级网络控制拓扑结构组网设计;使用Web Gate完成HMI图像的取回和返回需要点击的坐标值,在PC端进行检查点的比较,以及编写Test Complete测试工程中的JavaScript、C#测试脚本,完成自动化测试平台软件部分的设计。最后,通过在实际测试工作中的应用,将自动化测试与手工测试进行运用对比,结果表明:自动化测试在边界值测试、系统性能方面,可以实现1 00%的自动化率;自动化测试的结果与手工测试的结果相一致;自动化测试的测试效率十分高,尤其是在回归测试中可以节省99%的时间,综合所有测试项目可以节省86.5%的时间。实验结果表明,HMI自动化测试平台可以减少测试人员的工作压力,满足了测试的实际需求。

刘会龙[7](2015)在《矿井空压机综合保护与监控系统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空压机是煤矿生产中十分重要的动力供给设备,它的运行情况会对煤矿的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井下所选用的空压机机型较早,自动化程度较低,设备操作十分繁琐,并且随着空压机的长期使用,逐渐出现了设备部件老化、故障频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空压机的正常使用和井下供风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空压机采用人工定时巡检并记录运行数据的方式十分落后,不能及时了解空压机的运行状况并采取措施。本论文在对课题的重要性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山东某大型煤矿井下空压机房自动化改造为项目背景,研制了一套矿井空压机综合保护与监控系统,采用现代工业控制技术,实现了对矿井空压机的状态实时监测、压力自动控制与综合保护。本研究课题在对空压机工作原理和现场实际情况做了充分准备之后,进行了系统的整体设计,决定采用PLC与组态软件相结合的分布式控制方式。文章从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软硬件设计、系统通信设计,一直到空压机综合保护技术的应用,全面而详尽的阐述了系统的设计过程。在硬件设计部分,本课题对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电源模块和变频器等进行了设备选型和硬件部分的接线设计,同时还对系统的监控分站控制柜进行了科学布局和抗干扰设计。在系统软件设计中,不仅完成了PLC的编程设计,对A/D转换、压力自动控制、故障异常报警等功能进行了模块化的设计,而且还完成了MCGS组态设计,实现了空压机的就地与远程实时监控,另外对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PPI和TCP/IP协议通信部分进行了设计。文章最后采用了一种经过BP算法优化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实现了对空压机故障更精确的判断。

黄维[8](2014)在《可编程控制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PLC为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的缩写,随着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硬件性能的高速发展,上位设备与PLC的通信实时性要求也不断提高,除了在PLC硬件配置性能不断提高外,采用何种通信方式或协议通信也尤为重要,例如直接使用协议的通信速度是使用第三方插件的几倍。因此,本文根据目前三菱Q系列和西门子控制器的协议分析和通信方式比较,研究并设计了基于多种类型PLC的通用通信技术平台,本文的研究不仅实现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跨平台式设计,而且对于进一步在软件设计方面提高通信效率也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三菱Q系列PLC和西门子S7200系列,其中三菱Q系列以MELESC通信协议为重点分析对象,而西门子S7200系列以PPI协议范本为重点分析对象,通过这两个协议的分析设计,并且与串口通信、OPC通信、ACTIVEX插件通信等不同通信方式进行比较研究,从而研究并分析不同的通信方式的适用场合及其特点,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研究一种使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通信通用化,接口统一化,而不必再依赖于某种实际硬件特性的跨平台通信软件。本文以设计一个基于不同PLC的跨平台通信软件为依托,研究并分析了欧姆龙,西门子S7200以及三菱Q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通信技术和相关通信协议分析,该跨平台通信软件主要包括通信参数设定,建立通信连接,可编程控制器数据读写,断开连接四个主要模块进行软件功能划分,其中本软件采用的通信方式可以由用户自行选择,包括串口通信模式,以太网通信模式,第三方插件通信模式,该平台和不同品牌的可编程控制器连接采用统一的通信接口实现,从而保证的通信插件的即插即用。全文结合现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发展现状,首先介绍了PLC通信技术的研究意义,其次,针对现下不同品牌的控制器存在的通信壁障,进行分析并尝试设计通用的通信技术平台,第一步是明确系统结构,第二步是系统的分析,第三步是系统实现;最后,本文介绍了本软件在实际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丁国强[9](2014)在《节能型短流程矿棉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棉由于保温效果好又具有很好的不可燃性,在建筑保温行业中的使用越来越多。但其对生产条件要求苛刻,控制过程繁杂,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冲天炉作为其熔炼设备,此设备控制困难、环境污染严重、生产过程能耗大,严重制约了矿棉产业的发展。本课题生产矿棉的工艺过程采用短流程的工艺流程,利用感应加热炉作为生产矿棉的主要设备,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采用一台S7-315-2DP PLC作为主站,协调整个生产线的控制。多台S7-200PLC作为从站,负责现场数据的采集,以及具体任务的控制。生产线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的混合网络控制结构,控制级与现场级通过现场总线连接,控制级和工控机之间通过工业以太网连接,工控机上运行着WinCC组态软件。本生产线最主要的被控对象为感应加热炉,主要有两大部分感应加热控制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通过PLC的自由口通讯实现了与感应加热成套设备的控制,采用数字滤波技术和PID控制技术达到温度的稳定控制。通过矿棉生产线的实际应用,验证了该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杨铨[10](2013)在《糖厂压榨车间输蔗带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制糖工业是食品行业的基础工业,又是造纸、化工、发酵、医药、食品等多种产品的原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制糖的整个工艺主要由压榨和制炼组成。而压榨是制糖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此工段的原料甘蔗流量是否均匀是影响生产稳定和成本的主要因素。而压榨车间输蔗带的控制又是直接影响到甘蔗是否能够均衡进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此环节设计出一套有效的自动监控系统对提高生产率和节约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糖厂压榨车间的输蔗带控制方面,本文提出选用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和变频器代替传统的直流电机作为传动带以及各个动力设备的驱动件,并设计了以PLC为现场控制核心的系统,利用VB做为软件平台开发出上位监控软件,在此基础上,利用该监控软件得到该糖厂压榨量的统计数据,构建BP神经网络,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并进行有效的仿真实验和实验分析,通过这样的设计方法可以方便的实现对整调压榨生产线上输蔗带甘蔗流量以及电机转速和转矩的控制。通过对输蔗带进行有效的监控,可以使生产线上各设备协调工作,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率。本文介绍的输蔗带自动监控系统可靠性、灵活性高,结构合理,成本低,实现了对糖厂输蔗带的监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类似的工厂控制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S7200系列PLC与IPC的通信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7200系列PLC与IPC的通信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连续硝化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课题背景及发展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连续硝化的工业生产工艺
    2.2 连续硝化的生产控制要求
    2.3 控制方案比较
    2.4 本设计方案介绍
    2.5 PLC控制系统软硬件体系
        2.5.1 PLC控制系统的硬件体系
        2.5.2 PLC控制系统的软件体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下位机系统设计
    3.1 下位机系统硬件选型
        3.1.1 西门子PLC简介
        3.1.2 测点清单
        3.1.3 PLC选型与资源分配
        3.1.4 PLC硬件接线图
    3.2 系统的软件设计
        3.2.1 PLC编程简介
        3.2.2 PID调节原理介绍
        3.2.3 主程序
        3.2.4 模拟量输入工程量转换
        3.2.5 报警模块
        3.2.6 硝化反应器出口温度控制
        3.2.7 温度联锁控制
        3.2.8 液位联锁控制
        3.2.9 流量比例控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位机控制系统
    4.1 上位机硬件的设计
        4.1.1 工控机
        4.1.2 网卡
    4.2 上位机软件的设计
        4.2.1 组态软件的比较
        4.2.2 创建组态王新工程
        4.2.3 定义设备
        4.2.4 数据词典组态
        4.2.5 画面组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通信实现及系统调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玻璃纤维格栅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内容对应章节
第2章 生产线整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生产线需求分析
        2.2.1 玻璃纤维格栅网的工艺流程
        2.2.2 生产线系统功能要求
    2.3 生产线方案设计
        2.3.1 生产线结构图
        2.3.2 生产线布局图
    2.4 各个模块及机构设计
        2.4.1 浸料预热模块
        2.4.2 横筋绕线牵引模块
        2.4.3 送筋模块
        2.4.4 格栅编织模块
        2.4.5 烘箱温控模块
        2.4.6 格栅牵引模块
        2.4.7 格栅切割模块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控制系统的硬件实现
    3.1 引言
    3.2 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3.2.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3.2.2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3.3 生产线系统的电气设计
        3.3.1 总控面板配电箱主回路设计
        3.3.2 总控面板配电箱控制回路设计
        3.3.3 烘箱温控配电箱主回路设计
        3.3.4 烘箱温控配电箱控制回路设计
    3.4 生产线系统的硬件配置和选型
        3.4.1 生产线系统硬件配置
        3.4.2 触摸屏及PLC的选型
        3.4.3 低压电器及气动元件的选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实现
    4.1 引言
    4.2 总控面板配电箱PLC程序设计
        4.2.1 程序开发环境
        4.2.2 项目程序的创建和实现
        4.2.3 各个子模块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4.2.4 部分程序的实验测试
        4.2.5 主程序的实现
    4.3 烘箱温控配电箱PLC程序设计
        4.3.1 程序开发环境
        4.3.2 项目程序的创建和实现
    4.4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4.4.1 总控面板人机界面设计
        4.4.2 烘箱温控人机界面设计
    4.5 伺服驱动器和变频器的参数设置
        4.5.1 伺服驱动器的设置
        4.5.2 横筋绕线牵引模块变频器的设置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生产线的实测问题分析及优化方案
    5.1 引言
    5.2 生产线系统的试运行和投产实测
        5.2.1 生产线系统的试运行
        5.2.2 生产线系统的投产实测
    5.3 格栅牵引模块实测问题和优化方案
        5.3.1 格栅牵引模块问题原因分析
        5.3.2 格栅牵引模块优化方案
        5.3.3 格栅牵引模块优化方案实测
    5.4 送筋模块实测问题和优化方案
        5.4.1 送筋模块实测问题原因分析
        5.4.2 送筋模块优化方案
    5.5 优化方案与初始方案整合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3)基于嵌入式软PLC的掘进机控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可编程控制器发展历史
        1.2.2 掘进机控制研究现状
        1.2.3 电磁比例多路换向阀控制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控制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2.1 掘进机控制系统分析
        2.1.1 控制系统组成分解
        2.1.2 控制回路分析
        2.1.3 掘进机功能分析
    2.2 控制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2.3 控制平台软硬件架构设计
        2.3.1 软件平台分层设计
        2.3.2 硬件平台架构设计
    2.4 小结
3 控制平台硬件和系统层设计
    3.1 控制平台硬件设计
        3.1.1 关键硬件电路设计
        3.1.2 比例多路换向阀驱动电路
    3.2 实时操作系统移植
        3.2.1 系统开发环境搭建
        3.2.2 操作系统移植
        3.2.3 实时化升级改造
    3.3 嵌入式软PLC运行时系统
        3.3.1 运行时系统分析
        3.3.2 运行时系统构建
    3.4 小结
4 控制平台驱动开发
    4.1 设备配置描述
        4.1.1 设备配置描述原理
        4.1.2 设备描述文件修改
    4.2 COSESYS驱动组件开发
        4.2.1 I/O驱动开发
        4.2.2 使用外部函数开发库
    4.3 Linux基于硬件的驱动开发
        4.3.1 串口设备驱动
        4.3.2 GPIO驱动
        4.3.3 PWM驱动
    4.4 小结
5 控制平台应用研究和验证
    5.1 PWM控制比例多路换向阀数学模型
        5.1.1 PWM驱动信号原理研究
        5.1.2 驱动比例电磁铁模型研究
        5.1.3 比例多路换向阀模型研究
    5.2 PWM驱动比例多路换向阀实现
        5.2.1 AMESim仿真确定PWM驱动频率值
        5.2.2 PID电流反馈
        5.2.3 PWM程序实现
    5.3 控制性能实验
        5.3.1 实验对象选择
        5.3.2 实验系统组成及布置
        5.3.3 实验
    5.4 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昆仑通态触摸屏与西门子SMART系列PLC通讯(论文提纲范文)

1 触摸屏通讯参数设置
2 结束语

(5)陆地钻杆自动输送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采用的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总体功能和结构设计
    2.1 井场钻杆输送主要设计参数及要求
        2.1.1 主要设计参数
        2.1.2 钻杆自动输送系统的功能要求
    2.2 SCADA系统组成与设计原则
        2.2.1 SCADA系统组成
        2.2.2 SCADA系统设计原则
    2.3 钻杆自动输送系统结构和原理设计
        2.3.1 总体原理设计
        2.3.2 机械部分总体结构功能设计
        2.3.3 SCADA系统总体原理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钻杆自动输送系统关键机械结构设计
    3.1 钻杆存取库装置
    3.2 立根装拆装置
    3.3 立根排放装置
    3.4 立根举升装置设计
        3.4.1 立根举升装置结构设计
        3.4.2 立根举升装置主要部件设计
        3.4.3 立根举升装置静力分析
        3.4.4 举升架有限元分析及校核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钻杆自动输送系统液压系统设计
    4.1 驱动类型的选择
    4.2 液压传动系统总体结构原理
    4.3 液压传动系统动力分析及主要参数确定
        4.3.1 液压传动系统动力分析
        4.3.2 液压系统主要参数确定
    4.4 液压系统主要元件的选型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钻杆自动输送SCADA系统硬件设计
    5.1 SCADA结构原理和硬件选型要求
        5.1.1 SCADA结构原理设计
        5.1.2 SCADA系统硬件选型要求
    5.2 主要硬件设备的选型设计
        5.2.1 限位开关选型
        5.2.2 现场监控站点(下位机)设备选型
        5.2.3 SCADA系统工作站(上位机)设备选型
        5.2.4 上位机与PLC间的通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钻杆自动输送SCADA系统软件设计
    6.1 钻杆自动输送系统动作流程分析
    6.2 钻杆自动输送系统下位机(PLC)软件设计
        6.2.1 PLC的I/O资源分配及控制系统接线
        6.2.2 创建STEP7-Micro/WIN项目
    6.3 SCADA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6.3.1 WinCC与S7-200的通信
        6.3.2 WinCC监控界面组态
    6.4 SCADA系统抗干扰措施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6)HMI自动化测试平台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及状况
    1.3 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1.4 论文内容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自动化测试平台的需求分析
    2.1 测试现状概述
    2.2 自动化测试的展开
    2.3 平台使用者分析
    2.4 功能需求
    2.5 本章小结
3 HMI自动化测试的实现方法
    3.1 自动化测试的优缺点
    3.2 生命周期方法学的应用
    3.3 本章小结
4 自动化测试平台的设计
    4.1 设计目标
    4.2 自动化测试平台物理架构
    4.3 自动化测试柜的设计
    4.4 自动化测试软件的选型
    4.5 执行测试动作
    4.6 检查点比较的设计
    4.7 测试结果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8 本章小结
5 测试平台的应用分析
    5.1 测试平台的应用
    5.2 测试平台的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

(7)矿井空压机综合保护与监控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工业组态技术在矿井空压机综合保护与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1.4.1 本文的主要内容
        1.4.2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矿井空压机系统概述
    2.1 空压机的分类与简介
        2.1.1 空压机的分类
        2.1.2 空压机的简介
    2.2 螺杆式空压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2.1 空压机的组成
        2.2.2 空压机的工作原理
    2.3 矿井空压机房(组)的组成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1 系统的主要功能
    3.2 系统设计的原则及指标要求
        3.2.1 系统设计的原则
        3.2.2 系统设计的指标要求
    3.3 系统方案的确定与构成
        3.3.1 系统方案的确定
        3.3.2 系统构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硬件组成原理
    4.2 PLC的选型与硬件设计
        4.2.1 PLC的介绍
        4.2.2 PLC的选型
        4.2.3 PLC部分硬件设计
    4.3 传感器的选型与使用
        4.3.1 传感器的介绍
        4.3.2 压力传感器
        4.3.3 温度传感器
        4.3.4 振动传感器
        4.3.5 烟雾报警传感器
    4.4 电源的设计与选型
    4.5 变频器的简介与应用
        4.5.1 变频器的简介
        4.5.2 变频器的应用
    4.6 人机界面
        4.6.1 触摸屏7062K介绍及其硬件设置
        4.6.2 监控主机(工控机)的简介
    4.7 监控分站控制柜的设计
        4.7.1 控制柜的布局设计
        4.7.2 抗干扰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PLC程序设计
        5.1.1 软件介绍
        5.1.2 PLC程序设计
    5.2 组态软件MCGS的设计
        5.2.1 MCGS组态软件的简介
        5.2.2 触摸屏嵌入版MCGS的组态程序设计
        5.2.3 上位机通用版MCGS的组态程序设计
    5.3 通信部分设计
        5.3.1 监控分站内部PLC与触摸屏的通信
        5.3.2 监控分站触摸屏与上位机的通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矿井空压机综合保护技术
    6.1 螺杆式空压机的常见故障分析
    6.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
        6.2.1 BP神经网络
        6.2.2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可编程控制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可编程控制器通信技术的应用意义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作者主要工作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作者主要工作
第2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2.1.1 三菱 PLC 概述
        2.1.2 西门子 PLC 概述
    2.2 通信协议概述
        2.2.1 Melsec 协议
        2.2.2 Siemens 通信协议
第3章 可编程控制器通信软件需求分析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3.2 非功能性分析
        3.2.1 设计原则
        3.2.2 系统安全性需求
        3.2.3 系统性能需求
    3.3 功能分析
        3.3.1 通信参数设定模块
        3.3.2 通信连接建立模块
        3.3.3 数据读写模块
        3.3.4 通信链路断开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可编程控制器通信软件设计
    4.1 总体设计
        4.1.1 系统总体结构
        4.1.2 功能模块划分
    4.2 模块设计
    4.3 三菱 Q 系列通信设计
        4.3.1 三菱可编程控制器通信方式
        4.3.2 三菱以太网通信设计
        4.3.3 三菱第三方插件通信方式设计
    4.4 西门子 PLC 通信设计
        4.4.1 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通信方式
        4.4.2 西门子以太网通信设计
        4.4.3 西门子第三方插件通信设计
    4.5 数据结构设计
    4.6 本章总结
第5章 可编程控制器通信软件实现
    5.1 MELESC 通信协议实现
    5.2 串口通信方式实现
    5.3 以太网通信方式实现
    5.4 三菱 Q 系列通信参数配置
    5.5 本章总结
第6章 可编程控制器通信系统测试
    6.1 测试意义
    6.2 测试方法
    6.3 系统功能测试
    6.4 压力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总结
    7.2 后续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节能型短流程矿棉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矿棉概述
        1.2.1 国内外发展状况及改进
        1.2.2 研究意义
    1.3 电气控制系统概况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生产线工艺流程概述
        2.1.1 短流程
        2.1.2 生产线流程
    2.2 设备主要技术参数及规格说明
    2.3 生产线主要功能模块的介绍
    2.4 生产线电气控制方案制定
    2.5 生产线设备及元件清单
    2.6 本章总结
第三章 矿棉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网络结构的设计
    3.1 工业自动化系统通讯网络结构
    3.2 PROFIBUS 现场总线
    3.3 PROFINET 工业以太网
    3.4 生产线混合网络结构设计
    3.5 系统硬件组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感应加热控制系统以及液压控制系统
    4.1 感应加热
    4.2 感应电炉的发展趋势
    4.3 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的主电路分析
    4.4 液压传动
    4.5 感应加热炉液压控制系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产线软件及上位监控设计
    5.1 程序结构介绍
    5.2 程序设计
    5.3 WINCC 监控组态软件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10)糖厂压榨车间输蔗带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糖厂压榨车间输蔗带系统的现状及改造的必要性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4 本文的结构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糖厂压榨车间输蔗带自动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2.1 系统的控制要求及工艺要求
    2.2 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
    2.3 系统主要硬件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3.1 可编程控制器(PLC)
        2.3.2 变频器
        2.3.3 旋转编码器
        2.3.4 核子秤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数据采集、硬件设计及通信的原则和方法
    3.1 整个监控系统的网络构建以及硬件组态方法
        3.1.1 主要设备的硬件选型
        3.1.2 通信原则及设计方法
        3.1.3 通信协议介绍
    3.2 系统中各设备I/O分配原则及硬件接线原理
        3.2.1 系统数据采集及现场控制I/O分配表
        3.2.2 系统电气原理图和通信原理图的设计及说明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PLC程序设计
    4.2 基于VB设计的上位监控软件
    4.3 基于神经网络设计的系统与本设计系统性能分析及对比
        4.3.1 BP神经网络
        4.3.2 BP神经元和BP神经网络结构
        4.3.3 BP神经网络的建立
        4.3.4 BP网络的学习训练过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际测试效果分析及展望
    5.1 系统测试
    5.2 系统测试功能描述
    5.3 测试结果与展望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S7200系列PLC与IPC的通信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连续硝化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马越.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2]玻璃纤维格栅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和实现[D]. 冯彦睿. 烟台大学, 2020(02)
  • [3]基于嵌入式软PLC的掘进机控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 朱伟.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0(10)
  • [4]昆仑通态触摸屏与西门子SMART系列PLC通讯[J]. 孙健,朱霖,邵振荣.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20(02)
  • [5]陆地钻杆自动输送系统设计[D]. 赵均强. 西安石油大学, 2018(09)
  • [6]HMI自动化测试平台的研制[D]. 贾一飞.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7]矿井空压机综合保护与监控系统研制[D]. 刘会龙. 青岛科技大学, 2015(05)
  • [8]可编程控制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黄维. 吉林大学, 2014(09)
  • [9]节能型短流程矿棉生产线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D]. 丁国强. 苏州大学, 2014(01)
  • [10]糖厂压榨车间输蔗带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铨. 广西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S7200系列PLC与工控机通讯的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