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四联体癌1例分析

原发性四联体癌1例分析

一、原发性四重癌1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丹[1](2010)在《多原发癌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鼻咽癌多原发癌的发病率、部位、年龄、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44例鼻咽癌多原发癌的临床资料。把44例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为第一癌全部是鼻咽癌且接受根治性放疗,第二癌是其他癌,而且两癌出现时间间隔大于6个月;第二组为第一癌是其他癌,第二癌是鼻咽癌。结果:鼻咽癌多原发癌占同期治疗鼻咽癌总数5722例的0.77%,其中4例有家族肿瘤史,占总数的9.10%。年龄在30~70岁之间,第一组另一原发癌发生于头颈部者25例,占78.13%,其他部位7例,占21.87%,第二组则分别为33.33%和66.67%。第一组同时性癌0例,放射诱发恶性肿瘤18例,与先证癌中位潜伏期为11年,其中牙龈鳞癌5例,外耳道鳞癌3例,硬腭癌2例,舌鳞癌2例,皮肤癌2例,鼻咽肉瘤3例,上颌窦骨肉瘤1例;第二组同时性癌6例,占50%,放射诱发恶性肿瘤0例,经X2检验,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一组男20例,女12例,男:女为1.67:1,第二组男女各为8和4,男:女为2:1,p=0.7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例鼻咽癌多原发癌中,先证癌中有32例鼻咽癌、其他肿瘤12例,分别占72.73%和27.27%,3年生存率分别为37.59%和20.00%,5年生存率分别为25.00%和0.00%,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p=0.003(X2=9.050,df=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例鼻咽癌多原发癌中,有14例放射诱发癌,4例放射诱发肉瘤,放射诱发癌和放射诱发肉瘤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和0.00%,p=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年生存率分别为28.57%和0.00%,p=0.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p=0.047 (X2=3.958,df=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一组治疗30例,第二组治疗10例,共计治疗40例,其中放射治疗19例,手术3例,化疗4例,手术+放疗3例,化疗+放疗8例,手术+放疗+化疗3例,放射诱发癌18例中,单纯放疗14例,手术+放疗2例。两组中未治疗4例,治疗和未治疗的病例3年生存率分别为32.50%(13例)和0.00%(0例),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生存率分别为17.50%和0.00%,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p=0.003(X2=16.714, df=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射诱发恶性肿瘤潜伏期集中在8~14年,按间隔2~8年、8~14年、14~20年分组,差异性经Log-rank test进行比较,其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散点图显示,生存期有随两癌间隔时间增加而延长的趋势。结论:鼻咽癌治疗后发生多原发癌,男女性别无差异,部位主要在头颈部。发病机制主要与放射治疗诱发恶性肿瘤有关,也与遗传等因素有关。鼻咽癌多原发癌以鼻咽癌为先证癌最为多见。放射诱发癌的生存期明显高于放射诱发肉瘤,生存期有随第一癌、第二癌间隔时间增加而延长的趋势。细致随访和复查、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延长鼻咽癌多原发癌患者的生存期。目的:探讨多原发癌的发病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1985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32例多原发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原发癌发生率为0.310%,其中双重癌为0.301%、三重癌为0.009%,132例MPC发生重复癌的病灶是268个。其中同时性MPC占18.18%(24/132)、异时性MPC占81.82%(108/132)。两癌发病间隔时间在3年以内的达40.91%(54/132),在3~5年内的达27.28%(36/132)。先证癌和重复癌均以消化系统癌最常见,其次是头颈部癌和呼吸系统肿瘤,分别占44.78%、32.84%和13.06%。发病部位以肝癌和鼻咽癌最多见,分别为58例次和44例次。第二癌确诊后,治疗以手术及放、化疗综合治疗为主,3年生存率为49.24%,5年生存率为23.47%,生存期最长的1例达9年余。结论:多原发癌的确诊会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第二原发癌多在先证癌发生后1~5年出现,以3年内出现最多,部位主要在消化系统、头颈部和呼吸系统。提高多原发癌的认识水平会减少多原发癌的误诊和漏诊,对多原发癌早发现、早诊断,积极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

张辉,王正慧[2](2009)在《四重癌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重复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通过对2例四重癌病人的诊治,并结合文献复习加以分析和讨论。结果:2例四重癌均经病理证实,均为异时性重复癌,主要分布在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器官上。两癌间发病间隔时间最短约1年,最长间隔17年。病因欠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在重复癌中,以二重癌为主,四重癌较罕少。经积极治疗,重复癌病人的预后仍较好。加强对重复癌的认识,可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可能。

张辉,王正慧,陈越平[3](2009)在《56例多原发癌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多原发癌(MPC)的发病特点、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56例MPC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PC发生率为3.66%,其中双重癌为2.95%、三重癌为0.59%、四重癌为0.13%;两癌发病间隔时间在3年以内者占59.40%,在5年以内者占72.50%。首发癌和重复癌均以消化系统癌最常见,其次是泌尿生殖系统癌。本组MPC早期诊断率为40.00%,首癌早期诊断率为46.40%,重复癌早期诊断率为34.80%。76.80%经外科或内镜手术治疗,3年生存率为52.10%,5年生存率为26.70%,生存期最长的达18年余。结论:加强对MPC发病规律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

方石岗,杨继震,杨帆[4](1999)在《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610例的临床特点》文中提出

黄方[5](1999)在《头颈部多原发癌(附12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头颈部多原发癌病因、发展规律、诊疗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先证癌或第二癌的病变器官为头颈部共12例,男10例,女2例,确诊第二癌时年龄36~73岁,平均56.83岁。同时癌为4例(均为双重癌),异时癌8例(双重癌7例,三重癌1例)。先证癌为头颈癌10例,为胃肠道、肺部癌瘤2例,其中10例接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2例放弃治疗。结果1~35年随访,死亡8例:先证癌治愈而死于第二癌5例。死于先证癌1例(第二癌治愈),死于第一、二癌2例(同时癌未愈),生存期7个月~35年;健在仍在随访4例(其中带瘤生存2例,无瘤生存2例)均在2年以上。结论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灭活,肿瘤的多中心起源学说是多原发癌的主要发病机制;呼吸道和上消化道定期的影像学及内窥镜定期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发现;应用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免疫组化、遗传学标记和肿瘤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手段可提高其确诊率;及时合理的治疗对其功有令人满意的疗效。

黄方[6](1999)在《头颈部多原发癌(附15例分析)》文中认为回顾分析了1984至1998年经治的15例头颈部多原发癌,对本病的病因、发生规律、诊疗及预后进行了探讨。先证癌或第2癌的病变器官为头颈部共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确诊第2癌时36~73岁,平均50.25岁。同时癌4例,均为双重癌,异时癌11例,双重癌10例,三重癌1例;先证癌为头颈癌12例,系胃肠道、肺部及乳腺癌瘤3例。13例接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2例放弃治疗;经1~35年的随访,死亡8例:先证癌治愈而死于第二癌5例,死于先证癌1例(第2癌治愈),死于第1、2癌2例(同时癌未愈),生存期7个月~35年;健在仍在随访7例(其中带瘤生存2例,无瘤生存5例)均在2年以上。提示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灭活,肿瘤的多中心起源学说是多原发癌的主要发病机制;呼吸道和上消化道定期的影像学及内窥镜定期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发现;应用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免疫组化、遗传学标记和肿瘤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手段可提高其确诊率;及时合理的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高世源,王仪,林振石,王清水[7](1998)在《原发性多发性癌肿(附84例分析报告)》文中研究说明分析84例原发性多发性癌肿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及其意义。回顾性统计84例原发性多发性癌肿的临床、治疗、预后等相关资料。第一原发癌发生于消化道占42.84%,乳腺占28.57%,呼吸道和甲状腺各占10.72%,其它占7.15%。经过手术、手术+放疗、放疗、手术+化疗和综合治疗等处理,平均间隔5.2年,于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又出现第二个原发性癌肿。再经积极治疗,三年内死亡率为47.37%,五年以上存活率为19.74%。原发性多发性癌肿病因复杂,发生于消化道可能与机体易感性等有关;发生于乳腺者认为与激素和遗传因子有一定关系;颌面部原发性癌肿经放疗后,第二原发癌肿仍在颌面部者,证明放射线是一种致癌因素。原发性多发性癌肿如能及时发现,积极治疗,预后将会更好。

柯传庆,彭恩兰[8](2018)在《乳腺肺四重癌1例报道》文中研究说明多重癌临床较少见,发生率仅0.83%,临床上容易漏诊、或误诊为肿瘤复发和转移。我科2017年9月收治1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乳腺肺四重癌,分析病情演变过程,并结合复习相关文献对其定义、发病机制、预后评估等予以详细表述,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健[9](2016)在《乳腺癌相关多原发癌临床和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多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多发癌的部位,发病的时间间隔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01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病理确诊的乳腺癌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99例,应用Access进行数据库录入,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乳腺癌标本的ER、PR、HER-2、Ki67、P53的表达情况。结果99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99个月。首发癌为乳腺癌的患者42例,术后3年生存率为97.8%,5年生存率为83.3%;首发癌为其他癌的患者50例,术后3年生存率为98.1%,5年生存率为82%。两癌发病时间间隔为0258个月,中位时间间隔49个月。第一原发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示:首发癌年龄(P=5.0×10-3)、首发癌分期(P=0.019)、乳腺癌相关P53(P=3.5×10-4)和Ki-67(P=0.012)是影响第一原发癌无病生存(两癌时间间隔)的预后因素。首发癌年龄(P=0.019)、首发癌部位(P=2.7×10-9)、首发癌分期(P=0.015)、两癌时间间隔(P=0.011)、乳腺癌相关P53(P=1.6×10-4)和Ki-67(P=9.0×10-3)是影响第一原发癌总生存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发癌年龄(P=0.011)、首发癌分期(P=0.013)是影响第一原发癌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如果首发癌为乳腺癌,首发癌患病年龄(P=0.038)和P53(P=0.028)是影响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如果首发癌为其他部位,分期(P=0.017)是影响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首发癌年龄(P=0.015)、首发癌分期(P=0.046)和两癌时间间隔(P=0.009)是影响第一原发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如果首发癌为乳腺癌,首发癌患病年龄(P=0.019)、其他癌分期(P=0.025)、P53(P=0.018)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如果首发癌为其他部位,首发癌年龄(P=0.037)和分期(P=0.021)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第二原发癌分期(P=5.1×10-3)、乳腺癌相关P53(P=0.015)和乳腺肿物大小(P=3.1×10-4)是影响第二原发癌无病生存的预后因素。第二原发癌分期(P=0.01)、第二原发癌发病部位(P=0.01)、乳腺癌相关P53(P=8.7×10-3)和乳腺肿物大小(P=3.1×10-4)是影响第二原发癌总生存时间的预后因素。第二原发癌年龄(P=0.018)和第二原发癌分期(P=0.023)是影响第二原发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如果第二原发癌为乳腺癌,影响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不明显;如果第二原发癌为其他部位,第二原发癌分期(P=0.026)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首发癌年龄、首发癌部位、首发癌分期是影响第一原发癌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即影响时间间隔的独立因素。首发癌年龄、首发癌部位、首发癌分期、两癌时间间隔是影响第一原发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乳腺癌首发患者,P53和Ki-67也是影响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第二原发癌分期是影响第二原发癌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第二原发癌为乳腺癌时,P53是影响第二原发癌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第二原发癌年龄和分期是影响第二原发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冯慧玲,穆广琴[10](2013)在《25例多原发癌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间隔时间、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北京市中关村医院肿瘤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多原发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病例占同期收治病例数的2.6%,其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男女比例2∶3。首发癌和重复癌的间隔时间为2月-45年。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治疗方法与发病间隔时间比较,其中首次发病的年龄与发病间隔时间有显着相关性(P<0.001)。发病间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发病间期越短,预后越差(P<0.01)。手术治疗后生存期较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发现多原发癌,以便及时治疗,延长生存期。

二、原发性四重癌1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四重癌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多原发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论文
    主要英文名词缩写
    第一部分 鼻咽癌多原发癌临床研究
        1.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3.前言
        4.材料和方法
        5.结果
        6.讨论
        7.结论
        8.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132例多原发癌临床分析
        1.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3.前言
        4.材料和方法
        5.结果
        6.讨论
        7 结论
        8.参考文献
二 综述
    1.内容
    2.参考文献
三 致谢

(2)四重癌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 论

(4)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610例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2 讨论

(7)原发性多发性癌肿(附84例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临床资料
    (一) 一般资料:
    (二) 第一、二原发性癌肿的发生情况和间隔时间:
    (三) 家族史:
二、治疗与结果
三、讨论

(8)乳腺肺四重癌1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9)乳腺癌相关多原发癌临床和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临床及病理分期
        1.2.2 一般资料定义
        1.2.3 临床指标评定标准
        1.2.4 乳腺癌免疫组化判定标准
        1.2.5 乳腺癌分子分型
    1.3 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乳腺癌相关多发癌发病部位
    2.2 乳腺癌相关多发癌发病部位
    2.3 乳腺癌患病基本信息
    2.4 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
        2.4.1 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
        2.4.2 乳腺癌免疫组化特征
        2.4.3 乳腺癌治疗方式
    2.5 生存分析
        2.5.1 第一原发癌生存情况
        2.5.2 第一原发癌生存单因素分析
        2.5.3 第一原发癌生存多单因素分析
        2.5.4 第二原发癌生存单因素分析
        2.5.5 第二原发癌生存多单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多原发恶性肿瘤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25例多原发癌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发病年龄及生存率情况
    2.2 病种分布情况
    2.3 两原发癌的间隔时间
    2.4 通过对性别、年龄、发病间期、治疗方法等指标进行COX生存分析
3 讨论
4 临床总结

四、原发性四重癌1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原发癌临床研究[D]. 赵丹. 广西医科大学, 2010(08)
  • [2]四重癌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张辉,王正慧.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09(01)
  • [3]56例多原发癌的临床回顾性研究[J]. 张辉,王正慧,陈越平. 西南国防医药, 2009(02)
  • [4]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610例的临床特点[J]. 方石岗,杨继震,杨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09)
  • [5]头颈部多原发癌(附12例分析)[J]. 黄方.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1999(03)
  • [6]头颈部多原发癌(附15例分析)[J]. 黄方.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 1999(01)
  • [7]原发性多发性癌肿(附84例分析报告)[J]. 高世源,王仪,林振石,王清水. 福建医药杂志, 1998(05)
  • [8]乳腺肺四重癌1例报道[J]. 柯传庆,彭恩兰.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05)
  • [9]乳腺癌相关多原发癌临床和预后分析[D]. 王健.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10]25例多原发癌临床分析[J]. 冯慧玲,穆广琴. 现代肿瘤医学, 2013(06)

标签:;  ;  ;  ;  ;  

原发性四联体癌1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