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教师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教师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一、如何培养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论文文献综述)

刘源[1](2021)在《“声乐心理学”在演唱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文中研究说明声乐心理学属于音乐心理学的分支,是声乐艺术和心理学的交叉研究,也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新型学科。声乐演唱以有思想、有意识的人作为乐器,那必然是由心理支配生理,靠大脑指挥歌唱肌肉的运动与发声器官的协调。本论文旨在探究声乐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的应用体现,解释演唱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及发展,揭示各项心理因素的作用和意义,给演唱者提供心理方面的理论依据,正确认识歌唱发声内在心理的科学规律。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五章,首先在绪论中阐明了声乐心理学和声乐演唱、声乐教学的密切关系,介绍声乐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基础和发展趋势、声乐心理学研究对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以及声乐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思路等。第一章对声乐心理学中“知”“情”“意”的心理过程在声乐演唱中的具体应用展开详细论述,重点从歌唱的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多角度进行阐述。第二章是声乐心理学研究的又一重要内容,即人的个性心理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个性心理全部的活动面貌由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共同构成。第三章内容是介绍声乐心理学的教学运用,详细梳理了前人探索声乐心理教学的研究历程,演唱者兼具“老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根据自己从事演唱学习的体悟和参与教学实习的经历,对声乐演唱中教与学的统一性做了客观的论述和归纳。第四章重点是心理调控分别在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中实践的调查与分析,采用了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的问卷法和个案法进行调查,最终给出研究评定的解释和结果。第五章总结学习声乐心理学的价值意义及个人影响,再一次以自己多年来演唱学习的变化和感受充分肯定学习了声乐心理学的重要性,了解并运用声乐心理学能帮助我们在学习声乐艺术的道路上日益精进。本论文研究证明声乐演唱的心理和生理是既统一又配合的协调关系,声乐演唱不仅要有成熟的技术水平作支撑,更需要积极的心理引导,正确的心理调控下才会产生科学的歌唱理念。所以声乐演唱和教学不只是针对生理技巧的机能训练,还需要学习掌握声乐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最终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声乐心理调控,让生理技能和心理活动得到统一和发展,建构起全面科学的歌唱体系。

杨莉敏[2](2021)在《中学语文神话教学德育功能探究》文中指出神话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道德规范与生存智慧,其中蕴含着的优秀的精神基因是后世民族发展之根基,其价值观念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在这个民族的血液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神话,并着手神话的教学研究且成果丰硕,但经笔者研究发现,当前神话的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或幼儿阶段,中学阶段涉及的较少,并且多集中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研究上,而忽视了神话的其它教育功能,因此,本文拟从中学德育教学研究角度探寻神话的德育功能,旨在通过中学语文神话教学促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论文依据新课标中教育部提出的要求,将人文性摆在教学重要位置,依托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含部编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沪教版、鄂教版、鲁教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和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沪教版、鄂教版、鲁教版、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选入的神话文本,在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探讨中学语文神话教学于学生道德发展的实践意义,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实施神话德育功能的有效策略。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运用比较研究法,整理不同版本中学语文神话教材的选编情况。论文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七大版本教材,比较各版本教材在选编内容、年级分布、课文编排三个方面的具体异同。第二章依据《中学德育大纲》,结合中学语文教材的神话选文实例,讨论通过神话教学应当实现的思想政治、道德行为、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三个维度的德育目标;第三章着重论述在中学语文神话教学过程应当注意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法,同时附录典型教学案例供中学语文教学同仁参考。

梁思韵[3](2021)在《“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文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只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将“授”与“受”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状态,才能实现预期教育目标。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就不可忽视学生“受”的方面,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又受到其心理的制约。近年来,随着“00后”步入大学校园,为高校注入了新鲜血液,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也从“90后”变成了“00后”,他们有着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群体特征和时代烙印。因此,研究“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一环,也是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本研究以“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作为研究对象,从“00后”大学生接受心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对“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进行系统的探讨。概括总结了“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认知偏好、情感状态以及意志品质;“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个性心理的需要、动机及能力状况。分析了当前“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三对矛盾:“00后”大学生自身思想意识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00后”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者之间的心理矛盾;“00后”大学生自身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载体之间的矛盾。如何优化“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是本研究的重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以及矛盾分析,提出“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优化策略:首先,遵循规律,优化“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过程;其次,尊重个性,完善“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个性心理;最后,多措并举,积极引导和化解心理矛盾。

徐瑞矫[4](2020)在《时代新人培养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命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的未来与社会长远发展的高度,就“培养什么人”问题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和行动部署。此后,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以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多个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又反复强调“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是对“时代新人”内涵的最基本、最直接的界定,只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才能是“时代新人”,指明了“时代新人”是我国新历史阶段发展的新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主体。“时代新人”这一概念包含了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展现了新时代的育人目标,一经提出就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需要长期深入探索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因而,深刻剖析和理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大命题的思想内涵、本质特征、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审慎思考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怎样为党和国家培养好青年一代,怎样培养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时代新人培养这一主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文献分析、多学科交叉、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力图分析如下五个基本命题:一是分析“时代新人是什么”问题。重在厘清时代新人的本质内涵,即新时代要培养的时代新人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为历史使命,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标识,以信仰坚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为基本素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的青年群体。二是解析“为什么培养时代新人及其历史必然性”问题。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育新人”历史进程的梳理,重点把握各历史时期党关于新人培养的思想发展、实践内容,进而总结与把握中国共产党新人培养的历史经验。三是解析“时代新人培养现状”问题。结合实证调查的研究方法,本文于2018年实证调查获取的1401份有效样本中,利用spss25.0软件分析新时代青年群体的政治观与政治行为、价值观与价值选择、学习观与学习能力、生态观与环保行为、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五方面的发展现状,重点剖析时代新人培养中的不足之处。四是剖析“时代新人培养的影响因素与基本遵循”问题。时代新人培养除了受青年自身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行为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外部宏观层面的社会现实环境、社会虚拟环境、社会思潮,微观层面的家庭、学校等环境的影响。在这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应明确时代新人培养的基本遵循,即时代新人培养应把握“三有”基本要求,将“六个下功夫”作为努力方向,同时坚持“三结合”的基本原则。五是解析“时代新人培养如何科学实现”的问题,本文从激发时代新人培养的内生动力、优化时代新人培养的外部条件与营造时代新人培养的精神文化氛围三个层面阐述了对时代新人培养的实现路径。在激发时代新人培养的内生动力层面,提出应着力从唤起青年的自我意识、满足青年发展需求、增强青年主体性能动力、培育青年精神物化能力四方面入手,实现青年对于自身“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这一历史使命的坚信坚守。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时代新人培养的外部条件,应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提升育人效果,以优良家风为助力涵养青年的道德品格,以新媒体为支撑打造网络化育人平台。此外,还应通过推进马克思大众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构筑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自信三方面为时代新人培养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使新时代育人目标提出有声、落地有根、生长有规。

刘宝欣[5](2020)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在本论文中,我们针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这一问题,探讨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调查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较弱、德育教育知识储备不足、德育教育缺乏量化标准、德育教育渗透评价方式不佳、德育教育渗透内容乏味、德育教育渗透形式单一等六个方面。我们也研究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得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四大对策,它们分别是:提升初中物理教师的德育渗透基本素养;建立健全德育渗透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渗透氛围;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渗透。接着,按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我们设计了九个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教育微案例,每个微案例的教学时长为3-5分钟,可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它们分别是:“声的利用”德育微案例、“角色模拟”课外活动的德育微案例、“运动的描述”德育微案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德育微案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德育微案例、“运动的快慢”德育微案例、“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德育微案例、“光的直线传播”德育微案例、“密度与社会生活”德育微案例,在这些德育微案例中,我们注重构建德育环境,做到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爱护环境、自立自强、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勇敢正直、关爱他人、团结合作、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有社会责任感等美好品质。最后,我们采用了“等组前测一一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对本论文提出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和设计的“德育教育微案例”进行了教育实验,实践结果表明:利用本论文提出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和设计的“德育教育微案例”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激发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李婷婷[6](2020)在《经验教师教学机智生成的案例研究》文中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任何一种教学设计能够完全按照预想的一样顺利进行,也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案能够符合所有学生的需求。在教师与学生双向沟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突发状况的发生。面对这些突发状况,教师需要及时做出判断,有效调控教学秩序,恢复正常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一名优秀教师高超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教学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实践智慧。大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利用教学机智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应对课堂偶发事件,从而有效维持课堂秩序,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保障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学机智贯穿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始终,集中体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机立断”“见机行事”的能力。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与新高考改革的时代背景,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进行研究,选取了三位教龄较长、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分别教授初中语文、初中英语和小学数学。通过对几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地观察,对教师们教学机智的运用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调查访谈了解三位教师对教学机智的认识、教学机智的生成策略等。在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影响教学机智生成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教师原有的知识经验、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及教学情境等几个方面。教学机智虽然是一种短时间内发生的智慧行为,但其生成遵循一定的机制,生成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生成计划、行动和反思几个阶段,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最后,根据教学机智的影响因素,在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教学机智的生成策略,包括加强知识学习、培养教师个性心理品质、注重反思和研究以及培养创新思维等几个方面,为其他教师,尤其是为新手教师提供借鉴,帮助他们认识到教学机智生成的重要意义。

韩茜铃[7](2020)在《小学生分数表征能力的现状研究》文中指出分数是小学阶段重要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之一,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扰。分数表征贯穿于整个分数教学过程之中,不同形式的表征各具优势、互相联系,通过表达交流、转换和应用,构成表征能力。培养分数表征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分数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针对小学生分数表征能力的研究较为匮乏,因此小学生分数表征能力的现状如何,影响小学生分数表征能力的因素有哪些成为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首先,梳理分数表征能力的相关研究情况,界定分数表征能力的概念;其次,参考已有的评价框架,从知识内容、能力结构、过程水平三个维度构建适合本次研究的分数表征能力评价框架,编制分数表征能力测试卷;同时,参考相关文献,从学生的个性心理、认知结构、思维品质和教师的教学四个维度编制调查问卷。以J小学32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小学生分数表征能力的水平、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在分数表征能力上的差异以及小学生分数表征能力现存的问题。然后结合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分析小学生分数表征能力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调查结果表明:(1)小学生分数表征能力总体水平良好;(2)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分数表征能力皆不存在显着差异;(3)小学生分数表征能力存在的问题有分数概念掌握不牢、表征不规范、表征转换能力不佳、表征运用不灵活;(4)学生的个性心理、认知结构、思维品质和教师的教学皆会对小学生分数表征能力产生影响。依据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以下教学建议来培养小学生分数表征能力:(1)关注个性心理,提高学习积极性;(2)完善认知结构,加强概念的联系;(3)培养思维品质,鼓励个性的表达;(4)重视表征联系,丰富表征的形式。

田旭昌[8](2020)在《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调查研究 ——以GY市某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数学的发展离不开运算.数学运算是我国中小学数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研究者经常关注的对象.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发展情况是一个经典的传统问题.在各时期各阶段对学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高一是高中阶段起始时期,是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和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关键期.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以GY市某高中高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高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培养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对数学运算能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数学运算能力的评价指标;其次借助SOLO分类评价法得出数学运算能力水平划分,然后通过评价指标编制测试卷对学生进行数学运算能力的现状调查.结论如下:首先,从总体来看,高一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大多处于水平2和水平3,并且对合理运算和准确运算掌握较好,但是对于简捷运算和灵活运算还有待提升.其次,从班级类型来看,重点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处于水平3左右,普通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处于水平2左右,且重点班和普通班学生大多数合理运算及准确运算较好,但简捷运算和灵活运算相对较差,不过重点班学生的合理运算、准确运算、简捷运算和灵活运算均要高于普通班学生.通过统计性分析,重点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确实要高于普通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存在显着性差异.再次,从性别来看,男生与女生都处于水平2、水平3之间.通过统计性分析加以验证后,得到的结论也是一致的,即为男生与女生数学运算能力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此外,从个性心理、知识结构、教师影响、针对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对高一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三教”理念、“四基”教学、思维优化和非智力因素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王缓缓[9](2020)在《新时代高校提升心理育人质量研究》文中提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一个自发、个别的助人方式发展成为一个有组织、系统化的教育工作,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成为高校德育和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颁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心理育人纳入了“十大”育人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导向与要求。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综合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新时代高校提升心理育人质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第一部分,对心理育人相关概念,以及心理育人提出的背景及意义进行分析,阐释了心理育人的科学内涵;从心理育人的德育定位、内容任务、目标方向、原则要求四个层面,剖析了心理育人的基本特点;通过分析心理育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论证了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8所高校为例,综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结果,从高校心理育人取得的实效、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进行现状分析和问题探讨。第三部分,对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任务和要求、思路和举措进行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高校提升心理育人质量的对策。

陈雪梅[10](2019)在《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研究》文中提出数学运算能力是传统的数学三大基本能力之一,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十个核心词之一,同时列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六大核心素养之一,运算能力的培养能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了解学生的运算现状如何,分析典型运算错误,从中提炼出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策略,成为运算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据此本研究从以下三个问题展开探究:(1)构建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测评模型,据此模型编制测验卷;(2)对学生进行测验卷和调查问卷的实施,分析运算现状;(3)根据分析结果,提炼出运算能力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给出培养策略.依据以上研究问题,笔者采用文献分析、试卷测验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对数学运算能力的概念、结构要素及水平划分进行综述,参考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的“中学学科能力表现理论模型”及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孙婷的“数学推理论证能力三维评价框架”,从学科内容、能力结构、水平层次三个维度构建适合本研究的数学运算能力测评模型;其次,将编制的测试卷及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并对XZ市某校高一年级三个实验班两个平行班的学生进行正式测试,收集整理数据,运用SPSS.21和EXCEL软件分析现状(高一学生运算能力水平的现状,数学成绩程度不同、性别不同的学生能力的差异性现状)及试卷中的典型运算错误.经过试卷分析,得出XZ市地区高一学生运算能力现状:(1)学生整体运算水平不高,其运算能力与数学成绩呈正相关;(2)运算能力无性别差异.再通过对测试卷中学生的典型错误分析,探究学生运算能力的薄弱之处;(1)学生运算态度不端正、兴趣匮乏等心理能力不足;(2)运算概念、公式定理等基本知识掌握不牢靠;(3)无法根据题目特征选择适当的思想方法、巧用数学策略.综上,本研究的结论为:(1)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可测,本研究的数学运算能力测评模型具有一定可行性;(2)根据试卷分析,概括出XZ市地区高一学生运算能力的影响因素为学生的个性心理因素、数学运算知识认知结构因素、数学思想方法及教师这四方面;(3)依据影响因素,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建议,即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运算的正面作用,完善数学知识认知结构,提高运算的合理性、准确性,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提高运算的灵活性、简捷性及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加强其示范性作用.

二、如何培养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培养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论文提纲范文)

(1)“声乐心理学”在演唱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声乐心理学相关概述
        1.声乐心理学与声乐演唱
        2.声乐心理学与声乐教学
    (二)声乐心理学研究综述
        1.历史基础
        2.发展趋势
    (三)声乐心理学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声乐心理学研究内容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五)声乐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知”“情”“意”的心理过程
    (一)声乐演唱中的认知过程
        1.声乐艺术的感知觉
        2.声乐学习的记忆
        3.演唱活动的思维
        4.歌唱发声的想象
    (二)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过程
        1.情绪和情感
        2.声乐演唱情感的特征
    (三)声乐演唱中的意志过程
        1.意志与歌唱
        2.声乐演唱意志的特征
二、演唱者的个性心理
    (一)声乐演唱中的个性倾向性
        1.歌唱形式的具体层面
        2.演唱行为的概括层面
    (二)声乐演唱中的个性心理特征
        1.演唱实践的生理基础
        2.声乐艺术的内在修养
    (三)声乐演唱中的自我意识
        1.演唱的自我认识
        2.演唱的自我体验
        3.演唱的自我控制
三、声乐心理学的教学运用
    (一)声乐心理教学发展历程
        1.国外声乐心理教学概况
        2.国内声乐心理教学概况
    (二)声乐心理学中的“教”与“学”
        1.教师主导
        2.学生主体
四、心理调控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研究的方案
        1.个案调查
        2.问卷调查
    (二)调查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1.信度检验
        2.效度检验
    (三)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
        1.个案研究任务的设计与过程
        2.个案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
    (四)声乐演唱中的心理调控
        1.问卷研究任务的检测与实施
        2.问卷测试结果的初步解释
五、学习声乐心理学的价值及影响
    (一)认识声乐才能
        1.由快渐慢-“进步期”
        2.起伏波动-“形成期”
        3.停滞不前-“高原期”
        4.相对稳定-“上升期”
    (二)重视歌唱习惯
        1.习惯对于歌唱的影响
        2.歌唱习惯的培养
    (三)完善艺术人格
        1.人格在歌唱中的表现
        2.艺术人格的养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中学语文神话教学德育功能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探究的必要性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中学语文神话教材选编情况
    第一节 神话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统计
    第二节 神话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情况分析
第二章 中学语文神话教学的德育目标
    第一节 思想政治方面
    第二节 道德行为方面
    第三节 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
第三章 中学语文神话的德育教学实施
    第一节 渗透德育教学的具体方法
    第二节 德育渗透应注意的教学问题
结语
附录1:《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2:《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3:《夸父逐日》教学设计案例
参考文献
致谢

(3)“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注释
第二章 “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释义
        (一)“00 后”大学生的界定及特征分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特性分析
        (三)“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
    二、“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
        (三)心理学学科理论
        (四)相关学科理论参考
    注释
第三章 “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分析
    一、“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过程分析
        (一)认知过程
        (二)情感过程
        (三)意志过程
    二、“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个性心理分析
        (一)接受需要
        (二)接受动机
        (三)接受能力
    三、“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矛盾分析
        (一)“00 后”大学生自身思想意识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
        (二)“00 后”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者之间的心理矛盾
        (三)“00 后”大学生自身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间的矛盾
    注释
第四章 “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优化策略
    一、遵循规律,优化“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过程
        (一)遵循认知规律,深化理论认知
        (二)遵循情感规律,丰富情感体验
        (三)遵循意志规律,强化意志品质
    二、尊重个性,完善“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个性心理
        (一)尊重并引导接受需要
        (二)激发接受的内在动机
        (三)提升接受能力水平
    三、多措并举,积极引导和化解心理矛盾
        (一)立足新时代,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蕴含
        (二)遵循教学规律,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
        (三)善用“大思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形式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时代新人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1.1.1 时代新人培养的战略地位
        1.1.2 时代新人培养的现实困境
    1.2 研究的重要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3.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时代新人培养研究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时代新人的本质内涵
        2.1.1 历史使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2.1.2 精神标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3 基本素养:信仰坚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2.2 时代新人的主体定位及基本特征
        2.2.1 青年是时代新人的主体
        2.2.2 新时代青年的基本特征
    2.3 时代新人培养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2.3.2 马克思主义新人观
        2.3.3 习近平对青年培养的重要论述
3 中国共产党新人培养的历史进程
    3.1 以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新人”为核心的时期(1919-1949)
        3.1.1 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新人”的思想发展
        3.1.2 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新人”的历史实践
        3.1.3 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新人”的主要经验
    3.2 以培养“‘又红又专’新人”为核心的时期(1949-1978)
        3.2.1 培养“‘又红又专’新人”的思想发展
        3.2.2 培养“‘又红又专’新人”的历史实践
        3.2.3 培养“‘又红又专’新人”的主要经验
    3.3 以培养“‘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新人”为核心的时期(1978—2012)
        3.3.1 培养“‘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发展
        3.3.2 培养“‘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新人”的历史实践
        3.3.3 培养“‘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经验
    3.4 以培养“时代新人”为核心的时期(2012—今)
        3.4.1 培养“时代新人”的思想发展
        3.4.2 培养“时代新人”的具体实践
        3.4.3 培养“时代新人”的主要经验
4 时代新人培养的实证调查与现状分析
    4.1 时代新人培养现状调研情况说明
        4.1.1 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4.1.2 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
    4.2 时代新人培养调研数据研究
        4.2.1 政治观与政治行为
        4.2.2 价值观与价值选择
        4.2.3 学习观与学习状况
        4.2.4 生态观与环保行为
        4.2.5 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
    4.3 时代新人培养现状分析
        4.3.1 时代新人培养的总体情况
        4.3.2 时代新人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 时代新人培养的影响因素与基本遵循
    5.1 时代新人培养的影响因素
        5.1.1 时代新人培养的内在影响因素
        5.1.2 时代新人培养的外在影响因素
        5.1.3 影响时代新人培养的矛盾因素
    5.2 时代新人培养的基本遵循
        5.2.1 时代新人应具备“三有”基本要求
        5.2.2 时代新人培养“六个下功夫”的工作方向
        5.2.3 时代新人培养应坚持“三结合”的基本原则
6 时代新人培养的实现路径
    6.1 激发时代新人培养的内生动力
        6.1.1 唤起青年自我意识
        6.1.2 满足青年发展需求
        6.1.3 提升青年主体性能动力
        6.1.4 培养青年精神物化能力
    6.2 优化时代新人培养的外部条件
        6.2.1 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提高育人效果
        6.2.2 以优良家风为助力涵养青年的道德品格
        6.2.3 以新媒体为支撑打造网络化育人平台
    6.3 营造时代新人培养的精神文化氛围
        6.3.1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增强对青年的政治引领
        6.3.2 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强化对青年的价值引领
        6.3.3 在进一步构筑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自信中培养青年的理论自信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时代新人培养状况调查问卷
在校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5)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初中德育的基本内容
    1.4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内文献综述
    2.2 国外文献综述
第3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理论依据
    3.1 皮亚杰的思想品德发展理论
    3.2 科尔伯格的思想品德发展理论
    3.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3.4 关于德育教育的有关教育文件、重要讲话
第4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基本原则
    4.1 顺其性情、寓教于乐
    4.2 量其特点、因材施教
    4.3 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4.4 知行并进、培养习惯
    4.5 正身端品、专一尽心
    4.6 宽严相济、诱禁结合
第5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5.1 与教师有关的问题
    5.2 与德育环境有关的问题
    5.3 与德育内容和方式有关的问题
第6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
    6.1 提升初中物理教师德育渗透素养
    6.2 建立健全德育教育渗透评价体制
    6.3 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渗透氛围
    6.4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第7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微案例
    7.1 在“声的利用”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7.2 在物理课外活动中的角色模拟渗透德育
    7.3 在《运动的描述》的教学中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7.4 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中设计如下环节
    7.5 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7.6 在《运动的快慢》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7.7 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7.8 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7.9 在《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第8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育实践
    8.1 教育实验
    8.2 结果与分析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6)经验教师教学机智生成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教学机智概述
    一、教学机智及相关概念辨析
        (一)教学机智的界定
        (二)教学机智与相关概念辨析
    二、教学机智的特征
        (一)情境性
        (二)创生性
        (三)教育性
    三、教学机智的分类
        (一)处理外界干扰的教学机智
        (二)处理教师自身失误的教学机智
        (三)处理学习困扰的教学机智
        (四)处理“课堂异动”的教学机智
    四、教学机智的意义
        (一)教师方面
        (二)学生方面
        (三)师生方面
第二章 三位经验教师的案例分析
    一、W老师教学机智生成的案例
        (一)“风顺”一帆悬
        (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看云识天气
    二、L老师教学机智生成的案例
        (一)不速之客
        (二)“煮泡面”
        (三)tomatoes
    三、F老师教学机智生成的案例
        (一)下课还有几分钟?
        (二)一共需要多少木条?
        (三)生活处处有数学
第三章 教学机智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的知识经验
    二、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及情感
        (一)直觉思维能力
        (二)幽默感
        (三)情感倾向
    三、教学情境的影响
        (一)受教育者
        (二)师生关系
        (三)课堂文化
第四章 教学机智生成的过程
    一、发现问题
        (一)问题的类型
        (二)教师对待问题的态度
        (三)主动发现问题
    二、生成计划
        (一)教师的理解
        (二)“照搬”还是创新
    三、行动
        (一)行动的表现形式多样化
        (二)行动要能够调节教学节奏
        (三)行动要合乎情理
        (四)行动要把握时机
    四、反思
        (一)对行动情境的反思
        (二)对行动阶段性效果的反思
第五章 教学机智生成的策略
    一、加强知识学习
        (一)教师学习
        (二)培训研修
    二、培养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直觉能力
        (二)幽默
        (三)情感
    三、重视教学反思和研究
        (一)教学反思
        (二)研究
    四、培养创新思维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小学生分数表征能力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小学生分数理解存在困扰
        1.1.2 表征能力对分数教学起重要作用
        1.1.3 分数表征能力研究不足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法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学表征能力相关研究
        2.1.1 数学表征内涵
        2.1.2 数学表征类型
        2.1.3 数学表征能力内涵
        2.1.4 数学表征能力评价
    2.2 分数相关研究
        2.2.1 分数内涵
        2.2.2 分数学习研究
        2.2.3 分数表征相关研究
    2.3 核心概念界定
        2.3.1 表征
        2.3.2 分数表征
        2.3.3 分数表征能力
第3章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分数表征能力评价框架建构
        3.3.2 测试卷的编制
        3.3.3 调查问卷的编制
        3.3.4 访谈提纲的编制
    3.4 实施过程
        3.4.1 预测试
        3.4.2 正式测试
第4章 小学生分数表征能力现状分析
    4.1 测试卷的结果分析
        4.1.1 测试结果的整体分析
        4.1.2 测试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4.1.3 学生典型错误分析
    4.2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4.3 教师访谈的结果分析
    4.4 现状调查小结
第5章 影响小学生分数表征能力的因素
    5.1 个性心理因素
    5.2 认知结构因素
    5.3 思维品质因素
    5.4 教学因素
第6章 培养小学生分数表征能力的建议
    6.1 关注个性心理,提高学习积极性
    6.2 完善认知结构,加强概念的联系
    6.3 培养思维品质,鼓励个性的表达
    6.4 重视表征联系,丰富表征的形式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小学生分数表征能力测试卷
附录 B 小学生分数表征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致谢
附件

(8)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调查研究 ——以GY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知识、技能和能力
        2.1.2 计算与运算
        2.1.3 数学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2.2 文献综述
        2.2.1 数学运算能力的特点
        2.2.2 数学运算能力的水平划分
        2.2.3 数学运算能力的评价指标
        2.2.4 数学运算能力的相关研究
        2.2.5 已有研究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三教”理念
        2.3.2 思维品质理论
3 调查与分析
    3.1 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水平测试
        3.1.1 测试目的
        3.1.2 测试对象
        3.1.3 测试卷的编制
        3.1.4 测试实施过程
        3.1.5 测试卷分析
        3.1.6 测试结果及其分析
    3.2 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问卷调查
        3.2.1 调查目的
        3.2.2 调查对象
        3.2.3 调查问卷的编制
        3.2.4 调查实施过程
        3.2.5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3.2.6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4 培养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建议
    4.1 用“三教”理念引领数学教学,以培育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4.1.1 “三教”理念让教师教学有依
        4.1.2 “三教”理念让学生学习有法
    4.2 立足“四基”教学
        4.2.1 “四基”的内涵
        4.2.2 “四基”的关系
        4.2.3 “四基”的教学实践
    4.3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
        4.3.1 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4.3.2 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4.4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4.4.1 正确认识非智力因素
        4.4.2 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4.4.3 非智力因素培养策略
5 总结与反思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5.2.1 研究局限性
        5.2.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测试卷
附录2 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调查问卷
致谢

(9)新时代高校提升心理育人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概况
        2.国外研究概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的重点、难点
        2.研究的创新点
一、高校心理育人的内涵与特点
    (一)心理育人的科学内涵
        1.心理育人的含义
        2.心理育人提出的意义
    (二)心理育人的基本特点
        1.心理育人的德育定位
        2.心理育人的内容任务
        3.心理育人的目标方向
        4.心理育人的原则要求
    (三)心理育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1.理论基础
        2.实践依据
二、高校心理育人现状分析和问题探讨
    (一)高校心理育人的现状分析
        1.高校对心理育人的重视程度
        2.高校心理育人的开展情况
        3.心育对象的体验感受
    (二)高校心理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
        1.心育和德育的契合点把握不准确
        2.心育的“三全育人”落实未到位
        3.心育重“矫治”轻“发展”
    (三)原因分析
        1.传统育人思想的影响
        2.传统育人模式的束缚
三、新时代高校提升心理育人质量的对策
    (一)新时代高校提升心理育人质量的机遇与挑战
        1.恰逢的机遇
        2.面临的挑战
    (二)新时代高校提升心理育人质量的任务与要求
        1.完善心育主渠道,加强课程建设
        2.整合心育师资力量,加强队伍建设
        3.优化心育途径,加强载体建设
        4.综合多学科,加强心育的理论支撑
    (三)新时代高校提升心理育人质量的思路与举措
        1.明确心育理念,实现“育心”向“育人”的转化
        2.尊重德育和心育的独特性,把握好二者的契合点
        3.尊重规律,提高心理育人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4.发展中国特色,做好本土化研究
        5.紧跟时代步伐,在创新中谋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6 文献综述
        1.6.1 数学能力
        1.6.2 数学运算能力
        1.6.3 能力测评研究
        1.6.4 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现状
    1.7 研究的理论依据
        1.7.1 认知学习理论
        1.7.2 建构主义理论
        1.7.3 元认知理论
2 数学运算能力测评模型构建及现状分析
    2.1 能力测评模型的构成要素
        2.1.1 内容维度
        2.1.2 结构维度
        2.1.3 水平维度
    2.2 构建运算能力测评模型
    2.3 测试卷及调查问卷的编制与测试
        2.3.1 测试题目的编制
        2.3.2 调查问卷的编写
        2.3.3 预测
    2.4 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现状分析
        2.4.1 实测
        2.4.2 测试结果及分析
        2.4.3 测验卷典型数学运算错误分析
3 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
    3.1 高一学生运算能力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及分析
        3.1.1 数学运算能力个性心理影响因素
        3.1.2 数学运算能力知识结构影响因素
        3.1.3 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思想方法影响因素
        3.1.4 数学运算能力教师影响因素
    3.2 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3.2.1 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因素的培养
        3.2.2 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提高运算合理性、准确性
        3.2.3 重视思维品质的优化,提高运算灵活性、简捷性
        3.2.4 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
4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创新与不足之处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测试卷
附录B 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
附录C 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测试卷评分标准
致谢

四、如何培养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论文参考文献)

  • [1]“声乐心理学”在演唱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 刘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2]中学语文神话教学德育功能探究[D]. 杨莉敏.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3]“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D]. 梁思韵.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时代新人培养研究[D]. 徐瑞矫.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5]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 刘宝欣.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6]经验教师教学机智生成的案例研究[D]. 李婷婷.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7]小学生分数表征能力的现状研究[D]. 韩茜铃.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调查研究 ——以GY市某中学为例[D]. 田旭昌.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7)
  • [9]新时代高校提升心理育人质量研究[D]. 王缓缓.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8)
  • [10]高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研究[D]. 陈雪梅. 河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如何培养教师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