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介质参数反演的遗传算法

两相介质参数反演的遗传算法

一、双相介质参数反演的遗传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何剑[1](2017)在《双相介质储层参数反演》文中研究表明现有的地球物理处理手段大多建立在单相介质的基础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对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变得越来越重要。油气储层主要以砂岩和碳酸盐岩为主,这种储层一般是由固相和流相组成。若只对固体介质进行分析,现有的单相介质理论可以达到处理要求;若要对砂岩储层中的骨架、固体颗粒及其流体进行分析,那么研究的介质就由单相介质变为双相介质,传统的弹性波理论在处理这种模型的时候是不成立的。因此需要提出双相介质理论来详细描述地下地质体的结构,流体的性质以及地质构造的整体效应。为了能更准确的刻画储层,所以要引入更多的参数来精确描述储层。纵观国内外,双相介质理论已经成为地球物理学研究的前沿。本文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对双相介质理论的研究,结合实际需求,研究了双相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建立基础地球物理模型。基于牟式方程,建立了基本的双相介质理论反射和透射方程组。采用Biot模型和BISQ模型对储层参数进行定量描述,建立了岩石物理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为储层参数反演做理论依据。储层参数反演为地球物理解释提供依据。储层参数反演问题可以被视为一个非线性多参数优化问题,其中的岩石物理模型属性包括P波和S波的速度,储层参数包括孔隙度、含水饱和度、渗透率等。由于双相介质储层具备复杂性和非线性关系,常规的线性反演不能有效得到反演结果,而遗传算法等随机方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但存在局部搜索能力弱和早熟收敛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新的自适应选择算子和混合交叉算子实现的实数编码遗传算法具有更好的全局及局部搜索能力,能够防止过早收敛。数值实验证明了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搜索的有效性。最后,将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地震资料中,并且对实际效果进行解释分析,通过与测井资料对比,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吴哲潇[2](2017)在《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AVO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勘探地球物理的发展,基于原有的单相介质理论地质构造模型越来越不符合当前的勘探需要,如何建立更加接近真实地质结构的模型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点。双相介质理论考虑了地层的复杂性,将介质中流体对地震波的干扰引入到理论中,能更加真实地反应弹性波在地层中的传播情况,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基于双相介质模型的AVO正演研究。AVO是地震波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而变化。应用AVO技术可以掌握储层中油气储藏的规律,判断储层条件。但是以往的AVO技术都是基于单相介质和Zoeppritz方程,而实际储层是一种由骨架、流体组成的复杂的双相介质模型。因此建立一种基于双相介质的AVO技术是很有意义的。利用波动方程,建立双相介质的AVO方程,分析其分界面的反射、入射规律,研究双相介质储层内油水的敏感性和孔隙度大小带来的影响,选定敏感性较高的模型和入射角区间,为AVO反演做准备。同时,双相介质的AVO方程可以退化成单相介质的Zoeppritz方程以及自激只收的双相介质方程,对比分析两种方程不同入射角反射、透射曲线获得更多的储层信息。本文建立的双相介质模型主要有三种:(1)单相介质—双相介质分界面(储层顶界面);(2)双相介质—单相介质分界面(储层底界面);(3)双相介质—双相介质分界面(储层与储层分界面);针对不同情况,分析地震波在界面传播时能量分布情况和双相介质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基于Biot理论和BISQ喷射流模型,得到一套求取双相介质储层参数的方法,并且讨论了双相介质中快纵波与慢纵波的关系和它的衰减特征。确立了一套关于双相介质的含气性检测、孔隙度影响、储层判断的正演模型。并且通过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双相介质的AVO反演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最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基于BISQ模型进行了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三参数的反演,对反演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双相介质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做了准备。

马强,周凤玺,刘云帅[3](2016)在《频域内饱和多孔介质的参数反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基于Biot理论,假定固体颗粒和孔隙内流体均不可压缩,建立了以固体骨架位移表示的的控制方程.考虑单层饱和多孔介质在竖向简谐荷载作用下一维动力响应,通过理论推导获得了骨架位移、应力以及孔隙流体压力等物理量的解析表达式.基于饱和土的简谐动力模型试验数据,与所得到的理论解答相结合,将饱和多孔介质材料参数反演问题归结为非线性多峰函数的最优化问题.全局最优解的求解采用了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并通过试验和数值算例验证了所得材料参数的正确性.

吴从辉[4](2016)在《基于自适应捕食遗传算法的改进BISQ模型多参数反演》文中认为基于双相介质模型的多参数反演在油气储层预测、海洋底质探测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理想的介质模型与高效的反演方法是其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改进BISQ模型在同时考虑Biot和喷射流机制的基础上,成功简化了流体压力表达式,较BISQ模型更加简易适用。为进一步探索研究改进BISQ模型的优越性,以改进BISQ模型为基础,进行了改进BISQ模型的多参数反演。反演算法方面,在传统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引入捕食搜索策略、自适应等思想,设计完成了自适应捕食遗传算法。通过数值反演试算,自适应捕食遗传算法较传统遗传算法、小生境遗传算法表现出明显优势,无论是反演效率还是反演精度上都优于后两者;同时得出,改进BISQ模型的多参数反演在保持与BISQ模型反演精度相同的情况下,具有更高的反演效率,这也正是改进BISQ模型较BISQ模型简化的充分体现。为检验自适应捕食遗传算法在改进BISQ模型反演中的抗噪性,对算法进行了抗噪性检测,通过与小生境遗传算法抗噪性对比,显示出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为了进一步检验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最后将算法实用于海底原位声学实测数据的反演中,反演参数由三参数逐渐增至六参数,逐步完成高维参数反演。反演结果与海洋实测数据、实验室测量结果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相统一,反演与实测速度拟合效果良好,进一步显示出自适应捕食遗传算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卢永飞[5](2015)在《饱和多孔介质的参数反演分析》文中提出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理论,根据一维饱和土动力响应问题的控制方程,以位移响应的理论合成与实际测量数据相拟合的原则,把饱和多孔介质的参数反演问题归结为非线性多峰函数的优化问题,研究了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在材料参数反演中的作用。通过数值算例表明了两种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张生强,李才,闫涛,王明臣,熊煜,韩立国[6](2015)在《裂缝性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全波形反演的高效计算》文中指出基于BISQ机制的裂缝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孔隙度、固相密度和流相密度)全波形反演对于BISQ理论的推广应用以解决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庞大的计算量将限制其发展和应用.本文提出了将小生境主从式并行遗传算法与多震源混合激发采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改善这一问题.最后,以双层的基于BISQ机制的二维裂缝孔隙介质模型为例,进行了储层参数反演的数值分析.数值反演算例结果表明:基于小生境主从式并行遗传算法和多震源混合激发采集技术的储层参数反演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原小生境遗传算法储层参数反演的计算效率,为利用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进行油气预测和油藏监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杨磊,杨顶辉,郝艳军,聂建新[7](2014)在《多种物理机制耦合作用下的储层介质参数反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孔隙介质的黏弹性、孔隙流体的Biot流动和喷射流动是影响波传播的重要物理机制.本文分别基于弹性和黏弹性BISQ模型,利用自适应杂交遗传算法研究了多种物理机制耦合作用条件下储层介质参数反演.为了测试自适应杂交遗传算法的有效性,本文分别利用自适应杂交遗传算法和传统实数编码遗传算法对含有不同噪声的理论合成数据进行了反演试算.对比理论合成数据反演结果可知,自适应杂交遗传算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且收敛速度快的特点,是一种有效的储层介质参数反演方法.同时本文也利用不同频率尺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P波和S波实测数据进行了联合反演.对比研究表明,黏弹性BISQ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不同频率尺度的波频散特征,不仅能够很好地预测P波速度,而且也能够很好地预测S波速度,从而证明了黏弹性BISQ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低频条件下的波频散.

张生强[8](2014)在《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与流体识别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地震油气预测与勘探开发进程同步,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有不同的油气预测目的,用地震资料进行油气预测依靠的是能反映油气储层特殊物理性质的地震参数。因此,储层参数反演及储层流体识别是地震油气预测的核心。随着油气勘探不断深入,人们对勘探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勘探的对象也逐步从构造性油气藏转向岩性和裂缝性等复杂油气藏。含油气储层是孔隙介质,也被称为双相介质,由于双相各向异性介质理论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实际地层结构和地层性质,所以综合考虑、研究介质的双相性和各向异性,就可以精细刻画储层,并有可能利用相关的孔隙弹性参数(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由此可见,从地震资料中可靠地提取或转化出这些参数,就成为油气预测成败的关键。为此,本文研究了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和储层流体识别的相关方法,为地震勘探的直接找油气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风险,提高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成功率。开展地震波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我们对地震波传播规律的认识,解决油气勘探和开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地震波数值模拟是地震反演和偏移成像的基础,同时它对研究复杂地区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首先以裂缝各向异性理论和基于BISQ(Biot-Squirt)机制的孔隙介质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基于BISQ机制的裂缝孔隙介质中的弹性波传播方程,并应用高精度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对单层和双层的裂缝孔隙介质模型进行了地震波场数值模拟与特征分析,这也是为后续基于BISQ机制的裂缝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做准备,即为其提供正演算子。孔隙度、流相密度和固相密度是油气储层识别中的关键参数,储层参数反演对于地震油气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方法一般来说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于波动方程或非波动方程的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Biot模型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第二类是基于非波动方程的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改进)BISQ模型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由于基于波动方程的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本文也称为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全波形反演)可以利用叠前地震波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重建地下介质的相关孔隙弹性参数结构,具有揭示复杂地质背景下油气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气性细节信息的潜力;而且Biot流动和喷射流动是含流体储层介质中最主要的两种流体流动形式,充分考虑这两种流动力学机制而建立的BISQ模型能更真实、准确地描述储层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因此,实现基于波动方程的BISQ模型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对于BISQ理论的推广应用以解决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基于全波形反演思想,本文首次提出了基于BISQ机制的裂缝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全波形反演方法。论文根据介质表面理论合成的地震响应应与实际测量数据相一致的原则,引入最小二乘原理和小生境遗传算法,建立起了基于BISQ机制的裂缝孔隙介质的小生境多参数(孔隙度、固相密度和流相密度)联合反演方法;以单层和双层的基于BISQ机制的裂缝孔隙介质模型为例,进行储层参数反演的数值分析,并进一步对比基本遗传算法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收敛性和反演效果。数值模拟反演结果表明,相对于基本遗传算法反演,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裂缝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是稳定收敛的,且收敛速度更快、反演精度更高。但是,小生境遗传算法应用于裂缝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中存在一个不足之处,即其计算量比较大,反演非常耗时。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经过进一步研究分析找到了影响计算效率的原因。在裂缝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问题中,由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适应度计算量非常大,因此其优化效率非常低,反演非常耗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两种方法提高储层参数反演的计算效率,并系统地论述了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第一种方法是根据遗传算法自身固有的并行性,借助MPI编程将并行计算机的高速并行性与遗传算法的固有并行性相结合,形成小生境主从式并行遗传算法。第二种方法是引入多震源混合激发采集技术,即不同空间位置处的多个震源按照随机线性编码的方式组成超级炮激发,这样可以提高裂缝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中多炮正演模拟的计算效率,从而加快反演的计算速度。本文通过模拟数据测试了所提出的两种加速反演方法的有效性,数值模拟算例证明了将小生境主从式并行计算和多震源混合激发采集技术应用到裂缝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中,可以成功地解决其反演耗时的问题,并且计算结果和时间效率均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反射地震数据中的低频信息对地震油气预测非常重要,其包含了与储层及流体有关的丰富信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地震数据中的低频信息进行地震油气识别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该问题,本文论述了含流体孔隙介质依赖频率的反射系数渐近分析理论,并在该理论基础上推导出了基于高分辨率稀疏反演谱分解的储层流体流度计算方法,并进一步研究了利用储层流体流度属性进行储层和流体识别。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基于高分辨率稀疏反演谱分解方法计算得到的储层流体流度信息对于油气储层显示了良好的成像能力,分辨率很高,可用于刻画油气储层的位置和展布,降低了储层流体识别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

兰慧田[9](2014)在《裂缝性孔隙介质波场模拟与频变AVO储层参数反演》文中提出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裂缝性油气藏将在世界范围内的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裂缝性储层介质的等效介质模型建立了地震数据与储层特征的联系。传统的等效介质模型未考虑岩石孔隙的存在,也无法对实际裂缝性储层中地震波的频散和衰减给出合理解释,利用基于传统的等效介质模型所建立的裂缝性储层地震波传播理论能够获得裂缝方位和裂缝密度信息,但无法获得裂缝的几何结构信息(如裂缝尺寸、裂缝开度)。然而,裂缝几何结构信息对裂缝性储层的渗透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了实现裂缝性储层的精细描述,应采用更为完善的裂缝性储层介质等效介质模型来研究裂缝性储层的相关问题,进而力求通过所建立的地震波传播理论获得诸如裂缝几何结构信息等更多的储层信息,从而实现储层的定性评价以及储层参数的定量反演。裂缝性储层介质实际上是一种包含裂缝、岩石孔隙以及流体的含流体裂缝性孔隙介质,裂缝性孔隙介质的等效介质模型能够更精确地描述实际裂缝性储层介质的性质,通过相应的等效介质模型研究裂缝性孔隙介质中的波动现象,认清地震波传播规律和响应特征可为裂缝性储层预测、流体识别以及储层参数反演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本文分析了几种常见的裂缝性孔隙介质等效介质模型的特点,Chapman(2003)模型能够对地震波频散和衰减给出合理的解释,在描述裂缝性储层介质性质方面较其他模型更具有优势,而且,目前已有的实际应用研究表明,利用基于该模型所发展起来的储层参数反演方法能够从野外观测数据中反演出裂缝尺寸、裂缝密度和裂缝方位,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而,本文对基于Chapman模型的裂缝性孔隙介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裂缝性孔隙介质地震波传播特性分析、波场数值模拟、频变AVO分析以及储层参数反演。为了充分认识地震波在裂缝性储层中的频散、衰减、方位各向异性等特性,本文开展了基于Chapman模型的裂缝性孔隙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特性的研究。首先,从HTI介质的频率域弹性波方程出发,通过假定各种波的平面谐波解,推导基于Chapman模型的三维HTI介质中的Christoffel方程。然后,通过求解频散关系方程确定复速度,并给出相速度和逆品质因子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研究入射角、渗透率、裂缝尺寸、裂缝密度和流体类型对频散和衰减的影响,并对频散和衰减的方位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从横波分裂的频率相关性和Thomsen参数的频率相关性两个角度来分析裂缝性储层介质的频率相关各向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拟P波和拟SV波在裂缝性孔隙介质中传播时,将诱导流体在裂缝与孔隙之间发生流动,从而发生速度频散和衰减,拟SH波由于不挤压裂缝,不会诱导流体流动,从而不发生速度频散和衰减;由于裂缝的定向排列,速度频散和衰减将表现出方位各向异性,进而地震各向异性和横波分裂将表现出频率相关性;入射角、裂缝密度、渗透率、裂缝尺寸和流体类型对于地震波频散和衰减具有重要影响;入射角、裂缝密度、裂缝尺寸和流体类型也将影响相速度和衰减的方位特性;同时,与频率相关的各向异性和横波分裂也将受到裂缝密度、裂缝尺寸和流体类型的影响。为了从波场正演角度揭示裂缝性孔隙介质中由地震波诱导的流体中观流动引起的地震波频散、衰减以及与频率相关的各向异性,研究地震波在裂缝性孔隙介质中的传播机理及其波场响应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Chapman模型的裂缝性孔隙介质波场数值模拟的时间域方法。根据Chapman模型有效刚度参数是与频率相关的复数值这一特点,采用Zener粘弹性模型匹配这些有效刚度参数,进而通过求解与裂缝性孔隙介质等效的粘弹各向异性介质的波动方程进行波场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算例表明,所提出的数值模拟方法正确地模拟了裂缝性孔隙介质中地震波场的传播特征,从波场快照、波形图、合成地震记录中可以明显观测到地震波的频散和衰减特性。地震波反射问题是地震勘探研究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反射波地震勘探的核心问题。本文研究了裂缝性孔隙介质中波的反射问题。以Chapman模型描述裂缝性孔隙介质,根据粘弹各向异性介质与基于Chapman模型的HTI介质在频率域本构方程的一致性,将粘弹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波反射、透射系数的计算方法与Chapman模型相结合,给出了基于Chapman模型的HTI介质的地震波精确反射系数的计算方法。同时,采用前人提出的衰减各向异性介质反射波近似反射系数的计算公式对基于Chapman模型的HTI介质的反射系数进行了计算,两种方法在近似公式适用的范围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就重要的储层参数对PP波频变反射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反射PP波的频变AVO和频变AVOZ特性,研究表明:PP波频变反射系数对于裂缝密度、裂缝尺寸和孔隙度的变化具有良好的敏感性;PP波的频变AVO特性与上、下层介质的波阻抗关系有关,通过三个模型算例的计算,并参照Ren等(2009)对斑块饱和含气储层的分类方式,按照PP波反射系数的频率相关性将储层分为低频暗点储层、相移储层和低频亮点储层;PP波反射系数及其频变性质随着方位角的变化而变化。对于裂缝性储层的研究,裂缝尺寸、裂缝密度、孔隙度以及裂缝方位都是储层识别和评价的关键参数,储层参数反演对于储层的定性预测和定量描述至关重要。本文根据PP波频变反射系数对裂缝密度、裂缝尺寸、孔隙度变化具有良好敏感性这一特点,开展了利用遗传算法通过裂缝性孔隙介质的频变AVO、频变AVOZ进行储层参数反演的研究。在已知裂缝方位的情况下,通过频变AVO数据反演了裂缝密度、裂缝尺寸和孔隙度;而在裂缝方位未知的情况下,通过频变AVOZ数据对裂缝方位、裂缝密度、裂缝尺寸和孔隙度进行了同时反演;针对裂缝性薄储层,通过频变AVO数据实现薄层厚度、裂缝密度、裂缝尺寸和孔隙度的同时反演。反演方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抗噪性,为裂缝性储层参数反演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方志龙[10](2012)在《基于固—流耦合双相介质模型的储层参数反演》文中认为基于岩石物理模型的储层参数反演是油气勘探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岩石物理模型作为弹性参数(如波阻抗、波速等)与储层参数(如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等)相互转换的基础,在储层参数反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储层参数反演问题具有解不唯一、局部极值多、强非线性、高复杂度等特点,因此需要采用具有较强搜索能力和较高搜索精度的反演算法。地震波在固-流耦合双相介质中传播时,主要受到Biot流和喷射流动力学机制的影响。同时考虑这两种动力学机制的BISQ模型是描述地震波在固-流耦合双相介质中传播规律的重要模型。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基于含流体非饱和多孔隙介质中的BISQ模型,获得储层参数与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各储层参数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得到了诸如快P波速度在高、低频域内随孔隙度变化的趋势完全不同等规律性新认识。在反演算法方面,我们利用自适应和模拟退火思想对传统遗传算法的选择算子和交叉算子进行改进,得到了一种新的杂交遗传算法。这种新的杂交遗传算法较好地解决了全局搜索过程中易于陷入局部最优和非线性反演算法解的非唯一性问题。一系列的数值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种新的杂交遗传算法与传统遗传算法相比较,在搜索能力、效率和搜索成功率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实际应用方面,本文基于BISQ模型,应用上述新发展的杂交遗传算法对两组实验数据分别进行储层参数反演。结果表明,利用这种杂交遗传算法的反演结果计算得到的波速与实验观测的数据相当一致,继而验证了这种杂交遗传算法的可靠性。同时,本文也将这种杂交遗传算法应用于实际油气储层数据的反演成像中。成像结果表明,通过杂交遗传算法反演得到的高孔隙度、低含水饱和度区域与高含气概率区域十分一致。这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杂交遗传算法在处理实际数据时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二、双相介质参数反演的遗传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相介质参数反演的遗传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双相介质储层参数反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技术难点和研究成果
        1.4.1 技术难点
        1.4.2 研究成果
第2章 双相介质地震波传播理论
    2.1 流体多孔隙弹性模型参数关系
    2.2 Biot多孔隙固体弹性波传播
    2.3 频率方程分析
第3章 双相介质理论与模型研究
    3.1 双相介质牟式方程
    3.2 双相介质纵波方程
    3.3 BISQ模型分析
    3.4 双相介质模型对比分析
    3.5 BISQ模型储层参数敏感性分析
        3.5.1 孔隙度和饱和度的影响
        3.5.2 渗透特性对于喷射长度的影响
第4章 储层参数非线性反演方法
    4.1 算法分析
    4.2 小生境遗传算法
    4.3 改进遗传算法—实数编码遗传算法
        4.3.1 自适应选择算子
        4.3.2 自适应交叉算子
        4.3.3 局部伪线性搜索和SA评估
第5章 双相介质储层参数模型反演结果及分析
    5.1 优化反演的目标函数
    5.2 理论模型参数反演试验
    5.3 复杂模型参数反演试验
第6章 工区储层参数反演
    6.1 研究区域地质概况
    6.2 测井岩石样品分析
    6.3 工区储层参数反演结果与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2)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AVO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双相介质理论综述
    1.3 双相介质理论的国内外发展
        1.3.1 AVO技术的发展
        1.3.2 双相介质理论的发展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双相介质地球物理模型研究
    2.1 双相介质PTL模型
    2.2 双相介质EDA模型
    2.3 双相介质PTL+EDA混合模型
    2.4 双相介质中的广义胡克定律
    2.5 双相介质中的广义达西定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相介质的理论基础
    3.1 Biot理论
        3.1.1 含有流体的孔隙介质的应力应变关系
        3.1.2 无耗散情况下的动力关系
        3.1.3 纯弹性波的传播方程
    3.2 双相介质理论
        3.2.1 BISQ理论模型
        3.2.2 BISQ动力方程
        3.2.3 BISQ模型流体压力分析
        3.2.4 纵波速度与衰减
        3.2.5 BISQ模型的分析与讨论
        3.2.6 品质因子和纵波速度的近似表达
        3.2.7 低频极限和高频极限
        3.2.8 特征喷射流长度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相介质AVO方程及其演化
    4.1 双相介质与双相介质分界面
    4.2 单相介质与双相介质分界面
    4.3 双相介质与单项介质分界面
    4.4 单相介质与单项介质分界面
    4.5 储层弹性参数的求取
        4.5.1 双相介质弹性参数的求取
        4.5.2 双相介质质量参数的求取
        4.5.3 双相介质固、液相振幅比的求取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理论模型的数值分析
    5.1 双相介质方程与Zoeppritz方程的比较
    5.2 双相介质退化方程与Zoeppritz方程的比较
    5.3 双相介质半退化方程的比较
    5.4 双相介质储层的油水识别
        5.4.1 双相介质储层顶界面模型
        5.4.2 双相介质储层底界面模型
    5.5 双相介质储层孔隙度敏感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双相介质BISQ模型反演
    6.1 BISQ模型目标方程
    6.2 一种改进的遗传反演算法
    6.3 模型实例
    6.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频域内饱和多孔介质的参数反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
    1.1 基本方程
    1.2 定解条件
2 问题的求解
3 饱和多孔介质参数反问题数学模型
4 模型试验及反演分析
5 结语

(4)基于自适应捕食遗传算法的改进BISQ模型多参数反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双相介质模型的发展现状
        1.2.2 遗传算法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主要创新点
2 改进BISQ模型理论基础
    2.1 Biot理论
    2.2 BISQ理论
    2.3 改进BISQ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自适应捕食遗传算法的设计实现
    3.1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3.2 捕食搜索策略的基本思想
    3.3 基于捕食搜索策略的遗传算法思想
    3.4 自适应捕食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策略
        3.4.1 贪婪选择算子
        3.4.2 自适应交叉算子和自适应变异算子
    3.5 自适应捕食遗传算法的局部搜索策略
        3.5.1 基于不相干性的自适应交叉算子
        3.5.2 基于基因多样性的自适应变异算子
    3.6 自适应捕食遗传算法实现流程
    3.7 算法有效性测试
    3.8 本章小结
4 改进BISQ模型多参数反演的实现
    4.1 数值反演试算
        4.1.1 对比试算
        4.1.2 抗噪性检测
    4.2 自适应捕食遗传算法的实际应用
        4.2.1 三参数反演
        4.2.2 高维参数反演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饱和多孔介质的参数反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饱和多孔介质的动力响应
2 饱和多孔介质参数反问题数学模型
3 数值算例
4 结语

(7)多种物理机制耦合作用下的储层介质参数反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黏弹性BISQ模型
3 自适应杂交遗传算法
4 方法比较
5 实测数据的应用
6 结论

(8)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与流体识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
        1.2.1 孔隙介质理论研究进展
        1.2.2 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研究进展
        1.2.3 孔隙介质储层流体识别研究进展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论文结构和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基于 BISQ 机制的孔隙介质正演模拟
    2.1 裂缝介质基本理论
        2.1.1 裂缝介质物理模型及其弹性系数
        2.1.2 裂缝介质的等效弹性系数计算
    2.2 基于 BISQ 机制的孔隙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理论
        2.2.1 BISQ 模型的流体压力
        2.2.2 各向异性孔隙介质中的弹性波传播方程
        2.2.3 裂缝孔隙介质中的弹性波传播方程
    2.3 基于 BISQ 机制的孔隙介质中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
        2.3.1 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格式
        2.3.2 震源处理、吸收边界条件和稳定性条件
        2.3.3 数值模拟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
    3.1 储层参数反演问题数学模型
    3.2 遗传算法
        3.2.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2.2 基本遗传算法
        3.2.3 小生境遗传算法
    3.3 数值模拟算例
        3.3.1 单层孔隙介质模型
        3.3.2 双层孔隙介质模型
    3.4 小结
第4章 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的高效计算
    4.1 小生境主从式并行遗传算法
        4.1.1 MPI 并行
        4.1.2 小生境主从式并行遗传算法的实现
    4.2 多震源地震方法原理
    4.3 数值模拟算例
        4.3.1 基于并行计算的储层参数反演
        4.3.2 基于多震源激发的储层参数反演
        4.3.3 基于并行计算和多震源激发的储层参数反演
    4.4 小结
第5章 基于反演谱分解流度计算的储层流体识别
    5.1 储层流体流度的基本理论
        5.1.1 流体饱和孔隙介质地震反射的低频渐近分析
        5.1.2 储层流体流度属性计算方法
    5.2 基于稀疏反演的谱分解方法
        5.2.1 反演谱分解的数学模型
        5.2.2 交替方向优化算法
        5.2.3 合成地震数据测试分析
    5.3 实际数据应用
        5.3.1 陆上地震数据
        5.3.2 海上地震数据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他成果
致谢

(9)裂缝性孔隙介质波场模拟与频变AVO储层参数反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裂缝性孔隙介质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1.2.1 裂缝性孔隙介质等效介质模型
        1.2.2 裂缝性孔隙介质波场数值模拟
        1.2.3 基于裂缝性孔隙介质理论的储层参数反演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第2章 Chapman 理论模型
    2.1 Chapman 理论模型基本原理
    2.2 模型参数化方法
    2.3 小结
第3章 基于 Chapman 模型的裂缝性孔隙介质地震波传播特性分析
    3.1 HTI 介质中的相速度和逆品质因子
    3.2 HTI 介质中地震波频散和衰减
        3.2.1 入射角对频散和衰减的影响
        3.2.2 渗透率对频散和衰减的影响
        3.2.3 裂缝尺寸对频散和衰减的影响
        3.2.4 裂缝密度对频散和衰减的影响
        3.2.5 流体类型对频散和衰减的影响
        3.2.6 渗透率、裂缝尺寸和流体类型对地震波频散和衰减的综合影响
    3.3 三维 HTI 介质中相速度和衰减方位特性分析
        3.3.1 频散和衰减的方位特性
        3.3.2 入射角对相速度和衰减方位特性的影响
        3.3.3 裂缝尺寸对相速度和衰减方位特性的影响
        3.3.4 裂缝密度对相速度和衰减方位特性的影响
        3.3.5 流体类型对相速度和衰减方位特性的影响
    3.4 频率相关各向异性分析
        3.4.1 Thomsen 参数的频率相关性
        3.4.2 横波分裂的频率相关性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 Chapman 模型的裂缝性孔隙介质波场数值模拟
    4.1 等效粘弹性模型
        4.1.1 Chapman 模型有效刚度参数的 Zener 模型近似
        4.1.2 频散和衰减对流体和裂缝尺寸的敏感性分析及其粘弹性描述
    4.2 二维波场数值模拟
        4.2.1 等效粘弹各向异性介质速度-应力方程
        4.2.2 等效粘弹各向异性介质速度-应力方程错格伪谱法数值解
        4.2.3 数值模拟算例与分析
第5章 裂缝性孔隙介质频变 AVO 分析
    5.1 PP 波和 PS 波频变反射系数的计算
        5.1.1 精确的反射系数
        5.1.2 近似的反射系数
        5.1.3 数值计算和分析
    5.2 储层参数变化对 PP 波频变反射系数的影响
        5.2.1 裂缝密度变化的影响
        5.2.2 裂缝尺寸变化的影响
        5.2.3 孔隙度变化的影响
    5.3 PP 波频变 AVO 分析
    5.4 PP 波频变 AVOZ
    5.5 小结
第6章 裂缝性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
    6.1 遗传算法的原理与方法
        6.1.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6.1.2 遗传算法的实现
        6.1.3 遗传算法的构造过程
    6.2 裂缝性孔隙介质储层参数 PP 波频变 AVO 反演
        6.2.1 基本原理
        6.2.2 数值算例与分析
    6.3 裂缝性孔隙介质储层参数 PP 波频变 AVOZ 反演
        6.3.1 优化模型的建立
        6.3.2 数值算例与分析
    6.4 裂缝性薄层储层参数 PP 波频变 AVO 反演
        6.4.1 裂缝性薄层反射系数的计算
        6.4.2 优化模型的建立
        6.4.3 数值算例与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基于固—流耦合双相介质模型的储层参数反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BISQ 模型的发展现状
        1.2.2 遗传算法的发展现状
    1.3 论文安排
第2章 含流体非饱和多孔隙介质 BISQ 模型及其数值模拟
    2.1 含流体非饱和多孔隙 BISQ 模型
    2.2 基于 BISQ 模型的数值模拟
        2.2.1 孔隙度与饱和度对波速的影响
        2.2.2 渗透率与特征喷射流长度对波速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杂交遗传算法
    3.1 本章引言
    3.2 自适应选择算子
        3.2.1 修正个体适应值方法
        3.2.2 限制个体被选中次数方法
    3.3 自适应杂交交叉算子
        3.3.1 修正交叉概率
        3.3.2 确定搜索区域的扩展比例
        3.3.3 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思想评价新生个体
    3.4 一致变异算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储层参数反演
    4.1 本章引言
    4.2 数值反演实验
        4.2.1 三参数反演
        4.2.2 四参数反演
    4.3 杂交遗传算法的实际应用
        4.3.1 实验数据的实际应用
        4.3.2 油气储层数据的实际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双相介质参数反演的遗传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双相介质储层参数反演[D]. 何剑.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2)
  • [2]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AVO特征研究[D]. 吴哲潇.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2)
  • [3]频域内饱和多孔介质的参数反演分析[J]. 马强,周凤玺,刘云帅. 冰川冻土, 2016(04)
  • [4]基于自适应捕食遗传算法的改进BISQ模型多参数反演[D]. 吴从辉. 东华理工大学, 2016(11)
  • [5]饱和多孔介质的参数反演分析[J]. 卢永飞. 中国建材科技, 2015(05)
  • [6]裂缝性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全波形反演的高效计算[J]. 张生强,李才,闫涛,王明臣,熊煜,韩立国.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05)
  • [7]多种物理机制耦合作用下的储层介质参数反演研究[J]. 杨磊,杨顶辉,郝艳军,聂建新.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8)
  • [8]孔隙介质储层参数反演与流体识别方法研究[D]. 张生强. 吉林大学, 2014(10)
  • [9]裂缝性孔隙介质波场模拟与频变AVO储层参数反演[D]. 兰慧田. 吉林大学, 2014(10)
  • [10]基于固—流耦合双相介质模型的储层参数反演[D]. 方志龙. 清华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两相介质参数反演的遗传算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