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复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燃[1](2021)在《清肝化瘀颗粒对原发性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主要成分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清肝化瘀颗粒是基于姚树坤教授结合中医理论与多年临证经验总结的清肝化瘀方,经完善优化后的现代制剂技术制备而成的颗粒制剂(课题来源于“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和北京市科委G20 工程创新研究),以清热解毒、破瘀散结、健脾益气为治则治法,可针对大多数肝癌患者的证型。前期临床研究与基础实验证实,清肝化瘀方对缓解肝癌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以及提高免疫功能方面具有显着作用,并可以通过多靶点分子,多信号通路对肝癌的多种细胞生物学行为进行调节,深入开发研究价值。苦参是本研究清肝化瘀颗粒的君药之一,其提取物苦参碱单体明确,药理作用广泛,也是清肝化瘀颗粒的主要组分。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清肝化瘀颗粒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大鼠的治疗作用,评价其药效学,通过体内凋亡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初步探究其靶点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PF级雄性6周龄大鼠192只,适应性饲养5天后,造模组(n=180)采用改良后的造模方法,使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肝癌,空白组(n=12)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取材观察肝脏成癌率>80%时开始干预。将造模组大鼠162只(除去死亡3只和观察不同时间成癌率1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组、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肝复乐组和氟尿嘧啶组,每组各27只。清肝化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清肝化瘀颗粒0.47g/kg、0.93g/kg、1.86g/kg,肝复乐组灌胃肝复乐胶囊0.94g/kg,模型组以10ml/kg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氟尿嘧啶组给予氟尿嘧啶注射液20mg/kg腹腔注射,连续给药8周,于末次给药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解剖取材。观察指标包括:造模情况及各组大鼠肝脏大体情况、生存期、肝指数、脾指数及肝脏病理组织变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α-L-岩藻糖苷酶(Alpha-L-fucosidase,AFU)等肝功能指标;肝癌特异性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肝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选择清肝化瘀颗粒主要成分苦参碱进行体外细胞实验,用CCK8法(cell counting kit-8)检测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筛选出IC50;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苦参碱对 HepG2 细胞中 Bax、Bcl-2、P53、Beclinl的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的治疗作用1.1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肝脏大体、肝脾指数及生存期的作用①肝脏表面癌结节数: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肝脏表面癌结节数均显着降低。②肝、脾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复乐组及氟尿嘧啶组的大鼠肝指数均显着降低,且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的脾指数亦显着降低。③生存期:给药干预8周后,上述各组 PLC 大鼠的存活率分别为 47.62%、52.38%、71.43%、66.67%、52.38%和 85.7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5d、59d、66d、71d、58d和73d。与模型组相比,清肝化瘀颗粒中、高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生存期显着延长;与肝复乐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的生存期显着延长。1.2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肿瘤标志物AFP的下调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肝复乐组和氟尿嘧啶组大鼠的AFP水平均显着下降;随着清肝化瘀颗粒组给药剂量的增加,AFP水平呈递减趋势,且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差异显着。1.3 清肝化瘀颗粒缓解PLC大鼠肝损伤,改善其肝功能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高剂量组、氟尿嘧啶组可显着下调AST水平,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均可显着下调血清GGT、AFU、TBIL水平,清肝化瘀颗粒中剂量、高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亦可显着下调ALP水平。1.4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的CD4+细胞数显着上升,CD8+细胞数显着下降,CD4+/CD8+的比率显着升高。2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清肝化瘀颗粒组的PLC大鼠发生肝癌凋亡的肝癌细胞数量和比例明显增加,Caspase-3在清肝化瘀颗粒剂量组、肝复乐组和氟尿嘧啶组显着表达,且清肝化瘀颗粒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间Caspase-3的表达差异显着。3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①苦参碱对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苦参碱干预24-72小时,HepG2细胞活性显着下降,且苦参碱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给药24h、48h、72h后,IC50分别为2.116mg/mL、0.989mg/mL和 1.121mg/mL。②苦参碱以0.5mg/mL、1.0mg/mL、1.5mg/mL干预HepG2细胞48h,与对照组比较,HepG2细胞Beclin1的表达水平显着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Bcl-2的表达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下降,1.5mg/mL苦参碱可显着下调Bcl-2的表达水平,Bax和P53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结论:清热解毒、破瘀散结、健脾益气的清肝化瘀颗粒可有效达到对PLC大鼠的治疗作用,显着延长生存期,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Caspase-3的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起到抗肝癌作用有关。体外实验中清肝化瘀颗粒主要成分苦参碱可通过下调Bcl-2、Beclin1的表达,上调Bax、P53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调控细胞自噬。
田芃[2](2020)在《糖耐康改善SHR/cp大鼠代谢综合征及肾损害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代谢综合征模型SHR/cp大鼠,通过生化检测、16s测序、蛋白芯片、组织病理染色、蛋白印记等方法,观察糖耐康对代谢综合征和肾损害的干预情况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糖耐康对SHR/cp大鼠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根据FBG和体重水平选择自发性高血压肥胖SHR/cp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8):(1)用3.24g/kg TNK处理的大鼠和(2)未处理的模型组(CON)。用无菌水制备TNK,连续8周灌胃给药,每日1次。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无菌水。年龄匹配的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每三天记录一次体重、食物摄入量和饮水量。双周周末测量大鼠尾部血压。第8周记录尿量。治疗8周后取材,采集血检测血糖、血脂及肾功能指标,检测尿液中24小时尿蛋白含量。2、糖耐康对SHR/cp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造模给药同前,给药8周后取材,取大鼠直肠内容物,将新鲜粪便保存于-80℃。通过16s rDNA测序和亚基因组分析研究了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以反映功能基因表达的变化。采用血清生物标志物分析法进行血糖血脂水平的研究,以确定亚基因组和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变化。3、糖耐康改善SHR/cp大鼠肾损害的机制研究:造模给药同前,给药8周后取材,取肾组织固定并冻存于-80℃。肾组织病理学染色、67种细胞因子抗体芯片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Western blot法检测部分有差异蛋白及其相关通路。结果:1、糖耐康对SHR/cp大鼠代谢综合征的影响:8周治疗后,WKY组体重、BMI、摄食量、尿量均低于模型组,饮水量高于模型组,TNK可降低体重和尿量(P<0.01)。模型组体重、BMI、血糖、OGTT、AUCOGTT、甘油三酯、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数值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01)。给与TNK后,TNK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血糖、血压、OGTT、AUCOGTT、甘油三酯、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指标与模型组相比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2、糖耐康对SHR/cp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成对末端测序,共产生了 753个OTUs,代表865个生态类群,鉴定出123属10个门。计算各样本的生态多样性指数,如Chaol、PD整树、Shannon等。WKY组和模型组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而其他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β多样性分析显示模型组、TNK组、WKY组在细菌丰度上有明显差异。模型组Akkermansiaceae的丰度低于正常组。然而,TNK治疗后,Akkermansiaceae的丰度与模型组相比没有显着增加。Clostridiaceae1、Erysipelotrichaceae、Defluviitaleaceae、FamilyⅩⅢ的丰度较模型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TNK处理后ClostridiaceaeⅠ显着减少。TNK引起肠道微生物群失调,改变了一些稀有属的丰度,包括ClostridiumsensustrictoⅠ和Eisenbergiella。TNK制剂还调节了基因组中的代谢基因。Clostridiumsensustricto1和Eisenbergiella的调控及亚基因组的变化均与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有关,尤其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变化。3、糖耐康改善SHR/cp大鼠肾损害的机制研究:模型组血肌酐、尿素氮和尿蛋白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P<0.05)。给药8周后,TNK能显着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和尿蛋白(P<0.01,P<0.05)。病理图像显示TNK组肾组织病变减轻。抗体芯片分析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Galectin-3、TIMP-1、P-Cadherin、Activin A、CTACK、Nope、VEGF、Prolactin、SCF、EphA5和Adiponectin均显着上调(P<0.01),Fractalkine表达明显下调(P<0.001)。与模型组相比,TNK组ICAM-1、TIMP-1表达明显下调(P<0.05),同时,CINC-2、IFNg、IL-1b、IL-2、催乳素R表达明显上调(P<0.01,P<0.05),它们主要富集于TNF、NF-kappa B、JAK-STAT和IL-17信号通路。WB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TNK可降低Jak2和Stat1、Stat3磷酸化水平,降低ICAM-1和IL-1b蛋白表达。结论:1、糖耐康对SHR/cp大鼠代谢综合征的影响:TNK可控制SHR/cp大鼠代谢综合征。2、糖耐康对SHR/cp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TNK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促进SCFAs的产生,改善T2DM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其机制可能与氨基酸途径有关。3、糖耐康改善SHR/cp大鼠肾损害的机制研究:TNK能改善SHR-cp大鼠的代谢紊乱和肾损伤。TNK治疗的最重要机制是调节Jak-Stat、TNF、NF-kappa B、IL-17信号通路。TNK可以明显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并且降低JAK/STAT通路蛋白的磷酸化活性。
阮广欣[3](2019)在《益气养阴方延缓早期肺癌发生发展的临床研究及机理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养阴方延缓肺癌高危肺结节发展的临床疗效和对人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结合观察益气养阴中药对于小鼠肺癌的化学预防作用,以期揭示中医益气养阴法对于早期肺癌发生发展的预防作用及机理。方法:临床研究:纳入86例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的肺结节(包括磨玻璃结节)患者开展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以口服中药益气养阴方,疗程为6个月,随访2年,对照组为同期不干预患者。以肺结节大小及密度、生存质量FACT-L量表、中医症状及证候、体力状况评分等方面的变化为观察指标来判别临床疗效。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肿瘤指标CEA、NSE、CYFRA21-1等水平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及CD8的百分率及CD4/CD8等水平变化;采用ELASA法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因子TGF-β、VEGF水平变化,从而观察益气养阴方对患者肿瘤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动物实验研究:40只适龄雌性A/J小鼠,予以腹腔注射苯并芘(B[a]P)后,30只小鼠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只。治疗组予以益气养阴核心药物金复康口服液0.5ml,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0.5ml灌胃每日一次。每周观察记录小鼠体重的变化,以便观察药物安全性,及时调整给药剂量。给药18周后处死小鼠,比较两组小鼠肿瘤发生个数(N)及体积(V)之间的差异;其余10只小鼠在18周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分别予以金复康0.5ml及生理盐水0.5ml灌胃每日一次。给药5天后处死小鼠,并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两组小鼠肺部肿瘤组织细胞增殖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差异。细胞实验研究:采用MTS法检测益气养阴方对人肺癌细胞A549(p53野生型)及H1299(p53缺失型)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益气养阴方对于A549及H1299细胞AKT/NF-κB信号传导相关蛋白及其磷酸化、A549细胞p53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RT-PCR法检测益气养阴方对于A549细胞p53及其下游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临床研究:(1)肺结节大小及密度变化上,治疗后6月及24月两次评价中,治疗组对于延缓肺结节生长的总体疗效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存质量FACT-L量表评分变化上,治疗组治疗后在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肺癌特异症状各个领域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在生理状况、情感状况领域积分及总分上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功能状况领域积分出现下降,其他领域积分则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在FACT-L量表总分疗效改善上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医证候改善及症状变化上,气阴两虚证候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53.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变化上,治疗组治疗后对于咳嗽、咯痰、气短、自汗盗汗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对于神疲乏力、口干咽燥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肿瘤指标NSE的影响上,治疗组治疗后NSE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则出现NSE升高,治疗组治疗后NSE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细胞因子TGF-β的影响上,治疗组治疗后TGF-β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GF-β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实验研究:(1)金复康治疗组的小鼠肺肿瘤平均发生个数较对照组下降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金复康治疗组的小鼠肺肿瘤平均体积较对照组下降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金复康治疗组的肿瘤凋亡蛋白Caspase-3平均表达率较对照组上升213.54%,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实验研究:(1)益气养阴方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及H1299细胞增殖,IC50值分别为0.22g/ml和0.15g/ml;(2)益气养阴方可通过抑制A549细胞AKT及其磷酸化蛋白、下游磷酸化IKKα/β以及磷酸化NF-κB蛋白的表达,抑制肺癌细胞增殖,而对于H1299细胞相应蛋白的抑制作用则不明显;(3)益气养阴方可促进A549肺癌细胞p53基因及下游BAX、Bim、Puma基因的表达。结论:(1)益气养阴方具有延缓肺癌高危肺结节发展及早期肺癌发生的潜在作用。(2)益气养阴方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医证候及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3)益气养阴方可能通过对细胞免疫因子TGF-β水平的调控,起到延缓肺癌高危肺结节发展及早期肺癌发生的作用。(4)益气养阴方可通过p53依赖AKT/NF-κB信号传导抑制人肺癌细胞增殖。(5)益气养阴中药具有促进肿瘤凋亡蛋白表达,预防小鼠肺癌发生的作用。(6)中医对于肺癌的预防,益气养阴法可作为有效治则之一,也为肺癌预防提供了一种治疗方法。
曾宪鹏[4](2019)在《小鼠肝脏低温携氧机械灌注系统的建立及保护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由于器官来源不足,心脏死亡(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DCD)供肝等质量不佳的肝脏被应用于临床,为弥补冷保存(cold storage,CS)不能修复供肝质量的缺陷,肝脏低温携氧机械灌注(hypothermic oxygenated machine perfusion,HOPE)技术逐渐被使用。然而鉴于缺乏合适的研究模型,HOPE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明晰。为此,我们拟建立小鼠肝脏HOPE模型,在探究合适灌注参数的基础上,应用该模型阐明HOPE对DCD供肝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对比应用不同流量HOPE灌注正常肝脏及热缺血30分钟肝脏的效果,验证小鼠肝脏HOPE系统的稳定性与有效性,并探寻适合的灌注流量。应用体外常温非载血复灌系统,阐明自噬在HOPE对DCD供肝中的作用。通过体外常温载血复灌系统与基因工具鼠,分析P选择素是否参与HOPE对DCD供肝的保护作用。结果:当HOPE流量不小于0.3 ml/min·g时,该系统能在正常小鼠肝脏中达到完全灌注。在流量为0.1-0.5 ml/min·g条件下,HOPE能发挥明显优于CS的DCD供肝保护作用。与CS相比,经历了HOPE的DCD供肝能够激活自噬体的生成,自噬蛋白表达与自噬体数量明显增加,然而应用自噬抑制剂后,HOPE的保护作用被消除。在炎症反应方面,P选择素敲除能够减轻DCD供肝损伤程度,其与野生型小鼠HOPE的作用机制类似。此外,比较P选择素敲除小鼠HOPE与CS对DCD供肝效果发现,P选择素敲除小鼠HOPE在拥有抗炎作用的基础上还能减轻DNA与氧化应激损伤。结论:我们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小鼠肝脏HOPE系统,阐明了HOPE可通过激活自噬及P选择素依赖与非依赖途径发挥对DCD供肝的保护作用。
胡琼,由淑萍,刘涛,汪波,刘昕,蒋远东[5](2018)在《肉苁蓉苯乙醇总苷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肉苁蓉苯乙醇总苷(CPhGs)的抗肝癌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肢右侧腋部皮下注射法建立小鼠肝癌H22荷瘤模型,实验设空白对照组、肝癌H22荷瘤模型组、肝复乐阳性治疗组(1351.5 mg/kg)、CPhGs高剂量组(500mg/kg)、中剂量组(250 mg/kg)、低剂量组(125 mg/kg),共6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肝复乐或CPhGs,连续10d。期间监测小鼠的一般状况,观察各组H22荷瘤小鼠瘤体生长情况,实验结束时,摘眼球取血,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甲胎蛋白(AFP)含量;分离脾脏、肝脏,称质量,计算脏器系数;完整剥取瘤体,计算各组小鼠的肿瘤抑制率;HE染色观察瘤体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荷瘤模型组动物腋下肿瘤出现早且生长最快,CPhGs低、中剂量组次之,高剂量组和阳性治疗组瘤体生长较慢。与模型组比较,CPhGs中、高剂量组瘤质量均明显降低(P<0.05),各剂量组抑癌率随CPhGs剂量增加依次升高(P<0.05);阳性治疗组和CPhGs各剂量组脾脏系数均明显升高及肝脏系数均明显降低(P<0.05);CPhGs中、高剂量组和阳性治疗组IL-2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AFP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CPhGs各剂量组和阳性治疗组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病理结果发现CPhGs各剂量组小鼠肝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数目较少、异质性降低、并伴有大量坏死细胞。结论:CPhGs能降低肝癌H22荷瘤小鼠肝脏损伤,并对其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可能与CPhGs降低荷瘤小鼠血清中AFP含量及提高荷瘤小鼠免疫能力有关。
刘元雪[6](2017)在《楼黄山复方抗肝癌及改善其症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楼黄山复方(LHS)是本实验室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所得的抗癌复方,由重楼、姜黄和山药等药味物组成。前期研究表明其对多种细胞瘤株均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基于此本文采用多种实验模型评价LHS的抗肝癌、对肝癌小鼠生命的延长以及对肝癌适应症的改善作用。本文采用三种不同肿瘤模型评价LHS的抗肿瘤作用,同时检测人源HepG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小鼠血清中生化指标含量变化。采用H22腹水型肝癌模型、H22皮下移植型肝癌模型和H22原位移植肝癌模型评价LHS对肝癌小鼠生命的延长作用。并且建立了一般镇痛模型和H22足部荷瘤小鼠癌痛模型评价LHS的镇痛作用。采用H22荷瘤小鼠力竭负重游泳实验评价LHS对疲乏症状的改善作用,同时检测实验小鼠腓肠肌中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以及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LHS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对H22肝癌、HepG2肝癌和NCI-460肺癌的抑瘤率分别为56.14%、50.56%和42.55%。并且LHS对三种不同模型小鼠生存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作用。LHS可明显减少扭体次数并延长潜伏期,对福尔马林致痛的舔足时间均有显着抑制作用,降低足肿指数。同时对H22癌痛具有显着抑制作用,能提高癌痛模型小鼠自主活动能力,并且对疼痛小鼠脑组织中生化指标含量有显着调节作用。LHS能够改善H22荷瘤小鼠力竭模型的疲乏症状,可显着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并且提高小鼠腓肠肌内ATP含量,对小鼠血清中LDH、BUN、MDA、T-SOD和IL-1β含量有调节作用。综上所述,LHS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对肝癌的抑制作用尤为显着并且LHS对H22肝癌模型小鼠生存期有显着延长作用。同时LHS对一般性疼痛和H22足部荷瘤小鼠的癌痛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LHS的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外周炎性和中枢神经系统有关。LHS对疲乏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且LHS对疲乏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节能量代谢有关。
张坤[7](2013)在《CTGF/整合素/FAK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变化以及肝复康的调节作用》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疾病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渐进性病理过程,是肝脏在多种损伤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慢性代偿性修复反应。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涉及到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因此,肝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是一种多功能的分泌性多肽,可以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以及黏附等生物学活性,在组织损伤修复、细胞外基质合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实,CTGF在肝纤维化中发挥促进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正调节作用。整合素是存在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等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近年研究发现CTGF可以通过与整合素受体结合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活性。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是整合素信号通路中重要的细胞因子,激活后可以进一步启动下游一系列细胞信号级联反应。目前,CTGF促进肝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还未完全明了,CTGF/整合素/FAK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也尚无明确报道。传统中药在慢性肝脏疾病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复方中药肝复康在治疗肝纤维化等慢性肝脏疾病中能够发挥有效成分丰富、生物学靶点多样等优点。本课题组已有研究发现肝复康能够明显改善肝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和延缓纤维化的进展过程。然而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中有多种细胞因子以及多条细胞信号通路参与,因此,肝复康的治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仍需完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第一,观察CTGF/整合素/FAK信号通路中CTGF、整合素α5β1、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FA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PKB或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核糖体S6蛋白激酶(ribosomal protein S6kinase,P70S6K)等关键蛋白分子在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变化,探讨CTGF/整合素/FAK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第二,观察肝复康对CTGF/整合素/FAK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表达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肝复康治疗肝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CCl4法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肝复康大、中、小剂量治疗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以橄榄油稀释的10%CCl4(5ml/kg),每周2次,正常对照组只注射同等体积的橄榄油;在肝复康大、中、小剂量治疗组,从注射CC14后第9周开始,分别每天给予肝复康(3125mg/kg、312.5mg/kg和31.25mg/kg)灌胃,至第20周结束。乙醛刺激法激活体外培养的HSCs:将传代培养的HSCs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在含10%正常对照组血清的DMEM细胞培养基上常规培养;模型组(乙醛刺激):在含10%正常对照组血清的DMEM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乙醛(终浓度200μmol/L);肝复康治疗组(乙醛刺激+肝复康含药血清):在含10%的肝复康药物血清DMEM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乙醛(终浓度200μmol/L)。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IHC)以及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以及各组HSCs中CTGF/整合素α5β1/FAK信号通路中关键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1. CTGF、纤连蛋白和整合素α5β1在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及肝复康的干预作用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肝组织中CTGF、整合素α5、整合素β1以及纤连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模型组中各指标的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明显提高(P﹤0.01);而在肝复康治疗组中,CTGF、整合素α5、整合素β1以及纤连蛋白的表达量比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体外培养的HSCs中,乙醛刺激激活的HSCs模型组中,CTGF、整合素α5、整合素β1以及纤连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经过肝复康含药血清作用后,与模型组相比,各指标的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2. FAK/Akt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肝复康的调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FAK和P-Akt的表达显着增多(P﹤0.01);肝复康治疗组中二者的磷酸化程度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0.01)。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的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 actin, α-SMA)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肝复康治疗后大鼠肝组织α-SMA 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正常对照组HSCs表达少量的FAK,Akt以及α-SMA mRNA;模型组HSCs上述基因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肝复康含药血清治疗组HSCs表达FAK,Akt以及α-SMA mRNA水平比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3. mTOR/P70S6K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以及肝复康的抑制作用mTOR、P70S6K、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mRNA在正常对照组中表达量很少;而在模型组中,以上指标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在肝复康治疗组中,肝复康明显下调了各指标的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cyclinD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1);而肝复康治疗后,二者合成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正常对照组HSCs中,mTOR、 P70S6K、cyclinD1、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mRNA表达量极少;而乙醛刺激的HSCs模型组中,以上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肝复康含药血清作用后的HSCs与模型组相比,上述指标的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1)。结论:1. CTGF/整合素α5β1/FAK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了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2.体外培养HSCs的激活、增殖与CTGF/整合素α5β1/FAK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3.肝复康通过抑制CTGF/整合素α5β1/FAK信号转导系统的表达和激活,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两方面,干预肝纤维化的进展,从而起到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
毕经旺[8](2010)在《“肺复康”调控PI3K/Akt/mTOR通路和端粒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肺复康”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探讨“肺复康”对小鼠Lewis肺癌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以及端粒酶表达和活性的影响,观察其对小鼠化疗增效减毒的效果。为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方法:针对临床上证型为气阴两虚和阴虚内热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给予“肺复康”联合化疗或单纯化疗,观察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观察客观有效率和毒性反应的不同及人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复制荷Lewis肺癌小鼠模型,将其分为中药大中小3个剂量组、联合组、化疗组和荷瘤对照组共6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分析、Western blot、逆转录PCR (RT-PCR)、活性光密度酶联免疫测定(TRAP-ELISA)等方法,对Lewis肺癌小鼠的外周血象、淋巴细胞亚群,小鼠Lewis肺癌组织中PI3K、Akt、mTOR三个信号分子的表达分布特征和表达量,小鼠Lewis肺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及其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肺复康”联合化疗能够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客观有效率,减轻骨髓和胃肠道毒性反应,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状态。“肺复康”治疗Lewis肺癌小鼠,具有显着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同时改善了荷瘤小鼠的生存状态,保护了化疗药物对骨髓和免疫功能的破坏,有效地下调了Lewis肺癌组织中PI3K/Akt/mTOR通路中三个信号蛋白的表达,有效地下调了端粒酶催化亚单位的表达及降低了端粒酶活性。结论:“肺复康”联合化疗具有增效解毒的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有可能是通过下调PI3K/Akt/mTOR通路和端粒酶催化亚单位表达及活性而实现的。
李骢[9](2007)在《中药肝复康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调节作用》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时的一个愈合修复过程,又是所有慢性肝病进展成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基础。有效的治疗肝纤维化可以防止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在对肝纤维化启动和进展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在肝纤维化临床治疗领域,并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许多西药由于抗纤维化作用靶位单一,疗效并不理想,而有些药物毒副作用大于治疗作用,不宜用于临床。我国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多种药效成分协同作用,安全性强的特点,具有显着的优势。中药肝复康是本研究室多年来通过反复实验总结出的抗纤维化经验方,即往的动物实验已多次成功证实了肝复康对肝纤维化组织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本实验拟在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培养体系中加入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及中药血清,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别测定肝星状细胞经外源性PDGF处理,再通过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干预后,其Ⅰ、Ⅲ型胶原及α-SMA mRNA的变化特点;并以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方式处理后肝星状细胞STAT、ERK、PI3-K蛋白的不同表达情况。从而进一步揭示中药肝复康对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分子调节机制。在肝纤维化发病的分子机理方面,尽管目前国内外已从基因和转录水平进行了许多成功的研究。然而基因的功能活性主要靠蛋白质来实现,若能直接从蛋白质整体水平入手来研究将更加全面、真实地揭示肝纤维化的演变过程。但迄今为止,有关中药对肝星状细胞的蛋白质组的干预实验尚无报道。本实验将首次开展中药对肝星状细胞和肝组织蛋白质组的干预实验,可望从蛋白质组学角度进一步揭示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中药的药理作用,为新药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一、用RT-PCR方法检测Ⅰ、Ⅲ型胶原及α-SMA mRNA的变化将HSC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加10%对照血清的DMEM;模型对照组:加10%对照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终浓度60ng/ml)的DMEM;肝复康低剂量组:加10%低剂量药物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终浓度60ng/ml)的DMEM;肝复康中剂量组:加10%中剂量药物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终浓度60ng/ml)的DMEM;肝复康高剂量组:加10%高剂量药物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终浓度60ng/ml)的DMEM,分别测定肝星状细胞经外源性PDGF处理,再通过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干预后,其Ⅰ、Ⅲ型胶原及α-SMA mRNA的变化特点。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方式处理后STAT、ERK、PI3-K蛋白的不同表达将HSC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加10%正常对照血清的DMEM;模型组:加10%正常对照血清的DMEM;中药组:加10%中剂量药物血清;ERK阻断剂组:加U0126(ERK阻断剂,终浓度为10μmol/L);PI3K阻断剂组:加LY-294002(PI3K阻断剂,终浓度为10μmol/L);STAT阻断剂组:加Parthenolide(JAK-STAT阻断剂,终浓度为50μmol/L)。以上各组均作用30分钟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加入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终浓度60ng/ml)。反应10分钟后,提取不同分组HSC总蛋白样品,行Western blot检测STAT、ERK、PI3-K蛋白的不同表达。三、二维电泳技术检测肝组织及肝星状细胞蛋白质分子的动态表达肝星状细胞2-D电泳:制备正常大鼠肝星状细胞、加入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肝星状细胞及加入肝复康药物血清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肝星状细胞,分别设定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药物组。分别提取以上各组的总蛋白质并进行等电聚焦电泳,随后进行SDS-PAGE电泳。凝胶染色后比对蛋白质斑点,找出上调和下调的蛋白质。肝脏组织2-D电泳:将对照组、模型组及药物组大鼠肝脏取出,提取组织总蛋白质,分别进行等电聚焦电泳,随后进行SDS-PAGE电泳。凝胶染色后比对蛋白质斑点,找出上调和下调的蛋白质。统计学处理多组比较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一、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在空白对照组,HSC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呈相对低水平;加入对照血清及PDGF刺激的模型对照组,HSC细胞显示出对外源性PDGF刺激因子的敏感反应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在药物血清观测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由PDGF刺激诱导的HSC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增加明显受到抑制(P<0.01﹚;不同药物剂量产生的干预效果不同,肝复康各剂量之间比较,以中剂量组Ⅰ型胶原mRNA表达降低最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1﹚,和高剂量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中剂量组Ⅲ型胶原mRNA表达降低亦最明显,但三个剂量组之间相比无显着性差异。二、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α-SMA mRNA表达的影响在空白对照组,HSCα-SMA mRNA表达呈相对低水平;而模型对照组α-SMA mRNA表达呈明显升高(P<0.01﹚;药物血清各组则均具有能明显抑制这种升高的作用(P<0.01﹚,其中以中剂量组干预效果最为明显,但三个剂量组之间相比无显着性差异。三、肝星状细胞STAT、ERK、PI3K蛋白的表达情况肝星状细胞STAT、ERK、PI3K蛋白表达在不同干预条件下存在差别,表现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阻断剂组各免疫印迹条带的灰度及面积不同。中药可有效抑制STAT、ERK、PI3K蛋白的表达。此外,在分别应用STAT、ERK、PI3K阻断剂后,除相对应的蛋白质表达明显下调外,其余两种蛋白质的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四、HSC蛋白质的差异展示(一)培养12小时后蛋白质的差异展示HSC培养12小时后,分别提取对照组、模型组及中药治疗组HSC的总蛋白质。通过处理后得出:对照组蛋白质斑点数181个,模型组蛋白质斑点数161个,中药治疗组蛋白质斑点数124个。(二)培养24小时后蛋白质的差异展示HSC培养24小时后,分别提取对照组、模型组及中药治疗组HSC的总蛋白质。通过处理后得出:对照组蛋白质斑点数189个,模型组蛋白质斑点数229个,中药治疗组蛋白质斑点数397个。(三)培养48小时后蛋白质的差异展示HSC培养48小时后,分别提取对照组、模型组及中药治疗组HSC的总蛋白质。通过处理后得出:对照组蛋白质斑点数118个,模型组蛋白质斑点数183个,中药治疗组蛋白质斑点数81个。(四)不同治疗时间蛋白质的差异展示随着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HSC的蛋白质表达在不同时间有了不同变化.有的变化发生在治疗后24小时,有的则发生在治疗后的48小时。五、肝组织蛋白质的差异展示造模4周后,模型组与治疗组肝组织总蛋白质存在着一定差异。具体体现为:蛋白质斑点数不同,模型组217;治疗组241。同时,部分蛋白质在两组中表现出不同的丰度。结论一、经肝复康含药血清处理,可下调HSC-T6细胞株Ⅰ、Ⅲ型胶原、α-SMA mRNA表达,不同浓度含药血清作用强度也有所不同。其中以中剂量组干预效果最为明显。中药肝复康对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非特异性干扰PDGF功能,抑制Ⅰ、Ⅲ型胶原、α-SMA mRNA的转录,以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二、应用中药肝复康可通过干预HSC主要信号转导途径,从而减弱STAT、ERK、PI3-K的表达,以达到抗肝纤维化的目的。同时,在分别应用STAT、ERK、PI3K阻断剂后,除相对应的蛋白质表达明显下调外,其余两种蛋白质的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我们猜测在肝星状细胞内Ras/ERK、PI3K和JAK/STAT途径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既cross-talk。三、在对三个不同时间段的模型组肝星状细胞蛋白质的凝胶图谱比较发现:每一时间段都有与肝纤维化相关的蛋白质表达,并且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蛋白质的数量也有所变化。这些现象提示了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多种蛋白质的作用有关。四、中药肝复康治疗肝纤维化是通过调节多个蛋白质表达产生的。随着中药治疗时间的不断延长,肝星状细胞中药治疗组的蛋白质斑点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体现出中药复方多成分、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综合药理作用。
邓文,姜敏[10](2006)在《肝复康影响小鼠免疫功能的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具有补益元气、疏肝升阳、安神益智功效的肝复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10在泰山医学院分析实验室完成。①选用成年昆明种小白鼠70只,雌雄各半。按随机抽签法将小鼠分为7组,每组10只:高、中、低剂量肝复康组、高、中剂量肝复康+环磷酰胺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肝复康组:按3.0,1.5,0.75g/(kg·d)剂量灌胃肝复康混悬液10mL/kg;高、中剂量肝复康+环磷酰胺组:按3.0,1.5g/(kg·d)剂量灌胃肝复康混悬液10mL/kg;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及高、中剂量肝复康+环磷酰胺组在给药后第3,5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75mg/kg)1次。②于给药后第15天通过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计数巨噬细胞吞噬率)、溶血素测定[以上清液吸光度(A值)表示]、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记录A570~630值),观察肝复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小鼠7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剂量肝复康组巨噬细胞吞噬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中剂量肝复康+环磷酰胺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②高、低剂量肝复康组溶血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中剂量肝复康+环磷酰胺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③各种剂量肝复康组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中剂量肝复康+环磷酰胺组明显强于模型组(P<0.01)。结论:肝复康对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均有一定保护和增强作用。
二、肝复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复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清肝化瘀颗粒对原发性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主要成分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 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抑制肝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1 肝癌的流行病学现状 |
2 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 |
3 中医药抗肝癌的作用机制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的治疗作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清肝化瘀颗粒对PLC大鼠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清肝化瘀颗粒主要成分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糖耐康改善SHR/cp大鼠代谢综合征及肾损害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综述一、代谢综合征的现代医学认识及研究进展 |
综述二、中医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进展 |
前言 |
实验一、糖耐康对SHR/cp大鼠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
1 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二、糖耐康对SHR/cp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
1 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三、糖耐康改善SHR/cp大鼠肾损害的机制研究 |
1.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3)益气养阴方延缓早期肺癌发生发展的临床研究及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益气养阴方延缓早期肺癌发生发展的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肺结节(PN)诊断标准 |
1.2.2 肺磨玻璃结节(GGN)诊断标准 |
1.2.3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断标准 |
1.2.4 中医气阴两虚证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病例脱落标准 |
1.7 试验分组及随机方法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1.1 治疗药物 |
2.1.2 治疗周期 |
2.2 疗效评价指标 |
2.2.1 主要疗效评价指标 |
2.2.2 次要观察指标 |
2.2.3 安全性观察 |
2.3 疗效判定标准 |
2.3.1 基线 |
2.3.2 肺结节(PN)客观疗效评定 |
2.3.3 体能状况评分(ECOG PS评分)评定 |
2.3.4 生存质量FACT-L量表评定 |
2.3.5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
2.3.6 体重变化评定 |
2.4 主要实验室检测方法 |
2.5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纳入病例情况 |
3.2 一般资料 |
3.3 肺结节近期变化情况 |
3.4 肺结节远期变化情况 |
3.5 生存质量变化情况 |
3.5.1 FACT-L量表评分的变化 |
3.5.2 体力状况评分(PS评分)变化情况 |
3.5.3 体重变化情况 |
3.6 中医证候及症状改变情况 |
3.6.1 证候改善情况 |
3.6.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
3.7 益气养阴方对患者肿瘤指标的影响 |
3.7.1 益气养阴方对CEA的影响 |
3.7.2 益气养阴方对NSE的影响 |
3.7.3 益气养阴方对CYFRA21-1的影响 |
3.8 益气养阴方对T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 |
3.8.1 益气养阴方对CD3~+T细胞的影响 |
3.8.2 益气养阴方对CD4~+T细胞的影响 |
3.8.3 益气养阴方对CD8~+T细胞的影响 |
3.8.4 益气养阴方对CD4/CD8的影响 |
3.9 益气养阴方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
3.9.1 益气养阴方对TGF-β的影响 |
3.9.2 益气养阴方对VEGF的影响 |
第二部分 益气养阴中药对于小鼠肺癌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实验药物及主要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动物模型建立 |
1.2.2 动物分组及用药 |
1.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1.4 实验设计 |
2 研究结果 |
2.1 两组小鼠体重变化 |
2.2 两组肿瘤发生个数变化 |
2.3 两组肿瘤体积变化 |
2.4 两组肿瘤增殖相关蛋白Ki-67变化 |
2.5 两组肿瘤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 变化 |
第三部分 益气养阴方对人肺癌细胞周期影响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细胞及培养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仪器 |
1.4 主要实验试剂 |
1.5 实验方法 |
1.5.1 药物制备 |
1.5.2 抑制细胞增殖研究 |
1.5.3 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影响研究 |
1.5.4 对A549细胞p53蛋白及下游基因影响研究 |
1.6 统计学方法 |
1.7 技术路线 |
2 研究结果 |
2.1 抑制细胞增殖情况 |
2.2 抑制细胞存活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
2.2.1 对AKT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影响情况 |
2.2.2 对AKT下游IKKα/β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影响情况 |
2.2.3 对NF-κB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影响情况 |
2.3 促进肿瘤抑制蛋白p53表达情况 |
2.4 上调p53及下游基因表达情况 |
分析与讨论 |
1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癌症预防 |
1.1 癌症预防的背景和概述 |
1.2 肺癌预防及研究现状 |
1.2.1 肺癌预防实验研究进展 |
1.2.2 肺癌预防临床研究进展 |
1.3 “治未病”思想与癌症三级预防 |
1.4 中医肺癌预防研究进展 |
2 益气养阴方应用于肺癌预防的理论依据 |
2.1 正气亏虚,乃肺癌发生之本 |
2.2 气机失和,乃肺癌发生之枢 |
2.3 气阴亏虚,乃肺癌常见之证 |
2.4 益气养阴乃防治肺癌之大法 |
2.4.1 益气养阴法防治肺癌临床研究基础 |
2.4.2 益气养阴法防治肺癌实验研究基础 |
2.4.3 益气养阴法癌症预防实验基础 |
2.5 益气养阴方组成 |
3 益气养阴方延缓早期肺癌发生发展的临床疗效及特点 |
3.1 延缓肺癌高危肺结节发展 |
3.2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3.3 改善中医证候及症状 |
4 益气养阴方对肺结节肿瘤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
4.1 益气养阴方对血清肿瘤指标的影响 |
4.2 益气养阴方对T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 |
4.3 益气养阴方对细胞因子TGF-β的影响 |
5 益气养阴中药对于小鼠的肺癌预防作用及机理探讨 |
5.1 益气养阴中药对于小鼠的肺癌预防作用 |
5.2 益气养阴中药对于小鼠肺癌预防作用的机理 |
6 益气养阴法防治肺癌作用的分子机理探讨 |
6.1 益气养阴方对肺癌细胞AKT/NF-κB信号传导的影响 |
6.2 益气养阴方对p53及其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 |
创新点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文献综述 肺癌预防研究进展及中医药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件2 第8版TNM分期 |
附件3 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
附件4 生活质量评分(FACT-L量表) |
附件5 有效病例举隅 |
附件6 伦理批件 |
(4)小鼠肝脏低温携氧机械灌注系统的建立及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前言 |
1.1 我国肝移植发展现状和瓶颈 |
1.2 供肝保存技术 |
1.3 低温机械灌注技术研究进展 |
1.4 HOPE机制的研究现状 |
1.5 自噬可能参与HOPE对 DCD肝脏的保护作用 |
1.6 HOPE可能通过P选择素依赖和非依赖途径发挥对DCD肝脏的保护作用 |
2 小鼠肝脏低温机械灌注系统的建立与参数探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3 HOPE通过上调自噬的表达发挥DCD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
3.1 引言 |
3.2 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4 HOPE通过P选择素依赖和非依赖途径发挥对DCD肝脏的保护作用 |
4.1 引言 |
4.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致谢 |
(5)肉苁蓉苯乙醇总苷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受试物及实验动物 |
1.2 细胞株 |
1.3 仪器及主要试剂 |
1.4 试验方法 |
1.4.1 肝癌H22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 |
1.4.2 分组及给药 |
1.4.3 检测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小鼠的一般情况观察 |
2.2肉苁蓉CPh Gs对H22荷瘤小鼠脾脏和肝脏系数的影响 |
2.3 肉苁蓉CPh Gs对H22荷瘤小鼠瘤体生长的影响 |
2.4 肉苁蓉CPh Gs对H22荷瘤小鼠血清IL-2、TNF-α和AFP含量的影响 |
2.5 肿瘤组织病理学观察 |
3 讨论 |
(6)楼黄山复方抗肝癌及改善其症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肝癌研究及治疗现状 |
1.1.1 肝癌发生原因及发病机制进展 |
1.1.2 肝癌治疗现状 |
1.1.3 肝癌患者生存情况 |
1.1.4 小结 |
1.2 中晚期肝癌症状 |
1.2.1 癌因性疼痛 |
1.2.2 癌因性疲乏 |
1.2.3 小结 |
1.3 肝癌治疗药物进展 |
1.3.1 化疗药物 |
1.3.2 靶向药物 |
1.3.3 免疫治疗药物 |
1.3.4 中药 |
1.3.5 小结 |
1.4 课题提出 |
第2章 中药复方楼黄山抗肿瘤作用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试验药物及主要试剂 |
2.1.2 药物提取和制备 |
2.1.3 实验仪器 |
2.1.4 实验动物及瘤株 |
2.2 实验方法 |
2.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
2.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2.3 检测指标 |
2.2.4 人源HepG2肝癌模型血清中NF-κB和TNF-α含量检测(酶联免疫法) |
2.3 实验结果 |
2.3.1 H_(22)肝癌实体瘤模型 |
2.3.2 人源HepG2肝癌实体瘤模型 |
2.3.3 人源NCI-H460肺癌实体瘤模型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中药复方楼黄山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作用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试验药物及主要试剂 |
3.1.2 药物提取和制备 |
3.1.3 实验仪器 |
3.1.4 实验动物及瘤株 |
3.2 实验方法 |
3.2.1 动物模型的建立 |
3.2.2 动物分组及给药情况 |
3.2.3 检测指标 |
3.2.4 H_(22)原位移植肝癌模型小鼠行为学考察 |
3.2.5 统计学处理 |
3.3 实验结果 |
3.3.1 H_(22)腹水型肝癌模型评价生存期实验 |
3.3.2 H_(22)皮下移植型肝癌模型评价生存期实验 |
3.3.3 H_(22)原位移植肝癌模型评价生存期实验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中药复方楼黄山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药物 |
4.1.2 药物提取和制备 |
4.1.3 实验仪器 |
4.1.4 实验动物及瘤株 |
4.2 实验方法 |
4.2.1 楼黄山复方的一般镇痛作用 |
4.2.2 楼黄山复方对H_(22)足部荷瘤小鼠癌痛行为的影响 |
4.2.3 统计学处理 |
4.3 实验结果 |
4.3.1 楼黄胶囊的一般镇痛作用研究 |
4.3.2 楼黄山复方对H_(22)足部荷瘤小鼠癌痛行为的影响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5章 中药复方楼黄山对H_(22)荷瘤小鼠疲乏症状的改善研究 |
5.1 实验材料 |
5.1.1 试验药物及主要试剂 |
5.1.2 药物提取和制备 |
5.1.3 实验仪器 |
5.1.4 实验动物及瘤株 |
5.2 实验方法 |
5.2.1 癌疲乏动物模型的建立 |
5.2.2 检测指标 |
5.2.3 负重游泳实验 |
5.2.4 旷场实验 |
5.2.5 小鼠腓肠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测定(HPLC法) |
5.2.6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
5.2.7 统计学处理 |
5.3 实验结果 |
5.3.1 癌疲乏模型取材结果 |
5.3.2 负重游泳实验结果 |
5.3.3 旷场实验结果 |
5.3.4 小鼠腓肠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测定结果 |
5.3.5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7)CTGF/整合素/FAK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变化以及肝复康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纤连蛋白和整合素α5β1 在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及肝复康的干预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FAK/Akt 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肝复康的调节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mTOR/P70S6K 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以及肝复康的抑制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8)“肺复康”调控PI3K/Akt/mTOR通路和端粒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肺复康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
1 病例选择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人选择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化疗 |
2.2 中医辨证论治 |
3 观察指标 |
3.1 中医证候变化 |
3.2 Karnofsky(Kps)生活质量评分 |
3.3 免疫指标检测 |
3.4 免疫指标检测 |
4 统计学方法 |
5 结果 |
5.1 中医证候的变化 |
5.2 Kps生活质量评分变化 |
5.3 疗效与毒性 |
5.4 T细胞亚群的变化 |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肺复康对小鼠Lewis肺癌化疗增效减毒作用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动物与瘤株 |
1.2 药物 |
1.3 实验仪器 |
1.4 小鼠Lewis肺癌模型制备 |
1.5 动物分组及给药 |
1.6 观测指标 |
1.7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肺复康对lewis肺癌小鼠生存状态的影响 |
2.2 肺复康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
2.3 肺复康对Lewis肺癌小鼠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
2.4 肺复康对Lewis肺癌小鼠外周血象的影响 |
实验二 肺复康对小鼠Lewis肺癌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PI3K、Akt、mTOR在小鼠Lewis肺癌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特征 |
2.2 肺复康对小鼠Lewis肺癌PI3K/Akt/mTOR通路的抑制作用 |
实验三 肺复康对小鼠Lewis肺癌端粒酶催化亚基(mTERT)表达调节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实验四 肺复康对小鼠Lewis肺癌端粒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讨论 |
1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1 概述 |
1.2 病因病机 |
1.3 肺癌的中医治疗 |
1.4 中医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 |
2 现代医学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
2.1 预防和筛查十分重要 |
2.2 预后和预测疗效的分子病理学特点 |
2.3 分期 |
2.4 预后判断和疗效预测的生物标记物 |
2.5 治疗方法 |
3 肺复康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
4 肺复康治疗Lewis肺癌增效减毒的研究 |
5 PI3K/Akt/mTO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
5.1 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机制 |
5.2 PI3K/Akt/mTOR在NSCLC中的作用 |
5.3 中医药对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 |
5.4 肺复康对小鼠Lewis肺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 |
6 端粒酶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 |
6.1 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 |
6.2 端粒酶与非小细胞肺癌 |
6.3 端粒酶在肺癌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意义 |
6.4 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方法 |
6.5 抗肿瘤中药对端粒酶的调节作用 |
6.6 肺复康对小鼠Lewis肺癌端粒酶调节的研究 |
7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进一步的研究构想 |
7.1 本研究的创新点 |
7.2 进一步的研究构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详细摘要 |
(9)中药肝复康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第一部分:中药肝复康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调节作用 |
(四) 第二部分:中药肝复康干预肝星状细胞及肝组织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
(五) 结论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一 |
(二) 综述二 |
三、致谢 |
四、作者简介 |
五、英文缩写 |
四、肝复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清肝化瘀颗粒对原发性肝癌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主要成分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D]. 朱晓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糖耐康改善SHR/cp大鼠代谢综合征及肾损害的机制研究[D]. 田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益气养阴方延缓早期肺癌发生发展的临床研究及机理探讨[D]. 阮广欣.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小鼠肝脏低温携氧机械灌注系统的建立及保护机制研究[D]. 曾宪鹏. 武汉大学, 2019(06)
- [5]肉苁蓉苯乙醇总苷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J]. 胡琼,由淑萍,刘涛,汪波,刘昕,蒋远东. 癌变·畸变·突变, 2018(03)
- [6]楼黄山复方抗肝癌及改善其症状的研究[D]. 刘元雪. 天津大学, 2017(09)
- [7]CTGF/整合素/FAK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变化以及肝复康的调节作用[D]. 张坤. 大连医科大学, 2013(05)
- [8]“肺复康”调控PI3K/Akt/mTOR通路和端粒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 毕经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12)
- [9]中药肝复康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调节作用[D]. 李骢. 大连医科大学, 2007(02)
- [10]肝复康影响小鼠免疫功能的特点[J]. 邓文,姜敏. 中国临床康复, 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