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一、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李军娜,刘倩,陈晓亮,李治培,李云,刘丽军[1](2021)在《不同恶性肿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状况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远期疗效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恶性肿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状况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e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效果及术后远期结局。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方式且参考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通过"两样本均数比较所需样本含量表",最终确定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样本量34例、单纯急性冠脉综合征样本量58例;同时为减少整体抽样误差率,按照15%可能失访的样本量,最终确定恶性肿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样本量39例、单纯急性冠脉综合征样本量67例。并观察纳入对象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及纳入对象术后远期结局。结果不同类型恶性肿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尤以肺癌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构成比最高,占61.54%(24/39),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恶性肿瘤构成比38.46%(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基础资料比较显示肺癌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其他肿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及单纯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年龄、体重指数和性别、伴随基础疾病、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恶性肿瘤家族史、病变血管数量构成比分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癌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化放疗史构成比高于其他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其他肿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及单纯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在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构成比及支架植入数量构成比方面分别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终点事件构成比及其中的心血管死亡构成比、次要终点事件构成比及其中的心血管所致再次入院构成比,以肺癌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者所占比例最高,其余依次为其他肿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单纯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是恶性肿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高危人群,PCI能有效重建恶性肿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冠脉血运而解决其闭塞问题,且其术后远期结局并不影响PCI使用价值。

郭敏[2](2021)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与预后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及联用替罗非班两种治疗手段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及预后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指导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寿光市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示靶血管病变明确并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指征的3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研究对象分为急性ST段抬高心梗急诊组、急性ST段抬高心梗择期组、非ST段抬高心梗组,急性ST段抬高心梗急诊组随机分为对照组A(49例,PCI术)、观察组A(53例,PCI术联用替罗非班),急性ST段抬高心梗择期组随机分为对照组B(48例,PCI术)、观察组B(50例,PCI术联用替罗非班),非ST段抬高心梗组随机分为对照组C(50例,PCI术)、观察组C(52例,PCI术联用替罗非班)。六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以外,对照组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治疗、观察组患者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六组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脏功能指标(脑尿钠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情况、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炎症因子(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心功能参数相关性。结果:1.观察组A、观察组B和观察组C的无复流发生率分别为3.78%、6.00%、5.76%分别低于相应的对照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的无复流发生率10.20%、8.32%、1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观察组B和观察组C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分别低于相应的对照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术前观察组A与对照组A、观察组B与对照组B、观察组C与对照组C患者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的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观察组A和观察组C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皆有所降(P<0.05),且观察组A和观察组C各组分别低于相对应的对照组A和对照组C(P<0.05),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小时观察组B患者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皆有所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B升高程度低于对照组B(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A与对照A、观察组B与对照组B、观察组C与对照组C术前的BNP、LVEF及LVEDD的差异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随访时,六组患者的BNP和LVEDD有所降低,LVEF有所升高,且观察组A、观察组B和观察组C患者的BNP和LVEDD皆分别低于相对应的对照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LVEF高于相对应的对照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P<0.05),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A较对照组A在BNP、LVEF及LVEDD指标上的改善更明显(P<0.001)。4.观察组A、观察组B和观察组C患者术后3个月内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及再次血运重建等MACE的总发生率9.43%、6.00%、9.62%皆低于相对应的对照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的发生率16.32%、16.66%、18.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六组患者术后48小时皆没有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情况,观察组A、观察组B和观察组C患者轻微出血的发生率7.55%、8.00%、9.61%皆高于相对应的对照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的发生率4.08%、4.16%、4.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观察组B和观察组C与相对应的对照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相比,次要出血、主要出血及致死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六组的患者的ET、VEGF、IL-6及hs-CRP等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指标水平皆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A、观察组B和观察组C患者的ET、VEGF、IL-6及hs-CRP等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指标水平皆低于相对应的对照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AMI患者行PCI术时应用替罗非班能使H-FABP水平相应降低,H-FABP水平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与BNP、LVEDD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替罗非班能够减少A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AMI患者行PCI术时应用替罗非班能使H-FABP水平相应降低,H-FABP与AMI患者心功能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早期评价心功能的指标。

郭宝亮,李占鲁[3](2021)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流及预后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状动脉血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在医院行PCI的ACS患者143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及不良预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6%,67/72)明显高于对照组(81.69%,58/71),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预后发生率(8.33%,6/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94%(17/71),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改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临床症状、冠状动脉血流及预后。

巩莉[4](2021)在《坐式八段锦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坐式八段锦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观察坐式八段锦组和对照组患者心功能、心理状态、运动耐量、生活质量、生化指标、心绞痛分级及中医症候积分的指标变化,明确坐式八段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在改善心理状态、心功能情况、生活质量、改善生化指标、心绞痛分级、提高运动耐量及降低中医症候积分方面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入组60例患者分成两组(各30例),分别为对照组、坐式八段锦组,坐式八段锦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坐式八段锦运动处方。观察患者以下指标: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心功能指标(SV、EF)、心绞痛严重程度、运动耐量(METs值)、生化指标(cTnI、hs-CRP、BNP)、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各维度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评分和疗效变化。结果:1.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使用药物、发病情况、支架数目),结果证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比较两组心理状态: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发现,治疗后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P<0.05),并且坐式八段锦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3.比较两组运动耐量(METs):治疗后两组METs数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且坐式八段锦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提高幅度更大(P<0.05);4.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发现,治疗后生活质量各各维度皆比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坐式八段锦组在提高心绞痛稳定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治疗满意程度方面由于对照组(P<0.05),但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认识程度这2个维度上,没有明显改善(P>0.05)。5.中医症候积分及疗效比较:坐式八段锦组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坐式八段锦组较对照组,疗效更显着(P<0.05)。6.两组生化指标比较: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方面,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下降,且下降幅度比治疗前更大,(P<0.05);hs-CRP、BNP指标受坐式八段锦运动处方的影响,该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但对于cTnI指标两组治疗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在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这个心功能指标方面,治疗后指标皆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坐式八段锦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坐式八段锦可以改善PCI术后患者心功能。8.两组心绞痛分级比较:在CCS心绞痛分级方面,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心绞痛分级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分级情况,发现坐式八段锦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坐式八段锦可以改善降低患者心绞痛等级,改善心绞痛症状。结论:1.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来说,练习坐式八段锦可以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心理状态、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中医症候积分;并且在生活质量中的心绞痛稳定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程度这3个维度方面改善明显;而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认识程度这2个维度短期未见明显改善,可能需长期坚持才能显现。2.练习坐式八段锦还能显着改善的EF、SV等心脏泵血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生化指标,而对肌钙蛋白I改善不明显。3.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采用坐式八段锦康复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

贾斯达[5](2021)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复杂病变血运重建治疗策略与远期预后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对治疗决策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既往研究发现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 NSTE-ACS 人群中,高危冠脉解剖(High-Risk Coronary Anatomy,HRCA)可预测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和1年内死亡事件,但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HRCA对NSTE-ACS患者PCI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长期随访、观察性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共入组2013年在阜外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0724例患者。本研究纳入分析的人群是NSTE-ACS患者,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是否符合HRCA定义,患者被分为高危冠脉解剖(HRCA)组和低危冠脉解剖(Low-Risk Coronary Anatomy,LRCA)组。HRCA是指左主干病变狭窄>50%,前降支近端病变狭窄>70%或包括前降支的双支或三支病变。研究采用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以评估HRCA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研究主要终点为2年内MACCE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和卒中)及5年内死亡/心肌梗死/非计划血运重建/卒中的发生率和校正混杂因素后的HR。研究结果本研究纳入4984例NSTE-ACS患者,其中3752例(75.3%)患者符合HRCA定义标准,其余1232(24.7%)例患者归为LRCA组。HRCA患者与LRCA患者相比基线情况较差,包括年龄更高、合并症更多,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病变更重。HRCA组患者非计划血运重建(2 年:9.7%vs.5.1%,p<0.001;5 年:15.4%vs.10.3%,p<0.001)较高,2年内MACCE(13.1%vs.8.8%,p<0.001)及5年内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卒中(23.0%vs.18.4%,p=0.001)的发生率也更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得出类似的结果。Cox多因素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HRCA与非计划血运重建(2年:HR=1.636,95%CI:1.225-2.186;5年:HR=1.460,95%CI:1.186-1.798)、2 年内MACCE(HR=1.275,95%CI:1.019-1.596,p=0.034)及5年内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卒中(HR=1.183,95%CI:1.010-1.385)的风险升高独立相关。研究结论中国冠心病患者大规模队列研究显示,HRCA是NSTE-ACS患者PCI术后远期非计划血运重建和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研究背景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V-CAD)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常规治疗方式之一。对于此类患者首次PCI术通常主张两种治疗策略:仅干预罪犯血管或同期千预多支血管。然而,在NSTE-ACS合并MV-CAD人群中两种策略的远期预后差异尚不明确。仅干预罪犯血管血运重建不完全,可能需要再次入院行择期PCI术,增加患者负担;另一方面同期干预多支血管手术相关并发症风险高,影响介入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在NSTE-ACS合并MV-CAD患者中,首次PCI术时罪犯血管单支PCI(Single-vessel PCI,SV-PCI)和多支血管 PCI(Multi-vessel PCI,MV-PCI)的远期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大样本、长期随访、观察性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共入组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0724例患者。本研究纳入分析的人群是NSTE-ACS患者,根据患者初次PCI的治疗策略,患者被分为SV-PCI组和MV-PCI组。主要排除标准包括冠状动脉无显着病变、单支血管病变、PCI治疗策略缺失及PCI术不成功。SV-PCI定义为本次入院后的初次PCI仅治疗导致本次NSTE-ACS的罪犯血管;MV-PCI定义为本次入院后的初次PCI除治疗罪犯血管外,还至少处理一支其他病变冠状动脉。本研究的主要终点是2年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或卒中。次要终点除包括MACCE事件的各个组分外,还包括支架内血栓和出血。研究采用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以评估两组患者的远期预后。为进一步减少混杂因素的影响,本研究还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和逆概率加权分析增加组间可比性。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338例合并MV-CAD的NSTE-ACS患者,其中SV-PCI组2259例,MV-PCI组1079例。两组患者基线情况大致相似,但MV-PCI组患者中临床表现为NSTEMI者较多、BMI较高、既往PCI史较少、出院带药包括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者较多(P均<0.05)。冠脉造影结果方面,MV-PCI组术前SYNTAX积分较高、术后SYNTAX积分较低,且冠脉解剖特征更加复杂,例如三支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分叉病变和开口病变比例更高(P均<0.05)。介入操作方面,MV-PCI组IVUS使用率更高、支架置入数量更多(P均<0.05)。所有患者均完成了 2年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与校正后的风险均无显着差异(SV-PCI:13.1%vs.MV-PCI:14.0%,P=0.735;校正后 HR=0.967,95%CI:0.792-1.180,SV-PCI 为参照)。两组患者主要终点和各个次要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亦无显着差异(Log-rank P值均>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及逆概率加权分析得到相似的结果。亚组分析显示两种PCI策略的区别在不同临床亚组中对2年内MACCE风险的影响一致,未发现显着交互作用。研究结论在NSTE-ACS合并MV-CAD的患者中,首次PCI术同期处理多支病变血管并不优于只处理罪犯血管的单支PCI。未来需要大规模随机临床研究对本研究的发现进行证实。研究背景对于冠心病左主干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目前指南推荐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优于PCI术。然而对于合并三支病变(three-vessel disease,TVD)的 NSTE-ACS 患者,CABG、PCI 和单纯药物治疗(medicaltherapy,MT)的远期预后差别尚无随机临床研究报道。这类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仍然存有争议,目前尚无真实世界、大样本、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证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NSTE-ACS合并TVD患者PCI、CABG和MT三种治疗方式的远期预后差别。研究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大型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研究的原始队列共连续入组2004年4月至2011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治疗的TVD患者共8943例,本次分析只纳入了临床表现为NSTE-ACS的患者,即NSTEMI和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并将患者根据其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PCI、CABG和MT三组。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7.5年。主要研究终点是全因死亡,次要研究终点是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卒中及非计划血运重建。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928例NSTE-ACS患者,其中1589例(40.5%)接受了 PCI治疗,1230例(31.3%)接受了 CABG治疗,1109例(27.9%)接受了 MT治疗。与PCI组患者相比,CABG和MT组患者男性比例更高,有更多危险因素和合并症,包括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外周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CABG患者SYNTAX评分和左主干病变比例更高,而MT患者LVEF和肌酐清除率较低。临床结局方面,与PCI组相比,CABG组远期心肌梗死、非计划血运重建、MACCE发生率更低,但卒中发生率较高(P均<0.05)。与MT组相比,除PCI组卒中发生率相似、非计划血运重建和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外,PCI和CABG组所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P均<0.05)。Kaplan Meier生存分析结果与上述结果相符。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与PCI相比,CABG显着降低了远期心原性死亡(HR=0.445,95%CI:0.226-0.876)、非计划血运重建(HR=0.330,95%CI:0.172-0.635)和 MACCE(HR=0.719,95%CI:0.532-0.972)的风险。与MT相比,PCI只显着降低了远期死亡风险,而CABG则显着降低了死亡、非计划血运重建和MACCE的风险(P均<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血运重建方式(CABG和PCI)与远期全因死亡和MACCE风险的相关性基本一致,未发现显着的交互作用。达到完全血运重建标准的PCI组患者远期MI发生率(12.0%vs.2.7%,P<0.001)较CABG组仍然较高,但校正混杂因素后所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无显着差异(P均>0.05)。研究结论在NSTE-ACS合并TVD的人群中,经过校正混杂因素,CABG与PCI相比显着降低了远期心原性死亡、非计划血运重建和MACCE的风险。在三种治疗方式中,只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远期MACCE风险最高。

刘越[6](202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病变程度和预后风险的评估》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冠心病和糖尿病均是慢性炎症性疾病。持续、低水平的炎症状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炎症标志物,能够灵敏地反映体内低浓度的炎症水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属于临床常见的发生血栓事件的高风险人群,hs-CRP能否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严重程度以及长期预后,从而指导临床管理,目前尚无充分的研究证据,尤其缺少中国人的研究数据。研究目的探讨入院hs-CRP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病变特点及远期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入组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阜外医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hs-CRP水平将患者分为低危(<3.00 mg/L)、中危(3.00-9.99mg/L)和高危组(≥10.00mg/L)。病变复杂和严重程度用SYNTAX评分显示,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hs-CRP与SYNTAX评分的关系。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次要终点是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和脑卒中)。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随访结果,发现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共有2616例患者纳入到本次分析。低危、中危和高危组分别有1617例(61.8%)、614例(23.5%)和385例(14.7%)。在基线特征方面,hs-CRP升高的患者合并更多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更大、既往脑血管疾病、吸烟史以及心、肾功能不全比例更高,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更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s-CRP是预测冠状动脉中、重度复杂病变(SYNTAX评分≥23)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hs-CRP与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血糖等均无明显交互作用,hs-CRP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在高危亚组(高龄,女性,高血压,高血脂,未使用降糖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尤为明显。随访结果显示,三组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依次为3.4%、4.7%和7.3%(p=0.003),心原性死亡同样随hs-CRP升高而增加,但5年内发生MACCE的概率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主要复合终点和血运重建的累积事件率在三组整体间具有显着性差异(log-rank检验p值均<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在校正混杂因素后表明,hs-CRP仅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YNTAX评分是复合终点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论入院hs-CRP水平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尤其是在高危人群更为显着;hs-CRP是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背景血脂异常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载脂蛋白B(apoB)与载脂蛋白A-I(apoA-I)均是血浆脂蛋白中重要的蛋白质组分,两者的比值反映了致动脉粥样硬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平衡。目前,关于apoB/A-I在ACS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研究目的(1)探究apoB/A-I 比值与冠脉病变复杂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2)评估apoB/A-I对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是对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开展的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在阜外医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共计2563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纳入到本次分析。根据入院时apoB/A-I 比值,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0.63(n=1279,49.9%)和 ≥0.63(n=1284,50.1%)。采用 SYNTAX 评分量化冠脉病变复杂和严重程度。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apoB/A-I与SYNTAX评分间的关系。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随访结果,发现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从基线特征看,高apoB/A-I组尽管年龄更小,合并症更少,但在实验室检查中血糖、血脂代谢紊乱的比例更高,有更多的患者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和中重度狭窄病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oB/A-I比值是预测复杂、严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341,95%CI 1.039-1.730,p=0.024)。此外,急性心肌梗死和肾小球滤过率也是SYNTAX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亚组分析显示,在传统血脂代谢指标正常的情况下,apoB/A-I比值与病变间仍有明显密切的相关性。中位随访时间为878天,随访期间与低比值组相比,高比值组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1.0%比2.2%,p=0.019)和总体心肌梗死发生率(2.0%比3.3%,p=0.028)明显增加,但全因死亡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生存曲线显示,两组间的心肌梗死的差异随时间进展而明显扩大(log-rank p<0.05)。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表明apoB/A-I仍然是心肌梗死的独立预测因素,其发生风险在围手术期和长期随访期间均增加了1倍。研究结论(1)在ACS合并糖尿病人群中,是病变严重程度和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预测因素;(2)入院apoB/A-I 比值这一非传统血脂指标有助于识别复杂病变和高危人群,指导介入术后管理。研究背景胆红素是血红素代谢的终产物和内源性抗氧化剂。不少研究认为正常高值的胆红素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以增强胰岛素活性。但也有部分研究观察到胆红素水平和临床风险呈正比。有限的文献报道了直接胆红素(也称为结合胆红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或风险分层中的作用,但结论不一。迄今尚无研究涉及胆红素在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探究直接胆红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变复杂性和严重程度的关系;(2)评估直接胆红素水平对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以及在不同糖代谢情况(正常糖代谢调控、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差异;(3)评估联合直接胆红素和SYNTAX评分II的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系针对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在2004年4月至201 1年2月期间,连续入组了 5322名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三支病变的患者。根据患者糖尿病病史、用药、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血糖调控、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三种类型。疾病的复杂和严重程度由SYNTAX评分进行量化。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为2016年3月。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次要终点是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卒中)。研究结果根据基线直接胆红素水平将患者等分为四组::Q1(0-1.60 μ mol/L)、Q2(1.61-2.20μ mol/L)、Q3(2.21-2.80 μ mol/L)和Q4(>2.80μmol/L)。直接胆红素升高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居多,既往心肌梗死和吸烟史的比例更高。然而,高直接胆红素组患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病例相对较少。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直接胆红素是预测中高水平SYNTAX评分(>22)的独立危险因素。中位随访时间为6.5年,期间共计901例(16.9%)死亡,1777例(33.4%)发生MACCE。死亡风险随直接胆红素升高而明显升高(14.7%比14.4%比1 8.5%比19.3%,p<0.001),而MACCE发生率在组间无显着差别(p=0.11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发现,直接胆红素基线水平是预测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Q1比Q4:HR 0.757,95%CI 0.613-0.934,p=0.01;Q2比 Q4:HR 0.798,95%CI 0.644-0.988,p=0.038,Q3 比 Q4:HR 0.947,95%CI 0.775-1.157,p=0.595)。当根据糖代谢状态和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分层后发现,直接胆红素升高仅与糖尿病患者死亡高风险相关,与正常血糖水平和糖尿病前期亚组生存率无关。相比血运重建组,直接胆红素的预测性仅在单纯药物治疗亚组有意义。此外,将直接胆红素与SYNTAX评分Ⅱ结合之后,SSⅡ对死亡风险预测的区分能力(一致性指数)和重分类能力(净重分类改善度和综合区分改善度)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上的提高。研究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三支病变患者中,基线直接胆红素水平不仅与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且能够预测远期死亡风险(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中),将直接胆红素纳入现有的风险评分系统将有助于提高危险分层能力,帮助指导临床决策。

魏一鸣[7](2020)在《基于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对络风宁0号方抗HCASMC增殖作用机制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近年来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急性冠脉综合征因发病急、病情危重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早期积极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标准和常规,而PCI术后难以忽视的再狭窄问题的发生仍给患者带来痛苦,针对再狭窄问题而几经迭代的支架也不能让人完全满意。进一步开发支架材料和技术革新,进一步探寻抗PCI术后再狭窄的解决方案,是临床与科研共同努力的方向。我团队一直致力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导师王显结合理论与临床,创新性地提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络风内动”病机理论,并在“祛风通络”治法的指导下,研发出“络风宁0号方”,由紫杉醇和水蛭素构成,以制备中药单体复合物涂于支架,用于防治PCI术后再狭窄,共奏解毒活血、祛风通络之功效。络风宁0号方已经过实验证实能够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抗PCI术后管壁再狭窄的发生。但其细胞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仍不明朗,亟待进一步探寻。现代研究表明细胞自噬水平可影响平滑肌细胞的生长,本课题选择经典自噬信号通路AMPK/mTOR为切入点,探索络风宁0号方抗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增殖可能的作用机制。目的为探索络风宁0号方抗HCASMC增殖可能的作用机制,聚焦于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观察对比络风宁0号方抗HCASMC增殖时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关键位点蛋白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该信号通路对络风宁0号方抗HCASMC增殖作用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络风宁0号方抗HCASMC细胞增殖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新型载药途径的探索助力,也为中医药深入临床防治急危重症做出贡献。方法1.体外培养HCASMC:从原代HCASMC起进行细胞培养、换液、传代及冻存操作,培养出4-6代生长稳定的HCASMC为实验细胞。2.建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HCASMC增殖模型:通过MTT实验分析细胞增殖效果,筛选出合适的PDGF诱导增殖方案。3.摸索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对HCASMC生长的无毒性配比浓度范围:取红豆杉的单体成分紫杉醇,和水蛭素的衍生物比伐卢定组成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通过MTT实验筛选细胞活力达90%以上的药物浓度范围;4.确定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抗HCASMC增殖的有效性配比浓度:在PDGF促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基础上,通过MTT实验,在“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无毒性配比浓度范围之内,确定其有效抗细胞增殖的浓度配比;5.探究络风宁0号“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对PDGF诱导HCASMC增殖过程中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对比自噬信号通路关键位点蛋白的变化,尝试分析络风宁0号“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抗细胞增殖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PDGF诱导HCASMC增殖模型的造模方案:通过MTT实验分析不同浓度PDGF刺激下细胞的增殖率,发现在PDGF浓度达40ng/ml时平滑肌细胞增殖率则达到15%以上,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定PDGF浓度为40ng/ml、刺激时间为24h为HCASMC增殖模型的造模方案。2.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对HCASMC生长的无毒性配比浓度范围:通过MTT实验分析不同配比“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发现细胞在“紫杉醇1umol/L+比伐卢定1~5ug/L”浓度范围内的活力>9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定其为HCASMC生长的无毒性范围。3.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抗HCASMC增殖的有效性配比浓度:通过MTT实验,在PDGF刺激细胞增殖的条件下,在无毒性浓度范围内,发现当紫杉醇1umol/L+比伐卢定2ug/L时,中药复合物抑制PDGF的增殖的作用最强,与造模组相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定其为抗HCASMC增殖的有效性配比浓度。4.络风宁0号“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对PDGF诱导HCASMC增殖过程中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加入“紫杉醇-比伐卢定”后,因PDGF刺激而出现的增殖现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造模组和造模加药组所表达的检测蛋白含量均不相同,组间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检测蛋白含量变化来看,AMPK、ULK1、LC3B、Beclin 1的变化趋势一致,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蛋白含量下降,造模加药组较造模组蛋白含量升高,但低于对照组;mTOR与上述检测蛋白变化趋势相反,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蛋白含量升高,造模加药组较造模组蛋白含量下降,但高于对照组。说明本实验中造模后AMPK与ULK1被抑制,mTOR功能被促进,自噬水平降低,细胞增殖,而加入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后AMPK与ULK1功能被促进,mTOR被抑制,自噬水平升高,抑制细胞增殖。结论1.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可有效抑制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2.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可能通过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调节细胞自噬水平而起到抗细胞增殖作用。3.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作用于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上调AMPK与ULK1活性,下调mTOR活性,提高细胞自噬水平,抑制PDGF启动的细胞增殖反应。

陈粤玲[8](2020)在《深圳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患病特征及救治延迟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临床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及时救治对降低其病死率有着重要作用,但国内外ACS的救治延迟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ACS的救治延迟主要分为两大因素:就医延迟及院内延误。就医延迟指的是患者出现首发症状到到达医院大门的时间,包括决定就医的时间及转运过程的时间延迟。而院内延误指的是患者到达就诊医院大门至接受血管再灌注治疗的时间,国际上常以入门-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2B)时间作为评估ACS患者的救治是否发生院内延误的关键指标,代表了医疗机构的院内急救能力。深圳有着年轻化、人口密度大、社会节奏快、竞争大、压力大等特征。据调查显示,深圳市的血管疾病近年来一直呈高发态势。为了解深圳市ACS的患病情况及救治延迟相关因素,为ACS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特进行此调查。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深圳市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调查内容包括:(1)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发病症状、主要疼痛部位、合并症、诱发因素、生命体征情况;(2)来院方式、就诊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3)患者的就诊方式、就诊医院级别以及就诊时间节点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或者中位数(四分位数)进行描述;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例数和百分比。符合正态分布计量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ACS亚型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的相关影响因素、ACS患者就医延迟和D2B延误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STEMI患者住院死亡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1734例ACS的患者资料。其中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693(40.0%)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282(16.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759(43.7%)例。患者中,男性共1333(76.9%)例,女性共401(23.1%)例,各年龄组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X2=120.4,P<0.001)。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9±13.0岁),低于女性(68.3±11.0岁)(t=-14.230,P<0.001)。男女比例在青年组(<40岁)(16.7:1)最高,高龄组(≥80岁)比例最低(1.4:1)。2.ACS最常见的发病症状为持续性胸闷/胸痛,青年组比例最高为74.5%,老年组的比例最低为58.9%(X2=37.618,P=0.004)。不同类型、年龄组和不同性别组中,心前区疼痛的占比都是最高的(50%以上)。各类合并症中,高血压的比例为49.3%,高血脂为16.9%,糖尿病为21.7%。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合并症的比例增高。3.64.9%的患者能够在发病6小时以内到医院就诊,16.4%的患者是超过24小时到医院就诊。6小时内获得首次医疗接触的患者中,STEMI患者占比最高(X2=59.744,P<0.001)。66.8%的患者选择自行来院。其中68.1%的NSTEMI及90.5%的UA的患者选择自行来院,而STEMI患者选择转院(56.1%)的较多(X2=422.697,P<0.001)。绝大部分患者治疗后出院,院内病死率仅为1.4%。在不同类型ACS患者中,STEMI患者病死率最高,为2.7%(X2=15.736,P<0.001)。4.STEMI、NSTEMI患者的住院天数中位数均为5天,高于UA患者的4天(P<0.001)。STEMI患者平均住院花费中位数为53997.77元、NSTEMI患者为48507.86元,均高于UA患者的29391.14元(P<0.001)。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冠心病史的患者较无冠心病史的患者发生就医延迟的可能性增加了30.6%(OR=1.306,95%CI:1.058-1.613);STEMI患者较UA患者发生就医延迟的可能性降低了40.4%(OR=0.596,95%CI:0.483-0.736);患者选择就医三级医院较二级医院发生就医延迟的概率增加了1.296倍(OR=2.296,95%CI:1.87-2.819);呼救120较自行来院发生就医延迟的可能性降低了82.7%(OR=0.173,95%CI:0.083-0.363)。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决定手术到启动导管室时间,知情同意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每延长1分钟,出现D2B延误的可能性分别增加5.3%(OR=1.053,95%CI:1.029-1.077)、3.7%(OR=1.037,95%CI:1.005-1.070)及8.6%(OR=1.086,95%CI:1.063-1.109);就医延迟的患者发生D2B延误的可能性较就医及时患者增加1.197倍(OR=2.197,95%CI:1.210-3.990);接诊方式中:急诊(转诊)较急诊(自行来院)发生D2B延误的可能性减少了64.4%(OR=0.356,95%CI:0.219-0.579)。结论1.ACS男性的发病人数高于女性,发病年龄更年轻。2.最常见的发病症状为心前区的持续性胸闷/胸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越不典型。3.相较UA患者,STEMI与NSTEMI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相应增加。4.ACS患者的类型、就诊方式、冠心病史、就诊医院级别对患者就医延迟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5.STEMI患者的决定手术到启动导管室时间,知情同意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以及就医是否及时、接诊方式对D2B延误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

高艺[9](2020)在《生脉散加味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选用生脉散加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的治疗进行干预,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探索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二科就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生脉散加味。临床观察周期为3个月,对治疗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例患者,因未坚持服用药物、失访等原因,因此,最终入选患者试验组38例,对照组39例。3个月临床观察周期结束后,两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五大项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总积分及各症状(胸痛、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自汗等)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两组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本研究应用生脉散加味合并西药治疗,不仅显着改善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机体功能状态,提高活动耐力及生活质量,且无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王越[10](2020)在《芪参益气滴丸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研究中成药“芪参益气滴丸”是否能有效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型)的心绞痛症状及检查指标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为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型)的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纳入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气虚血瘀型)15-45天内再次发生心绞痛的病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使用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干预治疗。分别在试验前、试验1个月后、试验3个月后、试验6个月结束后共计4次采集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其中以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中医证候积分评判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及生活质量变化,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评判心脏功能变化,以心电图、血尿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作为安全性观察指标。将两组后3次SAQ积分、中医证候积分、LVEF与试验前数值进行前后比较,并行同次组间比较以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两组短期内(1个月)效果均不显着(P>0.05),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后除对照组AS积分(P>0.05)外各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有较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PL、AS、AF的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DP积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结束后各项积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PL、AS、AF的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DP积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两组于1个月、3个月、6个月治疗结束后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短期(1个月)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3个月、6个月结束后)治疗组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功能指标:治疗1个月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前未见显着提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其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治疗结束后两组的LVEF较治疗前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过程中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5.各项安全性基本检查理化指标监测结果治疗前后大致相同。6.研究过程中未发生终点事件。结论: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型),在使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坚持长期联用中成药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可以明显缓解心绞痛等临床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着提升。综上,对于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型),应用芪参益气滴丸具有一定的干预疗效,可供临床辨证使用。

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恶性肿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状况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远期疗效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观察方法
    1.3 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纳入对象急性冠脉综合征构成比及分型构成比
    2.2 纳入对象临床基础资料比较
    2.3 纳入对象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及支架植入数量比较
    2.4 纳入对象PCI术后远期效果
3 讨论

(2)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与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2 观察指标
    3 实验室检测
    4 疗效评定
        4.1 无复流现象的评价
        4.2 出血事件根据REPLACE-2 研究出血评分标准分为非致命性出血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 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和CTFC结果比较
    3 比较各组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水平
    4 比较各组患者的BNP、LVEF及 LVEDD
    5 比较各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
    6 比较各组患者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情况
    7 比较各组ET、VEGF、IL-6及hs-CRP等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指标
    8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心功能参数相关性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或缩略词表
致谢

(3)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流及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判定标准
        1.3.1 疗效判定标准[5]
        1.3.2 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标准[14]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2.2 两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
    2.3 两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治疗前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情况
    2.4 两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不良预后发生情况
3 讨论

(4)坐式八段锦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ACS的介入治疗及术后运动康复
        1.1 ACS病因
        1.2 ACS介入治疗后存在的问题
        1.3 心脏运动康复的兴起和发展
        1.4 中医特色的心脏运动康复——八段锦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 临床材料
        2.1 研究对象、来源及分组
        2.2 诊断、纳入、排除、剔除、脱落标准
        2.3 治疗方法
        2.4 临床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数据结果统计方法与处理
    3 研究结果数据分析
        3.1 基线资料
        3.2 疗效性指标
第三部分 讨论
    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 研究进展
        2.1 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2.2 心脏康复的研究进展
        2.3 坐式八段锦在ACS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基础情况分析
        3.2 疗效评价分析
    4 坐式八段锦对本病可能的作用机理分析
        4.1 坐式八段锦的功效
    5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八段锦用于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表4 我国常见代谢当量对照表
个人简介
致谢

(5)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复杂病变血运重建治疗策略与远期预后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危冠脉解剖对介入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第二部分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多支病变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只对罪犯血管行单支处理和同期处理多支血管的长期预后比较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第三部分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术与单纯药物治疗三种治疗方式的远期预后对比研究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综述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运重建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病变程度和预后风险的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远期预后的影响
    摘要1
    Abstract1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载脂蛋白B/A-I比值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摘要2
    Abstract2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直接胆红素对不同糖代谢状态下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预后价值
    摘要3
    Abstract3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抗炎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前景与困境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基于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对络风宁0号方抗HCASMC增殖作用机制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理解
        1. 病因溯源
        2. 病机理论
        2.1 气虚血瘀理论
        2.2 瘀热相搏理论
        2.3 络风内动理论
        2.4 易损斑块从内痈立论
        2.5 PCI术后再发良心血管事件
        3. 辨证分型统计
        4. 治法讨论
        4.1 益气活血
        4.2 清热解毒
        4.3 袪风通络
        4.4 化痰袪瘀
        4.5 消、托、补
        4.6 温运阳气与凉血生肌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自噬AMPK/MTOR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介绍
        1.1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2 血管平滑肌细胞病变致病
        2.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因素
        2.1 细胞外影响因素
        2.2 细胞内影响因素
        3. 细胞自噬的介绍
        3.1 自噬的概念及分类
        3.2 细胞自噬的基本过程
        3.3 自噬水平的检测标志物
        4. 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的介绍
        4.1 AMPK的结构和功能
        4.2 mTOR的结构和功能
        4.3 AMPK/mTOR通路在自噬中的作用
        5. 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研究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使用材料
        2. 实验操作方法
    结果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抑制HCASMC增殖的配比摸索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使用材料
        2. 实验前准备
    (一) 建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诱导的HCASMC增殖模型
        实验操作方法
        1. 实验设计
        2. 实验分组
        3. 实验步骤
        4. 实验结果
    (二) 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对HCASMC生长的无毒性配比浓度范围摸索
        实验操作方法
        1. 实验设计
        2. 实验分组
        3. 实验步骤
        4. 实验结果
    (三) 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抗HCASMC增殖的有效性配比浓度摸索
        实验操作方法
        1. 实验设计
        2. 实验分组
        3. 实验步骤
        4. 实验结果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对PDGF诱导HCASMC增殖过程中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使用材料
        2. 实验操作方法
    结果
    小结
    参考文献
讨论与展望
    1. 络风宁0号方抗冠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研究的临床意义
    2. 中药单体复合物的研究价值
    3. 中药应用剂量化的应用探索
参考文献
不足与局限
创新点
全文结论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8)深圳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患病特征及救治延迟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本文常用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资料和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调查方法及内容
    2.3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2 ACS患病与性别的关系
    3.3 ACS患病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
    3.4 不同年龄段ACS患病与性别的关系
    3.5 ACS患病与季节和月份的关系
    3.6 不同年龄段、性别ACS主要症状的分布
    3.7 不同类型ACS主要症状的分布
    3.8 不同类型ACS与不同合并症的关系
    3.9 不同类型、年龄段、性别ACS主要疼痛部位的分布
    3.10 不同类型、年龄段、性别ACS诱发因素的分布
    3.11 不同类型ACS来院方式的分布
    3.12 不同类型ACS急性发作时基本生命体征的分布
    3.13 不同类型、年龄段、性别ACS急性发作后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的分布
    3.14 不同类型、年龄段、性别、首次医疗接触时间ACS的转归
    3.15 是否患STEMI在住院天数、总费用、年龄、性别和转归上的差异
    3.16 是否患NSTEMI在住院天数、总费用、年龄、性别和转归上的差异
    3.17 ACS患者就医延迟影响因素分析
    3.18 STEMI患者D2B延误影响因素分析
    3.19 STEMI患者住院死亡事件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分布特点
    4.2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季节和时间特点
    4.3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不同合并症的分布情况
    4.4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特点
    4.5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诱发因素
    4.6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就诊时间
    4.7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转归及STEMI患者住院死亡事件相关因素
    4.8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
    4.9 急性冠脉综合征就医延迟情况及相关因素
    4.1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D2B延误情况及相关因素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生脉散加味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疾病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临床观察周期
    3 观察指标
        3.1 疗效观察指标
        3.2 安全性观察指标
        3.3 疗效评定标准
        3.3.1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
        3.2.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 统计分析
        5.1 一般资料分析
        5.1.1 性别分布
        5.1.2 年龄构成分布
        5.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指标分析
        5.2.1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分析
        5.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表积分比较
        5.2.3 两组患者血hs-CRP比较
        5.2.4 两组患者LDL-C比较
        5.3 安全性指标分析
讨论
    1 选方依据
    2 方药分析
    3 疗效分析
        3.1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分析
        3.2 中医证候量表分析
        3.3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3.4 低密度脂蛋白(LDL-C)
        3.5 安全性指标分析
    4 理论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术后中医药研究进展
    一、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的中医病名
    二、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的中医病因病机
    三、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中医辨证分型与治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10)芪参益气滴丸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及来源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5.剔除标准
    6.治疗方法
        6.1 对照组
        6.2 治疗组
        6.3 观察方法
    7.观察指标
    8.疗效判定
        8.1 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
        8.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9 安全性指标
        9.1 药物不良反应记录
        9.2 基本检查理化指标
        9.3 终点指标
    10.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积分的对比
    2.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2.1 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2.2 血瘀证积分对比
    3.治疗前后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
    4 药物不良反应记录及基本检查理化指标等
讨论
    1.中西医对于冠心病及PCI术后心绞痛的认识及芪参益气滴丸的药理分析
    2.结果分析
        2.1 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型)生活质量影响结果分析
        2.2 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型)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分析
        2.3 药物不良反应及终点事件发生率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心绞痛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四、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恶性肿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状况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远期疗效的分析[J]. 李军娜,刘倩,陈晓亮,李治培,李云,刘丽军. 实用癌症杂志, 2021(07)
  • [2]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与预后的关系[D]. 郭敏. 青岛大学, 2021
  • [3]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流及预后的影响[J]. 郭宝亮,李占鲁.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1(05)
  • [4]坐式八段锦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巩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复杂病变血运重建治疗策略与远期预后风险评估[D]. 贾斯达.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6]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病变程度和预后风险的评估[D]. 刘越.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7]基于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对络风宁0号方抗HCASMC增殖作用机制的探索[D]. 魏一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深圳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患病特征及救治延迟相关因素分析[D]. 陈粤玲. 汕头大学, 2020(02)
  • [9]生脉散加味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支架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D]. 高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芪参益气滴丸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 王越.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