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合作管理与科学防治

狂犬病合作管理与科学防治

一、协同管理科学防治狂犬病(论文文献综述)

徐伟楠[1](2020)在《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公共风险评估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全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问题备受关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不断强化,风险评估正在逐步成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在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着重进行重大动物疫情公共风险评估体系研究,旨在为加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的风险管理工作,降低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水平提供全新的、科学的、可靠的、可行途径和理论依据。通过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传播过程中信息数据(疫情潜伏环节数据、暴发环节数据、演化环节数据、响应环节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构建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大数据平台框架,实现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在信息处理方法上的创新。基于大数据平台框架数据,在相应文献法规的基础上,以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实际风险为研究对象,构建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风险矩阵法等探索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中所实际存在的显着风险,并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方法,对公众消费者风险认知与消费行为决策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分析,而后通过案例分析对比国际发达国家重大动物疫情风险评估体系,最后得出文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并提出完善中国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风险评估机制的政策建议。

罗吉[2](2020)在《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及其矫正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社会保障作用的基本公共服务逐渐得以满足,人民对于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在种类、数量、质量、自由选择程度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其本身所具有的地域广博、资源与人口分布分散、受地形、气候和自然环境影响大、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等特点,导致其居民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更为碎片化、小众化与原子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从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福利层面对这些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新的挑战,导致大规模集中式的公共服务需求相对较少,而更多体现为难以实现规模效应的零散需求。正是由于农村公共服务的这些特征,农村公共服务普遍存在利用率低、投入成本高、规模效应小,社会效益优于经济效益等固有缺陷。围绕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多元化与小众化的公共需求,首先应根据农村公共服务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然后再根据不同回应主体的比较优势对其进行分工与合作,分析农村公共服务的供需失衡情况,并探索怎样建立一个完备而尽善其职的农村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一是农村公共服务应该怎样进行分类,二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是否以及应该怎样进行分工,三是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供需失衡是否存在矫正机制。本文以长尾理论、机制设计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需匹配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和基本判断,探究供给主体效率影响供需失衡的机制。本文针对这种失衡提出以不同回应主体分工为基础的满足激励相容和信息效率的农村“长尾”公共需求失衡矫正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将农村公共需求置于“嵌入”的经济社会制度与发展进程中,分析其未来的趋势及其回应完善路径。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农村“长尾”公共服务、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等核心概念为研究起点,首先分析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现状和特征。然后基于不同需求回应主体在治理效率上的差异,分析这种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总体性原因(包括需求的离散化、政府财政限制、政府理性选择偏差、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供给“市场”缺失等),特别是针对有代表性的农村公共服务领域(例如教育、养老、医疗等)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供需失衡的差异性影响因素,揭示出影响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内在机理和基本路径。再次,本文通过构建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指数等指标体系,对这种失衡的严重性程度进行实证测算。以此为基础,本文进而提出构建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矫正机制设计,对不同供给主体进行合理有序分工。最后,本文提出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互联网+社会组织”模式,对这种网络化平台进行理论构建和实践运营机制阐述。本文主要创新在于,首先,本文创造性地将“长尾理论”运用于农村公共服务,对农村公共服务中具有不同特点和性质的需求进行“头部”和“长尾”分类与区分。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需求特征进行数理证明与实证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长尾理论幂律分布的运用前沿,也为农村公共服务的异质性分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长尾需求的聚合对农村公共服务的回应主体进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可行性分析,基于长尾需求的差异性(多样性)偏好、回应主体的福利水平和供给不同公共物品的外溢性大小构建“长尾均衡”与“头部均衡”比较静态和动态均衡模型。其次,在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进行专项实证研究,分析影响农村“长尾”公共服务动态失衡的经济与社会因素,并检验这种失衡是否存在时序与空间上的自我矫正机制。另外,考虑到“长尾公共需求”与“头部公共需求”的相互影响,本文构建似不相关模型(SUR)对“头部”与“长尾”的互动与耦合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在理论上更好地完善农村公共服务“长尾需求”理论体系。此外,本文通过比较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回应农村公共服务需求上的分工、各自特点和优势,对基于异质性偏好农村公共服务的长尾分工机制进行主体匹配度回应与分析。基于机制设计理论构建满足信息效率与激励相容的矫正机制,本文构建“互联网+社会组织”模式,实证研究其在供给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中的比较优势与运营机理,为不同类型社会组织在新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伟大目标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新的理论视角与解决方案,以及未来其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中新的发展趋势与动向。

赵欣[3](2017)在《基于模块化配置的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保障能力评估与模拟仿真研究》文中认为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是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技术水平和现场处置能力的直接反映。目前,我国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体系不完善,装备零散分散,模块化程度不高,装备配置标准不统一,且缺乏科学的保障能力评估方法和模拟仿真手段,致使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在研制、配发、运用、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制约着我国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的发展。为此,本课题通过对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的模块化设计与编配,以实现传染病防控装备保障流程、保障环节及装备运用方式的规范化、标准化;在模块化装备编配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装备保障能力评估和模拟仿真,以实现特定传染病疫情背景下的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仿真运行和保障能力评价,形成适用于不同层面疾控机构需求的现场防控装备优化编配、保障能力评估的模拟仿真平台,从而达到优化对传染病现场防控工作任务规划并辅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决策的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1、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块化设计和研究应用系统论原理,对传染病现场防控任务需求进行分析与分解,根据各装备的功能需求,建立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系统的各级子系统与基本模块,应用模块聚类算法对相关模块装备进行细分,从而建立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块化体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模块化体系结论进行理论验证,从数学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装备的模块分解与划分;从系统论角度分析传染病现场防控工作的任务需求,根据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特征及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基本流程进一步明确传染病现场防控工作中的装备需求,再通过装备的模块化组合,实现传染病防控装备的模块化配置;针对不同传染病背景和疾控机构的职能范围和保障力量,应用现场调研与函调等方法确定传染病防控装备的种类与数量需求,进而建立适应不同任务需求的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配置方案,实现对模块化设计结论的应用验证。2、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研究根据传染病现场防控任务需求,应用综合评价方法,针对传染病现场防控任务的任务完成度和任务保障效能,对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进行评估。评估中选用了综合评价方法包括线性加权综合法、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评估方法。通过测试数据验证可知,我国部分疾控机构在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的配置上还十分薄弱,应对疫情等级为较大以上传染病防控能力亟待加强,在传染病防控装备功能和数量的配置上还有待完善;在装备保障效能方面,当前我国部分在研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具备了较好的保障性能。在以上评估理论基础上,通过开发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保障能力评估软件平台,实现装备评估的智能化、数字化,从而有效简化评估形式,以期实现装备评估平台的推广应用,并为传染病现场防控工作的指挥决策及各级疾控机构的装备配置、选型以及采购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和辅助决策。3、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仿真系统设计与开发应用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块化研究与保障能力评估的研究成果,对传染病现场防控过程及装备运用流程进行模拟仿真。以模拟仿真理论为基础,讨论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拟仿真系统的设计、建模及运行方式,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平台,以计算机编程技术为技术手段,开发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拟仿真软件平台。该平台能够实现典型传染病现场处置背景环境生成,相关疾控机构、防控装备及传染病基本信息查询,典型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展示,传染病应急处置力量装备配置方案生成,传染病现场防控流程模拟与装备运行仿真等功能,为进一步形成由装备配置模型、控制系统、多屏多媒体系统等构成的、可视、可控、可调及人机交互的电子集成平台提供软件基础,为传染病现场处置机构提供决策支持。综上所述,本课题针对传染病现场防控工作的勤务任务与装备需求,构建了传染病防控装备模块化体系,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不同流程及不同处置对象进行了装备模块化配置,建立了基于不同等级传染病处置力量的装备编配方案;在装备模块需求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装备保障能力评估;针对传染病现场防控工作流程,以GIS为基础平台,以计算机编程技术为技术手段,开发了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拟仿真软件平台。通过本研究,实现了传染病防控装备保障流程、保障环节及装备运用方式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最优化;实现了适于不同层面疾控机构需求的现场防控装备优化编配和保障能力评估,为传染病防控装备的优化配置与合理编配提供理论基础;建立了基于装备模块化编配的模拟仿真平台,实现了典型疾控机构、典型事件、典型环境下防控装备的编配模拟,直观反映防控装备保障环节,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实施与演练提供仿真数据与决策支持。通过本研究,对今后各类疾控机构现场防控装备科学编配和保障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主要表现为:(1)应用系统论理论分析传染病防控工作需求,建立了传染病防控装备模块化体系,为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研发、配置提供决策参考;(2)依据传染病现场防控工作对装备的需求定位,实现了传染病防控装备模块化配置并构建了装备编配方案,为传染病防控装备的优化配置与合理编配提供了理论基础;(3)基于装备的模块化需求,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装备编配方案的保障能力进行评估,实现了对传染病防控过程装备效能评价的辅助决策;(4)设计并实现了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评估与模拟仿真系统,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实施与演练提供仿真数据与决策支持。

廖祺[4](2017)在《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动物疫病的病种越来越多,流行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严重威胁着畜牧业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作为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直接关乎着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对公民的身体健康、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实现防控计划目标是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时代课题。为了实现不同疫病防控计划目标,减少动物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采取的技术投入、制度安排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方案或措施被称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每种防控策略包括多种具体的防控措施,即动物疾病防控策略是宏观、笼统的措施束,是一系列具体防控措施的统称。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经济学评估是指在既定的防控计划目标要求下,根据动物疫病实际所处于的疫情阶段,对当期策略与方案策略进行评估,以科学地判断方案策略是否可行及其经济性,为当前防控策略是否延续、调整或终结提供良好的实证基础和理论指导,也为防控计划的逐步实现提供理论支撑。进行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主要有:1.随着动物疫病防控的形势、任务和理念发生变化,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消灭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兽医事业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科学制定并且有效地实施动物疫病防控计划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FAO、OIE等国际组织控制、扑灭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方式。同时,由于动物疫病防控计划具有阶段性,新疫病也在不断涌现,为了实现不同防控计划目标,需要对各种方案性防控策略进行及时的评估、修订和调整。实施新的策略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因而,开展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议题具有一定的时代紧迫性。2.一些发达国家在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已有一定的成果,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防控策略进行评估的研究并还比较少。而且由于国情不同,在借鉴国外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同时,还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当前,采用风险分析方法进行动物卫生评估和动物产品安全性评价是一种国际惯例,国内现有有关动物疫病风险分析与防控策略的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动物疫病风险损失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权威性、可操作性仍旧有待提高。本文在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规则和各国动物疫病防控实践指导的基础上,对已有动物疫病防控经济学评估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归纳,以动物疫病防控成本评估、暴发损失评估、与风险损失评估作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动力学模型、成本收益分析法为主要方法,从理论上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方法和内容体系,具有一定理论意义。3.随着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如何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进行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有助于合理配置防控资源、寻求和确定防控策略的优先顺序,实现最佳配置。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理论与评估方法体系并且进行了实证分析,为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措施,以及制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计划提供决策参考,因而,具有一定实践和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以优化动物疫病防控策略为研究目标,以正在实施的动物疫病防控策略与方案策略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实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实证检验等研究方法,以评估防控策略在一定暴发风险概率下的经济效果为切入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具体而言,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动物卫生经济学、政府管理理论、疫病风险分析理论以及传染病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包括对动物疫病的影响以及防控策略分析、动物疫病风险评估、风险损失评估等研究的现状与不足进行了归纳分析,从而为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创新方法与主要内容提供了理论基础。2.对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实践进行归纳,并总结了国内外动物疫病主要防控计划与策略种类;分析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国际规则与发展趋势;厘清了防控计划与防控策略之间的阶段性相关关系;对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实施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3.依据防控策略评估在防控策略制定步骤中需要承担的功能目标,提出了扩展的成本收益分析法(EBCR分析法)。用动力学模型对防控策略的风险大小进行预测,并将风险损失纳入到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计算中,最终对防控策略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从而实现了从分析防控问题到评估方案策略的过程,构建了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方法与内容体系。4.以亚洲Ⅰ型口蹄疫为例,对继续强制免疫和退出强制免疫的综合防控策略进行防控策略经济学实证分析。按照构建的EBCR评估方法和评估内容,对亚洲Ⅰ型口蹄疫的不同防控策略基础成本、不同防控策略的成本效益、不同防控策略的风险损失分别进行了实证评估分析。该方法主要是以传染病学、病理学、免疫学、公共卫生学及相关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评估了不同策略的防控基础成本,对疫病暴发损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经济学评估;然后,利用动力学模型,对不同策略的风险损失进行预测评估;接着,将某种防控策略实施而增加的风险损失值定义为该防控策略的成本增量,将某种防控策略实施而导致减少的风险损失值定义为该策略的收益增量;最后,评估在未来不同年份采取退出免疫策略的成本效益率,即得出全国边境与内陆地区2017-2022年采取退出免疫策略的EBCR值,据此提出亚洲Ⅰ型口蹄疫的当前强制免疫策略可适时转换的决策建议。5.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按照目前的防控措施,即继续强制免疫,全国自2017年起,未来5年每年亚洲Ⅰ型口蹄疫引起的风险大小可以忽略不计。不论边境地区或内陆地区,在2017-2019年三年内退出免疫策略的EBCR>1,退出免疫具有可行性,且越早采取退出免疫措施,该策略的EBCR值越高。建议中国尽早退出对亚洲Ⅰ型的强制免疫策略,并采取以加强监测与扑杀结合为主的综合净化措施。本文的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点:1.完善并扩展了动物疫病风险损失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扩展的成本收益率分析法EBCR分析法。该创新方法将风险评估纳入到防控策略的成本收益分析中,提高决策结论科学性。并且,该方法从经济学的角度尝试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体系。对动物疫病防控成本评估、暴发损失评估、风险损失评估三大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是对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和动物疫病暴发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2.本研究通过交叉学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动物疫病的研究内容。现有关于动物疫病的理论研究文献中,社会科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动物疫病暴发对全球或者区域宏观经济的影响、传播风险性、防控机制的建立以及对补偿标准等,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研究成果还不多。本文结合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包括疫病发病原因、传播途径、病原特征以及流行特点,对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大小和可能造成的经济社会损失后果进行估计,从而制定适当的防控策略,是一种交叉学科研究创新。3.对我国亚洲Ⅰ型口蹄疫防控策略进行实证分析,为优化该种疫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了有力的经济理论依据,证明了 EBCR分析法具有风险预测与策略优选功能,并提出该分析方法不仅能为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评估与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和实践范例,对其他风险策略的经济学评估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万遂如[5](2017)在《发展生态养猪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略》文中提出生态养猪又称健康养猪,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包括环境生态学、动物微生态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一项系统工程。其实质就是要探索建立安全、优质、高效、无公害、符合生态文明

万遂如[6](2017)在《发展生态养猪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略》文中研究说明生态养猪又称健康养猪,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包括环境生态学、动物微生态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一项系统工程。其实质就是要探索建立安全、优质、高效、无公害、符合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要求的现代养猪生产模式。目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我国养猪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生

王薇[7](2015)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畜牧养殖数量最大的国家,畜牧业也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复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2012年5月2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规划,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新阶段。本论文在此背景下,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规划》的基本理念,研究影响我国动物疫情政府防控能力的基本要素,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防控政策、创新防控组织体系建设、防控技术推广以及促进、社会防控资源整合有着很强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本文在公共管理学、危机管理学、农业推广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下,综合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理论、脆弱性分析、动物卫生经济学理论以及系统管理理论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规划》提出的四个能力建设的基本保障,提出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的四大基础要素:法制规范、组织体制、科技支撑和条件保障。分章对此四大基本要素在我国建设的基本概况、存在的基本问题、问题引发的原因、国外的基本经验及做法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做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提升我国政府提高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能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文献探讨和实证昀方法对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与结论。首先,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其中需要改变观念,从动物卫生安全的高度看待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立法;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碎片化;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其次,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需要从专业性出发设立常规性指挥机构;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合式组织结构;以政府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再次,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需要做到接轨国际标准,加强科技支撑基础条件建设;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科技支撑沟通平台建设;注重社会需求,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评价机制;重视技术应用,科学研究与防控实践相结合。最后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需要在条件保障上重心前移,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建立多元化的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合理安排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及通过案例的实地调查和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可能在两方面具有创新:一是基本研究思路的创新性。文章突破单纯的从畜牧兽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动物疫情防控问题,而是从人类社会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管理行为如何削弱或消减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发生的风险。二是计量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本项目采用回归分析对现阶段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的基本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影响防控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对我国短期内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喜文[8](2015)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突发事件案例知识库组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人口、环境和能源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全球范围内的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突发事件的发生给人类安全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或社会影响,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为了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迫切需要实现面向突发事件快速响应的应急决策。将利益相关者理论融入到突发事件案例知识库组织中,按照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组织突发事件的基本信息与策略知识等,为突发事件的处理主体—政府提供较全面的知识服务是合适且必要的。本文首先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与编码。突发事件的种类繁多,但现有对突发事件的研究中还没有一种统一的编码方式。突发事件的编码通用模式为PPEOyxxzz,其中PPE代表是突发事件,y代表突发事件的一级分类,xx代表二级分类,zz代表三级分类。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的分类规定,将突发事件分成一级分类4个,二级分类17个,三级分类148个。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突发事件的应用研究中,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一般步骤,其步骤为利益相关者识别、分类及建立利益相关者矩阵。以药品突发事件为例,对不同环境下(包括传统媒体环境下和网络环境)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对利益相关者分成核心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潜在利益相关者三种类型。核心利益相关者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边缘利益相关者其辅助作用,随时关注潜在利益相关者,最终建立现实环境下的利益相关者矩阵。本文进一步对各个利益相关者在事件中采取的策略知识进行了总结、归纳与组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突发事件策略进行组织的原则:细粒度组织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策略,粗粒度组织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策略。最后以山西问题疫苗为例,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事件中的策略知识进行了组织,发现当作为强势的利益相关者不作为或者少作为时,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分类分级规则知识库的构建研究中,从《国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中提取突发事件属性和值域,从而建立规则的前件条件表,后件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级别和执行对应应急响应预案以及指向案例知识库中的一组案例。本文所建立的规则前件只有一种布尔运算and,这将大大提高规则推理的正确性。最后以水旱灾害为例,从分级标准中提取出30条规则,建立了水旱灾害应急响应规则知识库。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案例知识库的组织研究中,首先介绍了案例知识库的一般构建过程:案例的选择、案例知识的表示方法与表示内容、案例知识库的组织方式、案例的数据清洗、案例的入库。选择比较典型的案例,数据来源包括报纸、电视、广播台、门户网站、组织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等;案例知识表示方法选择框架表示法,其表示的内容包括顶级框架案例基本信息知识(案例编号、发生事件、发生地点、持续时间、利益相关者的基本信息及其采取的策略知识、事件经过处理后的结果及影响),子框架包括:案例特征知识、案例生命周期划分、利益相关者的基本信息、利益相关者采取策略知识、衍生事件或灾难信息。最后以2008年发生在四川省汶川的8.0级地震为例,对汶川地震案例知识进行了组织,发现涉及到利益相关者非常多,仅以中央政府及其直属部门来说,与事件有直接关系的部门就有20个左右,因此对这些部门在不同阶段采取的策略进行搜集和整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将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规则知识库和案例知识库结合在一起使用将是规则推理和案例推理两种方法的结合,用规则知识库推理出事件的响应级别,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并指向案例知识库中的一组案例,根据案例知识库的案例推理事件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可能所需策略知识。在集成规则推理和案例推理的知识服务模型研究中,将规则推理和案例推理结合在一起的优点是两种推理方法可以相互弥补对方的不足。本文首先对集成规则推理和案例推理的缘由、集成方式进行了研究,其次构建基于规则推理和案例推理的知识服务模型,该模型由规则知识库、案例知识库、推理机模块、学习机模块、可视化模块组成,最后以玉树地震为例对应用模型进行了理论验证。构建模型的目的是用规则推理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功能,使用案例推理实现策略知识服务的功能。

赵英[9](2014)在《2013年东海县牛山街道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东海县牛山街道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3年在牛山街道卫生院就诊的1 272例狂犬病暴露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牛山街道狂犬病门诊共接诊犬、猫、鼠等动物致伤者1 272例,男女比为1.37∶1;以09岁和4049岁者居多,分别占26.10%和18.08%;暴露时间以夏秋季居多(占64.54%),6月为暴露高峰(占13.13%);以犬致伤者最多(占77.52%),致伤部位以上肢最为常见(占65.17%);伤害程度以Ⅱ级暴露为主,共1 263例(占99.29%)。结论东海县牛山街道狂犬病暴露较为常见。应加强对犬类等动物管理,加大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徐琳[10](2012)在《徐州市铜山区18例狂犬病个案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居传染病之首。人主要通过犬等患病动物咬伤而感染发病。近几年我国狂犬病发病逐渐上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探讨狂犬病发病的影响因素、暴露处理和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本文作者对本区2005—2010年18例狂犬病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二、协同管理科学防治狂犬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协同管理科学防治狂犬病(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公共风险评估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案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重大动物疫情
        2.1.2 公共危机
        2.1.3 公共危机管理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风险评估理论
        2.2.2 协同理论
        2.2.3 应急管理理论
3 重大动物疫情信息处理与方法研究
    3.1 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测报体制
        3.1.1 现有动物疫情测报体系
        3.1.2 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处置流程
    3.2 重大动物疫情大数据信息防控
        3.2.1 大数据信息对重大动物疫情防控的意义
        3.2.2 大数据信息在重大动物疫情防控的应用
        3.2.3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指挥平台构建设想
    3.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大数据信息平台框架构建
        3.3.1 动物疫情信息系统的构建
        3.3.2 动物卫生监测信息统计分析
4 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公共风险评估分析
    4.1 重大动物疫情公共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1.1 重大动物疫情公共风险评估指标选取
        4.1.2 重大动物疫情公共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2 重大动物疫情公共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选定
        4.2.1 重大动物疫情公共风险排序
        4.2.2 指标体系风险后果分析
        4.2.3 测度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风险发生概率
        4.2.4 风险矩阵法评估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风险等级
    4.3 重大动物疫情公众认知与行为实证分析
        4.3.1 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4.3.2 消费者猪肉安全风险认知特征
        4.3.3 消费者对重大动物疫情风险危害的认识情况
        4.3.4 猪肉消费者风险规避行为特征
        4.3.5 猪肉消费者对疫情信息渠道关注状况
    4.4 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公众认知与消费行为实证分析
        4.4.1 计量模型的构建
        4.4.2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国际动物疫情公共风险评估体系比较
    5.1 美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经验
        5.1.1 风险分析与预防控制体系
        5.1.2 APHIS区域认可
    5.2 欧盟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体系
        5.2.1 欧盟EFSA风险评估机构
        5.2.2 EFSA风险评估机制
    5.3 加拿大动物健康风险评估体系
        5.3.1 CFIA风险评估机构概况
        5.3.2 CFIA风险评估过程
        5.3.3 综合多维方法(IMDA)背景下的动物健康风险评估
    5.4 对中国进口动物与动物产品风险评估体系的借鉴
        5.4.1 促进中国兽医监管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
        5.4.2 充分合理利用《SPS协议》
        5.4.3 建立外来动物疫病快速报告与评估系统
6 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加强公共安全治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6.2.2 提升公众决策能力,降低重大动物疫情的公共风险
        6.2.3 推行新的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机制
        6.2.4 建立权威风险评估机构
        6.2.5 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预防应对疫情风险
        6.2.6 加大重大动物疫情风险评估研究力度与人才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2)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及其矫正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文献综述
        1.3.1 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特点
        1.3.2 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特点与问题
        1.3.3 农村公共服务的供需失衡/均衡研究
        1.3.4 农村公共需求供给主体研究
        1.3.5 社会组织的特点及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1.3.6 现有研究的水平与发展趋势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创新之处
        1.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述评与核心概念界定
    2.1 相关理论述评
        2.1.1 “长尾”理论
        2.1.2 机制设计理论
        2.1.3 资源依赖理论/社会网络理论
    2.2 核心概念与模型设定
        2.2.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
        2.2.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与失衡
        2.2.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
第三章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属性及其供需失衡的特征
    3.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需求侧属性
    3.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供给侧属性
        3.2.1 服务类型视角下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供给侧属性
        3.2.2 财政支出视角下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供给侧属性
        3.2.3 社会组织视角下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供给侧属性
    3.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特征
        3.3.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空间分布特征
        3.3.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时序分布特征
        3.3.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满足成本特征
第四章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4.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需求侧整体性原因
    4.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供给侧整体性原因
        4.2.1 政府财政限制
        4.2.2 政府理性选择偏差
        4.2.3 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
        4.2.4“长尾”供给“市场”缺失
    4.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差异性原因:以农村特殊教育为例
    4.4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差异性原因:以农村特殊医疗为例
    4.5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差异化原因:以农村特殊养老为例
    4.6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差异性原因:以农村金融服务为例
    4.7 小结
第五章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程度的测算
    5.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程度的测算方法
    5.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指数的测算:以农村特殊教育为例
    5.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指数的测算:以农村特殊医疗为例
    5.4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程度的测算:以农村特殊养老为例
    5.5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程度的测算:以农村金融服务为例
    5.6 小结
第六章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矫正机制设计
    6.1 基本机制设定
        6.1.1 承诺机制设计
        6.1.2 政府监管机制
    6.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激励相容与信息效率机制
    6.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的区间设计
    6.4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格罗夫斯-克拉克矫正机制
    6.5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纳什均衡矫正机制
    6.6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动态调整机制
    6.7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需求精准匹配机制
第七章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的实践运用:“互联网+社会组织”
    7.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的网络外部性
    7.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互联网+社会组织”模式
        7.2.1 “互联网+”与网络经济的特征
        7.2.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互联网+社会组织”实践机制
    7.3 案例研究京东公益基金会互联网平台
结语 效率-公平互补的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基于模块化配置的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保障能力评估与模拟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相关概念界定及缩略词定义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模块化理论方面[4]
        1.2.2 保障能力评估方面
        1.2.3 模拟仿真方面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模块化设计和研究
        1.4.2 保障能力评估研究
        1.4.3 模拟仿真系统设计与开发
    1.5 研究思路
    1.6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块化设计
    2.1 系统论与模块化原理
        2.1.1 系统方法论
        2.1.2 模块化理论
    2.2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块化设计
        2.2.1 模块化分解
        2.2.2 模块化组合
        2.2.3 模块属性
    2.3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块化结论的数学验证
    2.4 传染病现场防控模块的配置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块化编配方案
    3.1 传染病现场防控机构分级支援保障
    3.2 传染病现场防控工作装备需求
        3.2.1 根据传染病应急处置分队编组确定装备需求
        3.2.2 根据传染病疫情特征确定装备需求
    3.3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块化编组
        3.3.1 传染病现场防控工作内容确定装备模块的种类编配
        3.3.2 传染病防控任务需求确定装备模块的数量编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保障能力评估
    4.1 综合评价方法与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评估
        4.1.1 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基本程序
        4.1.2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综合评价方法
    4.2 传染病现场防控任务完成度评估
        4.2.1 传染病现场防控任务与装备评估
        4.2.2 针对传染病现场防控任务完成度的装备评估
        4.2.3 针对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保障效能评估
    4.3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保障能力评估软件平台开发
        4.3.1 系统需求分析
        4.3.2 传染病现场防控任务完成度平台
        4.3.3 传染病现场防控任务保障效能评估平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拟仿真
    5.1 模拟仿真系统概述
        5.1.1 模拟仿真的基本概念
        5.1.2 模拟仿真的基本步骤
    5.2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拟仿真
        5.2.1 GIS与模拟仿真
        5.2.2 传染病现场防控仿真建模
        5.2.3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仿真过程的运行
    5.3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仿真系统开发
        5.3.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5.3.2 系统数据结构
        5.3.3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仿真系统实现
    5.4 基于传染病现场防控演练的仿真系统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1.1 模块化设计和研究
        6.1.2 保障能力评估研究
        6.1.3 仿真模拟系统设计与开发
    6.2 主要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三级传染病现场处置机构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体系表
    附录2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任务需求调查表
    附录3 传染源检测装备模块需求调查表
    附录4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指标重要度(权重)专家调查表
    附录5 系统实现的部分源代码
在学期间取得的成果和发表的代表性论着
个人简历
致谢

(4)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分析
        1.3.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基础
    2.1 动物卫生经济学
        2.1.1 主要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2.1.2 动物卫生经济学主要分析方法与工具
    2.2 政府管理理论
        2.2.1 动物疫病危机管理
        2.2.2 政府决策理论
    2.3 动物疫病风险分析理论
        2.3.1 动物疫病风险分析
        2.3.2 动物疫病风险评估
        2.3.3 动物疫病风险管理
    2.4 传染病动力学
        2.4.1 传染病动力学概述
        2.4.2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文献综述
    3.1 动物疫病暴发损失研究
        3.1.1 暴发影响分析
        3.1.2 暴发损失评估方法
    3.2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研究
        3.2.1 防控策略效果评估
        3.2.2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比较分析
    3.3 动物疫病风险研究
        3.3.1 动物疫病暴发风险评估
        3.3.2 动物疫病风险损失评估
    3.4 本章小结
4 国内外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实践
    4.1 国内外动物疫病疫情形势与影响
    4.2 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规则
    4.3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法规体系
    4.4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4.5 动物疫病防控计划与防控策略
        4.5.1 防控计划与防控策略的关系
        4.5.2 动物疫病防控计划调整与防控策略评估
    4.6 本章小结
5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总体构架
    5.1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制定
    5.2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方法构架
    5.3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的内容构架
    5.4 本章小结
6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方法应用
    6.1 亚洲Ⅰ型口蹄疫疫情与防控策略
        6.1.1 亚洲Ⅰ型口蹄疫疫情
        6.1.2 当前亚洲Ⅰ型口蹄疫防控策略
    6.2 防控的关键性问题、目标与策略方案
        6.2.1 防控的关键性问题
        6.2.2 防控计划目标与策略方案
    6.3 EBCR分析法评估框架与内容
    6.4 免疫策略评估指标体系
    6.5 本章小结
7 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实证研究
    7.1 数据及来源
        7.1.1 数据来源
        7.1.2 数据说明
        7.1.3 主要数据分析方法
    7.2 动物疫病免疫退出策略下的基础防控成本评估
        7.2.1 动物疫病监测调查成本
        7.2.2 年均应急储备成本
    7.3 动物疫病继续强制免疫策略下的基础防控成本评估
        7.3.1 动物疫病免疫计划实施成本
        7.3.2 动物疫病监测调查成本
    7.4 动物疫病暴发损失评估
        7.4.1 损失评估方法
        7.4.2 动物疫病损失评估指标体系
        7.4.3 历史暴发损失值评估
        7.4.4 疫点数与损失值
    7.5 动物疫病风险疫点数预测
        7.5.1 模型构建
        7.5.2 系统演化
        7.5.3 参数估计
        7.5.4 数据拟合
        7.5.5 基本再生数
        7.5.6 免疫退出后风险计算公式
        7.5.7 动物疫病风险疫点数预测结论
    7.6 不同策略下风险损失值预测
    7.7 EBCR分析法评估结果
    7.8 本章小结
8 主要研究结论、建议与启示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建议
    8.3 研究启示
        8.3.1 EBCR分析法在风险决策中的应用价值
        8.3.2 构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评估系统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5)发展生态养猪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我国发展生态养猪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养猪场的退养问题
    1.2 养猪业发展用地困难
    1.3 养猪业发展环保压力增大
    1.4 养猪生产资源紧缺导致成本升高
        1.4.1 饲料资源的紧缺
        1.4.2 员工的流动性加大
        1.4.3 优良种猪资源紧缺
        1.4.4 土地资源十分紧缺
    1.5 养猪生产效率低,缺乏竞争力
    1.6 动物疫病流行对生态养猪的威胁
2 解决问题的方略
    2.1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2.2 全面提升生态养猪的生产效率
        2.2.1 大力发展生猪种业,为生态养猪提供优质的良种猪群
        2.2.2 开发生物饲料用于生态养猪
        2.2.3 重视猪的动物福利
    2.3 统筹养殖环境的污染治理
    2.4 健全养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2.4.1 猪场选址与布局
        2.4.2 猪舍内要保证做到“三度”、保持“两干”、坚持“一通”
        2.4.3 实行“全进全出”的生产管理制度
        2.4.4 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重点搞好“三管”
        2.4.5 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中要全面做好“四定”工作
    2.5 养猪场疫病的综合防控技术
        2.5.1 预防为主,依法防控
        2.5.2 坚持做好疫病检测与疫情监测
        2.5.3 免疫预防,提高猪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2.5.4 药物保健预防,提高猪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2.6 疫病的治疗与净化
        2.6.1 发病猪只的治疗
        2.6.2 猪场疫病的净化

(6)发展生态养猪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我国发展生态养猪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养猪场的退养问题
    (二) 养猪业发展用地困难
    (三) 养猪业发展环保压力增大
    (四) 养猪生产资源紧缺导致成本升高
        1. 饲料资源的紧缺。
        2. 员工的流动性加大。
        3. 优良种猪资源紧缺。
        4. 土地资源十分紧缺。
    (五) 养猪生产效率低, 缺乏竞争力
    (六) 动物疫病流行对生态养猪的威胁
二、解决问题的方略
    (一)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 全面提升生态养猪的生产效率
        1. 大力发展生猪种业, 为生态养猪提供优质的良种猪群。
        2. 开发生物饲料用于生态养猪。
        3. 重视猪的动物福利。
    (三) 统筹养殖环境的污染治理
    (四) 健全养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1. 猪场选址与布局。
        2. 猪舍内要保证做到“三度”、保持“两干”、坚持“一通”。
        3. 实行“全进全出”的生产管理制度。
        4. 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 重点搞好“三管”。
    (五) 养猪场疫病的综合防控技术
        1. 预防为主, 依法防控。
        2. 坚持做好疫病检测与疫情监测。
        3. 免疫预防, 提高猪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4. 药物保健预防, 提高猪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六) 疫病的治疗与净化
        1. 发病猪只的治疗。
        2. 猪场疫病的净化。

(7)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危机防控能力研究
        1.2.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研究
        1.2.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研究
        1.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1.4 本文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共危机
        2.1.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
        2.1.3 危机防控能力
        2.1.4 能力建设及其基础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2.2 风险管理与脆弱性研究
        2.2.3 动物卫生经济学
        2.2.4 系统管理理论
第3章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能力建设基础及其形成
    3.1 能力基础之一:法制体系建设情况
    3.2 能力基础之二: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3.3 能力基础之三:科技研发支持情况
    3.4 能力基础之四:条件保障建设情况
    3.5 综合能力形成:应急响应实施情况
第4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1 我国动物卫生法律体系建设概况
        4.1.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规建设情况
    4.2 我国动物疫情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4.2.1 立法文本及内容自身存在的问题
        4.2.2 法律文本与实践工作存在脱节
        4.2.3 应急法律体系的操作性存在欠缺
    4.3 其他国家动物疫情防疫法律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4.3.1 美国:1+N系统化动物卫生法律体系
        4.3.2 澳大利亚:风险监控为主的动物疫情防控立法
        4.3.3 加拿大:体系健全覆盖面广的疫情防控立法
        4.3.4 欧盟:规范化、人性化的动物卫生立法体系
    4.4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的改进方向
        4.4.1 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立法碎片零散
        4.4.2 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4.4.3 改变动物疫病防控观念,做好系统规范立法
第5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制建设
    5.1 构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理论基础
        5.1.1 应急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5.1.2 公共危机组织结构的特点
    5.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现状
    5.3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问题及原因
        5.3.1 动物疫情常态应急机构尚未建立
        5.3.2 危机管理指挥联动系统尚且缺乏
        5.3.3 官方组织缺乏与社会力量的整合
        5.3.4 重大动物疫情区域合作机制缺乏
    5.4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系的改进
        5.4.1 专业性、常规性指挥机构的设立
        5.4.2 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式组织结构
        5.4.3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相协调
第6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6.1 动物疫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
        6.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6.1.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研发情况
        6.1.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运用情况
    6.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问题
        6.2.1 防控科技人力资本待遇较低、队伍不稳
        6.2.2 防控技术研究投资不足、应用水平偏低
        6.2.3 防控科研项目立项及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6.2.4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机制忽视了实践需求
        6.2.5 科研成果推广缓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6.3 制约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6.3.1 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劳动价值评价机制
        6.3.2 缺乏全面、完整、连续的经费资助机制
        6.3.3 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科技管理服务平台
        6.3.4 缺乏科技需求方主导的制度化评价机制
        6.3.5 缺乏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成果转化机制
    6.4 我国动物疫情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途径
        6.4.1 优化薪酬结构,尊重科技人才价值
        6.4.2 改善投资机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6.4.3 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管理平台建设
        6.4.4 注重社会需求,完善鉴定评价机制
        6.4.5 重视技术应用,科研与防控相结合
第7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条件保障建设
    7.1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政策概述
        7.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的历史演变
        7.1.2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基本理念的形成
    7.2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
        7.2.1 财政支持总量尚显不足
        7.2.2 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7.2.3 财政支持的持续性不够
    7.3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7.3.1 财政投入理念存在差距
        7.3.2 财政分摊机制并未健全
        7.3.3 财政支出方式过于单一
    7.4 美国和澳大利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的基本经验
        7.4.1 财政支持总量充足力度较大
        7.4.2 财政支出结构动态均衡变化
        7.4.3 多元主体共同平衡分摊费用
        7.4.4 疫病消灭计划占据较大比重
    7.5 改进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的建议
        7.5.1 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危机防控财政支持
        7.5.2 建立多元化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
        7.5.3 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
        7.5.4 合理安排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
第8章 政府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
    8.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应急响应的理论框架
    8.2 Matlab回归分析理论模型
    8.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的实证研究
    8.4 提升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的路径选择
第9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9.2 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
    9.3 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
    9.4 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
第10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10.1 防控能力建设基础的综合性研究
    10.2 防控能力基础条件的精细化研究
    10.3 防控能力建设效果的全面性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8)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突发事件案例知识库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意义
        1.2.1 学术层面的意义
        1.2.2 社会、经济层面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思路与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
        2.1.1 突发事件概念
        2.1.2 突发事件特征
        2.1.3 突发事件的分类及编码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相关知识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概念
        2.2.2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方法
        2.2.3 突发事件的利益相关者
    2.3 案例库的相关知识
        2.3.1 案例的相关概念
        2.3.2 案例库案例选择的原则
        2.3.3 案例库的组织和案例的表示方法
        2.3.4 案例推理过程
        2.3.5 案例的索引与检索
        2.3.6 案例的修改与学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突发事件知识组织
    3.1 传统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中利益相关者的识别
    3.2 网络环境下的突发事件利益相关者的识别
    3.3 药品突发事件利益相关者矩阵
    3.4 利益相关者的策略知识组织
    3.5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知识组织实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规则知识库构建
    4.1 规则一般表达式与规则库工作机制
    4.2 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规则知识
    4.3 构建突发事件分类分级规则知识库实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突发事件的案例知识库构建
    5.1 案例知识库构建过程
    5.2 案例知识库中案例的来源
    5.3 案例的表示方法与表示内容
    5.4 案例知识库的组织
    5.5 案例的数据抽取
    5.6 数据的预处理
    5.7 案例知识库构建实例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规则推理和案倒推理的应用模型构建
    6.1 规则推理与案例推理集成的缘由
    6.2 规则推理和案例推理的集成方式
    6.3 基于规则推理和案例推理的知识服务模型
    6.4 基于规则推理和案例推理的知识服务系统的方式、方法和管理策略
    6.5 模型的验证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本文的结论与主要创新
    7.2 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奖励
致谢

(9)2013年东海县牛山街道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暴露人群特征
    2.2 暴露时间分布
    2.3 暴露分级及致伤部位
    2.4 致伤动物情况
    2.5 暴露后预防接种情况
3 讨论

四、协同管理科学防治狂犬病(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公共风险评估体系研究[D]. 徐伟楠. 北京农学院, 2020(02)
  • [2]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及其矫正机制研究[D]. 罗吉. 广西大学, 2020(06)
  • [3]基于模块化配置的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保障能力评估与模拟仿真研究[D]. 赵欣.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7(01)
  • [4]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经济学评估研究[D]. 廖祺. 武汉大学, 2017(06)
  • [5]发展生态养猪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略[J]. 万遂如. 养猪, 2017(02)
  • [6]发展生态养猪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略[J]. 万遂如. 猪业观察, 2017(01)
  • [7]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D]. 王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8]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突发事件案例知识库组织研究[D]. 刘喜文. 南京大学, 2015(01)
  • [9]2013年东海县牛山街道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分析[J]. 赵英. 江苏卫生保健, 2014(05)
  • [10]徐州市铜山区18例狂犬病个案调查[J]. 徐琳. 中国校医, 2012(02)

标签:;  ;  ;  ;  ;  

狂犬病合作管理与科学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