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130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琴,Sheryl Tan,陈凤婵[1](2021)在《酮康唑洗剂用于头皮糠疹人群的研究》文中提出头皮糠疹(头皮屑)与脂溢性皮炎(SD)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础,事实上影响了30%~42%的人群。马拉色菌过度增殖是主要致病原因,而炎症及自身免疫等也参与该疾病的发生。最常用的治疗头皮屑/脂溢性皮炎抗真菌药物为酮康唑洗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酮康唑洗剂用于头皮屑的疗效、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治疗满意度情况。受访者为年龄18~50岁的头皮屑患者,过去6个月使用过酮康唑洗剂,通过在线调研的方式进行反馈。累计500例头皮屑受访者,95%、94%和95%的受访者使用酮康唑洗剂后头屑、头痒和头油得到改善,89%脱发缓解。92%社交改善,90%睡眠更好,87%反馈为有益于其职业发展。此外,使用酮康唑洗剂前后头皮屑6 d以上不复发的比例从23%增加到68%。总体满意度为94%。因此,头皮屑患者使用酮康唑洗剂症状减轻,脱发困扰和生活质量也随之改善,长期维持治疗有利于预防复发,总体治疗满意度高。
唐磊,周汛,王淑美[2](2021)在《头皮脂溢性皮炎病因及治疗研究概述》文中研究指明头皮脂溢性皮炎(Scalp seborrheic dermatitis,SSD)是发生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皮油腻、毛囊炎、鳞屑伴痒,甚则脱发。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白屑风"、"头风屑"、"头风白屑"等范畴。随着高脂高糖饮食、睡眠不规律、负性精神因素等逐渐增多,头皮脂溢性皮炎在全世界发病率逐渐升高,且趋于年轻化[2]。
蒋洪治[3](2021)在《域发喷剂敷料治疗轻中度头皮脂溢性皮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域发喷剂敷料治疗轻中度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轻中度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38例,使用域发喷剂敷料洗头发,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皮损情况及不良反应,评估总体疗效。结果:患者皮损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4周后总分由6.27±1.071降至1.97±1.740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1);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1.89%)。不良反应包括眼刺激,轻微疼痛及皮疹。结论:域发喷剂敷料治疗轻中度头皮脂溢性皮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孟胜男[4](2020)在《四妙丸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sis,SD)又称脂溢性湿疹,临床表现为红斑、丘疹、鳞屑,好发于头面、躯干等皮脂腺丰富区,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成年人的发病率为2%-5%。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暂不明确,现代研究认为与马拉色菌感染、激素水平异常、表皮屏障功能受损、免疫调节失衡等因素相关,其中对马拉色菌的研究最多,是目前最主要的发病机制。马拉色菌分泌的酯酶可分解皮脂,产生的炎症因子可引起皮肤角化异常及炎症反应,从而破坏皮肤屏障功能。本病诊断容易,短期治疗效果较好,但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是一种难治的复发性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真菌药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物理治疗包括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强脉冲光(IPL)、射频(RF)、光动力疗法(PDT)等。药物治疗手段单一,且副作用参差不齐,不适合长期使用;物理治疗的应用范围局限,治疗效果尚未明确。故寻找安全有效防治SD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研价值。中医药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历史悠久,有内服及外用中药、针刺、埋线等多种治疗方法,疗效安全可靠,副作用少,易被患者接受。脂溢性皮炎属中医“面游风”、“白屑风”范围,胃肠湿热是本病最主要的发病病机,红斑、丘疹常常是湿热流于皮肤的表现。此外,脂溢性皮炎患者还经常合并大便黏或便秘、小便黄、口臭、舌红苔黄腻、脉滑等一系列湿热内蕴的证候。我们通过临床的不断探索,发现中药四妙丸在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湿热证)时临床疗效较好。四妙丸源自《成方便读》,由二妙散加味而成,组方有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有清热利湿之功效,尤善治疗下焦湿热。应用四妙丸治疗湿热型的头皮脂溢性皮炎,不仅可使局部皮肤症状得到改善,也可以改善患者其他与“湿热”相关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减轻患者痛苦,达到“上湿下治”的目的。该研究将为探寻治疗脂溢性皮炎的新方法提供思路,对现代中医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研究目的:探索四妙丸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对其作用机理做探索性研究,为四妙丸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予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35例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口服四妙丸治疗8周,通过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皮损症状评分、中医湿热证候群评分、头皮定点皮脂率、外周血细胞炎症因子浓度及影像学资料,进行自身前后对比来进行疗效评价。研究结果:经口服中成药四妙丸治疗8周后,受试者临床皮损症状评分和中医湿热证候群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前额发际线中点、头顶百会穴皮脂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受试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受试者外周血中尿酸、肌酐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达70.97%。研究结论:中成药四妙丸可以显着改善湿热证的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皮损症状及与中医湿热相关症状;可以降低患者头皮皮脂率,减少头皮油脂溢出;降低患者外周血中IL-8因子、尿酸、肌酐水平,并提示IL-8因子、尿酸、肌酐可能是与中医“湿热”相关的客观指标。且该药物在治疗周期内安全性较高,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四妙丸是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机理可能是减少油脂分泌、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且四妙丸能显着改善患者湿热症状。
周水涵[5](2020)在《白黄苦参洗剂外洗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白黄苦参洗剂外洗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72例受试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6名患者使用白黄苦参洗剂外洗,对照组36名患者使用2%酮康唑洗剂外洗,两组均予以“除湿降脂汤”作为基础内服药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治疗后皮损及症状的改变,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统计数据并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4周后组内对比,患者红斑丘疹、鳞屑、皮损面积、瘙痒、脱发、皮脂溢出、焦虑抑郁量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的总积分较前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瘙痒、皮脂溢出、脱发症状上第4周进行组间对比,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在上述单项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3、试验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8.82%,试验组安全性高于对照组。4、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8.23%,对照组总有效率78.12%,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相当(P>0.05);试验组愈显率81.25%,对照组愈显率46.8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白黄苦参洗剂外洗与2%酮康唑洗剂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均疗效确切,疗效相当。2、白黄苦参洗剂外洗在改善头部皮脂溢出、瘙痒、脱发症状上疗效优于2%酮康唑洗剂,且无不良反应。
朱虹位[6](2019)在《大黄甘草发用洗剂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制备大黄甘草发用洗剂,观察大黄甘草发用洗剂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进一步开发出安全有效的外用制剂奠定基础。研究方法:本课题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患者入组,采取随机、开放、平行的试验方案,使用随机数字法,将72例患者分为36例治疗组和36例对照组。治疗组予大黄甘草发用洗剂外用,将酮康唑洗剂(采乐)作为对照药物,进行4周治疗及8周随访,在第0、2、4、8、12周进行观察记录,在访视节点用皮肤镜对靶皮损拍摄照片,通过观察记录2组患者斑丘疹、脂溢、瘙痒程度的治疗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所有不良事件和复发情况。研究结果:治疗组34例患者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34例患者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64.7%,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斑丘疹情况比较,在第0、2、4周时,p>0.05,差异没有有统计学意义,在第8、12周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脂溢情况比较,在第0周时,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第2周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优于治疗组,在第4周时,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第8、12周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瘙痒情况比较,在第0、2、4周时,/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8、12周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斑丘疹、瘙痒疗效评价,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脂溢疗效评价,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复发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大黄甘草发用洗剂外治能有效改善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患者的斑丘疹、脂溢、瘙痒情况,治疗4周后,与酮康唑洗剂疗效相当;大黄甘草发用洗剂在改善头部脂溢情况方面优于酮康唑洗剂。
李天浩,邹大涛,张蕾,王东,黄莺,朱虹位[7](2019)在《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头皮脂溢性皮炎是发生在头皮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学"头风白屑"、"白屑风"、"头风屑"等范畴。其主要特点是:头发多脂发亮,油腻,瘙痒,迭起白屑,脱去又生。目前西医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药物主要是抗真菌药、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等。但西医治疗易反复发作,后期疗效变差,甚至加重病情。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可发挥中医优势,且中医外治剂型丰富、方法多样,使用便捷,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通过对文献的归纳,总结近年来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的方法。
孔宇虹,姜颖娟,蔡玲玲,赵雅静,郭丽媛,肖飞,林欢儿,涂绍忠,李元文[8](2018)在《复方香柏颗粒外用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客观评价复方香柏颗粒对头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确立头部脂溢性皮炎外用药治疗的研究规范。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头部脂溢性皮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外用复方香柏颗粒;对照组外用2%酮康唑洗剂。观察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各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皮损面积、红斑、鳞屑、脂溢及瘙痒等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 <0. 05),且在鳞屑、脂溢和瘙痒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40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38例,总有效率65. 8%,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复方香柏颗粒外用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伊珍[9](2018)在《中药联合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药抑脂汤联合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87例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2%酮康唑洗剂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抑脂汤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联合组的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P<0.05。结论:中药抑脂汤联合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疗效确切。
陈煜宇,陈本华[10](2018)在《皮屑Ⅰ号洗剂在头皮脂溢性皮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皮屑Ⅰ号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及福州市第七医院门诊就诊、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80例头皮脂溢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使用中药皮屑Ⅰ号洗剂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2%酮康唑洗剂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症状积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皮损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皮损症状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0%)显着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皮屑Ⅰ号洗剂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二、2%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13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1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酮康唑洗剂用于头皮糠疹人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受访人群特征和药物使用情况 |
2.2 受访人群对头皮屑的疾病认知、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总体效果评估 |
3 讨论 |
(2)头皮脂溢性皮炎病因及治疗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医学对头皮脂溢性皮炎的病因研究 |
2 现代医学对头皮脂溢性皮炎的治疗 |
3 中医对头皮脂溢性皮炎的病因认识 |
4 中医对头皮脂溢性皮炎的治疗 |
5 小结 |
(3)域发喷剂敷料治疗轻中度头皮脂溢性皮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单词缩写 |
引言 |
第1章 综述 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及外用药物治疗进展 |
1.1 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制进展 |
1.1.1 马拉色菌 |
1.1.2 细菌 |
1.1.3 免疫缺陷或抑制学说 |
1.1.4 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 |
1.1.5 遗传因素 |
1.1.6 其他原因 |
1.2 脂溢性皮炎的外用药物治疗进展 |
1.2.1 抗真菌药 |
1.2.2 海藻芽孢杆菌产物 |
1.2.3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
1.2.4 糖皮质激素 |
1.2.5 光疗 |
1.2.6 碳酸酐酶抑制剂 |
1.2.7 甲硝唑 |
未来展望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资料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2 方法 |
2.2.1 使用方法 |
2.2.2 注意事项 |
2.3 评分标准及评价 |
2.3.1 评分标准 |
2.3.2 疗效评价 |
2.4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评分情况 |
3.2 积分变化情况 |
3.3 疗效总结 |
3.4 不良反应 |
3.5 随访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四妙丸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脂溢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 |
2 发病机制 |
2.1 微生物环境失调 |
2.2 皮脂腺分泌增多 |
2.3 激素水平异常 |
2.4 免疫调节失衡 |
2.5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
2.6 其他 |
3 治疗进展 |
3.1 药物治疗 |
3.2 物理治疗 |
3.3 植物治疗及替代疗法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脂溢性皮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
1 内治法 |
2 外治法 |
3 其他疗法 |
3.1 穴位埋线 |
3.2 梅花针 |
3.3 针刺疗法 |
3.4 中医护理 |
4 联合治疗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四妙丸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1 临床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观测指标 |
2.3 疗效判定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完成情况 |
3.2 一般临床资料 |
3.3 临床资料 |
3.4 药物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四妙丸方药讨论 |
1.1 组方探析 |
1.2 药理研究 |
1.3 四妙丸与头皮脂溢性皮炎的关系 |
2 疗效分析 |
2.1 一般临床资料 |
2.2 药物临床疗效 |
2.3 药物安全性 |
3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中医证候量表 |
附录2 治疗前后影像学资料 |
个人简历 |
(5)白黄苦参洗剂外洗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 |
3.诊断标准 |
3.1 西医诊断标准 |
3.2 中医诊断标准 |
3.3 纳入及排除、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
3.3.1 纳入标准 |
3.3.2 排除标准 |
3.3.3 剔除标准 |
3.3.4 脱落标准 |
3.3.5 中止标准 |
3.3.6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
4.研究方法 |
4.1 技术路线图 |
4.2 试验设计 |
4.2.1 样本量估算 |
4.2.2 随机 |
4.2.3 对照 |
4.2.4 盲法 |
4.2.5 患者知情同意 |
4.3 治疗方案 |
4.3.1 基础治疗 |
4.3.2 试验组治疗(白黄苦参洗剂) |
4.3.3 对照组治疗(2%酮康唑洗剂 ) |
4.3.4 注意事项 |
4.4 评价指标 |
4.4.1 观察时间及方法 |
4.4.2 基本信息记录 |
4.4.3 临床症状评分 |
4.4.4 安全性观察指标 |
4.4.5 疗效判定标准 |
4.4.6 安全性判定标准 |
4.4.7 不良反应处理方案、报告 |
4.4.8 药物不良反应处理 |
4.4.9 统计方法 |
4.4.10 质量控制 |
4.4.11 受试者的医疗与保护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入组情况 |
2.基线分析 |
2.1 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
2.2 两组受试者瘙痒、红斑丘疹、皮损面积、鳞屑、皮脂溢出、脱发、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比较 |
3.疗效评价 |
3.1 两组患者前后瘙痒组间、组内比较 |
3.2 两组患者前后鳞屑组间、组内比较 |
3.3 两组患者前后皮脂溢出组间、组内比较 |
3.4 两组患者前后皮损面积组间、组内比较 |
3.5 两组患者前后脱发情况组间、组内比较 |
3.6 两组患者前后红斑、丘疹情况组间、组内比较 |
3.7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组间、组内比较 |
3.8 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表组间、组内比较 |
3.9 治疗8周后随访 |
3.10 治疗前后总积分 |
3.11 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
3.12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立题依据 |
2.辨证选方依据 |
2.1 基础方分析 |
2.1.1 除湿降脂汤方义分析 |
2.1.2 除湿降脂汤现代药理分析 |
2.2 试验组外用药选择依据 |
2.2.1 白黄苦参洗剂选择依据 |
2.2.2 组方来源 |
2.2.3 白黄苦参洗剂现代药理研究 |
3.选用中药外治法依据 |
4.对照组 2%酮康唑洗剂选择依据 |
5. 典型病例 |
6. 治疗4周前后对比 |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分析、结论 |
第五部分 试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医对头部脂溢性皮炎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病例报告表(含知情同意书等) |
附录二: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 |
附录三: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 |
附录四:8 周后随访登记表 |
附录五: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6)大黄甘草发用洗剂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设计 |
2.2.1 研究方法 |
2.2.2 样本量计算 |
2.2.3 治疗方案 |
3 临床资料 |
3.1 诊断标准 |
3.1.1 西医诊断标准 |
3.1.2 中医诊断及证候诊断标准 |
3.2 纳入标准 |
3.3 排除标准 |
3.4 剔除与脱落标准 |
3.5 不良反应观察与分析 |
3.6 观察指标 |
3.6.1 记录项目 |
3.6.2 安全性指标 |
3.6.3 疗效指标 |
3.6.4 疗效判定 |
4 统计方法 |
5 技术路线 |
6 研究结果 |
6.1 一般临床资料 |
6.2 受试者可比性分析 |
6.2.1 两组患者性别 |
6.2.2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 |
6.2.3 两组患者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 |
6.3 治疗结果疗效分析 |
6.3.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6.3.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
6.3.3 各症状积分疗效评价 |
6.4 不良反应观察 |
6.5 皮损复发情况 |
6.5.1 两组显效及有效病例随访 |
6.5.2 两组痊愈病例随访 |
6.6 脱离病例分析 |
讨论 |
1 脂溢性皮炎的中西医研究 |
1.1 中医研究 |
1.2 西医研究 |
2 脂溢性皮炎的中医外治法 |
2.1 选择中医外治法的原因 |
2.2 选择洗剂的原因 |
3 大黄甘草汤的由来、药物组成、现代药理毒理研究 |
3.1 大黄甘草汤由来 |
3.2 大黄甘草发用洗剂的组成、方义分析、古代及现代研究 |
3.2.1 组成 |
3.2.2 方义分析 |
3.2.3 各药物古籍记载 |
3.2.4 各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
3.2.5 各药物现代毒理研究 |
4 对照组药物的选择(酮康唑洗剂) |
5 疗效分析 |
5.1 总有效率分析 |
5.2 单个症状疗效分析 |
6 皮肤镜征象分析 |
7 导师治疗脂溢性皮炎的经验浅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中医对脂溢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
1. 病名沿革 |
1.1 唐代 |
1.2 宋代 |
1.3 明代 |
1.4 清代 |
2. 病因病机 |
2.1 古代医家对脂溢性皮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2.1.1 唐代 |
2.1.2 宋代 |
2.1.3 元代 |
2.1.4 明代 |
2.1.5 清代 |
2.2 近代医家对脂溢性皮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脂溢性皮炎的中医治疗 |
3.1 古代医家治疗脂溢性皮炎经验 |
3.2 近代医家治疗脂溢性皮炎经验 |
3.2.1 中药内治 |
3.2.2 中药外治 |
3.2.3 其他治疗 |
3.2.4 内外合治 |
参考文献 |
西医对脂溢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
1. 病因病机 |
1.1 与马拉色菌的关系 |
1.2 与免疫的关系 |
1.3 与微量元素锌、硒的关系 |
1.4 与皮脂溢出、激素水平关系 |
1.5 与胃肠道微生态关系 |
1.6 与神经、精神因素关系 |
1.7 其他因素 |
2. 治疗方法 |
2.1 生活调理 |
2.2 药物治疗 |
2.2.1 抗真菌药物 |
2.2.2 糖皮质激素 |
2.2.3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
2.2.4 非甾体类抗炎药 |
2.2.5 维A酸类药物 |
2.2.6 抗雄激素制剂 |
2.2.7 其他药物 |
2.3 物理、化学疗法 |
2.3.1 光动力疗法 |
2.3.2 强脉冲光 |
2.3.3 窄谱中波紫外线 |
2.3.4 红蓝光 |
2.3.5 射频 |
2.3.6 二氧化碳激光 |
2.4 其他治疗 |
2.4.1 蓝科肤宁 |
2.4.2 胶原帖敷料 |
2.4.3 臭氧水疗 |
2.4.4 其他 |
2.4.5 联合治疗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件1: 随机数字表 |
附件2: 知情同意书 |
附件3: CRT表 患者情况记录表 |
(7)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外用药物治疗 |
1.1 中药煎液 |
1.2 中药药粉 |
1.3 中药酊剂 |
1.4 中药搽剂 |
1.5 中药软膏 |
2 其他疗法 |
2.1 中药溻法 |
2.2 穴位埋线 |
2.3 针刺加梅花针 |
3 小结 |
(8)复方香柏颗粒外用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
1.6 治疗方法 |
1.7 观察指标 |
1.8 疗效判定标准 |
1.8.1 皮损症状指标疗效判断 |
1.8.2 综合疗效评价 |
1.9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治疗前后各症状评分比较 |
2.2 2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疗效比较 |
2.3 综合疗效分析 |
2.4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9)中药联合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1] |
1.3 排除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4.1 对照组 |
1.4.2 联合组 |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10)皮屑Ⅰ号洗剂在头皮脂溢性皮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症状积分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3 讨论 |
四、2%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13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酮康唑洗剂用于头皮糠疹人群的研究[J]. 张琴,Sheryl Tan,陈凤婵. 中国医药指南, 2021(35)
- [2]头皮脂溢性皮炎病因及治疗研究概述[J]. 唐磊,周汛,王淑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06)
- [3]域发喷剂敷料治疗轻中度头皮脂溢性皮炎的疗效观察[D]. 蒋洪治. 吉林大学, 2021(01)
- [4]四妙丸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研究[D]. 孟胜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白黄苦参洗剂外洗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周水涵.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大黄甘草发用洗剂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湿热证)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观察[D]. 朱虹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头皮脂溢性皮炎中医外治进展[J]. 李天浩,邹大涛,张蕾,王东,黄莺,朱虹位.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02)
- [8]复方香柏颗粒外用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的研究[J]. 孔宇虹,姜颖娟,蔡玲玲,赵雅静,郭丽媛,肖飞,林欢儿,涂绍忠,李元文. 世界中医药, 2018(11)
- [9]中药联合酮康唑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伊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08)
- [10]皮屑Ⅰ号洗剂在头皮脂溢性皮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 陈煜宇,陈本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