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

一、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彭思琦[1](2021)在《穴位贴磁预防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便秘的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穴位贴磁预防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便秘的效果,通过观察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术后每分钟肠鸣音次数、便秘症状积分等来评价其效果,为穴位贴磁在预防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便秘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9年9月-2020年12月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后路腰椎间融合术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严格遵循纳入及排除标准,将88例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穴位贴磁组及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执行骨科常规护理,穴位贴磁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天枢、足三里(双)、上巨虚(双)、中脘、气海、支沟(双)进行穴位贴磁,于术前1d开始治疗(术日不进行干预),每日8:00、17:00各一次,每次贴敷1h,干预至术后第6d,共治疗7d。研究过程中脱落10例,最终纳入78例,穴位贴磁组40例,对照组38例。收集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前、术后第2d、3d、4d、5d、6d收集两组患者肠鸣音次数;术前、术后第3d、第6d收集两组患者便秘症状总积分。结果1.基线资料对比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在性别、主要照顾者、手术节段、民族、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医保、疾病诊断、病程、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年龄、术前肠鸣音次数、术前便秘症状总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对比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穴位贴磁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2.51±1.58h)早于对照组(36.21±2.35h)。3.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对比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的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穴位贴磁组首次肛门排便时间(55.46±2.44h)早于对照组(83.03±5.60h)。4.术后第2d、3d、4d、5d、6d肠鸣音次数对比术后第2d、3d、4d、5d、6d穴位贴磁组和对照组的肠鸣音次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磁组肠鸣音次数高于对照组。5.便秘症状总积分及各项目积分对比术后第3d、术后第6d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的便秘症状总积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穴位贴磁组便秘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第3d、第6d穴位贴磁组和对照组的腹胀积分、排便频率积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磁组腹胀积分、排便频率积分低于对照组。结论1.穴位贴磁可以提前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2.穴位贴磁可以加快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患者肠鸣音的恢复,促进患者胃肠蠕动。3.穴位贴磁可以降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患者便秘症状总积分,改善患者腹胀、排便频率低等症状。

陈竞轩[2](2021)在《前路骨化物整块切除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随机对照研究:阶段性结果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由后纵韧带异位骨化引起的,可产生相应节段脊髓受压的临床表现。虽然OPLL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密切相关,但目前其准确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以先采取保守治疗,而已经产生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应考虑进行外科手术的干预。多项研究表明,骨化物的大小、形态以及压迫的节段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影响较大。手术是缓解OPLL导致的脊髓压迫唯一有效的方法,主要分为前路和后路两种术式,前者为直接减压,预期疗效肯定,但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手术风险较大,术中脊髓损伤、术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后者为间接减压,操作相对简单、手术风险较低,但存在减压不理想、骨化物后期进展可能导致脊髓再次受压,以及手术创伤大等不足。大多数学者认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获得预期的神经功能改善,并且远期临床疗效未发现明显差别。但是当骨化物压迫≥3个节段时,外科医生更倾向于选择后路手术治疗。为了更好的从前方解除脊髓压迫,避免因蚕食法减压导致脊髓损伤加重,课题组设计了颈椎前路骨化物整块切除(anterior cervical ossified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en bloc resection,ACOE)的术式,近年来治疗百余例患者取得优良疗效。为了更加科学地评价该术式的临床疗效,阐明其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的疗效区别,我们设计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收集40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实施前路骨化物整块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osterior total laminectomy and fusion with bone graft and internal fixation,PTLF)。对所有入组患者基本资料、功能评分、手术过程、疗效、并发症和不良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和数据归档,最后通过统计学分析描述两种术式的疗效区别,证实ACOE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定两种不同术式的指征。该方案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2017SL015)。研究目的开展单中心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前路骨化物整块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OE)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TLF)的比较来研讨ACOE技术治疗OPLL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其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的初步疗效的差别,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方法根据我科收治患者的实际情况,按照既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预估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入组的OPLL患者40例左右。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填写病例报告表后,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患者分入ACOE手术组和PTLF手术组,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师主刀完成。经过随访观察,主要对患者的基本流行病学资料、围手术期相关参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X线检查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p值<0.05定义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共有40例患者纳入该项临床研究,其中22例行ACOE手术治疗,18例行PTLF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流行病学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定期随访。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ACOE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PTLF组(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改善率、术后VAS评分及降低值、术后NDI指数及改善值、术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及改善值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颈椎前凸角ACOE组要明显优于PTLF组(p<0.05),而术后SVA则是PTLF组更高(p<0.05),术后颈椎活动度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两组均未出现脊髓或神经损伤,术后总并发症及各种类型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术后临床疗效。ACOE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各评价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ACOE术后能获得更好的颈椎前凸角的纠正和维持,PTLF组术后SVA值更高,而两组之间在术后颈椎活动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ACOE术后患者可以获得理想的神经功能改善,术中及术后的安全性可靠,是前路手术治疗OPLL的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式。术后骨化物是否会出现复发或者其他节段骨化物进展,并出现新的神经功能减退,仍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秦德芳,李丽,张泽舜,展洪星,霍泳林,赵敏清,马丁,刘军[3](2021)在《补阳还五汤加快椎管内肿瘤术后功能恢复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收治的椎管内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手术加常规疗法,试验组于术前1日开始口服补阳还五汤,疗程为10日。术前及术后10日进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疗效,术前及术后第1、3、5、7、10日检测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水平。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脑脊液漏例数。结果与本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第1、3、5、7、10日血浆CRP水平升高(P<0.001,P<0.05);试验组术后第3、5、7、10日血浆NSE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第5、7、10日血浆NSE水平降低(P<0.05);两组术后ASIA评分均明显提高(P<0.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住院天数、脑脊液漏数量减少(P<0.05),术后ASIA差值、JOA总有效率升高(P<0.001,P<0.05),术后第 1、3、5、7、10 日 CRP 水平降低(P<0.01,P<0.05),术后第 3、7、10 日NSE水平降低(P<0.01,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在改善椎管内肿瘤术后症状、加快神经康复、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效果明显。

李一鹏[4](2021)在《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失血分析和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K线对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在单侧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失血及隐性失血量的意义目的:K线(K-line)是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连接从C2到C7椎管前后径的中点一条虚拟的直线。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的后纵韧带峰值超过K线(称为K线[-]),与骨化的后纵韧带未超过K线(称为K线[+])的患者相比,他们一般在椎板成形术后不能得到充分的减压。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中K线的位置对行后路单侧开门椎板成形术术中出血及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科行单侧开门椎板成形术的10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被分成两组,分别为K线(+)组或K线(-)组。评估参数包括两个方面,围手术期参数包括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术中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并发症;放射学参数包括骨化灶椎管占位率和C2-7Cobb角度。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评估。结果:统计分析K线(+)组和K线(-)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OPLL分类、用药史、C2-7Cobb角、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并发症方面差异。K线(-)组骨化灶占位率(49.5±15.3%)显着高于K线(+)组(42.3±10.1%),P=0.006;K线(-)组术中出血量(286±110.5m L)也是明显高于K线(+)组(205.5±98.3ml),P=0.003。K线(-)组隐性失血量(295.5±112.6m L)高于K线(+)组(265.6±103.8m 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小结:颈椎后路单侧开门椎板成形术术中及隐性失血量可通过K线与骨赘的空间关系进行预测。这种关系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指标,可以帮助脊柱外科医生为OPLL患者制定合适的手术策略。第二部分选择不同开门侧的单开门手术治疗侧方型颈椎OPLL的失血量及其临床效果研究目的: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是治疗OPLL的常见术式,一般认为是从症状重或压迫严重的一侧作为开门侧。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选择压迫严重侧开门及压迫较轻侧开门治疗侧方型OPLL患者时,对手术疗效及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单侧开门手术59例,压迫严重侧开门手术30例(对照组),压迫较轻侧开门手术29例(实验组)。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我们对比两组的一般情况,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并计算术中失血量、隐形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对比手术时间,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和术后改善率,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椎管扩大率,脊髓横断面面积(spinal cord area,SCA),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C2-7Cobb角变化,以及神经障碍并发症,如感染,硬脊膜破裂,轴性症状,颈5神经根麻痹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中总失血量(380.5±100.5ml)明显少于对照组(450.8±120.9ml),P=0.019,实验组术中失血量(120.5±80.5 ml)明显少于对照组(175.0±90.3 ml),P=0.018,两组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手术时间(90.5±30.5min)短于对照组(110.0±45.8min),P=0.060,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SCA高于对照组,P<0.001。术中硬膜破裂(1例)实验组少于对照组(2例),轴性疼痛及C5神经根麻痹每组各1例,无统计学意义。到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JOA改善率、VAS评分、NDI指数、颈椎ROM、C2-7Cobb角变化、SCA、椎管扩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小结:压迫较轻侧开门减压治疗OPLL是可行的。该术式和常规开门是同样的操作技术,但是围手术期失血量明显减少,在改善脊髓受压上有优势,术后能够得到相同的临床效果,虽然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其均值少于常规术式,可能与样本量大小有关。第三部分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与椎板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曲度变直的颈椎OPLL的失血比较及临床效果研究目的:比较应用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posterior single–door laminoplasty)与椎板切除融合内固定术(laminectomy with lateral mass screw fixation)手术治疗颈椎曲度变直和(或)K线阴性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失血分析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科就诊,诊断为颈椎OPLL且达到入选标准的患者共59例。依照术式不同,分为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组(单开门组,n=28)和椎板切除融合内固定组(椎板切除组,n=31),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收集术前、术后Hb及Hct,计算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JOA评分、JOA改善率、颈椎活动度(ROM)、VAS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C2-7Cobb角、颈椎矢状面垂直轴(SVA)及颈椎曲度指数(CCI),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门组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椎板减压融合组。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JOA改善率、VAS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开门组VAS评分、NDI指数和轴向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椎板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椎ROM对比差异明显,单开门组优于椎板切除组。单开门组颈椎前凸显着降低,椎板切除组颈椎前凸显着升高,单开门组SVA显着升高,椎板切除组保持不变。末次随访时,单开门组CCI明显低于椎板切除组,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神经改善率无显着差异,但与椎板切除组相比,单开门组术后颈椎后凸发生率和颈椎后凸变化率明显高于椎板切除组。小结:针对颈椎曲度变直和(或)K线阴性的颈椎OPLL患者,两种术式术后症状缓解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与椎板切除内固定相比,单开门术式围手术期失血更少、轴向疼痛较少、颈部活动度保留更多。但是在维持颈椎曲度上较差。

刘丹,江凤,张柯[5](2020)在《护理干预对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的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对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实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80例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有效性、引流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引流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患者,能够提升护理有效性,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

杨志[6](2020)在《活血壮腰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疼痛短期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评估活血壮腰汤在腰椎融合术后疼痛及改善腰椎功能上的疗效,探讨口服活血壮腰汤在腰椎融合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患于我院骨科行单节段后入路腰椎融合手术治疗患者共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及治疗组(n=31)。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口服活血壮腰汤治疗。在术前、术后3天、术后7天、术后14天这4个观察节点进行随访,分别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两个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对所得数据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随访治疗中,其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对照组与治疗组按规定完成课题研究例数分别为31例和2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SA分级、手术节段、手术时长、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疼痛改善情况(VAS评分):两组患者,术后3天、术后7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天两组的VAS评分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提示分组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2、功能改善情况:对比对应观察节点两组组间ODI评分差异,发现在两组在各观察节点ODI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提示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治疗时,两组时间与分组不存在交互效应。3、总疗效对比: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末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1%,96.6%。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的疗效评定对比,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血壮腰汤在腰椎融合术后应用中,可以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缩短腰椎融合术后疼痛时间,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在术后早期腰椎功能的改善上作用有限。基于其针对疼痛缓解的积极作用,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董春科[7](2020)在《经鼻内镜和经口咽前路松解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难复性寰枢椎脱位(Ir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IAAD)是随着病程的延长,寰枢关节周围韧带、关节囊等、肌肉瘢痕挛缩导致患者经过严格的颅骨牵引(即使在全身麻醉下)也不能复位的一类寰枢椎脱位。一直以来,IAAD是外科手术治疗的热点和难点。过去,经口咽入路(Transoral approach,TOA)前路齿状突切除能够对脊髓腹侧进行直接减压,而被认为是治疗IAAD的标准术式。然而此入路通常伴随口咽部感染、腭咽功能障碍、吞咽困难、气管切开等严重并发症,而且由于齿状突位置深在,减压时容易引起脑脊液漏和脊髓损伤。随后,国内外学者提出采用前路松解联合内固定方式治疗IAAD,此方式创伤不大、出血少,通过松解后使得寰枢关节复位而解除脊髓压迫,预防鹅颈畸形出现。虽然减少了脑脊液漏的发生,但其仍然避免不了经口咽途径带来的术后并发症。2005年,随着Kassam等首次采用经鼻内镜入路(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EEA)行齿状突切除手术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表明,此方式能够降低口咽感染发生率、减少术后气管切开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术后恢复经口饮食等。然而,有研究表明,EEA入路下术中与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要显着高于TOA入路,这可能与EEA下齿状突切除技术的学习曲线长相关,而且在内镜下行硬膜修补术是相对困难的。我们认为,EEA入路下行前路寰枢椎松解是可行的。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EEA下前路松解联合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治疗IAAD,并与TOA前路松解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方式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以期提出一种更加合理的手术方式。第一部分经鼻内镜和经口咽前路松解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经鼻内镜前路松解联合后路融合固定和经口咽前路松懈联合后路融合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35例I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一期前路松解联合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根据前路松解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EA组和TOA组。采用JOA 17分评分法和ASIA神经损伤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测量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ADI、SAC、CMA评估两组患者复位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恢复经口饮食时间、并发症。结果:35例患者(TOA组18例,EEA组17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6.4个月(21~60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EA组平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多于TO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分别为27.94±16.70和4.39±2.55天,均多于EEA组的18.76±7.5和1.22±1.04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OA组气管拔管时间和恢复正常口服饮食时间分别为4.07±2.46和5.98±2.66天,多于EEA组的1.07±0.92和1.73±0.9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解剖复位和临床神经功能恢复,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JOA评分、ADI、SAC、CM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A前路松解和TOA前路松解治疗IAAD,均能获得满意的复位和神经功能改善;与TOA入路相比,EEA入路具有创伤小、术后气管拔管早、住院/重症监护时间短等优势。第二部分经鼻内镜前路松解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影像学测量研究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松解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并比较不同颈椎角度下经鼻内镜暴露范围的下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骨科二部收治的30例于我院放射科行颈椎中立位、过伸位、过屈位颈椎+颅底三维CT重建扫描的IAAD患者。测量患者硬腭长度(LHP)、鼻骨最低点和前鼻棘的距离(LNA)。分别测量在三种颈椎角度下NPL线同颈椎前缘交点至HPL的距离DNPLC、NAxL线同颈椎前缘交点至HPL的距离DNAxLC、RPL线同颈椎前缘交点至HPL的距离DRPLC、寰枢椎侧块关节至HPL的距离DLMHP。将患者分为颅底凹陷组和非颅底凹陷组,探讨其对显露范围的影响。结果:不同颈椎角度下所预测的EEA显露下限值DNPLC、DNAxLC、DRPLC均大于DLMH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EEA下行前路松解是可行的。不同颈椎体位下DNPLC、DNAxLC、DRPLC、DLMH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颈椎角度对EEA显露下限范围影响不大。三种颈椎角度下BI组患者DLMHP值均小于NBI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EA显露下限受到LNA、LHP长度和∠NAH大小的影响,并且与LHP和∠NAH的大小呈负相关,和LNA大小呈正相关。结论:经解剖学测量,EEA下前路松解是可行的,且不受颈椎角度的影响。对于合并颅底凹陷的患者,EEA下前路松解要更容易到达寰枢侧块椎间隙。第三部分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目的:通过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性,为临床中医医师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循证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 Data)、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月1日,检索对象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文献,使用Revman 5.3和Stata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刷选及数据提取。研究数据包括:JOA评分、总有效率、痊愈率、ASIA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分等。结果: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文献共19篇,共计1266例患者,均为中文文献。治疗组均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常规,对照组均为西医治疗常规。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JOA评分、ASIA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分指标中补阳还五汤联系西医治疗常规组均优于西医治疗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疗效显着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改善残留神经的症状,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朱美达[8](2020)在《腰椎手术脑脊液漏危险因素分析及超声骨刀应用价值初探》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腰椎后路手术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并探究超声骨刀在腰椎手术中对脑脊液漏的影响。方法:(1)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腰椎手术的患者共845例。以是否发生脑脊液渗漏分为渗漏组(67例)和无渗漏组(778例),观察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手术时间、病程、减压节段等17项指标与脑脊液漏发生的相关性;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赋值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出发生脑脊液渗漏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2)回顾性研究超声骨刀腰椎手术应用中对脑脊液漏的影响。根据是否应用超声骨刀减压,采用1:1配对原则将300例患者分为超声骨刀治疗组(150例)及对照组(150例),观察两组患者脑脊液漏发生率及相关指标。结果:(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显示,在本研究的845例腰椎手术患者中,共有67例发生脑脊液渗漏,发生率7.9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病程、疾病类型、手术类型、硬膜黏连、减压方式、减压节段此9项因素对脑脊液渗漏发生的影响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体重指数、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手术时间、既往外伤及创伤性治疗、植入内固器、植入融合器,此8项指标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疾病类型中的椎管狭窄、疾病类型中的退变侧弯、手术类型中的翻修手术、硬膜黏连、多节段减压是造成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OR>1,P<0.05);病程、减压方式中的超声骨刀减压是发生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保护因素(OR<1,P<0.05)。(3)超声骨刀减压术的回顾性研究显示,超声骨刀治疗组150例患者中共有8例发生脑脊液渗漏,发生率为5.33%,对照组150例患者中共有21例发生脑脊液渗漏,发生率为14.00%,超声骨刀治疗组手术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总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超声骨刀治疗组TNF-a、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通过对腰椎手术脑脊液漏危险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硬膜黏连、翻修手术、椎管狭窄、退变侧弯、多节段减压为腰椎手术脑脊液漏危险因素;超声骨刀减压、病程<1年为腰椎手术发生脑脊液漏的保护因素。(2)回顾性研究提示超声骨刀减压治疗能够减少脊椎手术脑脊液漏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及控制炎性反应,可更好的改善患者术后状态和预后。

曹传双[9](2020)在《ERAS理念下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围术期》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下临床护理路径对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及术后疼痛的影响,并讨论ERAS理念下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1日~2018年7月31日及2019年1月1日~2019年7月31日在济南市某二级甲等医院因腰椎管狭窄症拟行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共100例,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路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按照ERAS理念下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并记录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围手术期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两组的差异。研究结果1.ERAS理念下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够促进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腰椎功能的恢复。入院当天,两组患者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干预组患者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ERAS理念下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对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具有更明显的效果。入院当天,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天,干预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较对照组围手术期术后尿潴留及泌尿道感染、腹胀、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脊液漏、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ERAS理念下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够缩短患者围手术期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ERAS理念下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管狭窄症症行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ERAS理念下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规范化应用,能够促进患者术后腰椎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围手术期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研究。

鲁青,马红梅[10](2019)在《综合护理干预在氟骨症术后护理应用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氟骨症术后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氟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按照奇偶顺序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例氟骨症患者。对照组氟骨症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氟骨症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氟骨症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氟骨症患者的总体活质量评分以及各具体指标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显着提高(P<0.05),护理后试验组氟骨症患者总体活质量评分为(76.32±7.46),对照组总生活质量评分为(64.54±6.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氟骨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70.0%,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表明在氟骨症术后护理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二、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穴位贴磁预防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便秘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腰椎退行性疾病与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
        2.2 现代医学对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便秘的认识
        2.3 中医学对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便秘的认识
        2.4 磁疗法的临床应用
    3 穴位贴磁作为干预方法的依据
    4 选穴依据
    5 研究假说
    6 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脱落、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随机分组
        2.3 干预方法
    3 评价指标
        3.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情况
        3.2 观察指标
        3.3 安全性观测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5 质量控制
        5.1 操作人员规范化培训
        5.2 严格计算机随机化分组
        5.3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
    6 伦理考虑
    7 技术路线图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讨论
    1 研究结果
        1.1 研究完成情况
        1.2 术前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对比
        1.3 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评价指标对比
    2 讨论
        2.1 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及安全性分析
        2.2 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对比分析
        2.3 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对比分析
        2.4 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肠鸣音次数对比分析
        2.5 穴位贴磁组与对照组术后便秘症状总积分及各个条目对比分析
        2.6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便秘的中医护理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前路骨化物整块切除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随机对照研究:阶段性结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研究资料和方法
二、数据分析
三、典型病例介绍
四、讨论
五、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主要特点及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4)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失血分析和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K线对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在单侧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失血及隐性失血量的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选择不同开门侧的单开门手术治疗侧方型颈椎OPLL的失血量及其临床效果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与椎板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曲度变直的颈椎OPLL的失血比较及临床效果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护理干预对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护理的有效性、引流时间对比
    2.2 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对比
3 讨 论

(6)活血壮腰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疼痛短期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部分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中医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手术指征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及处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方案设计
    4 观察节点及观察指标
        4.1 常规指标
        4.2 疼痛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4.3 功能指标-腰痛障碍评分
    5 疗效评定标准
    6 不良事件记录
    7 病例收集及统计方法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1 病例随访情况
    2 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
        2.1 一般资料对比
        2.2 两组手术相关资料对比
    3 主要观察指标比较情况
        3.1 两组VAS评分对比统计分析
        3.2 针对VAS评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3 两组患者ODI评分统计分析
        3.4 针对ODI评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4 疗效评定情况
    5 不良反应登记情况及额外镇痛药物应用登记情况
第三章 讨论
    1 腰椎融合术的治疗机理、手术类型的历史演变
    2 腰椎融合术后疼痛的诊治
        2.1 中医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疼痛诊治
        2.2 西医对腰椎融合术后疼痛诊治
    3 活血壮腰汤的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4 活血壮腰汤在腰椎融合术后疼痛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经鼻内镜和经口咽前路松解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综述一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前路手术的研究进展
    1. 寰枢椎脱位的常见分型方法
    2. 经口咽前路手术
        2.1 标准经口咽入路
        2.2 扩大经口咽入路
        2.3 经口咽前路松解
        2.4 内镜辅助下经口咽入路
        2.5 经口咽前路内固定术
    3. 经鼻内镜前路手术
        3.1 经鼻内镜前路松解
        3.2 经鼻内镜入路的解剖学限制
        3.3 经口咽和经鼻内镜显露范围比较
        3.4 经口咽和经鼻内镜术后并发症比较
    4. 经颈入路
        4.1 高位颈前咽后入路
        4.2 内镜辅助下经颈前入路
    5.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经鼻内镜下颅颈交界区手术的研究进展
    1. EEA手术发展历程
    2. EEA至颅颈交界区重要解剖学标志
        2.1 中鼻甲和后鼻孔
        2.2 咽鼓管及咽鼓管咽口
        2.3 鼻咽粘膜
    3. EEA入路解剖学限制
        3.1 Nasopalatine line,NPL线
        3.2 Naso-axial line,NAxL线
        3.3 Rhinopalatine line,RPL线
    4. EEA入路至颅颈交界区的临床运用
    5. EEA入路至颅颈交界区手术面临的问题
        5.1 镜下止血
        5.2 硬膜修补
        5.3 学习曲线
        5.4 稳定性重建
    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经鼻内镜和经口咽前路松解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对比研究
    前言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操作
        1.3 术后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围手术期结果
        2.3 神经功能改善
        2.4 影像学结果
        2.5 典型病例
    3. 讨论
        3.1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形成机制及定义
        3.2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治疗策略
        3.3 EEA和TOA松解治疗IAAD效果对比
        3.4 IAAD前路松解后稳定性重建
        3.5 本研究局限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经鼻内镜前路松解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影像学测量研究
    前言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在不同颈椎体位下预测EEA显露下限结果以及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和HPL线的距离
        2.2 三种颈椎体位下颅底凹陷和非颅底凹陷DLMHP比较
        2.3 LHP、LNA和∠NAH对EEA显露下限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数据库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评价与数据提取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4 敏感性分析
        2.5 发表偏倚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腰椎手术脑脊液漏危险因素分析及超声骨刀应用价值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基本资料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研究方法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3.2 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3.3 回顾性研究中超声骨刀治疗组与对照组脑脊液漏发生率及各项预后指标对比
4 讨论
    4.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4.2 脑脊液渗漏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分析
    4.3 超声针刀治疗的回顾性研究结果分析
    4.4 脑脊液渗漏的处理方法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ERAS理念下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围术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建立研究课题小组
        2.2.2 ERAS理念下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和审核
        2.2.3 ERAS理念下临床护理路径实践培训和考核
        2.2.4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2.2.5 技术路线图
    2.3 研究工具
        2.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2.3.2 JOA腰椎功能评分量表
        2.3.3 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
        2.3.4 并发症观察指标
        2.3.5 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2.4 资料收集
    2.5 质量控制
    2.6 观察指标
    2.7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3.1.1 干预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3.1.2 专家积极系数
        3.1.3 专家权威系数(Cr)
        3.1.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3.1.5 专家咨询结果
    3.2 干预组和对照组JOA腰椎功能评分比较
    3.3 干预组和对照组VAS评分比较
    3.4 干预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5 干预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3.6 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4.2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及术后疼痛差异的比较
    4.3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4.3.1 脑脊液漏
        4.3.2 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
        4.3.3 腹胀
        4.3.4 下肢静脉血栓
        4.3.5 伤口感染
        4.3.6 肺部感染
    4.4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比较
    4.5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差异比较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本研究创新性及局限性自我评价
    6.1 本研究的创新性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手术围手术期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10)综合护理干预在氟骨症术后护理应用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穴位贴磁预防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便秘的效果观察[D]. 彭思琦.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前路骨化物整块切除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随机对照研究:阶段性结果报告[D]. 陈竞轩.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3]补阳还五汤加快椎管内肿瘤术后功能恢复随机对照研究[J]. 秦德芳,李丽,张泽舜,展洪星,霍泳林,赵敏清,马丁,刘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09)
  • [4]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失血分析和临床疗效研究[D]. 李一鹏.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护理干预对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的效果[J]. 刘丹,江凤,张柯.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24)
  • [6]活血壮腰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疼痛短期临床观察[D]. 杨志.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经鼻内镜和经口咽前路松解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对比研究[D]. 董春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腰椎手术脑脊液漏危险因素分析及超声骨刀应用价值初探[D]. 朱美达.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9]ERAS理念下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围术期[D]. 曹传双. 滨州医学院, 2020
  • [10]综合护理干预在氟骨症术后护理应用的效果分析[J]. 鲁青,马红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04)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