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机组控制策略分析

超临界机组控制策略分析

一、超临界机组控制策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唐植烟[1](2021)在《超临界机组建模及其灵活性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发电技术的蓬勃发展,超临界机组以其运行成本低且效益高的特点成为我国火力发电的主力机组。机组参数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苛刻的控制要求,传统的控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求,先进控制算法的引入是大势所趋。除机组的内在需求以外,近年来,我国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持续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新能源消纳问题显着。基于此,火电机组通过其灵活运行协助电网调峰、调频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上述电力系统内在需求和外在背景下,亟需寻找更好的火电机组运行建模方案和控制技术,为实现其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基础。首先,针对超临界机组的建模问题,提出一种融合了机理分析和基于数据驱动智能辨识算法的灰箱建模方法。基于合理的简化和假设,通过对机组运行过程中质量、能量转化关系等的分析,建立其简化非线性模型;根据机组典型工况下的稳态数据,结合回归分析得到其稳态参数;选取机组实际运行数据,采用免疫遗传算法(IGA)对模型中未知动态参数进行辨识。该方法可有效处理机组复杂特性,提高建模精度。基于1000MW超临界机组运行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验证以表明所提出建模方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其次,面向超临界机组在大范围工况下的灵活性运行控制优化问题,建立典型运行工况下的模型集,为后续控制器的设计奠定基础。根据机组运行机理和实际运行数据选取典型工况点;采用小偏差线性化方法将超临界机组非线性模型在典型工况点线性化得到多工况下的线性模型集,并在机组满负荷稳态工况下进行开环阶跃扰动实验以验证线性化前后模型的精度差异;为进一步服务于后续预测控制器的设计,将所得线性模型集中的各子模型进行离散化和模型转换以形成CARIMA模型集。最后,构建适应超临界机组灵活运行的工况自适应广义预测控制(AGPC)策略。基于所建立的CARIMA模型集,设计针对不同工况的局部广义预测控制(GPC)控制器;根据机组的实际运行数据求取CARIMA模型集中不同模型所属工况对应的负荷范围中心和宽度。通过一定的规则计算各个时刻的局部GPC控制输出加权,得到AGPC的全局控制律以实现其控制过程的工况自适应。通过仿真实验进行AGPC的跟踪性能和抗扰动能力测试以验证其性能优势及在提高机组运行灵活性方面的潜力。

熊剑[2](2021)在《超临界机组的灵活性运行建模与先进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例不断提高,导致超临界火电机组的运行目标从追求高效节能转变为注重提升机组的灵活性、机组深度调峰及快速升降负荷能力。为提升火电灵活性,一种可行的方法是设计先进控制算法,而控制算法发挥性能的前提是精确、简洁的数学模型。所以对超临界机组进行建模和控制策略两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协调控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建立高精度模型的基础上,为其设计先进的控制算法,以提升机组运行灵活性。在建模部分,模型结构上,将T-S模糊增量模型输出表达式与模糊神经网络的结论部分相结合,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模糊神经网络结构,该结构中局部线性模型的精度大大提升。参数训练上,先利用改进的核k-means++算法对前提部分参数进行训练。该算法采用谢尔贝尼指数法初始化模糊规则个数,消除了传统人工选取规则数的局限性。且使用核空间距离代替传统的欧几里得距离,得到了更佳的聚类中心和半径参数。然后采用有监督自适应梯度下降法对结论网络参数进行初始优化,再用人工免疫粒子群算法对进行二次优化。在控制策略部分,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层的分层递阶控制结构,其中上层是无静差非线性约束广义预测控制器,计算得到最优控制序列。下层是L1自适应控制器,通过估计不确定性、实现最优轨迹跟踪。控制器设定值优化方面,使用一种柔化因子自适应调整的设定值柔化操作,来进一步改善控制性能。最后,在前述由现场数据驱动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对控制算法进行测试。单输出改变实验、灵活性运行对比实验及抗干扰等多项实验中都实现良好的跟踪,其中最大负荷爬坡率达到额定负荷的6%每分钟,且控制量没有较大波动。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控制器可以在保证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使机组达到灵活性运行的要求。

杨伟明[3](2021)在《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耦合飞轮储能调频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电力行业快速发展,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逐渐成为我国能源电力行业主要的供应者和参与者。在电力事业的未来发展中,超超临界燃煤机必将成为承担调频和调峰任务的主要电源。调频电源需要具备爬坡率高、响应时间短和恢复稳定速度快等特点,但目前的超超临界机组由于自身的汽水响应和燃料响应复杂,尚不具备。因此,将具有上述特点的飞轮储能技术与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相结合,构建超超临界机组-飞轮火储联合系统参与电网调频,将大大增强超超临界机组的调频能力,并减小汽轮机的出力波动,缩小主蒸汽压力波动。飞轮储能-火储联合系统调频技术的研究将为超超临界机组参与电力系统调频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可靠的技术路线。本文讨论以超超临界机组为代表的火电机组调频调峰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以及飞轮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实际应用情况。基于火电机组参与电力系统调频时电源侧和用户侧的功频变化机理,研究调频过程及控制系统机理。类比亚临界机组仿真模型,对锅炉主要换热面进行分段和物性参数假设,提出超超临界锅炉模型受热面相关参数的计算思路和方法,完成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模块化建模。同时,建立飞轮储能等效控制模型,提出基于荷电状态约束下的飞轮优先调度的火储联合负荷分配系统。使用MATLAB/Simulink平台构建两区域电网仿真模型,对火储联合系统参与的二次调频过程进行仿真试验和分析。研究发现,飞轮储能系统的介入,大幅降低机组汽轮机出力波动和电力系统频率变化峰值。考虑到飞轮优先调度模式下,储能系统长时间处于充、放电状态,极易出现过充过放现象,而导致储能系统失效。所以,在原有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出飞轮可切出的负荷分配模块,并构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试验验证。研究表明,基于分时控制的负荷分配模块,在仅对造成较小火电出力波动前提下,实现电力调频过程中飞轮的有序切出功能。

陈立岩[4](2021)在《35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火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超临界机组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机组,其控制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机组中的协调控制系统就更加值得研究,协调控制系统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机组与电网之间的能量供求平衡问题。整个机组的控制核心就是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思想是将锅炉与汽轮机进行整体控制,既要满足电网的负荷变化要求,又要保证机组运行参数不产生较大波动。对于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协调控制系统性能,可以从改善控制器参数着手,PID控制是电厂中常用的控制器,要想提高PID控制器的控制品质,就需要整定出合适的PID参数,以使其控制效果达标。因此,研究PID控制器参数整定的技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35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作为控制对象进行研究讨论,对超临界机组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了阐述,对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进行了探讨,结合SAMA图分析,对某350MW超临界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中的负荷指令回路、汽机主控、锅炉主控、锅炉子系统以及主、再蒸汽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文献中辨识出的35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使用MATLAB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在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分析被控对象参数产生变化以及调节器参数产生变化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合仿真结果图,对整定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专家自整定PID整定方法在火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党宁[5](2020)在《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当前燃煤电厂面临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利用先进技术降低火电机组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提高机组效率,是我国当前发展燃煤机组需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国际上将超“700℃”技术和二次再热技术作为当前主流的两个研究方向,但是由于能承受700℃以上高温材料还处于研发期,所以二次再热技术成为当前我国发展火电机组的重要突破技术。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二次再热机组汽温控制设计方法,依据大唐东营热电厂的塔式直流炉的受热面布置特点,设计了一套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再汽温控制策略。根据设计的控制策略,再热汽温控制采用了烟气挡板控制协调燃烧器摆角控制,以微量喷水减温控制作为辅助调节方式,最后用事故喷水减温作为超温保护的一道防线的系统控制方式。其中燃烧器摆角摆动控制是通过降低再热汽温偏差进行自动调节;烟气挡板通过一次,二次再热汽温与其设定值的对应偏差,将其各自对应的差值的偏差趋近于零,保证了再热汽温在正常工况下的稳定。若再热汽温仍呈上升趋势,则根据上升程度来选择微量喷水或者危机喷水动作,来保证机组安全运行。本文所依托的东营2×1000MW超超临界机组1号机组在2019年9月进场调试。其控制系统均在和利时DCS上完成,在调试期间通过升降负荷试验验证了再热汽温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随着升降负荷指令的发出,协调控制系统会在BIR的作用下,使总煤量、给水量都随着负荷呈正向快速变动,引起再热汽温发生剧烈波动。此时通过本文设计的再热汽温控制系统将波动的再热汽温稳定在预先的设定值,实现了对再热蒸汽温度的控制。本论文对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能够对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控制的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凌晨[6](2020)在《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性能优化》文中认为频率是衡量电能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维持电网频率的稳定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任务。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已经成为电力发展的新趋势,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降低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为应对风电、光电高占比时的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性和供电品质,电网对燃煤机组提出了更为严格的一次调频考核要求,燃煤机组一次调频性能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深入分析全国各区域电网“两个细则”中关于一次调频考核指标的规范,对比分析不同区域电网对燃煤机组一次调频考核要求的差异性,并针对现有一次调频考核制度,提出其存在的不合理性及改善措施。本文全面介绍了超高压调门节流、过载补汽调节、凝结水节流及高加给水旁路四种不同一次调频方式的原理及技术特点。以某超超临界二次再热1000MW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EBSILON软件构建热力仿真计算模型,计算超高压调门节流方式的经济性。本文建立了直流锅炉、阀门、汽轮机通流及加热器等数学模型,并于Lab VIEW软件平台开发用于一次调频仿真研究的二次再热机组实时仿真平台,通过稳态试验和扰动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仿真模型能够充分反映二次再热机组的主要动态特性,满足一次调频研究的需求。基于所开发的二次再热机组实时仿真平台,仿真分析不同一次调频方式的负荷响应特性及一次调频效果;综合不同一次调频方式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从一次调频的经济性、安全性、响应速度及响应幅度出发,提出了一次调频分层控制策略,并于实时仿真平台进行了不同幅度频差的扰动试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孔磊[7](2020)在《鲁棒模糊预测控制方法研究及其在燃煤机组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大量实际系统本质上都是非线性、控制受限且存在多种扰动和不确定性,对此本文研究了非线性系统鲁棒模糊模型预测控制及其相关问题,并将其应用于燃煤机组,以提高机组控制性能。本文主要成果包括:(1)针对非线性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间隙度的模糊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系统地考察非线性模型在一系列平衡点处的非线性情况来确定非线性模型的线性化点,使得所建立的Takagi-Sugeno模糊模型具有合适的复杂度和对非线性模型的逼近精度。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到燃煤机组非线性机理模型,通过仿真验证其有效性;(2)为增强模糊预测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基于扩展非二次型李雅普诺夫函数、非平行分布补偿控制律和模糊融合系数凸性质,本文提出了三种离散Takagi-Sugeno模糊控制系统宽松镇定条件。通过充分利用矩阵松弛技术,所提镇定条件引入新的松弛矩阵,使得保守性逐渐降低。同时,仿真结果表明了若综合考虑保守性和计算效率,则所提镇定条件将优于很多现有研究成果;(3)针对系统扰动未知和控制受限等特性,假设扰动及其一阶差分有界且一阶差分稳态时为零,同时扰动和输出维数相等,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扩展状态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鲁棒无偏差模糊模型预测跟踪控制策略。通过在Takagi-Sugeno模型中加入扰动,构建了通用扰动模型以表征实际非线性系统动态特性。基于扩展状态观测器对未知扰动的精确估计,利用所提Takagi-Sugeno模糊控制系统宽松镇定条件,设计了鲁棒无偏差模糊模型预测跟踪控制策略。所提控制策略使得闭环系统渐近稳定且无偏差跟踪设定值,同时保证了自由控制变量部分和状态反馈部分控制输入同时满足输入幅值和变化率约束。最后,利用燃煤机组控制系统仿真结果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4)假设扰动及其一阶差分有界且一阶差分稳态时为零,同时不再限制扰动维数,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传统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模糊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它由名义模糊模型预测控制律和扰动补偿控制律两部分复合得到,其中名义模糊模型预测控制经所提鲁棒无偏差模糊模型预测跟踪控制算法简化建立,使得名义控制系统渐近稳定,且控制输入同时满足幅值和变化率的约束。在扰动假设下,基于传统非线性扰动观测器扰动精确估计,提出了一种扰动补偿增益确定方法,使得所提控制策略能够去除稳态时扰动对输出通道的影响,从而保证了闭环控制系统能够渐近跟踪系统设定值。最后,将所提控制策略应用到燃煤机组中进行了验证,提高了机组控制的鲁棒性。(5)针对更广义的有界高阶复杂扰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离散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模糊模型预测控制策略。由于传统非线性扰动观测器无法精确估计高阶复杂扰动,本文通过对其系统地扩展构建了一种广义离散非线性扰动观测器。广义扰动观测器由内部状态变量串联而成,能精确估计阶数小于或等于观测器阶数的未知高阶扰动。名义模糊模型预测控制器的设计基于无偏差模糊模型预测跟踪控制算法,保证了名义控制系统渐近稳定和控制输入约束的满足。同时,通过扰动补偿增益的适当设计,扰动补偿控制律消除了闭环系统稳态时高阶扰动对系统输出的影响。因而,在有界高阶扰动下,所提控制策略依然能够保证闭环控制系统渐近跟踪性能,并通过燃煤机组控制系统仿真进行了验证。

田震[8](2019)在《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方法研究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电力供应具有火电和水电为主、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辅的基本特征。其中,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是未来清洁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了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危机,既需要研究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并网技术。无论是传统的燃煤火电机组还是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微网,其安全高效运行均与控制系统紧密相关。本文将着重研究鲁棒控制若干关键问题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为加快我国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应用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针对一类含非匹配不确定性系统,研究了基于广义干扰估计器(Uncertainty and Disturbance Estimator,UDE)的鲁棒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基于UDE闭环控制系统的镇定条件,提出了一种参考模型的系统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基于UDE的渐近跟踪鲁棒控制方法,可同时对匹配不确定性和非匹配不确定性进行补偿。针对一类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结合UDE和滑模控制二者的优点,提出了一种连续滑模控制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非匹配不确定性问题和滑模控制固有的抖振缺陷。(2)针对一类仿射非线性系统,结合反馈线性化和滑模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反馈线性化的鲁棒控制方法,以提高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首先,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反馈线性化策略以消除模型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线性化误差。基于线性化模型,采用超螺旋算法设计了二阶滑模控制器,并证明了闭环系统的鲁棒稳定性。为了验证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将其用于亚临界火电机组的鲁棒协调控制器的设计。为此,建立了火电机组的非线性控制模型,并利用某实际机组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了模型参数辨识和模型验证。(3)针对一类受约束非线性系统,融合滑模控制和预测控制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具备双模控制律的滑模预测控制方法。当系统状态位于滑模区以外时,采用预测控制滚动优化得到的控制序列,其中预测控制器的优化目标函数同时包含滑模误差和控制输入,在约束域内使得系统状态向滑模面最优逼近。当系统状态位于滑模区以内,采用离散滑模控制律来抑制干扰,获得良好的鲁棒性能和稳态性能。此外,在理论上证明了所设计控制算法的输入-状态稳定性。考虑实际机组受运行条件约束,将所设计的滑模预测控制方法应用于超超临界机组的协调控制,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法的优良性能。(4)针对分布式电源中的电力电子变换器,研究了直流变压器和逆变器的鲁棒控制。首先,以光伏电站中直流变压器为对象,针对直流侧电压受光伏板输出电压波动、负荷变化和电路参数不确定性等干扰的影响,设计了基于UDE的连续滑模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然后,以微网中并联运行的逆变器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并联逆变器的鲁棒稳定性、电压质量和功率调整的动态性能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阻抗的电压补偿控制策略。通过引入互质分解和控制器参数化的概念,利用零极点配置,从控制理论的角度提出了一种统一的虚拟阻抗设计方法,从理论上严格保证了并联逆变器的稳定性。(5)针对微网中分布式电源的并网问题,研究了两种快速高精度的电压参数估计方法,即基于虚拟同步机的正弦波锁定器和基于滑模观测器的电压参数估计器。通过引入虚拟定子阻抗来消除虚拟同步机的冗余平衡点,从而保证在大扰动下电压参数估计的鲁棒性。针对传统锁相环响应速度慢、易受谐波干扰影响的缺点,通过设计滑模状态观测器和频率系数观测误差重构,获得了对电网电压参数的快速鲁棒估计。针对孤岛模式下的互联微网系统,研究多个分布式电源和微网群之间的协调控制。针对互联微网系统频率和电压的二次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双层分布式统一控制架构。底层控制系统负责各个分布式电源之间的协调控制,完成独立微网系统的频率/电压恢复、功率分配和经济运行等任务。上层控制负责各个微网之间的协调控制,完成微网群之间的孤岛、重联、功率分配和经济运行等任务。利用所提出的双层控制方法,互联微网系统可在多种模式之间灵活运行。

韩嘉豪[9](2019)在《基于预测控制的炉-机-网协调控制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新能源的入网比例逐渐增大使得传统火电机组面临机遇和挑战。超临界机组在网源协调面临矛盾的背景下需要提高其运行效率和经济性。本文针对超临界机组设计了有别于传统控制方法的智能预测控制方法,既延长了机组的寿命,又提高了机组参与调频的能力,并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定量评价。首先,建立用于研究炉-机-网协调的超临界机组模型。基于超临界直流锅炉的燃烧、给水、减温水系统,建立了直流锅炉模型;基于一、二次调频控制机理,建立了凝汽式汽轮机模型。其次,基于机炉控制系统设计机炉协调超前控制策略。在定性对比不同的超前控制回路机理的基础上,本文定量分析锅炉、机组能量状态,提出了机炉协调智能超前控制策略,针对不同的状态在燃烧率指令处给出不同的修正量,从而有效抑制了超临界机组主蒸汽压力的波动,提高了机组的负荷跟随特性。接着,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本文通过给区域控制偏差中添加额外修正量来在线预测、调整区域频率参考值,从而提高了超临界机组的调频效果。最后,定量研究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在机炉侧和网侧对于炉-机-网协调的贡献。在机炉侧,定量研究了新的控制方法对超临界机组主要设备寿命和应力的影响;在网侧,定量研究了新的控制方法对CPS和SCPS指标的改善。并基于向量夹角余弦法建立了炉-机-网协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各个参数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得到了全面在线评价新的控制方法对超临界机组的整体贡献。仿真结果表明,新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提升超临界机组的设备应力和调频能力,对于机组的性能有了全面的提升。

崔靖涵[10](2019)在《稳定经济模型预测控制及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模型预测控制是一种先进的优化控制算法,采用滚动时域策略,通过优化性能指标确定未来的控制量。预测控制能够直接处理系统多变量和约束问题,因此广泛应用于复杂工业过程控制,成为当前工业控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预测控制时,为实现经济性能通常采用分级递阶的控制结构,上层通过优化经济性能指标获得稳态设定值,并将其传递到动态控制层,进而采取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实现设定值跟踪。然而,这种传统的控制结构忽略了动态跟踪过程中的经济性能。近年来提出的经济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从控制结构出发,将经济优化和动态控制整合到一层,即直接在动态跟踪过程中考虑系统的经济性能,真正实现复杂工业过程的高效经济运行。经济模型预测控制是更为先进的优化控制策略,符合智能制造、市场驱动制造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下一代制造业核心理念。但同时,这种采用任意形式经济性能指标作为目标函数的经济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也为其理论分析带来了新的挑战。电力工业在过去十几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成本、降低设备疲劳损伤成为电力生产过程控制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火力发电过程以及新能源风力发电过程,深入研究经济模型预测控制的可行性、稳定性以及鲁棒性,结合实际电力生产过程的模糊建模技术以及在线优化求解技术,构造了适合电力生产实际的经济模型预测控制策略,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针对火力发电厂锅炉-汽轮机系统设计了基于模糊模型的经济模型预测控制策略。火电机组动态特性依赖于功率的变化,因此,依据实时运行工况建立模糊模型可有效逼近原火力发电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基于模糊模型设计稳定的线性反馈控制律和稳定域,来保证经济模型预测控制在线优化问题的递推可行性和闭环系统稳定性。构建有限时域性能指标,通过滚动优化性能指标实现火电厂负荷跟踪,提高跟踪动态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大范围负荷变化情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文提出的模糊经济模型预测控制的有效性。(2)针对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设计了带时延补偿的模糊经济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针对机组的非线性以及大时延特性,基于实时运行工况,建立带有内嵌式预测器的增广模糊模型来逼近原非线性时延模型。为构造基于增广模糊模型的稳定控制策略,利用传统模糊模型预测控制设计稳定辅助控制器以及相应的稳定域。通过滚动优化有限时域性能指标实现超超临界机组负荷跟踪,提高其运行经济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3)针对5MW风力发电系统设计了非线性经济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传统模型预测控制为实现风力发电系统控制目标,上层根据风速优化得到最优运行设定值,并通过下层预测控制器实现此最优设定值跟踪。区别于传统预测控制,经济模型预测控制直接采用风机发电功率作为目标函数,无需根据风速来计算最优设定值。在高风速时实现风力发电系统的最大风能捕获,在低风速时跟踪系统的额定功率输出。当风速在额定风速附近波动时,经济模型预测控制无需频繁改变目标函数中的设定值,因此能有效提高风能利用率,降低系统疲劳,延长机组使用寿命。(4)针对风力发电系统的风速不确定性,设计了基于情景树结构的鲁棒经济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通过对风速变量进行显式情景建模,来保证风力发电系统的闭环经济性能以及鲁棒性能。考虑降低系统塔架疲劳这一重要控制目标,通过调整权重系数,来得到鲁棒经济模型预测控制在线多目标优化问题的pareto最优解。采用联立法动态优化求解策略来减小在线计算负担,实现大规模动态优化问题的有效求解。仿真表明,鲁棒经济模型预测控制可以进一步提高风能利用率,降低系统疲劳,有利于维护设备安全运行。

二、超临界机组控制策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临界机组控制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超临界机组建模及其灵活性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超临界机组建模研究现状
        1.2.2 预测控制及其在超临界机组的应用现状
        1.2.3 火电机组灵活性运行控制优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2章 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超临界机组灰箱建模
    2.1 引言
    2.2 基于机理建模的超临界机组简化非线性模型
        2.2.1 必要假设与简化
        2.2.2 制粉系统建模
        2.2.3 锅炉燃烧及热量传递系统建模
        2.2.4 汽轮机做功过程建模
    2.3 基于数据驱动的超临界机组模型参数辨识
        2.3.1 静态参数和待定函数求取
        2.3.2 动态参数辨识
    2.4 仿真验证
    2.5 小结
第3章 面向灵活性运行的典型工况模型集的建立
    3.1 引言
    3.2 典型工况线性化
        3.2.1 小偏差线性化
        3.2.2 模型验证
    3.3 典型工况CARIMA模型集
    3.4 小结
第4章 超临界机组灵活性运行工况自适应广义预测控制
    4.1 引言
    4.2 适应灵活性运行的超临界机组工况自适应广义预测控制策略
        4.2.1 基于CARIMA模型集的多工况局部广义预测控制策略构建
        4.2.1.1 局部广义预测控制策略的预测模型
        4.2.1.2 局部广义预测控制策略的滚动优化
        4.2.2 面向灵活性运行的超临界机组AGPC全局控制律求解
    4.3 工况自适应广义预测控制算法在超临界机组中的仿真测试
        4.3.1 基于AGPC的控制系统设定值跟踪测试
        4.3.2 基于AGPC的控制系统抗扰动能力测试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2)超临界机组的灵活性运行建模与先进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超临界机组建模及模糊神经网络技术研究现状
        1.2.2 超临界机组灵活性运行及分层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2章 超临界机组及其灵活性运行技术
    2.1 引言
    2.2 超临界机组及其协调控制系统概述
        2.2.1 超临界机组的特点
        2.2.2 协调控制系统的特点
        2.2.3 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参数可辨识性
    2.3 超临界机组的灵活性运行技术
        2.3.1 超临界机组灵活性运行制约因素
        2.3.2 超临界机组灵活性运行技术方案
        2.3.3 超临界机组灵活性运行技术可行性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超临界机组灵活性运行建模
    3.1 引言
    3.2 新型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结构
    3.3 新型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算法
        3.3.1 前提部分网络参数训练
        3.3.2 结论部分网络参数训练
    3.4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灵活性运行模型
        3.4.1 灵活性运行模型参数设置
        3.4.2 灵活性运行模型训练结果
        3.4.3 灵活性运行模型通用性测试
        3.4.4 建模方法的验证实验
    3.5 小结
第4章 分层递阶控制在超临界机组灵活性运行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新型的分层递阶控制结构
    4.3 无静差非线性约束广义预测控制
        4.3.1 预测模型
        4.3.2 丢番图方程的递推解
        4.3.3 滚动优化
    4.4 L1自适应控制
    4.5 设定值自适应柔化操作
    4.6 超临界机组灵活性运行的分层递阶控制仿真
        4.6.1 控制器参数选取
        4.6.2 灵活性运行跟踪对比实验
        4.6.3 抗干扰对比实验
    4.7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3)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耦合飞轮储能调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火电机组灵活性研究现状
    1.3 飞轮储能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储能技术对比及飞轮储能技术优势分析
        1.3.2 飞轮技术研究现状
        1.3.3 飞轮技术运用情况概述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超超临界机组调频控制原理
    2.1 火电机组调频原理简介
        2.1.1 AGC控制原理简介
        2.1.2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建模
    2.2 某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基本情况简介
        2.2.1 锅炉总体概况
        2.2.2 汽轮机总体概况
        2.2.3 发电机总体概况
    2.3 超超临界机组汽轮机仿真模型
    2.4 超临界机组锅炉仿真模型
        2.4.1 直流炉制粉系统建模
        2.4.2 锅炉汽水系统仿真模型
        2.4.3 超超临界机组仿真模型的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飞轮储能及火储联合系统模型构建
    3.1 飞轮储能系统简介
    3.2 飞轮储能系统模型构建
        3.2.1 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3.2.2 机侧变流器储能控制策略
        3.2.3 网侧变流器控制策略
    3.3 飞轮储能系统仿真分析
    3.4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耦合飞轮储能火储联合系统模型
        3.4.1 电力系统引入储能设备的调频控制模式
        3.4.2 飞轮储能负荷分配系统
        3.4.3 包含火储联合系统的两区域电力系统仿真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火储联合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4.1 阶跃扰动下的的频率偏差仿真试验
    4.2 连续随机扰动下火储联合系统仿真试验
        4.2.1 仿真试验电力系统频率波动情况
        4.2.2 仿真试验电力系统汽轮机出力情况
        4.2.3 仿真试验电力系统主蒸汽压力波动情况
        4.2.4 仿真试验电力系统联络线功率变化情况
    4.3 基于飞轮可切出模式下的负荷分配系统下的试验研究
        4.3.1 飞轮可切出模式下的负荷分配系统原理
        4.3.2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4)35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协调控制系统的发展
        1.3.2 协调控制系统现状
        1.3.3 专家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控制策略
    2.1 协调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基本组成
    2.2 单元机组运行方式
    2.3 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分类及控制策略
    2.4 本章小结
3 专家控制系统概述
    3.1 专家控制系统介绍
        3.1.1 专家系统
        3.1.2 专家控制算法
    3.2 专家控制系统分类
4 350MW超临界协调控制系统分析
    4.1 35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结构
    4.2 负荷指令处理
    4.3 主蒸汽压力设定回路
    4.4 锅炉主控回路
        4.4.1 燃料量控制系统
        4.4.2 送风控制系统
        4.4.3 给水控制
    4.5 汽机主控回路
    4.6 主、再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专家PID控制的协调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5.1 协调控制系统常规PID控制问题
    5.2 锅炉主控参数优化设计
    5.3 汽机主控参数优化设计
    5.4 专家整定PID设计
        5.4.1 专家自整定PID设计思想
        5.4.2 专家自整定PID设计原理
        5.4.3 专家自整定PID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5.4.4 仿真分析
        5.4.5 专家自整定PID在协调控制系统中simulink仿真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控制难点和控制方式
        1.3.1 再热汽温的控制难点
        1.3.2 再热汽温的控制方式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东营电厂控制系统的硬软件设计
    2.1 东营电厂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简介
        2.1.1 东营电厂二次再热锅炉介绍
        2.1.2 东营电厂汽轮机介绍
    2.2 和利时MACSV6.5简介
    2.3 MACSV6.5的网络结构
        2.3.1 系统架构
        2.3.2 系统网络
        2.3.3 系统组成
    2.4 东营电厂硬件环境
        2.4.1 机柜
        2.4.2 K-CU01主控制器
        2.4.3 I/O设备
        2.4.4 电源设备
        2.4.5 通讯设备
    2.5 HOLLi AS系统软件配置方案
        2.5.1 软件环境
        2.5.2 工程组态流程
        2.5.3 监视界面组态
    2.6 本章小节
3.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控制方案设计
    3.1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
        3.1.1 机组的热效率
        3.1.2 影响超超临界机组再热蒸汽温度的因素
    3.2 过热器喷水减温控制
    3.3 再热汽温控制方案设计
        3.3.1 燃烧器摆角控制
        3.3.2 烟气挡板调节
        3.3.3 再热器喷水减温控制
    3.4 本章小结
4.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汽温调节试验
    4.1 协调控制系统
    4.2 升负荷试验
    4.3 降负荷实验
    4.4 本章小结
5.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致谢

(6)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性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水平综述
        1.2.1 二次再热技术研究现状
        1.2.2 一次调频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电力系统一次调频原理及考核分析
    2.1 电力系统频率特性
        2.1.1 电网频率波动分析
        2.1.2 电网的负荷调节效应
    2.2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节过程
    2.3 一次调频技术参数
    2.4 一次调频考核分析
        2.4.1 一次调频考核准则
        2.4.2 考核制度的不合理性及优化建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燃煤机组一次调频方式及经济性分析
    3.1 概述
    3.2 一次调频方式
        3.2.1 超高压调门节流
        3.2.2 过载补汽调节
        3.2.3 凝结水节流
        3.2.4 高加给水旁路
    3.3 超高压调门节流方式的经济性分析
        3.3.1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1000MW燃煤机组简介
        3.3.2 基于EBSILON的模型构建
        3.3.3 仿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LabVIEW的二次再热机组实时仿真平台开发
    4.1 实时仿真平台数学模型
        4.1.1 仿真模型总体设计
        4.1.2 锅炉模型
        4.1.3 阀门流量模型
        4.1.4 汽轮机通流模型
        4.1.5 加热器模型
    4.2 机组闭环控制策略
    4.3 实时仿真平台软件设计
        4.3.1 LabVIEW仿真软件平台
        4.3.2 软件设计概述
        4.3.3 系统管理软件
        4.3.4 后台程序说明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次调频性能优化
    5.1 实时仿真平台验证分析
        5.1.1 静态特性验证分析
        5.1.2 调门阶跃扰动试验
        5.1.3 凝结水节流扰动试验
        5.1.4 高加给水旁路扰动试验
    5.2 锅炉侧储能利用
    5.3 汽机侧储能利用
        5.3.1 凝结水节流
        5.3.2 高加给水旁路
    5.4 一次调频性能优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7)鲁棒模糊预测控制方法研究及其在燃煤机组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非线性系统模型预测控制研究现状
        1.2.2 鲁棒无偏差模型预测跟踪控制研究现状
        1.2.3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2.4 T-S模糊控制系统镇定条件研究现状
        1.2.5 燃煤机组控制研究现状
    1.3 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
第2章 基于间隙度的非线性系统T-S模糊建模方法
    2.1 基于间隙度的非线性系统T-S模糊建模方法
    2.2 燃煤机组模糊建模及验证
        2.2.1 燃煤机组非线性机理模型
        2.2.2 燃煤机组模糊建模与验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离散T-S模糊控制系统宽松镇定条件
    3.1 预备知识
    3.2 离散T-S模糊控制系统新型宽松镇定条件
    3.3 数值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线性系统鲁棒无偏差模糊模型预测跟踪控制
    4.1 问题描述
    4.2 非线性系统鲁棒无偏差模糊模型预测跟踪控制
        4.2.1 扩展状态观测器
        4.2.2 稳态优化
        4.2.3 无偏差模糊模型预测跟踪控制器
    4.3 燃煤机组鲁棒无偏差模糊预测跟踪控制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模糊模型预测控制
    5.1 问题描述
    5.2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模糊模型预测控制策略
        5.2.1 名义模糊模型预测控制器的设计
        5.2.2 扰动补偿增益的设计
    5.3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燃煤机组模糊预测控制仿真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广义扰动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模糊模型预测控制
    6.1 问题描述
    6.2 广义离散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设计
    6.3 基于广义离散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模糊模型预测控制
        6.3.1 扰动补偿增益的设计
    6.4 基于广义扰动观测器的燃煤机组模糊预测控制仿真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
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8)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方法研究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滑模控制的研究现状
        1.2.2 干扰观测器的研究现状
        1.2.3 火电机组的建模与控制
        1.2.4 智能电网的关键控制技术
        1.2.5 微网的安全运行与控制
        1.2.6 电力电子系统的稳定控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含非匹配不确定性系统的鲁棒控制
    2.1 基于UDE的渐近跟踪鲁棒控制
        2.1.1 基于UDE的控制方法简介
        2.1.2 镇定条件分析
        2.1.3 参考模型的系统设计方法
        2.1.4 含非匹配不确定性下的控制器设计
        2.1.5 仿真结果及分析
    2.2 基于UDE的连续滑模控制
        2.2.1 二阶不确定系统的连续滑模控制
        2.2.2 高阶不确定系统的连续滑模控制
        2.2.3 仿真结果及分析
    2.3 DC-DC变换器的连续滑模控制
        2.3.1 DC-DC变换器建模
        2.3.2 连续滑模控制器设计
        2.3.3 仿真及实验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仿射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滑模控制
    3.1 自适应高阶滑模控制方法
        3.1.1 问题描述
        3.1.2 控制器设计
        3.1.3 稳定性分析
    3.2 亚临界火电机组控制模型开发
        3.2.1 模型建立
        3.2.2 模型验证
    3.3 亚临界火电机组的鲁棒协调控制
        3.3.1 控制器设计
        3.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受约束非线性系统的滑模预测控制
    4.1 滑模预测控制方法
        4.1.1 问题描述
        4.1.2 控制器设计
        4.1.3 闭环稳定性分析
    4.2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控制模型开发
        4.2.1 模型建立
        4.2.2 模型验证
    4.3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鲁棒协调控制
        4.3.1 控制器设计
        4.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鲁棒控制方法在微网中的应用
    5.1 基于虚拟阻抗的逆变器广义鲁棒控制
        5.1.1 并联逆变器系统的阻抗建模
        5.1.2 基于互质分解的虚拟阻抗设计
        5.1.3 闭环系统稳定性和鲁棒性分析
        5.1.4 虚拟阻抗对功率控制环的影响
        5.1.5 仿真结果及分析
    5.2 同步控制中电网电压参数的鲁棒估计
        5.2.1 基于虚拟同步机理论的电压参数估计
        5.2.2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电压参数鲁棒估计
    5.3 互联微网系统的频率/电压双层分布式控制
        5.3.1 互联微网系统的双层分布式控制
        5.3.2 互联微网系统的多模式运行
        5.3.3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最优性分析
        5.3.4 仿真算例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9)基于预测控制的炉-机-网协调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能源结构的转换与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的特点产生矛盾
        1.1.2 超临界机组及超超临界机组机炉非线性耦合严重
        1.1.3 网源调节矛盾面临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机炉协调的研究现状
        1.2.2 预测控制的研究现状
        1.2.3 电力系统综合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面向炉-机-网协调的超临界机组机理模型
    2.1 引言
    2.2 超临界机组机理模型
        2.2.1 直流锅炉模型
        2.2.2 凝汽式汽轮机模型
        2.2.3 超临界机组整体模型
    2.3 超临界机组机炉控制器机理模型
        2.3.1 燃烧控制
        2.3.2 给水控制及减温水控制
        2.3.3 汽轮机控制
    2.4 超临界机组动态特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超临界机组的炉-机-网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3.1 引言
    3.2 锅炉主控超前控制逻辑及其智能化
        3.2.1 锅炉主控超前控制典型逻辑分析
        3.2.2 BIR-FF超前控制
        3.2.3 PV-MW超前控制
        3.2.4 面向机炉协调的锅炉智能超前控制算法
    3.3 模型预测控制的概念
    3.4 模型预测控制在机炉控制器中的应用研究
        3.4.1 给水控制
        3.4.2 燃烧控制
        3.4.3 主蒸汽温度控制
    3.5 模型预测控制在二次调频中的应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炉-机-网协调控制在线评价指标研究
    4.1 引言
    4.2 锅炉-汽轮机侧评价指标
        4.2.1 超临界机组水冷壁评价指标
        4.2.2 超临界机组过热器评价指标
    4.3 电网侧评价指标
        4.3.1 CPS指标
        4.3.2 SCPS指标
        4.3.3 算例分析
    4.4 基于向量夹角余弦法的超临界机组在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4.1 基于向量夹角余弦法的综合指标评价模型
        4.4.2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10)稳定经济模型预测控制及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经济模型预测控制
    1.3 电力生产过程的经济模型预测控制
        1.3.1 火力发电过程
        1.3.2 风力发电过程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稳定经济模型预测控制
    2.1 引言
    2.2 经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及稳定性分析
        2.2.1 基于终端等式约束的经济模型预测控制
        2.2.2 基于终端不等式约束的经济模型预测控制
        2.2.3 基于Lyapunov稳定性约束的经济模型预测控制
        2.2.4 数值仿真
    2.3 经济模型预测控制动态优化问题求解
        2.3.1 序贯算法
        2.3.2 联立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火力发电系统模糊经济模型预测控制
    3.1 引言
    3.2 锅炉-汽轮机模糊模型
    3.3 模糊经济模型预测控制器设计
        3.3.1 经济性能指标
        3.3.2 辅助控制器及稳定域设计
        3.3.3 模糊经济模型预测控制
        3.3.4 可行性分析
        3.3.5 稳定性分析
    3.4 仿真研究
        3.4.1 隶属度函数选取
        3.4.2 大范围功率变化
        3.4.3 与非线性经济模型预测控制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带时延补偿的超超临界机组经济模型预测控制
    4.1 引言
    4.2 超超临界机组模型
    4.3 带时延补偿的模糊经济模型预测控制
        4.3.1 模糊模型
        4.3.2 经济性能指标
        4.3.3 辅助控制器及稳定域设计
        4.3.4 带时延补偿的模糊经济模型预测控制
        4.3.5 可行性及稳定性分析
    4.4 仿真研究
        4.4.1 升负荷变化
        4.4.2 降负荷变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风力发电系统非线性经济模型预测控制
    5.1 引言
    5.2 风力发电系统
        5.2.1 风机单元
        5.2.2 能量传动单元
        5.2.3 发电机单元
        5.2.4 状态空间表达式
    5.3 风力发电系统控制目标
    5.4 模型预测控制策略
        5.4.1 传统模型预测控制
        5.4.2 非线性经济模型预测控制
    5.5 仿真研究
        5.5.1 风速信息已知情况
        5.5.2 风速信息未知情况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考虑塔架疲劳的风力发电系统鲁棒经济模型预测控制
    6.1 引言
    6.2 风力发电系统塔架模型
    6.3 鲁棒经济模型预测控制策略
        6.3.1 控制器设计
        6.3.2 Pareto最优解
        6.3.3 优化问题求解
    6.4 仿真研究
        6.4.1 风速阶跃变化情况
        6.4.2 湍流风速变化情况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超临界机组控制策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超临界机组建模及其灵活性控制策略研究[D]. 唐植烟.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超临界机组的灵活性运行建模与先进控制策略研究[D]. 熊剑.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耦合飞轮储能调频技术研究[D]. 杨伟明.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35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应用[D]. 陈立岩. 沈阳工程学院, 2021(02)
  • [5]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D]. 党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6]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一次调频性能优化[D]. 凌晨. 东南大学, 2020(01)
  • [7]鲁棒模糊预测控制方法研究及其在燃煤机组中的应用[D]. 孔磊.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8]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方法研究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D]. 田震. 上海交通大学, 2019
  • [9]基于预测控制的炉-机-网协调控制方法研究[D]. 韩嘉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10]稳定经济模型预测控制及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 崔靖涵.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标签:;  ;  ;  ;  ;  

超临界机组控制策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