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素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余丽金,许艳,王莉,魏丽丽,肖淑,李飞飞[1](2021)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比较2组患者瘙痒持续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瘙痒程度评分、母婴结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100.00%)优于对照组(80.00%);观察组的瘙痒持续时间、黄疸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在治疗后的TBA、ALT、AST、TBIL、瘙痒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早产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妇,在常规使用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有助于改善各类生化指标,缓解孕妇的瘙痒症状,改善母婴结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曹媛媛[2](2021)在《探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肝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肝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自2016年9月—2019年9月该科就诊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73例,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36例(予以熊去氧胆酸治疗)和观察组37例(予以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并两组观察妊娠结局。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AST、ALT及TBA水平分别为(42.01±10.15)U/L、(45.22±9.34)U/L和(18.61±4.56)μmol/L,低于对照组的(72.32±15.24)U/L、(70.09±11.72)U/L、(30.25±5.4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27、10.041、9.865,P<0.05)。观察组剖宫产、早产、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分别为21.62%、5.41%、8.11%、13.51%,低于对照组的44.44%、22.22%、27.78%、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7、5.474、4.823、4.012,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用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可促进产妇肝功能改善,并降低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黄裕凤,黄彩云,吴晓冰[3](2021)在《S-腺苷蛋氨酸联合地塞米松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胆汁酸及肝酶指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S-腺苷蛋氨酸联合地塞米松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胆汁酸及肝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S-腺苷蛋氨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妊娠结局、胆汁酸、胆红素及肝酶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3%(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66%,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汁酸及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腺苷蛋氨酸联合地塞米松较单独使用S-腺苷蛋氨酸可有效提高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改善胆汁酸及肝酶指标。
聂红[4](2021)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中医体质研究理论,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类型特点,探索其不同体质类型与发病一般情况及血型、肝酶、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相关性,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运用王琦教授9分法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ICP患者进行体质调查,本次调查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泸州市中医院妇产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共120例。收集被研究者的姓名、年龄、孕周、生育史、发病节气、症状、血型、肝酶、血清总胆汁酸等数据,对纳入对象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将所有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应用SPSS25.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探讨中医不同体质类型与年龄、孕周、发病节气、症状、血型、肝酶、血清总胆汁酸等的相关性。结果: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医体质类型前五位为湿热质(25.83%)、痰湿质(14.17%)、气郁质(13.33%)、气虚质(11.67%)、阳虚质(10.83%)。2.中医体质类型与年龄有关,各体质平均年龄:平和质(25.70±2.75岁),气虚质(28.57±5.60岁),气郁质(27.44±3.61岁),湿热质(28.00±4.07岁),痰湿质(27.41±4.18岁),血瘀质(32.50±4.24岁),阳虚质(31.38±3.79岁),阴虚质(28.88±3.44岁),其中血瘀质、阳虚质在年龄上与平和质有统计学差异(P<0.05)。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人数居于前五位的节气是立秋、立春、夏至、霜降、大寒。4.发病季节与中医体质类型无相关性(P>0.05)。5.偏颇体质之间病情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不同血型与中医体质转化分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不同体质类型在妊娠瘙痒严重程度上有差异,湿热质、血瘀质、阴虚质较平和质症状表现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不同体质间没有差异;而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在不同体质间有差异,湿热质组、血瘀质组、阴虚质组、气虚组与平和质组相比较血清总胆汁酸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前五位的中医体质类型,提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以偏颇体质主。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不同体质类型在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妊娠瘙痒症状严重程度上有明显差异。
李延[5](2021)在《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液瘀积症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Embase等相关数据库中对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收集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应用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按照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严格筛选,应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表对符合条件的RCT实施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后使用Revman5.3软件对使用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ICP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研究间异质性评价选择Q检验和I2验,当P≥0.1、I2≤50%时,认为研究间具有同质性,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当P<0.1,I2>50%时,提示异质性存在,需分析异质性来源并处理,必要时进行回归分析、敏感性分析或亚组分析,若无法消除异质性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最终纳入15篇随机对照试验,均为中文文献,共计116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579例,观察组5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陈蒿汤加减。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及减轻瘙痒症状方面,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西药组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0001),在改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P<0.00001)、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P<0.00001)、直接胆红素(P<0.00001)、总胆汁酸(P<0.00001)、总胆红素(P=0.02)、甘胆酸(P=0.01)、白细胞介素-17(P<0.00001)、转化生长因子-β(P<0.00001)、干扰素-γ(P<0.00001)等实验室指标方面,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西药组作用更明显,并且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西药组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剖宫产(P=0.001)、胎儿窘迫(P=0.0003)、羊水污染(P<0.0001)、新生儿窒息(P<0.0001)、产后出血发生率(P=0.01)和早产(P<0.0001)发生率,延长孕周(P=0.02)及增加新生儿体质量(P=0.005),但在白细胞介素-4及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有效缓解瘙痒症状、改善血清学指标及妊娠结局。
刘少娟[6](2021)在《TBA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出血量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希望在现有根据《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2015版)》中按照血清总胆汁酸水平(Total bile acid TBA)分级的轻度、重度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tic chaolestasis of pergnancy ICP)的基础上根据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进一步细化分组,研究细化分组后的ICP孕产妇在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产后出血及围产儿结局间关系,再与传统轻度、重度ICP分组中的产后出血、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进行比较,对比细化后的分组在结局观测上是否更具有某些有意义。通过TBA水平细化分组,观察TBA指标升高与产后出血、围产儿结局的关系,进一步严格管理TBA水平,从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改善围产儿的预后。方法对2015-01-01至2021-02-28期间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符合ICP诊断标准的,同时无其他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306例病历资料回顾性探究,分别分析其在按照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进行轻、重度分组中轻度组(TBA≥10umol/L<40umol/L)、重度组(TBA≥40umol/L)及按照血清总胆汁酸指标大于等于10umol/L基础上每增加10umol/L为组段,总共分为8个组(A-H)、轻度组与其亚组间及重度组与其亚组间在产后出血、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306例病例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后得出下列结果:孕产妇方面:(1)细化分组后的8组、轻度组与重度组,在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上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组的发生率高于轻度组(P<0.05)。(2)在产后出血发生率上C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发生率高于轻度组。围产儿方面:(1)细化分组后的8组、轻度组与重度组,在新生儿轻度窒息、死胎、Ⅰ度羊水胎粪污染发生率上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细化分组后的8组、重度组与轻度组,在新生儿重度窒息、Ⅱ、Ⅲ度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黄疸、早产、新生儿NICU入住发生率上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重度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新生儿NICU入住及早产发生率上C组和轻度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发生率高于轻度组。结论(1)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在孕产妇产后出血、不良围产儿结局(新生儿黄疸、Ⅱ、Ⅲ度羊水胎粪污染、早产、新生儿重度窒息、胎儿窘迫、新生儿NICU入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ICP患者。(2)对于轻度ICP孕产妇而言,血清总胆汁酸在30umol/L-40umol/L时要积极预防患者产后出血、胎儿早产的发生,同时也要预防并积极处理新生儿并发症,做好新生儿救治工作尽量,避免新生儿因为窒息、肺炎等并发症而转入NICU的发生。
黄晓仪[7](2021)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外周血液生化检测及mRNA差异表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孕周诊断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和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同时,研究将通过跨学科合作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 sequencing,RNA-seq)来分析妊娠早期ICP孕妇与健康孕妇外周血液的m RNA差异表达谱,以期引导疾病早期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方法1.收集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产科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记录完整的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孕妇分为A组(ICP组,n=200例),B组(健康组,n=100例),其中将A组按照不同孕周诊断的ICP来设置亚组:A1组(诊断孕周≤28周,设定为早期诊断ICP组,n=20例),A2组(诊断孕周≥28周+1,设定为晚期诊断ICP组,n=180例)。t检验比较A、B组间的基线资料(年龄、孕次、收缩压、舒张压等),比较A1、A2亚组间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较A2组诊断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总胆汁酸、甘胆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用卡方检验比较A、B组及A1、A2亚组间的剖宫产、早产、巨大儿、脐带绕颈、胎膜早破等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收集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产科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的7例ICP孕妇的妊娠≥12周的外周血标本作为ICP组,收集同期的5例健康孕妇的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用t检验比较ICP组(n=7例)与正常对照组(n=5例)间的基线资料(年龄、孕周、收缩压和舒张压等)。分别对12例样本进行RNA提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RNA的纯度和浓度,RNA样品的吸光度A260/A280≥1.6,表明该样品具有良好的浓度和纯度,符合测序标准。用RNA-seq技术分析ICP孕妇(n=7例)和健康孕妇(n=5例)中mRNAs的表达水平,采用R校正deseq2包在妊娠早期的ICP孕妇组及健康孕妇组外周血中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对P<0.001、|log2 FC|>2定义为mRNAs差异表达的阈值,结合GO、KEGG、STRING数据库,通过生物学过程注释、生物信号通路富集、文本挖掘及蛋白/基因互作等综合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可能与ICP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显示,A组、B组基线资料中的年龄、孕次、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A组、B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A、B组的孕妇早产率分别为40%(80/200)、14%(14/100)、剖宫产率分别为55%(110/200)、25%(25/100)、脐带绕颈发生率分别为41%(82/200)、2%(2/100),A、B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巨大儿、胎膜早破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孕周诊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A1、A2组的孕妇早产率分别为15%(3/20)、42.8%(77/180),剖宫产率分别为30%(6/20)、57.8%(104/180),围产儿脐带绕颈发生率分别为20%(4/20)、43.3%(78/180),A1、A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2组间巨大儿和胎膜早破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孕周诊断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影响A1组的住院天数为(5.88±2.73)天,费用为(5387.62±1546.47)元,A2组的住院天数为(7.25±4.71)天,费用为(6548.38±5207.97)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A2组中诊断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在A2组中,诊断后的血清总胆汁酸(26.51±18.60)μmol/L、甘胆酸(10.03±9.47)mg/L、谷丙转氨酶(31.26±69.99)U/L、谷草转氨酶(30.62±48.35)U/L均显着高于诊断前的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分别为血清总胆汁酸(3.05±1.39)μmol/L、甘胆酸(0.83±0.51)mg/L、谷丙转氨酶(11.87±5.29)U/L、谷草转氨酶(17.74±4.62)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总胆红素水平的差异诊断前及诊断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6.测序样本的基线资料比较资料显示,ICP孕妇(n=7例)和健康孕妇(n=5例)基本情况中的年龄、孕周、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7.RNA质检结果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12例样本的RNA浓度和纯度合格,均符合计算机测序要求。通过RNA-seq技术分析,共获得2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8个:FOSB、ATF3、S100P、TAP2、UTS2、SPSB2、CCR5和HLA-DQB1;下调基因17个:JUND、H19、HCG27、GSTM3、PSPHP1、ARL17B、JUN、MUC16、THNSL2、TUBBP5、GSTM3、LRRC37A、KAZN、KLRC2、TAS2R40、ZNF501和KLF6。8.GO、KEGG、STRING数据库分析与ICP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发现上调、下调的基因在生物学上的行为控制、免疫系统、炎症因子、信号传导、细胞分组的形态及生物过程之间的相互功能的差异表达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ICP的早期诊断有利于降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应对ICP孕妇进行早期监测、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以期有效减少和减轻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孕妇的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治疗费用,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2.关键基因FOSB、JUND、JUN、ATF3以及KLF6可能是ICP潜在的早期诊断标志物,通过跨学科合作早期发现生物标志物,便于临床护理工作者对高危人群进行长期动态的跟踪随访,为护理干预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条件。
郑爱梅,张四芳,刘晓燕,郑丽[8](2020)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以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近几年来的68例ICP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和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两组的凝血指标、肝功能和母婴结局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PT、FIB、D-dimer和t-PA等凝血指标,以及ALT、ALP、TBA和TBil等肝功能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显着改善(P<0.05),药物不良反应率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的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早产、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等发生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ICP,能显着改善凝血功能和肝脏功能,改善妊娠结局,安全性较高。
姜翠玲[9](2020)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试验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的患者98例,根据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结果治疗后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而瘙痒评分研究组少于对照组,瘙痒消失时间、黄疸消失时间研究组更短,妊娠结局的比较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瘙痒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在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改善患者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及瘙痒评分,缩短瘙痒、黄疸消失时间,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王淑平[10](2020)在《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湿热内蕴型的临床研究及其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对比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与健康孕妇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探索中医体质分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的关系,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以及护理提供新的中医理论依据参考。(2)从临床疗效、症状表现、血清生化指标以及围产结局等方面研究茵陈蒿汤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影响,进而探讨茵陈蒿汤的作用药理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价值。(3)通过比较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与正常孕妇体内相关免疫指标的表达水平,探讨Th17/Treg平衡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机制的作用。(4)通过比较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变化,研究茵陈蒿汤对于Th17/Treg平衡的影响,进而从免疫学角度探讨茵陈蒿汤对于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1.中医体质分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关系1.1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以及住院部就诊患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且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13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孕周≥28周,单胎且胎儿发育正常;(2)符合ICP诊断标准;(3)可依照末次月经及B超显示结果确定孕周;(4)无其他妊娠期并发症;(5)纳入孕妇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自愿参与同意书。1.2研究方法对130例正常孕妇及130例ICP孕妇均采用统一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及资料调查表》进行详细询问调查。研究对象回答《中医体质分类判定表》中的9个亚量表共60个条目的问题,每个问题均按5级评分,原始分值为1-5分,根据条目问题的不同有逆向评分(即5-1分);回答全部问题后,计算原始分值与转化分值,进而判定体质类型。1.3观察指标(1)收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统计分析;(2)对比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中医体质分型结果;(3)采用logistic回归对中医体质分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进行相关性分析。2.茵陈蒿汤对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临床研究及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2.1研究对象上述13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中符合湿热内蕴型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选取同期正常孕妇30例作为常规组。纳入标准:(1)孕周≥28周,单胎且胎儿发育正常;(2)符合上述ICP诊断标准;(3)可依照末次月经及B超显示结果确定孕周;(4)无其他妊娠期并发症;(5)纳入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自愿参与同意书;(6)符合上述ICP湿热内蕴型辨证标准;(7)纳入本研究前未进行ICP相关治疗且近期未使用性激素相关药物;(8)积极配合医生诊断治疗且对研究干预过程(服药、复查等)依从性高。2.2研究方法收集三组纳入对象基本资料,包括居住环境、工作性质、民族、文化程度、ICP史等,研究对象采用口服熊去氧胆酸(进口药物注册证号:H20150365),每日15mg/kg·d,连续14天一个疗程。观察组研究对象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茵陈蒿汤,茵陈蒿汤(茵陈18g,大黄6g,栀子9g),每日1剂,水煎至150ml,分早晚温服,连续14d。常规组正常孕妇不做药物干预治疗,仅定期按常规进行常规孕检。2.3观察指标(1)对比分析三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周、产次、ICP史、焦虑抑郁、居住环境、工作性质、文化程度等。(2)对比分析三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总胆汁酸(TBA)、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3)对比分析三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含量(IL-17、TGF-β、IL-35)(4)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5)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6)比较三组研究对象围产结果情况(7)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围产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1.中医体质分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关系(1)研究组130例ICP患者与对照组130例正常孕妇在年龄、孕周、产次、民族分布、职业性质、居住环境、文化程度等个人基础资料方面不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2)在130例对照组健康孕妇中,平和质状态为68例,占比52.3%,研究组130例ICP患者中平和质状态为10例,占比7.7%,二组比较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主要分布于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三种中医体质类型,分别为66例(50.8%)、24例(18.5%)、12例(9.2%),并且该三种体质分布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3)痰湿质、湿热质状态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呈现正相关性(OR>1,P<0.05),且平和质可能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潜在保护因素(OR<1,P<0.05)2.茵陈蒿汤对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临床研究及对Th17/Treg的影响(1)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纳入对象在年龄、孕周、产次、居住环境、工作性质、文化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ICP史高于健康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ICP患者体内血清生化指标(TBA、DBIL、TBIL、AST、ALT)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健康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TBA、DBIL、TBIL、AST、ALT)相比于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与治疗前比较均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TBA、DBIL、TBIL、AST、ALT)改善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组间数据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ICP患者体内血清IL-17水平含量显着高于常规组健康孕妇,且体内血清TGF-β、IL-35水平含量明显低于常规组健康孕妇,均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免疫指标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免疫指标细胞因子TGF-β、IL-35均明显升高(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IL-17降低幅度与TGF-β、IL-35增加幅度要大于对照组,治疗后二组IL-17、TGF-β、IL-35含量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相比治疗前皮肤瘙痒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均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且二者皮肤瘙痒评分组间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二者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痊愈、显效、有效例数分别为10例、12例、7例,无效例数为1例,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例数分别为5例、8例、10例,无效例数为7例。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6.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6.7%,二者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围产结局方面,早产、剖宫产、低体重儿、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例数低于对照组,且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污染、围产儿死亡例数二者不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P患者与常规组健康孕妇在围产结局方面比较均不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CP患者与常规组健康孕妇比较,早产、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数显着高于常规组,且二者比较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7)ICP史、焦虑抑郁、TBA、ALT、AST、TBIL与围产不良结局存在相关性(OR>1,P<0.05)。结论:(1)中医体质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关系,湿热质、痰湿质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存在正相关性,而平和质状态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保护因素,说明湿热质、痰湿质体质状态的孕妇更易发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上可尝试通过调和、药物等方式纠正患者偏颇体质进行防治ICP。(2)茵陈蒿汤有利于缓解ICP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含量,增强肝脏解毒功能,改善妊娠结局以及降低不良围产儿结局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3)茵陈蒿汤对于调节Th17/Treg平衡具有正面效果,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促进初始CD4+T细胞更多分化为Treg细胞,增加ICP患者体内细胞因子TGF-β以及IL-35的表达,并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降低IL-17的含量,减轻ICP患者免疫损伤,进而改善ICP患者病症及预后。
二、肝素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素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
1.6 治疗方法 |
1.7 观察指标 |
1.8 疗效判定标准 |
1.9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
2.2 2组患者瘙痒持续时间、黄疸持续时间比较 |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程度评分比较 |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比较 |
2.5 2组患者母婴结局比较 |
2.6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2)探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肝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肝功指标变化 |
2.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
3 讨论 |
(3)S-腺苷蛋氨酸联合地塞米松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胆汁酸及肝酶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临床评价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 |
2.3 两组总胆汁酸与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
2.4 两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比较 |
3 讨论 |
(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一般资料分布情况 |
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体质分布情况 |
3 各体质类型一般情况分析 |
4 各体质类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1 ICP患者的一般资料 |
2 ICP患者中医体质及其相关性分析 |
3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1 中医体质判定表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治及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研究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5)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液瘀积症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文献检索策略 |
2.纳入标准 |
3.排除标准 |
4.文献筛选 |
5.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
6.统计学分析 |
结果与分析 |
1.文献检索结果 |
2.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
3.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4.Meta分析结果 |
4.1 实验室指标比较 |
4.2 妊娠结局比较 |
4.3 瘙痒评分比较 |
4.4 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
5.异质性来源分析 |
6.敏感性分析 |
7.发表偏倚 |
8.安全性评价 |
9.其他未纳入的指标分析 |
讨论 |
1.ICP的致病因素 |
1.1 遗传因素 |
1.2 激素因素 |
1.3 环境因素 |
1.4 免疫因素 |
2.茵陈蒿汤在ICP治疗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
2.1 抑制胆汁酸的合成 |
2.2 加速胆酸盐的清除与排泄 |
2.3 减轻肝细胞及胎盘细胞损伤 |
2.4 改善免疫 |
2.5 改善胎盘血流 |
3.茵陈蒿汤辨证论治ICP |
4.研究局限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分析及茵陈蒿汤在其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
参考文献 |
(6)TBA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出血量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外周血液生化检测及mRNA差异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流行病学现状 |
1.1.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及临床表现 |
1.1.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结局的危害 |
1.1.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 |
1.1.5 不同孕周诊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1.1.6 不同孕周诊断对临床工作的思考 |
1.1.7 跨学科合作寻找早期生物标志物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不同孕周诊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研究分组 |
2.2.4 资料收集 |
2.2.5 质量控制 |
2.2.6 伦理性问题 |
2.2.7 统计学分析 |
2.2.8 技术路线图 |
2.3 结果 |
2.3.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
2.3.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组与健康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
2.3.3 不同孕周诊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
2.3.4 不同孕周诊断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影响 |
2.3.5 晚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组中诊断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 |
2.4 讨论 |
2.4.1 不同孕周诊断对母婴主要结局的探讨 |
2.4.2 影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高危因素 |
2.4.3 关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分娩时机的选择 |
2.4.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及护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早期识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m RNA差异表达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 |
3.2.1 样本收集 |
3.2.2 主要试剂 |
3.2.3 主要仪器设备 |
3.3 研究方法 |
3.3.1 转录组测序 |
3.3.2 主要步骤 |
3.3.3 质量控制 |
3.3.4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
3.3.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和KEGG功能分析 |
3.3.6 STRING数据库分析 |
3.3.7 技术路线 |
3.4 结果 |
3.4.1 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 |
3.4.2 RNA质检结果 |
3.4.3 基因表达分析 |
3.4.4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
3.4.5 差异表达基因KEGG功能分析 |
3.5 讨论 |
3.5.1 RNA-seq技术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研究中的意义 |
3.5.2 关键基因参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调控 |
3.5.3 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启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 |
4.1 结论 |
4.2 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2 实验伦理审查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8)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病例选择 |
二、一般资料 |
三、研究方法 |
四、观察指标 |
五、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一、凝血指标变化的比较 |
二、肝功能指标变化的比较 |
三、母婴结局的比较 |
四、药物不良反应 |
讨论 |
(9)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研究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在治疗后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瘙痒、黄疸消失时间比较 |
2.4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
3 讨论 |
(10)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湿热内蕴型的临床研究及其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中医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 |
1.1.1 中医学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认识 |
1.1.2 中医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研究进展 |
1.1.3 中医体质分型与妊娠期及产后相关病症 |
1.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西医认识及诊治发展状况 |
1.2.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定义解释 |
1.2.2 ICP临床症状表现 |
1.2.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引发因素与病理机制 |
1.2.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依据 |
1.2.5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西医治疗简述 |
1.3 Th17/Treg在 ICP患者体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1.3.1 Th17 细胞与Treg细胞 |
1.3.2 Th17/Treg平衡与ICP发生发展的关系 |
1.3.3 Th17/Treg平衡对ICP患者的临床意义 |
第二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中医体质分型的关系 |
2.1 研究内容及临床意义 |
2.2 临床资料 |
2.2.1 研究对象 |
2.2.2 ICP诊断标准 |
2.2.3 纳入标准 |
2.2.4 排除标准 |
2.2.5 中医体质判定 |
2.3 研究方法 |
2.3.1 调查方法 |
2.3.2 中医体质分型方法 |
2.3.3 统计方法 |
2.4 结果 |
2.4.1 两组纳入对象个人基础资料比较 |
2.4.2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中医体质分型情况比较 |
2.4.3 中医体质分型与ICP相关性分析 |
2.5 讨论与小结 |
2.5.1 中医体质理论的发展 |
2.5.2 中医体质分型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
2.5.3 中医体质分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相关性 |
第三章 茵陈蒿汤治疗ICP湿热内蕴型的临床研究及其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 |
3.1 研究内容和目的 |
3.1.1 研究对象 |
3.1.2 ICP诊断标准 |
3.1.3 纳入标准 |
3.1.4 排除标准 |
3.1.5 终止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干预措施 |
3.2.2 皮肤瘙痒症状评分标准 |
3.2.3 临床疗效判定 |
3.2.4 中医证候积分判定 |
3.2.5 观察内容 |
3.2.6 统计方法 |
3.3 结果 |
3.3.1 三组纳入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
3.3.2 三组纳入对象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
3.3.3 三组纳入对象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
3.3.4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3.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3.3.6 三组纳入对象围产结局情况比较 |
3.3.7 围产儿不良结局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3.4 讨论 |
3.4.1 茵陈蒿汤治疗ICP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制探讨 |
3.4.2 茵陈蒿汤对ICP患者预后及围产结局的影响 |
3.4.3 茵陈蒿汤对ICP患者体内免疫细胞Th17/Treg平衡的影响 |
3.5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伦理审查批件 |
四、肝素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 余丽金,许艳,王莉,魏丽丽,肖淑,李飞飞. 世界中医药, 2021(17)
- [2]探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肝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曹媛媛. 系统医学, 2021(15)
- [3]S-腺苷蛋氨酸联合地塞米松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胆汁酸及肝酶指标的影响[J]. 黄裕凤,黄彩云,吴晓冰.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1(07)
- [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 聂红.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5]茵陈蒿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液瘀积症的Meta分析[D]. 李延.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6]TBA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出血量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D]. 刘少娟. 西藏大学, 2021(12)
- [7]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外周血液生化检测及mRNA差异表达研究[D]. 黄晓仪. 广东药科大学, 2021
- [8]低分子肝素钠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 郑爱梅,张四芳,刘晓燕,郑丽. 肝脏, 2020(12)
- [9]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J]. 姜翠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0(36)
- [10]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湿热内蕴型的临床研究及其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D]. 王淑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标签: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论文; 总胆汁酸论文; 对照组论文; 胆汁淤积症论文; 妊娠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