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高等院校的教学仪器设备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辛颖[1](2021)在《谈高职院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文中认为高职院校教学仪器管理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以及学校的生存发展。近年来,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呈现出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观念淡薄、利用率低下等现象。在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从建立管理制度、加强管理队伍、把关采购验收、建立资产共享、加强日常维护、实行定期清查、精确各类报表、规范处置流程等方面入手,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邓小莉[2](2021)在《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及效率研究 ——基于2009-2018年数据》文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能够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社会亟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广东省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最大的省份,其教育经费投入对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充足性、公平性以及效率性问题却鲜有系统研究。因此,本文对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其效率进行研究,既能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又能对广东省职业教育发展起推动作用。本文以人力资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教育公平与效率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采用相关数据,从投入规模与结构两个维度对2009-2018年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此外,利用比较研究方法,将经费投入水平与国外OECD组织、我国东部地区部分省份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进一步发现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DEA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CCR模型、BCC模型以及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对经费投入总体使用效率进行测算与结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低”:生均教育经费水平低、中职占总教育经费比例低、中职的生均经费投入水平低于普通高中与高职。生均经费投入结构不均衡,主要为中职生均经费来源结构单一,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低;生均经费投入区域失衡,珠三角地区的生均经费投入水平明显整体高于粤东西北地区;支出结构中,基本建设费远低于事业费,表现为校舍建设支出和设备购置支出占比低。事业费支出中,人员支出占比过高,主要为教师工资占比过高,而学生资助占比低。中职经费投入效率波动明显,规模报酬递减,且效率水平低于江苏省、浙江省等;经费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并存。最后,本文针对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落实主体责任,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加大对中职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均衡各学阶、各区域教育经费支出;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完善生均经费投入标准与监督机制,加快中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经费投入使用效率等对策建议。
解东辉[3](2020)在《“放管服”背景下高校教学科研设备的采购管理》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在"放管服"政策背景下,加强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工作对充分保障高校育人职能的发挥、完善高校内部采购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和廉政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有三个,分别是政府监管的政策规范与高校办学需要的矛盾、高校内部采购管理机制与办学需要的矛盾、高校内部采购管理与代理机构的矛盾。为此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充分落实放管服政策;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做好高校的内部采购管理;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充分发挥采购代理机构的作用。
李儒倩[4](2019)在《公办技工院校预算管理优化研究 ——以J技师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预算管理是公办技工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其事业发展目标和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工具。随着国家深化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入开展预算管理改革,公办技工院校预算管理体制逐渐暴露出与其发展目标、发展趋势和发展规模不兼容的系列问题。在国家层面深化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大力发展技工教育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公办技工院校愈发迫切需要提高自身预算管理水平,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系统深入分析和持续改进对当前公办技工院校应对时代发展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的具有深刻的促进作用。本文以J技师学院为例,选取其2016-2018年度预算及决算材料为主要研究数据,选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公办技工院校预算管理的特点,从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评价等方面,深入剖析目前J技师学院预算管理中的瓶颈制约。本文在分析J技师学院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对J技师学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问题原因,提出优化措施建议,以期对同类型公办技工院校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研究表明,随着国家机构改革、预算改革和技工教育推进等工作的深入开展,J技师学院预算管理工作仍然面临着预算目标与发展战略脱节、预算编制宽松粗放、预算执行偏差严重、预算绩效考评环节缺失、预算管理模式松散等问题。本文对J技师学院预算管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出委托代理关系不明确、信息沟通不对称、资金分配约束机制弱化、绩效激励机制空缺、预算管理理念淡薄等原因。本文通过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从明确预算管理目标、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强化预算执行和监控、构建预算绩效考评机制、优化预算管理模式等五个方面对J技师学院预算管理实施改进优化。
张伟超[5](2019)在《S公司关系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和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相互交织,如何推动企业由简单的交易性营销向关系营销转变,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研究企业关系营销策略对于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关系营销相关理论为指导,以S公司关系营销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S公司基本概况及其关系营销发展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S公司关系营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紧接着深入分析S公司关系营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研究结论表明,S公司顾客关系营销、供应商关系营销和员工关系营销的总体质量和效果不尽理想,仍存在顾客价值重视程度不足、顾客关系管理较为粗放、供应商协调管理不顺畅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不合理等主要问题。采用SWOT模型分析S公司关系营销拥有的内部优势、外部机遇和存在的内部劣势、外部挑战,并构建SWOT战略矩阵。论文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SWOT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认为要加强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营销交流、多维度提升产品价值链营销、多层次提升顾客价值满意度等方面加强企业关系营销文化建设,对顾客关系管理进行分类、强化顾客关系日常维护、完善后营销管理渠道等推动顾客关系精细化管理,确立供应商关系营销的原则、优化供应商关系营销的策略、完善、维护并升华与供应商的关系、建立一体化战略同盟等完善供应商关系管理体系,优化企业薪酬制度、关注企业员工发展、加强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等强化内部激励机制设计。
魏存林[6](2019)在《GY大学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其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也受到高校的重视。随着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高校作为公共事业单位的组成部分,也需要顺应发展趋势,建立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财政部及各级地方政府虽已出台了一些文件、规定,为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专门针对地方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参照性文件仍然有待建立和完善。本研究所涉及的GY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等方面都需要充裕的资金支持,虽然国家财政拨款逐年上升,但其支出也是急剧增长,GY大学的资金仍较为短缺,这就决定了GY大学想要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科研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就必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合理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而GY大学至今还未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资金使用比较粗放,效率不高。因此,本文通过对GY大学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和GY大学自身特点,应用扎根理论设计了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预算资源投入和预算绩效产出两个方面出发,构建了涵盖教学、科研、财务、人才、社会等方面的具体指标,对GY大学预算管理绩效进行了全面的、分层次的比较和评价。评价指标中预算资源投入包括财力,人力,物力三方面投入;预算绩效产出主要包括反映教学、科研的业务绩效,反映财务运行的财务绩效、人才预算绩效和社会绩效。本文用层次分析法赋权重,根据历史标准得出2017年GY大学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结果,进而提出了该评价指标体系运行的具体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成果旨在探索提高GY大学预算管理工作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将大学的绩效评价与其预算管理挂钩,逐步实现高校资金管理由“注重资金投入”转变为“注重产出效果”的良好愿景,促进高校资金的优化配置,确保GY大学的全面发展。
胡海光[7](2019)在《广西高等院校体育设备采购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体育活动展开的关键性载体是体育设备,体育设备也是部分体育活动开展的必要充分条件。设备的优劣、性能的好坏都对体育活动如何展开、以何种方式在高校中展开都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就广西区而言,2017年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法律纠纷案高达200多起,在众多体育法律纠纷案件中除去体育设备的使用不当以及运动负荷过大等情况外,部分是直接或者间接由于体育设备安全造成。体育设备采购作为影响体育设备安全的关键性指标,势必要引起重视。研究以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钦州学院、广西大学四所高校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对这些院校的体育设备采购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到结论如下:(1)广西地区高等院校的体育设备采购现状并不理想,就高等院校中对体育设备的采购流程展开分析,涉及研究的三所高校采购流程存在流程不规范、采购方案不合理、采购责权分配不明晰的问题,采购流程的不规范导致采购的体育设备质量与价格难以保障、采购过程中出现灰色交易等问题。(2)广西地区高等院校的体育设备采购内容存在部分问题,体育设备采购应该与使用者需求相契合,但是目前调研结果来看,体育设备采购中忽视学生对设备内容的诉求。与此同时,高校对体育设备采购内容的资金支持存在不足,体育设备采购现状与使用现状也存在一定出入。(3)广西地区高等院校体育设备采购管理上同样出现不足,体育设备采购管理的经验缺乏以及相应重视的缺乏,都导致体育设备采购的流程化管理存在严重不足。针对以上的问题,建议如下:(1)采购流程方面,细则化流程、合理化方案、明晰化权责能够解决当前广西地区高等院校采购流程上存在的问题;(2)采购内容方面,需与采购内容相结合,采购内容满足学生对体育设备的需求,同时校方增大对体育设备的资金支持力度,就能够解决现有采购内容上的问题;(3)采购管理方面,制度化采购流程,校方、教师以及学生都重视体育设备的采购,强化采购人员的素质管理,能够有效解决采购管理上的不足。
张王勇[8](2019)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是指在中央政府支援政策的指导下,有关中央国家机关、内地省市和高等学校等机构通过提供资金、选派干部和教师、捐赠物资、培训干部和教师等方式,帮助西藏高等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政策性行为。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是“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方针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央政府统筹西藏与全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治理方式。从1958年西藏高等教育创建至今,中央政府始终重视和关心西藏高等教育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和支援措施,帮助西藏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支援政策及其实施贯穿于西藏高等教育从创建、发展到跨越的历史变迁中,并依据不同阶段的社会环境和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诉求不断地进行调整与改革,经过60余年的发展,支援政策及其实施逐渐制度化和规范化,成为了西藏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系统梳理60年来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的演变历程,总结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的历史经验,揭示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动因与特征,探索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当前和今后进一步创新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内容,提高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系统梳理了 60年来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的变迁过程,即依据支援西藏高等教育的政策制定背景、政策主要内容、支援形式及政策实施特征,将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实施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支援政策及其实施的探索阶段(1958—1979年)。这一阶段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实施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动员特色,即通过中央政府的政治动员,内地省市和高校选派了大量毕业生和教师进藏支教,帮助西藏公学解决师资匮乏问题。同时在70年代中期,国家在支援筹建西藏师范学院的过程中开始探索对口支援模式。二是支援政策及其实施的调整阶段(1980—2000年)。这一阶段中央政府不断创新支援形式,丰富支援内容,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实施体系初步成形。针对西藏高等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师资短缺、专业建设滞后等问题,中央国家机关开始加强对西藏高等教育的专项经费支持力度,教育部继续组织内地高校对口支援西藏高校,并由以内地省市对口支援转向以内地高校直接对口支援,支援任务也从解决西藏高校师资短缺逐渐拓展至帮助西藏高校建设新专业、科研合作和培训教师等,中央组织部也开启了选派内地高校干部支援西藏高校政策。三是支援政策及其实施的拓展阶段(2001年至今)。在延续上一阶段支援模式的基础上,支援工作向纵深发展,政策内容更为丰富,支援方式更加多样,支援政策及其实施体系趋于完善和成熟。在中央政府“科教兴藏”、“人才强藏”等战略的指导下,中央国家机关的专项经费支持政策及其实施逐渐制度化;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内地高校对口支援西藏高校政策实施机制进一步完善,团队式对口支援制度基本形成,支援内容既包括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主的硬件建设,也包括以提高管理水平、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为主的软件建设,支援方式逐渐拓展至捐助物资、互派干部、进行科研合作、培训教师、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和学术交流等;中央组织部推进实施高校干部援藏政策的力度不断强化,干部选派人数逐批次增加,政策及其实施的范围覆盖至西藏所有本专科院校;同时,相关内地省市也组织开展了对口支援西藏高校工作。本研究认为,60年来在中央政府支援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中央国家机关、内地省市和高校对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西藏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教学能力显着提升,西藏高校与内地省市和高校的联系日益紧密,双方合作交流日渐频繁。但是,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在制定、实施和评价等环节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如政策设计重视短期效应,缺乏长远规划,导致政策执行主体频繁更替,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政策制定中注重政治逻辑,忽视市场逻辑和教育逻辑,导致政策实施政治动员色彩较重,政策实施的主体动力不足,人员选派以管理干部为主而非专业技术人员为主;政策实施的决策机构繁多,部门林立,职责不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政策规定不尽一致,阻滞了支援政策的顺利实施,降低了支援政策的有效性;政策及其实施的监督和评估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政策实施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导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变形、扭曲和走样。针对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中央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政策及其实施的制度创新,尤其要提高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一是加强政策的顶层设计,政策制定要坚持长期性、稳定性原则,将中央政策的支持、西藏高校的努力和内地高校的支援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推动西藏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二是政策实施主体要改变政策理念,增强政策执行的主动性,政策实施过程中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严格选派管理干部和教师,把提升西藏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支援政策及其实施的核心。三是加强对支援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中央政府要制定统一的政策评估标准,通过科学有效的监督检查和督导评估,促进支援政策及其实施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赵晓宁,新乔,任熙俊[9](2018)在《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体系建设和发展》文中指出1 1949—1976年教育技术装备事业的生产和管理1949年至"文革"前17年及至改革开放初期,是教育技术装备事业获得初步发展的时期,教育技术装备体系基本形成。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教育装备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初对旧教育实行改造政策,接管和整顿旧学校,恢复重建人民教育事业,收回了教育主权,保留了旧学校的教育装备资源;二是通过
郝大兵[10](2017)在《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高等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的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关于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结构内涵丰富,包括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布局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而本研究的对象正是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本研究以全国31省区作为统计口径,把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内部要素:院校、学生、教师、教育经费、固定资产值、学校建筑面积和教学仪器设备等七个要素作为评价基本指标,指标体系由一项一级指标、六项二级指标和七项三级指标组成。其中,七个三级指标就是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内部的七个要素,六项二级指标分别是院校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学生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教师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教育经费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固定资产值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和学校建筑面积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一级指标就是由二级指标等权合成的,即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研究中数据统计年限是2003-3013年,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最为快速的历史时期,这样有利于科学和准确的反映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对于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有着重要意义。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全国的相关统计年鉴或相关权威网站,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公式计算,采用逐级加权法计算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继而对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和31省区做出整体评价。基于实证结果,研究又把31省区划分成不同的资源类型,以便从整体上把握省区间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差异。最后,根据新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三条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建议:国家继续增强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少数较发达省区抓住机遇,争创“双一流”;加强省域间的高等教育协作,增强区域高校特色发展。
二、浅谈高等院校的教学仪器设备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高等院校的教学仪器设备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谈高职院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体制不完善 |
(二)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
(三)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手段落后 |
(四)教学仪器设备管理者观念淡薄 |
(五)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低 |
二、高职院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对策 |
(一)建立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保障 |
(二)增强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是精细化管理的根基 |
(三)把关教学仪器设备采购验收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
(四)建立资产共享平台是精细化管理的效益 |
(五)加强教学仪器设备日常维护是精细化管理的必需 |
(六)实行教学仪器设备定期清查是精细化管理的手段 |
(七)精确教学仪器设备各类报表是精细化管理的数据 |
(八)规范教学仪器设备报废等处置是精细化管理的监查 |
(2)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及效率研究 ——基于2009-2018年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三、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述评 |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 |
二、教育经费和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
三、教育效率和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效率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二、人力资本理论 |
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
四、教育公平与效率理论 |
第三章 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研究 |
第一节 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规模分析 |
一、经费投入总量情况 |
二、生均经费投入情况 |
第二节 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分析 |
一、来源结构分析 |
二、区域结构分析 |
三、使用结构分析 |
第三节 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比较分析 |
一、与国外相关国家比较 |
二、与国内主要省份比较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效率实证研究 |
第一节 效率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 |
一、DEA-CCR模型 |
二、DEA-BBC模型 |
三、Malmquist指数模型 |
四、教育经费投入效率在模型中的应用 |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指标数据选取 |
一、构建原则 |
二、构建过程 |
三、数据及对象选取 |
第三节 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效率测算结果与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结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 |
一、投入不足 |
二、投入结构失衡 |
三、投入效率水平低 |
第二节 对策与建议 |
一、落实政府职责,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
二、拓宽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完善生均经费多元主体投入体制 |
三、加强省级财政统筹力度,逐步缩小区域间教育经费投入差异 |
四、调整支出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
五、建立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监督机制,提高财政支出使用效率 |
六、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经费投入效率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3)“放管服”背景下高校教学科研设备的采购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放管服”背景下加强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工作的意义 |
1.1充分保障高校育人职能的发挥 |
1.2促进高校完善内部采购管理运行机制 |
1.3促进高校加强内部控制和廉政建设 |
2 当前高校采购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 |
2.1 政府监管的政策规范与高校办学需要的矛盾 |
2.1.1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选购不能充分满足办学需要 |
2.1.2 采购金额达到限额标准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的选购不能充分满足办学需要 |
2.1.3 高校科研项目资金的具体使用缺乏可操作性的放权依据 |
2.2 高校内部采购管理机制与办学需要的矛盾 |
2.2.1 采购管理部门与立项论证部门之间的矛盾 |
2.2.2 采购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矛盾 |
2.2.3 采购管理部门与监督部门之间的矛盾 |
2.2.4 采购管理部门与各教学科研单位之间的矛盾 |
2.3 高校内部采购管理与代理机构的矛盾 |
3“放管服”背景下加强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工作的建议 |
3.1 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充分落实“放管服”政策 |
3.1.1 要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网上商城管理 |
3.1.2 要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限额标准 |
3.1.3 要进一步释放高校资金使用的自主权 |
3.2 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做好高校的内部采购管理 |
3.2.1 理顺采购管理部门与立项论证部门的关系 |
3.2.2 理顺采购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关系 |
3.2.3 理顺采购管理部门与监督部门的关系 |
3.2.4 理顺采购管理部门与教学科研单位的关系 |
3.3 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充分发挥代理机构的作用 |
4 结语 |
(4)公办技工院校预算管理优化研究 ——以J技师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之处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基础理论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2.1.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1.3 激励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2.2.3 文献评述 |
3 J技师学院预算管理现状 |
3.1 技工教育发展概况 |
3.1.1 技工教育的发展历程 |
3.1.2 技工教育的办学特色 |
3.2 J技师学院基本概况 |
3.2.1 J技师学院基本情况介绍 |
3.2.2 J技师学院机构设置情况 |
3.2.3 J技师学院财务状况 |
3.3 J技师学院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
3.3.1 J技师学院预算管理模式 |
3.3.2 J技师学院预算编制现状 |
3.3.3 J技师学院预算执行现状 |
3.3.4 J技师学院预算绩效考评现状 |
4 J技师学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J技师学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预算目标与发展战略脱节 |
4.1.2 预算编制宽松粗放 |
4.1.3 预算执行偏差严重 |
4.1.4 预算绩效考评缺失 |
4.1.5 预算管理模式松散 |
4.2 J技师学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委托代理关系不明确 |
4.2.2 信息沟通不对称 |
4.2.3 资金分配约束机制弱化 |
4.2.4 绩效激励机制空缺 |
4.2.5 预算管理理念淡薄 |
5 J技师学院预算管理问题的改进措施 |
5.1 明确预算管理目标 |
5.2 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 |
5.2.1 规范预算编制程序 |
5.2.2 改进预算编制方法 |
5.3 强化预算执行和监控 |
5.3.1 严格执行预算 |
5.3.2 规范预算调整 |
5.3.3 加强预算执行分析 |
5.3.4 构建预算执行监控体系 |
5.4 构建预算绩效考评机制 |
5.4.1 建立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5.4.2 设置配套的绩效奖惩约束 |
5.5 优化预算管理模式 |
5.5.1 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
5.5.2 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优化构建 |
5.5.3 建立预算协作配合机制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S公司关系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关系营销 |
二、关系价值 |
三、顾客关系管理 |
四、供应商关系管理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关系营销理论 |
二、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理论 |
第二章 S公司基本概况及其关系营销现状 |
第一节 S公司基本概况 |
一、S公司企业文化理念 |
二、S公司人员组织架构 |
三、S公司主营业务介绍 |
四、S公司销售业绩 |
第二节 S公司关系营销现状 |
一、顾客关系营销现状 |
二、供应商关系营销现状 |
三、内部关系营销现状 |
四、其他关系营销现状 |
第三章 S公司关系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S公司关系营销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问卷设计 |
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二节 S公司关系营销存在的问题 |
一、顾客关系营销存在的问题 |
二、供应商关系营销存在的问题 |
三、内部关系营销存在的问题 |
四、其他关系营销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S公司关系营销存在问题的成因 |
一、企业关系营销文化建设缺位 |
二、顾客关系浅层化管理 |
三、供应商关系管理体系不健全 |
四、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四章 S公司关系营销策略选择与实施 |
第一节 S公司关系营销的SWOT分析 |
一、内部优势 |
二、内部劣势 |
三、外部机遇 |
四、外部挑战 |
五、SWOT战略分析 |
第二节 加强企业关系营销文化建设 |
一、加强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营销交流 |
二、多维度提升产品价值链营销 |
三、多层次提升顾客价值满意度 |
第三节 推动顾客关系精细化管理 |
一、对顾客关系管理进行分类 |
二、强化顾客关系日常维护 |
三、完善后营销管理渠道 |
第四节 完善供应商关系管理体系 |
一、明确供应商关系营销的原则 |
二、优化供应商关系管理的组织策略 |
三、完善与供应商的关系 |
四、维护与升华供应商的关系 |
五、建立一体化战略同盟 |
第五节 强化内部激励机制设计 |
一、优化企业薪酬制度 |
二、关注企业员工发展 |
三、加强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 |
第六节 其他关系营销策略选择 |
一、同竞争者寻求利益共同点 |
二、加强同分销商沟通联系 |
三、同政府保持互动,关注公益活动 |
第七节 实施保障 |
一、保障原则 |
二、制度保障 |
三、组织保障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GY大学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1 预算管理的相关概念及内涵 |
2.1.2 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文献评述 |
2.3 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概述 |
2.3.1 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 |
2.3.2 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3 GY大学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现状及问题 |
3.1 GY大学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 |
3.1.1 GY大学简介及其机构设置 |
3.1.2 GY大学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调研状况 |
3.2 GY大学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 GY大学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4 GY大学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基于扎根理论的GY大学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1 GY大学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原则 |
4.1.2 基于扎根理论的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4.1.3 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 |
4.1.4 确立GY大学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4.2 基于AHP的 GY大学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 |
4.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4.2.2 构建判断矩阵 |
4.2.3 确定权重 |
5 GY大学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及保障措施 |
5.1 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GY大学的应用结果 |
5.1.1 评价标准的选择 |
5.1.2 绩效评价得分 |
5.1.3 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5.2 GY大学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行的保障措施 |
5.2.1 强化GY大学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思想 |
5.2.2 落实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制度 |
5.2.3 推进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广西高等院校体育设备采购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1.2.2 相关理论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政府采购体育设备的相关研究 |
1.3.2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设备使用的相关研究 |
1.3.3 关于体育公共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
1.3.4 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相关研究 |
1.4 研究方法、内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创新点 |
2 广西高等院校体育设备采购现状分析 |
2.1 广西地区高等院校体育设备采购流程分析 |
2.1.1 广西地区高等院校体育设备采购流程规范现状 |
2.1.2 广西地区高等院校体育设备采购方案现状 |
2.1.3 广西地区高等院校体育设备采购责权分配现状 |
2.2 广西地区高等院校体育设备采购内容现状 |
2.2.1 广西地区高校体育设备采购内容调研问卷指标设计 |
2.2.2 广西地区高校体育设备采购内容调研问卷统计结果 |
2.2.3 广西地区高校体育设备采购内容调研分析 |
3 广西高等院校体育设备采购问题分析 |
3.1 采购流程问题 |
3.1.1 采购流程规范性上的不足 |
3.1.2 采购方案合理性上的不足 |
3.1.3 设备采购环节责权分配的不足 |
3.2 采购内容问题 |
3.2.1 体育设备采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 |
3.2.2 部分高校并未全力支持体育设备的采购 |
3.2.3 体育设备的陈旧与采购内容不符 |
3.3 广西地区高等院校体育设备采购管理问题 |
3.3.1 广西地区高等院校缺乏对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视 |
3.3.2 广西地区高等院校缺少对体育设备采购管理的经验 |
4 针对广西高等院校体育设备采购问题的解决策略分析 |
4.1 优化设计采购流程 |
4.1.1 细则化采购流程 |
4.1.2 合理化采购方案 |
4.1.3 明晰化责权分配 |
4.2 完善采购内容 |
4.2.1 依照体育设备使用情况展开采购 |
4.2.2 校方从资金上支持体育设备的采购 |
4.3 提高广西地区高等院校体育设备采购的管理水平 |
4.3.1 制度化体育设备采购管理工作 |
4.3.2 从思想上重视体育设备的采购,推动体育强国的建设 |
4.3.3 学习优秀的管理方案,提高体育设备采购管理水平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调查问卷 广西地区高等院校体育设备采购情况调研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8)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意义 |
二、史料来源与研究现状 |
(一) 史料来源 |
(二) 研究现状 |
三、核心概念与研究阶段界定 |
(一) 核心概念界定 |
(二) 研究阶段界定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央政府制定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
一、中央政府制定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的理论依据 |
(一) 实现民族平等与共同发展是制定支援政策的主要目标 |
(二)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制定支援政策的内在要求 |
二、中央政府制定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的现实依据 |
(一) 西藏高等教育特殊的地位要求中央政府给予重视 |
(二) 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性需要中央政府的帮扶 |
第三章 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的探索阶段(1958—1979) |
一、探索阶段的支援政策及其实施环境 |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政府帮扶民族地区创建高等教育 |
(二) 和平解放时期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教育进行帮扶 |
(三) 西藏高等学校在创建过程面临着师资匮乏问题 |
二、支援政策及其贯彻落实 |
(一) 动员内地大学生长期支援西藏公学 |
(二) 上海市选派教师支援西藏师范学院 |
三、支援政策及其实施的主要特征 |
(一) 进藏建藏成为早期援藏工作的主导思想 |
(二) 政策实施体现出浓厚的政治动员色彩 |
(三) 开始探索对口支援模式 |
四、探索阶段支援政策及其实施对西藏高等教育的影响 |
(一) 推动了西藏高等教育快速起步 |
(二) 帮助西藏初步建立起现代高等教育体系 |
(三) 打开了西藏高校与内地的交流合作关系 |
第四章 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的调整阶段(1980—2000) |
一、调整阶段的支援政策及其实施环境 |
(一) 中央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帮扶 |
(二) 加快发展西藏高等教育成为中央西藏工作的重要内容 |
(三) 西藏高等教育加快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 |
二、支援政策及其贯彻落实 |
(一) 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特殊政策帮扶西藏高等教育 |
(二) 教育部继续组织内地省市和高校对口支援西藏高校 |
(三) 中央组织部组织内地高校选派干部支援西藏高校 |
三、支援政策及其实施的主要特征 |
(一) 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体系初步成形 |
(二) 对口支援政策实施机制趋于合理 |
(三) 支援政策制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
四、调整阶段支援政策及其实施对西藏高等教育的影响 |
(一) 西藏高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
(二) 西藏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 |
(三) 西藏高校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
(四) 西藏高校自我发展意识增强 |
第五章 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的拓展阶段(2001至今) |
一、拓展阶段的支援政策及其实施环境 |
(一) 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民族高等教育的帮扶 |
(二) 中央对西藏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
(三) 实现西藏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 |
二、支援政策及其贯彻落实 |
(一) 中央国家机关加大对西藏高等教育的帮扶 |
(二) 中央组织部的高校干部援藏政策不断加强 |
(三) 教育部组织内地高校强力对口支援西藏高校 |
(四) 相关内地省市组织开展对口支援西藏高校 |
三、支援政策及其实施的主要特征 |
(一) 支援政策体系趋于成熟 |
(二) 支援政策实施机制不断健全 |
(三) 配套政策措施逐步完善 |
(四) 对口支援逐渐向对口合作转移 |
四、拓展阶段支援政策及其实施对西藏高等教育的影响 |
(一) 西藏高校树立起了现代化办学理念 |
(二) 西藏高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
(三) 西藏高校办学规模和层次稳步提高 |
(四) 西藏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着提升 |
(五) 西藏高校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增强 |
第六章 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变迁动因与特征 |
一、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变迁动因 |
(一) 外部动力因素 |
(二) 内部动力因素 |
二、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路径依赖特征——以内地高校对口支援西藏高校政策为例 |
(一) 路径依赖是公共政策变迁的主要特征 |
(二) 路径依赖下对口支援西藏高校政策的变迁过程 |
(三) 对口支援西藏高校政策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 |
第七章 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的绩效与问题 |
一、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绩效评估 |
(一) 推动了西藏高等教育的全面快速发展 |
(二) 提升了支援高校的综合办学能力 |
(三) 促进了全国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和边疆安全稳定 |
二、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政策制定多头管理与政策资源配置不足 |
(二) 部分执行主体动力不足及政策执行失真 |
(三) 政策监控和评估缺乏制度规范 |
第八章 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的制度创新 |
一、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实施创新面临的挑战 |
(一) 加快内涵建设是当前西藏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 |
(二) 支援政策目标、任务与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
二、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的制度创新策略 |
(一) 加强各政策部门的协调与配套政策制定 |
(二) 增强政策执行主体自觉性及执行力度 |
(三) 健全政策监控和评估工作机制 |
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9)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体系建设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1949—1976年教育技术装备事业的生产和管理 |
2“文革”结束后的恢复、整顿、提高 |
3 教育技术装备生产及管理体制改革 |
4 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发展深度融合新格局开始出现 |
(10)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一、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是高等教育结构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 |
二、我国高等教育布局不均衡、不公平的现状 |
三、以省域为分析单元的布局结构研究较少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研究 |
二、关于高等教育(结构)评价的研究 |
三、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三、研究特色与不足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教育外部关系理论 |
二、非均衡发展理论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省域高等教育 |
二、高等教育结构 |
三、高等教育布局结构 |
四、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合理性 |
第三章 指标、算法及评价原理 |
第一节 指标选取与解释 |
一、指标选取 |
二、要素及指标解释 |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处理 |
一、数据来源 |
二、数据处理 |
第三节 算法与评价原理 |
一、院校布局结构相关算法及评价原理 |
二、教师布局结构相关算法及评价原理 |
三、学生布局结构相关算法及评价原理 |
四、高等教育经费布局结构相关算法及评价原理 |
五、固定资产值布局结构相关算法及评价原理 |
六、高校建筑面积布局结构相关算法及评价原理 |
七、教学仪器设备值布局结构相关算法及评价原理 |
八、教育基尼系数 |
九、稳定性系数 |
十、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 |
第四章 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要素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高校布局结构分析 |
一、高校数量布局结构的基本状态分析 |
二、高校数量布局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
第二节 学生布局结构分析 |
一、学生数量布局结构的基本状态分析 |
二、学生数量布局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
第三节 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布局结构分析 |
一、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布局结构的基本状态分析 |
二、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布局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
第四节 教师数量布局结构分析 |
一、教师数量布局结构的基本状态分析 |
二、教师数量布局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
第五节 固定资产值布局结构分析 |
一、固定资产值布局结构的基本状态分析 |
二、固定资产值布局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
第六节 高校(产权)建筑面积布局结构分析 |
一、高校建筑面积布局结构的基本状态分析 |
二、高校建筑面积布局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
第七节 教学仪器设备值布局结构分析 |
一、教学仪器设备值布局结构的基本状态分析 |
二、教学仪器设备值布局结构稳定性分析 |
第五章 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 |
第一节 院校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分析 |
一、院校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 |
二、每百万人高校数 |
三、每亿元GDP高校数 |
第二节 教师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分析 |
一、教师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 |
第三节 学生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分析 |
一、学生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 |
二、每百万人学生数 |
三、每亿元GDP学生数 |
第四节 教育经费(地方)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分析 |
一、教育经费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 |
二、每百万人高教经费地方投入 |
三、每亿元GDP高教经费地方投入 |
第五节 固定资产值布局结构合理性分析 |
一、固定资产值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 |
二、每百万人固定资产值 |
三、每亿元GDP固定资产值 |
第六节 高校建筑面积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分析 |
一、高校建筑面积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 |
二、每百万人高校建筑面积 |
三、每亿元GDP高校建筑面积 |
第六章 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整体评价 |
第一节 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合理性的整体分析 |
一、全国与东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 |
二、各省区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合理性指数 |
三、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要素的类型分析 |
第二节 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建议 |
一、国家继续增强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 |
二、少数较发达省区抓住机遇,争创“双一流” |
三、加强省域间的高等教育协作,增强区域高校特色发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浅谈高等院校的教学仪器设备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谈高职院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J]. 辛颖.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2]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及效率研究 ——基于2009-2018年数据[D]. 邓小莉.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3]“放管服”背景下高校教学科研设备的采购管理[J]. 解东辉. 实验室科学, 2020(02)
- [4]公办技工院校预算管理优化研究 ——以J技师学院为例[D]. 李儒倩. 暨南大学, 2019(04)
- [5]S公司关系营销策略研究[D]. 张伟超.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6]GY大学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 魏存林. 西安工业大学, 2019(04)
- [7]广西高等院校体育设备采购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 胡海光. 南宁师范大学, 2019(01)
- [8]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支援西藏高等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D]. 张王勇.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8)
- [9]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体系建设和发展[J]. 赵晓宁,新乔,任熙俊.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11)
- [10]省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评价研究[D]. 郝大兵.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