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改性壳沥青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SBS改性壳沥青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一、SBS改性壳牌沥青在某高速公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梁若翔[1](2021)在《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在隧道路面抗滑处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处治成为了公路养护治理的工作重点,在处治措施中,加铺超薄磨耗层具有很好的耐磨耗性能和行车舒适性。本文结合宜州至河池高速公路中河池一号隧道路面白改黑试验段的施工,研究采用加铺多孔排水超薄磨耗层的方式来对长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进行处治,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SBS改性沥青添加高黏添加剂的方式制备高黏改性沥青,分析不同掺量对针入度、延度、软化点、60℃黏度影响的变化规律,得出最佳掺量为8%,并且掺量为8%时,60℃黏度达到了3.11×105 Pa·s,远超规范大于5.0×104Pa·s的要求。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得出制备的高黏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再通过微观机理研究,表明高黏改性沥青是物理混溶改性,高黏度添加剂在SBS改性沥青中为结团交联分布。(2)通过玉米秸秆纤维的制备,得出在4h浸泡时间下得到的提取率和吸油倍数最优。通过微观试验观察,显示玉米秸秆纤维粗糙度大,表面凹凸不平,能够吸附更多的沥青,增大沥青混合料的内部摩阻力的同时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再和木质素纤维进行性能对比试验,得出玉米秸秆纤维性能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综合性能优于木质素纤维。(3)采用间断级配的设计思路,级配从2.36~4.75mm处断开,参考OGFC-10和Nova Chip Type-B型的级配范围,得出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的专用级配设计。通过对比试验得出掺加0.3%玉米秸秆纤维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均得到了提高,并且抗滑性能和透水性能满足预期的要求。(4)通过实体工程应用,得出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不仅适用于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处治,而且在造价、抗滑、施工便捷性等3个方面优势明显,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陈奕辛[2](2020)在《SBS复合多聚磷酸高粘改性沥青设计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外开始了以多聚磷酸为代表的酸性沥青改性剂的研究和应用;自21世纪以来,多聚磷酸改性在国内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沥青改性手段,多聚磷酸改性沥青具有高温性能优良,粘度高等特点。本文主要研究具有高动力粘度,低施工粘度,高温抗车辙性能卓越,低温性能良好,存储稳定性优良的多聚磷酸复合SBS高粘改性沥青。首先,为了降低多聚磷酸复合SBS高粘沥青的施工粘度,本文引用了聚乙烯蜡,进行聚乙烯蜡、胶粉和SBS的三因素正交实验设计;在沥青常规指标,感温性,高低温性能,抗老化性能,存储稳定性优良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施工粘度≤2.5Pa.s的高粘沥青作为多聚磷酸复合改性的母体沥青。该母体高粘沥青(HVA-4)配方为外掺0.75%的聚乙烯蜡,5.5%的SBS,10%的40目胶粉,1%的交联剂,5%的芳烃油,3%的萜烯树脂。然后在制备HVA-4的基础上,制备两组不同多聚磷酸掺量(0.5%,1%)的多聚磷酸复合SBS高粘改性沥青(HVA-0.5%,HVA-1%),对HVA-4、HVA-0.5%、HVA-1%、国产HVA高粘沥青和日本TPS高粘改性沥青进行沥青性能对比。温度扫描和MSCR试验结果表明加入1%的多聚磷酸能够提高高粘沥青一个高温等级和模量等级;HVA-0.5%的PG分级为88℃,88℃时它属于极高模量等级,国产HVA与TPS高粘沥青属于很高模量等级。离析试验结果表明,HVA-0.5%离析后相比离析前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Jnr3.2提高了12.668%,相比国产HVA的Jnr3.2低2.7%,相比TPS高出2.1%;可恢复比例R3.2降低了10.153%,相比国产HVA的Jnr3.2低7.4%,相比TPS高出4.3%;结合Jnr3.2与R3.2变化,可以得出结论:HVA-0.5%储存稳定性与TPS相近而优于国产HVA。通过设计的零剪切温度拟合的粘温曲线确定的最佳拌合温度180℃,压实温度172℃,相比普通高粘沥青温度低了10℃左右。试验结果表明多聚磷酸掺量0.5%时沥青综合性能最佳,其中60℃动力粘度>120000Pa.s,135℃旋转粘度仅2.87Pa.s。最后,使用HVA-0.5%,国产HVA,TPS制备三种OGFC-13混合料及进行路用性能试验。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自制高粘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高达8536次/mm,相比TPS和国产HVA制备的OGFC-13分别高出1300次/mm与1800次/mm;低温弯曲试验结果显示HVA-0.5%的弯曲劲度模量最低,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最好;HVA-0.5%,TPS,国产HVA制备的三种OGFC-13的浸水飞散损失分别为13.6%,18.7%,19.3%;HVA-0.5%,TPS,国产HVA制备的三种OGFC-13的一次冻融试验后未冻融劈裂强度与劈裂强度的比分别为82.14%,87.27%,80.95%;结果表明自制高粘沥青混合料的浸水飞散损失最小,而在冻融条件下自制高粘沥青水稳定性比TPS略有不足而优于国产HVA。

刘鹏飞[3](2020)在《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沥青及改性沥青快速检测研究》文中指出伴随交通强国重大决策部署实施,公路建设处于最佳的历史机遇期。石油沥青作为高等级道路建设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其市场需求十分庞大,而目前国内沥青市场鱼龙混杂,各种国际、国内沥青品牌竞争激烈,如何快速检测沥青质量,确保沥青品质至关重要。论文基于红外光谱技术,致力于沥青质量快速检测方法研究。通过分析基质沥青标准样品的试验方法、重复性测试误差、再现性测试误差、噪声水平,分析了红外光谱技术对沥青质量控制的可行性。论文以红外光谱技术为核心,通过收集国内外常见沥青品牌样品,确定了沥青快速检测试验方法,建立了基质沥青定性、改性沥青定量分析方法,对标准沥青样品红外谱图进行了谱图库的纳入。在此基础上研究成果依托在建高速公路进行了实体工程的应用,对现场沥青质量进行实时分析,并进行品质鉴定,实现了沥青相似度及改性沥青SBS含量的有效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规范了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沥青质量的试验方法,建立了已有品牌沥青红外光谱标准图谱数据库;以实体工程为依托建立了改性沥青中SBS含量测定的方法,可以对改性沥青中SBS改性剂掺量进行定量标定;同时建立沥青不同老化程度宏观和微观性能的关系,通过红外光谱的吸收峰位置、面积、峰强等参数,判断沥青的老化程度。

周亚军[4](2020)在《橡胶沥青连接剂的合成及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提高橡胶粉对基质沥青路用性能的改善作用,本文通过合理的组成设计与合成工艺优化,研制了一种新型橡胶沥青连接剂,采用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研究了新型橡胶沥青连接剂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量;将研制的新型橡胶沥青连接剂与橡胶粉及沥青共混均匀,制备得到含有新型连接剂的橡胶沥青,然后将其与集料和填料共混制备得到橡胶沥青混合料。通过测试橡胶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粘度、弹性恢复,研究了连接剂对橡胶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浸水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和低温破坏应变,研究了连接剂对橡胶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新型橡胶沥青连接剂的微观结构表征结果显示,连接剂主要由苯环、饱和碳链、不饱和碳链和酰胺基构成。橡胶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新型橡胶沥青连接剂可以显着增强橡胶粉对基质沥青及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改性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橡胶沥青连接剂中的不饱和双键和酰胺基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使橡胶粉颗粒与沥青发生共聚和交联反应,形成环状和链状聚合物的网状结构,从而显着提升橡胶沥青及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本文依托临县至离石高速公路沥青面层施工,完成了橡胶沥青试验段,确定了橡胶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参数,分析了橡胶沥青用于高速公路建设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含有新型连接剂的橡胶沥青路面路用性能完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不仅实现了废旧轮胎固体废弃物在道路工程中的高效利用,延长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显着降低了公路建设与养护成本,具有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

冉凌[5](2020)在《乙烯-辛烯接枝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SBS改性沥青是目前国内外高等级公路用沥青及混合料的主要解决方案,但SBS改性沥青的生产设备较为昂贵,成品沥青在储运过程中仍存在离析问题有待解决。面对当前国内每年高达数百万吨的改性沥青市场需求,寻找设备投资小、工艺过程简单、路用性能可靠、环保节能的聚合物改性沥青方案一直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受国内外有关反应型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研究思路启发,将乙烯-辛烯接枝聚合物POE-g-GMA做为沥青改性剂,选用适合华南地区地理气候特点的三种进口70号基质沥青,按照1.5%、3.0%、5.0%的添加量制备改性沥青样品,参照《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的相关试验要求,通过常规沥青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旋转薄膜烘箱老化试验、储存稳定性试验等测试方法,全面评估POE-g-GMA接枝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性能特点,并与SBS改性沥青样品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上述试验结果可知,POE-g-GMA接枝物对基质沥青高温性能改善显着,主要表现为:5.0%添加量的POE-g-GMA接枝物的针入度相比基质沥青的针入度下降超过30%,比添加量4.8%的SBS改性沥青针入度降低20%;三种沥青5.0%添加量的配方比1.5%添加量的配方的车辙因子分别提升了2.1倍、3.8倍和2.7倍。试验结果表明,POE-g-GMA改性剂对沥青低温延度会有消减作用。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观察到改性沥青微观结构的变化判断POE-g-GMA接枝聚合物与基质沥青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化学反应,同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Matlab,计算出POE-g-GMA接枝改性剂在沥青中的分散面积比,以此为依据,揭示了改性沥青微观结构变化与其宏观性能之间的联系,进一步阐述了POE-g-GMA接枝聚合物的改性机理。鉴于POE-g-GMA接枝聚合物改性沥青在低温延度性能上的不足,本研究还初步分析了POE-g-GMA接枝聚合物与SBS复配改性沥青的性能特点以丰富和拓展POE-g-GMA接枝物在道路行业的应用前景。最后结合当前的原材料市场行情,综合分析了POE-g-GMA接枝物作为沥青改性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比SBS添加量4.8%的改性沥青,添加量5.0%的POE-g-GMA接枝物改性沥青每吨约节省65元,成本下降1.7%左右,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靳可[6](2020)在《SBS/废胶粉复合高粘度改性沥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排水性沥青路面由于其孔隙率大、降噪性能好的特点,赋予了道路一定的排水、降噪的功能,满足了人们对道路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成为目前道路发展的重要方向。高粘度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和集料粘附性能,成为制备排水沥青道路的关键粘结剂,因此制备出高性能的高粘度改性沥青对于沥青路面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将以70号基质沥青作为母体沥青,外掺线型SBS、废胶粉及增粘树脂等改性剂,通过充分溶胀-高温剪切-发育的制备工艺制备高粘度改性沥青;然后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确定各改性剂的最佳掺量;最后对不同高粘度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储存稳定性、高温黏度、高低温及疲劳性能等进行系统深入研究,试验过程及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确定SBS/废胶粉复合高粘度改性沥青各改性剂的最佳掺量为:SBS7%、废胶粉12%、增粘树脂4%。(2)通过分析红外光谱图可知:基质沥青在掺入SBS、废胶粉以及增粘树脂改性剂的过程中,既产生了化学反应,又有物理改性。通过分析原子力显微镜可知:各改性剂的加入会在沥青体系内形成稳定的网状结构,产生数量多、面积小且分布均匀的“蜂相结构”,提高了沥青的均方根粗糙度,因此SBS/废胶粉复合高粘度改性沥青与集料有较好的粘附性。通过DSC试验得到基质沥青、SBS/废胶粉复合高粘度改性沥青、SINOTPS高粘度改性沥青的热流曲线,对比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吸热峰的面积可以看出:基质沥青经过高粘度复合改性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变小了,低温性能得到提高;吸热面积变小了,其热稳定性得到提高。(3)通过DSR粘温扫描建立SBS/废胶粉复合高粘度改性沥青、SINOTPS高粘度改性沥青、壳牌高粘度改性沥青的粘-温关系曲线,分析其结果可以知道SBS/废胶粉复合高粘度改性沥青的高温粘度最大,施工和易性较差。通过PG分级方法,分析不同高粘度改性沥青的高温、低温以及疲劳性能的研究发现,经过各改性剂的加入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及中温抗疲劳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中SBS/废胶粉复合高粘度改性沥青的性能是最优的。

黄乔森[7](2019)在《广东地区高PG等级改性沥青研制及混合料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广东地区常年高温多雨,加之车辆重载交通的持续作用,容易导致沥青路面在开放交通后不久就出现严重的车辙病害,影响道路行车舒适及行车安全。目前当地应用最广泛的车辙病害防治措施是采用SBS改性沥青,但使用过程中发现,普通的SBS改性沥青在部分高温重载交通地区已难以满足高温抗车辙的性能要求。因此,针对广东地区高温多雨且重载交通环境,亟待研制出一种有效改善高温抗车辙性能的高PG等级改性沥青,以提升广东地区沥青路面的服务质量与使用寿命。鉴于此,本文以梅大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系统地开展了高PG等级改性沥青的研制及混合料性能研究。本文首先调查了广东地区气候环境及交通荷载状况,并基于当地典型气候条件、交通状况以及实测路面结构温度等因素推荐了适应于广东各区域的沥青PG等级。其次,根据广东地区各区域推荐的沥青PG等级确定研发的高等级PG改性沥青的等级标准,制备高等级PG改性沥青并进行相关研究。结合实际对比选择胶结料、改性剂及稳定剂,根据改性剂掺量、加工温度、加工时间以及反应速率等因素对其常规指标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关键制备参数,并基于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研究其高温及抗疲劳性能,基于弯曲流变试验研究了其低温抗裂性能,对所选参数进行验证与优化。再者,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高PG等级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基于车辙试验、肯塔堡浸水飞散试验以及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分别研究了其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以及疲劳性能。最后,依托梅大高速试验路段,提出了广东地区高PG等级改性沥青研制及混合料性能的施工关键技术。同时,对高PG等级改性沥青路面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总之,本研究对广东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高温抗车辙性能的提高提供借鉴,对提高广东地区乃至全国沥青路面的服务水平及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许志杨[8](2019)在《海绵城市排水路面改性沥青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大孔隙的沥青排水路面是海绵城市道路面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粘改性沥青的质量是直接影响沥青排水路面质量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废轮胎橡胶粉(CRM)和SBS改性材料可以单独改性沥青性能,也可以复合改性沥青性能。为了满足高粘改性沥青性能要求,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橡胶粉,来生产环保绿色的高质量沥青是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本项目的目的是利用CRM和SBS进行复合改性沥青,使其满足排水沥青混合料高粘沥青的技术要求,来探讨影响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特别是60℃沥青粘度的影响因素。为此,本项目首先探讨CRM和SBS改性剂复合改性的拌和工艺的优化。选用了两种基质沥青和三种拌和方法即先加CRM在基质沥青中搅拌,再加SBS剪切(RMSS);CRM和SBS一起加入沥青中剪切(RSS;先加SBS在基质沥青中剪切再加CRM搅拌(SSRM)。其次,探讨了两种改性材料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分别固定SBS和CRM中一种掺量,改变另一种外加剂掺量,研究SBS和CRM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最后,将不同CRM掺量的复合改性沥青进行RTFOT老化,探讨CRM和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测试的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包括60℃动力粘度、135℃布氏粘度、25℃针入度、软化点、5℃延度、动态剪切流变性能,AFM微观性能。结果表明:(1)SSRM工艺制备的复合改性沥青60℃动力粘度最高,各项性能优于其他拌和工艺,为最佳拌和工艺。(2)SBS掺量和CRM掺量的增多都会使复合改性沥青60℃动力粘度升高,沥青变硬,抗车辙性能变大。低掺量SBS对复合改性沥青60℃动力粘度的改性效果不佳。SBS掺量4.5%,CRM掺量8%时,复合改性沥青达到高粘效果。(3)CRM对复合改性沥青的改性过程为物理改性。AFM观测下的复合改性沥青都是尖细的蜂状,沥青的沥青质等蜂状组成物质被CRM分散。CRM掺量增多,复合改性沥青表面变得粗糙,粘附力与杨氏模量随之增大。(4)随着CRM掺量从6%增大到14%,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会呈现“缓慢增长—快速增长—趋于平缓”三个阶段。为使复合改性沥青的60℃动力粘度达到最大,性能最佳,SBS掺量4.5%,CRM掺量12%的配比最为合适。(5)RTFOT老化后,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车辙因子变大,相位角降低,沥青形貌变得粗糙,蜂状结构尺寸变大,但整体蜂状还是细小分散。RTFOT后沥青粘附力和弹性模量变大。CRM对复合改性沥青中的沥青的老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于SBS的分解没有影响。

朱宇昊[9](2019)在《双层排水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与路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道路安全性以及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良好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排水沥青路面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新建或养护工程中。双层排水路面与单层排水路面相比,双层排水路面具有更好的防止阻塞、抗滑降水雾、降低噪音的功能。我国对排水路面的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对双层排水路面的研究更少,本文基于江西广吉高速公路试验路科研项目,针对双层排水路面级配与材料的优化展开进一步研究。本文首先针对适用于双层排水路面的沥青胶结料展开研究,通过沥青性能试验等,对比了不同改性剂种类、不同改性剂掺量,与基质沥青以及橡胶沥青的复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高黏添加剂的增黏效果不同,橡胶沥青+8%高黏改性剂的沥青复配方案具有较好的高、低温性能以及温度稳定性。然后,本文对级配设计展开研究,设计正交试验,探究PAC-10以及PAC-16混合料级配与空隙率之间的关系,建立关键筛孔通过率与混合料空隙率的线性回归拟合模型。试验表明,该拟合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2.36mm筛孔通过率与空隙率的相关性最好,影响最大。根据上下面层的目标空隙率,通过拟合关系式反算出上下面层级配,并与交通部以及住建部两本规范中给出的级配中值进行对比,发现PAC-10的级配差距很大,PAC-16的级配比较接近。其次,本文对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试验,从排水性能、高温性能、低温性能以及水稳定性入手,对比不同级配、不同改性剂掺量以及不同沥青种类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得的级配具有很好的路用性能,交通部规范中PAC-10的细集料偏少,住建部规范中PAC-10的细集料偏多且4.75mm通过率过大,从而影响了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高黏改性剂掺量增加能明显改善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橡胶高黏改性沥青与基质高黏改性沥青相比,具有更好的低温性能以及水稳定性。接着,本文对石灰岩的性能与破碎展开研究。通过试验发现,虽然石灰岩集料的性能远差于玄武岩,但石灰岩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只是略低于玄武岩混合料,都能满足规范要求。石灰岩在压实成型过程容易产生破碎,粗集料各档粒径的颗粒都参与到破碎中,且破碎比例接近。通过试验研究表明,与玄武岩施工技术相比,若要保证石灰岩混合料渗水性能,则控制压实次数以及温度等条件要低于玄武岩,若要保证石灰岩混合料力学性能,则采用与玄武岩相同的施工方法。最后,基于江西广吉高速试验段项目,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不同厚度双层排水路面的力学响应、疲劳寿命与永久变形。结合排水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给出透水粘层沥青的建议用量,并对排水路面的工程施工提出控制要求。

孙思敖[10](2019)在《紫外光吸收剂插层OMMT对沥青老化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沥青胶结料的热氧老化和紫外光(Ultraviolet,UV)老化是引起沥青路面病害和耐久性不足的重要原因,向沥青中添加改性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蒙脱土(Montmorillonite,MMT)能够显着改善沥青的耐热氧老化性能,但对其低温性能具有不利影响;紫外光吸收剂(Ultraviolet absorber,UVA)的掺入可以起到抑制UV老化进程的效果,但UVA的耐热性较差,极易在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摊铺等过程中受热失效。本文将UVA与有机化蒙脱土(Organic Montmorillonite,OMMT)进行插层复合,旨在同时显着改善沥青的耐热氧和耐UV老化性能,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采取有机化插层的方法制备不同的UVA/OMMT复合改性剂(UV326/OMMT、UV328/OMMT、UV531/OMMT、UV770/OMMT),并通过X-射线衍射试验(XRD)、傅立叶变化红外光谱试验(FTIR)和紫外可见光谱试验(UV-vis)对其结构、紫外光吸收和反射能力进行表征;制备5种掺量(0 wt%、1 wt%、2 wt%、3 wt%、4 wt%)的UVA/OMMT复合改性沥青,并进行热氧老化和UV老化试验,通过物理和流变性能试验对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性能进行评价,进而优选出最佳的UVA/OMMT种类和掺量;最后,借助荧光显微镜(FM)、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探测仪(TLC-FID)和FTIR试验,研究了老化前后UVA/OMMT对沥青微观形貌、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的影响,揭示了UVA/OMMT改善沥青耐老化性能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经有机化插层处理后,UVA/OMMT的层间距显着扩大,4种UVA与OMMT均形成了插层结构的复合材料。与OMMT改性沥青相比,UVA/OMMT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有所改善。不同UVA/OMMT均可改善沥青的耐热氧和UV老化性能,其中UV326/OMMT和UV328/OMMT的改善效果较为显着。机理分析表明,不同类型UVA/OMMT对沥青性能的改善作用主要受其层状结构、UVA自身特性以及插层效果三者的综合影响,在老化前主要受UVA/OMMT整体的插层效果影响,插层率越低,分散在沥青中的“游离态”UVA越多,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越好;TFOT过程中,UVA/OMMT与沥青形成了插层结构,氧气进入沥青内部的路径因此被延长和阻隔,沥青的热氧老化性能得到改善;UV老化过程中,大量与OMMT成功形成插层结构的UV328和UV326在沥青中通过捕获自由基和吸收紫外光的方式来抑制UV老化反应的进行,改性沥青的耐UV老化性能得到显着改善。

二、SBS改性壳牌沥青在某高速公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BS改性壳牌沥青在某高速公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在隧道路面抗滑处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孔排水沥青路面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1.2.2 高黏改性沥青的研究现状
        1.2.3 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总结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1 高黏改性沥青的制备及性能试验
        1.4.2 玉米秸秆纤维的制备和分析
        1.4.3 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的设计与试验
        1.4.4 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试验段工程应用及评价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黏改性沥青的研究
    2.1 高黏改性沥青试验原材料
        2.1.1 SBS改性沥青
        2.1.2 高黏度添加剂
    2.2 高黏改性沥青的制备和性能试验
        2.2.1 制备
        2.2.2 基本性能试验
        2.2.3 流变性能研究
        2.2.4 微观机理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玉米秸秆纤维的研究
    3.1 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作用
    3.2 玉米秸秆纤维的制备
        3.2.1 玉米秸秆的预处理
        3.2.2 玉米秸秆纤维制取
    3.3 秸秆纤维的微观机理
        3.3.1 试验原理及流程
        3.3.2 试验结果
    3.4 纤维的性能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的分析与设计
    4.1 原材料技术要求
        4.1.1 高黏改性沥青
        4.1.2 粗集料
        4.1.3 细集料
        4.1.4 矿粉
        4.1.5 矿料筛分试验结果
        4.1.6 玉米秸秆纤维
    4.2 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的设计
        4.2.1 目标空隙率的选择
        4.2.2 矿料级配的设计
        4.2.3 最佳油石比确定
    4.3 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的路用性能检验
        4.3.1 高温稳定性试验
        4.3.2 水稳定性试验
        4.3.3 抗滑性能验证与对比
        4.3.4 透水性能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体工程应用及评价
    5.1 工程应用
        5.1.1 工程具体情况
        5.1.2 原路面处理
        5.1.3 生产配合比的确定
        5.1.4 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试验段施工
    5.2 抗滑性能评价
        5.2.1 构造深度试验
        5.2.2 摩擦系数试验
        5.2.3 横向力检测
    5.3 技术经济性分析
        5.3.1 技术特点
        5.3.2 经济效益分析
        5.3.3 社会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2)SBS复合多聚磷酸高粘改性沥青设计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粘改性沥青国内研究现状
        1.2.2 高粘改性沥青国外研究现状
        1.2.3 SBS复配多聚磷酸改性沥青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粘改性沥青的制备
    2.1 原材料选择
        2.1.1 基质沥青
        2.1.2 SBS改性剂
        2.1.3 胶粉
        2.1.4 交联剂
        2.1.5 聚乙烯蜡
        2.1.6 芳烃油
        2.1.7 萜烯树脂
    2.2 交联剂、胶粉目数确定
    2.3 基质沥青的配伍性
    2.4 制备工艺
        2.4.1 剪切速率
        2.4.2 发育时间
        2.4.3 制备工艺确定
    2.5 正交实验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粘改性沥青的性能评价
    3.1 常规指标
        3.1.1 软化点
        3.1.2 135℃旋转粘度
        3.1.3 60℃动力粘度
        3.1.4 5℃延度
        3.1.5 针入度
    3.2 感温性
        3.2.1 针入度粘度指数PVN
        3.2.2 粘温指数VTS
    3.3 抗老化性能
    3.4 高温性能
        3.4.1 车辙因子法
    3.5 抗疲劳性能
        3.5.1 温度扫描
    3.6 存储稳定性
        3.6.1 软化点差法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聚磷酸复合高粘改性沥青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原材料选择
        4.1.1 高粘改性沥青
        4.1.2 多聚磷酸
    4.2 多聚磷酸复合高粘改性沥青方案与制备
    4.3 多聚磷酸对高粘改性沥青基本性能影响
    4.4 多聚磷酸对感温性的影响
    4.5 多聚磷酸对抗老化性的影响
    4.6 多聚磷酸对高温性能的影响
        4.6.1 温度扫描
        4.6.2 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
    4.7 多聚磷酸对低温性能的影响
    4.8 多聚磷酸对抗疲劳性能的影响
        4.8.1 温度扫描
    4.9 多聚磷酸对存储稳定性的影响
        4.9.1 离析试验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研高粘改性沥青OGFC-13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温度研究
    5.1 原材料选择
    5.2 配合比设计
        5.2.1 级配的确定
        5.2.2 确定沥青用量
    5.3 施工温度的确定
        5.3.1 粘温曲线
        5.3.2 零剪切粘度的粘温曲线
        5.3.3 正确性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OGFC-13路用性能研究
    6.1 马歇尔试验
    6.2 高温稳定性
    6.3 低温性能
    6.4 水稳定性
        6.4.1 浸水肯塔堡飞散试验
        6.4.2 冻融劈裂试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中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取得学术成果清单

(3)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沥青及改性沥青快速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材料品质的检测方法
        1.2.2 红外光谱在沥青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质沥青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2.1 试验设备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案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仪器性能对比
        2.4.2 基质沥青标准谱图库的建立
        2.4.3 基质沥青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BS改性沥青中改性剂含量快速测定
    3.1 试验设备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方案
        3.3.1 SBS改性沥青标准样品制备
        3.3.2 红外光谱检测
        3.3.3 三大指标检测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 SBS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红外光谱图
        3.4.2 SBS标准曲线法
        3.4.3 SBS单点比较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老化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4.1 试验设备
    4.2 试验材料
    4.3 试验方案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老化沥青红外光谱图分析
        4.4.2 不同老化时间红外光谱图分析
        4.4.3 沥青老化程度曲线的建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体工程应用研究
    5.1 霍永高速永和段沥青质量控制快速检测
        5.1.1 项目简介
        5.1.2 项目实施
        5.1.3 项目总结
    5.2 长临高速沥青质量控制快速检测
        5.2.1 项目简介
        5.2.2 项目实施
        5.2.3 项目总结
    5.3 右平高速项目送检样品测试分析
        5.3.1 项目简介
        5.3.2 沥青红外光谱识别检测结果
        5.3.3 项目总结
    5.4 京藏高速改扩建石银高速送检样品测试分析
        5.4.1 项目简介
        5.4.2 沥青红外光谱识别检测结果
        5.4.3 项目总结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橡胶沥青连接剂的合成及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橡胶沥青连接剂的制备与表征
    2.1 橡胶沥青连接剂的研制
        2.1.1 橡胶沥青连接剂乳液聚合机理分析
        2.1.2 试验原料
    2.2 橡胶沥青连接剂组成设计与合成工艺
        2.2.1 橡胶沥青连接剂合成工艺
        2.2.2 橡胶沥青连接剂配方研究
    2.3 橡胶沥青连接剂微观结构分析
        2.3.1 橡胶沥青连接剂分子量测试
        2.3.2 橡胶沥青连接剂红外光谱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连接剂对橡胶沥青性能的影响
    3.1 试验原料
        3.1.1 沥青
        3.1.2 橡胶粉
    3.2 橡胶沥青的制备
    3.3 橡胶沥青的改性机理分析
        3.3.1 沥青的IR分析
        3.3.2 胶粉的组成与结构
        3.3.3 橡胶沥青中橡胶粉的作用机理分析
        3.3.4 掺配连接剂的橡胶沥青IR图谱分析
    3.4 连接剂对橡胶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
        3.4.1 针入度
        3.4.2 软化点
        3.4.3 5 ℃延度
        3.4.4 弹性恢复
        3.4.5 布氏旋转粘度
        3.4.6 存储稳定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连接剂对橡胶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4.1 掺配连接剂的橡胶沥青混合料LAR-AC13配合比设计
        4.1.1 配合比设计
        4.1.2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4.1.3 橡胶沥青混合料试件成型试验
        4.1.4 结论
    4.2 连接剂对橡胶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4.2.1 水稳定性
        4.2.2 高温稳定性
        4.2.3 低温抗裂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橡胶沥青推广应用前景与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5.1 橡胶沥青连接剂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5.1.1 工程概况
        5.1.2 材料
        5.1.3 橡胶沥青混合料生产
        5.1.4 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5.1.5 橡胶沥青路面的施工
        5.1.6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5.1.7 试验路性能测试
    5.2 掺配连接剂后橡胶沥青的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分析
        5.2.1 掺配连接剂后橡胶沥青的节能性能分析
        5.2.2 掺配连接剂后橡胶沥青的环保性能分析
        5.2.3 掺配连接剂后橡胶沥青的性价比分析
    5.3 与国内外产品的比较和定位
    5.4 社会效益分析
    5.5 推广应用条件和前景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乙烯-辛烯接枝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改性沥青评价标准
    1.3 SBS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
        1.3.1 SBS的性能特点
        1.3.2 SBS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
        1.3.3 GMA对沥青改性效果
    1.4 POE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试验部分
    2.1 试验材料
        2.1.1 基质沥青
        2.1.2 POE接枝物改性剂及催化剂
        2.1.3 SBS改性剂
    2.2 主要设备
    2.3 样品的制备
    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2.4.1 针入度测试
        2.4.2 软化点测试
        2.4.3 延度测试
        2.4.4 135oC运动粘度
        2.4.5 感温性能
        2.4.6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2.4.7 老化性能测试
        2.4.8 存储稳定性测试
        2.4.9 荧光显微分析
        2.4.10 FTIR红外光谱分析
第三章 POE-g-GMA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3.1 沥青常规试验结果分析
        3.1.1 POE-g-GMA对改性沥青针入度性能影响
        3.1.2 POE-g-GMA对改性沥青软化点的影响
        3.1.3 POE-g-GMA对改性沥青延度的影响
        3.1.4 POE-g-GMA对改性沥青135oC运动粘度的影响
    3.2 POE-g-GMA对改性沥青感温性能的影响
    3.3 POE-g-GMA对改性沥青动态剪切流变行为的影响
    3.4 POE-g-GMA对改性沥青老化性能的影响
    3.5 POE-g-GMA对改性沥青PG分级的影响
    3.6 POE-g-GMA对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OE-g-GMA接枝物体系改性机理分析
    4.1 改性沥青荧光显微镜分析
        4.1.1 普通荧光显微图像分析
        4.1.2 荧光显微二值图像分析
    4.2 改性沥青红外光谱分析
    4.3 改性沥青改性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OE-g-GMA复配SBS改性沥青的初步研究
    5.1 复配方案设计
    5.2 结果与讨论
        5.2.1 POE-g-GMA复配SBS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5.2.2 经济效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6)SBS/废胶粉复合高粘度改性沥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国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对于不同种类的高粘度改性沥青的研究
        1.2.2 国内外对于高粘度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研究
        1.2.3 国内外对于高粘度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1.1 基质沥青
        2.1.2 废胶粉及活化剂
        2.1.3 SBS
        2.1.4 增粘树脂
        2.1.5 增容剂和稳定剂
    2.2 试验设备与方法
        2.2.1 三大指标试验
        2.2.2 60℃动力粘度试验
        2.2.3 粘韧性试验
        2.2.4 储存稳定性试验
        2.2.5 沥青老化试验
        2.2.6 流变性能试验
        2.2.7 微观性能试验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BS/废胶粉复合高粘度改性沥青的制备
    3.1 SBS/废胶粉复合高粘度改性沥青制备工艺
    3.2 改性剂用量范围的确定
    3.3 SBS/废胶粉复合高粘度改性沥青正交试验设计
    3.4 SBS/废胶粉复合高粘度改性沥青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5 SBS/废胶粉复合高粘度改性沥青最佳掺配确定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BS/废胶粉复合高粘度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研究
    4.1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高粘度改性沥青改性机理分析
    4.2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高粘度改性沥青微观表征
    4.3 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法的高粘度改性沥青改性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高粘度改性沥青的性能评价
    5.1 各种高粘度改性沥青性能比较
        5.1.1 SINOTPS高粘度改性沥青
        5.1.2 壳牌高粘度改性沥青
        5.1.3 各种高粘度改性沥青的性能对比
    5.2 储存稳定性分析
        5.2.1 软化点差法
        5.2.2 车辙因子法
    5.3 高温黏度特性分析
    5.4 高低温及疲劳性能的分析
        5.4.1 原样沥青的高温抗车辙性能
        5.4.2 短期老化后沥青的高温抗车辙性能
        5.4.3 长期老化后沥青的中温抗疲劳性能
        5.4.4 长期老化后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7)广东地区高PG等级改性沥青研制及混合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PG等级改性沥青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2.2 高PG等级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广东实际状况的沥青使用PG分区研究
    2.1 基于广东气候条件的沥青PG分级研究
        2.1.1 广东省气候环境调查分析
        2.1.2 基于高温多雨气候条件的沥青PG等级划分
    2.2 基于广东交通状况的沥青PG分级研究
        2.2.1 广东省典型高速交通状况调查
        2.2.2 基于高速公路交通量的沥青PG等级划分
    2.3 基于广东沥青路面结构实测温度的沥青PG分级研究
        2.3.1 广东省代表性沥青路面温度实测分析
        2.3.2 基于路面实测温度的广东省沥青PG等级划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PG等级改性沥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高PG等级改性沥青原材料
        3.1.1 基质沥青
        3.1.2 改性剂
        3.1.3 添加剂
    3.2 高PG等级改性沥青制备
        3.2.1 高PG等级改性沥青的制备参数及工艺
        3.2.2 改性剂掺量对PG高温等级影响
        3.2.3 制备参数对高PG等级改性沥青常规指标的影响
    3.3 高PG等级改性沥青的性能测试与评价
        3.3.1 高PG等级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
        3.3.2 高PG等级改性沥青的抗疲劳性能
        3.3.3 高PG等级改性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PG等级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
    4.1 高PG等级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4.1.1 原材料及性能测试
        4.1.2 矿料级配设计
        4.1.3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4.2 高PG等级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研究
        4.2.1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评价现状
        4.2.2 车辙试验
    4.3 高PG等级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研究
        4.3.1 水稳定性能评价现状
        4.3.2 肯塔堡浸水飞散试验
    4.4 高PG等级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研究
        4.4.1 疲劳性能评价现状
        4.4.2 四点弯曲疲劳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PG等级改性沥青的实体工程应用及经济效益分析
    5.1 依托工程概况
    5.2 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5.2.1 施工工艺
        5.2.2 施工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
        5.2.3 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
    5.3 高PG等级改性沥青的经济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海绵城市排水路面改性沥青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排水路面与复合改性沥青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三大指标
        2.2.2 粘度
        2.2.3 沥青旋转薄膜烘箱加热试验(RTFOT)
        2.2.4 动态剪切流变分析(DSR)
        2.2.5 原子力显微分析(AFM)
        2.2.6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第三章 CRM和SBS复合改性沥青拌和工艺对性能的影响
    3.1 三种拌和工艺的确定
    3.2 不同工艺拌和的改性沥青粘度性能
    3.3 不同工艺拌和的改性沥青三大指标基础性能
    3.4 不同工艺拌和的改性沥青动态剪切流变性能
    3.5 不同工艺拌和的复合改性沥青AFM微观分析
    3.6 拌和工艺的确定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BS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4.1 SBS掺量对粘度的影响
        4.1.1 60℃动力粘度分析
        4.1.2 135℃布氏粘度分析
    4.2 SBS掺量对三大指标性能的影响
    4.3 动态剪切流变分析(DSR)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RM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5.1 CRM掺量对粘度的影响
        5.1.1 60℃动力粘度分析
        5.1.2 135℃布氏粘度分析
    5.2 CRM掺量对三大指标性能的影响
        5.2.1 25℃针入度分析
        5.2.2 软化点分析
        5.2.3 5℃延度分析
    5.3 动态剪切流变分析(DSR)
    5.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5.5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AFM)
    5.6 废轮胎橡胶粉(CRM)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CRM对复合改性沥青的老化影响
    6.1 动态剪切流变分析(DSR)
    6.2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AFM)
    6.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历

(9)双层排水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与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排水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2.2 排水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
        1.2.3 排水路面材料及路用性能研究
        1.2.4 双层排水路面应用与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黏改性沥青材料性能研究
    2.1 高黏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2.2 高黏改性沥青制备
        2.2.1 原材料
        2.2.2 实验室制备方法及复配方案
    2.3 高黏改性沥青常规性能
        2.3.1 三大指标性能
        2.3.2 黏度指标性能
    2.4 高黏改性沥青高温流变性能
        2.4.1 高黏改性沥青粘弹性特征
        2.4.2 车辙因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层排水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3.1 级配方案设计及空隙率测定
        3.1.1 正交级配方案设计
        3.1.2 预估油石比
        3.1.3 上下面层混合料空隙率测定方法及结果
    3.2 空隙率与级配数据拟合
        3.2.1 回归分析
        3.2.2 拟合结果及验证
    3.3 级配方案确定及与规范中值对比
        3.3.1 工程集料技术性能
        3.3.2 上下面层级配方案
        3.3.3 级配方案对比
    3.4 确定最佳油石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排水混合料路用性能对比研究
    4.1 空隙率与排水性能
        4.1.1 连通空隙率的测定
        4.1.2 渗水试验
    4.2 高温稳定性能
    4.3 低温抗裂性能
    4.4 水稳定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石灰岩用于双层下面层材料的可行性研究
    5.1 石灰岩混合料的技术性能
        5.1.1 石灰岩集料性能
        5.1.2 石灰岩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确定
        5.1.3 石灰岩混合料击实次数影响
        5.1.4 不同集料PAC-16 的路用性能对比
    5.2 石灰岩压实特性研究
        5.2.1 实验设计
        5.2.2 压实次数对空隙率的影响
    5.3 不同压实次数的力学特性研究
        5.3.1 动态模量试验
        5.3.2 半圆弯曲试验
    5.4 石灰岩压碎性能研究
        5.4.1 实验设计
        5.4.2 压实次数对破碎情况的影响
        5.4.3 石灰岩破碎规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双层排水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6.1 试验段双层排水路面结构力学仿真
        6.1.1 路面结构建模及力学参数设定
        6.1.2 不同面层组合的力学响应分析
        6.1.3 双层排水路面疲劳寿命计算
        6.1.4 双层排水路面车辙预估
    6.2 双层排水路面面层间粘结影响效果研究
        6.2.1 双层车辙板试件成型
        6.2.2 层间粘结方案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6.2.3 层间粘结方案对透水性能的影响
    6.3 广吉高速CP2 试验路铺筑
        6.3.1 试验路概况
        6.3.2 生产配合比设计
        6.3.3 试验段施工工艺
        6.3.4 试验段性能检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紫外光吸收剂插层OMMT对沥青老化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老化的研究进展
        1.2.2 沥青抗老化的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UVA/OMMT的制备及表征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案设计
        2.2.1 原材料性质
        2.2.2 UVA/OMMT的制备过程
        2.2.3 UVA/OMMT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2.3 结果与分析
        2.3.1 UVA/OMMT的 XRD分析
        2.3.2 UVA/OMMT的 FTIR分析
        2.3.3 UVA/OMMT的 UV-vis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UVA/OMMT对沥青物理流变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案设计
        3.2.1 原材料性质
        3.2.2 UVA/OMMT改性沥青的制备
        3.2.3 UVA/OMMT改性沥青物理流变性能试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UVA/OMMT对沥青三大指标的影响
        3.3.2 不同UVA/OMMT对沥青黏度的影响
        3.3.3 不同UVA/OMMT对沥青动态剪切流变性能的影响
        3.3.4 不同UVA/OMMT对沥青感温性能的影响
        3.3.5 不同UVA/OMMT与沥青的相容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UVA/OMMT对沥青老化特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案设计
        4.2.1 原材料性质
        4.2.2 UVA/OMMT改性沥青的制备
        4.2.3 UVA/OMMT改性沥青老化试验
        4.2.4 UVA/OMMT改性沥青老化特性试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UVA/OMMT对沥青TFOT老化特性的影响
        4.3.2 不同UVA/OMMT对沥青UV老化特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UVA/OMMT对沥青组成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案设计
        5.2.1 原材料性质
        5.2.2 UVA/OMMT改性沥青的制备
        5.2.3 UVA/OMMT改性沥青老化试验
        5.2.4 UVA/OMMT改性沥青组成结构分析试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UVA/OMMT改性沥青的FM分析
        5.3.2 不同UVA/OMMT改性沥青的TLC-FID分析
        5.3.3 不同UVA/OMMT改性沥青的FTIR分析
        5.3.4 不同UVA/OMMT与沥青的作用机理探讨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SBS改性壳牌沥青在某高速公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秸秆纤维超薄磨耗层在隧道路面抗滑处治中的应用研究[D]. 梁若翔. 广西大学, 2021(12)
  • [2]SBS复合多聚磷酸高粘改性沥青设计与性能研究[D]. 陈奕辛. 东南大学, 2020(01)
  • [3]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沥青及改性沥青快速检测研究[D]. 刘鹏飞. 长安大学, 2020(06)
  • [4]橡胶沥青连接剂的合成及应用技术研究[D]. 周亚军. 长安大学, 2020(06)
  • [5]乙烯-辛烯接枝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D]. 冉凌.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SBS/废胶粉复合高粘度改性沥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靳可.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7]广东地区高PG等级改性沥青研制及混合料性能研究[D]. 黄乔森. 长安大学, 2019(07)
  • [8]海绵城市排水路面改性沥青制备与性能研究[D]. 许志杨.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 [9]双层排水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与路用性能研究[D]. 朱宇昊. 东南大学, 2019(05)
  • [10]紫外光吸收剂插层OMMT对沥青老化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D]. 孙思敖. 长安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SBS改性壳沥青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