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冷冻对胶质瘤细胞死亡方式影响的电泳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芦山[1](2021)在《ATF3介导铁和过氧化氢积累在马钱子碱诱导胶质瘤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及目的: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新提出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这种死亡形式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外伤和脑出血等多种病理过程密切相关。铁死亡在形态学方面的特征是线粒体膜密度浓缩,体积变小。在生化方面的特点是由于铁的吸收、储存和输出不平衡导致的细胞内铁离子的积累。细胞内铁离子水平主要受转铁蛋白受体调节,转铁蛋白受体负责将细胞外的铁-转铁蛋白复合物通过clathrin介导的内吞作用运送到细胞内,细胞内的铁以铁蛋白的形式进行储存,而铁转运蛋白则负责铁离子向胞外输出。异常增多的铁离子能够使膜磷脂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因而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这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作为非血红素含铁脂氧合酶的辅助因子参与酶促反应,另一种则是与过氧化氢发生芬顿反应,生成具有强过氧化能力的羟自由基。诱导铁死亡可以有效地清除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肝癌甚至对顺铂耐药的肺癌细胞和胶质瘤干细胞等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细胞。因此,铁死亡诱导剂作为胶质瘤的治疗药物具有相当的潜力。转录激活因子3(ATF3)是属于ATF/CREB家族的具有亮氨酸拉链结构转录因子,在人胶质瘤中过度表达,并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性。ATF3在调控癌细胞死亡中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它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肿瘤发生和进展,抑制胆管癌细胞的上皮间质化转变,限制了人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另一方面,它可以通过改善AKT的磷酸化来保护乳腺癌细胞免受放疗的影响。ATF3在铁死亡过程中以及在细胞凋亡和坏死中均被上调。有研究发现,ATF3通过抑制x CT的表达,促进了纤维肉瘤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铁死亡的发生。然而,ATF3在调控胶质瘤细胞铁死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马钱子碱是从马钱子种子中提取的弱碱性吲哚生物碱,通常用于缓解关节炎和创伤性疼痛。最近的研究显示,马钱子碱对结肠腺癌、肝癌、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和胶质瘤等多种癌症具有强效的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作用与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JNK激活、抑制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化转变、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转移相关。然而,铁死亡和ATF3是否都参与马钱子碱诱导的胶质瘤细胞死亡仍不清除。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铁死亡和ATF3在马钱子碱诱导的胶质瘤细胞死亡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MTT法检测马钱子碱对人胶质瘤各细胞系细胞的增殖能力抑制程度;LDH释放试验检测马钱子碱诱导的胶质瘤细胞死亡程度以及各抑制剂对马钱子碱诱导细胞死亡的影响;2、对细胞内游离二价铁离子浓度测定,采用细胞亚铁离子检测试剂盒,对不同浓度马钱子碱在给定作用时间条件下诱导人胶质瘤细胞内二价游离铁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检测各抑制剂对马钱子碱导致的人胶质瘤细胞亚铁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3、Western Blot检测马钱子碱对胶质瘤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导致的相应蛋白表达情况,以及基因沉默ATF3及NOX4后马钱子碱对胶质瘤细胞作用样品中相关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4、通过MDA含量测定,研究马钱子碱诱导人胶质瘤细胞脂质氧化程度及DFO、FAC、Fer-1、Lip-1、4-PBA、GSH等抑制剂对马钱子碱诱导的人胶质瘤胶质瘤脂质氧化程度的影响。5、通过H2O2浓度测量,检测马钱子碱诱导人胶质瘤细胞活性氧自由基产生情况,以及DFO等抑制剂对马钱子碱诱导人胶质瘤细胞活性氧产生的影响。6、通过NOX氧化酶检测马钱子碱诱导胶质瘤氧化应激应对机制的影响;以及DFO等抑制剂对马钱子碱诱导人胶质瘤抗氧化应激的活性的影响。7、通过siRNA沉默ATF3、NOX4研究其对马钱子碱诱导胶质瘤细胞铁死亡过程的影响。8、通过裸鼠荷瘤实验接种小鼠胶质瘤转移瘤模型,腹腔注射马钱子碱,观察马钱子碱对胶质瘤体内模型的作用;瘤体组织检测相关亚铁离子浓度、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和相应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马钱子碱能够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且诱导细胞铁死亡。2、马钱子碱能够提高人胶质瘤细胞内亚铁离子浓度和脂质过氧化程度。3、ATF3参与马钱子碱诱导胶质瘤细胞铁死亡过程4、ATF3参与并促进马钱子碱诱导胶质瘤细胞内过氧化氢过度累积。5、ATF3通过激活NOX4和抑制xCT表达促进过氧化氢生成。6、马钱子碱诱导胶质瘤细胞内质网应激并建立内质网应激-过氧化氢累积正反馈环。7、荷裸鼠显示马钱子碱能够抑制体内胶质瘤细胞增殖,并伴有肿瘤组织内亚铁离子,MDA,H2O2水平均提高、内质网应激以及半胱氨酸和GSH消耗。结论:1、马钱子碱在体内和体外均能抑制胶质瘤增殖并诱导胶质瘤细胞死亡。2、马钱子碱诱导胶质瘤细胞发生死亡过程中伴随了细胞内铁离子浓度的增加和脂质过氧化程度上升。3、马钱子碱通过ATF3调控胶质瘤细胞铁死亡。4、马钱子碱通过激活胶质瘤细胞ATF3调控细胞内亚铁离子浓度和过氧化氢含量。5、马钱子碱通过增加过氧化氢水平诱导胶质瘤细胞内质网应激,正反馈进一步促进过氧化氢累积。
曾歆莹[2](2021)在《PDLIM4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胶质瘤是最为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目前医学上主要依靠手术切除辅助放射或化学治疗,但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均不太理想。因此,探索胶质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寻找有治疗潜力的分子靶点是目前胶质瘤研究的热点。PDLIM4是一个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它在细胞骨架生长以及运动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DLIM4最开始被鉴定为一个候选的抑癌基因,之后一些研究也证明它在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肾细胞癌和卵巢癌等癌症中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目前关于PDLIM4如何调控胶质瘤生长及其涉及的详细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课题着眼于PDLIM4在胶质瘤中的功能及机制探究,特别是其对胶质瘤的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对胶质瘤病人组织样本检测发现:与低级别胶质瘤相比,PDLIM4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恶性程度高的胶质母细胞瘤中显着升高。同时我们发现PDLIM4与胶质瘤干细胞标志物存在细胞内共同表达的现象,证明PDLIM4高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通过PDLIM4过表达质粒和小干扰RNA(si-PDLIM4)转染胶质瘤U87细胞,利用CCK8及Transwell等实验观察上调和下调PDLIM4表达量后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胶质瘤细胞中敲减PDLM4表达会显着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但是过表达PDLIM4并不改变细胞的表型。进一步机制研究显示,敲减PDLIM4表达会激活细胞内的胱天蛋白酶Caspase 3和Caspase 8,引起细胞的凋亡,还会提高细胞的自噬水平。同时,敲减PDLIM4会通过肌动蛋白影响到肿瘤细胞骨架的组装,导致细胞形态发生变化,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能力被抑制。我们还在胶质瘤样本中发现PDLIM4基因的mRNA存在内含子滞留(Intron Retention,IR)现象,且该内含子滞留片段与胶质母细胞瘤存在相关性。综上所述,我们证实了 PDLIM4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并探究了其对胶质瘤细胞生长和侵袭的作用及机制,推测PDLIM4可能是一种胶质瘤标记物,且可能成为胶质瘤临床治疗的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探索了过表达和敲减PDLIM4对胶质瘤细胞株增殖和侵袭的作用。(2)发现了敲减PDLIM4会激活胶质瘤细胞株的胱天蛋白酶Caspase 3和Caspase 8,引起细胞的凋亡,同时会提高细胞内的自噬水平。(3)发现了 PDLIM4mRNA中存在内含子滞留情况,且该内含子滞留片段可以编码蛋白质且与胶质母细胞瘤有显着相关性。
何川[3](2021)在《FOXO3a在替莫唑胺诱导的保护性线粒体自噬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和复发性[2]。新诊断的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方案主要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3]。替莫唑胺是临床一线化疗药物,然而由于耐药机制的建立,替莫唑胺取得的效果仍然有限[4]。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噬在降低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9]。自噬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细胞通过将非必须的细胞组分或功能障碍的细胞器通过溶酶体降解来提供营养或能量,以维持细胞的稳态[6]。抑制自噬是提高胶质瘤细胞和胶质瘤干细胞对替莫唑胺敏感性的有效手段[9-12]。但是自噬导致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抗性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通过自噬清除受损线粒体的过程被称为线粒体自噬[13]。细胞通过线粒体自噬的方式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可以抑制细胞内ROS的积累,阻断线粒体中促凋亡蛋白如AIF、细胞色素C的释放[14]。尽管自噬赋予了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抗性[9,12],但尚不清楚自噬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清除受损线粒体相关。Bcl-2/腺病毒E1B 19-k Da相互作用蛋白3(Bcl-2/adenovirus E1B 19-k Da-ineracting protein 3,BNIP3)是一种自噬受体,负责介导受损线粒体通过自噬途径清除[13]。然而,替莫唑胺是否能引发线粒体自噬尚不明确。叉头盒转录因子3a(forkhead 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3a,FOXO3a)是FOX蛋白家族成员。FOXO3a调控多种细胞功能如增殖、分化、侵袭转移和细胞死亡[15]。自噬的激活和BNIP3的上调均由FOXO3a调控[16-18],但是FOXO3a是否参与了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仍不清楚。因此,我们研究了FOXO3a在替莫唑胺引起胶质瘤细胞死亡中的作用,以及它与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之间的关系。目的:用人类及大鼠胶质瘤细胞系以及裸鼠移植瘤模型来研究FOXO3a和BNIP3在替莫唑胺诱导胶质瘤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MTT法检测胶质瘤细胞生存率。2.LDH释放法检测胶质瘤细胞死亡率。3.si RNA转染研究相关蛋白在替莫唑胺引起胶质瘤细胞死亡中的作用。4.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相关蛋白在细胞内定位的变化。5.DCFH-DA荧光探针检测胶质瘤细胞内ROS水平变化。6.Mito SOX荧光探针检测胶质瘤细胞内线粒体超氧化物水平的变化。7.JC-1荧光探针检测胶质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8.Mito Tracker荧光探针检测胶质瘤细胞线粒体形态和数量的变化。9.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胶质瘤细胞和组织内蛋白表达的变化。、10.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胶质瘤细胞DNA双链断裂。11.构建Stub RFP-Sens GFP-LC3B慢病毒转染的U87细胞,研究替莫唑胺对胶质瘤细胞自噬的作用。12.C6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替莫唑胺对体内胶质瘤细胞的作用。结果:1.替莫唑胺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增殖,并能抑制体内胶质瘤的生长。2.替莫唑胺引起胶质瘤细胞的DNA双链断裂,AIF核转位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3.替莫唑胺引起胶质瘤细胞内ROS升高,通过GSH抑制ROS的升高能够抑制替莫唑胺引起的DNA双链断裂。替莫唑胺引起胶质瘤细胞线粒体超氧化物积累,通过Mn TBAP抑制线粒体超氧化物的积累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内ROS升高,并抑制DNA双链断裂。4.替莫唑胺激活胶质瘤细胞自噬。通过3MA、bafilomycin A1或ATG5 si RNA抑制自噬能够增强替莫唑胺引起的AIF核转位、细胞内ROS升高,增强替莫唑胺的杀伤作用。5.替莫唑胺激活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通过si RNA敲低BNIP3的表达能够增强替莫唑胺引起的AIF核转位、ROS升高,增强替莫唑胺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6.通过si RNA敲低FOXO3a的表达,能够抑制BNIP3和LC3B的上调,从而抑制替莫唑胺引起的保护性线粒体自噬,增强替莫唑胺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1.替莫唑胺通过诱发氧化应激损伤线粒体,引起AIF释放和核转位、ROS升高,进而导致DNA双链断裂和胶质瘤细胞死亡。2.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通过清除受损的线粒体,抑制AIF的释放和ROS的升高,保护胶质瘤细胞免受替莫唑胺的杀伤。3.抑制FOXO3a调控的线粒体自噬,能够增强替莫唑胺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王雷[4](2021)在《NOX4介导ROS蓄积在honokiol诱导胶质瘤细胞焦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肿瘤,容易发生转移且预后较差。临床数据表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不过一年[21]。虽然近年来胶质瘤的诊断方式、手术以及放化疗技术正在不断完善,但最终的治疗效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22]。胶质瘤细胞对目前常用的放疗和替莫唑胺化疗不敏感,不易发生凋亡[23]。因而在胶质瘤细胞中诱导其他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如细胞焦亡可能成为有效的治疗策略。细胞焦亡是一种炎症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其主要特征包括细胞膜穿孔、细胞肿胀、细胞裂解和炎性因子释放[24]。细胞焦亡进程主要受到caspase和gasdermin家族蛋白调控。在经典焦亡途径中,NOD样受体(NLR)受到炎症刺激激活后,活化的NLR结合并激活pro-caspase-1。被激活的caspase-1进一步剪切GSDMD,剪切得到的GSDMD-N端能在细胞膜上聚集并引起细胞膜穿孔和炎症因子的释放,最终导致细胞死亡[24]。NLRP3是目前研究较为充分的NLR,它能被多种细胞内外刺激如病毒RNA、钾外流、ROS、钙离子等激活并诱发细胞焦亡[2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辛伐他汀能激活NLRP3/caspase-1依赖的细胞焦亡发挥肿瘤抑制效果[10]。而在重楼皂苷Ⅳ引起非小细胞肺癌焦亡的过程中,细胞内ROS积累以及氧化应激对NLRP3/caspase-1的激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26]。NOX4属于NADPH氧化酶家族,它的主要功能是催化氧还原成超氧阴离子,是细胞中ROS的重要来源之一[27]。柯萨奇病毒B3通过激活NOX4增加细胞内ROS含量并最终引起心肌细胞凋亡[28]。这说明NOX诱导的ROS积累在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控中发挥作用。近来也有报道显示NOX4在诱导NLRP3/caspase-1依赖的细胞焦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9,30]。Honokiol是一种分离自厚朴的天然化合物,在多种人类肿瘤细胞中表现出抗肿瘤特性[31]。Honokiol能够通过血脑屏障,有助于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2]。有报道显示honokiol能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32]。但honokiol引起胶质瘤细胞死亡的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目的:采用U87、U251胶质瘤细胞以及U87细胞皮下荷瘤裸鼠模型探讨honokiol是否能够诱导细胞焦亡及其发生机制。并进一步探究NOX4和ROS在honokiol诱导的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1、通过MTT和LDH法检测honokiol作用的胶质瘤细胞的生存活性和死亡率。2、通过DCFH-DA探针检测胶质瘤细胞中的活性氧。3、通过NADPH氧化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胶质瘤细胞中NADPH氧化酶活性。4、通过 GKT137831、NAC、MCC950、VX765 等抑制剂来研究 NOX4、ROS、NLRP3、caspase-1在honokiol诱导胶质瘤细胞焦亡中的调控作用。5、通过 siRNA 沉默 NOX4、NLRP3、caspase-1 来研究 NOX4、NLRP3、caspase-1在honokiol诱导的胶质瘤细胞焦亡中的调控作用。6、通过建立裸鼠U87细胞移植瘤模型来研究honokiol在体内环境下对胶质瘤的作用。7、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胶质瘤细胞及移植瘤中NOX4、NLRP3、caspase-1、GSDMD、IL-1β、IL-18的表达水平变化。8、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胶质瘤细胞培养液中的IL-1β和IL-18水平改变。结果:1、honokiol导致胶质瘤细胞生存活性下降,死亡率上升,对正常肝细胞影响较小;honokiol导致胶质瘤细胞中NADPH氧化酶、ROS含量上升,细胞培养液中IL-1β和IL-18增加;Western Blot检测显示honokiol引起胶质瘤细胞中NOX4、NLRP3、caspase-1、GSDMD、IL-1β、IL-18 激活。2、VX765及siRNA沉默caspase-1能减少honokiol诱导的胶质瘤细胞死亡,抑制GSDMD、IL-1β的激活;ELISA检测显示VX765抑制honokiol诱导的胶质瘤IL-1β和IL-18的释放。3、MCC950及siRNA沉默NLRP3能减少honokiol诱导的胶质瘤细胞死亡,抑制 caspase-1、GSDMD、IL-1β 的激活。4、NAC能减少honokiol诱导的ROS上升及细胞死亡,抑制NLRP3、caspase-1、GSDMD、IL-1β的激活;NAC能减少过氧化氢诱导的ROS上升及细胞死亡,抑制 NLRP3、caspase-1、GSDMD、IL-1β 的激活。5、GKT137831及siRNA沉默NOX4能减少honokiol诱导的NADPH氧化酶、ROS上升及细胞死亡,抑制NLRP3、caspase-1、GSDMD、IL-1β的激活。6、裸鼠U87细胞移植瘤模型中,honokiol能诱导胶质瘤NADPH氧化酶升高,抑制移植瘤的生长;Western Blot检测显示honokiol引起移植瘤中NOX4、NLRP3、caspase-1、GSDMD、IL-1β、IL-18 激活。结论:1、honokiol胶质瘤细胞中诱导细胞焦亡,在体内和体外对胶质瘤细胞均具有明显杀伤作用。2、honokiol通过激活NOX4,引起细胞内ROS的含量增加,并最终导致胶质瘤细胞焦亡。3、honokiol诱导细胞焦亡有助于回避因凋亡耐受引起的化疗药物耐药问题,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吴淼经[5](2021)在《HOXC6通过Wnt信号通路影响胶质瘤进展》文中提出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脑肿瘤,约占原发恶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的80%,以复发率高、耐药、死亡率高等着称。尽管最近几十年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对于疾病的治疗方法也变得多种多样其中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后辅以放疗和化疗,但这种胶质瘤治疗方法效果仍然欠佳。因此开发新的以及更有效的胶质瘤治疗方法成为了一项重大而急迫的科学课题。同源盒C6(Homeobox C6,HOXC6)基因编码的蛋白是生物细胞中非常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在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血管生成、受体信号转导、胚胎发育、组织器官形成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癌症研究中都已证实这一点,包括胃、乳腺、前列腺、肺等恶性肿瘤及白血病中都发现有HOX基因改变,HOX基因作为致癌转录因子参与多种调控途径,这些途径对肿瘤的恶性进展至关重要。最近的研究表明,HOXC6表达的改变可以影响胶质瘤U?118细胞的侵袭能力,但是HOXC6在胶质瘤中的功能和机制尚不清楚。先前已经有相关研究证明HOXC6可能调节Wnt信号通路,而经典的Wnt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我们知道Wnt抑制因子1(Wnt inhibitory factor-1,WIF-1)是Wnt拮抗剂之一,而HOXC6是否通过影响Wnt信号通路拮抗剂WIF-1表达而发挥促进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通过TCGA、CGGA数据库确定HOXC6、WIF-1在各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胶质瘤预后的关系。使用实时荧光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OXC6在各级别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了探索HOXC6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我们通过构建HOXC6-sh RNA的慢病毒载体,并在胶质瘤U87、U251细胞系中进行转染。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HOXC6-sh RNA后胶质瘤U87细胞中HOXC6和WNT抑制因子1(WIF-1)的表达水平。使用CCK-8集落形成和Ed U分析来检测HOXC6对U87、U251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OXC6-sh RNA转染后的U87、U251细胞系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通过体内实验验证异种移植肿瘤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致癌作用以及HOXC6对裸鼠生存预后价值的影响。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HOXC6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而HOXC6的高表达与GBM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我们证明了HOXC6在人类胶质母细胞瘤(GBM)的组织和三种胶质瘤细胞系中高表达以及通过抑制G0/G1期的细胞周期进程并诱导凋亡,HOXC6的敲低显着抑制了U87、U251细胞的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此外我们还发现WIF-1低表达的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好,在体外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HOXC6-sh RNA转染后WIF-1在m RNA和蛋白水平显着增加。这些结果与我们预测的结果一致,此外在异种移植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还表明,当HOXC6抑制时裸鼠颅内肿瘤生长和Ki-67表达水平都受到抑制,而WIF-呈现相反的趋势,表达量增加。本研究的结果表明HOXC6通过抑制WIF-1/Wnt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胶质瘤U87、U251细胞的生长,HOXC6有可能是临床治疗胶质瘤的潜在靶标。
朱国峰[6](2021)在《高车前素通过抑制替莫唑胺诱导的自噬增强对胶质瘤细胞杀伤作用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高车前素(Hispidulin)、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及二者联合用药对U87MG细胞的活性、凋亡、自噬的影响,为高车前素在治疗人恶性胶质瘤方面提供理论证据,探讨其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首先,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梯度的高车前素、TMZ及二者联合对人恶性胶质瘤U87 MG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此实验挑选出高车前素改变U87MG细胞活性的最适浓度。其次设置空白对照组、TMZ单药组、及TMZ联合高车前素药物组分别使用Annexin V/PI双染法和TUNEL/DAPI染色法观察各组处理后U87MG细胞的凋亡情况。然后通过吖叮橙染色使用流式细胞分析仪观察与高车前素单药组、TMZ单药组、TMZ联合高车前素药物组处理下的U87MG细胞凋亡后细胞中荧光标记的自噬体(AVO)进行数量分析,最后使用Westernblot检测对三组实验组处理的U87MG细胞促凋亡和抗凋亡蛋白(Bax、cleaved-capsase-9、cleaved-capsase-3、Bcl-2)及自噬蛋白LC3B-II/LC3B-I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高车前素在(5、10、20、40、100μg/m L)仅在100μg/m L的高浓度下与其它4个浓度组相比有显着的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同时,TMZ在(50、100、200、400、800μm)处理U87 MG细胞,除50μm外,其细胞存活率与未处理的对照组相比均显着降低(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由于40μg/m L的高车前素处理的U87 MG细胞的细胞存活率下降细微,而50μm、100μm、200μm浓度的TMZ相比于浓度400、800μm TMZ处理的U87 MG细胞的细胞存活率降低的也较少,因此我们选择它们的组合来评判高车前素是否具有增强TMZ对胶质瘤U87 MG细胞杀伤力的佐剂作用,以此进行后续实验进一步探讨。在完成实验组的设置后,通过Annexin V/PI双染和TUNEL/DAPI染色分别对3个实验组(空白组,TMZ单药组,联合用药组)的证实,高车前素联合TMZ的实验组有促进TMZ诱导的细胞凋亡数量增加的作用。此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3个实验组(高车前素组,TMZ单药组,联合用药组)在处理的U87 MG细胞中,加入高车前素的TMZ药物组可上调TMZ诱导的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capsase-9和cleaved-capsase-3的表达,但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通过吖叮橙染色对同样3个实验组的染色后使用流式细胞仪还观察管到高车前素可以抑制TMZ诱导的自噬,促进U87MG细胞凋亡,表现为自噬溶酶体(AVO)数量的减少和Westernblot检测出的自噬蛋白LC3B-II/LC3B-I比值的降低。结论:(1)高车前素对胶质瘤U87MG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杀伤作用;(2)高车前素联合TMZ用药组对胶质瘤U87MG细胞杀伤作用明显优于TMZ单药组,高车前素能表现出能够增强TMZ对胶质瘤细胞的药敏性及具有的协同能力;(3)高车前素能通过抑制TMZ诱导的自噬而增强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刘婷[7](2021)在《芒果苷促进恶性胶质瘤放疗增敏的机制研究及体内验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由于胶质母细胞瘤(GBM)的高侵袭性和高复发性,GBM患者预后极差,且放疗效果欠佳。DNA双链断裂的修复(DDR)是GBM产生放疗抗性的主要原因。DDR包括同源重组(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两个修复途径,其中NHEJ为肿瘤细胞放疗后修复的主要途径。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单体芒果苷联合放疗可显着抑制GBM细胞增殖,并抑制DDR。基于此,本论文旨在研究芒果苷通过抑制NHEJ途径从而提高放疗敏感性的分子机制,为以芒果苷为先导化合物的抗GBM靶向药物研发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方法:(1)芒果苷处理后,用电离辐射(IR)照射胶质瘤U-87 MG、U-118 MG细胞,对NHEJ修复途径的关键蛋白(53BP1、p-ATM、p-53BP1、γ-H2AX)进行Western Blot检测。(2)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分析U-87 MG、U-118 MG细胞中DSBs标志蛋白γ-H2AX焦点的聚集情况。(3)芒果苷处理后,用IR照射大鼠永生化施万细胞,免疫荧光分析γ-H2AX焦点的聚集情况,并用ELISA检测施万细胞DNA损伤百分比。(4)构建GBM荷瘤鼠模型,分组进行DMSO、IR、芒果苷、IR+芒果苷处理。测量20天内荷瘤鼠体重,移植瘤体积和重量,以及100天内生存曲线。结果:(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芒果苷处理后,调控NHEJ修复途径的关键蛋白ATM、53BP1、H2AX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1)。这说明芒果苷通过抑制NHEJ途径,阻止DNA损伤修复。(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芒果苷给药后,γ-H2AX阳性GBM细胞和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显着减少(P<0.01),揭示了芒果苷能够有效抑制DNA损伤修复,提高GBM放疗敏感性。(3)芒果苷给药后,γ-H2AX阳性施万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并且芒果苷对施万细胞的DNA损伤修复水平无影响。(4)芒果苷联合IR治疗可有效增加GBM荷瘤鼠的体重、延长生存时间(n=10,P<0.05)。(5)芒果苷联合IR治疗可显着降低肿瘤体积和重量,抑制肿瘤生长(n=10,P<0.05)。结论:芒果苷对GBM放射治疗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这可能是芒果苷抑制DNA损伤NHEJ修复途径所介导的,因此,芒果苷可有望研发为改善GBM的放疗敏感性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
薛晶[8](2021)在《基于TMT蛋白质组学的差异蛋白PP1γ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探索胶质瘤差异表达蛋白,了解差异表达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相互作用网络,筛选调控重要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研究关键差异蛋白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改善胶质瘤预后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奠定理论基础。方法:1)选择5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及手术路径非肿瘤脑组织,应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差异表达的蛋白质,通过GO分析、IPA(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生物分析平台、KEGG、PPI及GEPIA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差异表达蛋白的主要功能、蛋白互作网络、上游调控因子、参与的信号通路及预后意义,筛选出调控重要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2)选择低级别胶质瘤(Low grade glioma,LGG)和GBM石蜡包埋组织样本制作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组织芯片中检测差异蛋白PP1γ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在LGG中通过Sanger测序技术检测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突变,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1p19q共缺失,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中PP1γ表达水平的差异;3)构建PP1γ稳定低表达细胞株,研究PP1γ沉默对GBM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观察PP1γ沉默对Yes相关蛋白1(Yes-associated protein1,YAP1)磷酸化水平、YAP1在胞核/胞浆中的定位和表达量及对干细胞多潜能标记物Sox2,Oct4和Nanog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PP1γ沉默对干细胞标志物CD133阳性率、细胞悬浮球形成能力及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1)根据TMT蛋白质组学共鉴定出2458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包括1398个上调的差异表达蛋白和1060个下调的差异表达蛋白,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文献报道,Hippo/YAP1信号通路是差异表达蛋白显着富集的重要信号通路,PP1γ是上调的差异表达蛋白并处于Hippo/YAP1信号通路的关键位点;2)PP1γ在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PP1γ表达与WHO分级、Ki-67、YAP1和Sox2的表达呈正相关,在LGG中PP1γ在IDH1突变型中低表达,PP1γ高表达是胶质瘤预后差的独立影响因素;3)PP1γ沉默抑制了胶质瘤细胞增殖、促进了细胞凋亡、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抑制了细胞侵袭和迁移的能力;PP1γ沉默使YAP1磷酸化水平升高,增加了YAP1在胞浆中的表达,降低了YAP1在胞核中的表达,并抑制了干细胞多潜能标记物Sox2,Oct4和Nanog的表达;PP1γ沉默降低了干细胞标记物CD133阳性细胞比例,抑制了细胞悬浮球形成能力,增强了胶质瘤细胞对TMZ药物处理的敏感性。结论:PP1γ是GBM中上调的关键差异表达蛋白,PP1γ高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高及预后不良相关,PP1γ主要通过YAP1/Sox2途径调控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GSCs干性特征维持及TMZ药物敏感性。PP1γ可能成为新的胶质瘤靶向治疗的重要因子。
刘婕婷[9](2021)在《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筛选及其验证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而WHO IV级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又是胶质瘤中最高发的类型。70%-80%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病程介于3-6个月,其5年生存率不到10%。尽管近年来显微外科手术+局部精准放疗+术后靶基因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由于肿瘤高度的增殖能力、浸润性生长、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的早期耐受、微血管增生以及相关致病基因突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研究发现,肿瘤组织基因型的差异,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同的影响。2016年WHO已将IDH突变、1p/19q缺失、MGMT启动子甲基化等肿瘤的分子病理学特征更精确地用于胶质瘤的分级分类中,因此,胶质瘤基因标记物的研究为细化其分子诊断并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选择。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可视化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的现状及热点,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东、西方人均适用的胶质母细胞瘤诊断及预后标记物,最后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筛选标记物的表达情况,探索影响胶质瘤细胞生存的生物学机制以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文献计量学分析:检索主要数据库,获取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利用书目共现系统分析软件(Bibliographic Item Co-Occurrence Mining System,BICOMS)对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作者、国家和地区、研究机构、发表时间和期刊等信息进行提取和整理,对作者、研究机构、国家和地区及关键词生成合作网络图和聚类网络图,整理差异表达基因的HR值及95%CI。(2)生物信息学分析:从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得到GBM患者样本的表型信息、基因表达、生存数据,从GTEx(The 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数据库筛选正常样本的表型信息和基因表达数据,并进行标准化。从CGGA(Chinese glioma genome atlas)数据库下载693和325数据集中患者信息。利用差异表达分析、单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和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方法筛选GBM患者预后相关基因,计算预后指数(prognosis index,PI),创建K-M(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ROC(the time-dependent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分析PI模型的预测效果。通过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比较预后指数与其他临床因素的预后价值。利用GO(Gene ontology)基因功能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预后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单变量、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K-M曲线和ROC曲线分析,将在TCGA中筛选的预后相关基因在CGGA_325和CGGA_693数据集中验证。(3)实验室检测:q 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级别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筛选的预后相关基因表达量;沉默A172胶质瘤细胞株的FN1、HSPA5基因;MTT、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分别检测沉默FN1、HSPA5基因对A172胶质瘤细胞株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q 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沉默FN1、HSPA5基因对A172胶质瘤细胞株Bax、Bcl-2、MMP9和Ecadherin表达的影响。随访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和OS(Overall Survival),通过单变量、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K-M曲线分析基因表达差异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基因差异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现状和热点:最终纳入1771篇文献,中文123篇,中文研究数量不到外文的1/10。26个省市的116个机构参与了中文文献研究,18个国家的611个机构参与了外文文献研究,省份、国家和机构之间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中文文献239个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5个类别,外文文献2963个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4个类别。中文文献关注的基因标记物中,基于细胞和组织共同关注的有2-HG、CD133、CXCR4、Vimentin、Nestin等。外文文献关注的基因标记物中,组织关注的有271个,细胞关注的有87个,基于数据库的生信关注有900个。细胞、组织和生信共同关注的有VEGF、TGFBI、CD44、COL1A2、COL3A1等。同时,外文文献关注的微小RNA有310个。中文文献关注的信号通路有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和Fas/Fas L信号通路。外文文献关注的信号通路有Wnt/β-catenin信号通路、Akt/ERK信号通路、Akt/Fox M1信号通路、ATM/Chk2/p53信号通路、CDK4/6-RB信号通路等。(2)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筛选:按阈值模型,差异表达的基因保留了581个。其中138个高表达,443个低表达,最终筛选出20个m RNAs。其中16个m RNAs(RNF10、MTPN、RTN4、HSPA5、PLD3、GRN、FLII、NDUFB2、DKK3、MAP1LC3A、SERPINE2、TTYH3、SCG5、FN1、TAGLN2、LY6E)为原癌基因,HRs为1.230~2.039,4个m RNAs为抑癌基因(RPS19、EIF3L、EIF4A2、FDPS),HRs为0.789~0.552。PI的HR为2.653(95%CI 1.976-4.122)(P<0.05)。PI的K-M曲线结果显示,3年和5年的AUC分别为0.824和0.820。差异表达的基因参与8个生物学过程,分别是细胞粘附分子锚定、分子伴侣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钙粘蛋白结合、翻译起始因子活性、翻译因子活性RNA结合和未折叠蛋白结合。TCGA筛选的20个m RNAs在CGGA的单变量Cox结果表明,4个基因(MTPN、RTN4、MAP1LC3A和DKK3)与OS的相关性不显着,7个基因(LY6E、FLII、PLD3、EIF4A2、RNF10、RPS19和NDUFB2)仅在CGGA_325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9个基因(TTYH3、TAGLN2、FN1、HSPA5、EI3L、SCG5、SERPINE2、FDPS和GRN)在CGGA_693和CGGA_325中对预后均具有预测效应。SCG5和SERPINE2在CGGA和TCGA中表现出相反的作用,7个基因(TTYH3、TAGLN2、FN1、HSPA5、EI3L、FDPS和GRN)在TCGA和CGGA之间表现出相同的效应(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20个m RNAs在CGGA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考虑到其他临床混杂因素,PI仍然是关键预后预测因子。(3)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的实验验证:q RT-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胶质瘤组织中FN1、GRN、HSPA5、TTYH3、TAGLN2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并且随着WHO分级的升高,m RNA和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免疫组化的结果也显示,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胶质瘤组织中FN1、GRN、HSPA5、TTYH3、TAGLN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着升高(P<0.05),随着WHO分级的升高,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在A172细胞株中,与sh FN1-NC(negative control)组和sh HSPA5-NC组相比,sh FN1组、sh HSPA5组细胞24h、48h和72h的增殖率显着降低(P<0.05)、48h的凋亡率显着升高(P<0.05)、48h的迁移细胞数显着降低(P<0.05),Bax、Ecadherin m RNA、蛋白的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Bcl-2和MMP9的m RNA、蛋白表达量显着减少(P<0.05)。与空白组相比,sh FN1-NC组和sh HSPA5-NC组细胞各指标均无显着变化。影响GBM患者PFS的单变量回归分析显示,FN1、HSPA5、TAGLN2、GRN阳性表达组患者PFS中位生存时间和平均生存时间显着降低(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N1、HSPA5和TAGLN2的表达对GBM患者PFS具有独立影响。影响GBM患者OS的单变量回归分析显示,FN1、HSPA5、TAGLN2、GRN阳性表达患者的OS中位生存时间和平均生存时间显着降低(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N1、HSPA5、GRN、TAGLN2表达对GBM患者OS具有独立影响(P<0.05)。结论(1)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的中文文献数量较少,外文文献数量相对较多,但是中外文研究的作者、研究机构和国家的合作还有很大的空间。中文研究主题相对分散,外文研究主题比较集中,但均有拓展的空间,在开展基因标记物组织和细胞研究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基因标记物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影响。(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20个基因与患者预后相关,分别为RNF10、MTPN、RTN4、HSPA5、PLD3、GRN、FLII、NDUFB2、DKK3、MAP1LC3A、SERPINE2、TTYH3、SCG5、FN1、TAGLN2、LY6E、RPS19、EIF3L、EIF4A2、FDPS。主要参与细胞粘附分子结合、伴侣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等生物学功能,涉及肿瘤的增殖、侵袭、迁移等机制,由其建立的PI预测模型既可有效地预测TCGA中GBM的发病风险,也可预测中国GBM患者的发病风险。(3)20个基因中,在TCGA和CGGA数据库中具有相同表达趋势,且对GBM表现出相同效应的基因有7个,分别为TTYH3、TAGLN2、FN1、HSPA5、EI3L、FDPS和GRN,其中TTYH3、TAGLN2、FN1、HSPA5、GRN为原癌基因,EI3L、FDPS为抑癌基因。这7个基因是东、西方人均适用的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4)FN1、GRN、HSPA5、TTYH3、TAGLN2在胶质瘤组织的高表达可能对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FN1、HSPA5的高表达,通过增强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促进转移,影响其生物学行为,从而促进胶质瘤的进展。(5)FN1、HSPA5、TAGLN2、GRN的高表达,影响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且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可作为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双重标记物,为临床诊疗探索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马世泽[10](2021)在《OLFML2A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致死性原发性肿瘤,其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恶性增殖与凋亡抵抗是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揭示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调控机制对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反映其生物学特性以及指导临床治疗与预后评估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胶质瘤作为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对其分子层面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肿瘤细胞的异质性,阐释肿瘤细胞恶性增殖、凋亡的机制,对胶质瘤的分子分型、预后评价及靶向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分析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发现在胶质瘤组织中OLFML2A(Olfactomedin-like 2A)的表达量增加,且其含量与肿瘤的病理级别及患者预后相关。然而,OLFML2A在胶质瘤中的分子功能及潜在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开展细胞、动物、人体组织标本等不同层面的实验,深入探究OLFML2A对胶质瘤增殖、凋亡的影响,以期为胶质瘤的诊断、分子分型及治疗提供新的基因靶标。方法:通过对不同级别胶质瘤手术标本及正常脑组织标本进行OLFML2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讨OLFML2A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病理级别的关系。通过使用慢病毒介导的RNAi(RNA interference)下调胶质瘤细胞OLFML2A基因表达水平,并进一步使用Celigo活细胞成像、MTT实验及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等方法,探讨OLFML2A基因对胶质瘤增殖、凋亡的影响。通过使用全基因组芯片分析及IPA(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析探讨OLFML2A基因对胶质瘤潜在的调控机制,并进一步通过使用q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对相关机制进行分子层面的验证。通过构建裸鼠皮下成瘤动物模型及大鼠C6脑内原位移植动物模型,从动物水平探讨OLFML2A基因对胶质瘤生长的影响,并从动物瘤组织层面对相关机制进一步进行验证。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较,OLFML2A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量增加,且其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低级别组。Celigo活细胞成像及MTT实验结果显示,下调OLFML2A基因可抑制胶质瘤U251及U87MG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分析显示OLFML2A基因敲低能促进U251及U87MG细胞的凋亡。全基因组芯片检测结果显示,下调胶质瘤细胞OLFML2A基因可导致1911个差异基因表达量发生改变,其中表达上调的有658个,表达下调的有1253个。进一步通过使用基于IPA的疾病与功能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在肿瘤、细胞周期、细胞死亡和细胞存活、细胞生长和增殖中富集,基于IPA的经典通路分析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OLFML2A潜在的下游调控通路,分子相互作用网络显示APP(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是介导OLFML2A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节的潜在调控因子。q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进一步从细胞分子层面证实OLFML2A基因敲低能上调APP的表达水平并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裸鼠成瘤动物模型及大鼠C6脑内原位移植动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下调OLFML2A基因能抑制胶质瘤细胞在动物体内的生长,进一步在动物瘤组织层面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下调OLFML2A基因能增加APP的表达量并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结论:OLFML2A在胶质瘤中的表达量增加,且其表达量与肿瘤级别相关。下调OLFML2A基因能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的凋亡,同时能增加细胞APP的表达量。从机制上讲,OLFML2A基因敲低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对胶质瘤增殖和凋亡进行调控,APP是介导这一调控机制的潜在中间分子。OLFML2A对胶质瘤增殖、凋亡的调控机制为胶质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二、冷冻对胶质瘤细胞死亡方式影响的电泳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冷冻对胶质瘤细胞死亡方式影响的电泳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ATF3介导铁和过氧化氢积累在马钱子碱诱导胶质瘤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铁死亡 |
2.2 铁死亡机制 |
2.3 铁死亡与肿瘤 |
2.4 胶质瘤 |
2.5 转录激活因子ATF3与内质网应激 |
2.6 马钱子碱 |
2.6.1 马钱子碱的理化性质 |
2.6.2 马钱子碱的抗肿瘤药理活性 |
2.6.3 马钱子碱的其他药理活性 |
2.7 小结 |
第3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1 主要器材与试剂 |
3.1.1 主要实验器材 |
3.1.2 主要实验试剂 |
3.2 细胞系及细胞培养裸鼠饲养 |
3.3 实验液体及配制方法 |
3.4 细胞复苏、传代及冻存 |
3.5 实验技术 |
3.5.1 乳酸脱氢酶释放检测 |
3.5.2 MTT法测细胞增殖活力 |
3.5.3 细胞内铁离子浓度测量 |
3.5.4 蛋白质免疫电泳Western Blotting |
3.5.5 细胞内过氧化氢浓度测量试剂盒 |
3.5.6 脂质过氧化水平MDA丙二醛含量测定 |
3.5.7 NADPH氧化酶活性测量 |
3.5.8 细胞超氧阴离子DHE检测 |
3.5.9 总谷胱甘肽GSH检测 |
3.5.10 半胱氨酸cysteine含量测定 |
3.5.11 平板克隆形成试验 |
3.5.12 si RNA干扰细胞基因表达 |
3.5.13 免疫细胞荧光染色 |
3.5.14 小鼠异体移植胶质瘤体内模型 |
3.6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实验结果 |
4.1 马钱子碱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系增殖并诱导细胞死亡 |
4.2 马钱子碱诱导胶质瘤细胞铁死亡 |
4.3 ATF3 参与调控马钱子碱诱导胶质瘤细胞铁死亡 |
4.3.1 马钱子碱处理的胶质瘤细胞中ATF3表达上调 |
4.3.2 马钱子碱促进U251和U87细胞中ATF3发生核转位 |
4.3.3 ATF3敲低抑制马钱子碱诱导人胶质瘤细胞死亡 |
4.4 ATF3 通过促进胶质瘤细胞过氧化氢生成参与马钱子碱诱导细胞内铁离子浓度增加 |
4.5 ATF3 通过上调NOX4和下调xCT促进胶质瘤过氧化氢累积 |
4.6 马钱子碱导致内质网应激和过氧化氢生成之间正反馈循环 |
4.7 体内研究支持马钱子碱诱导胶质瘤细胞铁死亡的发生 |
第五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PDLIM4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胶质瘤的简介 |
1.2 PDLIM4蛋白的相关研究背景 |
1.2.1 PDLIM4蛋白家族的简介 |
1.2.2 PDLIM4蛋白的简介 |
1.2.3 PDLIM4与肿瘤的相关性 |
1.2.4 PDLIM4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
1.3 自噬与胶质瘤 |
1.3.1 自噬的分子机制 |
1.3.2 自噬在胶质瘤中的相关研究 |
1.4 细胞凋亡 |
1.5 RNA可变剪接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仪器 |
2.3 常用溶液配制 |
2.4 细胞实验 |
2.4.1 细胞的复苏、传代、培养及冻存 |
2.4.2 原代细胞的分离、培养 |
2.4.3 支原体检测实验 |
2.4.4 细胞脂质体转染 |
2.4.5 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
2.4.6 细胞明场拍照记录增殖 |
2.4.7 细胞增殖实验 |
2.4.8 细胞划痕愈合实验 |
2.4.9 细胞侵袭实验 |
2.5 分子蛋白实验 |
2.5.1 细胞及组织的RNA抽提及逆转录 |
2.5.2 质粒构建 |
2.5.3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
2.5.4 细胞及组织的蛋白提取 |
2.5.5 细胞免疫荧光 |
2.5.6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 |
2.5.7 冰冻切片免疫荧光 |
2.5.8 免疫共沉淀 |
2.6 模式动物实验 |
2.6.1 动物房相关操作规范 |
2.6.2 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模型(PDX) |
2.6.3 肿瘤原位注射 |
2.6.4 裸鼠活体成像 |
2.6.5 裸鼠灌注及解剖取脑 |
2.6.6 裸鼠脑部离体磁共振 |
2.7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章 PDLIM4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
3.1 PDLIM4在低级别和高级别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 |
3.1.1 TCGA数据库中PDLIM4 mRNA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关系 |
3.1.2 低级别和高级别神经胶质瘤中PDLIM4 mRNA和蛋白水平的差异 |
3.1.3 免疫荧光验证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PDLIM4的表达水平 |
3.2 过表达PDLIM4蛋白对胶质瘤细胞系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
3.2.1 构建PDLIM4过表达质粒并确认过表达效率 |
3.2.2 过表达PDLIM4蛋白对胶质瘤细胞系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
3.3 敲减PDLIM4蛋白对胶质瘤细胞系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
3.3.1 确认PDLIM4 siRNA的敲减效率 |
3.3.2 敲减PDLIM4蛋白对胶质瘤细胞系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
3.4 PDLIM4蛋白对Caspase蛋白家族及自噬信号通路的调控 |
3.4.1 敲减PDLIM4蛋白激活胶质瘤细胞系中的Caspase蛋白家族 |
3.4.2 过表达或敲减PDLIM4蛋白对胶质瘤细胞系自噬信号通路的影响 |
3.5 敲减PDLIM4蛋白对胶质瘤细胞形态的影响 |
3.5.1 敲减PDLIM4蛋白使U87细胞假足缩短 |
3.5.2 在U87细胞内PDLIM4与β-actin相互作用 |
3.6 PDLIM4阳性的胶质瘤细胞同时表达胶质瘤干细胞标志物 |
3.7 PDLIM4 mRNA中内含子滞留与胶质母细胞瘤存在相关性 |
3.7.1 PDLIM4 mRNA中存在内含子滞留现象 |
3.7.2 PDLIM4内含子滞留片段在胶质母细胞瘤中高表达 |
3.7.3 构建PDLIM4-IR质粒并在细胞内表达 |
3.8 敲减PDLIM4蛋白对裸鼠脑内胶质瘤生长的影响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FOXO3a在替莫唑胺诱导的保护性线粒体自噬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胶质瘤的治疗概述 |
2.2 程序性细胞死亡 |
2.2.1 凋亡 |
2.2.2 自噬依赖性细胞死亡 |
2.2.3 程序性坏死 |
2.2.4 铁死亡 |
2.3 自噬 |
2.3.1 自噬的分类 |
2.3.2 自噬的机制 |
2.3.3 自噬的调控 |
2.3.4 自噬在胶质瘤及其治疗中的作用 |
2.3.5 替莫唑胺与自噬 |
2.4 线粒体的质量控制 |
2.4.1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
2.4.2 线粒体动力学 |
2.4.3 线粒体自噬 |
2.4.4 BNIP3与线粒体自噬 |
2.5 ROS与细胞抗氧化机制 |
2.5.1 ROS的产生和作用 |
2.5.2 ROS的调控 |
2.5.3 ROS与肿瘤 |
2.6 内质网应激和未折叠蛋白质反应 |
2.7 替莫唑胺的作用及耐药机制 |
2.7.1 替莫唑胺的作用机制 |
2.7.2 染色质溶解 |
2.7.3 MGMT |
2.8 替莫唑胺的其他相关耐药机制 |
2.8.1 ABC转运蛋白 |
2.8.2 NF-κB信号通路 |
2.8.3 JAK-STAT信号通路 |
2.9 总结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主要器材与试剂 |
3.1.1 主要实验器材 |
3.1.2 主要实验试剂 |
3.2 细胞系及细胞培养、裸鼠饲养 |
3.3 实验液体及配制方法 |
3.4 细胞复苏、传代及冻存 |
3.5 实验技术 |
3.5.1 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 |
3.5.2 RNA干扰技术 |
3.5.3 乳酸脱氢酶释放法(LDH法)检测细胞的死亡率 |
3.5.4 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电泳检测DNA双链断裂 |
3.5.5 JC-1 探针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
3.5.6 Mito SOX检测线粒体内超氧化物的变化 |
3.5.7 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ROS的变化 |
3.5.8 构建荧光蛋白标记的LC3B的U87细胞系 |
3.5.9 线粒体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和数量变化 |
3.5.10 裸鼠皮下移植胶质瘤模型 |
3.5.11 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细胞胞浆、胞核、线粒体蛋白的变化 |
3.5.11.1 蛋白样品准备 |
3.5.11.2 蛋白质印迹 |
3.5.11.3 实验分组 |
3.5.12 免疫共沉淀法检测胶质瘤细胞及肿瘤组织中LC3BⅡ、BNIP与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 |
3.5.13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目标蛋白的表达和定位变化 |
3.5.14 裸鼠肿瘤组织内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
3.5.15 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自噬 |
3.5.16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实验结果 |
4.1 替莫唑胺在体外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 |
4.2 替莫唑胺引起胶质瘤细胞DNA双链断裂和线粒体损伤 |
4.2.1 替莫唑胺引起胶质瘤细胞DNA双链断裂 |
4.2.2 替莫唑胺引起胶质瘤细胞AIF核转位 |
4.2.3 替莫唑胺引起胶质瘤细胞线粒体损伤 |
4.3 损伤的线粒体通过上调ROS增强替莫唑胺引起的DNA双链断裂 |
4.3.1 替莫唑胺通过升高胶质瘤细胞内ROS引发DNA双链断裂 |
4.3.2 替莫唑胺通过损伤线粒体引起细胞内ROS升高 |
4.4 自噬抑制替莫唑胺引起的氧化应激 |
4.4.1 替莫唑胺引起胶质瘤细胞自噬 |
4.4.2 自噬抑制替莫唑胺引起的胶质瘤细胞死亡 |
4.4.3 自噬抑制替莫唑胺引起的AIF核转位和ROS升高 |
4.5 替莫唑胺激活胶质瘤细胞线粒体自噬 |
4.6 BNIP3 介导替莫唑胺引起的线粒体自噬 |
4.6.1 替莫唑胺上调BNIP3的表达,并促进BNIP3向线粒体转位 |
4.6.2 BNIP3介导替莫唑胺引起的线粒体自噬 |
4.6.3 BNIP3介导保护性线粒体自噬 |
4.7 FOXO3a调控替莫唑胺引起的线粒体自噬 |
4.7.1 替莫唑胺引起FOXO3a表达升高和核转位 |
4.7.2 FOXO3a调控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 |
4.8 动物实验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NOX4介导ROS蓄积在honokiol诱导胶质瘤细胞焦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神经胶质瘤的治疗现状 |
2.1.1 手术治疗 |
2.1.2 放射治疗 |
2.1.3 化学治疗 |
2.1.4 其他治疗 |
2.2 细胞焦亡 |
2.2.1 焦亡的信号通路 |
2.2.2 细胞焦亡,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的鉴别 |
2.2.3 细胞焦亡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2.2.4 焦亡与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 |
2.3 NLRP3炎性体的激活机制 |
2.4 Honokiol的抗肿瘤作用 |
第3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1 主要实验器材与试剂 |
3.1.1 主要实验器材 |
3.1.2 主要实验试剂 |
3.2 细胞培养及实验动物饲养 |
3.3 实验试剂的配制与保存 |
3.4 细胞的复苏、冻存和传代培养 |
3.5 实验技术 |
3.5.1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
3.5.2 LDH乳酸脱氢酶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死亡 |
3.5.3 活性氧ROS水平测定 |
3.5.4 小干扰RNA (siRNA)改变细胞内蛋白表达 |
3.5.5 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检测U87和U251细胞培养液中白介素水平改变 |
3.5.6 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蛋白表达 |
3.5.7 裸鼠皮下种瘤模型实验 |
3.5.8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实验结果 |
4.1 honokiol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同时导致细胞死亡 |
4.1.1 MTT法检测honokiol作用的胶质瘤细胞和肝上皮细胞生存率改变 |
4.1.2 LDH法检测honokiol导致的胶质瘤细胞死亡 |
4.2 honokiol诱导胶质瘤细胞Pyroptosis |
4.2.1 Western Blot法检测胶质瘤细胞内NLRP3、caspase-1、GSDMD、IL-1β、IL-18 |
4.2.2 VX765预处理可抑制honokiol诱导的细胞死亡 |
4.2.3 VX765预处理可抑制honokiol诱导的IL-1β和IL-18的释放 |
4.2.4 siRNA基因沉默caspase-1可降低honokiol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
4.2.5 MCC950可抑制honokiol诱导的细胞死亡 |
4.2.6 siRNA基因沉默NLRP3可降低honokiol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
4.3 honokiol通过增加胶质瘤细胞内ROS的含量诱导细胞焦亡 |
4.3.1 荧光密度统计分析honokiol作用的胶质瘤细胞内ROS水平升高 |
4.3.2 NAC预处理抑制honokiol诱导的ROS上调以及细胞死亡 |
4.3.3 NAC预处理后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细胞内NLRP3、caspase-1、GSDMD、IL-1β的表达 |
4.3.4 过氧化氢诱导胶质瘤细胞内ROS升高并引起胶质瘤细胞死亡,该过程可被NAC抑制 |
4.3.5 NAC能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焦亡相关信号分子的激活 |
4.4 honokiol通过激活NOX4促进胶质瘤细胞内ROS的生成 |
4.4.1 honokiol促进胶质瘤细胞内NOX4的激活 |
4.4.2 GKT137831预处理能抑制honokiol诱导的ROS积聚及细胞死亡 |
4.4.3 siRNA基因沉默NOX4可抑制honokiol诱导的ROS上调及细胞焦亡 |
4.5 体内实验显示honokiol抑制肿瘤组织生长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HOXC6通过Wnt信号通路影响胶质瘤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HOXC6 基因在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
2.1 实验材料 |
2.1.1 公共数据库 |
2.1.2 细胞系来源 |
2.1.3 实验试剂 |
2.1.4 实验器材 |
2.2 实验方法 |
2.2.1 临床样本数据分析 |
2.2.2 细胞培养 |
2.2.3 RNA提取、实时荧光定量PCR |
2.2.4 细胞蛋白质提取和Western Blot实验 |
2.2.5 统计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3.1 HOXC6 基因在TCGA、CGGA数据库分析结果 |
2.3.2 HOXC6 基因在GBM、NBT组织中表达情况 |
2.3.3 HOXC6 基因功能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HOXC6 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周期、凋亡能力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 |
3.1.1 细胞系来源 |
3.1.2 实验试剂 |
3.1.3 实验器材 |
3.2 实验方法 |
3.2.1 细胞培养 |
3.2.2 RNA提取、实时荧光定量PCR |
3.2.3 细胞蛋白质提取和Western Blot实验 |
3.2.4 CCK-8 增殖能力检测 |
3.2.5 Ed U实验 |
3.2.6 流式细胞周期检测 |
3.2.7 流式细胞凋亡检测 |
3.2.8 统计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3.1 shHOXC6 感染胶质瘤细胞效果筛选情况 |
3.3.2 观察敲低HOXC6 对胶质瘤U87 细胞增殖影响 |
3.3.3 观察敲低HOXC6 对胶质瘤细胞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HOXC6 机制研究以及体内实验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细胞系来源 |
4.1.2 实验试剂 |
4.1.3 实验器材 |
4.2 实验方法 |
4.2.1 细胞培养 |
4.2.2 RNA提取、实时荧光定量PCR |
4.2.3 细胞蛋白质提取和Western Blot实验 |
4.2.4 裸鼠颅内原位成瘤 |
4.2.5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技术 |
4.2.6 统计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3.1 WIF-1 基因在TCGA、CGGA数据库分析以及与HOXC6 相关性 |
4.3.2 HOXC6 通过WIF-1 影响胶质瘤细胞增殖 |
4.3.3 HOXC6 在体内实验中对胶质瘤的形成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HOXC6 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高车前素通过抑制替莫唑胺诱导的自噬增强对胶质瘤细胞杀伤作用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细胞株来源 |
2.1.2 实验设备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配置 |
2.2.2 胰蛋白酶的制备 |
2.2.3 U87MG细胞的复苏、传代、换液及冻存 |
2.2.4 MTT比色法来检测高车前素、TMZ及联合给药对U87MG细胞活性影响 |
2.2.5 设置实验分组 |
2.2.6 TUNEL/DAPI染色法来检测3个实验组处理后U87MG细胞的凋亡情况 |
2.2.7 Annexin V/PI双染法来检测空白对照组、TMZ单药组、及TMZ联合高车前素药物组联合处理后U87MG细胞的凋亡影响 |
2.2.8 吖啶橙染色对高车前素、TMZ、及二者联合处理后U87MG细胞AVOS进行检测和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 |
2.2.9 高车前素、TMZ、及二者联合处理后U87MG细胞进行蛋白质提取及Western blot检测相应蛋白表达影响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实验结果 |
3.1 高车前素对U87MG细胞的杀伤作用且增加TMZ对U87MG细胞杀伤作用 |
3.2 Annexin V/PI双染法和TUNEL/DAPI染色检测高车前素,TMZ,及二者联合使用促进U87细胞的凋亡 |
3.3 高车前素调节TMZ诱导U87 MG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
3.4 高车前素可通过抑制TMZ诱导的U87 MG细胞自噬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胶质瘤中靶向自噬分析 |
参考文献 |
(7)芒果苷促进恶性胶质瘤放疗增敏的机制研究及体内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恶性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现状 |
1.3 恶性胶质母细胞瘤放疗抵抗的分子机制 |
1.3.1 DNA损伤应答 |
1.3.2 胶质瘤干细胞与放疗抵抗 |
1.3.3 氧环境与放疗抵抗 |
1.3.4 其他放疗抵抗机制学说 |
1.4 胶质瘤放疗增敏策略 |
1.5 芒果苷研究进展 |
1.6 课题组在芒果苷提高胶质母细胞瘤增敏的前期研究结果 |
1.7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与贡献 |
1.8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芒果苷抑制U-87MG细胞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的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细胞系 |
2.1.2 药品与试剂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U-87MG细胞培养 |
2.2.2 给药处理及细胞照射 |
2.2.3 Western Blot检测 |
2.2.4 免疫荧光染色 |
2.2.5 统计学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3.1 芒果苷抑制U-87MG细胞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的信号通路 |
2.3.2 芒果苷对U-87MG细胞γ-H2AX焦点具有抑制作用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芒果苷抑制U-118MG细胞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的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细胞系 |
3.1.2 药品与试剂 |
3.1.3 主要仪器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3.1 芒果苷抑制U-118MG细胞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的信号通路 |
3.3.2 芒果苷抑制U-118MG细胞γ-H2AX焦点的形成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芒果苷对正常神经胶质细胞DNA损伤修复的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细胞系 |
4.1.2 药品与试剂 |
4.1.3 主要仪器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施万细胞培养 |
4.2.2 给药处理及细胞照射 |
4.2.3 免疫荧光染色 |
4.2.4 ELISA检测 |
4.2.5 统计学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3.1 芒果苷不影响正常神经胶质细胞γ-H2AX焦点的形成 |
4.3.2 芒果苷不影响正常神经胶质细胞的DNA损伤修复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芒果苷提高胶质母细胞瘤放疗敏感性的体内研究 |
5.1 实验材料 |
5.1.1 实验动物 |
5.1.2 药品与试剂 |
5.1.3 主要仪器设备 |
5.2 实验方法 |
5.2.1 U-118MG细胞培养 |
5.2.2 荷瘤鼠模型的构建 |
5.2.3 实验分组 |
5.2.4 荷瘤鼠处理 |
5.2.5 统计学分析 |
5.3 实验结果 |
5.3.1 芒果苷联合IR对荷瘤鼠体重的影响 |
5.3.2 芒果苷联合IR对荷瘤鼠生存率的影响 |
5.3.3 芒果苷联合IR对荷瘤鼠体内移植瘤体积的影响 |
5.3.4 芒果苷联合IR对荷瘤鼠体内移植瘤重量的影响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8)基于TMT蛋白质组学的差异蛋白PP1γ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胶质瘤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和初步验证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差异蛋白PP1γ与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PP1γ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研究方法 |
1.4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蛋白磷酸酶 1 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介 |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
(9)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筛选及其验证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流行病学现状 |
1.1.2 胶质母细胞瘤的流行病学、诊断及治疗现状 |
1.1.3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现状 |
1.1.4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2.1 了解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现状及标记物表达 |
1.2.2 筛选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 |
1.2.3 验证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 |
1.3 研究内容 |
1.3.1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现状分析 |
1.3.2 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的筛选 |
1.3.3 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的实验验证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计量学 |
1.4.2 生物信息学 |
1.4.3 分子生物学技术及主要统计方法 |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文献可视化分析 |
2.1 研究背景 |
2.1.1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文献可视化分析的必要性 |
2.1.2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文献可视化分析技术路线图 |
2.2 数据和方法 |
2.2.1 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
2.2.2 纳入排除标准及文献筛选 |
2.2.3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2.3 结果 |
2.3.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
2.3.2 时间分布 |
2.3.3 国家和地区分布 |
2.3.4 机构分布 |
2.3.5 期刊分布 |
2.3.6 作者分析 |
2.3.7 关键词分析 |
2.3.8 基因标记物表达分析 |
2.3.9 基因标记物生物学功能及通路分析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筛选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3.1 研究背景 |
3.1.1 生物信息学简介 |
3.1.2 生物信息学在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的进展 |
3.1.3 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技术路线图 |
3.2 数据和方法 |
3.2.1 数据来源 |
3.2.2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3.2.3 预后基因筛选 |
3.2.4 预后指数模型的构建 |
3.2.5 PI及临床混杂因素分析 |
3.2.6 生存分析和模型检验 |
3.2.7 GO基因富集分析 |
3.2.8 筛选基因在CGGA数据集中的验证 |
3.2.9 统计分析方法 |
3.3 结果 |
3.3.1 TCGA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与GTEx数据集中正常脑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3.3.2 预后相关基因分析 |
3.3.3 PI构建 |
3.3.4 临床因素及其与PI的协同作用 |
3.3.5 生存分析和模型检验 |
3.3.6 GO富集分析结果 |
3.3.7 筛选基因在CGGA数据集的验证 |
3.3.8 CGGA数据集对模型预后预测能力的验证 |
3.4 讨论 |
3.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的实验验证 |
4.1 研究背景 |
4.1.1 前言 |
4.1.2 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验证实验技术路线图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试剂耗材和实验仪器 |
4.2.2 研究对象 |
4.2.3 实时荧光定量PCR组织检测 |
4.2.4 Western Blot组织检测 |
4.2.5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4.2.6 细胞培养及传代 |
4.2.7 FN1、HSPA5 沉默载体的构建 |
4.2.8 qRT PCR与 Western blot实验对沉默效果的验证 |
4.2.9 MTT检测 |
4.2.10 流式细胞术凋亡检测 |
4.2.11 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 |
4.2.12 实时荧光定量PCR细胞检测 |
4.2.13 Western blot细胞检测 |
4.2.14 临床随访 |
4.2.15 统计分析与处理 |
4.3 结果 |
4.3.1 组织实验结果 |
4.3.1.1 患者基线数据 |
4.3.1.2 FN1、GRN、HSPA5、TTYH3、TAGLN2 基因mRNA在各级别胶质瘤中表达 |
4.3.1.3 FN1、GRN、HSPA5、TTYH3、TAGLN2 蛋白在各级别胶质瘤表达的western blot结果 |
4.3.1.4 FN1、GRN、HSPA5、TTYH3、TAGLN2 蛋白在各级别胶质瘤表达的免疫组化结果 |
4.3.2 细胞实验结果 |
4.3.2.1 FN1、HSPA5基因在细胞中沉默效果的验证 |
4.3.2.2 FN1、HSPA5 基因沉默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4.3.2.3 FN1、HSPA5 基因沉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4.3.2.4 FN1、HSPA5 基因沉默对细胞迁移的影响 |
4.3.2.5 FN1、HSPA5 基因沉默对细胞Bax、Bcl-2、E-cadhrin、MMP9 mRNA表达的影响 |
4.3.2.6 FN1、HSPA5基因沉默对细胞Bax、Bcl-2、E-cadhrin、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3 临床随访结果 |
4.3.3.1 随访对象基本信息及基因表达情况分析 |
4.3.3.2 影响患者PFS的单变量、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与生存曲线 |
4.3.3.3 影响患者OS的单变量、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与生存曲线 |
4.3.3.4 基因差异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
4.4 讨论 |
4.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研究展望 |
附录 |
缩略语表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一、发表论文 |
二、参与项目 |
致谢 |
(10)OLFML2A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OLFML2A研究进展 |
1.3 胶质瘤增殖、凋亡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
1.4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胶质瘤 |
1.5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一部分 OLFML2A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
1.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
1.1.1 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手术标本 |
1.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1.1.3 实验试剂和耗材 |
1.1.4 实验溶液的配制 |
1.2 实验方法 |
1.2.1 组织标本的HE染色 |
1.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1.3 数据分析 |
1.4 实验结果 |
1.4.1 OLFML2A在临床胶质瘤组织标本中表达增多 |
1.4.2 OLFML2A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相关 |
1.5 讨论 |
1.6 小结 |
第二部分 OLFML2A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2.1.3 实验试剂和耗材 |
2.1.4 实验溶液的配制方法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 |
2.2.2 qRT(?)PCR检测慢病毒转染效率 |
2.2.3 Western blot检测慢病毒转染效率 |
2.2.4 Celigo检测OLFM2A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
2.2.5 MTT实验检测OLFM2A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
2.2.6 流式法检测OLFM2A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
2.3 统计学分析 |
2.4 实验结果 |
2.4.1 慢病毒转染可敲低胶质瘤细胞OLFML2A基因表达水平 |
2.4.2 Celigo检测显示OLFML2A基因敲低能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 |
2.4.3 MTT实验显示OLFML2A基因敲低能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 |
2.4.4 FACS实验证实OLFML2A基因敲低能促进胶质瘤细胞凋亡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三部分 OLFML2A调节胶质瘤生长的机制研究 |
3.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3.1.3 实验试剂和耗材 |
3.1.4 实验溶液的配制方法 |
3.2 实验方法 |
3.2.1 细胞培养 |
3.2.2 全基因组芯片分析 |
3.2.3 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对差异基因的分析 |
3.2.4 qRT-PCR对下游分子表达水平的检测 |
3.2.5 Western blot对下游分子表达水平的检测 |
3.2.6 Celigo检测下调APP表达对OLFML2A基因敲低的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
3.3 统计学分析 |
3.4 实验结果 |
3.4.1 全基因组芯片分析可预测分子功能及下游分子改变 |
3.4.2 下调OLFML2A基因可改变多种细胞周期调节通路 |
3.4.3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OLFML2A潜在的下游调控通路 |
3.4.4 细胞水平可验证OLFML2A基因敲低能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3.4.5 APP是介导OLFML2A下游调控作用的中间分子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四部分 OLFML2A对胶质瘤生长影响的在体研究 |
4.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4.1.3 实验试剂和耗材 |
4.1.4 实验溶液的配制方法 |
4.2 实验方法 |
4.2.1 细胞培养及慢病毒转染 |
4.2.2 裸鼠皮下成瘤动物模型的构建 |
4.2.3 大鼠C6胶质瘤细胞脑内移植动物模型的构建 |
4.2.4 病理组织学染色 |
4.3 统计学分析 |
4.4 实验结果 |
4.4.1 OLFML2A基因敲低能抑制裸鼠皮下移植肿瘤的生长 |
4.4.2 裸鼠成瘤组织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抑制 |
4.4.3 OLFML2A基因敲低能抑制大鼠脑内移植肿瘤的生长 |
4.5 讨论 |
4.6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冷冻对胶质瘤细胞死亡方式影响的电泳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ATF3介导铁和过氧化氢积累在马钱子碱诱导胶质瘤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芦山. 吉林大学, 2021(01)
- [2]PDLIM4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 曾歆莹.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3]FOXO3a在替莫唑胺诱导的保护性线粒体自噬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 何川. 吉林大学, 2021(01)
- [4]NOX4介导ROS蓄积在honokiol诱导胶质瘤细胞焦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雷. 吉林大学, 2021(01)
- [5]HOXC6通过Wnt信号通路影响胶质瘤进展[D]. 吴淼经. 南昌大学, 2021(01)
- [6]高车前素通过抑制替莫唑胺诱导的自噬增强对胶质瘤细胞杀伤作用的机制研究[D]. 朱国峰. 南昌大学, 2021(01)
- [7]芒果苷促进恶性胶质瘤放疗增敏的机制研究及体内验证[D]. 刘婷.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8]基于TMT蛋白质组学的差异蛋白PP1γ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薛晶.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9]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筛选及其验证的实验研究[D]. 刘婕婷. 兰州大学, 2021(09)
- [10]OLFML2A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马世泽. 兰州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