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异常力对楔形缺损修复效果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黄耀文[1](2020)在《不同材料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楔状缺损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的材料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楔状缺损后的应力情况。方法:CBCT扫描下颌第一前磨牙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计2组不同形态的楔状缺损。未进行修复的楔状缺损模型设置为对照组,按照不同的修复方法建立4个实验组模型:Vita Enamic组(A)、Lava Ultimate组(B)、IPS e.max CAD组(C)、Z350复合树脂组(D)。在同一条件下分别对其进行垂直加载和侧向45°加载,计算各组修复体内部的Von Mises应力。结果:1、楔状缺损修复后,应力分布发生了改变。应力分布云图显示楔状缺损修复前,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缺损的内侧最深处及髓壁的轴角处。当楔状缺损修复后,应力集中主要在修复材料外侧的边缘及表面。2、在同一楔状缺损形态下进行侧向加载时,各组模型所产生的Von Mises应力均大于垂直加载。3、同一条件下,实验组中四种材料的Von Mises应力峰值均小于对照组的楔状缺损处牙本质的应力。在四组模型中A(Vita Enamic)、B(Lava Ultimate)、D(Z350复合树脂)组的Von Mises应力峰值明显降低,B(Lava Ultimate)组应力值最小,降幅最大。而C(IPS e.max CAD)组模型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大,降低的幅度最小。结论:1、树脂基陶瓷嵌体的弹性模量接近牙本质,能够有效的分散楔状缺损患牙的应力。2、修复楔状缺损时,应该尽量减少楔状缺损患牙受到的侧向力。
陈艺鑫[2](2019)在《生物活性玻璃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牙本质过敏症是牙齿受到生理范围内的各种刺激如机械、化学、温度、渗透压等,而出现的短暂、尖锐的疼痛,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多种疾病共有的一种症状。随着成年人口腔内牙齿保留适应症范围的增大及牙体修复技术的开展,牙本质敏感一直呈现居高不下的状态。根据流体动力学学说,牙本质敏感的治疗主要依赖封闭牙本质小管及阻断小管内的神经传导两种方式,以避免疼痛的产生。目前,常用的新型脱敏剂主要有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CPP-ACP)、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玻璃等。奥敏清是一种不含氟的45S5型生物活性玻璃,主要成分为磷硅酸盐,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生物活性材料,它能够与人体液进行离子交换,释放钙、磷等离子,通过一系列无机化学反应生成钙磷沉淀物,最终形成羟基磷灰石,堵塞牙本质小管,减少牙本质敏感。BioMinF是一种含氟的45S5型生物活性玻璃,主要成分为氟磷硅酸钙,能在反应界面形成氟磷灰石而非羟基磷灰石,堵塞牙本质小管,缓解牙本质敏感症状。本实验在体外模拟临床操作,使用奥敏清、BioMinF对敏感牙本质模型进行处理,通过扫描电镜比较两种生物活性玻璃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并对其抗酸蚀和耐磨损的能力进行比较,为生物活性玻璃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实验主要内容如下: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奥敏清和BioMinF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并对两种生物活性玻璃抗酸蚀和耐磨损的能力进行比较。方法:将78颗第三磨牙制备成牙本质盘,6%柠檬酸去除玷污层后按照不同脱敏剂的种类分为奥敏清(A)、BioMinF(B)、蒸馏水(C)和空白组(D)四组。奥敏清、BioMinF及蒸馏水组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和处理时间分为即刻(1)、长效(2)、磨损(3)和酸蚀(4)四个亚组。共分为13组,每组6个样本。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的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奥敏清即刻组(A1)、BioMinF即刻组(B1)及蒸馏水即刻组(C1)的牙本质小管暴露率分别为11.78±1.92%、5.21±1.78%、15.03±4.73%,C1组>A1组>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奥敏清长效组(A2)、BioMinF长效组(B2)及蒸馏水长效组(C2)牙本质小管暴露率分别为2.24±0.64%、1.43±0.67%、5.09±1.48%,C2组>A2组、C2组>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奥敏清磨损组(A3)、BioMinF磨损组(B3)及蒸馏水磨损组(C3)的牙本质小管暴露率分别为3.01±0.73%、1.47±0.63%、4.05±0.72%,C3组>A3组、C3组>B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奥敏清酸蚀组(A4)、BioMinF酸蚀组(B4)及蒸馏水酸蚀组(C4)牙本质小管暴露率分别为7.86±0.92%、1.48±0.58%、14.62±3.03%,C4组>A4组>B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牙本质小管暴露率为15.00±3.51%,D组与C组相比,D组>C2组、D组>C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与C1组、D组与C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本质纵剖面扫描电镜图片可见奥敏清、BioMinF及蒸馏水处理后牙本质小管内均有矿化的沉积物,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堵塞深度加深。两种生物活性玻璃处理的牙本质在刷牙前后堵塞深度无明显变化;酸蚀后两种生物活性玻璃的堵塞深度均有所减小,奥敏清较BioMinF的变化更加显着。结论:(1)奥敏清与BioMinF均能显着降低牙本质小管的暴露率,具有良好的封闭牙本质小管的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作用效果更加显着,可用于牙本质敏感患者的长期治疗。(2)BioMinF较奥敏清具有更优异的即刻和长期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3)奥敏清与BioMinF均具有较好的耐磨损性能,正确的刷牙方式及正常的刷牙压力不会降低两种生物活性玻璃的作用效果。(4)BioMinF较奥敏清具有更优异的抗酸蚀作用,更适用于喜食酸性食物及酸性饮料的牙本质敏感患者。
邬建华[3](2019)在《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纳米树脂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表明楔状缺损(Wedge-shaped defect,WSD)通常被称为“非龋性牙体颈部表面缺损”,是牙齿龈缘部位的牙体颈部硬组织长期受到的外力的作用下逐渐被破坏,由此形成的由2个交叉斜面组成的“V”型缺损,是一种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疾病~([1])。在口腔临床工作时,牙体颈缘部位是缺损的常见区域~([2]),我们通常分为龈上楔状缺损和龈下楔状缺损。目前,对于龈上和龈下的楔状缺损的治疗方法主要都为充填修复。根据楔状缺损的龈缘壁位置情况分析,在全口牙龈处于健康状态下,当楔状缺损龈方距离龈沟底<0.5mm的龈下楔状缺损,我们通常采用直接充填的方法。但是,由于材料的刺激、表面玷污层的去除等原因,在操作或修复时可能会侵犯生物学宽度,引起一系列牙周问题~([3-4])。近年来,随着口腔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类缺损在治疗过程中终于可以通过重建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BW)~([5])而得以修复,如牙冠延长术~([6])。纳入标准:1)年龄33~65岁,龈下楔状缺损,无明显自觉症状,缺损龈方距龈沟底<0.5mm的患牙;2)X线显示所有患牙冠根比例协调,口腔卫生状况良好,无全身系统疾病及过敏史。排除标准:1)牙根短小,临床牙冠的长度大于临床牙根的长度;2)全身状况不适宜手术者;3)依从性差者。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在医院就诊的龈下楔状缺损龈方达龈沟底<0.5mm不利于牙体修复的患者,共60颗患牙为研究对象。将60颗患牙平均分成两组:微创牙冠延长术组(实验组)和常规牙冠延长术组(对照组)各30颗患牙,对这两组进行前瞻性观察6个月。目的观察微创牙冠延长术结合纳米复合树脂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8年2月在医院就诊的龈下楔状缺损龈方达龈沟底<0.5mm不利于牙体修复的患者共60颗患牙,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微创牙冠延长术组(实验组)和常规牙冠延长术组(对照组),前瞻性观察临床疗效。用佛罗里达探针探测牙周组织的术前、术后八周、术后六个月的探诊深度(The 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和术前、术后一周、术后八周和术后六个月的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牙齿松动度(Tooth mobility,MD),以及术后一、三、七天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各做记录。结果术后两组数值对比术前均有减小,实验组术后PD、AL、MD和VAS的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且AL与MD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但两组术后BI的数值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纳米树脂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更为满意。
杨芬[4](2018)在《玻璃离子和复合树脂联合修复与单独修复对楔形缺损的优劣差异》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玻璃离子和复合树脂联合修复与单独修复楔形缺损的优劣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楔形缺损患者,患牙共计254颗。根据手术时间将254颗患牙随机分为三组。甲组患牙85颗,采用玻璃离子填充;乙组患牙89颗,采用复合树脂填充;丙组患牙80颗,采用玻璃离子联合复合树脂填充。观察三组患牙治疗前与治疗1年后的牙髓活力、牙周组织应力和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牙在治疗前牙髓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丙组牙髓正常的颗数百分比(91.3%)明显高于甲(69.4%)、乙(6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的牙髓变性颗数的百分比(1.2%)明显低于甲(22.4%)、乙(2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离子和复合树脂联合修复楔形缺损可以有效防止填充物脱落,保护牙髓,减少牙周应力,比单独使用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王奕,赵彬,武峰[5](2015)在《力因素引起楔状缺损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楔状缺损是一种常见的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刷牙、酸的作用、牙颈部结构及力作用是其常见的病因。近20年来,临床研究中根据该病的一些特殊表现,研究了力对楔状缺损形成的影响,本文就引起楔状缺损的力因素这个病因作一综述。
朱凤华[6](2013)在《三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及光固化流动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186颗)楔缺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和光固化流动树脂进行修复,于修复后1年进行对比观察。比较3组间修复体的质量和具体失败原因。结果 1年疗效,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组的成功率为87.10%,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组的成功率为82.26%,光固化流动树脂修复组的成功率为9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修复1年后,光固化流动树脂修复楔状缺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光同化复合树脂。
马宏伟,王青,刘政君,王丽丽[7](2011)在《侧向力对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应力分布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楔状缺损充填治疗后,侧向力作用对充填材料的应力分布影响。方法建立含楔状缺损的上颌第一前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的缺损部分用模拟玻璃离子材料进行充填;对模型施加不同方向的载荷,对充填体部分进行应力分析。结果当力方向与牙体长轴平行时,充填体受到的应力较小。当力方向与受力牙尖斜面垂直时,充填体受到的应力明显增大,随着力方向偏移角度增加,此区域应力集中情况更加明显。结论临床上楔状缺损充填治疗之后,应当对牙体进行适当的调磨,降低牙尖斜度以降低牙体受到的侧向力,以降低充填材料的应力负荷。
解建立,汲平,刘晓华,葛文章[8](2010)在《调对楔状缺损疗效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调对楔状缺损充填后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楔状缺损牙常规充填后应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调组与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时应用改良的USPHS系统对楔状缺损充填物的固位、色泽协调性、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等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12个月时,楔状缺损充填物的各项临床评价标准中,各项指标在两组之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4个月时,各项指标中固位及边缘密合性在调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色泽协调性、边缘着色等在两组之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调组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后楔状缺损充填治疗疗效优于不调患牙。
付建民[9](2009)在《牙体调磨对于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固位效果的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调磨牙体对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固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门诊138例患者,双侧均有楔状缺损患牙,计349颗,对左右侧患牙随机调磨,按患者要求进行玻璃离子粉固粉和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1年后观察充填材料的固位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磨组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固位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结论对患者有楔状缺损的患牙进行适当调磨,有利于充填材料的固位。
曹良菊,杨云凤,罗光民[10](2009)在《固位形和酸蚀在瓷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固位形和酸蚀在瓷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楔状缺损患者98例294颗患牙,随机分为4组:A组75颗,制备固位形不酸蚀;B组74颗,不制备固位形不酸蚀;C组73颗,制备固位形进行酸蚀;D组72颗,不制备固位形进行酸蚀。瓷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随访观察2年。结果4组患牙的牙髓不良反应、边缘密合性等无明显差异。无论酸蚀与否,有固位形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无固位形的(P<0.05),酸蚀处理对成功率没有显着影响(P>0.05)。结论瓷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时,制备固位形有助于提高成功率。
二、异常力对楔形缺损修复效果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异常力对楔形缺损修复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材料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楔状缺损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设备及条件 |
2.2 下颌第一前磨牙样本的选择 |
2.3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2.4 实验分组 |
2.5 实验假设、边界条件、参数设定 |
2.6 载荷条件 |
2.7 应力分析及结果输出 |
第3章 结果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2)生物活性玻璃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1.1.1 实验材料 |
1.1.2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敏感牙本质模型的制备 |
1.2.2 实验分组与处理 |
1.3 SEM观察 |
1.4 牙本质小管暴露率的计算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实验结果 |
2.1.1 SEM表面形态观察 |
2.1.2 SEM纵剖面形态观察 |
2.1.3 牙本质小管暴露率的结果分析 |
3 讨论 |
3.1 牙本质敏感治疗效果的评价 |
3.2 敏感牙本质模型的建立 |
3.3 脱敏材料的选择 |
3.4 酸蚀方案的选择 |
3.5 磨损实验的设计 |
3.6 SEM结果的形态学分析 |
3.7 牙本质小管暴露率的结果分析 |
3.8 人工唾液在牙本质研究中的作用 |
3.9 含氟生物活性玻璃在牙本质敏感治疗中的优越性 |
3.10 不足和展望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生物活性玻璃的性能及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纳米树脂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和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方法 |
2.3 术前准备 |
2.4 手术步骤 |
2.5 手术器械 |
2.6 术后修复 |
2.7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2.7.1 探诊深度 |
2.7.2 附着丧失 |
2.7.3 出血指数 |
2.7.4 牙齿松动度 |
2.7.5 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 |
2.8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PD的比较 |
3.2 AL的比较 |
3.3 BI的比较 |
3.4 MD的比较 |
3.5 VAS的比较 |
3.6 MD与AL相关性比较 |
3.7 病例 |
4.讨论 |
4.1 保护生物学宽度的重要性 |
4.2 龈下楔状缺损修复方式的优缺点 |
4.3 微创技术应用的好处 |
4.4 微创牙冠延长术与常规牙冠延长术的对比 |
4.5 利用filtek~(TM)Z350XT流体树脂+filtek~(TM)Z350纳米树脂修复的优点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4)玻璃离子和复合树脂联合修复与单独修复对楔形缺损的优劣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患者治疗1年后治疗效果的比较 |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髓活力的比较 |
3 讨论 |
(6)三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材料与设备 |
1.3 操作的方法 |
1.4 疗效的评定 |
2 结果 |
3 讨论 |
(8)调对楔状缺损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样本与材料 |
1.1 病例选择标准 |
1.2 磨耗指数 (Tooth Wear Index TWI) |
1.3 样本含量确定 |
1.4 试验器械与材料 |
2. 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术前准备 |
2.3 调牙合 |
2.4 充填 |
2.5 复诊复查 |
2.6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9)牙体调磨对于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固位效果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组成 |
1.2 材料选择 |
1.3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 |
(10)固位形和酸蚀在瓷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1.临床资料 |
2.材料和器械 |
3.瓷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 |
4.随访评价 |
5.统计分析 |
结 果 |
1.一般情况 |
2.疗效比较 |
讨 论 |
四、异常力对楔形缺损修复效果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材料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楔状缺损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 黄耀文. 南昌大学, 2020(08)
- [2]生物活性玻璃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实验研究[D]. 陈艺鑫. 郑州大学, 2019(08)
- [3]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纳米树脂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D]. 邬建华.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4]玻璃离子和复合树脂联合修复与单独修复对楔形缺损的优劣差异[J]. 杨芬. 中国当代医药, 2018(08)
- [5]力因素引起楔状缺损的研究进展[J]. 王奕,赵彬,武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5(04)
- [6]三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比较[J]. 朱凤华. 当代医学, 2013(20)
- [7]侧向力对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应力分布的影响[J]. 马宏伟,王青,刘政君,王丽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05)
- [8]调对楔状缺损疗效的影响[J]. 解建立,汲平,刘晓华,葛文章.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0(01)
- [9]牙体调磨对于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固位效果的观察[J]. 付建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12)
- [10]固位形和酸蚀在瓷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中的作用[J]. 曹良菊,杨云凤,罗光民. 广东牙病防治,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