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我国远程教育教学辅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仕冬[1](2021)在《信阳S高中“卫星班”历史线上教学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线上教学就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线上平台创建教与学的空间,达成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式。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教育者可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向学习者传递学习信息,开展同步交互或者异步交互的教学活动。在多种线上教学模式中,“卫星班”远程同步线上教学主要是运用卫星网络,在教育资源欠发达学校课堂中实时转播教育资源发达地区的优质课堂实录。目前,这一教学方式是线上教学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推进教学改革方面具有典型意义。信阳S高中是河南省信阳市的一所农村高中,自2017年开始,信阳S高中与郑州Y中合作,在H远程教育学校的技术支持下,创建“卫星班”,实现远程同步线上教学,历史课是其中重要的网络课程之一。四年来,包括历史课在内“卫星班”远程同步线上教学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但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新问题。如何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并予以解决,是推动“卫星班”线上教学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内容除绪论外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界定线上教学及“卫星班”远程同步线上教学模式的定义,研究这个课题,自然这是第一步要做的工作,结合线上教学的相关理论展开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其次,为了解信阳S高中历史学科“卫星班”线上教学的情况,从学校的发展现状、对学生问卷调查、对教师及教学管理者的访谈三个方面入手展开调查。再次,经过分析,总结出目前信阳S高中“卫星班”线上教学中取得的突出成效,包括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素养;提升了信阳S高中教师的历史教学能力。在调查中也发现教学过程中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包括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不够;历史网络资源开发不足;在因材施教方面需要继续提高。因此,在最后一章针对信阳S高中“卫星班”线上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一是要增强信阳S高中教师的互动作用,信阳S高中教师应是课前的沟通者、课中的引导者、课后的辅助者;二是要开发历史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资源利用能力,学校应该互助创建一个安全专业的历史网络资源库共学生学习使用,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三是要做好网络环境下的因材施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查学生学情,实施动态的因材施教。
彭洁[2](2020)在《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在远程教育领域当中,学习支持服务属于一个核心议题。远程教育最早发轫于英国开放大学,属国际上远程教育的先驱,该校所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具有高质量特征。英国开放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及高效的学习支持服务,特别是精到的信息提供、图书馆在线服务的创新学习支持、辅导教师在高质量学习支持中的作用发挥和基于大数据的的优质高效工具支持等,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2020年2月以来,因为新冠肺炎的传播,全球多数国家采取了学校停课措施以遏制疫情的蔓延。全国范围的停课导致全球近70%学生无法继续学业;其他实施局部停课的国家亦有数百万学生受到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各国通过远程学习保持全民教育的连续性,使得远程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论文将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分为四个要素:信息、资源、人员和技术,分别分析和总结了四个要素系统的主要特点。再结合对我国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剖析,以SWOT分析折射出我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难点。以英国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成功经验为翘板,对比分析我国远程开放大学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构建之路上的可操作性提升策略。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英国开放大学在信息沟通方面具有高效性,能够确保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解决,其中包含的丰富学习资源能够给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支持,良好的网络支持平台可以将学生学习轨迹完整记录下来,高素质的辅导教师队伍使得师生互动效果突出。上述要素使得英国开放大学得以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取得巨大成功,是远程教育学习支持的模范,为全球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珠丽德孜[3](2020)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辅导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研究 ——基于博州广播电视大学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地提出要加快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要切实保证教育的优先发展权,要构建出服务全民的教育体系,要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而为民众提供更为个性化和灵活性的终身学习服务,努力构建出学习型的社会。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近些年来新兴的教育形式,是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结合体,具有互联网络性和实时交互性等特点。相对于传统的学校教育而言,远程开放教育就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的形式,更多的是一种教育教学思想的体现。辅导教师的素养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辅导教师不仅要参与学员学习计划的设计,还需要认真完整地解答学员提出的课程相关问题,还需要在学员出现退缩性心理的时候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并能够随时为学员提供教学信息资料等。可以这样说,辅导教师的素养是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由此可见,辅导教师在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管理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所承担的职责是极为重要的。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辅导教师职业素养提升进行研究:首先,介绍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并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理清研究思路、方法及过程;然后,从微观教育学的角度入手,在远程开放教育辅导教师职业素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广播电视大学作为个案研究,进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系统,釆用叙事研究的方式,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研究对象的心路历程、班级管理方式方法,同时对研究对象的成长进行探索,力图通过多方面的分析呈现研究对象作为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的成长历程,从而更好地诠释出辅导教师的职业素养及班级管理理念,探索了电大辅导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途径;最后,从辅导教师个人层面和学校层面出发,提出了关于电大辅导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启示和建议,以期能充实远程开放教育辅导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理论和实践。
毛然[4](2020)在《高中地理课程远程直播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兴义五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开拓出了“异地同堂”的新型教学模式——高中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在教育理念比较落后、教育资源比较稀缺的少数民族地区,远程直播教学可以通过卫星网、互联网将名校的优秀教学资源直接无缝地输入到这些地区,从而帮助民族地区中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减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匆匆来袭,短短一周内,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开展的教育教学正式拉开序幕,实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因此,本文将以贵州省黔西南州高中地理课程远程直播教学为研究对象,以贵州省兴义市第五中学的远程直播教学作为具体案例,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深入直播课堂观察,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分析高中地理课堂远程直播的实际教学效果和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更好地促进黔西南州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提出一系列可行性措施。通过远程直播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师生的调查发现,超过一半以上学生认为远程直播教学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学生认为远程直播授课的好处在于:老师的教学方法新颖;能够接触到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学氛围和线下实际课堂相比要轻松自在一些。同时,大部分老师认为,直播教学可以帮助自己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技能。(2)在后期的教学测验中发现,学生通过为期3个月的远程直播学习后,学习成绩并没有太大提升,甚至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和平时线下课堂相比,落后了一大截,这体现出了远程直播教学出现的几个问题:一是长时期的网络教学让一部分老师出现职业倦怠;二是近端授课让上课节奏偏快,一堂课的容量过大,学生难以适应;三是教师和学校针对直播过程中出现的网络问题缺乏经验,导致一部分学生因无法流畅听课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四是家长对孩子的监督不到位,导致学生课前准备不足,课中跟不上教学节奏,课后无法完成作业。(3)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针对性学生、教师和监督管理这三个方面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教师方面:改进教学方式,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信心;最后在监督管理方面要加强对直播教学的重视及投入,配备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加强直播教学队伍建设,加强家校共管。通过本研究,本文期望在今后的高中地理课程远程直播教学中能够采用“多模式”线上互动,远程把控教学节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其他各直播学科提供有用的参考,使远程直播教学能够更加的完善。
邵邃旭[5](2020)在《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 ——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为例》文中提出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因独特的“双四”教学模式而备受关注,这种新型的远程网络直播教学模式采用“异地同堂”的方式,将包括音频、视频、文本、图片、动画等资料在内的前端学校课堂教学实况同时传送到远端合作学校,让远端的学生和教师能实时参与前端课堂教学活动。该模式对落后地区、落后学校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又暴露出许多问题。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等方法,以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为个案,结合自身网班教学经验,从网班教学的特殊性出发,调查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现状,对比语文传统教学和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效果,研究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旨在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推动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推广与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为以下五方面: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说明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阐释了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现状调查。阐释了高中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特点、教学资源、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介绍了彭山一中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应用情况,对彭山一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学情进行了调查,将网班和同层次非网班的语文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是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优点与不足。根据调查结果,分别从语文教育教学层面、学校层面、语文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进一步分析了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并重点分析了不足之处。第四部分是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优化策略。针对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播放模式层面进行优化,采用直播模式与录播模式相结合的播放模式,阐述了不同班级、不同教学阶段、不同教学课型、不同教学内容的直播与录播相结合的播放策略。同时还给出了从学校层面、两端师生互动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进行优化的策略。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总结了远程网络直播教学,介绍了研究的不足,并对远程网络直播教学进行了展望。
尹永义[6](2020)在《欠发达地区高中地理网络直播教学评价研究 ——以云南禄劝一中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教学”的发展,远程网络直播教学走进中学,突破了教育资源的时空限制,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的需要为主导,注重信息化教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强化。优质的资源带动了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网络直播教学的新模式,为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以禄劝一中高中地理网络直播教学班为研究对象,对直播教学中的课堂行为、课程效果评价等进行案例分析,通过从地理视角对直播课堂教学的研究,从课前准备、课时观察、课后评价三个角度,包括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反应、课堂认知、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对禄劝一中网络直播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匹配问题、管理问题以及课堂组织问题,进行经验总结以及效果评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网络直播教学的背景及存在意义进行分析,了解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的作用,制定本文的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并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对禄劝一中地理网络直播教学现状进行调研,介绍禄劝一中发展简况以及网络直播教学的实施情况。选取新授课、试卷评讲课等两种授课类型作为典型课例分析;同时就禄劝一中网络直播教学进行课堂观察,以深入了解禄劝一中网络直播教学的实施现状。第三部分:从学生成绩、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教学管理以及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等五个方面对禄劝一中地理网络直播教学进行评价分析。剖析其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在教育落后的背景下凭借网络直播教学模式得以实现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全面和系统的了解教师、学生对远程直播教学的看法,以期对远程直播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第四部分:通过对禄劝一中直播教学模式的调查分析,总结禄劝一中网络直播教学模式发展成效的影响因素,从政府、学校、教师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对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该措施下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经验总结,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五部分:对欠发达地区的网络直播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并对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网络直播教学效果提升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其发挥对教师的促进和教学引领作用。
李兰[7](2020)在《用户需求视角下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数字教育资源作为学与教的内容载体,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用户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对数字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怎样为用户提供优质的资源服务?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论文旨在从用户需求出发,以企业数字教育平台为研究对象,去考察和探索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的优化对策。通过对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明确本研究的核心问题为如何从用户需求出发,优化数字教育平台中的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以用户需求理论、服务营销理论和教育资源配置理论为依据,构建用户需求视角下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模型,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将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串联起来,并建立“满足需求-提供反馈”的双向循环优化过程。选取市场中热门的企业数字教育平台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法与个案研究的方法,从数字教育资源配置对象、配置内容、配置手段和数字教育资源支持服务、推送服务、优化服务、评价服务、激励服务等几个维度进行调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配置体系缺乏系统规划、配置对象特征分析不足、配置内容更新缓慢、配置手段单一等问题;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方面存在关注资源出售而忽视服务质量、关注共性问题而忽视个性服务、关注资源呈现而缺乏导航服务、关注资源开发而缺乏监督服务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数字教育平台对于用户需求的满足,也阻碍着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发展。针对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政策要求、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时代的需求等提出了数字教育平台应该科学规划教育资源配置过程,充分考虑配置对象的特征与需求,持续增强平台资源信息的透明度;针对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中的问题,提出数字教育平台应该完善平台资源服务的内容与过程,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服务方式,差异化服务营销以提升品牌形象。希望通过上述对策的提出,能够为我国数字教育平台资源配置与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助力。
乔凯宏[8](2020)在《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外移动学习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F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对传统的教学造成了冲击。与此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可见移动学习设备运用于基础教学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发展方向。虽然国内外有关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已经持续了多年,但是有关移动学习在小学阶段的应用研究依然很少,并且小学阶段的移动学习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外移动学习现状调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运用文献法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理路基础,并且挖掘现存研究中的不足,确定研究方向;然后对移动学习的内涵和特点进行分析,确定了研究移动学习的4个主要维度:移动学习设备、移动学习资源和内容、移动学习策略和对移动学习的态度,并且编制了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同时对部分学校教师进行了访谈,结合对问卷和访谈的分析和整理,得出高年级小学生校外移动学习的现状,发现移动学习在小学阶段现存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接下来,为了小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移动设备学习,从学生、家长、学校与教师、移动学习资源开发商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最后为本论文研究结论、研究不足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移动学习硬件条件已经成熟,但使用效率偏低;2.移动学习在小学阶段依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3.影响移动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移动学习推广力度不够,其次移动学习资源零碎、不完整,免费资源与优质资源质量相差太大,缺乏针对性、互动性与丰富多样性,此外,小学生移动学习意识薄弱,缺乏自控能力,家长缺乏监管,教师移动学习设计专业素养缺失,网络大环境下良莠不齐的信息干扰,都是影响移动学习在小学阶段推广的因素。为了提高小学生利用移动设备学习的效率,解决问卷、访谈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学生必须端正学习态度,独立学习的同时兼顾合作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然后家长有必要对孩子移动学习的时间、地点、时长进行干预,严格管控移动设备功能使用的同时为孩子树立移动学习的榜样;接下来学校需要强化教师信息技能培训,教师需要提升移动学习的专业素养;最后移动学习资源开发者在整合、完善现有资源的基础之上开发针对性强、互动性高、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健全移动学习评价反馈机制。
张淑清[9](2020)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人才招聘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强,迫切需要建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是自治区建设全民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的人才招聘工作,把好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人才队伍建设的入口质量关,能够助力内蒙古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的人才招聘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人才队伍的需求和现状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招聘工作提供依据。通过结合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模式,指出广播电视大学教师需具备的五大职业素养,从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专兼职教师结构五个方面对内蒙电大在职教职工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其次,对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的人才招聘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详细统计分析了 2016年以来招聘录用人员情况,归纳出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人才招聘工作中存在人力资源规划粗糙、招聘信息不对称、招聘方式有局限、考评方法单一、招聘评估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人力资源规划认识、招聘和应聘的针对性、招聘人员业务水平及内蒙电大对人才吸引力四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人才招聘工作的对策建议,包括制定好人力资源规划,做好招聘信息宣传,扩展人才招聘渠道,完善考评方法和内容,完善招聘后期的评估工作,提高招聘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内蒙电大对人才的吸引力七个方面,进而推动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的人才招聘工作良性发展。
陈曦[10](2020)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问题与对策》文中指出现代远程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教务管理是保障现代远程教育教务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管理工具。本文以N市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为背景,通过对参加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和相关教务管理人员的访谈,以及对该校现代远程教育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力求多角度探索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的现状,为找寻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通过调查研究,研究者发现在现代远程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教务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具体表现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着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配套性不强、教学效果反馈不够等;表现在考试管理方面存在着考试标尺模糊、考前培训缺乏、考场管理不严等;表现在师资队伍管理方面存在着授课教师积极性差、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缺少培训考核机制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试点高校及学习中心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对自身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和不清晰,以及规范管理的意识薄弱。这些问题降低了现代远程教育教务管理的水平,制约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基于此,结合本人多年的从业经验,依据公共管理相关理论,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一、联动各方力量,保障教务管理质量;二、注重过程管理,优化教学管理;三、细化流程标准,规范考试管理;四、强化师资管理,提优师资力量。
二、目前我国远程教育教学辅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目前我国远程教育教学辅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信阳S高中“卫星班”历史线上教学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线上教学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线上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
二、“卫星班”远程同步线上教学的概念 |
第二节 线上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
一、教育公平理论 |
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第二章 信阳S高中“卫星班”历史线上教学的调查 |
第一节 “卫星班”历史教学概况 |
一、信阳S高中简介 |
二、郑州Y中与H远程教育学校简介 |
三、信阳S高中“卫星班”简介 |
第二节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一、学生基本情况及其态度调查 |
二、对“卫星班”教学适应度调查 |
三、教学管理情况调查 |
四、学生对“卫星班”评价的调查 |
第三节 对教师及教学管理者的访谈 |
一、对任课教师的访谈 |
二、对教学管理者的访谈 |
第三章 信阳S高中“卫星班”历史线上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卫星班”历史教学取得的成效 |
一、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
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
三、提升了信阳S高中教师的历史教学能力 |
第二节 “卫星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不够 |
二、历史网络资源开发不足 |
三、在因材施教方面需要继续提高 |
第四章 提升“卫星班”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策略 |
第一节 增强信阳S高中历史教师互动功能 |
一、信阳S高中历史教师应是课前的沟通者 |
二、信阳S高中历史教师应是课中的引导者 |
三、信阳S高中历史教师应是课后的辅助者 |
第二节 开发历史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资源利用能力 |
一、创建安全专业的历史网络资源库 |
二、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网络资源的能力 |
第三节 做好网络环境下的因材施教 |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
二、充分调查学生学情 |
三、实施动态的因材施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关于高中历史“卫星班”线上教学的调查问卷 |
附录 B “卫星班”远程同步线上教学历史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2)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远程教育 |
1.3.2 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
1.3.3 开放大学 |
1.4 文献综述 |
1.4.1 关于学习支持服务的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4.2 关于学习支持服务的国内研究综述 |
1.4.3 关于学习支持服务理论基础的研究综述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参与观察法 |
1.5.3 案例研究法 |
1.5.4 比较研究法 |
2 信息服务支持 |
2.1 课程选择 |
2.2 教学资源素材匹配 |
2.3 课程基础信息推送 |
2.4 学习参考资源提供 |
小结 |
3 学习资源支持 |
3.1 优质的课程资源 |
3.2 数字化的学习资源 |
3.3 强大的图书馆资源 |
小结 |
4 个性化人员支持 |
4.1 交流工具 |
4.2 支持服务内容 |
4.3 支持方式 |
4.4 支持服务团队 |
小结 |
5 技术支持 |
5.1 高效的档案管理工具——VOICE |
5.2 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学生支持工具 |
5.3 全方位、个人化的支持页面——学生之家 |
小结 |
6 比较与启示 |
6.1 我国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
6.1.1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基本情况 |
6.1.2 规划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
6.1.3 规范的学习支持服务 |
6.1.4 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 |
6.2 我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的SWOT分析 |
6.3 我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的短板 |
6.3.1 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水平低 |
6.3.2 教师队伍有待优化 |
6.3.3 “关注学习者”理念的渗透度不高 |
6.3.4 新媒体技术的综合性运用不高 |
6.4 英国开放大学的启示 |
6.4.1 通过技术平台建设促进学校信息化水平提升 |
6.4.2 通过保障机制推动学习资源建设发展 |
6.4.3 以人工支持服务队伍建设促进学习者积极主动性 |
6.4.4 以导学助学服务为先导树立全员服务意识 |
6.4.5 以加强数据分析为支撑强化“持续关注理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辅导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研究 ——基于博州广播电视大学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3.研究综述 |
4.研究思路和方法 |
5.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章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辅导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
1.误打误撞学了师范 |
2.不想去中学教书,摸不透青少年的心理 |
3.珠丽老师好!小班主任好!与学员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
4.是刻板的师生关系,还是良师亦友? |
5.电大班主任的职业素养是什么,又该如何提升? |
6.从班主任到班主任管理岗,我的认识提高了一大截 |
7.他人眼中的珠丽德孜老师 |
7.1 同事眼中的珠丽德孜老师 |
7.2 学员眼中的珠丽德孜老师 |
8.电大人认为电大班主任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是什么? |
8.1 电大教职工眼中的班主任素质和能力 |
8.2 电大学员心目中的理想班主任是什么样的? |
第3章 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辅导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建议 |
1.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辅导教师职业素养问题与现状 |
2.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辅导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建议 |
2.1 辅导教师个人层面 |
2.2 学校层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4)高中地理课程远程直播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兴义五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远程直播教学对民族地区高中地理教学的特殊作用 |
2.1 教学方式多样化 |
2.2 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部分学生认知能力 |
2.3 提高地理课的教学水平 |
2.4 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2.5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
2.6 提高部分学生的地理成绩 |
第3章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现状调研 |
3.1 研究对象概况 |
3.1.1 黔西南州 |
3.1.2 兴义五中 |
3.2 问卷调查 |
3.2.1 调查目的和对象 |
3.2.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处理 |
3.2.3 调查问卷的实施与数据处理 |
3.2.4 问卷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3.3 访谈调查 |
3.3.1 访谈目的和对象 |
3.3.2 访谈设计 |
3.3.3 访谈内容分析 |
3.4 课堂观察 |
3.4.1 观察目的和对象 |
3.4.2 观察内容 |
3.4.3 观察程序 |
3.4.4 观察结果分析 |
3.5 直播教学地理成绩对比 |
第4章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缘由分析——以兴义五中为例 |
4.1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4.1.1 直播教学平台类型多样,标准不一 |
4.1.2 直播教学理念难以被全员认可 |
4.1.3 地理直播课堂师生互动少 |
4.1.4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学生实际不符合 |
4.1.5 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学效果不佳 |
4.1.6 家校共同监管不够 |
4.2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缘由分析 |
4.2.1 家校方面 |
4.2.2 教师方面 |
4.2.3 学生方面 |
第5章 提高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效果的对策及建议 |
5.1 家校方面 |
5.1.1 当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
5.1.2 学校针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直播教学专业培训,并积极组建直播教师队伍 |
5.1.3 学校针对直播教学出现的突发情况,应该准备相应的应急方案 |
5.1.4 减少对教师学生非教学事务的要求 |
5.1.5 加强家校共管 |
5.2 教师方面 |
5.2.1 课前相关工作要准备充分 |
5.2.2 灵活处理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
5.2.3 教师备课要做到全、新、精 |
5.2.4 课堂互动不可少 |
5.2.5 课后辅导要到位 |
5.3 学生方面 |
5.3.1 提高自我认可度 |
5.3.2 制定学习目标,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
第6章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实践案例设计与效果评估 |
6.1 课堂实例的选择 |
6.2 课堂实例设计:《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
6.2.1 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 |
6.2.2 课堂效果反馈 |
6.3 课堂实例设计二:《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
6.3.1 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 |
6.3.2 课堂效果反馈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2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3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访谈内容概要(教师) |
附录4 高中地理远程直播教学访谈内容概要(学生) |
附录5 教学实践实践课后访谈内容概要 |
附录6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导学案 |
附录7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生学案 |
致谢 |
(5)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 ——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提出问题 |
1.1.1 时代背景:远程网络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
1.1.2 社会背景:中小学远程网络教学值得关注 |
1.1.3 现实背景:远程网络直播教学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
1.1.4 未来趋势:远程网络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基调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概念界定 |
1.3.1 远程教育 |
1.3.2 远程网络直播教学 |
1.3.3 远程网络直播学校 |
1.3.4 远程网络直播老师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创新 |
2 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现状调查 |
2.1 高中远程网络直播教学概况 |
2.1.1 高中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特点 |
2.1.2 远程直播教学的理论基础 |
2.1.3 高中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教学资源 |
2.1.4 高中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组织形式 |
2.1.5 高中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教学过程 |
2.2 彭山一中远程网络直播教学概况 |
2.2.1 彭山一中远程网络直播教学运用情况介绍 |
2.2.2 彭山一中各层次类型班级的学情简介 |
2.3 彭山一中语文学科远程网络直播教学学情调査 |
2.3.1 问卷调查 |
2.3.2 访谈调查 |
2.3.3 网班与非网班成绩比较 |
3 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
3.1 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优点 |
3.1.1 从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层面 |
3.1.2 从学校层面 |
3.1.3 从语文教师层面 |
3.1.4 从学生层面 |
3.2 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不足 |
3.2.1 从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层面 |
3.2.2 从学校层面 |
3.2.3 从语文教师层面 |
3.2.4 从学生层面 |
4 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优化策略 |
4.1 从播放模式层面优化高中语文远程网络教学的策略 |
4.1.1 采用直播录播相结合的播放模式 |
4.1.2 不同层次班级的直播录播结合策略 |
4.1.3 不同教学阶段的直播录播结合策略 |
4.1.4 不同语文教学课型的直播录播结合策略 |
4.1.5 不同语文教学内容的直播录播结合策略 |
4.1.6 不同语文授课教师教学内容的直播录播结合策略 |
4.2 从学校层面优化高中语文远程网络教学的策略 |
4.2.1 加强对远端语文教师的培训并实施激励措施 |
4.2.2 加强硬件投入 |
4.3 从两端师生交互层面优化高中语文远程网络教学的策略 |
4.3.1 加强远端师生之间的交互 |
4.3.2 加强两端语文教师交互 |
4.4 从教师层面优化高中语文远程网络教学的策略 |
4.4.1 远端语文辅导老师在远程网络教学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
4.4.2 远端语文辅导老师在远程网络教学课堂中要巧妙做好自身角色 |
4.4.3 远端语文辅导老师课后工作一定要到位 |
4.4.4 不断提升自身功底 |
4.5 从学生层面优化高中语文远程网络教学的策略 |
4.5.1 优化生源 |
4.5.2 有意识培养学生适应语文远程网络教学的能力 |
5 研究结论 |
5.1 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2.1 调查还不够深入 |
5.2.2 实证资料收集不充分,评价方面有一定的片面性 |
5.2.3 研究时间有待加长,研究内容、研究对象范围有待扩大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语文远程网络教学的问卷(远端网班语文教师使用) |
附录2 语文远程网络教学的问卷(远端网班学生使用) |
附录3 访谈调查(远端网班语文教师使用) |
附录4 访谈调查(远端网班学生使用) |
附录5 高中语文远程网络教学直播与录播相结合模式的课堂实录 |
致谢 |
(6)欠发达地区高中地理网络直播教学评价研究 ——以云南禄劝一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路径和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路径 |
第四节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第二章 中学地理网络直播教学实施现状调研 |
第一节 禄劝县第一中学网络直播教学模式简介 |
一、禄劝一中学情简介 |
二、禄劝一中网络直播教学的实施情况 |
第二节 地理课网络直播教学的课堂观察与案例研究 |
一、观察对象的选择 |
二、观察目的 |
三、课堂观察的实施 |
四、直播模式下地理试卷评讲课教学案例 |
五、直播模式下地理新授课教学案例 |
第三章 中学地理网络直播课的教学评价分析 |
第一节 网络直播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 |
一、总体分析 |
二、纵向分析 |
三、横向分析 |
第二节 网络直播教学问卷调査评价 |
一、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第三节 网络直播教学访谈调查评价 |
一、访谈对象 |
二、访谈内容与分析 |
第四节 网络直播教学的管理状况评价 |
一、教师团队管理 |
二、学生管理 |
第五节 教育经费投入分析 |
第四章 网络直播教学的成效及分析 |
第一节 高中地理网络直播教学的成效 |
第二节 禄劝一中直播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成因分析 |
一、国家与政府的支持 |
二、一线教师团队的不断努力 |
三、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线上线下配合 |
第三节 网络直播教学存在的不足 |
一、同步授课带来课堂秩序杂乱 |
二、存在部分教学脱节的情况 |
三、对地理实践力方面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促进欠发达地区网络直播教学效果提升的措施 |
一、选取课堂时机适时发声,注意语言、板书的配合 |
二、控制教学规模,选取优秀远端学生 |
三、协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
四、试卷评讲课做到因材施教 |
五、适当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增强师生情感交流与地理实践力 |
六、增强网络直播教学资源的校本化运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用户需求视角下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的优化是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必然要求 |
1.1.2 我国数字教育平台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中的问题亟需解决 |
1.1.3 “用户中心”理念要求数字教育平台重视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 |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目标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数字教育资源 |
2.1.2 数字教育资源配置 |
2.1.3 数字教育资源服务 |
2.1.4 数字教育平台 |
2.2 数字教育资源的相关综述 |
2.2.1 数字教育资源的特征与优势 |
2.2.2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发展趋势 |
2.3 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的相关综述 |
2.3.1 数字教育资源配置研究现状 |
2.3.2 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研究现状 |
2.4 数字教育平台相关综述 |
2.4.1 数字教育平台分类 |
2.4.2 数字教育平台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用户需求理论 |
3.1.1 用户需求理论的起源与含义 |
3.1.2 图书馆情报研究领域中的用户需求理论 |
3.1.3 用户需求理论在本研究中的意义与价值 |
3.2 服务营销理论 |
3.3 教育资源配置理论 |
3.4 用户需求视角下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模型 |
3.4.1 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模型要素分析 |
3.4.2 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模型构建 |
第四章 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现状调研 |
4.1 调研过程设计 |
4.1.1 研究对象选择 |
4.1.2 调研维度确定 |
4.2 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现状分析 |
4.2.1 数字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
4.2.2 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现状分析 |
4.3 典型案例分析——洋葱数学 |
4.3.1 洋葱数学的平台基本架构 |
4.3.2 洋葱数学资源配置与服务的七大优势 |
4.3.3 洋葱数学的启示 |
4.4 数字教育平台资源配置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4.4.1 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中的问题 |
4.4.2 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中的问题 |
第五章 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
5.1 科学规划数字教育资源配置过程,开发优质资源 |
5.2 充分考虑配置对象的特征与需求,构建资源体系 |
5.3 持续增强平台资源信息的透明度,配置有效资源 |
5.4 完善平台资源服务的内容与过程,提升用户体验 |
5.5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服务方式,打造个性服务 |
5.6 差异化服务营销以提升品牌形象,开发特色服务 |
第六章 研究成果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 |
6.2 研究创新之处 |
6.3 研究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
6.4 未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二 :现状调研研究对象选取情况表 |
附录三 :现状调研配置手段调研情况表 |
(8)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外移动学习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F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
1.1.2 教育领域对移动学习逐渐重视 |
1.1.3 移动学习带来的负效应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1.5.3 不足与展望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小学高年级学生 |
2.1.2 移动学习 |
2.1.3 远程学习与移动学习 |
2.1.4 数字化学习与移动学习 |
2.1.5 泛在学习与移动学习 |
2.2 理论基础 |
2.2.1 非正式学习理论 |
2.2.2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
2.2.3 协作学习理论 |
2.2.4 境脉学习理论 |
第3章 小学高年级移动学习现状调查 |
3.1 问卷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问卷来源及指标 |
3.1.4 问卷检测 |
3.1.5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2 问卷的统计分析 |
3.2.1 问卷调查基本信息 |
3.2.2 问卷调查各维度的数据统计 |
3.2.3 问卷调查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
3.3 访谈的设计及实施 |
3.3.1 访谈的设计 |
3.3.2 访谈的实施 |
3.3.3 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
第4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外移动学习的问题及成因 |
4.1 小学高年级移动学习中的问题 |
4.1.1 学生移动学习自发性不足 |
4.1.2 学习目标、计划制定模糊 |
4.1.3 移动学习过程缺乏自觉性,易受干扰 |
4.1.4 家长对移动学习了解不足,缺乏监管 |
4.1.5 学校、教师对移动学习缺乏重视 |
4.1.6 移动资源获取难度大 |
4.1.7 资源缺少针对性、互动性、丰富性 |
4.1.8 移动资源缺乏及时、合理的反馈机制 |
4.2 问题的成因 |
4.2.1 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
4.2.2 移动学习自身的因素 |
4.2.3 家庭的因素 |
4.2.4 学校、教师的因素 |
4.2.5 网络大环境错综复杂 |
第5章 对策分析 |
5.1 学生层面 |
5.1.1 端正学习态度,“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求知” |
5.1.2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融合 |
5.1.3 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相结合 |
5.2 家长层面 |
5.2.1 合理安排移动学习地点 |
5.2.2 合理选择移动学习时间 |
5.2.3 严格控制移动学习时长 |
5.2.4 加大移动设备功能监管 |
5.2.5 注意用电安全、用眼卫生 |
5.2.6 树立移动学习榜样 |
5.3 学校、教师层面 |
5.3.1 学校强化教师信息技能培训 |
5.3.2 教师加大对移动学习的宣传、监督 |
5.3.3 提升移动学习的专业素养 |
5.4 移动学习资源开发者层面 |
5.4.1 整合、完善现有资源 |
5.4.2 开发针对性强、互动性高、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 |
5.4.3 健全移动学习评价反馈机制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1.1 移动学习硬件条件已经成熟,但使用效率偏低 |
6.1.2 移动学习在小学阶段依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6.1.3 影响移动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致谢 |
附件 |
(9)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人才招聘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 |
1.3.2 国外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广播电视大学 |
2.1.2 高校人力资源 |
2.1.3 高校人才招聘 |
2.2 相关理论 |
2.2.1 人力资源规划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人职匹配理论 |
3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人才队伍需求及现状 |
3.1 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模式 |
3.2 广播电视大学教师的职业素养 |
3.3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概况 |
3.4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人才队伍现状及问题 |
3.4.1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人才队伍现状 |
3.4.2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
4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人才招聘工作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人才招聘工作现状 |
4.1.1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公开招聘工作的一般流程 |
4.1.2 2016年以来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招聘录用人员情况分析 |
4.2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人才招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人力资源规划粗糙 |
4.2.2 招聘信息不对称 |
4.2.3 招聘方式有局限性 |
4.2.4 考评方法单一考核面窄 |
4.2.5 招聘后期的评估工作不到位 |
5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人才招聘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人力资源规划认识不到位 |
5.2 招聘和应聘缺乏针对性 |
5.3 招聘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升 |
5.4 内蒙电大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
6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人才招聘工作的对策建议 |
6.1 制定好人力资源规划 |
6.1.1 增强对人力资源规划的认识 |
6.1.2 明确用人部门和人事部门的职责 |
6.1.3 合理设置岗位招聘条件 |
6.2 做好招聘信息宣传 |
6.2.1 扩展招聘信息的宣传渠道 |
6.2.2 提高招聘信息的针对性 |
6.3 扩展人才招聘渠道 |
6.3.1 拓展招聘方式 |
6.3.2 招聘校外兼职教师 |
6.3.3 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 |
6.4 完善考评方法和内容 |
6.4.1 丰富考评方法拓宽考核面 |
6.4.2 优化综合成绩构成 |
6.5 完善招聘后期的评估工作 |
6.5.1 加强对录用人员岗位匹配度的评估 |
6.5.2 加强对招聘工作各个环节的评估 |
6.6 提高招聘人员的专业素质 |
6.7 加强内蒙电大对人才的吸引力 |
6.7.1 加强电大的内涵建设 |
6.7.2 保障人才的物质待遇 |
6.7.3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
7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综评 |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述 |
(一)远程教育 |
(二)现代远程教育及其特点 |
(三)教务管理内涵 |
二、加强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的现实动因 |
(一)加强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的重要性 |
(二)加强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的必要性 |
(三)加强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的紧迫性 |
三、理论基础 |
(一)绩效评估理论 |
(二)共生理论 |
(三)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理论 |
第二章 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的现状调查—以N广播电视大学为例 |
一、调查背景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总体范围 |
(三)调查对象 |
二、调查设计 |
(一)访谈法 |
(二)文献分析法 |
三、调研结果概况 |
(一)学生调查概况 |
(二)学习中心教务管理人员访谈概况 |
(三)试点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访谈概况 |
第三章 现代远程教育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 |
(二)教学内容配套性不强 |
(三)教学效果反馈不够 |
二、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一)考试标尺模糊 |
(二)考前培训缺乏 |
(三)考场管理不严 |
三、师资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授课教师积极性差 |
(二)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
(三)教务管理人员缺少培训考核机制 |
四、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
(一)过分追求经济利益 |
(二)角色定位不清 |
(三)规范管理意识不强 |
第四章 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对策研究 |
一、联动各方力量,保障教务管理质量 |
(一)明确各角色职责,提升教务管理水平 |
(二)提升规范管理意识,优化教学质量 |
(三)加强试点高校办学投入,提供经济保障 |
(四)形成良性发展模式,促进现代远程教育发展 |
二、注重过程管理,优化教学管理 |
(一)优化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
(二)打造品牌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
(三)在线同步直播,丰富教学手段 |
(四)增加反馈渠道,优化教学反馈途径 |
三、细化流程标准,规范考试管理 |
(一)树立考试标尺,形成考试管理制度 |
(二)加强考前培训,做好事前防范工作 |
(三)完善考场管理,提高考试管理标准 |
四、强化师资管理,提优师资力量 |
(一)强化薪酬激励,优化授课教师管理 |
(二)加强教务管理人员培训,培养稳定的管理力量 |
(三)加强对教务管理人员的考评,增加其职业认同感 |
结束语 |
附录 A: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 B:学习中心教务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 C:试点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目前我国远程教育教学辅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信阳S高中“卫星班”历史线上教学调查分析[D]. 张仕冬.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2]英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研究[D]. 彭洁.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3)
- [3]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辅导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研究 ——基于博州广播电视大学的个案研究[D]. 珠丽德孜. 西南大学, 2020(05)
- [4]高中地理课程远程直播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兴义五中为例[D]. 毛然. 西南大学, 2020(05)
- [5]高中语文远程网络直播教学的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 ——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为例[D]. 邵邃旭. 西南大学, 2020(05)
- [6]欠发达地区高中地理网络直播教学评价研究 ——以云南禄劝一中为例[D]. 尹永义.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用户需求视角下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研究[D]. 李兰. 江南大学, 2020(01)
- [8]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外移动学习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F小学为例[D]. 乔凯宏.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人才招聘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淑清.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10]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务管理问题与对策[D]. 陈曦.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