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中学历史课教学素质教育的四点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陈前江[1](2016)在《初中与高中地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效果比较研究 ——以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是现阶段世界上流行的、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象征着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但对于初中和高中两个不同学段来说,虽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都实施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但是二者在合作学习中存在较大差别,影响着合作探究教学的效果。笔者在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欲探明二者在地理课堂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差别,并分析产生这些差别的深层次的原因,进而针对问题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提升策略,为一线的地理教师提供指导,使其对所在学段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在对初中和高中地理课堂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时,本文采用了学生问卷调查法、教师访谈调查法、文献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在确定研究课题后,以所在的西安市铁一中滨河学校为例,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相关环节和要素,分别编制了针对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调查问卷,以了解他们在当前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程序以及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看法,同时对初中和高中全体地理教师进行访谈调查,了解他们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程序,突出初中和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差别。在此基础上,笔者采用文献法,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二者产生差别的原因,奠定本文研究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初中与高中地理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同样是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下,初中地理课堂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与高中存在较大差别,这些差别直接影响到初中与高中地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效果;2.初中与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满意度的差别、教师思想转变程度的差别、小组合作学习课前准备的差别、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与实施的差别、学生对合作学习参与度的差别、课堂秩序的差别、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差别等方面,并且这些差别均指向“初中好于高中”,使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较高中更好。3.对初中与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差别进行分析,得出二者存在差别的具体原因,主要体现在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区别、课时容量大小的区别、教材难易程度的区别等方面,这些区别是造成初中与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差别的直接原因。4.针对在地理课堂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下效果较差、问题较多的高中学段,从合作前的准备、合作中教师的引导和规范、合作后的评价三个方面提出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该研究有益于加强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师对自身所在学段的清醒认识,使各自在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对高中地理教师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操作方面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王茜[2](2014)在《课改十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究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下简称《标准》)自2003年颁行以来,已伴随历史新课程改革走过了十个年头。《标准》作为指导高中历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不少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通过对十年来有关《标准》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已经取得的成就,反思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标准》修订完善的建议,展望今后《标准》的研究方向和趋势。本文主体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标准》研究的分布领域、分布年份、分布类型、分布的期刊情况进行统计,以图表方式展示《标准》研究成果的概况和趋势,并加以文字分析说明。第二部分是《标准》的本体研究,分为《标准》内容研究和《标准》比较研究,前者包括了《标准》的理念性质研究、课程目标研究、内容标准研究、实施建议研究等内容;后者则主要是从《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标准》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衔接研究,以及国内外历史课程标准的对比研究的角度进行总结。第三部分是《标准》的实施研究,包括《标准》与教学关系研究、《标准》与教科书关系研究、《标准》与高考关系研究三个方面,主要涉及新课标下的教学新观念、新方法和新特点研究;新课标下教科书编写得失研究;新课标下高考命题及备考策略的研究等内容。第四部分总结反思十年来《标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今后《标准》修订意见,并分门别类的展望今后《标准》研究的一些可以拓展的领域及延伸方向。
杜贵平[3](2011)在《高三化学备考复习中的有效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高低决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高三化学备考实施有效教学,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以课堂为本,立足学生实际,着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推动化学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综合国内外对有效教学研究的文献,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主要代表有美国默塞尔的有效教学含义和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倡导的“最优化理论”等。国内主要代表有崔允漷的《有效教学》和吴松年的《有效教学艺术》。但是,目前关于如何建立备考复习的有效教学模式,在高三阶段实施备考复习的有效教学研究还比较薄弱。本课题以建构主义理论、化学教学模式论、化学教学策略论、化学教学方法论为理论指导,针对高三化学复习中如何建立有效教学模式和解题方式进行研究。高三化学备考复习中有效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表明,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教学环境和课程资源等是影响高三化学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通过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等有效教学备考复习的途径,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旨在建立化学复习的有效教学模式和快捷解题方式。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等手段,对高三化学有效教学备考复习的策略和途径进行教学实践尝试。通过对教学内容优化、结合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最终形成科学的施教方法以指导高质、有效的备考复习。实践证明,高三年级的四个平行班中,其中理科5班、6班实施有效教学手段后,化学成绩明显提高,尤其在全市的第一次模拟考试中,学生的化学平均成绩高于平行班5分左右,最高分也在这两个班中。所以,高三化学备考复习一定要实施科学备考为航标、落实课堂为主战场、复习要有得当方法,才能达到真正的有效复习,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业成绩。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科学的复习方案和教学模式及快捷的解题方式能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化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张传杰[4](2009)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的研究与教学》文中研究表明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材的改革是一个重要方面。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对依据新课程标准而编制的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三本必修教材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第一,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三方面对新课标与历史教学大纲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发现新课标强调课程目标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课程结构上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上注意体现时代性,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等。第二,对新旧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内容进行比较:新教材在编排上承袭了旧教材的诸多特色;在观念的转变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重点删减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吸纳史学研究新成果。第三,对岳麓书社版必修教材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分析,新课标下的岳麓书社版必修教材总体上来说是富有创新性的实验教材,但也有一些瑕疵:时空跨度太大、知识容量过多,有的目与目之间缺乏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只选择历史现象的一个方面,缺少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内容;有些探究课的设置过深、过难、过多,学生无法完成;教材也存在一些表述错误等。本人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岳麓书社版教材,认为岳麓书社版教材给高中历史教师提供了机遇,更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做了细致的分析,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相应的对策,主要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依据课程标准整合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注意初高中教学的知识衔接问题等建议,这些建议是笔者在教学中得出的结论。本文源于教学高于教学,从教学实践中来又指导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黄若静[5](2009)在《初中历史课生本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的世纪对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新世纪教师新的历史使命,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也必将发生一场传统与现实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激烈碰撞。本文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生本教育理念下,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工作实际,把近三年来通过探索、思考、实践、积累、分析和反思总结的生本历史教学的实践操作以实证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本研究报告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相关的研究现状综述、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了生本教学的涵义,并结合基础教育课改的要求、历史新课改的目标以及历史新课改的理念,说明生本教育理念在初中历史学科运用中的可行性。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阐述了初中历史课生本教学中的四个显着特点以及初中历史课生本教学的实践操作,其中初中历史课生本教学的实践操作是第三部分的重中之重,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该部分渗透了生本教育的理念,结合初中历史生本教学的实际操作,截取了相关的案例分析,总结出十种可行性策略与做法,分别是用讨论的方式激活课堂,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历史诗歌和编演历史小品,营造历史课堂情境与气氛;进行历史知识竞答,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敢于反诘与勤于总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结合社会时事与生活现实,触动学生的学习责任;树立小组团结合作意识,传递合作技能;师生互相尊重,架起心灵的桥梁;为学生创设创新发展的舞台,享受快乐过程的成功感;制定学习计划和坚持写历史日记;把日常测试的权力交给学生并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第四部分阐述了师生在初中历史生本教学模式下所取得的成效。第五部分阐述了在生本教育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流于形式,必须落到实处;同时,也要注意严与爱的均衡。此外,还有未解决的问题略有一二,希望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与科研探索中,生本历史课堂教学更能够使学生成为历史学科学习真正的主人,也坚信他们能学得更好,学得更多。
乌日娜[6](2004)在《呼和浩特市中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中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为研究内容,首先从理论层面及教育实践的需要方面阐述了中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说明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针对我国中学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呼和浩特市的实际情况,通过调研对呼和浩特市目前中学教师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较深入分析;最后根据现状分析,提出了如何加强中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呼和浩特市中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中学教育科研自身定位的不准,体现在没能做到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以课堂为核心,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2)教师的科研意识有所提高,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进行教育科研的实际行动不够,教育科研学习与研究的时间少,缺乏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教育科研选题及课题实施问题较多,科研能力亟待提高,教师缺少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支持如科研经费、科研实验班等;(3)各学校高素质的教育科研领导者和带头人少。 通过分析,指出呼市地区中学教师教育科研存在问题的原因为:(1)地区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领导的教育科研认识不到位,教师的教育科研得不到重视;(2)教师缺乏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师范院校培训及教师职后进修的不足使教师缺乏如教育科研理论、教育科研基本方法、课题立项、课题实施等方面的指导;(3)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教师教育科研的影响,体制不完善、学校教育科研缺乏统一规划、缺乏良性的科研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缺乏考核、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的误导等。 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本文的目的。根据呼市中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构想,以期为呼市地区中学教育科研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提供依据和思考,促进呼市地区中学教育科研的持续发展。(1)提高中学教育科研队伍素质,造就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抓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调动全体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抓培训,提高师资素质、加强教师教育科研选题,分析研究条件,量力而行,注重课题研究过程,逐步提高课题研究质量、以科研促教学,重成果运用推广,促进教师发展;(2)中学校长要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在教育科研中起示范作用,并聘请兼职专家学者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培养教育科研领导者和带头人;(3)加强教育科研管理,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质量。建立、健全教育科研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科研环境,建立完善的教育科研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
杨军[7](2003)在《对中学历史课教学素质教育的四点认识》文中提出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是大有可为的。通过课堂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开拓进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历史课教材中有许多有益于加强素质教育的内容,历史教师要善于结合这些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二、对中学历史课教学素质教育的四点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中学历史课教学素质教育的四点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与高中地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效果比较研究 ——以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
1.1.2 地理课程标准的需求 |
1.1.3 当前的合作探究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3 技术路线与方法 |
1.3.1 技术路线 |
1.3.2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概念界定 |
1.5.1 合作学习的概念 |
1.5.2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
1.5.3 合作学习效果的评判标准 |
第2章 中学地理课堂小组合作教学的理论基础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需求层次”理论 |
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4 “结构—发现学习”理论 |
第3章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现状调查及初中与高中效果比较 |
3.1 西安市铁一中滨河学校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简介 |
3.1.1 合作探究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
3.1.2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得到学生认可 |
3.1.3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理念得到教师肯定 |
3.2 地理课堂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效果的学生问卷调查 |
3.2.1 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准备上的差别 |
3.2.2 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实践中的差别 |
3.2.3 小组合作探究参与度的差别 |
3.2.4 对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满意度的差别 |
3.3 地理课堂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效果的教师访谈调查 |
3.3.1 初中和高中教师的思想观念存在差别 |
3.3.2 初中与高中地理课堂秩序存在差别 |
3.3.3 初中与高中的合作探究教学评价上存在差别 |
3.4 调查研究结果 |
3.4.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3.4.2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 |
第4章 初中与高中合作探究教学效果差别的原因探析 |
4.1 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影响合作探究的参与度 |
4.1.1 对激励手段的不同态度 |
4.1.2 独立性的差异 |
4.1.3 榜样的示范作用所产生的影响不同 |
4.1.4 对待教师的态度存在差异 |
4.2 课时容量的差异影响合作探究的时间和次数 |
4.2.1 初中地理课堂容量小 |
4.2.2 高中地理课堂容量大 |
4.3 教材难易程度的差异影响合作探究的效果 |
4.3.1 初中地理教材难度小 |
4.3.2 高中地理教材难度大 |
4.4 高中升学压力的影响 |
4.4.1 初中地理无升学压力 |
4.4.2 高中地理升学压力大 |
第5章 高中地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效果的提升策略 |
5.1 合作探究前的准备策略 |
5.1.1 学校应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 |
5.1.2 科学合理的组建小组 |
5.1.3 提升教师在合作探究中的组织、引导技能 |
5.1.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5.1.5 选择合适的合作探究内容 |
5.1.6 做好课前预习 |
5.2 合作探究过程中的实施策略 |
5.2.1 维持课堂秩序,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
5.2.2 加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中的指导 |
5.3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评价策略 |
5.3.1 教师要对每一次合作进行有效的评价 |
5.3.2 加强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2)课改十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
1.3.1 研究范围 |
1.3.2 研究内容 |
1.4 课题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1 课题研究目标 |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实施方案及可行性研究 |
1.5.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1.5.2 实施方案 |
1.5.3 可行性研究 |
1.6 课题的创新之处 |
2 十年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究的总体概况 |
2.1 《标准》研究成果领域分布概况 |
2.2 《标准》研究成果年份分布情况 |
2.3 《标准》研究成果类型分布概况 |
2.4 《标准》研究中学术期刊论文分布概况 |
3 十年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本体研究 |
3.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内容研究 |
3.1.1 《标准》前言部分研究 |
3.1.2 《标准》课程目标部分研究 |
3.1.3 《标准》内容标准部分研究 |
3.1.4 《标准》实施建议部分的研究 |
3.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
3.2.1 《标准》与《全日制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 |
3.2.2 《标准》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衔接研究 |
3.2.3 国内外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
4 十年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施研究 |
4.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教学关系研究 |
4.1.1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新观念 |
4.1.2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新方法 |
4.1.3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新特点 |
4.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教科书关系研究 |
4.2.1 新课标下教科书编写建议 |
4.2.2 新课标下教科书编写问题研究 |
4.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高考关系研究 |
4.3.1 《标准》与高考命题研究 |
4.3.2 《标准》与备考策略研究 |
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究问题与研究展望 |
5.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本身存在的问题及修订建议 |
5.1.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本身存在的问题 |
5.1.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建议 |
5.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5.2.1 《标准》内容研究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
5.2.2 《标准》比较研究的反思与建议 |
5.2.3 《标准》与教学关系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5.2.4 《标准》与教科书关系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5.2.5 《标准》与高考关系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3)高三化学备考复习中的有效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和研究基础 |
1.2.1 国外对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 |
1.2.3 高三化学备考复习中有效教学研究的意义 |
2 化学有效教学备考复习的理论基础 |
2.1 建构主义观点 |
2.2 化学教学论 |
2.2.1 化学教学模式论 |
2.2.2 化学教学策略论 |
2.2.3 化学教学方法论 |
3 影响高三化学有效教学备考复习的因素 |
3.1 教师因素 |
3.2 学生因素 |
3.2.1 学习时间 |
3.2.2 学习结果 |
3.2.3 学习体验 |
3.3 其他因素 |
3.3.1 教学环境 |
3.3.2 人的发展规律 |
3.3.3 课程资源 |
3.3.4 感知教学情景 |
3.3.5 教育价值观 |
3.3.6 课堂提问 |
4 高三化学有效教学备考复习的策略和途径 |
4.1 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
4.2 优化教学内容 |
4.3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
4.4 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
4.5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
4.6 教师科学的施教方针 |
5 高三化学有效教学备考复习的实践与反思 |
5.1 科学的备考方案是有效教学的航标 |
5.1.1 高考复习的整体规划 |
5.1.2 探索高考的命题规律及命题取向 |
5.1.3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 |
5.2 聚焦课堂是主战场,落实有效教学要细腻 |
5.2.1 课堂中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
5.2.2 教师最有效的课堂讲解是有效教学的生命线 |
5.2.3 让多媒体技术成为信息传播的桥梁 |
5.3 化学复习在得法 |
5.3.1 清点"三基"—"一个不能少" |
5.3.2 理解"三基"—反思有无"特殊性"现象 |
5.3.3 深化"三基" |
5.3.4 活用"三基",妙招解题,建立模式 |
5.4 有效教学的最终复习目标 |
5.4.1 知识成网 |
5.4.2 方法成套 |
5.4.3 心理成熟 |
5.4.4 习惯良好 |
5.4.5 解题高效 |
5.4.6 思维灵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的研究与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的缘起 |
(二) 研究的内容 |
(三) 以往研究 |
(四) 课题研究的意义 |
一、新课标与高中历史教材的变化 |
(一) 新课标与历史教学大纲比较 |
(二) 新旧教材的比较 |
二、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分析 |
(一)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创新与特色 |
(二)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的不足 |
三、新教材给教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一) 新教材给教师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
(二) 新教材的实施对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5)初中历史课生本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一) 选题缘由 |
1、初中历史教学面对的窘迫现状 |
2、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
3、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分析 |
(二) 相关的研究现状综述 |
1、生本教育的研究现状 |
2、初中历史课教学中运用生本教育理念的研究现状 |
(三) 研究对象 |
(四) 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问卷调查法 |
3、个案研究法 |
4、经验总结法 |
5、实验探究法 |
二、生本教学的涵义及其在历史学科运用中的可行性 |
(一) 生本教学的内涵 |
(二) 生本教育在初中历史学科中运用的可行性 |
三、初中历史课生本教学的特点及实践操作 |
(一) 初中历史课生本教学的若干特点 |
1、开发、利用学生的"生成性资源" |
2、心理安全是充分、自由教学交往的前提 |
3、任务驱动、问题引领 |
4、如何应对非确定性的教学资源 |
(二) 初中历史课生本教学的实践操作 |
1、用讨论的方式激活课堂,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
2、创作历史诗歌和编演历史小品,营造历史课堂情境与气氛 |
3、进行历史知识竞答,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 |
4、敢于反诘与勤于总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
5、结合社会时事与生活现实,触动学生的学习责任 |
6、树立小组团结合作意识,传递合作技能 |
7、师生互相尊重,架起心灵的桥梁 |
8、为学生创设创新发展的舞台,享受快乐过程的成功感 |
9、制定学习计划和坚持写历史日记 |
10、把日常测试的权力交给学生并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
四、初中历史课生本教学实践取得的成效 |
(一) 学生方面 |
1、进一步推动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
2、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明显增强 |
3、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
(二) 教师方面 |
1、提升了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教育科研水平 |
2、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建构了自我教学模式与艺术 |
五、问题的再思考和未曾解决的问题 |
(一) 问题的再思考 |
1、不能流于形式,必须落到实处 |
2、生本教育下,严与爱的均衡 |
3、要有承担压力的心理准备以及坚持不懈的意志 |
(二) 未曾解决的问题 |
六、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呼和浩特市中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 研究方法 |
一、呼和浩特市中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现状分析 |
(一) 呼和浩特市中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1. 中学教育科研自身定位的不准 |
2. 教师教育科研实际行动不够,科研能力亟待改善 |
3. 教育科研选题、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
4. 高素质的教育科研领导者和带头人少 |
5. 教师缺乏必要的支持 |
(二) 呼和浩特市中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地区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领导的认识不到位 |
2. 教师缺乏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 |
3. 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教师教育科研的影响 |
二、加强呼和浩特市中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对策 |
(一) 提高中学教育科研队伍素质,造就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
1. 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 |
2. 抓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调动全体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
3. 加强基本功训练,逐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
4. 重教师教育科研过程,以科研促教学 |
5. 重成果运用推广,促进教师发展 |
(二) 中学校长要做教育科研的带头人 |
1. 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 |
2. 中学校长在教育科研中应起到示范作用 |
3. 聘请兼职专家、学者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
(三) 引导教师教育科研选题 |
1. 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 |
2. 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
3. 注重课题研究过程,逐步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
(四) 加强教育科研管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质量 |
1. 建立、健全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教育科研管理手段现代化 |
2. 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科研环境 |
3. 建立完善的教育科研保障机制 |
4. 建立完善的教育科研激励机制 |
5. 加强对教师教育科研的评价 |
三、结论与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对中学历史课教学素质教育的四点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与高中地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效果比较研究 ——以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为例[D]. 陈前江.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4)
- [2]课改十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究现状及展望[D]. 王茜. 四川师范大学, 2014(01)
- [3]高三化学备考复习中的有效教学研究[D]. 杜贵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12)
- [4]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的研究与教学[D]. 张传杰. 东北师范大学, 2009(11)
- [5]初中历史课生本教学的实践研究[D]. 黄若静. 华中师范大学, 2009(11)
- [6]呼和浩特市中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乌日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4(02)
- [7]对中学历史课教学素质教育的四点认识[J]. 杨军.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3(S1)
标签:小组合作论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课堂管理论文;